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报业数字化战略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数字报业”、“报业数字化”、“数字化报业转型”可以说是2006年报业发展的关键词,在2006年8月至2007年1月的半年内就先后召开了4次与报业数字化相关的行业会议。
     本文将数字报业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转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数字化传播环境是如何改变新闻资讯的生产过程和受众的资讯消费体验,发现数字化传播技术在将传统报业单向的、有限时空、单一传播主体的传播渠道变为双向互动、无时空限制、多传播主体的传播平台之后,导致了大量非传统媒介的传播者的涌现,大众传媒丧失了大众传播渠道的垄断性所有权,流失了受众和广告收入。
     与此同时,新的产业价值链在形成之中,数字化传播网络为新闻资讯产业链引入了更多的环节和参与者,包括营运数字传播渠道和网络的移动运营商、数字化信息终端的硬件生产商如手机生产商、数字化信息终端的应用软件制造商,以及数字化传播技术商(通过搜索技术商从而成功成为传统新闻网站和数字化新闻资讯用户之间的新的产业链环节构成部分的Google和Baidu)。这意味着包括报业在内的大众传媒机构对传播渠道的控制力降低,关于收入分配和营运成本的谈判力下降。
     数字报业转型的策略在于提供新型数字报业产品与服务,增强用户体验,以维持相对于其他传播者而言的作为相对主要传播者的地位,从而维持足够的受众资源和影响力。
     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报纸网站的实例引证与逻辑分析相结合,提出报业适应数字化传播模式在新闻资讯产品服务与广告营销方面应采取的转型措施,并提出更为具体的影响报业数字化新闻资讯产品是否成功的数字报业产品服务转型的三个因子群。通过采用内容分析的小型对比研究对所提出的三个因子群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证实传播时效性、相关内容丰富性、多媒体性、受众与记者/受众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定制性这5个因素对报业数字新闻产品与服务的成功运营至关重要。
Digitalized Newspapers and Digitalization of the Newspaper Industry are the real hot topic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spaper Industry in 2006.
     This thesis targets at the digitalization of Newspapers on Internet, analyzes the process that how digitalization technology changes the production and the consumption of information.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transition from one-direction, limited time and space, single communicator’s model to interactive, multi-communicator’s network model causes non-traditional media organization and communicator’s presence on large scale, which further leads to the newspapers’loss of audience and ad revenue.
     Meantime, industry value chain is reforming with more anticipators, including digit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operators, producers of personal digital equipments, and developers of digital technology such as Google who successfully insert themselves into the news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rocess.
     The strategy for Newspapers’digitalization is to find ways to improve the usage experience of its digital offerings of news products & service, in order to keep its influence as a comparatively important communicator. This study tries to identify the key factors that will help the Digitalization of Newspapers by working on case studies of newspaper websites in and out of China.
     And through a small scale comparison study with content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immediacy, affluence of relate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interactive platforms among the audience and reporters, multi-media, and personalization of news offerings are the very 5 important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success of digitalization operation of newspapers on internet.
引文
1 [美]尼葛洛庞蒂:《数字化生存》,胡泳,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 年版,第 14 页
    2 [美]托马斯·鲍德温、史蒂文森·麦克沃依、查尔斯·斯坦菲尔德:《大汇流:整合媒介信息与传播》龙耘、官希明,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年版,第 4 页
     3 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2006 年 5 月
     4 Philip Meyer, The Vanishing Newspaper: Saving Journalism in the Information Age, (University of Missouri Press, 2004), p.19.
     5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2006 年 5 月
     6 M·L·德福勒:《大众传播理论》,纽约,戴维麦凯出版公司,1966 年。
    7 Alexander Osterwalder, Yves Pigneur & Christopher Tucci (2005) , Clarifying Business Models: Origins, Present, and Future of the the Concept. Communication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 Volume15, May 10,
    8 Alexander Osterwalder (2004) The Business Model Ontology - a proposition in a design science approach,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Lausanne, Switzerland
     9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 1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2007 年 1 月
     10国家信息产业部:《2007 年月度通信行业统计月报》,2007 年 3 月
    12 赵莉:《职业生涯规划:高级网络编辑进阶》,《网络传播》,2007 年第 1 期。
     13 Walker, L. "On Local Sites, Everyone's A Journalist”, December 9, 2004, Washington Post, E1.
     14 Glaser, M. "The New Voices: Hyperlocal Citizen Media Sites Want You (to Write)!” November 17, 2004, Online Journalism Review.
     15 《今日美国网站改版 加大新闻互动吸引读者》,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7-04/16/content_5983132.htm
    16 Elinor Mills: Newspapers search for Web headline magic, http://news.com.com/Newspapers+search+for+Web+headline+magic/2100-1038_3-6155739.html?tag=st.prev February 2, 2007, 10:00 AM PST
    17 Steve Lohr: This Boring Headline Is Written for Google, New York Times, Week Review Page, April 9, 2006
    18 同上
    19 Steve Lour: This Boring Headline Is Written for Google, New York Times, Week Review Page, April 9, 2006
     22 [美]安德森:《长尾理论》,乔江涛,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版
     23 Craigslist Fact Sheet, http://www.craigslist.org/about/factsheet.html
     24彭超:《中国电信与谷歌达成在线广告服务合作协议》,《中国邮电报》,2007 年 04 月 26 日。
     33 相关数据散见《新闻记者》2003 年 7 月刊、2004 年 7 月刊、2005 年 6 月刊以及 2006 年 6 月刊。
    34 http://www.bivingsreport.com/2006/newspaper-website-performance-more-than-just-the-features/ 2006 年 10月 24 日
     37游雨欣:《门户网站头条新闻五大特征》,《网络传播》2006 年 3 月。
     38 雷帆,莫书莹:《无缝对接网络版 华尔街日报改版谋新生》,《第一财经日报》2007 年 2 月 7 日
    [韩]W.钱.金:《蓝海战略:超越产业竞争》,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年 9 月。
    [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年 10 月。
    [美]安德森:《长尾理论》,乔江涛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版。
    [美]克莱顿·M.克里斯滕森:《远见:用变革理论预测产业未来》,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 6 月。
    [美]罗伯特.格兰特:《公司战略管理》,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 年 1 月。
    [美]罗杰·D·维曼,约瑟夫·R·多米尼克:《大众媒介研究导论(第七版)》,金兼斌,陈可,郭栋梁,周静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年 7 月。
    [美]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明安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 1 月。
    [美]迈克尔.A.希特,R.杜安.爱尔兰,罗伯特.E.霍斯基森:《战略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年 4 月。
    [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 2002 年 1 月。
    [美]尼葛洛庞蒂:《数字化生存》,胡泳,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 年版。
    [美]帕夫利克:《新媒体技术:文化和商业前景(第二版)》,周勇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年 5 月。
    [美]托马斯·鲍德温、史蒂文森·麦克沃依、查尔斯·斯坦菲尔德:《大汇流:整合媒介信息与传播》龙耘、官希明,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年版。
    [美]约瑟夫·罗伯特:《信息时代的传播媒介》,熊澄宇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4 月。
    [英]丹尼斯·麦奎尔,[瑞典]斯文·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祝建华,武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年 8 月。
    国际在线(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互联网新宠》,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 年12 月;
    李明志,柯旭清:《产业组织理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年 9 月。
    宁波网编写组:《一网情深――中国宁波网五年的网络新闻探索与实践》,宁波出版社,2006年 6 月。
    蔡 雯:《“超级记者”到“超级团队”》,《中国记者》,2007 年 2 月。
    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试论“融合新闻”及其挑战》,《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 5 期。
    蔡雯:《数字化时代新闻编辑的角色转换》,《中国记者》,2007 年 4 月。
    陈力丹,付玉辉:《论电信业和传媒业的产业融合》,《现代传播》,2006 年第 3 期。
    崔保国:《数字化报纸转型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届中国品牌媒体高峰论,2006 年 10 月。
    第二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报业危机与应对方略实录》,《青年记者》,2007 年 3 月。
    范东升:《公民新闻的兴起和启示》,《国际新闻界》,2006 年 1 月。
    冯智敏:《博客的广告价值》,《当代传播》,2006 年第 3 期。
    高钢、陈绚:《关于媒体融合的几点思索》,《国际新闻界》2006 年 9 月。
    辜晓进:《世界报业正在涌动新一轮创新热潮》,《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2007 年 1 月。
    何威:《国际新媒介研究近况概述——对一年内《新媒介与社会》杂志的内容分析》,《国际新闻界》,2006 年 10 月。
    贾岳,李建春:《对报业数字化“热”的“冷”思考》,《传媒》,2007 年 3 月。
    李彬,曹书乐:《2006 年中国传播学理论研究综述》,《国际新闻界》,2007 年 1 月。
    李晓林:《报业亟待建立数字化发展战略刍议》,《新闻记者》,2006 年第 10 期;
    彭兰:《从新一代电子报刊看媒介融合走向》,《国际新闻界》,2006 年第 7 期。
    钱晓文,周红丰:《传统媒体整合网络内容的方式与特点》,《青年记者》,2007 年第 3 期。
    曲涛:《“报网互动”的价值与模式探索》,《青年记者》2007 年 2 月。
    泰迪·迪奈里·约翰逊:《信息免费浪潮中报纸网站:免费?收费?》,杨晓白编译,《青年记者》2006 年第 9 期。
    汤雪梅:《微内容对互联网的价值重构》,《国际新闻界》,2007 年 1 月。
    唐东军,王舒娟:《地市新闻网站的经营困境》,《网络传播》2006 年 8 月。
    吴海荣:《数字时代新闻产品经济特征及其对管理的启示》,《国际新闻界》,2006 年第 3 期。
    吴静:《数字化媒体研究的若干热点——2006 年新媒体研究综述》,《新闻知识》,2007 年底第 2 期。
    熊澄宇:《整合传媒:新媒体进行时》,《国际新闻界》,2006 年第 7 期;
    徐小刚:《网络媒体怎样培养新闻核心竞争力》,《网络传播》2005 年 12 月。
    杨隽莲:《克服同质化 以互动创造报纸的不可复制性》,《青年记者》,2006 年第 8 期。
    游雨欣:《门户网站头条新闻五大特征》,《网络传播》,2006 年 3 月。
    喻国明:《全民 DIY:第三代网络盈利模式》,《新闻与传播》,2005 年第 11 期。
    喻国明:《直面数字化:媒介市场新趋势研究》,《新闻实践》,2006 年第 6 期。
    喻国明:《直面数字化:媒介市场新趋势研究》,《新闻实践》,2006 年第 6 期。
    张咏华:《美国媒体网站的发展轨迹:从狂热躁动到理性》,《传媒》,2006 年 10 月。
    赵劲:《日本手机传播及媒介融合趋势考察》,《国际新闻界》,2006 年第 6 期。
    赵莉:《职业生涯规划:高级网络编辑进阶》,《网络传播》,2007 年第 1 期。
    周林文:《不断涌现的互动式新闻网站》,《新青年》,2007 年 04 月 19 日。 [会议文章]
    梁国标:《新媒体冲击下报业发展实践与思考》,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2006 年 8 月。
    刘九如:《多媒体互动信息的平台的创新运作》,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2006 年 8 月。
    刘为民:《传统报业如何应对新媒体的挑战》,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2006 年 8 月。
    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出版管理司:《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2006 年 8 月。
    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出版管理司:《推进数字报业发展战略北京宣言》,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2006 年 8 月。
    喻国明:《数字化背景下的报业发展对策研究》,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2006 年 8 月。 [英文文献]
    “Daily Newspaper Readership Trend – Total Adults (1998-2006), Newspaper Association of America, June 2006
    “From Early Adoption to Common Practice: A Primer on Online Video Viewing,” Online Publishers Association, March 2006.
    “Online Papers Modestly Boost Newspaper Readership”, Pew Research Center for the People & the Press, July 30, 2006.
    “Online World as Important to Internet Users as Real World?”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Center for the Digital Future, Annenberg School for Communication, November 29, 2006
     “Outlook for 2007: Pac-Man Pace for Local Online Ads,” Borrell Research, September 2006 2006 Editor & Publisher International Yearbook(86th Edition), Newspaper Association of America, October 30, 2006
    Bergfeld, Carlos (2006), “How We Use the Web Today,” Business Week, June 8, 2006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Forecast: 2006-2010, Vernonis Suhler Stevenson, Sept. 2006
    Fetscherin Marc , Gerhard Knolmayer (2004), Business Models for Content Delivery: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Newspaper and Magazine Industry,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Media Management, 2004, Vol. 6, No. 1&2, Pages 4-11
    Ginocchio, Paul (2006), “Circulation Trends Weaken Further, Big Markets Hurting,” Deutsche Bank Securities, October 2006
    Ha, Luisa S. (2006), "Web casting Worldwide:Business Models of an Emerging Global Medium", LEA Publisher, Nov.2006;
    Lour, Steve (2006),This Boring Headline Is Written for Google, New York Times, Week Review Page, April 9, 2006
    Osterwalder, Alexander (2004) The Business Model Ontology - a proposition in a design science approach,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Lausanne, Switzerland
    Osterwalder, Alexander, Yves Pigneur & Christopher Tucci (2005), Clarifying Business Models: Origins, Present, and Future of the the Concept. Communication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 Volume15, May 10.
    Porter, M.(2006), "From Competitive Advantage to Corporate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y/June 1987
    Richtel, Matt (2006), “Hungry Media Companies Find a Meager Menu of Web Sites to Buy,” The New York Times, March 13, 2006
    Saas, Erik (2006), “Online Media Deals Surge,” Online Media Daily, October 5, 2006
    Shafer, Jack (2006), “How the New York Times Makes Local Papers Dumber,” Slate, July 27, 2006
    《连线》杂志 http://www.wired.com/
    Alexa 互联网流量统计 http://www.alexa.com
    艾瑞行业研究 http://www.iresearch.com.cn/
    今日美国 http://www.usatoday.com/
    美国报业协会 http://www.naa.org/
    美国网络新闻协会 http://www.cyberjournalist.net/
    南加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网络新闻评论》http://www.ojr.org/
    纽约时报 http://www.nytimes.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http://www.mii.gov.cn/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