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与宋代诗学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宋代诗学发生、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唐诗产生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宋代诗人在创作中不断借鉴吸收唐诗的艺术经验,以调整宋诗的发展走向;另一方面,蕴涵于宋人诗话、笔记、书信和序跋,以及众多唐诗选本中的有关唐诗的看法,也是构成宋代诗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共同促进了宋代诗学的发展,反映出宋代诗学思想核心价值观念的变迁,通过对唐诗诸家诸派的选择接受和效法,宋代诗人创造出了有别于唐音的另外一种诗歌范式。
     宋初诗坛沿袭中晚唐遗风。太宗朝编纂的大型类书《文苑英华》,通过对唐代山水清音的大量选录,集中反映了宋初清淡闲远的诗美追求;选家对初唐宫廷应制诗的偏爱也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真宗朝审美风尚变迁的内在理路。在诗歌创作领域,宋初诗人或企慕白居易与刘禹锡之间往来酬和的闲适篇什,或取法晚唐贾岛、方干孤峭寒涩一派的苦吟之法,或模仿晚唐清丽平易一脉的流利纤秾。西崑派特出于诗坛之上后,用典繁缛、藻饰华美的李商隐诗,遂成为真宗朝最受推重的诗学楷范。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激发了知识分子的济世热情和使命意识,创作主体的内在精神得到极大的充实,以李白和韩孟为榜样的古体诗创作,成为这一时期最为流行的诗体。杜甫新乐府诗歌的写实追求和批判现实的讽喻精神,也成为北宋中期诗歌创作的一种范本。随着对杜甫诗法以及中唐诗学重意倾向的认识的不断深入,梅尧臣和王安石在理论概括和创作实践上,完成了对“平淡”这一宋调独特美学品格的探索,而王安石的《唐百家诗选》,则在整体上总结了唐诗在北宋中期诗学发展过程中所起的示范作用。
     元祐诗坛承袭北宋初年以来诗歌发展的走向,杜甫至高无上的诗学地位,随着江西诗派的形成而得到了稳固。黄庭坚独取老杜夔州以后诗,其山谷体由效法杜诗的字句、篇章、用典、声调之法,进而企慕其无法之境;后山体着重仿效杜甫五古朴拙真挚的一面,形成五律峭涩瘦硬而质朴的风格;简斋体则转学老杜雄浑劲健之气格与体物缘情之精工,对江西诗人的学杜作了有益的补充和调整。这反映出南渡前后江西诗派效法老杜的整体风貌和内在差异,也预示了后江西时代南宋诗学的发展走向。此一时期大量涌现的诗话著作,也成为学杜宗杜的理论载体,对杜甫的人格、诗格和诗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南渡之后,吕本中等人对于江西诗法的调整和思考,在范成大、杨万里、陆游等中兴大家的创作中得到了最终的落实,求“活法”于唐人律绝,成为一种时代性的诗学诉求。洪迈的《万首唐人绝句》与二泉的《唐诗绝句》两部唐诗选集应运而生,一者以庞大的体制选目,对唐代绝句加以收集整理;一者以精心用意的选本批评,为时人提供诗歌创作的立意之法。四灵和江湖诗人,将贾岛作为矫正晚唐体流易疏阔之弊的不二法门,试图通过姚贾而上达大历诸子与盛唐王孟。赵师秀的《众妙集》便是这一诗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李龏的《唐僧弘秀集》,是江湖诗派五律取法姚贾承袭四灵的明证,而周弼的《三体唐诗》,则是对江湖诗人效法唐律而别开生面的创作倾向的一次诗学总结。
     从整体上看,对唐诗山水清音的接受和对杜甫诗法的仿效,是宋人学习唐诗的两条基本路径。前者经由宋初的白体、晚唐体,至宛陵体、半山体而初具规模,到了苏、黄手中,其经典性的理论概括和创作范式最终定型。杜甫诗歌在宋代的接受,经历了由崇尚杜诗气格到标举老杜诗法的转变,并最终在奉老杜为诗学宗主的江西诗派那里形成了“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宋调典范。针对唐诗对宋代诗歌发展影响的创作实际,以严羽、刘克庄、范晞文、魏庆之为代表的诗论家们,在南宋末年对宋诗学进行了一种折中化的探索和考量,或是标举盛唐以调和王孟与老杜,或是拈出“情性”而提倡融液众家,或是以贾岛作为清美唐音与杜甫诗法的交汇点,以实现平淡诗风与江西诗学法度的结合。
During the process of studying Tang, the poet of Song Dynasty gradually fought a new mode to create,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ang. And in the course of its development, the experience of Tang poetry adjusted and corrected their attempt at poetry. On the other hand, the thought of Tang poetry which is contained in the Song Dynasty poetry, poetics, notes,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writers, preface and postscript, as well as numerous anthologies of Tang poetry, is also a part of the theory of the Song Poetry system.
     Early Song inherited the style of the Late Tang poetry. The poet in this period liked the delicate style, so they selected lots of Tang poetries of this kind in a large-type book Wenyuanyinghua. They also selected a large number of imperial poetry of the early Tang dynasty, which prefered the changing trend and the aesthetic inner logic of the poetry system in the early Song Dynasty. In the field of poetry, some poets choose to study Bai Juyi's poetry, and strived to follow the example of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Liu Yuxi and Bai Juyi .The other studied Jia Dao, Fang Gan and Yao He, or imitated the easy, fluent style of late Tang Dynasty. Xikun poet choose Li Shangyin to study the color tones and the method of creation. Then Li Shangyin became the most popular poetic model of Zhenzong times.
     Social crisis of the mid-Northern Song Dynasty greatly stimulated the writers' enthusiasm and mission. The spirit and the style of Li Bai's poetry and Han-Meng school was accepted by the poet, and became the most popular paradigm in this period. The critical allegory and the spirit of reality of Du Fu's New Yuefu pursuit had become the unique perspective of Du Fu's acceptance in mid-Northern Song Dynasty. During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the method of Du Fu's poetry and the mid-Tang Dynasty poet, Wang Anshi and Mei Yaochen combined delicate style of Tang poetry and the method of creation, to summarize a general idea of Song poetry in the theoretical and creative practice, which is a unique character of Song poetry. Wang Anshi' Tangbaijiashixuan comprehensively generalized the development context of the mid-Northern Song Dynasty Poetics.
     Yuanyou times inherited the inner logic development trend of poetry creation since the early years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 supremacy of Du Fu's poetry had been continuously consolidated during the School of Jiangxi formed and developed. As the ancestor of Jiangxi school, Huang Tingjian learned the methods in chapter, the code, the act tone from Du Fu's poetry, and also want to pursue his natural attainment.Chen Shidao followed the example of Du Fu's Wugu and Wulv, studied his thin and stiff style and sincere, cordial expression. Chen Yuyi inherited the majestic and magnificent features from Du Fu, and simulated him to describe scenery ingeniously. The three poets studied Du Fu from three different angles. And during this period, there were a large number of books of poetry, which summarized Du Fu's character and personality,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Du's poetry.
     After Nandu, Jiangxi school began to reflect and adjust their poetics. Fan Chengda, Yang Wanli, Lu You practiced the thinking of Jiangxi school to create Qilv and Qijue,"huofa"became a poetics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Hongmai compiled Wangshoutangrenjueju,to collect Queju of Tang Dynasty to maximum. Hanhu and Zhaofan compiled Tangshijueju to tell those who studied poetry how to creat poetry. Ye Shi and Yongjiasiling began to imitate Jia Dao and Yao He to adjust Fan Chengda, Yang Wanli, Lu You's poetry style, and wanted to follow Dali poet and Wang Wei, Meng Haoran.Zhao Shixiu's Zhongmiaoji and Li Long's Tangsenghongxiuji conveyed the poetics trend of Siling and Jianghu schools. In addition to study Jia Dao and Yao He,Jianghu school followed Xu Hun to create Qilv, Zhou Bi'Santitangshi summarized and responded this poetics trend.
     Overall, there were two paths to study Tang poetry: first, Song poet choose the delicate style of Tang poetry to follow, they studied Bai Juyi and Jia Dao in early Song, pursued delicate aesthetic style in mid-Song, and during Yuanyou times, Su Shi and Huang Tingjian finalized it in creation and theoretical generalization. Secondly, poet studied Du Fu's poetry from appreciating its magnificent momentum to studing its strict methods in poetry creation. According to the two basic path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ng Dynasty poetry, Yan Yu, Liu Kezhuang, Fan Xiwen, Wei Qingzhi created four poetics works to summarize the process of Song poetry, and construct the system of Tang's poetics.
引文
1方回:《桐江续集》,四库本,卷三十二,《送罗寿可诗序》。
    2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卷十八。
    3《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七。
    1杜甫著,仇兆鳌注:《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26页。
    2蔡居厚:《蔡宽夫诗话》,郭绍虞辑:《朱诗话辑佚》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80页。
    1陈子昂:《陈拾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本,1992年版,卷一,《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2《文苑英华》,卷二百十四。
    3杨炯著。徐明霞点校:《杨炯集》,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6页,《王勃集序》。
    4《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
    1《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
    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
    3《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
    4《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
    5田锡:《咸平集》,四库本,卷三,《答胡旦书》。
    6洪遵:《翰苑群书》,四库本,卷七,《禁林宴会集》,李叻《御书飞白玉堂之署四宁颁赐禁苑今悬挂己毕辄述恶诗一章用歌盛事》。
    1徐铉:《徐骑省集》,四部从刊本,卷二十八,《江州新建尚书白公祠堂记》。
    2《咸平集》,卷二,《贻陈季和书》。
    3《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三册,第1559页。
    1《东观集》,卷八,《寄庞房》。
    2王禹偶:《小畜集》,卷十,《潘阆咏潮图赞》。
    3皎然著,李壮鹰校注:《诗式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73页。
    4刘禹锡著,卞孝萱校订:《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240页,《澈上人文集纪》。
    1脱脱等撰:《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008页。
    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五。
    3《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三。
    4同上。
    5《咸平集》,卷三,《上中书相公书》。
    6《蔡宽大诗话》,第398页。
    7《徐骑省集》,卷四,《和方泰州见寄》。
    1《白居易集》,第131页,《读谢灵运诗》。
    2《白居易集》,笫655页,《城上夜宴》。
    3《白居易集》,第656页,《咏兴五首 池上有小舟》。
    4《白居易集》,第826页,《咏兴五首小庭亦有月》。
    5《白居易集》,第826页,《感旧》。
    6《白居易集》,第832页,《雪夜小饮,赠梦得》。
    7《白居易集》,第195页,《自觉二首 其二》。
    8《二李唱和集》,李昉《独赏牡丹》。
    9《二李唱和集》,李至《又依前韵》。
    10《二李唱和集》,李昉《对海红花怀吏部侍郎》。
    11《二李唱和集》,李至《奉和对海红花见寄之什》。
    12《二李唱和集》,李至《所苦之中无以遣闷更题新竹别献五章幸赐披览》。
    1洪迈著:《容斋随笔》,上海古籍小版社,1978年版,第210页。
    2贺裳:《载酒园诗话》,《清诗话续编》本,第282页。
    3徐师曾著,罗根泽点校:《文体明辨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10页。
    4《二李唱和集》。
    5《二李唱和集》。
    1《白居易集》,第826页,《感旧》。
    2《二李唱和集》。
    3《蔡宽夫诗话》,第398页。
    4《林和靖先生诗集》,卷三十八,《读王黄州诗集》。
    5许彦周:《彦周诗话》,何文焕辑:《历代诗话》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88页。
    1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73页。
    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九。
    3《小畜集》,卷十三,《酬安秘丞见赠长歌》。
    4《小畜集》,卷七,《官舍书怀呈罗思纯》。
    5《小畜集》,卷三,《吾志》。
    6《小畜集》,卷八,《谪居感事》。
    7司马光著,邓光铭、张希清校点:《涑水记闻》,《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45页。
    1《小畜集》,卷八,《得昭文李学士报以二绝》。
    2《小畜集》,卷七,《和仲咸除知郡后雨中戏》。
    3《小畜集》,卷七,《仲成春游商山下得三恠石辇致郡斋甚有幽趣序其始末题六十韵见示依韵和之》。
    4《小畜集》,卷九,《前赋(奋居杂兴)诗二首,间半岁,小复省视,因长男嘉佑读杜工部集,见语意颇有相类者,咨于予,且意予窃之也。予喜而作诗,聊以白贺》。
    5《白居易集》,第15页,《寄唐生》。
    6《小畜集》,卷一,《三黜赋》。
    7《小畜集》,卷十三,《瑞莲歌》。
    8《小畜集》,卷十三,《还杨遂蜀中集》。
    9《小畜集》,卷十二,《送晁监丞赴婺州关市之役》。
    1《小畜集》,卷十九,《送牛冕序》。
    2《小畜集》,卷二十五,《谢除翰林学士启》。
    3王禹偶:《小畜外集》,四部从刊本,卷七,《放言诗》。
    4《小畜集》,卷三,《小见阳城驿》。
    5《小畜集》,卷八,《听泉》。
    6《小畜集》,卷九,《前赋(春居杂兴)诗二首,间半岁,不复省视,因长男嘉佑读杜工部集,见语意颇有相类者,咨于予,且意予窃之也。予喜而作诗,聊以自贺》。
    1《蔡宽夫诗话》,第405页。
    2《小畜集》,卷八,《春日登楼》。
    3《小畜集》,卷九,《村行》。
    4《小畜集》,卷十,《夜长》。
    5《小畜集》,卷九,《日长简仲咸》。
    6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选:《宋诗钞》,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页。
    7《全宋诗》,第7页,《春社日寄李学士》。
    1《全宋诗》,第8页,《题处士林亭》。
    2《全宋诗》,第540页,《洛中寓居》
    3《全宋诗》,第541页,《幽居》
    4《全宋诗》,第611页,《拟白乐灭诗》二首。
    5《全宋诗》,第612页,《拟白乐天遣怀》。
    1《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三。
    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八。
    3《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四。
    4《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三。
    5《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六。
    6《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五。
    7穆修:《河南穆公集》,四部从刊本,卷一。
    8《全宋诗》,第1171页。
    1《全宋诗》,第1157-1158页。
    2《全宋诗》,第1505-1506页。
    3《全宋诗》,第1503页。
    4《全宋诗》,第1132-1133页。
    1《蔡宽夫诗话》,第410页。
    2闻一多:《唐诗杂论 贾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36页。
    3辛文房撰,舒宝璋校注:《唐才子传》,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408页。
    4潘阆:《逍遥集》,四库本,《忆贸阆仙》。
    5希昼等撰:《九僧诗》,清道光十五年刻本。
    1欧阳修:《六一诗话》,《历代诗话》本,第266页。
    1神彧:《诗格》,《全唐五代诗格汇考》,凤凰出版社,2002年版,第492页。
    2同上。
    3同上。
    4《诗格》,第493页。
    5王士禛原编,郑方坤删补、戴鸿森校点:《五代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54页。
    6《全宋诗》,第217页。
    7《全宋诗》,第1171页。
    1司马光:《温公续诗话》,《历代诗话》本,第274页。
    2阮阅编,周本淳点校:《诗话总龟》,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7页。
    3王士稹著,张宗枘纂集、蛾鸿森校点:《带经常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285页。
    4《宋诗钞》,第391页。
    5《瀛奎律髓汇评》,第1718页。
    6《全宋诗》,第647页。
    1葛立方:《韵语阳秋》,《历代诗话》本,第493页。
    2《南阳集》,卷三。
    3《南阳集》,卷三。
    4《东观集》,卷三。
    5方干:《玄英集》,四库本,卷五。
    6《玄英集》,卷五。
    7《全宋诗》,第1512页。
    8《全宋诗》,第858页。
    9《南阳集》,卷三。
    1《东观集》,卷三。
    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六。
    3《小畜外集》,卷十。
    1 孙光宪著.林艾园校点:《北梦琐言》,《宋元笔记丛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页。
    2 同上,第54页。
    3 同上,第87页。
    4 同上,第60页。
    5 《五代诗话》,第54页。
    6 《咸平集》,卷十五。
    7 司空图著,郭绍虞集解:《诗品集解》,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7页。
    8 李怀民:《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清嘉庆十年刻本。
    9 董诰等编:《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年版,《唐文拾遗 项斯诗集序》。
    10 《全宋诗》,第1188页。
    11 《彦周诗话》,第391页。
    1《文恭集》,卷四十。
    2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769-770页。
    3《玉壶清话》,第82-83页。
    4《河南穆公集》,卷一。
    5《河南穆公集》,卷一。
    6《河南穆公集》,卷一。
    1《王壶清话》,第8-9页。
    2文莹撰,郑世刚、杨立扬点校:《湘山野录》,《唐宋史料笔记从刊》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8页。
    3寇准:《忠愍集》,四库本,卷上。
    4《咸平集》,卷二。
    5苏轼撰,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146页,《题张子野诗集后》。
    6《林和靖先生诗集》,卷二。
    7《林和靖集》,四库本。
    1梅尧臣著,朱东润编年校注:《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150页,《林和靖先生诗集序》。
    2《林和靖先生诗集》,卷二。
    3《林和靖先生诗集》,卷一。
    4《六一诗话》,第270页。
    1《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七。
    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八。
    3毕沅编著:《续资治通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24页。
    1《西崑酬唱集》,第69-70页。
    2《西崑酬唱集》,第71-72页。
    3《西崑酬唱集》,第72-73页。
    4田况:《儒林公议》,四库本,卷上。
    5刘攽:《中山诗话》,《历代诗话》本,第288页。
    6胡仔纂辑,廖明德校点:《茁溪渔隐从话》前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1《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一。
    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八。
    3《宋史》,笫9563页,《王钦若传》。
    1《西崑酬唱集》,第1页,《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
    2《武夷新集》,卷七。
    3《武夷新集》,卷七。
    4《载酒园诗话》,第403页。
    1《武夷新集》,卷七。
    2《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一。
    3同上引。
    4陆游:《陆游集》,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294-2295页。
    1《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八。
    2《全宋诗》,第1178页《赐杨亿判秘监》。
    3《全宋诗》,第1179页,《赐丁谓》。
    4《西崑酬唱集》,第1页,《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
    5《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六。
    6《六一诗话》,第270页。
    7《西崑酬唱集》,四库本。
    1《西崑酬唱集》,第2页。
    2同上,第348页,引《奥雅堂本跋》。
    3江少虞:《事实类苑》,四库本,卷三十四。
    4《中山诗话》,第288页。
    1刘克庄撰,王秀梅点校:《后村诗话》,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208页。
    2《西崑酬唱集》,第159-160页。
    3《西崑酬唱集》,第160页。
    4《西崑酬唱集》,第161页。
    5《武夷新集》,卷十一,《杨公行状》。
    1辛文房撰,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277页。
    2《西崑酬唱集》,第140-141页。
    3范椁:《木天禁语》,《历代诗话》本,第752页。
    1翁方纲:《石洲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71页。
    2范温:《潜溪诗眼》,《宋诗话辑佚》本,第329页。
    3林昌彝著,王镇远、林虞生标点:《射鹰楼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50页。
    4《西崑酬唱集》,第121-122页。
    5《西崑酬唱集》,第114-115页。
    1敖陶孙:《诗评》,从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
    2《载酒园诗话》,第409页。
    3乔亿:《剑溪说诗》,《清诗话续编》本,第1094页。
    4《六一诗话》,第266页。
    1赵抃:《清献集》,四库本,卷三。
    2《清献集》,卷二。
    3《带经堂诗话》,第311页。
    1《蔡宽夫诗话》,第399页。
    2朱弁:《风月堂诗话》,中牛书局,1988版,第112页。
    3潘德舆:《养一斋诗话》,《清诗话续编》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063页。
    4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抄》,《清诗话续编》本,第1555页。
    5《中山诗话》,第288页。
    6《清献集》,卷三。
    1 《景文集》,卷七。
    2 《载酒园诗话》,第408页。
    3 《瀛奎律髓汇评》,第367页。
    4 《瀛奎律髓汇评》,第692页。
    1《瀛奎律髓汇评》,第228页。
    2李商隐著,刘学锴、余恕诚集解:《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383页。
    1《宋史》,第190页,《仁宗本纪》。
    2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栾保群、吕宗力校点:《日知录集释》,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592页。
    3《宋史》,第13149页,《忠义传序》。
    4《欧阳修集编年笺注》,第四册,第281页。
    5徐积:《节孝集》,四库本,卷三十一。
    6《梅尧臣集编年校注》,第760页。
    1《韩昌黎文集校注》,第171页,《符李翊书》。
    2《小畜集》,卷十八,《符张扶书》。
    3陈襄:《古灵集》,四库本,卷十八,《同年会宴诗序》。
    4《韩昌黎文集校注》,第171页,《答李翊书》。
    5《欧阳修集编年笺校》,第三册,第266页,《符吴充秀才书》。
    6《欧阳修集编年笺校》,第三册,第126页,《章颦之字序》。
    7文彦博:《潞公文集》,四库本,卷三,《谢太傅相公以近诗三十首寄示》。
    8石介著,陈直锷点校:《徂徕石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8页,《寄李緼仲渊》。
    1《欧阳修集编年笺校》,第一册,第558页,《马上默诵圣俞诗有感》。
    2《梅尧臣集编年校注》,第599-600页。《依韵和永叔见寄》.
    3苏颂:《苏魏公文集》,四库本,卷十一,《次韵阳孝本游翟家湾书院二首又一绝》。
    4韩琦:《安阳集》,卷十六,《盛暑思接荣归之游寄相守张工部》。
    5《安阳集》,卷十匕,《又次韵和续成绝句》。
    6《安阳集》,卷十八,《秋晚赴先茔马上》。
    7《安阳集》,卷八,《谢宫帅杜公寄示诗编》。
    8《安阳集》,卷十九,《昼锦堂同赏牡丹》。
    9刘敞:《公是集》,四库本,卷十三,《送杨辟同年》。
    11《公是集》,卷十三,《达师》。
    12《公足集》,卷十六,《答金陵使君答王侍制见寄杂言》。
    12司马光:《温固文正司马公文集》,四部从刊本,卷十五,《和伯常自郢州见寄》。
    13《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十二,《和杨卿中秋月》。
    14《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七,《清明日兴宗饮赵道士东轩》。
    15《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八,《小园晚饮》。
    16《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九,《中秋夕始平公命与考校诸君赋诗》。
    17强至:《祠部集》,四库本,卷十一,《上知府少卿》。
    18《祠部集》,卷六,《送同年周涛赴吉幕》。
    19《祠部集》,卷七,《依韵和公济寄仲灵禅老》。
    20《祠部集》,卷三。《近承杨子遣垂和池上短篇爱而有赠且摅予怀》。
    1刘颁:《彭城集》,卷六,《题李白祠》。
    2《青山集》,卷九,《题毕文简公撰李太白碑阴》。
    3《青山集》,卷十,《两山谣寄潘延之先生》。
    4《梅尧臣集编年校注》,第818页,《胡公疏示祖择之卢氏石诗和之》。
    5曾巩著,陈杏善、晁继刷点校:《曾巩集》,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533页。
    6《曾巩集》,第194页。
    1《节孝集》,卷一,《李太白杂言》。
    2《祠部集》,卷六,《赠杨尉纯甫》。
    3《钱塘集》,卷五,《李白祠堂》。
    4《钱塘集》,卷五,《又次前韵答所和诗》。
    5《青山集》,卷十三,《奉和蔡希蘧鹄奔亭留别》。
    6苏舜钦著,傅平骧、胡问陶校注:《苏舜钦集编年校注》,巴蜀书社,1991年版,第21页。
    7《梅尧臣集编年校注》,第944页。
    1《欧阳修集编年笺校》,笫一册,第211页。
    2《欧阳修集编年笺校》,第一册,第202-203页。
    3《苏轼文集》,第316页,《六一居士集序》。
    4《临川集》,卷八十六,《祭欧阳文忠公文》。
    1 《临川集》,卷七。
    2 《钱塘集》,卷四,《将至登州》。
    3 《钱塘集》,卷四,《和潘倅通甫游琅山寺三首》其二。
    4 《安岳集》,卷十一,《重和四首》其三。
    5 《安阳集》,卷六,《喜雪》。
    6 《苏魏公文集》,卷十四,《牛山道中》。
    7 《苏魏公文集》,卷十四,《宋中道都官挽辞二首》。
    8 《鄖溪集》,卷二十六,《次韵程丞相重九日示席客》。
    1黄裳:《演山集》,四库本,卷三五,《书子虚诗集后》。
    2《欧阳修集编年笺校》,笫三册,第166页,《谢氏诗序》。
    3金君卿:《金氏文集》,卷上,《凌歆台》。
    4《青山集》,卷二十三,《次韵行中龙图思宣城》。
    5《青山续集》,卷二,《酬富仲容朝散见赠因以送之》。
    6《临川集》,卷十九,《次韵和吴仲庶池州斋山画图》。
    7《钱塘集》,卷六,《九日示寿隆》。
    8《青山集》,卷十三,《储溪重九阻风戏呈同行黎东美》。
    1《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
    2邵雍:《伊川击壤集》,四部从刊本。
    3苏舜钦著,沈文倬点校:《苏舜钦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65页,《石曼卿诗集序》。
    1《徂徕石先生文集》,第62-63页,《怪说中》。
    2《徂徕石先生文集》,第63页,《怪说下》。
    3《徂徕石先生文集》,第135-136页,《上赵先生书》。
    1《苏舜钦集编年校注》,第146页。
    2《梅尧臣集编年校注》,第165-166页。
    3《青山集》,卷八,《南雄除夜读老杜集至岁云暮矣多北风之句感时抚事命题为》。
    4《临川集》,卷九,《杜甫画像》。
    1《欧阳修集编年笺校》,第三册,第464页,《堂中画像探题得杜子美》。
    2《乐全集》,卷二,《读杜诗》。
    3《苏舜钦集编年校注》,第34页。
    1《苏舜钦集编年校注》,第216-217页。
    2《梅尧臣集编年校注》,第580-581页。
    3《杜诗详注》,第405页。
    1黄庶:《伐檀集》卷上,《谢崔象之示诗稿》。
    2《徂徕石先生文集》,第28页,《密直杜公作镇于魏,天章李公领使于魏,明复先生客于魏,熙道宰于魏,因作诗寄之》。
    3《河南穆公集》,卷二,《唐柳先生集后序》。
    4李觏:《直讲李先生集》四部从刊本,卷二十七,《上宋舍人书》。
    1《欧阳修集编年笺校》,第三册,第590页,《赠王介甫》。
    2契嵩:《镡津集》,四部从刊本,卷十六,《书李翰林集后》。
    1韩愈著,饯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989页。
    2《梅尧臣集编年校注》,第905页,《答张子卿秀才公武》。
    3《梅尧臣集编年校注》,第909页,《还吴长文舍人诗卷》。
    4叶燮著,霍松林校注》:《原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8页。
    5刘敞:《公足集》,卷二十四,《编杜子美外集》。
    6《苏舜卿集》,第172页,《题杜子美别集后》。
    7范仲淹著,能潜编集、薛正兴校点:《范仲淹全集》,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236页,《祭石学士文》。
    7《六一诗话》,第267页。
    8《临川集》,卷九,《杜甫画像》。
    10《乐全集》,卷三,《初秋即事》。
    1《乐全集》,卷二,《读杜工部诗》。
    2《中山诗话》,第288页。
    3《欧阳修集编年笺校》,第七册,第155-156页,《笔说 李白杜甫诗优劣说》。
    4《茁溪渔隐从话》前集,第72页。
    5《王直方诗话》,《宋诗话辑佚》本,第86页。
    6《苕溪渔隐从话》前集,第37页。
    1《临川集》,卷八十四,《老杜诗后集序》。
    2《苕溪渔隐从话》前集,第30页。
    3《杜诗详注》,《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第640页。
    4《杜诗详注》,《敬赠郑谏议十韵》,第110页。
    5《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第37页。
    6苏辙著,宏天、高秀芳点校:《苏辙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228页,《诗病五事》。
    7《苏辙集》,第54-55页,《和张安道读杜集》。
    1《苏辙集》,第1228页,《诗病五事》。
    2《苏辙集》,第54-55页,《和张安道读杜集》。
    3苏轼撰,王文诰稽注、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246-2248负,《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镜。觉而遇清风急雨,戏作此数句》。
    1《苏轼文集》,第348-349页,《李太白碑阴记》。
    2《瓯北诗话》,第1195页。
    3《苏轼诗集》,第452页,《僧清顺新作垂云亭》。
    4《苏轼诗集》,第1206页,《岐亭五首》。
    5陈师道:《后山诗话》,《历代诗话》本,第304页。
    6《后山诗话》,第309页。
    7《苏轼诗集》,第1157页,《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五首》之三。
    8《苏轼诗集》,第62-68页,《荆州十首》。
    1《苏轼诗集》,第265-269页,《次韵张安道读杜诗》。
    2《苏轼诗集》.第1041页,《雨晴後,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白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二。
    3《苏轼诗集》,第2324页,《倦夜》。
    4《苏轼诗集》,第2126-2128页,《荔支叹》。
    5《苏轼诗集》.第1684-1685页,《寿星院寒碧轩》。
    6《瓯北诗话》,第1196页。
    7《苏轼文集》,第318负,《王定国诗集叙》。
    8宋祁等:《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738页,《杜甫本传》。
    9《苏轼文集》,第2104页,《评子美诗》。
    10《苏轼文集》,第2103页,《书子美黄四娘诗》。
    11《苏轼文集》,第2104页,《记子美陋句》。
    12《苏轼文集》,第2136页,《记董善论诗》。
    1《全宋诗》,第6771页,王安石《凤凰山》。
    2《小畜集》,卷三,《寄题陕府南溪兼简孙何几弟》。
    3《小畜集》,卷十,《赠朱严》。
    4《小畜集》,卷十八,《荐丁谓与薛太保书》。
    5《小畜集》,卷十九,《送孙何序》。
    6《小畜集》,卷十九,《送丁谓序》。
    1 《小畜集》,卷二十九,《殿中丞赠户部员外郎孙君墓志铭》。
    2 《伐檀集》,卷下,《归愚堂铭并序》。
    3 《苏魏公文集》,卷七,《寄正之》。
    4 《全宋诗》,第8839页,《湘西四绝堂再送蔡如晦》。
    5 邵博著,刘德权、李剑雄点校:《邵氏闻见后录》,《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40页。
    6 司空图著,祖保泉、陶礼天笺校:《司空表圣诗文集笺校》,第196页,《题柳柳州集后》。
    7 《鄖溪集》,卷二十七,《某蒙君章兄宠示樱桃佳篇辄依韵奉和》。
    8 《王令集》,第115页。
    9 《宋诗钞》,第315页。
    1 《鄖溪集》,卷二十五。
    2 《六一诗话》,第272页。
    3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第800-801页。
    1 《六一诗话》,第271页。
    2 《欧阳修集编年笺校》,第一册,第47页,《哭曼卿》。
    3 《六一诗话》,第267页。
    4 《苏舜钦集》,第165页,《石曼卿诗集序》
    5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第251页,《偶书寄苏子美》。
    6 《欧阳修集编年笺校》,第七册,第532页,《唐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
    7 《欧阳修集编年笺校》,第七册,第455页,《唐韦维善政论》。
    8 《欧阳修集编年笺校》,第七册,第494页,《唐元结阳华岩铭》。
    9 《欧阳修集编年笺校》,第二册,第583-584页,《梅圣俞墓志铭》。
    1 陈善:《扪虱诗话》,卷七,第125-126页。
    1 《节孝集》。
    2 《王令集》,第45页。
    3 《王令集》,第132页。
    4 《王令集》,第155页。
    5 《王令集》,第65页。
    6 《王令集》,第25页。
    1 王令:《广陵集》,四库本。
    2 《苏舜钦集编年校注》,第67页,《蓝田悟真寺作》。
    1 《苏舜钦集编年校注》,第305页。
    2 吉川幸次郎:《宋元明诗概说》,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53、57页。
    3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第117页。
    4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第304页。
    1 惠洪:《冷斋夜话》,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22页,引沈括语。
    2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第536页。
    3 《伊川击壤集》,卷六,《垂柳长吟》。
    4 《欧阳修集编年笺校》,第一册,第229-230页,《赠沈遵》。
    5 《欧阳修集编年笺校》,第一册,第243-244页,《盘车图》。
    6 《欧阳修集编年笺校》,第一册,第357页,《赠李士宁》。
    1 《王令集》,第91页。
    2 方东树著,陈迩冬点校:《昭昧詹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275页。
    3 《昭昧詹言》,第276页。
    4 《欧阳修集编年笺校》,第三册,第411页,《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
    5 《昭昧詹言》,第282页。
    1 《欧阳修集编年笺校》,第一册,第195页,《寄圣俞》。
    2 《昭昧詹言》,第278页。
    3 《苏轼文集》:第742页,《上神宗皇帝书》。
    1 《六一诗话》,第267页。
    2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第800-801页。
    3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第900页,《重赋白兔》。
    4 《欧阳修集编年笺校》,第一册,第92页,《读蟠桃诗寄子美》。
    1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第884页。
    2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第800-801页,《依韵和永叔澄心堂纸答刘原甫》。
    3 《六一诗话》,第267页。
    4 《宋史 文苑传》,第13070页。
    5 《后村诗话》,第23页。
    6 《六一诗话》,第265-266页。
    7 《欧阳修集编年笺校》,第三册,第177页,《梅圣俞诗集序》。
    1 《六一诗话》,第265页。
    2 《六一诗话》,第267页。
    3 《六一诗话》,第267页。
    1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第477页
    2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第516页
    3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第168页。
    4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第707页。
    5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第316页。
    6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第364-345页。
    7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第532页。
    8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第764页。
    9 《诗格》的作者问题历来存在很大的争议,罗宗强先生认为此书非王昌龄所作,并通过考证和分析进一步将《诗格》成书的下限定为贞元初,认为“皎然撰《诗式》之贞元初,即空海来唐近二十年之前已看到,上距王昌龄之卒约三十年,或即此三十年间之或人所伪托。”本文即采用这种观点将《诗格》视为同《诗式》同时代的理论著作,互为参照和印证。
    10 王昌龄:《诗格》,卢盛江校考《文镜秘府汇校汇考》引,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309页。
    11 《诗格》,第1312页。
    12 《诗格》,第1365页。
    1 《诗式校注》,第39页。
    2 《诗式校注》,第276页。
    3 《诗式校注》,第276页。
    4 《韩昌黎文集校注》,第263页,《荆潭唱和集》。
    5 《艺概》,第66页。
    6 《欧阳修集编年笺校》,第一册,第133页,《秋怀二首寄圣俞》。
    7 《六一诗话》,第267页。
    1 《欧阳修集编年笺校》,第一册,第211页,《太白戏圣俞》。
    2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第550页。
    3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第760页。
    4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第330页。
    5 《后村诗话》,第23页。
    6 杨慎:《升庵诗话》,《清诗话续编》本,第717页。
    7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第216页,《答新长老诗编》。
    8 《欧阳修集编年笺校》,第四册,第386页,《书梅圣俞稿后》。
    9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第845页。
    1 《桐江续集》,卷二十八。
    2 《瀛奎律髓汇评》,第169页。
    3 《瀛奎律髓汇评》,第169页。
    4 蒋寅:《大历诗风》,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56页。
    5 《山谷集》,四库本,卷二十六,《跋雷太简梅圣俞诗》。
    6 《欧阳修集编年笺校》,第一册,第75页,《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
    7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第826页。
    8 《欧阳修集编年笺校》,第一册,第41页,《圣俞会饮》。
    9 《欧阳修集编年笺校》,第二册,第583页,《梅圣俞墓志铭》。
    10 《欧阳修集编年笺校》,第一册,第75页,《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
    11 《韩昌黎诗系年集释》,第820页,《送无本师归范阳》。
    1 《升庵诗话》,第678页。
    1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第114-115页。
    2 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四库本。
    3 《沧浪诗话校释》,第243-244页。
    4 沈德潜著,霍松林校注:《说诗晬语》,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55页。
    1 何焯:《何义门先生集》,续修四库全书本,卷九,第235页,《跋王荆公百家诗选》。
    2 叶德辉:《郋园读书志》,1928年排印本,卷十九。
    3 《陈辅之诗话》,《宋诗话辑佚》本,第291-292页。
    1 《欧阳修集编年笺校》,第一册,第474页,《依韵答杜相公宠示之作》。
    2 《临川集》,卷九。
    3 《陈辅之诗话》,第294-295页。
    4 魏泰:《临汉隐居诗话》,《历代诗话》本,第323页。
    5 赵令畤:《侯鲭录》,卷七。
    6 杨万里著,辛更儒笺校:《杨万里集笺校》,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479页。
    1 叶梦得:《石林诗话》,《历代诗话》本,第491页。
    2 《沧浪诗话校释》,第247页。
    3 《临川集》,卷三十一。
    4 《宋诗钞》,第564页。
    5 《蔡宽夫诗话》,第419页。
    6 《石林诗话》,第406页。
    1 《杜诗详注》,第1584页,《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注引郝敬语。
    2 任渊、史容、史季温注,黄宝华点校:《山谷诗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08页。
    3 《山谷诗集注》,第1010页。
    4 普闻:《诗论》,《说郛》本,中国书店,1986年版,卷六十七。
    5 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四部丛刊本,卷十七,《大雅堂记》。
    1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八,《题乐毅论后》。
    2 《山谷诗集注》,第1322页,《赠谢敞王博喻》。
    3 《后山诗话》,第306页。
    4 《王直方诗话》,《宋诗话辑佚》本,第93页。
    5 《临汉隐居诗话》,第327页。
    6 《围炉诗话》,第610页。
    7 姚范:《援鹑堂笔记》,清道光十五年刊本,卷四十。
    8 《昭昧詹言》,第313页。
    9 陈岩肖:《庚溪诗话》,《历代诗话续编》本,第182页。
    1 同上。
    2 陈訏:《宋十五家诗选》。
    3 王若虚:《滹南诗话》,《历代诗话续编》本,第518页。
    4 《山谷别集》,四库本,卷六,《论作诗文》。
    5 孔平仲:《孔氏丛谈》,丛书集成初编本,卷五。
    6 《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九,《答洪驹父书二首》。
    7 《潜溪诗眼》,《宋诗话辑佚》本,第323页。
    8 《山谷诗集注》,第292页。
    1 钱钟书:《谈艺录补订》,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25页。
    2 《山谷诗集注》,第150-151页。
    3 《杜诗详注》,第173页。
    4 《杜诗详注》,第1485页。
    5 《杜诗详注》,第1372页。
    6 《山谷诗集注》,第379页。
    1 《杜诗详注》,第1428页。
    2 《杜诗详注》,第1545页。
    3 《杜诗详注》,第79页。
    4 《杜诗详注》,第78页。
    5 《杜诗详注》,第407页。
    6 吴沆:《环溪诗话》,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26页。
    7 《杜诗详注》,第1766页。
    8 《山谷诗集注》,第63页。
    9 《山谷诗集注》,第200页。
    10 《山谷诗集注》,第277页。
    11 《山谷诗集注》,第265页。
    1 《山谷诗集注》,第840页。
    2 《山谷诗集注》,第42页。
    3 《昭昧詹言》,第314页。
    4 陈长方:《步里客谈》,丛书集成初编本,第6页。
    5 《山谷诗集注》,第797-802页。
    6 《昭昧詹言》,第314页。
    1 《山谷诗集注》,《子瞻诗句妙一世乃云效庭坚体盖退之戏效孟郊樊宗师之比以文滑稽耳恐後生不解故次韵道之》,第117页。
    2 《山谷集》,四库本,卷十七,《答何静翁书》。
    3 《山谷诗集注》,第397页,《再用前韵赠高子勉四首》其三。
    4 《山谷诗集注》,第802页,《寄陈适用》。
    5 《山谷诗集注》,第888页,《元翁坐中次元寄到和孔四饮王夔玉家长韵次韵率元翁同作寄湓城》。
    6 《山谷诗集注》,第194页,《寄高三十五书记》。
    7 《山谷诗集注》,第107-108页,《奉答谢公静与荣子邕论狄元规孙少述诗长韵》。
    8 《山谷集》,卷十七,《答王子飞书》。
    9 《山谷诗集注》,第1252页,《观化十五首》其七。
    1 《山谷诗集注》,第1290页,《寄张仲谋次韵》。
    2 《山谷诗集注》,第225页,《谢王舍人剪送状元红》。
    3 《山谷诗集注》,第639页。
    4 《山谷诗集注》,第1310页。
    5 《杜诗详注》,第735页,《堂成》。
    6 《杜诗详注》,第970页。
    7 《山谷诗集注》,第428页。
    8 《山谷诗集注》,第535页。
    9 《山谷诗集注》,第819页。
    10 《山谷诗集注》,第1248页。
    11 《山谷诗集注》,第1316页
    12 《山谷诗集注》,第906页。
    1 《山谷诗集注》,第193页,《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2 《山谷诗集注》,第603页,《戏效禅月作远公吟》。
    3 《山谷诗集注》,第582页,《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
    4 《山谷诗集注》,第815页,《闰月访同年李夷伯子真于河上》。
    5 《山谷诗集注》,第1249页,《追忆予泊舟西江事次韵》。
    6 《山谷诗集注》,第420页,《竹枝词》。
    7 《山谷诗集注》,第198页,《再答冕仲》。
    8 《山谷诗集注》,第225页,《戏呈孔毅夫》。
    9 《山谷诗集注》,第117页,《子瞻诗句妙一世乃云效庭坚体盖退之戏效孟郊樊宗师之比以文滑稽耳恐後生不解故次韵道之》。
    10 《山谷诗集注》,第671页,《晚泊长沙示秦处度范元实》。
    11 《山谷诗集注》,第997页,《都下喜见八叔父》。
    12 《山谷诗集注》,第573页,《赠高子勉四首》其四。
    13 《山谷集》,卷二十六,《跋高子勉诗》。
    14 《山谷诗集注》,第398页,《荆南签判向和卿用予六言见惠次韵奉酬四首》其三。
    1 《杜诗详注》,第23页。
    2 《杜诗详注》,第35页。
    3 《杜诗详注》,第799页。
    4 《杜诗详注》,第1475页。
    5 《山谷诗集注》,第746页。
    6 《山谷诗集注》,第32页。
    7 《山谷诗集注》,第51页。
    8 《山谷诗集注》,第433页。
    9 《山谷诗集注》,第439页。
    10 《山谷诗集注》,第476页。
    11 《山谷诗集注》,第715页。
    12 《山谷诗集注》,第771页。
    13 《山谷诗集注》,第825页。
    14 《山谷诗集注》,第1324页。
    1 《山谷诗集注》,第136页。
    2 《山谷诗集注》,第163页。
    3 《山谷诗集注》,第440页。
    4 《山谷诗集注》,第391页。
    5 《山谷诗集注》,第389页。
    6 《山谷诗集注》,第337页,《次韵杨君全送酒》。
    7 《山谷诗集注》,第344页,《听宋宗儒摘阮歌》。
    8 《山谷诗集注》,第423页,《和文潜舟中所题》。
    9 《山谷诗集注》,第80页,《同钱志仲饭籍田钱孺文官舍》。
    10 《山谷诗集注》,第427页,《次韵文潜立春日三绝句》其二。
    11 《山谷诗集注》,第91页。
    12 《山谷诗集注》,第450页,《德孺五丈和之字诗韵难而愈工辄复和成可发一笑》。
    13 《山谷诗集注》,第672页,《次韵师厚五月十六日视田悼李彦深》。
    1 《杜诗详注》,第510页,《忆弟二》。
    2 《山谷诗集注》,第329页,《再次韵兼简履中南玉三首》其三。
    3 《山谷诗集注》,第513页,《叔父钓亭》。
    4 《山谷诗集注》,第569页,《闰月访同年李夷伯子真于河上子真以诗谢次韵》。
    5 《杜诗详注》,第828页。
    6 《山谷诗集注》,第412页,《罢姑熟寄元明用觞字韵》。
    7 《杜诗详注》,第474-475页,《狂夫》。
    8 《山谷诗集注》,第134页,《咏雪奉呈广平公》。
    1 《山谷诗集注》,第458页,《和甯子与白鹿寺》。
    2 《山谷诗集注》,第1246页,《伯时彭蠡春牧图》。
    3 《山谷诗集注》,第403页。
    4 《山谷诗集注》,第42页。
    5 《山谷诗集注》,第471-472页。
    6 《山谷诗集注》,第763页。
    7 《山谷诗集注》,第1107页。
    8 《山谷诗集注》,第212页。
    9 《山谷诗集注》,第542页。
    10 《山谷诗集注》,第778页。
    11 《山谷诗集注》,第986页。
    12 《山谷诗集注》,第1075页。
    1 《山谷外集》,四库本,卷十,《与宋子茂书》。
    2 《山谷集》,卷二十六,《书刘景文诗后》。
    3 《山谷诗集注》,第303页,《再次韵》并引。
    4 《山谷别集》,四库本,卷十六,《答秦少章帖六》。
    5 《山谷别集》,卷六,《论作诗文》。
    6 《杜诗详注》,第341页。
    7 《杜诗详注》,第930页,《题玄武禅师屋壁》。
    1 陈师道著,任渊注、冒广生补笺,冒怀辛整理:《后山诗注补笺》,中华书局,1995版,第592页。
    2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第329页。
    3 《山谷诗集注》,第324页,《寄题荣州祖元大师此君轩》。
    4 《山谷诗集注》,第430-431页,《梦中和觞字韵》。
    5 《山谷诗集注》,第775页,《题槐安阁》。
    6 《山谷诗集注》,第158页,《僧景宣相访寄法王航禅师》。
    7 《山谷诗集注》,第162页,《次韵张昌言给事喜雨》。
    8 《山谷诗集注》,第366页,《戏简朱公武刘邦直田子平五首》。
    9 《山谷诗集注》,第42页,《寄黄几复》。
    10 《冷斋夜话》,第15-16页。
    11 《山谷集》,卷十七,《答洪驹父书二首》。
    1 《山谷集》,卷三十,《书舅诗与洪龟夫跋其后》。
    2 《山谷集》,卷十七,《答洪驹父书二首》。
    3 《山谷别集》,卷六,《论作诗文》。
    4 《山谷诗集注》,第303页,《再次韵》并引。
    5 《山谷诗集注》,第695页,《次韵题粹老客亭诗后》。
    6 《山谷诗集注》,第180页,《次韵子瞻题无咎所得与可二首粥字韵戏嘲无咎人字韵咏竹》。
    7 《山谷诗集注》,第247页,《戏答王定国题门两绝句》。
    8 《山谷诗集注》,第53页,《次韵定国闻苏子由卧病绩溪》。
    9 《杜诗详注》,第485页。
    10 《杜诗详注》,第590页。
    1 《山谷诗集注》,第1314页,《讲武台南有感》。
    2 《山谷诗集注》,第381页,《赠李辅圣》。
    3 《山谷诗集注》,第728页,《十月十三日泊舟沙江口》。
    4 吴炯:《五总志》,四库本。
    5 《山谷集》,卷二十六,《题意可诗后》。
    6 《山谷外集》,卷九,《论诗》。
    7 《山谷集》,《答洪驹夫二首》,卷十七。
    1 同上。
    2 《山谷集》,《与王观复书三首》,卷十七。
    3 同上。
    4 《山谷集》,卷十七,《大雅堂记》。
    5 《山谷集》,《与王观复书三首》,卷十七。
    6 《山谷诗集注》,第430-431页。
    7 《山谷诗集注》,第409页。
    8 《山谷诗集注》,第493页。
    1 《山谷集》,《答洪驹夫二首》,卷十七。
    2 《山谷集》,《答洪驹夫二首》,卷十七。
    3 《诗薮》,外编卷五,第214页。
    4 钱谦益:《钱注杜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注杜诗略例》。
    5 《昭昧詹言》,第210-211页。
    1 陈师道:《后山居士文集》,影印宋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卷十。
    2 《后村先生大全集》引,四部丛刊本,卷九五。
    3 曾几:《茶山集》,丛书集成初编本,卷一,第2页,《次陈少卿见赠韵》。
    4 《瀛奎律髓汇评》,第1149页。
    5 《瀛奎律髓汇评》,第591页。
    6 《瀛李律髓汇评》,第667页。
    1 《后山居士文集》,卷十,《答秦观书》。
    2 王称:《东都事略》,四库本,卷一一六,《文苑传》。
    3 周煇:《清波杂志》,四库本,卷十一。
    4 《后山诗话》,第305页。
    5 《后山诗话》,第305页。
    6 《后山诗话》,第304页。
    7 《后山诗话》,第302页。
    8 《后山诗话》,第306页。
    9 《后山诗话》,第306页。
    1 《后山诗话》,第309页。
    2 《后山诗注补笺》,第467-469页,《次韵答秦少章》。
    3 方勺:《泊宅篇》,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2页。
    4 《后山诗话》,第311页。
    5 《宋史》,第13115页。
    6 《后山居士文集》,卷十,《与鲁直书》。
    7 《后山诗注补笺》,第485-486页,《赠鲁直》
    1 《后山诗注补笺》,第622页,附纪昀《陈后山诗抄序》。
    2 卢文弨著,王文锦点校:《抱经堂文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87页。
    3 《后山诗注补笺》,第11-13页,《送内》。
    4 《后山诗注补笺》,第13-15页,《别三子》。
    5 《后山诗注补笺》,第54页,《示三子》。
    1 《饮冰室文集》,第3419页,《情圣杜甫》。
    2 《后山诗话》,第315页。
    3 《后山诗注补笺》,第204页,《宿深明阁二首》其二。
    4 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历代诗话》本,第464页。
    5 《后山诗注补笺》,第396页,《答黄生》。
    6 《后山诗注补笺》,第408页,《山口》。
    7 《后山诗注补笺》,第124页,《东轩》。
    8 《后山诗注补笺》,第350页,《雪中寄魏衍》。
    9 《后山诗注补笺》,第301页,《送詹司业》。
    10 《后山诗注补笺》,第134页,《雪》。
    11 《后山诗注补笺》,第55页。
    12 《后山诗注补笺》,第216页,《别宝讲主》。
    1 《后山诗注补笺》,第368页,《和寇十一同游城南阻雨还登寺山》。
    2 《后山诗注补笺》,第408页,《山口》。
    3 《后山诗注补笺》,第447页,《舅氏新斋》。
    4 《后山诗注补笺》,第41页。
    5 《后山诗注补笺》,第155页,《寄张文潜舍人》。
    6 《后山诗注补笺》,第514页,《钱塘寓居》。
    7 《后山诗注补笺》,第505页,《和王子安至日三首》。
    8 《后山诗注补笺》,第214-215页,《次韵晁无斁春怀》。
    9 《后山诗注补笺》,第221页,《老柏三首》。
    10 《后山诗注补笺》,第193-194页,《次韵春怀》。
    11 《后山诗注补笺》,第532页,《赠王聿修商子常》。
    12 《后山诗注补笺》,第346页,《早起》。
    13 《后山诗注补笺》,第301页,《送詹司业》。
    14 《后山诗注补笺》,第542页,《登彭祖楼》。
    15 《后山诗注补笺》,第305页,《送提刑李学士移使东路》。
    16 《后山诗注补笺》,第540页,《城南》。
    1 《谈艺录补订》,第326-327页。
    2 《后山诗注补笺》,第296页,《答黄生》。
    3 谢榛著,宛平校点:《四溟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9页,引罗大经《鹤林玉露》语。
    4 《冷斋夜话》,第19页。
    5 《围炉诗话》,第610,613页。
    6 《杜诗详注》,第970页。
    7 《后山诗注补笺》,第526页,《夜坐有怀》。
    1 《后山诗注补笺》,第532页,《赠王聿修商子常》。
    2 《后山诗注补笺》,第128页,《十五夜月》。
    3 《后山诗注补笺》,第16页,《寄外舅郭大夫》。
    4 《后山诗注补笺》,第53页,《巨野》。
    5 《后山诗注补笺》,第76页,《别负山居士》。
    6 《后山诗注补笺》,第247页,《登快哉亭》。
    7 《后山诗注补笺》,第532页,《立春》。
    8 《后山诗注补笺》,第298页,《雪后》。
    9 《后山诗注补笺》,第520页,《登鹊山》。
    10 《瀛奎律髓汇评》,第16页。
    11 《后山诗注补笺》,第64页,《送外舅郭大夫夔路提点刑狱》。
    12 《后山诗注补笺》,第168页,《送吴先生谒惠州苏副使》。
    13 《后山诗注补笺》,第40页,《丞相温公挽词三首》。
    14 《王直方诗话》,第48页。
    1 《后山诗话》,第304页。
    2 《后山诗话》,第307页。
    3 《后山诗话》,第314页。
    4 《后山诗话》,第315页。
    5 《瀛奎律髓汇评》,第1709页。
    6 《瀛奎律髓汇评》,第1398页。
    7 《瀛奎律髓汇评》,第1596页。
    8 《瀛奎律髓汇评》,第551页。
    9 《瀛奎律髓汇评》,第636页。
    10 《瀛奎律髓汇评》,第1144页。
    11 刘壎:《隐居通议》,四库本,卷八,《后山》。
    12 《瀛奎律髓汇评》,第577页。
    1 《瀛奎律髓汇评》,第1500页。
    2 《瀛奎律髓汇评》,第1063页。
    3 《后山诗注补笺》,第419页,《别刘郎》。
    4 《诗薮》,外编卷五,第218页。
    5 钱基博:《中国文学史》,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570页。
    6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593页。
    7 《瀛奎律髓汇评》,第378页。
    8 同上。
    1 《宋诗钞》,第1279页。
    2 方勺著,许沛藻、杨立扬点校:《泊宅编》,《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2页。
    3 《泊宅编》,第52-53页。
    4 《却扫编》,卷中。
    5 陈与义著,吴书荫等点校:《陈与义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10页,《次韵乐文卿北园》。
    6 《陈与义集》,第95页,《次韵光化宋唐年主簿见寄二首》。
    7 《陈与义集》,第127页,《述怀呈十七家叔》。
    8 《陈与义集》,第158页,《僧景宣相访寄法王航禅师》。
    9 《陈与义集》,第45页,《风雨》。
    10 《陈与义集》,第748页,《庭坚得邑太守六鼻按节出同按邂逅于皖公溪口风雨阻留十日》其九。
    11 《陈与义集》,第756页,《题落星寺》。
    12 《陈与义集》,第110页,《次韵乐文卿北园》。
    13 《陈与义集》,第506页,《除夜对酒赠少章》。
    14 《容斋随笔》,第690页。
    15 《瀛奎律髓汇评》,第1003页。
    16 《瀛奎律髓汇评》,第1091页。
    1 《陈与义集》,第60页。
    2 《瀛奎律髓汇评》,第1596页。
    3 宋濂:《文宪集》,卷二十八,《答张秀才论诗书》。
    4 《陈与义集》,第616页,引翁方纲:《七言律诗钞》卷首语。
    5 《却扫编》,卷中。
    6 《泊宅编》,第53页。
    7 《韵语阳秋》,第493页。
    1 《石洲诗话》,第129页
    2 《带经堂诗话》,第20页。
    3 《瀛奎律髓汇评》,第1145页。
    4 《陈与义集》,第514页。
    5 吴澄:《吴文正集》,四库本,卷十五。
    6 《扪蚤新话》,卷八,第129页。
    7 《陈与义集》,第169页,《浴室观雨以催诗走群龙为韵得走字》。
    1 《陈与义集》,第189页,《对酒》。
    2 《陈与义集》,第222页,《发商水道中》。
    3 《陈与义集》,第274页,《正月十二日自房州城遇虏至奔入南山十五日抵回谷张家》。
    4 《陈与义集》,第2页,引胡穉《简斋诗笺又叙》。
    5 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四库本,卷二。
    6 《鹤林玉露》,卷四,第593页
    1 《后山诗话》,第26-27页。
    2 《瀛奎律髓汇评》,第41页。
    3 《诗薮》,外编卷五,第216页。
    4 《谈艺录补订》,第173页。
    5 《诗薮》,内编卷五,第96-97页。
    6 《石洲诗话》,第129页。
    7 《瀛奎律髓汇评》,第20页。
    1 《瀛奎律髓汇评》,第1369页。
    2 《陈与义集》,第84页。
    3 《陈与义集》,第172页,《秋日》。
    4 《陈与义集》,第175页,《试院春晴》。
    5 《陈与义集》,第199页,《对酒》。
    6 《陈与义集》,第235页,《香林四首》其三。
    7 《陈与义集》,第164页,《雨晴》。
    1 《陈与义集》,第140页,《春日》。
    2 《陈与义集》,第207页,《题酒务壁》。
    3 《陈与义集》,第172页,《秋试院将出书所寓窗》。
    4 《杜臆》,第118页。
    5 《桐江续集》,卷五,《吴尚贤诗评》,第595页
    6 《桐江续集》,卷四,《跋仇仁近诗》,第595页
    7 《瀛奎律髓汇评》,第1145页。
    8 《瀛奎律髓汇评》,第1147页。
    9 《瀛奎律髓汇评》,第1148页。
    1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第361页。
    2 《陈与义集》,第542页,引张嵲《陈公资政墓志铭》。
    3 陈衍评点,曹中孚校注:《宋诗精华录》,巴蜀书社,1992年版,第374页。
    4 《原诗》,第8页。
    5 《诗薮》,第89页。
    6 《杜诗详注》,第151-152页。
    7 《瀛奎律髓汇评》,第979页。
    8 《养一斋诗话》,第2082页。
    9 《陈与义集》,第156页。
    10 《陈与义集》,第199页。
    1 周紫芝:《竹坡诗话》,《历代诗话》本,第345页。
    2 《王直方诗话》,第87页。
    3 《竹坡诗话》,第349页。
    4 《竹坡诗话》,第340页。
    1 曾季狸:《艇斋诗话》,《历代诗话续编》本,第318-319页。
    2 《西清诗话》,第176页。
    3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第87页。
    1 《西清诗话》,第187页。
    2 李复:《潏水集》,四库本,卷五,《与侯谟秀才书》。
    3 潘淳:《潘子真诗话》,《宋诗话辑佚》本,第300-301页。
    1 《王直方诗话》,第75页。
    2 《王直方诗话》,第105页。
    3 《王直方诗话》,第76页。
    4 《王直方话话》,第23页。
    5 《庚溪诗话》,第167页。
    6 《西清诗话》,第207页。
    7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第81页。
    8 《山谷别集》,卷四。
    9 吴开:《优古堂诗话》,《历代诗话续编》本,第229页。
    10 《优古堂诗话》,第258页。
    11 《优古堂诗话》,第272页。
    1 《优古堂诗话》,第269页。
    2 《优古堂诗话》,第229页。
    3 《优古堂诗话》,第229页。
    4 《艇斋诗话》,第307页。
    5 《艇斋诗话》,第313页。
    6 《艇斋诗话》,第313页。
    7 《艇斋诗话》,第313页。
    8 《艇斋诗话》,第313页。
    9 《艇斋诗话》,第313页。
    10 《艇斋诗话》,第315页。
    1 《艇斋诗话》,第317页。
    2 《艇斋诗话》,第317页。
    3 《草堂诗话》,第195页。
    1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第70-72页。
    2 严有翼:《艺苑雌黄》,《宋诗话辑佚》本,第536页。
    3 《艺苑雌黄》,第553页。
    1 张邦基著,孔凡礼点校:《墨庄漫录》,《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本,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12-113页。
    2 《墨庄漫录》,第158页。
    3 《墨庄漫录》,第46-47页。
    4 《中山诗话》,第295-296页。
    1 《墨庄漫录》,第90页。
    2 《蔡宽夫诗话》,第382页。
    3 叶梦得:《石林诗话》,《历代诗话》本,第414页。
    4 《潏水集》,卷五,《与侯谟秀才书》。
    5 葛立方:《韵语阳秋》,《历代诗话》本,第481页。
    1 《庚溪诗话》,第167页。
    2 《临汉隐居诗话》,第318页。
    3 《彦周诗话》,第382页。
    4 《彦周诗话》,第381页。
    5 《墨庄漫录》,第127-128页。
    1 黄彻著,汤新祥校注:《巩溪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3页。
    2《潘子真诗话》,第310页。
    3 《苏轼文集》,第318页,《王定国诗集序》。
    4 晁说之:《嵩山文集》,四部丛刊续编本,卷十六,《成州同谷县杜工部祠堂记》。
    5 李纲:《梁溪集》,四库本,卷十七,《湖海诗集序》。
    6 《梁溪集》,卷一三八,《重校正〈杜子美集〉序》。
    1 《墨庄漫录》,第55页。
    2 洪炎:《西渡集》,四库本,卷上。
    3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第40页。
    4 《西渡集》,卷上。
    1 《岁寒堂诗话校笺》,第134-135页。
    2 《岁寒堂诗话校笺》,第138页。
    3 《岁寒堂诗话校笺》,第151页。
    1 《岁寒堂诗话校笺》,第189-190页。
    2 《巩溪诗话》,第1页。
    3 《巩溪诗话》,第4页。
    4 《巩溪诗话》,第132页。
    5 《巩溪诗话》,第50页。
    6 《巩溪诗话》,第49页。
    1 《巩溪诗话》,第145页。
    2 《巩溪诗话》,第5-6页。
    3 《风月堂诗话》,第114页。
    4 《巩溪诗话》,第35页。
    1 《巩溪诗话》,第97页。
    2 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历代诗话》本,第468页。
    3 《珊瑚钩诗话》,第468页。
    4 《珊瑚钩诗话》,第469页。
    1 《潜溪诗眼》,第314页。
    2 《潜溪诗眼》,第322-323页。
    3 《扪虱新话》,第123页。
    4 《扪虱新话》,第133页。
    5 《扪虱新话》,第133页。
    6 《韵语阳秋》,第517页。
    7 《韵语阳秋》,第504页。
    8 《韵语阳秋》,第486-487页。
    9 《韵语阳秋》,第484页。
    10 《韵语阳秋》,第485页。
    1 《蔡宽夫诗话》,第385页。
    2 《蔡宽夫诗话》,第400页。
    3 《风月堂诗话》,第110页。
    4 《风月堂诗话》,第112页。
    5 《风月堂诗话》,第112页。
    6 吴可:《藏海诗话》,《历代诗话续编》本,第304页。
    1 《藏海诗话》,第330页。
    2 《藏海诗话》,第328页。
    3 《藏海诗话》,第331页。
    4 《环溪诗话》,第136页。
    5 《环溪诗话》,第148页。
    6 《环溪诗话》,第137-138页。
    1 《环溪诗话》,第126-127页。
    2 《环溪诗话》,第132-133页。
    3 《环溪诗话》,第130页。
    1 《环溪诗话》,第131页。
    2 《环溪诗话》,第131-132页。
    3 《环溪诗话》,第135页。
    4 《环溪诗话》,第135页。
    5 《童蒙诗训》,第595页。
    1 《童蒙诗训》,第596页。
    2 《童蒙诗训》,第597页。
    3 吕本中:《紫微诗话》,《历代诗话》本,第361页。
    4 《童蒙诗训》,第586页。
    5 《童蒙诗训》,第587页。
    6 《童蒙诗训》,第596页。
    7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第333页,引吕居仁《与曾吉甫论诗第二帖》。
    8 《童蒙诗训》,第586页。
    9 《童蒙诗训》,第597页。
    1 《童蒙诗训》,第590页。
    2 《童蒙诗训》,第604页。
    3 《艇斋诗话》,第286页。
    4 《童蒙诗训》,第590页。
    5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第333页。
    6 《童蒙诗训》,第591页。
    7 《后村先生大全集》引,卷九五。
    8 《西清诗话》,第208页。
    1 《王直方诗话》,第15-16页。
    2 李之仪:《姑溪居士后集》,奥雅堂丛书本,卷一,《兼江祥英上人,能书,自目为未工,又能诗,而求予诗甚勤,予以为非所当病也,为赋一首,勉之使进于道云》。
    3 《童蒙诗训》,第244页。
    4 《紫微杂说》,四库本。
    5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第333页。
    1 《童蒙诗训》,第237页。
    1 《风月堂诗话》,第99页。
    2 《风月堂诗话》,第99-100页。
    3 《风月堂诗话》,第113页。
    4 《瑶谿集》,《宋诗话辑佚》本,第532页。
    5 《韵语阳秋》,第505页。
    6 《西清诗话》,第188页。
    7 《西清诗话》,第186页。
    1 《五总志》,四库本。
    2 《艇斋诗话》,第291页。
    3 《艇斋诗话》,第288页。
    4 《艇斋诗话》,第285页。
    5 《艇斋诗话》,第293页。
    6 《艇斋诗话》,第299页。
    7 《艇斋诗话》,第296-297页。
    8 《艇斋诗话》,第284页。
    9 《艇斋诗话》,第285页。
    10 《艇斋诗话》,第299页。
    11 《艇斋诗话》,第314页。
    1 《艇斋诗话》,第314页。
    2 《艇斋诗话》,第314页。
    3 《艇斋诗话》,第314页。
    4 《艇斋诗话》,第313页。
    5 《陆游集》,第1172页,《秋兴五首》
    6 《陆游集》,第1065页,《冬夜读书示子聿》。
    7 《陆游集》,第1624页,《解嘲》。
    1 《陆游集》,第1042页,《舟中作》。
    2 《陆游集》,第695页,《晨起坐南堂书触目》。
    3 《陆游集》,第1875页,《晚窗》。
    4 《陆游集》,第1295页,《独立思故山》。
    5 《陆游集》,第847页,《小圃》。
    6 《陆游集》,第1536页,《即事》。
    7 《陆游集》,第18页,《秋阴》。
    8 《陆游集》,第1920页,《即事》。
    9 《陆游集》,第2262页,《跋王右丞集》。
    1 《杨万里集笺校》,第1356页,《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四首》其二。
    2 《杨万里集笺校》,第1505页。
    3 《杨万里集笺校》,第158页,《次主簿叔晚霞》。
    4 《杨万里集笺校》,第575页,《近节》。
    5 《杨万里集笺校》,第610页,《春兴》。
    6 《杨万里集笺校》,第286页,《春日六绝句》其三。
    7 《杨万里集笺校》,第314页,《长句奇周舍人子充》。
    8 《杨万里集笺校》,第574页,《冬至前三日》。
    9 《杨万里集笺校》,第1922页,《晓行东园》。
    10 《杨万里集笺校》,第1484页,《晚寒题水仙花并湖山三首》其三。
    11 《杨万里集笺校》,第3340页,《应斋杂著录》。
    12 《杨万里集笺校》,第3260页。
    1 《瓯北诗话》,第1230页。
    2 《陆游集》,第1272页,《夜吟二首》期二。
    3 《陆游集》,第63页,《追怀曾文清公呈赵教授近尝示诗》。
    4 《瓯北诗话》,卷六,第1222页。
    5 沈德潜:《说诗晬语》,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34页。
    6 《瓯北诗话》,第1222页
    7 《后村诗话》,第30页。
    8 《谈艺录补订》,第118页。
    9 《谈艺录补订》,第125页。
    10 朱彝尊:《曝书亭集》,四库本,卷五二,《书剑南集后》。
    1 《曝书亭集》,卷三九,《橡村诗序》。
    2 袁枚著,王英志点校:《袁枚全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一册,第509页,《人老莫作诗》。
    3 《瀛奎律髓汇评》,第108页。
    4 《瀛奎律髓汇评》,第520页。
    5 《谈艺录补订》,第117页。
    6 《杨万里集笺校》,第3260页,《诚斋荆溪集序》。
    7 同上。
    1 杨万里:《诚斋诗话》,《历代诗话续编》本,第141页。
    2 《诚斋诗话》,第148页。
    1 《诚斋诗话》,第140-141页。
    2 《诚斋诗话》,第138页。
    3 《诚斋诗话》,第140页。
    4 《诚斋诗话》,第139-140页。
    1 《诚斋诗话》,第137页。
    2 《杨万里集笺校》,第3209-3210页,《黄御史集序》。
    3 《杨万里集笺校》,第3332页,《颐菴诗稿序》。
    1 王迈:《臞軒集》,四库本,卷十六,《山中读诚斋诗》。
    2 《诚斋诗话》,第141-142页。
    1 《墨庄漫录》,第70-71页。
    1 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四库本。
    2 同上。
    3 同上。
    1 同上。
    2 《容斋随笔》,第192页。
    1 葛晓音:《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66页。
    2 《诗薮》,第120页。
    3 许学夷著、杜维沫校点:《诗源辨体》,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37页。
    4 《容斋随笔》,第124页。
    1 高棅:《唐诗品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429页,《七绝叙目》。
    2 《容斋随笔》,第129-130页。
    1 《容斋五笔》,第845-846页。
    2 《容斋随笔》,第135页。
    1 韩淲、赵蕃撰,谢枋得注:《谢注唐诗绝句》,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原序》。
    1 《诗薮》,第114页。
    2 《容斋五笔》,第920-921页。
    1 《诗薮》,第114页。
    2 《艺苑卮言》,第1007页。
    3 杨载:《诗法家数》,《历代诗话》本,第732页。
    1 《谢注唐诗绝句》,第35页。
    1 叶梦得:《玉涧杂书》,《全宋笔记》本,大象出版社,第二编,第九册,第364页。
    2 叶梦得:《石林诗话》,《历代诗话》本,第426页。
    3 《石林诗话》,第435页。
    1 《石林诗话》,第419页。
    2 谢逸:《溪堂集》,四库本,卷四。
    3 《溪堂集》,卷四。
    4 《东莱先生诗集》,卷六。
    5 《杨万里集笺校》,第3206页,《双桂老人诗集后序》。
    6 《杨万里集笺校》,第1378页,《读笠泽丛书》其二。
    7 《杨万里集笺校》,第1378页,《读笠泽丛书》其三。
    8 《杨万里集笺校》,第1377页,《读笠泽丛书》其一。
    9 《杨万里集笺校》,第1785页,《答徐子材谈绝句》。
    1 《杨万里集笺校》,第3289-3290页,《唐李推官披沙集序》。
    2 《杨万里集笺校》,笫1217页,《和段季承左藏惠四绝句》其一。
    3 《杨万里集笺校》,第1543-1544页,《跋吴箕秀才诗卷》。
    4 《藏海诗话》,第329页。
    5 《藏海诗话》,第331页。
    6 《西清诗话》,第179-180页。
    7 《珊瑚钩诗话》,第455页。
    8 《岁寒堂诗话校笺》,第9-10页。
    9 《岁寒堂诗话校笺》,第31页。
    1 《岁寒堂诗话校笺》,第1-2页。
    2 《岁寒堂诗话校笺》,第18页。
    3 《岁寒堂诗话校笺》,第55页。
    4 《岁寒堂诗话校笺》,第59页。
    5 《岁寒堂诗话校笺》,第60页。
    6 《岁寒堂诗话校笺》,第69页。
    7 《岁寒堂诗话校笺》,第67页。
    8 《岁寒堂诗话校笺》,第73页。
    1 《岁寒堂诗话校笺》,第61页。
    2 《岁寒堂诗话校笺》,第2页。
    3 《岁寒堂诗话校笺》,第36页。
    4 《陆游集》。第41页,《吊李翰林墓》。
    5 《老学庵笔记》,第79页。
    6 《陆游集》,第23页,《七月十四夜观月》。
    7 《陆游集》,第78页,《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
    1 《陆游集》,第2108页,《杨梦锡集句杜诗序》。
    2 《老学庵笔记》,第95页。
    3 《陆游集》,第45页,《江夏与章冠之遇别後寄赠》。
    4 《陆游集》,第45页,《沙头》。
    5 《陆游集》,第105页,《夜读岑嘉州诗集》。
    6 《陆游集》,第2229页,《跋岑嘉州诗集》。
    1 刘过:《龙洲集》,四库本,卷二,《题润州多景楼》第31811页
    2 《龙洲集》,卷二,《忆鄂渚》。
    3 《龙洲集》,卷二,《寄竹隐先生孙应时》。
    4 《陆游集》,第376页,《谢张时可通判赠诗编》。
    5 《陆游集》,第1839页,《宋都曹屡寄诗且督和答作此示之》。
    6 《陆游集》,第458页,《答郑虞任检法见赠》。
    7 《陆游集》,第1562页,《春雨四首》其三。
    8 《老学庵笔记》,第32页。
    1 《陆游集》,第1550页,《老态二首》其二。
    2 《陆游集》,第1042页,《秋晚》。
    3 《谈艺录补订》,第125页。
    4 《陆游集》,第671页,《春雪》。
    5 《瀛奎律髓汇评》,第604页。
    6 《谈艺录补订》,第124页。
    7 《陆游集》,第2253页,《跋许用悔丁卯集》。
    8 《陆游集》,第2277页,《跋花间集》。
    9 《陆游集》,第2247页,《跋后山居士长短句》。
    1 《陆游集》,第2101页,《徐大用乐府序》。
    2 《陆游集》,第2243页,《跋金奁集》。
    1 《宋诗钞》,第2439页。
    2 薛师石:《瓜庐诗》,南宋八家集本,《瓜庐诗序》。
    3 叶适著,刘公纯、王孝鱼、李哲夫点校:《叶适集》,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321-322页,《徐道辉墓志铭》。
    4 《叶适集》,第221页,《王木叔诗序》。
    1 薛嵎:《云泉诗》,四库本。
    2 《叶适集》,第611页,《题刘潜夫南岳诗稿》。
    3 《叶适集》,第214页,《徐斯远文集序》。
    4 《叶适集》.第410页,《徐文渊墓志铭》。
    5 刘埙:《隐居通议》,四库本,卷十,《刘五渊评论》。
    6 顾嗣立:《寒厅诗话》,《清诗话》本,第83页。
    7 《载酒园诗话》,第453-454页。
    8 赵紫芝:《清苑斋集》,四库本。
    1 《桐江续集》,卷二,《跋许万松诗》。
    2 徐集孙:《竹所吟稿》,汲古阁影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本,《赵紫芝墓》。
    3 翁卷:《苇碧轩诗集》,徐照等撰,陈增杰校点:《永嘉四灵诗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84页,《哭徐山民》。
    4 《苇碧轩诗集》,第184页,《秋日闲居呈赵端行》。
    5 徐照:《芳兰轩诗集》,《永嘉四灵诗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32页,《永州书怀》。
    1 《芳兰轩诗集》,第3页,《白下》。
    2 赵师秀:《清苑斋诗集》,《永嘉四灵诗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19页,《哀山民》。
    3 《芳兰轩诗集》,第20页,《和潘德久喜徐文渊、赵紫芝还里》。
    4 《芳兰轩诗集》,第53页。
    5 《芳兰轩诗集》,第62页,《和翁灵舒冬日书事三首》其二。
    6 《芳兰轩诗集》,第12页,《山中寄翁卷》。
    7 《芳兰轩诗集》,第32页,《永州书怀》。
    8 《芳兰轩诗集》,第44页,《哭翁诚之》。
    9 《芳兰轩诗集》,第16页,《访观公不遇》。
    10 《芳兰轩诗集》,第14页,《宿翁卷书斋》。
    11 《芳兰轩诗集》,第48页,《哭鲍清卿》。
    12 《苇碧轩诗集》,第177页,《送卢主簿归吴》。
    13 《苇碧轩诗集》,第178页,《送徐灵囦永州司里》。
    14 《苇碧轩诗集》,第184页,《秋日闲居呈赵端行》。
    15 《苇碧轩诗集》,第191页,《赠孙季蕃》。
    16 《清苑斋诗集》,第220页,《后哀》。
    1 《清苑斋诗集》,第222页,《官田之集,翁聘君失期,陈伯寿赋诗,率尔次韵》。
    2 《清苑斋诗集》,第264页,《寄茅山温尊师》。
    3 《清苑斋诗集》,第264页,《会宿再送子野》。
    4 《石洲诗话》,第145页。
    5 赵师秀:《清苑斋集》,四库本。
    6 《芳兰轩诗集》,第56页,《游雁荡山八首 灵峰》。
    7 《芳兰轩诗集》,第37页,《雁》。
    8 《清苑斋诗集》,第244页,《送蒋节推赴岳阳》。
    9 《芳兰轩诗集》,第33页,《送朱可久归越中》。
    10 《芳兰轩诗集》,第47页,《酬赠徐玑》。
    11 徐玑:《二薇亭诗集》,《永嘉四灵诗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97页,《哭朱严伯》。
    1 《芳兰轩诗集》,第2页.《宿翁令舒幽居,期赵紫芝不至》。
    2 《芳兰轩诗集》,第16页,《中夕》。
    3 《芳兰轩诗集》,第17页,《露》。
    4 《芳兰轩诗集》,第18页,《子规》。
    5 《芳兰轩诗集》,第179页,《寄永州徐三掾曹》。
    6 《二薇亭诗集》,第110页,《檄途寄翁灵舒》。
    7 《芳兰轩诗集》,第20页,《刘明远会宿翁灵舒西斋》。
    8 《苇碧轩诗集》,第174页。
    9 《芳兰轩诗集》,第42页。
    10 《清苑斋诗集》,第250页。
    11 《二薇亭诗集》,第111页。
    12 《二薇亭诗集》,第116页。
    13 《二薇亭诗集》,第132页。
    14 《苇碧轩诗集》,第193页。
    1 《芳兰轩诗集》,第2页。
    2 《芳兰轩诗集》,第18页。
    3 《芳兰轩诗集》,第19页。
    4 《芳兰轩诗集》,第55页。
    5 《芳兰轩诗集》,第58页。
    6 《芳兰轩诗集》,第63页。
    7 《芳兰轩诗集》,第60页。
    8 徐照:《芳兰轩集》,四库本。
    9 《升庵诗话》,第851页。
    10 《叶适集》,第321页,《徐道晖墓志铭》。
    11 韦居安:《梅磵诗话》,《历代诗话续编》本,第558-559页。
    1 《芳兰轩诗集》,第52页,《不寐》。
    2 《苇碧轩诗集》,第178页,《晓对》。
    3 《苇碧轩诗集》,第181页,《能仁寺》。
    4 《清苑斋诗集》,第251页,《龟峰寺》。
    5 贾岛著,李嘉文新校:《长江集新校》,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7页,《送安南惟鉴法师》。
    6 《长江集新校》,第56页,《送南康姚明府》。
    7 《芳兰轩诗集》,第25页,《宿永康》。
    8 《芳兰轩诗集》,第19页,《白岩僧舍》。
    9 《芳兰轩诗集》.第54页,《净光山四咏呈水心先生 茶山堂》。
    10 《清苑斋诗集》,第225页,《桐柏观》。
    11 《芳兰轩诗集》,第13页,《冬月长安雨中见终南雪》。
    12 《芳兰轩诗集》,第47页,《送安南惟鉴法师》。
    13 《芳兰轩诗集》,第64页,《石门陂留辞从叔谟》。
    14 《芳兰轩诗集》,第1页,《送翁诚之》。
    15 葛天民:《列怀小集》,汲古阁影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本,《简赵紫芝》。
    16 《曝书亭集》,卷三九,《橡村诗序》。
    17 《说诗晬语》,第235页。
    1 《梅磵诗话》,第562页。
    2 《芳兰轩诗集》,第47页,《赠不食姑》。
    3 《二薇亭诗集》,第117页,《怀素台》。
    4 《清苑斋诗集》,第242页,《刘隐君山居》。
    5 《苇碧轩诗集》,第197页,《南涧寻韩仲止不遇》。
    6 《清苑斋诗集》,第250页,《访韩仲止不遇,题涧上》。
    7 《清苑斋诗集》,第231页,《秋色》。
    8 《芳兰轩诗集》,第21页,《归来》。
    9 《芳兰轩诗集》,第36页,《题何仙姑旧居》。
    10 《唐摭言》,从书集成初编本,第102页。
    11 舒岳祥:《阆风集》,四为本,卷十,《刈士元诗序》。
    12 永瑢等著:《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683页。
    13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第683页。
    1 《鬳斋续集》,卷四,《后村再和堂字二首且云欲谢孤月一意祈天用韵为谢》。
    2 《鬳斋续集》,卷十九,《陈所斋挽诗》。
    3 卫宗武:《秋声集》,四库本,卷三。
    4 《江湖后集》,四库本,卷七。
    5 徐元杰:《楳埜集》,四库本,卷十二。
    6 《全宋诗》,笫37819页。
    7 《云泉诗》。
    8 《全宋诗》,第33055页,《谢高秘书雪蕇》。
    9 《全宋诗》,第33224页,《秋壑赴豫章倅》。
    10 《全宋诗》,第33039页,《贾长江画像》。
    11 《全宋诗》,第33047页,《送陈紫薇分韵得寿字》。
    12 《全宋诗》,第33100页,《书雪湖寄张高沙诗卷后》。
    13 《全宋诗》,第33139页,《题高髯诗稿》。
    14 《全宋诗》,第33154页,《次韵林别驾》。
    1 李龏:《唐僧弘秀集》,四库本。
    1 李龏:《唐僧弘秀集》。
    2 《石屏诗集》,卷七,《昭武太守王子文日举李贾严羽共观前辈-两家诗及晚唐诗因有论诗十绝子文见之谓无甚高论亦可作诗家小学须知》。
    3 《石屏诗集》,卷二,《宿农家》。
    4 《石屏诗集》,卷二,《春尽日》。
    5 《石屏诗集》,卷七,《初夏》。
    6 赵汝绩:《山台吟稿》,《江湖后集》,四库本,卷七,《出郊》。
    7 《江湖小集》,四库本,卷六十八,《暮春》。
    1 周弼:《三体唐诗》,四库本。
    1 范晞文:《对床夜语》,《历代诗话续编》本,第422页。
    1 司空图著,郭绍虞集解:《诗品集解》,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6页。
    2 韩经太:《中国诗学的平淡追求》,《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3期。
    1 《苏轼诗集》,第1033页,《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
    2 《苏轼诗集》,第1183页,《东坡》。
    3 《苏轼诗集》,第2285页,《谪居三适三首旦起理发》其一。
    4 《苏轼诗集》,第2035页,《慈湖夹阻风五首》其五。
    5 《苏轼诗集》,第2386页,《藤州江上夜起对月,赠邵道士》。
    6 《苏轼诗集》,第2097-2098页,《寄邓道士》。
    7 《苏轼诗集》,第2140-2142页,《江月五首》。
    8 《苏轼诗集》,第2324页,《倦夜》。
    9 《苏轼诗集》,第2434页。
    10 《苏轼诗集》,第1830页。
    1 《苏轼诗集》,第2321页。
    2 《苏轼诗集》,第1823页。
    3 《苏轼诗集》,第2611页。
    4 《苏轼诗集》,第1033页。
    5 《苏轼诗集》,第1492页。
    6 《苏轼诗集》,第317-319页。
    7 《苏轼诗集》,第365页。
    8 《苏轼诗集》,第501-502页。
    9 《苏轼诗集》,第686-687页。
    10 《苏轼诗集》,第723-725页。
    11 《苏轼诗集》,第740页。
    12 《苏轼诗集》,第743-744页。
    13 《山谷诗集注》,第807页,《廖袁州次韵见答并寄黄靖国再生传次韵寄之》。
    14 《山谷诗集注》,第1212页,《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15 《山谷诗集注》,第329页,《再次韵兼简履中南玉三首》。
    16 《山谷诗集注》,第397页,《再用前韵赠高子勉四首》其三。
    17 《山谷诗集注》,第1187页,《和世弼中秋月咏怀》。
    1 《苏轼文集》,第2209页,《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后》。
    2 《苏轼诗集》,第2541页,《次韵子由题〈憩寂图〉后》。
    3 《苏轼诗集》,第2543页,《次韵黄鲁直书伯时画王摩诘》。
    4 《山谷诗集注》,第931页,《摩诘画》。
    5 《后山诗话》,第313页。
    6 《苏轼诗集》,第1540页,《郭熙秋山平远二首》其一。
    7 《苏轼诗集》,第1616-1617页,《夜直玉堂,携李之仪端叔诗百余首,读至夜半,书其后》。
    8 《山谷诗集注》,第1116页,《和东坡送仲天贶王元直六言韵》。
    9 《山谷诗集注》,第1529页,《宿山家效孟浩然》。
    10 《山谷诗集注》,第623页,《次韵吴可权题余干县白云亭》。
    11 《山谷诗集注》,第1104页,《题刘法直诗卷》。
    12 《山谷诗集注》,第887-888页,《与舒教授、张山人、参寥师同游戏马台,书西轩壁,兼简颜长道二首》其二。
    1 《苏轼诗集》,第1232-1233页,《和李太白》。
    2 《苏轼诗集》,第2717页,《池上二首》。
    3 《苏轼诗集》,第944页,《遊惠山》。
    4 《苏轼诗集》,第1023页,《书黁公诗后》。
    5 《苏轼诗集》,第1036-1037页,《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十人不知贵也》。
    6 《苏轼诗集》,第868页,《九日黄楼作》。
    7 《山谷诗集注》,第469页,《次韵元实病日》。
    8 《山谷诗集注》,第1227页,《答何君表感古冢》。
    9 《山谷诗集注》,第1142页,《宿灵汤文室》。
    10 《山谷诗集注》,第329页,《再次韵兼简履中南玉三首》。
    11 《山谷诗集注》,第391页,《次韵高子勉十首》其六。
    12 《山谷诗集注》,第838页,《寄题安福李令爱竹堂》。
    1 《山谷诗集注》,第168页,《次韵答王督中》。
    2 《山谷别集》,卷二十,《答崇胜密老书》。
    3 《苏轼诗集》,第796-798页,《读孟郊诗二首》。
    4 《苏轼诗集》,第2451页,《赠诗僧道通》。
    5 《苏轼诗集》,第1654页,《次韵毛滂法曹感雨》。
    6 《苏轼文集》,笫2119页,《书司空图诗》。
    7 《竹庄诗话》,第80页。
    1 《苏轼文集》,第2124页,《书黄子思诗集后》。
    2 《苏轼诗集》,第905-907页,《送参寥师》。
    3 《苏轼文集》,《评韩柳诗》。
    4 《苏轼诗集》,第945页,《游惠山》。
    5 《苏轼文集》,第2124页,《书黄子思诗集后》。
    6 《苏轼诗集》,第753-754页,《何孔周翰二绝 观静观堂效韦苏州诗》。
    7 《苏轼诗集》,第845-846页,《和鲜于子骏〈郓州新堂月夜〉二首》其二。
    8 《苏轼诗集》,第890页,《答王定民》。
    9 《苏轼诗集》,第720页,《都下喜见八叔父》。
    10 《苏轼诗集》,第2097页,《寄邓道士并引》。
    1 《蔡宽夫诗史》,第468页。
    2 《苏轼文集》,第2109-2110页,《评韩柳诗》。
    3 《苏轼文集》,第2109页,《题柳子厚诗》。
    4 《艇斋诗话》.第292页。
    5 《蔡宽夫诗话》,第393页。
    6 《陈辅之诗话》,第297页。
    1 《苏轼文集》,第2523页,《与二郎侄一首》。
    2 《苏轼文集》,第2116页,《书柳子厚南涧诗》。
    3 《苏轼诗集》,第1033-1044页,《次韵前篇》。
    4 《苏轼诗集》,第592页,《次韵师厚病间十首》其二。
    5 《山谷集》,卷二六,《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
    6 《山谷集》,卷一七,《答洪驹父书二首》。
    7 《苏轼文集》,第2109页,《书子厚梦得造语》。
    1 《山谷集》,卷二六,《跋刘梦得三阁辞》。
    2 《山谷别集》,卷一二,《又书自草竹枝歌后》。
    3 《山谷集》,卷二六,《跋刘梦得竹枝歌后》。
    4 《山谷别集》,卷一二,《跋竹枝歌》。
    5 《苏轼诗集》,第1167页,《南堂五首》。
    6 《苏轼诗集》,第1689-1690页,《赠善相程杰》。
    7 《苏轼诗集》,第1762-1763页,《予去杭十六年而复来,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虽才名相远,而安分寡求,亦庶几焉。三月六日,来别南北山诸道人,而下天竺惠净师以丑石赠行,作三绝句》。
    8 《苏轼诗集》,第2413-2414页,《李伯时画其弟亮工〈旧隐宅图〉》。
    1 《苏轼文集》,第2110页,《书乐天香山寺诗》。
    2 《侯鲭录》,第258页。
    3 《山谷外集》,卷十,《与洪驹夫书》。
    4 《山谷诗集注》,第304页。
    5 《山谷集》,卷二六,《跋书柳子厚诗》。
    6 《后山诗话》,第304页。
    7 《山谷集》,卷一七,《与王观复书三首》。
    1 《苏轼诗集》,第34-36页,《巫山》。
    2 《苏轼诗集》,第95-96页,《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3 《苏轼诗集》,第110-111页,《维摩像,唐杨惠之塑,在天柱寺昔者子舆病且死,其友子祀往问之》。
    4 《苏轼诗集》,第585页,《与毛令方尉游西菩寺二首》其二。
    5 《苏轼诗集》,第748页,《留题石经院三首》其二。
    6 《山谷诗集注》,第241页。《次韵子瞻子由题憩寂图》。
    7 《山谷诗集注》,第334页,《讼师长卿太学秋浦》。
    8 邓椿:《画继》,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第16-17页。
    1 《苏轼诗集》,第448页,《于潜僧绿筠车干》。
    2 《山谷诗集注》,第240页,《姨母李夫人墨竹二首》其一。
    3 《山谷诗集注》,第504页,《道臻师墨竹序》。
    4 《山谷诗集注》,第407页,《题竹尊者轩》。
    5 曾敏行著,朱杰人标校:《独醒杂志》,《宋元笔记丛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2页。
    6 赵崡:《石墨镌华》,四库本,卷六。
    7 《杜诗详注》,第19页。
    8 《杜诗详注》,第615页。
    9 《苏轼诗集》,第1525-1526页,《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
    1 《苏轼诗集》,第108-110页,《王维吴道子画》。
    2 《苏轼诗集》,第829-831页,《仆曩于长安陈汉卿家,见吴道子画佛,碎烂可惜。其后十余年,复见之于鲜于子骏家,则已装背完好。子骏以见遗,作诗谢之》。
    3 晁补之:《鸡肋集》,四库本,卷三十三,《跋鲁直所书崔白竹后赠汉举》。
    4 《山谷诗集注》,第391页,《次韵高子勉十首》其二。
    5 《山谷诗集注》,第396页,《赠高子勉四首》其三。
    6 《山谷诗集注》,第428页,《再次前韵》其三。
    7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30页。
    8 《苏轼诗集》,第277-278页,《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
    9 《苏轼文集》,第2143页,《评诗人写物》。
    10 《苏轼诗集》,第340-341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11 《苏轼诗集》,第674页,《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过溪亭》。
    12 《苏轼诗集》,第1185页,《和秦太虚梅花》。
    1 《苏轼诗集》,第1374-1375页,《送杨杰》。
    2 《山谷诗集注》,第1094页,《题子瞻墨竹》。
    3 《山谷诗集注》,第178页,《小鸭》。
    4 《苏轼文集》,第562页,《徐州莲华漏铭并叙》。
    5 《苏轼诗集》,第881-882页,《次韵僧潜见赠》。
    6 《苏轼诗集》,第1522页,《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
    7 《苏轼诗集》,第1286页,《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二首》。
    8 《山谷集》,卷十六,《道臻师画墨竹序》。
    9 《苏轼文集》,第365页,《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10 《山谷集》,卷二十七,《题摹燕郭尚父图》。
    1 《潜溪诗眼》,第372页。
    1 《苏轼文集》,第367页,《净因院画记》。
    1 《六一诗话》,第264页。
    2 《六一诗话》,第266页。
    3 《六一诗话》,第265页。
    4 《六一诗话》,第267页。
    1 《六一诗话》,第269页。
    2 《苏舜钦集编年校注》,第280页。
    3 《欧阳修集编年笺校》,第一册,第418-419页,《黄溪夜泊》。
    4 《欧阳修集编年笺校》,第一册,第464-465页,《酬张器判官泛溪》。
    1 《欧阳修集编年笺校》,第一册,第380页,《雨后独行洛北》。
    2 《欧阳修集编年笺校》,第一册,第448页,《丰乐亭三首》。
    3 《欧阳修集编年笺校》,第一册,第427页,《戏答元珍》。
    1 《端明集》,卷五。
    2 《直讲李先生集》,卷三。
    3 《全宋诗》,第4733页。
    4 《金氏文集》,卷上。
    5 《苏魏公文集》,卷十。
    1 《六一诗话》,第266页。
    2 《六一诗话》,第270页
    3 《鄱阳集》,卷十。
    4 《节孝集》,卷十。
    5 《苏舜钦集》,第172页,《题杜子美别集后》
    1 《苏舜钦集》,第182页,《大理评事杜君墓志》。
    2 《中山诗话》,第285-286页。
    3 《苏舜钦集编年校注》,第32页。
    4 《苏舜钦集编年校注》,第300页。
    5 《瀛奎律髓汇评》,第923页。
    1 《陈辅之诗话》,《宋诗话辑佚》本,第291页。
    2 《蔡宽夫诗话》,第399页。
    3 《石林诗话》,第406页。
    4 俞弁:《逸老唐诗话》,《历代诗话续编》本,第1304页。
    5 《杜工部草堂诗话》,第212页。
    6 《艺苑雌黄》,第537页。
    7 《容斋续笔》,第317页。
    1 《冷斋夜话》,第42页。
    2 《冷斋夜话》,第37-38页。
    3 《王直方诗话》,第55页。
    4 《苕溪渔隐丛话》,第189-190页
    5 《临川集》,卷二十,《愁台》。
    6 《全宋诗》,第6585页,《旅思》。
    1 《潜溪诗眼》,第321页。
    2 《潜溪诗眼》,第325-326页。
    1 《潜溪诗眼》,第323-325页。
    2 《潜溪诗眼》,第330页。
    3 《潜溪诗眼》,第331页。
    4 《潜溪诗眼》,第332页。
    5 《潜溪诗眼》,第320-321页。
    1 《潜溪诗眼》,第321页。
    2 《潜溪诗眼》,第333-334页。
    3 《潜溪诗眼》,第317-318页。
    1 《冷斋夜话》,第15-16页。
    2 《艺苑雌黄》,第540页。
    3 《韵语阳秋》,第495页。
    4 《冷斋夜话》,第16页。
    5 《冷斋夜话》,第38-39页。
    1 《巩溪诗话》,第107页。
    2 《巩溪诗话》,第118-119页。
    3 《巩溪诗话》,第55页。
    4 《巩溪诗话》,第60-61页。
    5 《王直方诗话》,第53-54页。
    6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第319页。
    7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第319页。
    1 同上。
    2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第42-43页。
    1 《沧浪诗话校释》,第138页。
    1 《沧浪诗话校释》,第26页。
    2 《沧浪诗话校释》,第12页。
    3 《沧浪诗话校释》,第12页。
    4 《沧浪诗话校释》,第12页。
    1 《沧浪诗话校释》,第148页。
    2 《沧浪诗话校释》,第12页。
    3 《沧浪诗话校释》,第108页。
    4 《沧浪诗话校释》,第110页。
    5 《沧浪诗话校释》,第8页。
    6 《沧浪诗话校释》,第112页
    7 《沧浪诗话校释》,第124页。
    8 《沧浪诗话校释》,第113页。
    9 《沧浪诗话校释》,第124页。
    10 《沧浪诗话校释》,第114页。
    11 《沧浪诗话校释》,第116页。
    12 《沧浪诗话校释》,第131页。
    1 《沧浪诗话校释》,第140页。
    2 《沧浪诗话校释》,第1页。
    3 《沧浪诗话校释》,第134页。
    4 《沧浪诗话校释》,第11-12页。
    5 《沧浪诗话校释》,第1页。
    1 《沧浪诗话校释》,第59页。
    1 《沧浪诗话校释》,第7页。
    2 《沧浪诗话校释》,第8页。
    3 《沧浪诗话校释》,第195页。
    4 《沧浪诗话校释》,第177页。
    5 《沧浪诗话校释》,第181页。
    6 《沧浪诗话校释》,第195页。
    1 《沧浪诗话校释》,第166页。
    2 《沧浪诗话校释》,第168页。
    3 《沧浪诗话校释》,第170页。
    4 《沧浪诗话校释》,第207页。
    5 《沧浪诗话校释》,第251页。
    6 《沧浪诗话校释》,第253页。
    1 钱钟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68页。
    2 《后村大全集》,卷一百六,《何谦诗》。
    3 《后村诗话》,第165页。
    4 《后村诗话》,第59页。
    5 《后村诗话》,第168页。
    6 《后村诗话》,第164页。
    7 《后村诗话》,第181页。
    8 《后村诗话》,第170页。
    9 《后村诗话》,第169页。
    10 《后村诗话》,第154页。
    11 《后村诗话》,第59页。
    1 《后村诗话》,第14页。
    2 《后村诗话》,第15页。
    3 《后村诗话》,第105-106页。
    4 《后村诗话》,第7页。
    5 《后村诗话》,第60页。
    6 《后村诗话》,第152页。
    7 《后村大全集》,卷一百九,《李炎子诗卷》。
    8 《后村诗话》,第186页。
    9 《后村诗话》,第62页。
    10 《后村诗话》,第86页。
    1 《对床夜语》.第416页。
    2 《对床夜语》,第417-418页。
    3 《对床夜语》,第428页。
    1 《对床夜语》,第429页。
    2 《对床夜语》,第420-421页。
    3 《对床夜语》,第421页。
    4 《对床夜语》,第421页。
    5 《对床夜语》,第417页。
    1 《对床夜语》,第418页。
    2 《对床夜语》,第437页。
    3 《对床夜语》,第418页。
    1 《对床夜语》,第419-420页。
    2 《对床夜语》,第423-424页。
    3 《对床夜语》,第420页。
    4 《对床夜语》,第419页。
    5 《对床夜语》,第415-416页。
    6 《对床夜语》,第418-419页。
    1 《对床夜语》,第419页。
    《徐骑省集》徐铉 四部丛刊本
    《王黄州小畜集》(《外集》) 王禹偁 四部丛刊本
    《二李唱和集》李昉等 宸翰楼丛书本
    《河东先生集》柳开 四部丛刊本
    《林和靖先生诗集》林逋 四部丛刊本
    《河南穆公集》穆休 四部丛刊本
    《范仲淹全集》范仲淹著 范能濬编集 薛正兴校点 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
    《河南先生文集》尹洙 四部丛刊本
    《苏学诗集》苏舜钦 四部丛刊本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司马光 四部丛刊本
    《直讲李先生集》李觏 四部丛刊本
    《宛陵先生集》梅圣俞 四部备要本
    《临川集》王安石 四部备要本
    《咸平集》田锡 四库全书本
    《逍遥集》潘阆 四库全书本
    《乖崖集》张詠 四库全书本
    《忠愍集》寇准 四库全书本
    《南阳集》赵湘 四库全书本
    《武夷新集》杨亿 四库全书本
    《西崑酬唱集注》杨亿等撰 王仲谋注 中华书局1990年版
    《翰苑群书》洪遵 四库全书本
    《元献遗文》晏殊 四库全书本
    《文庄集》 夏竦 四库全书本
    《春卿遗稿》蒋堂 四库全书本
    《东观集》魏野 四库全书本
    《元宪集》宋庠 四库全书本
    《景文集》宋祁 四库全书本
    《宋景文公集》宋祁《湖北先正遗书》本
    《文恭集》胡宿 四库全书本
    《武溪集》徐靖 四库全书本
    《安阳庥》韩琦 四库全书本
    《孙明复小集》孙复 四库全书本
    《端明集》蔡襄 四库全书本
    《祠部集》强至 四库全书本
    《潭津集》契嵩 四库全书本
    《祖英集》重显 四库全书本
    《苏魏公文集》苏颂 四库全书本
    《伐檀集》黄庶 四库全书本
    《华阳集》王珪 四库全书本
    《古灵集》陈襄 四库全书本
    《清献集》赵抃 四库全书本
    《金氏文集》金君卿 四库全书本
    《公是集》刘敞 四库全书本
    《彭城集》刘攽 四库全书本
    《邕州小集》陶弼 四库全书本
    《都官集》陈舜俞 四库全书本
    《丹渊集》文同 四库全书本
    《西溪集》沈遘 四库全书本
    《郧溪集》郑獬 四库全书本
    《钱塘集》丰骧 四库全书本
    《净德集》吕陶 四库全书本
    《安乐集》冯山 四库全书本
    《龙学士文集》祖无择 四库全书本
    《忠肃集》刘挚 四库全书本
    《无为集》杨杰 四库全书本
    《王魏公集》王安礼 四库全书本
    《范太史集》范祖禹 四库全书本
    《潞公集》文彦博 四库全书本
    《击壤集》邵雍 四库全书本
    《鄱阳集》彭汝砺 四库全书本
    《曲阜集》曾肇 四库全书本
    《周元公集》周敦颐 四库全书本
    《南阳集》韩维 四库全书本
    《节孝集》徐积 四库全书本
    《乐全集》张方平 四库全书本
    《欧阳修集编年笺注》欧阳修撰 李之亮笺注 巴蜀书社2007年版
    《徂徕石先生文集》石介著 陈直锷点校 中华书局1984年版
    《曾巩集》 曾巩著 陈杏善 晁继周点校 中华书局1984年版
    《王令集》 王令著 沈文倬校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苏辙集》苏辙著 陈宏天、高秀芳点校 中华书局1990年版
    《嘉佑集》 苏洵 四部备要本
    《苏轼文集》苏轼 中华书局1986年版
    《苏轼诗集》苏轼 中华书局1982年版
    《苏舜钦集编年校注》苏舜钦 巴蜀书社1991年版
    《苏舜钦集》苏舜钦著 沈文倬点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梅尧臣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淮海集》秦观 四部丛刊本
    《豫章黄先生文集》黄庭坚 四部丛刊本
    《山谷诗集注》任渊、史容、史季温注 黄宝华点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黄庭坚诗集注》任渊、史容、史季温注 刘尚荣校点 中华书局2003年版
    《张耒集》张耒著 李逸安、孙通海、傅信点校 中华书局1998年版
    《济北晁先生鸡肋集》晁补之 四部丛刊本
    《后山诗注补笺》陈任渊注 冒广生补笺 冒怀辛整理 中华书局1995版
    《后山居士文集》陈师道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二程集》程颢等 中华书局1981年版
    《演山集》黄裳 四库全书本
    《后山先生集》陈师道 四部备要本
    《嵩山文集》晁说之 四部丛刊续编本
    《济南集》李廌 四库全书本
    《姑溪居士前集》李之仪 四库全书本
    《洪龟夫集》洪朋 四库全书本
    《竹友集》谢薖 四库全书本
    《溪塘集》谢逸 四库全书本
    《晁具茨先生诗集》晁冲之 丛书集成初编本
    《龟山集》杨时 四库全书本
    《浮溪集》汪藻 四部丛刊本
    《陈与义集》陈与义 中华书局1982年版
    《简斋外集》陈与义 四部丛刊本
    《茶山集》曾几 丛书集成初编本
    《陵阳集》韩驹 四库全书本
    《梁溪集》李纲 四库全书本
    《西渡集》洪炎 四库全书本
    《东莱诗集》吕本中 四部丛刊本
    《于湖居士文集》张孝祥 四部丛刊本
    《稼轩词编年笺注》辛弃疾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陈亮集》陈亮 中华书局1987年版
    《叶适集》叶适 中华书局1961年版
    《陆游集》陆游 中华书局1977年版
    《剑南诗稿校注》陆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朱文公文集》朱熹撰 四部丛刊本
    《朱子语类》朱熹著 黎靖德编 王星贤点校 中华书局1986年版
    《文忠集》周必大 四库全书本
    《诚斋集》杨万里 四部丛刊本
    《杨万里集笺校》杨万里著 辛更儒笺校 中华书局2007年版
    《范石湖集》范成大 上海古籍出版1981年版
    《白石道人诗集》姜夔 四部备要本
    《乾道稿》赵蕃 丛书集成初编本
    《章泉稿》赵蕃 丛书集成初版本
    《涧泉稿》韩淲 四库全书本
    《永嘉四灵诗集》徐照等撰 陈增杰校点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鸿庆居士文集》孙觌 常州先哲遗书本
    《石屏诗集》戴复古 四部丛刊本
    《叠山集》谢枋得 四部丛刊本
    《臞軒集》 王迈 四库全书本
    《云泉集》薛嵎 四库全书本
    《清苑斋集》赵紫芝 四库全书本
    《阆风集》 舒岳祥 四库全书本
    《鬳斋续集》林希逸 四库全书本
    《苇航漫游稿》胡仲弓 四库全书本
    《秋声集》 卫宗武 四库全书本
    《东野农歌集》戴昺 四库全书本
    《秋崖集》方岳 四库全书本
    《佩韦斋文集》俞德邻 四库全书本
    《野趣有声画》杨公远 四库全书本
    《庸斋集》赵汝腾 四库全书本
    《陵阳集》牟巘 四库全书本
    《沧浪集》严羽 四库全书本
    《晞发集》谢翱 四库全书本
    《无怀小集》葛天民 汲古阁影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本
    《可斋杂稿》李曾伯 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瓜庐诗》 薛师石 南宋八家集本
    《竹所吟稿》徐集孙 汲古阁影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本
    《顺适堂吟稿》叶茵 汲古阁影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本
    《静佳龙寻稿》、《静佳乙稿》朱继芳 汲古阁影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本
    《西麓诗稿》陈允平 汲古阁影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本
    《吾竹小稿》毛珝 汲古阁影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本
    《梅屋吟》邹登龙 汲古阁影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本
    《雪蓬稿》姚镛 汲古阁影宋钞南宋群贤六十家小集本
    《后村先生大全集》刘克庄 四部丛刊本
    《刘辰翁集》刘辰翁著 段大林点校 江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文天祥全集》文天祥 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江湖后集》陈起 四库全书本
    《江湖小集》陈起 四库全书本
    《两宋名贤小集》陈思编 四库全书本
    《文苑英华》 李昉等 四库全书本
    《文苑英华校记》傅增湘撰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
    《唐百家诗选》王安石 四库全书本
    《万首唐人绝句》洪迈 四库全书本
    《万首唐人绝句》洪迈 影印明嘉靖本 文学古籍刊行出版1955年版
    《分门纂类唐歌诗残本》赵孟奎 宛委别藏録绛云楼藏本
    《众妙集》赵师秀 四库全书本
    《三体唐诗》周弼编 高士奇辑注 四库全书本
    《声画集》 孙绍远 四库全书本
    《唐僧弘秀集》李龏 四库全书本
    《谢注唐诗绝句》赵蕃、韩淲编 谢枋得注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第一版
    《六一诗话》欧阳修《历代诗话》本
    《彦周诗话》许彦周《历代诗话》本
    《温公续诗话》司马光《历代诗话》本
    《中山诗话》 刘攽 《历代诗话》本
    《后山诗话》陈师道《历代诗话》本
    《临汉隐居诗话》魏泰《历代诗话》本
    《珊瑚钩诗话》张表臣《历代诗话》本
    《竹坡诗话》周紫芝《历代诗话》本
    《石林诗话》叶梦得《历代诗话》本
    《韵语阳秋》葛立方《历代诗话》本
    《全唐诗话》尤袤 《历代诗话》本
    《石林诗话》叶梦得《历代诗话》本
    《紫微诗话》吕本中《历代诗话》本
    《白石诗说》姜夔 《历代诗话》本
    《庚溪诗话》陈岩肖 《历代诗话续编》本
    《杜工部草堂诗话》蔡梦弼《历代诗话续编》本
    《艇斋诗话》曾季狸《历代诗话续编》本
    《优古堂诗话》吴开《历代诗话续编》本
    《藏海诗话》 吴可《历代诗话续编》本
    《对床夜语》 范晞文《历代诗话续编》本
    《诚斋诗话》 杨万里《历代诗话续编》本
    《蔡宽夫诗话》蔡居厚《宋诗话辑佚》本
    《王直方诗话》 王直方《宋诗话辑佚》本
    《潜溪诗眼》 范温《宋诗话辑佚》本
    《潘淳诗话》潘淳 《宋诗话辑佚》本
    《艺苑雌黄》严有翼《宋诗话辑佚》本
    《童蒙诗训》吕本中《宋诗话辑佚》本
    《诗评》敖陶孙 丛书集成初编本
    《诗格》神彧《全唐五代诗格汇考》本 凤凰出版社2002年版
    《风月堂诗话》朱弁 中华书局1988版
    《冷斋夜话》惠洪 中华书局1988年版
    《西清诗话》蔡绦《稀见本宋人诗话四种》本 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竹庄诗话》何汶撰 常振国、绛云点校 中华书局1984年版
    《巩溪诗话》黄彻著 汤新祥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后村诗话》刘克庄撰 王秀梅点校 中华书局1988年版
    《环溪诗话》吴沆 中华书局1988年版
    《岁寒堂诗话校笺》张戒撰 陈应鸾著 巴蜀书社2000年版
    《诗话总龟》阮阅编 周本淳点校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苕溪渔隐丛话》胡仔纂辑 廖明德校点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沧浪诗话校释》严羽著 郭绍虞校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侯鲭录》赵令畴 四库全书本
    《东都事略》王称 四库全书本
    《清波杂志》周煇 四库全书本
    《却扫篇》 徐度 四库全书本
    《荆溪林下偶谈》吴子良 四库全书本
    《墨客挥犀》彭承 四库全书本
    《扪蚤新话》陈善 续修四库全书本
    《唐摭言》 王定保 丛书集成初编本
    《深雪偶谈》方岳 丛书集成初编本
    《步里客谈》陈长方 丛书集成初编本
    《诗论》普闻《说郛》本
    《涑水记闻》 司马光著 邓光铭、张希清校点《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本
    《青箱杂记》吴处厚撰 李裕民点校《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本
    《玉壶清话》文莹著 郑世刚、杨立扬点校《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本
    《湘山野录》文莹撰 郑世刚、杨立扬点校《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本
    《渑水燕谈录》王辟之撰 吕友仁点校《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本
    《泊宅编》方勺著 许沛藻、杨立扬点校《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本
    《墨庄漫录》张邦基著 邓凡礼点校《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本
    《邵氏闻见后录》绍博著 刘德权、李剑雄点校《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本
    《鹤林玉露》 罗大经撰 王瑞来点校《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本
    《老学庵笔记》陆游著 李剑雄、刘德权点校《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本
    《孔氏谈苑》孔平仲《宋元笔记小说大观》本
    《北梦琐言》孙光究著 林艾园校点《宋元笔记丛书》本
    《独醒杂志》 曾敏行著 朱杰人标校《宋元笔记丛书》本
    《玉涧杂书》叶梦得《全宋笔记》本
    《容斋随笔》洪迈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画继》邓椿 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
    《陈拾遗集》 陈子昂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本1992年版
    《杨炯集》 杨炯著 徐明霞点校 中华书局1980年版
    《杜诗详注》 杜甫著 仇兆鳌注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钱注杜诗》 钱谦益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版
    《杜臆》王嗣爽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刘禹锡集》刘禹锡著 卞孝萱校订 中华书局1990年版
    《元稹集》元稹著 冀勤点校 中华书局1982年版
    《樊川文集》杜牧著 陈允吉点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白居易集》 白居易著 顾学颉校点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韩吕黎文集校注》韩愈撰 马其昶校注、马茂元整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韩吕黎诗系年集释》韩愈著 钱仲联集释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玄英集》方干 四库全书
    《长江集新校》贾岛著 李嘉言新校 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李商隐诗歌集解》李商隐著 刘学锴、余恕诚集解 中华书局1988年版
    《司空表圣诗文集笺校》司空图著 祖保泉、陶礼天笺校 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桐江续集》方回 四库全书本
    《隐居通议》刘壎 四库全书本
    《吴文正集》 吴澄 四库全书本
    《儒林公议》 田况 四库全书本
    《尧山堂外纪》蒋一葵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何义门先生集》何焯 续修四库全书本
    《瓶水斋诗集》舒位 续修四库全书本
    《石墨镌华》赵崡 四库全书本
    《鲒埼亭集》全祖望 四部丛刊本
    《郑板桥集》郑燮 上海占籍出版社1962年版
    《袁枚全集》袁枚著 王英志点校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文心雕龙译注》刘勰著 陆侃如、牟世金译注:齐鲁书社1995年版
    《钟嵘〈诗品〉校释》 吕德中撰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诗式校注》李壮鹰 齐鲁书社1986年版
    《文镜秘府汇校汇考》卢盛江校考 中华书局2006版
    《诗品集解》司空图著 郭绍虞集解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版
    《吴礼部诗话》吴师道《历代诗话续编》本
    《木天禁语》范梈《历代诗话》本
    《滹南诗话》王若虚《历代诗话续编》本
    《诗法家数》杨载《历代诗话》本
    《寒厅诗话》顾嗣立《清诗话》本
    《诗友诗传续录》刘大勤《清诗话》本
    《瓯北诗话》 赵翼《清诗话续编》本
    《载酒园诗话》 贺裳《清诗话续编》本
    《围炉诗话》 吴乔《清诗话续编》本
    《剑溪说诗》 乔亿《清诗话续编》本
    《养一斋诗话》潘德舆《清诗话续编》本
    《升庵诗话》 杨慎《清诗话续编》本
    《读雪山房唐诗抄》管世铭《清诗话续编》本
    《筱园诗话》 朱庭珍《清诗话续编》本
    《艺苑卮言》 王世贞《历代诗话续编》本
    《梅磵诗话》韦居安《历代诗话续编》本
    《逸老唐诗话》俞弁《历代诗话续编》本
    《诗薮》胡应麟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58年版
    《唐音癸籖》胡震亨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文体明辨序说》徐师曾著 罗根泽点校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诗源辨体》 许学夷著 杜维沫校点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四溟诗话》谢榛著 宛平校点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五代诗话》王士禛原编 郑方坤删补 戴鸿森校点 人民文学出版1989年版
    《带经堂诗话》王十禛著 张宗柟纂 集戴鸿森校点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静志居诗话》朱彝尊著 姚祖恩编 黄君坦校点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艺概》刘熙载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石洲诗话》翁方纲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射鹰楼诗话》林昌彝著 王镇远、林虞生标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昭昧詹言》方东树著 陈迩冬点校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说诗晬语》沈德潜著 霍松林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石遗室诗话》陈衍著 郑朝宗、石文英校点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瀛奎律髓汇评》方回选评 李庆甲集评校点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唐诗品汇》高棅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全唐文》董诰等编 中华书局1983年版
    《宋诗钞》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编选 中华书局1986年版
    《宋十五家诗选》陈訏 续修四库全书本
    《宋诗精华录》陈衍评点 曹中孚校注 巴蜀书社1992年版
    《历代诗话》何文焕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历代诗话续编》丁福保 中华书局1983年版
    《宋诗话辑佚》郭绍虞 中华书局1980年版
    《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
    《宋诗话全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孟子译注》金良年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老子校释》朱谦之撰 中华书局1984年版
    《新唐书》宋祁等 中华书局1975年版
    《宋史》脱脱 中华书局1977年版
    《续资治通鉴长编》李焘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续资治通鉴》 毕沅编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宋史纪事本末》冯琦原编 中华书局1995年版
    《唐才子传》辛文房撰 舒宝璋校注 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唐才子传校笺》辛文房撰 傅璇琮主编 中华书局1990年版
    《宋人轶事汇编》 丁传靖 中华书局1981年版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永瑢等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文献通考》 马端临 中华书局1986年版
    《郡斋读书志》 晁公武撰 孙猛校证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直斋书录解题》陈振孙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梁启超学术论文集》梁启超著 陈引驰编 华东师大出版社1998年版
    《唐诗杂论》闻一多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谈艺录补订》钱钟书 中华书5局1984年版
    《宋诗选注》钱钟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宋诗话考》郭绍虞著 中华书局1979年版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罗宗强 中华书局1999年版
    《两宋文学史》程千帆 吴新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宋代文学思想史》张毅 中华书局1995年版
    《宋代诗学通论》周裕锴 巴蜀书社1997年版
    《宋诗史》许总 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
    《从唐音到宋调--以北宋前期诗歌为中心》曾祥波 昆仑出版社2006年版
    《杜诗学发微》 许总 南京出版社1989年版
    《杜集书录》周采泉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版
    《宋代韩学研究》杨国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年版
    《韩愈集宋元传本研究》刘真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
    《江西诗派研究》莫砺锋 齐鲁书社 1986年版
    《江湖诗派研究》张宏生 中华书局1995年版
    《儒家文艺美学》张毅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苏轼与朱熹》张毅 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宋元明诗概说》吉川幸次郎 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大历诗风》蒋寅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葛晓音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唐宋诗之争概述》齐治平 岳麓书社 1984年版
    《中国美学史》张法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宋诗晚唐体辨》张海鸥《中山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宋人学杜论略》吴中胜《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略论宋诗的创建、批评与唐诗学的成长》胡建次《宜春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北宋诗坛对唐诗模本的选择和改造》胡建次《中国韵文学刊》2005年第1期
    《金与南宋诗坛弃宋学唐的同中之异及原因》狄宝心《文学遗产》2004年第6期
    《论晚唐诗风对宋诗的影响》黎孟德《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宋代古文家的尊韩》何沛雄《清华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论北宋词与晚唐诗的近亲天系:兼论正确解读宋词化用唐诗现象的文化涵义》李定广 《求索》2006年第11期
    《论宋初诗坛崇尚晚唐之原因》宋尔康《河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王禹偁--两宋尊杜第一人》张忠纲《齐鲁学刊》2004年第1期
    《欧梅对韩孟的群体接受及其深层原因》尚永亮《四川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论欧阳修对韩愈诗歌的接受与宋诗的奠基》谷曙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欧阳修的唐诗观及其影响》陈新璋《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半山体”及其晚唐渊源》薛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中国诗学的平淡追求》韩经太《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3期
    《东京之子美:论王安石诗学杜》吴中胜、孙雨广《杜甫研究学刊》2002年第4期
    《张耒诗有唐音琐议》王少华《齐鲁学刊》1987年第5期
    《刘禹锡与苏轼》卞孝萱《中国古典文学论丛》第三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苏轼唐诗观》王红丽《求索》2005年第11期
    《苏轼与李白》张浩逊《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苏轼与杜甫》张浩逊《杜甫研究学刊》1998年第1期
    《苏轼诗文中的理趣-兼论苏轼推重陶王韦柳的原因》葛晓音《学术月刊》1995年第3期
    《论陈简斋学杜》 白敦仁 《杜甫研究学刊》1993年第3期
    《萧条异代不同时:论辛弃疾对杜甫的受容》徐峙《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南宋惟一稼轩可比吕黎:从以文为诗到以文为词》赵晓岚《江海学刊》2005年第5期
    《刘克庄与唐诗》张瑞君《河北大学学报》 1994年第4期
    《简论文天祥的集杜诗》莫砺锋《杜甫研究学刊》1992年第3期
    《唐百家诗选刍议:兼论王安石早期的唐诗观》童岳敏《中华典籍与文化》2006年第4期
    《评谢枋得〈注解选唐诗〉》张丽《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从〈唐三体诗法〉看周弼的唐诗观--兼论南宋后期宋唐思潮的演变》张智华《文学遗产》1999年第5期
    《宋元之际诗学的不同探索--周弼、范晞文、方回诗学个案分析》谭淑娟、孟昕、王磊《殷都学刊》2005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