《诗经》中的交通工具意象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交通工具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它所运输的东西可以是实际的、能看见的,也可以是精神的、虚幻的。《诗经》时代的交通工具也不例外。《诗经》中的交通工具普通的,如舟、车,它们主要承担载人运物的重任。对于《诗经》中车这一意象,很少有人对与它形影不离的旗帜有所关注,其实,在《诗经》时代,出行建旗,随着使用者的身份地位和使用场合不同,他们所使用的车子和旗帜也不尽相同。因此,《诗经》中的某些诗篇就以旗帜来暗示车子的出现和乘车之人的身份地位。《诗经》也有特殊的交通工具,如周人祭祀时,用于祭祀的牺牲和尸,还有周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采摘或喜爱的一些东西,它们是人和神、人和人在思想、精神上的沟通交流的媒介。这些交通工具源于周人生活,让周人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它们在不同的场合所承载的作用和思想感情也不尽相同。《诗经》中的交通工具意象反映了《诗经》时代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面貌。《诗经》中各种交通工具交相呼应,使得《诗经》时代的交通工具意象精彩纷呈。
Image research is the "book of song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study of, about the "book ofsongs" image of the research works a lot, but no one from traffic tools this Angle to studythem. Traffic tools, is mainly for the transportation function. Its transportation of things canbe is practical, and can see, also can be spiritual, unreal. The age of the book of songs traffictools of transportation things is no exception. The "book of songs" is the reality of the vehicletraffic tools-car, boat, they pull people mainly for the goods responsibility. For the "book ofsongs" of the car image, few people to and it was like peas and carrots have been concernedabout the flag, in fact, in the age of the book of songs, travel built flag, with the user's statusand use different occasions, they use the car and flags are also different. Therefore, the "bookof songs" to some of the psalm is to flag to suggest to the car's appearance and the status ofthe bus."The book of songs", also have the real traffic tools, such as zhou ancestor worship,sacrifice for the sacrifice and corpse, and weeks in production when people work picking orsome of the things you love, they are god and in ideology, spiritual communication andexchange. These vehicles from weeks people life, let weeks people live more rich andcolorful, they carry on different occasions the thoughts and feelings of the role and are not thesame. An era of literary works is a reflection of The Times spirit, the "book of songs" of thetraffic image reflects the "book of songs" era of material culture and spirit."The book of allkinds of traffic tools in photograph echo, makes the age of the book of songs traffic toolsimage of brilliant.
引文
①转引自牛晓贞:《诗经婚恋诗的意象文化分析》,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②[南朝梁]刘勰著,周振甫著:《文心雕龙注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94页。
    ③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1卷,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年版,第118-119页。
    ④王政、王维娜:《〈诗经〉中的船及后世婚媾人类学意义》,文艺研究,2006年(2)。
    ⑤张连举:《论〈诗经〉中的舟船意象》,商洛学院学报,2007年(3)。
    ①张连举:《论车在〈诗经〉中的事项传承》,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4)。
    ②欧阳勤、蔡镇楚:《〈诗经〉与周代车马》,中国文学研究,2005年(4)。
    ③张连举:《论马在〈诗经〉中的意象构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3)。
    ④布莉华:《谈〈诗经〉中马的文学价值》,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年(3)。
    ⑤牛晓贞:《〈诗经〉婚恋诗中的马》,华夏文化,2008年(1)。
    ⑥丁一:《〈诗经〉里的马文化》,兰台世界,2011年(9)。
    ⑦张连举:《〈诗经〉中牛文化的价值取向》,北京大学学报,2009年(6)。
    ⑧王廷信:《四时祭祖及蜡祭中的尸与扮演》,文学遗产,2002年(3)。
    ⑨周蒙:《〈诗经〉中之“尸与扮演》,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1)。
    ⑩杨颖:《〈诗经〉祭祖诗与周代宗庙祭祀内容》,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①王青:《植物意象的文化解读》,河南大学学报,2007年(2)。
    ②牛晓贞:《〈诗经〉婚恋诗意象文化分析》,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①蔡仪:《文学概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8~19页。
    ②金戈:《中国古代交通与水》,海河水利,2003年(3)。
    ①[宋]朱熹:《诗集传》,湖南: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24页。
    ②袁行霈:《中华文明之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9页。
    ①吕华亮:《〈诗经〉名物与〈诗经〉成就》,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②姚小鸥:《论〈王风·大车〉》东北师大学报,1989年(2)。
    ①石群勇:《〈诗经〉君子观探析》,船山学刊,2010年(2)。
    ②扬之水:《诗经名物新证》,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462页。
    ③扬之水:《诗经名物新证》,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462页。
    ①吴丽清:《〈诗经〉祭祀诗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①[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卷l一3,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3页
    ②牛晓贞:《〈诗经〉婚恋诗意象的文化分析》,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①马兰:《烽烟尽处清角吹寒——〈诗经〉征戍诗士兵形象解读》,作家,2010年(12)。
    ②傅隶朴:《春秋三传比义》,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396页。
    ③张连举:《论车在〈诗经〉中的事项传承》,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4)。
    ①欧阳勤、蔡镇楚:《〈诗经〉与周代车马》,中国文学研究,2005年(4)。
    ②张亚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55页。
    ③[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27页。
    ①扬之水:《诗经名物新证》,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8页。
    ①吴如嵩:《孙子兵法》,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26页。
    ①吕亮:《〈诗经〉名物与〈诗经〉成就》,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①[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22页。
    ①《国语·周语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9页。
    ①[汉]司马迁,《史记·秦本纪》,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56页。
    ①[宋]朱熹:《诗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48页。
    ①转引自牛晓贞:《〈诗经〉婚恋诗意象的文化分析》,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①吕亮:《〈诗经〉名物与〈诗经〉成就》,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②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97页。
    ③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6页
    ①[清]孙诒让,《周礼正义·春官·巾车》,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2142页,第2151页,第2153页,第2155页,第2158页。
    ①吴丽清:《〈诗经〉祭祀诗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②赵国华:《中国生殖崇拜文化略论》,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l)。
    [1]蔡仪.《文学概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
    [2]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
    [3]樊树云.《诗经宗教文化探微》[M].南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
    [4][清]方玉润.《诗经原始》[M].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5]傅亚庶.《中国上古祭祀文化》(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6]傅隶朴.《春秋三传比义》[M].北京:北京友谊出版公司,1984年.
    [7]《国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8]侯仁之.《黄河文化》[M].北京:华艺出版社,1994年.
    [9]江林.《诗经》与宗周礼乐文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10]李建中.《中国文学批评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
    [11]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12][南朝梁]刘勰著,周振甫著.《文心雕龙注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13]刘源.《商周祭祖礼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14]屈光.《中国古典诗歌意象轮》[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15][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
    [16]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17]孙希旦.《礼记集解》沈啸寰、王星贤点校[M].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
    [18][清]孙诒让.《周礼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19]吴如嵩.《孙子兵法》[M].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20]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
    [21]王巍.《诗经民俗文化阐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22]扬之水.《诗经名物新证》[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
    [23]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
    [24]杨殿奎、夏广洲、林治金编著.《古代文化常识》[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
    [25]袁行霈.《中华文明之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6]詹勤鑫.《神灵与祭祀一中国传统宗教综论》[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27]张树波.《国风集说》[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
    [28]张亚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M].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
    [29]赵明主编.《先秦大文学史》[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年.
    [30]赵沛霖.《诗经研究反思》[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
    [31]钟敬文.《钟敬文民俗学论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32]周振甫.《诗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
    [33][宋]朱熹.《诗集传》[M].湖南:岳麓出版社,1994年.
    [34]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1]布莉华.谈《诗经》中马的文学价值[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年(3).
    [2]丁进.周礼与文学,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D].2005年.
    [3]高婉瑜.《诗经》中的马:名目、功能及意象[J].浙江学刊,2003年(3).
    [4]胡正访.《诗经》祭祖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5]金戈.中国古代交通与水(上、中、下)[J].海河水利,2003年(3).
    [6]吕华亮.《诗经》名物与《诗经》成就[D].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7]马海敏.《诗经》宴飨诗考论——周代宴飨礼制度与宴飨诗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8]马兰.烽烟尽处清角吹寒——《诗经》征戍诗士兵形象解读[J].作家,2010年(24).
    [9]牛晓贞.《诗经》婚恋诗中的马[J].华夏文化,2008年(1).
    [10]牛晓贞.《诗经》婚恋诗意象文化分析[J].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1]欧阳勤、蔡镇楚.《诗经》与周代车马[J].中国文学研究,2005年(4).
    [12]水汉.《诗经》祭祖诗与祭祖礼[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3]孙博涵.《诗经》意象论[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2).
    [14]孙向召.有《诗经·郑风》看先秦时期的民俗文化[J].许昌学院学报,2010年(1).
    [15]汪细莲.萧萧马鸣,悠悠旆旌——由《诗经》征戍诗看先秦兵制[J].安徽文学,2009年(8).
    [16]王盛苗.《诗经》和《楚辞》祭祀文化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17]王轶.论《诗经》战争诗的类型和情感倾向[J].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2).
    [18]王长华.《诗经》的意象及其审美经验[J].天津师大学报,1987年(3).
    [19]王政,王维娜.《诗经》中的船及后世的婚媾人类学意义[J].文艺研究,2006年(2).
    [20]韦玲娜.谈《诗经》里的征戍诗[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4).
    [21]吴丽清.《诗经》祭祀诗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22]杨颖.《诗经》祭祖诗与周代宗庙祭祀文化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11年.
    [23]杨钊.先秦时期舟船暨水战[J].人文杂志,1998年(6).
    [24]姚小鸥.论《王风·大车》[J].东北师大学报,1989年(2).
    [25]殷光熹.论《诗经》中军人的思乡盼归诗[J].思想战线,2008年(2).
    [26]余和祥.论宗庙祭祀及其文化特征[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5).
    [27]张建军.《诗经》与周礼文化考论[D].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
    [28]张静.《诗经》中战争诗的两种基调——兼与《荷马史诗》比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
    [29]张兰云.《诗经》中的祭祀文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2).
    [30]张连举.论《诗经》中的舟船意象[J].商洛学院学报,2007年(3).
    [31]张连举.《诗经》中牛文化的价值取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6).
    [32]张连举,周玲.从《诗经》看当时人的爱情生活[J].天中学刊,1994年(1).
    [33]张连举.论马在《诗经》中的意象构建[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3).
    [34]张连举.论车在《诗经》中的事项传承[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4).
    [35]赵国华.《中国生殖崇拜文化略论》,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l).
    [36]赵沛霖.《诗经》祭祀诗古今研究概说[J].天津社会科学,1988年(2).
    [37]赵沛霖.关于《诗经》祭祀诗的几个问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4).
    [38]祝秀全.周代军礼与《诗经·小雅》部分诗篇创作[J].淄博师专学报,2011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