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作品中的精神弑父现象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作为一个“非主流”作家,沈从文作品中的精神弑父方式在五四那个精神弑父的时代也是非主流而被人忽视的,但却又是独特而闪亮的。沈从文作品中的精神弑父现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把父亲形象置于一个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的地位,使父亲成为文本的缺席者和沉默者;二是对具有现代文明的父亲形象进行丑化书写;三是作品里的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无父的快意和自由;四是无奈地把自己铸造的具有传统文明的父亲形象推倒。在沈从文的作品里,父亲不仅仅是一种权威,而是代表人性的本真与失落。这些父亲形象的出场,象征着传统与现代两种不同的人性,与五四时代主流作家拥抱新生,弑去作为传统的、封建的、罪恶的、权威的、禁锢自由的父亲不同,“传统的父亲”在沈从文这里获得了本真的含义,获得了尊重和肯定。沈从文是以原始的本真的父亲来反对现代都市文明的父亲,反对人性的失落;也正是借助这种精神弑父和精神铸父的方式,来批判现代文明,守护传统古老的人性。然而,现实对传统的摧毁与现代都市文明的入侵,使沈从文清醒地意识到守护的艰难,他为此展现出来的悲怆、矛盾与决绝,正是中国古老文明的现代命运使然。在铸父和推倒之际,沈从文以一种永难重建的眷恋,为古老文明所代表的本真人性唱响了挽歌。
As a "non-mainstream" writer,the modality of psychological patricide in Shen Congwen's works was non-mainstream and also had been neglected during the psychological-patricide-age period of May 4th.However,it was unique and brilliant.The phenomenon of psychological patricide in his works can be traced to the follow four aspects:the fast one was that father's image was set to a point of dispensable and irrelevant,making him absent and silent in his works; the second was that the father's image,who was modern civilized,was besmirched;the third was that the happy and free feeling which the figure without father showed off;lastly,he can't help overturning the father's image with traditional civilization which created by himself.In Shen Congwen's eyes,father was not only a sort of power but also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truth and loses for human being.The appearance of these father's images symbolized two different humanities.These images were different from the mainstream writers who were to embrace new life,and to kill the father who was traditional,feudal,evil,authority,and confined freedom."The traditional father" made by Shen Congwen gained the true meaning of respect and affirm.Shen Congwen fought against father who was modern and civilized and loses of humanity by the original and inherent image of father.Just because of psychological patricide and psychological casting father,he had criticized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and defended the traditional humanity. However,the destruction of traditional,which caused by reality and the invasion of modern civilization,made Shen Congwen aware that the difficulty of guardianship was too hard.Due to this hardship,he was sorrow,contradictory,and definitely.However,this was the destiny of Chinese ancient civilization.While casted and overturned the father images which he created, Shen Congwen sang a dirge for the reality and nature humanity of ancient civilization with affection of never reconstruction.
引文
1 袁启君:《沈从文研究述评》[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1月.
    2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M],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第282页.
    3 画三个手指代表手,古人常以三或三的倍数来代表多的意思.
    4(汉)许慎:《说文解字》[M],(宋)徐铉校定,中华书局,2006,第64页.
    5(清)王先谦:《释名疏证补》[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3月第1版,第151页.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商务印书馆,2005,第425页.
    7 这五种分类出自阿瑟·科尔曼,莉比·科尔曼的《父亲:神话与角色的转换》:“创世父神”的职责为创造生命,不进入家庭生活。“天父意象”的角色特征为(1)赐予者,(2)裁决者,(3)保护者。天父的力量依赖于在外部世界的成功,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外面度过的,要履行外界的义务和承担超越于家庭的责任。“地父意象”是直接的抚养者,照料家庭是他的首要任务。地父也是我们传统上的住家男人的角色,承担了为自己的孩子提供基本信息和内部安全感的工作,从而使孩子能够长大成人。“皇父意象”的角色特征是统治者、执法者、管理者。皇父想把天地二者的工作都承担起来,操持全家内外的一切需要,是权力和仁爱的结合。皇父在一切方面都享有最高的权力,既是绝对的保护者,也是绝对的权威。“二分父神”的宗旨是与伴侣共同承担家庭的全部责任,共同承担天与地的角色,他不仅是孩子的父亲,还是妻子的伴侣.
    8(汉)许慎:《说文解字》[M],(宋)徐铉校定,中华书局,2006年,第66页.
    9 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3版)[M],中华书局,2004重印,第29页.
    10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2卷)[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8年3月第一版,第1585页.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商务印书馆,2005,第1250页.
    12 石万鹏:《父与子--中国现代性焦虑的语义场》[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第129页.
    13 杨经建:《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审父”母题》[J],文艺评论2005年第5期,第22页.
    14 鲁迅:《伤逝》,《鲁迅全集》(第2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第115页.
    15 鲁迅:《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全集》(第1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第165页.
    16 蒋光慈:《咆哮了的土地》,《蒋光慈文集》(第2卷)[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第381页.
    17 蒋光慈:《蒋光慈文集·咆哮了的土地》[M](第2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第374页.
    18 曹禺:《雷雨》[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第55页.
    19 曹禺:《雷雨》[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第56页.
    20 沈从文:《水云》,《沈从文全集》第12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127页.
    21 蒋光慈:《咆哮了的土地》,《蒋光慈文集》(第2卷)[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第374页.
    22 “不在场”和“在别处”引自韩梅:《父亲的“缺席”--以两篇少年小说为例》[J],语文学刊,2006年第9期:“本文想探讨的就是这种缺席并非是真正的不存在,父亲与成长中的孩子被作者用空间的距离所隔断,正如缺席(absence)一词所包含的两种解释:一种是不在场(not present);另一种是在别处(at another place),即使生活在孩子身边但在文本中一直被弱化处理”.
    23 沈从文:《萧萧》,《沈从文全集》第8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251页.
    24 沈从文:《三三》,《沈从文全集》第9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12页.
    25 沈从文:《静》,《沈从文全集》第7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228页.
    26 郁达夫:《郁达夫作品精选》[M],王泽龙选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第25页.
    27 郁达夫:《郁达夫作品精选》[M],王泽龙选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第403页.
    28 沈从文:《习作选集代序》,《沈从文全集》第9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2页.
    29 沈从文:《真俗人和假道学》,《沈从文全集》第17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
    30 沈从文:《真俗人和假道学》,《沈从文全集》第17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265页.
    31 沈从文:《有学问的人》,《沈从文全集》第3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293页.
    32 沈从文:《有学问的人》,《沈从文全集》第3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295页.
    33 沈从文:《有学问的人》,《沈从文全集》第3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296页.
    34 沈从文:《八骏图》,《沈从文全集》第8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207页.
    35 同上.
    36 沈从文:《八骏图》,《沈从文全集》第8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208页.
    37 沈从文:《绅士的太太》,《沈从文全集》第6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214页.
    38 沈从文:《绅士的太太》,《沈从文全集》第6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219页.
    39 沈从文:《绅士的太太》,《沈从文全集》第6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220页.
    40 沈从文:《绅士的太太》,《沈从文全集》第6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215页.
    41 沈从文:《新文人与新文学》,《沈从文全集》第6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84页.
    42 沈从文:《黑魇》,《沈从文全集》第12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170页.
    43 沈从文:《潜渊》,《沈从文全集》第12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31页.
    44 沈从文:《生命》,《沈从文全集》第12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43页.
    45 沈从文:《黑魇》,《沈从文全集》第12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170页.
    46 沈从文:《生命》,《沈从文全集》第12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44页.
    47 沈从文:《黑魇》,《沈从文全集》第12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170页.
    48 沈从文:《习作选集代序》,《沈从文全集》第9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4页.
    49 沈从文:《绅士的太太》,《沈从文全集》第6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214页.
    50 沈从文:《八骏图·题记》,《沈从文全集》第8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195页.
    51 沈从文:《黑魇》,《沈从文全集》第12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170页.
    52 同上.
    53 沈从文:《边城》,《沈从文全集》第8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64页.
    54 沈从文:《萧萧》,《沈从文全集》第8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251页.
    55 沈从文:《三三》,《沈从文全集》第9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12页.
    56 沈从文:《三三》,《沈从文全集》第9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14页.
    57 沈从文:《静》,《沈从文全集》第7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228页.
    58 凌宇:《沈从文传》[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年10月,第69-88页。
    59 沈从文:《从文自传》,《沈从文全集》第13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248页.
    60 沈从文:《从文自传》,《沈从文全集》第13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251页.
    61 沈从文:《三三》,《沈从文全集》第9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12页.
    62 沈从文:《边城》,《沈从文全集》第8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64页.
    63 沈从文:《山鬼》,《沈从文全集》第3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357页.
    64 沈从文:《画家师兄》,《沈从文全集》第2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317页.
    65 同上.
    66 同上.
    67 沈从文:《三三》,《沈从文全集》第9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14页.
    68 沈从文:《玫瑰和九妹》,《沈从文全集》第1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75页.
    69 沈从文:《雪》,《沈从文全集》第2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14页.
    70 沈从文:《雪》,《沈从文全集》第2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23页.
    71 沈从文:《边城》,《沈从文全集》第8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150页.
    72 沈从文:《辛伍》,《沈从文全集》第2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217页.
    73 沈从文:《边城》,《沈从文全集》第8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64页.
    74 同上.
    75 沈从文:《萧萧》,《沈从文全集》第8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253页.
    76 沈从文:《虎雏再遇记》,《沈从文全集》第11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298页.
    77 沈从文:《从文自传》,《沈从文全集》第13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252页.
    78 沈从文:《从文自传》,《沈从文全集》第13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253页.
    79 沈从文:《从文自传》,《沈从文全集》第13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252页.
    80 沈从文:《从文自传》,《沈从文全集》第13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254页.
    81 沈从文:《从文自传》,《沈从文全集》第13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250页.
    82 沈从文:《从文自传》,《沈从文全集》第13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273页.
    83 沈从文:《水云》,《沈从文全集》第12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120页.
    84 沈从文:《绿魇》,《沈从文全集》第12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150页.
    85 吴投文:《沈从文的生命诗学》[M].东方出版社,2007,第162页.
    86 沈从文:《水云》,《沈从文全集》第12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128页.
    87 沈从文:《水云》,《沈从文全集》第12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127页.
    88 王继志:《沈从文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第184页.
    89 沈从文:《边城》,《沈从文全集》第8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57页.
    90 沈从文:《边城》,《沈从文全集》第8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63页.
    91 同上
    92 沈从文:《边城》,《沈从文全集》第8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71页.
    93 同上.
    94 同上.
    95 沈从文:《长河》,《沈从文全集》第10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43页.
    96 同上.
    97 同上.
    98 沈从文:《边城》,《沈从文全集》第8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64页.
    99 沈从文:《边城》,《沈从文全集》第8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65页.
    100 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第526页.
    101 沈从文:《给某教授》,《沈从文全集》第17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195页.
    102 沈从文:《水云》,《沈从文全集》第12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127页.
    103 苏雪林:《沈从文论》,选自王珞:《沈从文评说八十年》[M],中国华侨出版社,2004,第189-190页.
    104 沈从文:《谈进步》,《沈从文全集》第16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486页.
    105 沈从文:《虎雏》,《沈从文全集》第7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17页.
    106 沈从文:《虎雏》,《沈从文全集》第7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29页.
    107 沈从文:《虎雏再遇记》,《沈从文全集》第11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301页.
    108 沈从文:《虎雏再遇记》,《沈从文全集》第11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298页.
    109 沈从文:《长河》,《沈从文全集》第10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27页.
    110 沈从文:《长河》,《沈从文全集》第10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134页.
    111 沈从文:《长河》,《沈从文全集》第10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55页.
    112 沈从文:《长河》,《沈从文全集》第10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107页.
    113 沈从文:《边城》,《沈从文全集》第8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64页.
    114 沈从文:《<湘西散记>序》,《沈从文全集》第16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390页.
    115 沈从文:《雪》,《沈从文全集》第2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17页.
    116 沈从文:《萧萧》,《沈从文全集》第8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225页.
    117 沈从文:《三三》,《沈从文全集》第9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36页.
    118 沈从文:《三三》,《沈从文全集》第9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38页.
    119 沈从文:《虎雏》,《沈从文全集》第7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16页.
    120 沈从文:《虎雏》,《沈从文全集》第7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27页.
    121 沈从文:《边城》,《沈从文全集》第8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152页.
    122 沈从文:《边城》,《沈从文全集》第8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71页.
    123 沈从文:《边城》,《沈从文全集》第8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75页.
    124 沈从文:《边城》,《沈从文全集》第8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129页.
    125 沈从文:《边城》,《沈从文全集》第8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151页.
    126 沈从文:《水云》,《沈从文全集》第12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127页.
    127 同上
    128 沈从文:《烛虚》,《沈从文全集》第12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21页.
    129 沈从文:《一个传奇的本事》,《沈从文全集》第12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230页.
    130 沈从文:《烛虚》,《沈从文全集》第12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21页.
    131 沈从文:《一个人的自白》,《沈从文全集》第27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19页.
    132 沈从文:《边城题记》,《沈从文全集》第8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页.
    133 沈从文:《长河》,《沈从文全集》第10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3页.
    134 同上.
    135 沈从文:《水云》,《沈从文全集》第12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128页.
    136 沈从文:《水云》,《沈从文全集》第12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127页.
    137 沈从文:《水云》,《沈从文全集》第12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94页.
    138 沈从文:《水云》,《沈从文全集》第12卷[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第96页.
    [1](俄)伊·屠格涅夫.前夜父与子[M].陆肇明,石枕川译.译林出版社,2000重印.
    [2]巴金.巴金选集[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3]蒋光慈.蒋光慈文集[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4]董振泉,黄树红.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析[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5]孔范今.中国现代文学补遗书系小说卷[M].明天出版社,1991.
    [6]张爱玲.张爱玲文集[M].金宏达,于青编.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7]尚礼,刘勇.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现代文学研究[M].北京出版社,2001.
    [8]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9]沈从文.沈从文全集[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
    [10]郁达夫.郁达夫作品精选[M].王泽龙选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
    [11]沈从文.沈从文作品精选[M].杨芳芳选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
    [12]沈从文.湘女萧萧[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5.
    [13]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4]沈从文.从文自传[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1]卡莱尔.英雄和英雄崇拜[M].上海三联书店,1988.
    [2]金泽.英雄崇拜与文化形态[M].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1.
    [3](美)阿瑟·科尔曼,(美)莉比·科尔曼.父亲:神话与角色的变换[M].刘文成,王军译,东方出版社,1998.
    [4](美)约翰·约翰逊,杰夫·科普朗.你跟父亲说再见了吗?[M].王庆华译,中信出版社,2003.
    [5]林幸谦.女性主体的祭奠:张爱玲女性主义批评Ⅱ[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陈少华.阉割、篡弑、理想化--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父子关系[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7](奥)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M].文良文化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8](意)鲁伊基·肇嘉.父性:历史、心理与文化的视野[M].张敏,王锦霞,米卫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9](美)阿伦·汉斯.父亲的礼物:男人的生活如何因孩子而改变[M].沈晓明,魏志书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杨义.京派海派综论(图志本)[M].郭晓鸿辑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王珞.沈从文评说八十年[M].中国华侨出版社,2004.
    [3]金介甫.沈从文传[M].符家钦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
    [4]张新颖.沈从文精读[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M].岳麓书社,2006.
    [6]覃新菊.与自然为邻:生态批评与沈从文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康长福.沈从文文学理想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7.
    [8]吴投文.沈从文的生命诗学[M].东方出版社,2007.
    [9]李生滨.沈从文与京派文人的魅力[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
    [1]蔡翔.父与子--中国文学中的“父子”问题[J].文艺争鸣,1991,5.
    [2]南帆.文学.父与子[J].上海文学,1991,10.
    [3]贾植芳,王同坤.父亲雕像的倾斜与颓败--谈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亵渎父亲”母题[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3.
    [4]贺仲明.论三十年代文学中的父亲形象[J].江苏社会科学,1997,4.
    [5]邓经武.审父与恋母--论巴金文学创作的无意识[J].社会科学研究,1998,3.
    [6]王爱松]贺仲明.中国现代文学中父亲形象的嬗变及其文化意味[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7]吴智斌.无根的写作:卫慧、棉棉作品对“父亲”的解构[J].当代文坛,2001,2.
    [8]徐晓杰.萧红生命意识中的父亲情结与祖父情结[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0.
    [9]郭宝亮.弑父的恐惧与家族血脉的纠结[J].小说评论,2002,2.
    [10]李梦.自由意志中的盲点--余华小说父亲形象解读[J].社会科学战线,2003,3.
    [11]张建生.鲁迅情感心理中的父亲情结[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12]陈千里.凝视背影--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父亲形象的文学塑造与文化想象[J].天津社会科学,2003,3.
    [13]田美丽.坍塌的偶像.中国现代戏剧中的父亲[J].戏剧之家,2004,1.
    [14]张重岗.中国新文学中的父子母题--以鲁迅、曹禺等人作品为中心的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15]廖斌.无父、审父与弑父:--金庸小说人物设置与命运模式解读[J].南平师专学报,2004,3.
    [16]陆雪琴.被重塑了的“父与子”--中国现代文学的症候式阅读[J].江汉论坛,2004,4.
    [17]罗伟文.先锋小说与“五四”文学的审父意识比较[J].江西社会科学,2004,5.
    [18]杨经建.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审父”母题[J].文艺评论,2005,5.
    [19]黄静.论曹禺剧作中的父子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
    [20]石万鹏.父与子--中国现代性焦虑的语义场[J].广西社会科学,2005,5.
    [21]熊立.论童年经验对萧红小说创作的影响[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1.
    [22]蒋晓丽.恋父、审父、自省--新时期女性写作对男性形象文化相象的演变[J].理论与创作,2006,3.
    [23]王丹.“父与子”冲突的时代--从五四文学看父权的衰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5.
    [24]石万鹏,刘忠洋.论东西方文学的弑父与尊父情结[J].学术界,2006,118.
    [25]韩梅.父亲的“缺席”--以两篇少年小说为例[J].语文学刊,2006,9.
    [26]徐元绍.由“被告”、“败者”到“对话者”--20世纪家族小说中“父亲”形象主题研究[J].名作赏析,2007,23.
    [27]樊璐.红色导演弑父情结--谈满城尽带黄金甲弑父主题的回归[J].电影文学,2007,13.
    [28]李宇峰,肖青.成长母题与弑父情结:对《孔雀》的文化分析[J].电影评介,2007,18.
    [29]李孟潮.昨夜狂欢于父亲之死--《夜宴》观感[J].心理月刊,2007,3.
    [30]苗福光.张爱玲小说中乱伦原型透视[J].名作欣赏,2007,4.
    [31]徐越.父父子子--80-90年代初文学作品中的父与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9.
    [32]鞠训科“弑父”--《魔戒》的另一种读法[J].阅读与写作,2007,10.
    [33]黄龙珠.《雷雨》中的反“乱伦禁忌”[J].四川戏剧,2008,2.
    [34]高小弘.“恋父”与“审父”--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成长小说中的父亲文化形象,绥化学院学报,2008,2.
    [35]王丹.“父”与“子”关系的嬗变--五四文学与三十年代革命文学之比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36]苏桂艳.疯癫、死亡与父亲--探析丁玲小说意象背后的心理情结[J].昌吉学院学报,2008,2.
    [37]古大勇.中外叙事文学中的“后母/继子乱伦”叙事--“乱伦”母题与中外叙事文学研究系列论文之一[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8]谢丽娟.父爱的缺失与找寻--透视萧红小说中的父亲形象及其创作心理[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4.
    [39]王玉宝.想象父亲的方式--老舍小说的侠崇拜心态[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5.
    [40]罗曼.论20世纪末中国小说中的“弑父”意识[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
    [41]王玉坤.198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弑父”母题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
    [1]蔡田民.近年沈从文研究述评[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6,3.
    [2]白屋.近年来国内沈从文研究述评[J].求是学刊,1986,5.
    [3]赵学勇.在历史的反思中探索--近年来沈从文研究述评[J].文学评论,1986,6.
    [4]许道明.京派文学.在现代与传统之间[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4.
    [5]凌宇.沈从文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5,2.
    [6]叶德政.沈从文研究三题[J].吉首大学学报,1995,3.
    [7]邱志高.一个关于文化的寓言--读沈从文小说(虎雏)[J].阅读与写作,1997,7.
    [8]邓根芹,计红芳.面对现代文明的京派、海派作家[J].吴中学刊,1998,4.
    [9]常彬.从《边城》看沈从文的人生理想[J].涪陵师专学报,2000,1.
    [10]杨厚均.沈从文文艺观中的反现代性倾向[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7.
    [11]翟业军.蔼然仁者辨--沈从文与汪曾祺比较[J].文学评论,2004,1.
    [12]朱曦.试论沈从文的文化心理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2.
    [13]杨联芬.归隐派与名士风度--废名、沈从文、汪曾祺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14]刘洪涛.沈从文小说价值重估--兼论80年来的沈从文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15]吴世勇.论影响沈从文创作的六个因素[D].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2005,4.
    [16]刘剑平.人性优美背后的现代性思考--沈从文小说主题的再认识[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5.
    [17]王明科.论沈从文的现代性文化反思[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8月.
    [18]盛竞凌,宗先鸿.翠翠的孤独沈从文的痛[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3.
    [19]刘晓丽.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从《灯》的叙事策略谈沈从文的价值观[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3.
    [20]吴翔宇,王德智.“希腊神庙”的建构与沈从文创作的现代性想像[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
    [21]周昌梅,向刚.“人性的小庙”与现代性--对沈从文“浪漫传奇小说”的解构批评[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
    [22]唐喜玲.回瞥与悲悯.沈从文的现代性体验[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
    [23]吴秀明,张翼.论沈从文的杂文写作--兼及沈从文研究现状和史料编纂问题[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
    [24]袁启君.沈从文研究述评[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25]李斌.沈从文: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回归[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26]国家玮,王耕野.撑拒背后的“和解”姿态--从《萧萧》看沈从文作品的现代性[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7]李素菊.徜徉在青绿山水中的梦--沈从文小说中女性形象浅析[J].作家杂志,2008,3.
    [28]马学永.焦虑中的乡下人--论沈从文的“乡下人”立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3.
    [29]黎婉媚.乡下人与士大夫--论沈从文与汪曾祺的悲剧意识[J].语文学刊,2008,3.
    [30]国家玮.现代性.对抗与共谋--沈从文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1]李美容.沈从文与现代性.一个浪漫派的批判与救赎[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华中师范大学),2008,4.
    [32]国家玮.现代性.对抗与共谋--沈从文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3]宋剑华.记忆与时间的二元对立--论沈从文的《边城》想象与悲剧叙事[J].江汉论坛,2008,7.
    [34]戴海光,朱启超.丰富的痛苦--论现代性视野下沈从文文化选择的两难性[J].宜宾学院学报,2008,7.
    [35]张立新.“成长”的焦虑:沈从文自我与世界的分裂与弥合[J].社会科学,2008,8.
    [36]国家玮,王耕野.撑拒背后的“和解”姿态--从《萧萧》看沈从文作品的现代性[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
    [37]肖建勋.尚武好勇、刚烈倔强血性的秉承--论沈从文小说中的兵匪形象[J].作家作品,2008,11.
    [38]唐伟成.论沈从文的自由主义文学观[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