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教育与信仰关照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信仰是人们对自身认为具有最高价值的理论或学说以及人格化的神灵的极端信服和崇拜的一种心理状态。信仰充实、安顿并提升人的存在。信仰至今是影响人类生活的重要因素。在“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盛行的现代社会,尤其是在精神生活匮乏的当代中国,信仰问题具有不可回避性。教育,尤其是代表人类最高智慧所在的大学,在信仰危机的时代应该有所作为。
     然而,中国现代大学在专业主义和职业主义的挑战和功利主义和工具主义的威胁下,也面临浅薄主义与狭隘主义的危机。大学信仰的失落伴随着大学生的信仰危机。中国当代大学生中庸俗实用主义信仰盛行:学生的学术理想被放逐、德行追求遭摒弃,自我身份显焦虑。大学生的自我反省、时代对堕化的精英价值的反思,迫切要求大学精英价值和理想的回归,以帮助重建精神家园并关照大学生的信仰。
     个体信仰的形成是一个从认同到崇拜的的心理过程,是知情意的融合和统一。人的未完成性与信仰的可变性规定了信仰教育的合理性根据。大学的宗教渊源和其宗教式文化的传统使大学天生具有保守性和超越性,这是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历史根基。大学教育的整全性是其信仰关照的现实基础。中国基础教育的复杂性使得其价值教育“真空”,这为大学教育的信仰“补缺”提供了空间。
     西方中世纪大学是“求知”和“朝圣”共荣之地,它复制宗教建筑和环境、引入基督教文献和传教方式、借鉴宗教“苦修”生活方式,通过各种宗教活动和类宗教仪式培育学生的“上帝信仰”和“真理信仰”。近代大学通过开展博雅教育、引入利学研究以及倡导自主、平等的社团生活培育大学生的“知识分子”意识和对真理和德行完善的信仰。现代西方大学信仰自由主义和多元主义,开放包容的大学校园、通识教育的开展、自由灵活的教学方式、“学术工作和娱乐兼顾”的生活方式和庄重、理性的大学典礼和仪式既为学生提供“科学和进步信仰”,又提供一种超越世俗和功利的“终极关怀”。
     我国古代官办大学通过“庙学合一”的布局、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的人文教育、“修学游息”和“参评时政”兼顾的生活方式以及政治化的仪式典礼,为学生提供修己善群的使命和圣贤道德理想信仰。古代书院远离尘嚣的选址和清新的环境、“山长”带领的隐修生活试图培养学生的“治学信仰”,但科举接轨的教学以及宗教化的祭祀活动强化了学生“成圣成贤”的理想和信念。近代教会大学通过复制和改进欧美教育模式、加强科学文化教育和对学生进行软硬兼施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基督教信仰”。本土的民国大学校长自由、民主的办学实践、民国教授“无畏追求真理”、“无私砥砺德行”的精神感召,使大学生不仅获得了思想启蒙和多元的信仰选择,还强化了学生“自由”的学术理想。而与革命融合的大学生活则强化了“民族救亡”的信仰。中国现代大学通过作为“通识教育”核心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突出”的校园形态将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带给学生,但受政治影响的大学生活则挤兑了大学的学术信仰。
     大学教育的“信仰关照”不同于“信仰教育”,它是一种特殊的“灵魂化育”,是一次更为宽广的精神旅行。我国大学教育的信仰关照实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教化”与“蛊惑”。它既禁锢自由思想,又制造权力崇拜,这种意识形态渗透具有被隐瞒的工具性,是大学教育的扭曲。我国大学教育的信仰关照应穿越意识形态的幻想,走向终极关怀,通过培育学生对无尽真理和终极价值的追求以使学生获得一种意义深远的自由。理性与信仰携手是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前提,丰富而富有个性的大学精神是大学生教育信仰关照的基础,用通识教育代替意识形态教育是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关键,校园建筑和文化景观的映射是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强化,生命的精神交往是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真正实现。
Faith is the trust and pursuit of the highest values, which enrich and settle down the existing of people. It has been the main factor influencing human life so far. In the modern society where "relativism" and "nihilism" prevail, especially in the contemporary spirit-lacking China, the issue of faith is an unavoidable theme. Education, especially the universities, on behalf of the highest human wisdom, should do something in the era of faith crisis.
     Nevertheless, the modern university faces the challenge of the specialization and professionalism, as well as the threat of utilitarianism and instrumentalism. It is in the crisis of superficiality and parochialism. As a result of the prevalence of vulgar pragmatism belief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universities, students have banished the academic ideal and the virtue pursuit. The anti-elitist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not only has brought college students self-identity anxiety, but also the lower social recognition. College students are considered to be "vulgar Allies". The self-reflec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criticism of the falling of elite values are pressing for the returning of university elite values and ideals. We have to reconstruct the college students' spiritual home to care for their beliefs.
     The individual belief formation is a process of identification to worship, which is the integration and unification of the knowledge, emotion and willpower. Man's unfinished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lterability of faith provide the possibility of the belief-education. The religious origin of universities and the inheritance of the religious culture make universities inherently conservative and transcendental, which is the historical root of the university's faith caring. The wholeness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is the realistic basis of faith education. The complexity of Chinese elementary education makes its value-education a "vacuum", which provides room for the higher education. Different from belief-education, the university's belief-caring is a special kind of soul education and a broader mental journey.
     Western medieval universities were a place of the pursuit of knowledge and pilgrimage. It fostered the students'God-faith and truth-faith through replicating religious buildings and environment, introducing Christian literature and missionary methods, drawing lessons from religious abstinence way of life, as well as holding religious rituals and similar ceremonies and rituals. The modern universities cultivate the students'intellectual-consciousness and the belief in truth and virtue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liberal educa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 promotion of autonomy and equal community life.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ies believe in liberalism and pluralism. The education, which is characteristic of more open and inclusive campus, the general education, the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 the modern life style and the sober, as well as rational rituals and ceremonies, provides the faith of "science and progress", together with the "ultimate concern" beyond the secular and the utilitarian.
     The ancient Chinese official universities provided students with the mission of "self-cultivation and being nice to other people", as well as the faith of moral ideal. They applied the following methods:the layout of "the combination of temple and schools", the humanistic education, the life-style combined with leisure, study and political involvement and the political rituals. The ancient academies were far away from the urban and full of various buildings. The monasticism life led by the mountain capital, the teaching in line with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and the worship of the worthy predecessors offered students the belief of being sages who had the ideal of saving the people and the world. The modern Christian colleges provided students with a "Christian faith" by copying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education patterns, improving the students'scientific and cultural level and undertaking the management with "carrot and stick approach". The universitie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had the national belief and the academic belief. The president's democratic school-running practice, the professor's fearless pursuit of truth and their selfless virtues, and the academic life combined with revolutionary fusion, gave students ideological enlightenment and various faith choices. The Marxism was widely propagated and had the dominant place in the various options. The current Chinese universities take the Marxism and the Renaissance of China as their faith. They imple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the core of general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ng of campus culture in an administrative atmosphere and idle life style far from academic to fulfill these ideas.
     Actuall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faith-caring is an ide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enchantment. It imprisons the freedom of thought, while manufacturing power-worship. This ideological penetration has been instrumental concealed, which is the distorting of the university education. In order to enable students to gain a profound freedom, Chinese university faith-caring should pass through the ideological fantasies toward ultimate concern.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faith-caring is the formation of truth-faith and virtue-faith. University spirit rich in character is the basis of college students'faith-caring education. The substitution of liberal education for ideological education is the prerequisite. The mapping of campus buildings and cultural landscapes is the implicit curriculum. The mental communication i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university's faith-caring.
引文
① Paul Tillich.Dynamics If Faith(《信仰之动力》).New York:Happer & Row, Publishers,1957,P8
    ② 安伦.理性信仰之道[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9:23
    ③ [德]沃夫冈·布雷钦卡著.彭正梅,张坤译.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考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1
    ④ 荆学民.现代信仰学导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141
    ① [美]托夫勒著.蔡伸章译.未来的冲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7:3
    ② [美]埃·弗洛姆著.孙依依译.为自己的人[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11:183
    ③ 荆学民著.现代信仰学导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296
    ① 安伦.理性信仰之道[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9:
    ② [德]韦伯著.冯克利译.学术与政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34
    ③ 荆学民著.现代信仰学导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127
    ④ 荆学民著.现代信仰学导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135
    ① [德]马克思·韦伯著.洪天富译.儒教与道教[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178
    ② [德]马克思·韦伯著.洪天富译.儒教与道教[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270
    ③ [德]马克思·韦伯著.洪天富译.儒教与道教[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266
    ④ 费孝通著.美国与美国人[M].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1985:110
    ① [德]布雷钦卡著.彭正梅译.教育目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成功:教育科学体系引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5
    ① 《多功能现代汉语词典》编委会编.现代汉语词典:双色版[K].北京:外文出版社,2011:230
    ① 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教育大辞典[K].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506
    ② 彭克宏等主编.社会科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10
    ③ [英]巴特摩尔.尤卫军译.平等还是精英[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2
    ④ [意]帕累托著.刘北成译.精英的兴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67
    ① [法]布尔迪厄著.杨亚平译.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96
    ① 牛津大学英语词典[K].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484
    ②Encyclopedia Britannica.(《大英百科全书》)[DB/OL].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出版,http://www.britannica.com/EBchecked/topic/59442/belief,2013/12/27
    ③ 许慎.说文解字第4卷[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278
    ④ 《多功能现代汉语词典》编委会编.现代汉语词典:双色版[K].北京:外文出版社,2011:1004
    ⑤ 冯契.哲学大辞典[K].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0:1214
    ⑥ [德]布雷钦卡著.彭正梅译.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思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5
    ⑦ [美]保罗·蒂利希著.成穷、王作虹译.存在的勇气[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96
    ① 威尔弗雷德·坎特韦尔·史密斯,美国宗教学界“哈佛学派”的主要开创者,哈佛大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心的主要创建人,是20世纪下半叶欧美最有影响的伊斯兰教研究专家、比较宗教学家之一,著有《信仰与历史》、《信仰与信念》、《当代文化比较》、《世界信仰模式》等书。
    ② 李林.信仰的内在超越与多元统一:史密斯宗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2:164
    ③ 李林.信仰的内在超越与多元统一:史密斯宗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2:205
    ④ 李林.信仰的内在超越与多元统一:史密斯宗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2:165
    ⑤ [德]康德著.李秋零译.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25
    ⑥ [德]雅思贝尔斯等著.鲁路译.哲学与信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348
    ⑦ [德]布雷钦卡著.彭正梅译.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思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7
    ⑧ 荆学民著.现代信仰学导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141
    ⑨ [德]布雷钦卡著.彭正梅,张坤译.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考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0
    ① 李林.信仰的内在超越与多元统一:史密斯宗教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2:212
    ② [德]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110
    ③ 荆学民.现代信仰学导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56
    ④ [德]布雷钦卡著.彭正梅译.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思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4
    ⑤ [德]布雷钦卡著.彭正梅,张坤译.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考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4
    ① [德]布雷钦卡著.彭正梅,张坤译.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考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5
    ② [德]布雷钦卡著.彭正梅,张坤译.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考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0
    ③ [德]布雷钦卡著.彭正梅译.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思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8
    ④ 王艳华.信仰的人学价值意蕴[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43
    ⑤ 王艳华.信仰的人学价值意蕴[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41
    ⑥ 王艳华.信仰的人学价值意蕴[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43
    ⑦ [英]麦克斯·缪勒著.陈观胜、李培茱译.宗教学导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54
    ① [英]麦克斯·缪勒著.陈观胜、李培茱译.宗教学导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54
    ② 美国的“公民宗教”由社会学家罗伯特·N·贝拉(Robert N. Bellah)在1967年发表的《美国公民宗教》一文中提出。
    ③ David Chidester.Patterns of Power, Religion and Politics in American Culture [M].New Jersey,1988.
    ④ 朗格(1828-1875)在《唯物主义历史》(1866)中比较论述经验事实的科学知识和人们出于情感的需要而虚构的理想性的观念,得出的结论。
    ① [捷]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5:172
    ② [捷]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5:178
    ③ [捷]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5:204
    ④ [捷]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5:182
    ⑤ [英]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9:114
    ⑥ [英]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9:114
    ⑦ [英]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9:115
    ⑧ [英]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9:175
    ⑨ [法]卢梭著.方卿编译.爱弥儿[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9:98
    ① [英]乔伊·帕尔默主编.任钟印,诸惠芳译.教育究竟是什么?100位思想家论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1:76
    ② [德]康德著.赵鹏等译.论教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7
    ③ [德]康德著.赵鹏等译.论教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7
    ④ [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2:104
    ⑤ [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2:105
    ⑥ [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12:313
    ① [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2:314
    ② [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2:313
    ③ [美]布鲁贝克著.郑继伟等译.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4:138
    ① [英]纽曼著.高师宁等译.大学的理念[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7:21
    ② [英]纽曼著.高师宁等译.大学的理念[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7:23
    ③ [英]纽曼著.高师宁等译.大学的理念[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7:22
    ④ [英]纽曼著.高师宁等译.大学的理念[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7:21
    ⑤ [英]纽曼著.高师宁等译.大学的理念[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7:1
    ⑥ [英]纽曼著.高师宁等译.大学的理念[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7:164
    ⑦ [英]纽曼著.高师宁等译.大学的理念[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7:188
    ⑧ [英]纽曼著.高师宁等译.大学的理念[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7:164
    ⑨ [英]纽曼著.高师宁等译.大学的理念[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7:183
    ⑩ [英]纽曼著.高师宁等译.大学的理念[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7:183
    □ [英]纽曼著.高师宁等译.大学的理念[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7:122
    ① [英]纽曼著.高师宁等译.大学的理念[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7:353
    ② [英]纽曼著.高师宁等译.大学的理念[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7:368
    ③ [英]乔伊·帕尔默主编.任钟印,诸惠芳译.教育究竟是什么?100位思想家论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1:201
    ④ [英]乔伊·帕尔默主编.任钟印,诸惠芳译.教育究竟是什么?100位思想家论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1:202
    ① [英]乔伊·帕尔默主编.任钟印,诸惠芳译.教育究竟是什么?100位思想家论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1:230
    ② [英]怀特海著.徐汝舟译.教育的目的[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1:26
    ③ [英]怀特海著.徐汝舟译.教育的目的[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1:70
    ④ [英]怀特海著.徐汝舟译.教育的目的[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1:141
    ① [英]怀特海著.徐汝舟译.教育的目的[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1:154
    ② [英]伯兰特·罗素著.徐奕春、林国夫译.宗教与科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2010.9:13
    ③ [英]伯兰特·罗素著.靳建国译.教育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0.8:199
    ④ [英]伯兰特·罗素著.靳建国译.教育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0.8:24
    ⑤ [英]伯兰特·罗素著.靳建国译.教育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0.8:27
    ⑥ [英]伯兰特·罗素著.靳建国译.教育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0.8:30
    ⑦ [英]伯兰特·罗素著.靳建国译.教育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0.8:195
    ⑧ [西]奥尔托加·加塞特著.徐小洲,陈军译.大学的使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75
    ① [西]奥尔托加·加塞特著.徐小洲,陈军译.大学的使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76
    ② [西]奥尔托加·加塞特著.徐小洲,陈军译.大学的使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85
    ③ [西]奥尔托加·加塞特著.徐小洲,陈军译.大学的使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88
    ④ [西]奥尔托加·加塞特著.徐小洲,陈军译.大学的使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101
    ⑤ [美]弗莱克斯纳著.徐辉,陈晓菲译.现代大学论:英美德大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133
    ⑥ [美]弗莱克斯纳著.徐辉,陈晓菲译.现代大学论:英美德大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35
    ⑦ [美]弗莱克斯纳著.徐辉,陈晓菲译.现代大学论:英美德大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35
    ⑧ [美]弗莱克斯纳著.徐辉,陈晓菲译.现代大学论:英美德大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158
    ① [美]弗莱克斯纳著.徐辉,陈晓菲译.现代大学论:英美德大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190
    ② [美]赫钦斯著.汪利兵译.美国高等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20
    ③ 李建强.大学的理想与理想的大学——赫钦斯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6:24
    ④ 李建强.大学的理想与理想的大学——赫钦斯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6:55
    ⑤ 李建强.大学的理想与理想的大学——赫钦斯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6:56
    ⑥ [德]海德格尔著.溥林译.德国大学的自我主张[J].原文出处《海德格尔全集第16卷》:107-117
    ⑦ [德]海德格尔著.溥林译.德国大学的自我主张[J].原文出处《海德格尔全集第16卷》:107-117
    ① [德]雅斯贝尔斯著.邱立波译.大学之理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07
    ② [德]雅斯贝尔斯著.邱立波译.大学之理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5
    ③ [美]克拉克·克尔著.王承继译.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216
    ④ [美]克拉克·克尔著.王承继译.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216
    ① [美]克拉克·克尔著.陈学飞等译.大学的功用[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10:98
    ② [美]克拉克·克尔著.陈学飞等译.大学的功用[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10:104
    ③ [美]布鲁贝克著.郑继伟等译.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4:142
    ④ [美]布鲁贝克著.郑继伟等译.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4:143
    ⑤ [美]布鲁贝克著.郑继伟等译.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4:146
    ① [日]小原国芳著.由其民等译.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3
    ② [日]小原国芳著.由其民等译.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7
    ③ [德]布雷钦卡著.彭正梅,张坤译.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考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1
    ① [德]布雷钦卡著.彭正梅,张坤译.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考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
    ② 卢保婷.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12:3
    ③ 卢保婷.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12:3
    ④ DR. Timothy S. Kary. Religion and education in England and Wales[J]. Culture and Educational Rights in the Enlarged Europe,2005
    ⑤ Molly Townes O' Brien. Brown on the ground:A Journey of faith in School ing[J]. Public law & Legal theory working paper series Univ. OF. Akron School of Law,2004(10)
    ① 朱水龙.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初探——基于大学生信仰状况调查的分析[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7:6
    ② 卢保婷.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12:3
    ③ Ira C. Lupa and Robert W. Tuttle. The Cross at college:Accommodation and Acknowledgment of Religion at Public Universities [J]. Willam & Mary Bill of Rights Journey,2008
    ④ 檀传宝.论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48-53
    ① 檀传宝.论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48-53
    ② 檀传宝.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6:7
    ③ 荆学民.社会转型与信仰重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5
    ④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168
    ⑤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169
    ⑥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168
    ⑦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169
    ⑧ 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176
    ① 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180
    ② 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359
    ③ 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360
    ④ 王冀生.大学文化哲学:大学文化既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信仰[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4:Ⅰ
    ⑤ 王冀生.大学文化哲学:大学文化既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信仰[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4:127
    ⑥ 王冀生.大学文化哲学:大学文化既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信仰[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4:IX
    ① 仝涛.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及其匡正[D].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2:Ⅰ
    ② 仝涛.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及其匡正[D].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2: Ⅰ
    ③ 邢立云.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6:Ⅰ
    ④ 武敬杰.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12:103
    ① 李娟.新疆高校大学生信仰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新疆大学为例[D].新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Ⅰ
    ② 李东坡.青年信仰形成过程与教育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Ⅰ
    ③ 李东坡.青年信仰形成过程与教育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Ⅰ
    ④ 梅萍、林晓.当前我国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综述[J].现代大学教育,2009(6):89
    ⑤ 刘树宏,黄建军.试析目前大学生的信仰特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0):69-70
    ① 孙淑萍.当前大学生信仰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5):71-73
    ② 梅萍、林晓.当前我国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综述[J].现代大学教育,2009(6):89
    ③ 崔翠利,余玉花.信仰与大学生的精神发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90
    ④ 梅萍.论生命的信仰与德育的使命[J].教育评论,2006(2):7-8
    ⑤ 黄慧珍.信仰与觉醒——生存论视域下的信仰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99-200.
    ⑥ 张虹.大学生信仰问题初探[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14-15
    ⑦ 杨冬艳.论信仰教育与高校德育[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3):166
    ⑧ 赵均.论信仰价值的大学教育[J].南方周刊,2011(9):67
    ① 燕连福,严维斌.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的三重思考——从理论意蕴、现实效应到当下诉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理论月刊),2011(10):180
    ② 梅萍、林晓.当前我国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综述[J].现代大学教育,2009(6):89
    ③ 赵均.论信仰价值的大学教育[J].南方周刊,2011(9):67
    ④ 赵均.论信仰价值的大学教育[J].南方周刊,2011(9):68
    ⑤ 崔翠利,余玉花.信仰与大学生的精神发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92
    ⑥ 赵均.论信仰价值的大学教育[J].南方周刊,2011(9):68
    ① 杨冬艳.论信仰教育与高校德育[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3):167
    ② 谢成宇,侯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困境与路径论略[J].湖北社会科学,2011(2):189
    ② [美]赫钦斯著.汪利兵译.美国高等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57
    ③ 崔翠利,余玉花.信仰与大学生的精神发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92
    ④ 颜吾佴,荆学民.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方法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7):59
    ⑤ 熊洁,张爱林.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之重点难点问题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06
    ⑥ 干承武.科学、信仰与大学生的信仰教育[J].教育学术月刊,2010(6):14-16
    ⑦ 迟海波,刘文健.高校强化信仰教育的必要性与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44-147
    ⑧ 许洁.教育的信仰旅程——现代教育学信仰观的新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3):41-42
    ① 赵玉强.基于学校信仰教育的思考[J].阴山学刊,2011(4):125-127
    ② 尤建国.论高校信仰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110-111
    ③ 李庆真.从社会转型的视角解析当前我国青少年面临的信仰危机[J].青年研究,2005(6):6.
    ④ 崔翠利,余玉花.信仰与大学生的精神发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92
    ⑤ 陈万求.当代大学生第二课堂信仰教育的障碍及排除[J].现代教育科学,2002(11):62
    ⑥ 李晓荣.信仰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J].教学管理,2008(1):25.
    ⑦ 施坚.论生涯辅导语境下的大学生信仰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138-140
    ① Christian.Garve,Uber Gesellschaft und Einsamkeit(《论社会与寂寞》), Breslau1797/1800,vol.1,p.237
    ② [美]克拉克·克尔著.王承继译.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77
    ③ [美]克拉克·克尔著.王承继译.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77.
    ④ [瑞士]吕埃格著,张斌贤等译,欧洲大学史(第—卷)中世纪大学[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12
    ① [英]拉斯达尔著.邓磊译.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博雅教育的兴起[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61
    ② [英]拉斯达尔著.邓磊译.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博雅教育的兴起[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60
    ③ [英]约翰·亨利·纽曼著.高师宁译.大学的理想[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7:161
    ①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D].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788
    ②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D].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750
    ③ [英]弗兰克·富里迪著.戴从容译.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130
    ④ [美]罗伯特·M·赫钦斯著.汪利兵译.美国高等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32
    ① [英]怀特海著.徐汝舟译.教育的目的[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49
    ② [西班牙]奥尔特加·加塞特著.徐小洲、陈军译.大学的使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60
    ③ [美]爱因斯坦著.许良英译.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15
    ① [英]约翰·亨利·纽曼著.高师宁译.大学的理想[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7:156
    ① [美]克拉克·克尔著.陈学飞等译.大学的功用[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45
    ② [美]德里克·博克著.徐小舟、陈军译.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7
    ① 刑蛰贤:正在消逝的象牙塔——中国当代大学的内在精神缺失[DB/OL].http://view.news.qq.com/a/20060710/000048_3.htm.2013-11-25
    ② 刑蛰贤:正在消逝的象牙塔——中国当代大学的内在精神缺失[DB/OL]http://view.news.qq.com/a/20060710/000048_3.htm.2013-11-25
    ① 张宇:北师大教授:40岁时没4000万别说是我的学生[DB/OL].http://news.ifeng.com/society/2/detail_2011_04/06/5566103_0.shtml ,2013-11-28
    ② 广州日报:大学岂能是“权贵培训班”[D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2-05/18/c_123148691.htm, 2013-11-28
    ③ [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40
    ④ [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47
    ① [英]弗兰克·富里迪著.戴从容译.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63
    ② [英]弗兰克·富里迪著.戴从容译.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134
    ③ [英]弗兰克·富里迪著.戴从容译.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63
    ④ [英]弗兰克·富里迪著.戴从容译.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125
    ① [英]弗兰克·富里迪著.戴从容译.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134
    ② [美]詹姆斯·杜德斯著.21世纪的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5
    ③ [美]詹姆斯·杜德斯著.21世纪的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5
    ④ [美]詹姆斯·杜德斯著.21世纪的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5
    ① 刘琅、桂苓主编.大学的精神[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4.8:222
    ① [英]拉斯达尔著.邓磊译.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博雅教育的兴起[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276
    ② 语出《礼记·大学》.熊明安.中国高等教育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39
    ③ 语出宋真宗的《劝学篇》.熊明安.中国高等教育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235
    ① 刘江宁.当代中国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72
    ② 乔秀敏.我国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研究[D].燕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20
    ③ 刘江宁.当代中国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76
    ① 刘江宁.当代中国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34
    ② 乔秀敏.我国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研究[J].燕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24
    ③ 刘江宁.当代中国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38
    ④ 李玮、张加明.大学生信仰状况调查与分析[J].成功(教育),2011(12):244-246
    ⑤ 赵月罗.当代大学生学习状况与价值观问题探讨[J].前沿,2012(9):175-176
    ⑥ 姚本先、刘庆明等.大学生信仰的现状与特点[J].高等教育研究,2009(9):77-83
    ⑦ 姚本先、刘庆明等.大学生信仰的现状与特点[J].高等教育研究,2009(9):77-83
    ① 姚本先、刘庆明等.大学生信仰的现状与特点[J].高等教育研究,2009(9):77-83
    ② 姚本先、刘庆明等.大学生信仰的现状与特点[J].高等教育研究,2009(9):77-83
    ③ 刘江宁.当代中国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34
    ④ 刘江宁.当代中国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38
    ① 邵龙宝.儒家伦理与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体系的构建[J].教育科学,1997(4):50-54
    ② 刘江宁.当代中国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38
    ③ 冯维东.当代大学生信仰缺失与荣辱价值观重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1:22
    ④ 冯维东.当代大学生信仰缺失与荣辱价值观重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1:25
    ① [美]弗莱克斯纳著.徐辉,陈晓菲译.现代大学论:英美德大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34
    ② [德]雅斯贝尔斯著.邱立波译.大学之理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39
    ③ [德]雅斯贝尔斯著.邱立波译.大学之理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0
    ① [美]约翰·S·布鲁贝克著.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13.
    ② 冉汇真.大学生学习动机与社会责任心的相关研究[J].教育评论,2013(2):63-65
    ① 詹宏伟,瞿亚辉.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与教育教学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6):174-176
    ② 詹宏伟,瞿亚辉.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与教育教学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6):174-176
    ③ 马国平、唐小平.浅析大学校园流行语与当代大学生的心态[J].教师,2010.6:18-19
    ④ 文东茅、闫凤桥、鲍威.首都高等教育质量调查报告[J].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 学术年会论文集:3-20
    ① 文东茅、闫凤桥、鲍威.首都高等教育质量调查报告[J].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5
    ② 文东茅、闫凤桥、鲍威.首都高等教育质量调查报告[J].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5
    ① [德]卡尔·雅斯贝斯著.王德峰译.时代的精神状况[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40
    ① 戚艳萍、吕素霞.当代大学生社会道德现状及对策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12):65-68
    ② 汪怀君.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困境及原因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9(9):102-105
    ③ 刘永存.大学生身份焦虑研究——一项网络实证调查[J].教育学术月刊,2010(4):25-28
    ④ 丁科、艾兵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解析[J].教育探索,2012(12):113-114
    ⑤ 冉汇真.大学生学习动机与社会责任心的相关研究[J].教育评论,2013(2):63-65
    ⑥ 廖运生.大学生正义感现状分析与教育其实[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72-74
    ⑦ 张英丽.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现状的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2012(2):52-56
    ① 张英丽.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现状的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2012(2):52-56
    ① 王建华.大学理想与精英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8):2
    ② [英]巴特摩尔.尤卫军译.平等还是精英[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56
    ① [英]阿兰·德波顿著.陈广兴、南治国译.身份的焦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1.
    ②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K].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011.
    ③ 语出朱熹的《大学章句集注》.熊敏安.中国高等教育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280
    ① 卢德平.当代大学生公众形象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1:7-14
    ① 本文主要选择大学生经常登录并发表言论的网站和论坛,包括天涯、豆瓣、人人、QQ空间、猫扑等网站。
    ② 一位大学毕业生的反思:最露骨的大学生活[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028818.htm,2013/9/8
    ① 一位大学毕业生的反思:最露骨的大学生活[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028818.htm,2013/9/8
    ② 文东茅、闫凤桥、鲍威.首都高等教育质量调查报告[J].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8
    ③ 一位大学毕业生的反思:最露骨的大学生活[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028818.htm,2013/9/8
    ④ [德]雅斯贝尔斯著.邱立波译.大学之理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97
    ⑤ [德]雅斯贝尔斯著.邱立波译.大学之理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05
    ① [英]拉斯达尔著.邓磊译.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博雅教育的兴起[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60
    ② 一位大学毕业生的反思:最露骨的大学生活[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028818.htm,2013/9/8
    ③ 一位大学毕业生的反思:最露骨的大学生活[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028818.htm,2013/9/8
    ④ 网易博客:大学毕业意味着什么[DB/OL].http://zuimozhe.blog.163.com/blog/static/11181360200611572410845/, 2013/9/8
    ⑤ 王胜军、焦婷婷.民调显示34.7%的受访者后悔上大学[DB/OL].腾讯网2006-08-14http://edu.qq.com/a/20060814/000036.htm,2013/9/8
    ① 凤凰网.我们的大学精神呢?[DB/OL].凤凰网2013-08-28.http://v.ifeng.com/program/qq80/daxue/,2013/9/19
    ② [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教育是什么[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 148
    ① [英]弗兰克·富里迪著.戴从容译.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98
    ② [美]萨义德著.单德兴译.知识分子论[M].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02:10
    ③ [英]弗兰克·富里迪著.戴从容译.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25
    ① [美]克里斯托弗·拉希著.李丹莉、刘爽译.精英的反叛[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01:119
    ② [美]克里斯托弗·拉希著.李丹莉、刘爽译.精英的反叛[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01:13
    ① [西]奥尔托加·加塞特著.徐小洲,陈军译.大学的使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② 王建华.大学理想与精英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8):7
    ③ 王建华.大学理想与精英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8):7
    ① [美]马丁·特罗、徐丹、连进军.从精英到大众再到普及高等教育的反思:二战后现代社会高等教育的形态与阶段[J].大学教育科学,2009(3):5-24
    ② [美]马丁·特罗.从精英教育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J].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9(1):3
    ③ [美]哈瑞·刘易斯著.侯定凯等译.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
    ④ [美]哈瑞·刘易斯著.侯定凯等译.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
    ⑤ [美]哈瑞·刘易斯著.侯定凯等译.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
    ⑥ [美]克拉克·克尔.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44
    ① [美]克拉克·克尔著.王承继译.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207
    ② [美]哈瑞·刘易斯著.侯定凯等译.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5
    ③ [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40
    ④ [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47
    ⑤ [美]布鲁贝克著.郑继伟等译.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4:146
    ① [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教育是什么[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54
    ① 荆学民.现代信仰学导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1:48
    ② 荆学民.现代信仰学导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1:48
    ③ [英]麦克斯·穆勒著.陈观胜、李培茱译.宗教学导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84
    ④ [英]麦克斯·穆勒著.陈观胜、李培茱译.宗教学导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14
    ⑤ [法]韦尔南著.秦海鹰译.希腊思想的起源[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6.6:37
    ① [英]麦克斯·穆勒著.陈观胜、李培茱译.宗教学导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46
    ② [德]布雷钦卡著.彭正梅译.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思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5
    ① [英]麦克斯·穆勒著.陈观胜、李培茱译.宗教学导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15
    ② [英]麦克斯·穆勒著.陈观胜、李培茱译.宗教学导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15
    ③ [德]沃夫冈·布雷钦卡著.彭正梅,张坤译.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考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4
    ① [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李原译.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56
    ② 荆学民.现代信仰学导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1:
    ③ 荆学民.现代信仰学导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1:138
    ④ [德]黑格尔著.贺麟译.精神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05
    ① 宋东清、刘电芝、张更立.从信仰的心理机制谈转型期的学校信仰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3):59-61
    ② [德]沃夫冈·布雷钦卡著.彭正梅,张坤译.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考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2
    ③ 乌格里诺维奇著.沈莫鹏译.宗教心理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95
    ① 宋东清、刘电芝、张更立.从信仰的心理机制谈转型期的学校信仰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3):59-61
    ② [英]约翰·希克著.王志成、思竹译.信仰的彩虹——与宗教多元主义批判者的对话[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9
    ① 李林.信仰的内在超越与多元统一:史密斯宗教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2:212
    ② [英]约翰·亨利·纽曼著.高师宁译.大学的理想[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7:25
    ③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06
    ④ 李林.信仰的内在超越与多元统一:史密斯宗教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2:212
    ① 荆学民.现代信仰学导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1:125
    ② 荆学民.现代信仰学导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1:137
    ③ 荆学民.现代信仰学导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1:282
    ④ 根据实用主义哲学家皮尔士的观点,并参考荆学民的《现代信仰学导论》中信仰教育的模式得出。
    ⑤ 荆学民.现代信仰学导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1:89
    ① 荆学民.现代信仰学导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1:89
    ② 任建东.信仰教育何以可能[J].现代大学教育,2002(4):8-12
    ③ [美]莱茵霍尔德·尼布尔著.蒋庆等译.道德的人和不道德的社会[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137
    ④ 荆学民.现代信仰学导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1:152
    ⑤ [美]莱茵霍尔德·尼布尔著.蒋庆等译.道德的人和不道德的社会[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141
    ① [德]马克斯·韦伯著.洪天富译.儒教与道教[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101
    ② 荆学民.现代信仰学导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1:283
    ① [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44
    ①Deklaration vom20.11.1959(1959年11月20日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Prinzip 2. BERCHTOLD 1978:95
    ②[美]约翰·S·布鲁贝克.著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38.
    ① 肖维、姚敏.西方大学发展轨迹探析——基于大学与基督教会的亲疏关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4):43-46
    ② [美]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菲利普·李·拉尔夫著.罗经国,陈绮等译.世界文明史(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396
    ③ [美]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菲利普·李·拉尔夫著.罗经国,陈绮等译.世界文明史(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398
    ① [美]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菲利普·李·拉尔夫著.罗经国,陈绮等译.世界文明史(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420
    ② [英]拉斯达尔著.崔延强、邓磊译.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在上帝与尘世之间[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18
    ③ 圣弗朗西斯科(Saint Francis),1181-1226,罗马天主教教徒,圣方济各托钵修会创始人。
    ④ 圣多米尼克(Saint Dominic),1170-1221,西班牙牧师,多米尼克托钵修会(即道明会,或黑衣修士会)创始人。
    ⑤ [英]拉斯达尔著.崔延强、邓磊译.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在上帝与尘世之间[M].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61
    ① [瑞士]吕埃格著,张斌贤等译,欧洲大学史(第一卷)中世纪大学[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9:15
    ② 肖维、姚敏.西方大学发展轨迹探析一—基于大学与基督教会的亲疏关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4):43-46
    ① 肖维、姚敏.西方大学发展轨迹探析——基于大学与基督教会的亲疏关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4):43-46
    ② P. Kr u ger and T.Mommsen(eds.), Corpus iuris civilis vol. Ⅱ (Berlin,1877),511; reprinted in Kaufmann, Deutsche Universitaten, vol,Ⅰ,165
    ① 肖维、姚敏.西方大学发展轨迹探析——基于大学与基督教会的亲疏关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4):43-46
    ② [瑞士]吕埃格著,张斌贤等译,欧洲大学史(第一卷)中世纪大学[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9:19
    ③ 肖维、姚敏.西方大学发展轨迹探析——基于大学与基督教会的亲疏关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4):43-46
    ④ [英]拉斯达尔著.崔延强、邓磊译.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在上帝与尘世之间[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166
    ⑤ [英]拉斯达尔著.崔延强、邓磊译.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在上帝与尘世之间[M].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122
    ① [英]罗吉尔·培根.《真理的道路》.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宣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② [英]罗吉尔·培根.《真理的道路》.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宣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③ 马丁·路德.《因信称义》.何光沪主编.大学精神档案(古代卷).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219
    ④ 马丁·路德.《因信称义》.何光沪主编.大学精神档案(古代卷).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225
    ⑤ 马丁·路德.《我们有责任送儿童入学》.何光沪主编.大学精神档案(古代卷).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229
    ⑥ 马丁·路德.《我们有责任送儿童入学》.何光沪主编.大学精神档案(古代卷).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231
    ⑦ [法]吉尔松著.沈清松译.中世纪哲学精神[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425
    ① [法]吉尔松著.沈清松译.中世纪哲学精神[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338
    ② [英]拉斯达尔著.崔廷强、邓磊译.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在上帝与尘世之间[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138
    ③ [英]克里斯托弗·道森.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40
    ④鞠平凡.基督教对西欧中世纪大学的影响[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41-43
    ⑤ 肖维、姚敏.西方大学发展轨迹探析——基于大学与基督教会的亲疏关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4):43-46
    ① 孙华城.城市与教堂——制度视野下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发生与演变[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36
    ② 何振海.晚期中世纪大学及其变迁[J].教育学报,2008(12):49-53
    ③ 肖维、姚敏.西方大学发展轨迹探析——基于大学与基督教会的亲疏关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4):43-46
    ④ 肖维、姚敏.西方大学发展轨迹探析——基于大学与基督教会的亲疏关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4):43-46
    ⑤ 肖维、姚敏.西方大学发展轨迹探析——基于大学与基督教会的亲疏关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4):43-46
    ① 肖维、姚敏.西方大学发展轨迹探析——基于大学与基督教会的亲疏关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4):43-46
    ② 肖维、姚敏.西方大学发展轨迹探析——基于大学与基督教会的亲疏关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4):43-46
    ③ 肖维、姚敏.西方大学发展轨迹探析——基于大学与基督教会的亲疏关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4):43-46
    ④ 肖维、姚敏.西方大学发展轨迹探析——基于大学与基督教会的亲疏关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4):43-46
    ⑤ 肖维、姚敏.西方大学发展轨迹探析——基于大学与基督教会的亲疏关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4):43-46
    ⑥ 肖维、姚敏.西方大学发展轨迹探析——基于大学与基督教会的亲疏关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4):43-46
    ① 肖维、姚敏.西方大学发展轨迹探析——基于大学与基督教会的亲疏关系[J1.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4):43-46
    ② [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39
    ③ [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43
    ④ [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46
    ⑤ [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46
    ⑥ 肖维、姚敏.西方大学发展轨迹探析——基于大学与基督教会的亲疏关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4):43-46
    ⑦ [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① [美]詹姆斯·杜德斯达著.刘彤译.21世纪的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0:5
    ② [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著.徐辉译.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19
    ③ [美]詹姆斯·杜德斯达著.刘彤译.21世纪的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0:125
    ④ [美]克拉克·克尔著.陈学飞等译.大学的功用[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44
    ① [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著.徐辉译.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19
    ① [美]布鲁贝克著.郑继伟译.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44
    ② [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著.徐辉译.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19
    ③ [英]拉斯达尔著.邓磊译.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博雅教育的兴起[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270
    ① [英]纽曼著.高师宁等译.大学的理念[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7:21
    ② [英]纽曼著.高师宁等译.大学的理念[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7:21
    ③ [美]赫钦斯著.汪利兵译.美国高等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37
    ④ [德]沃夫冈·布雷钦卡著.彭正梅,张坤译.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考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9
    ① Wilfred Cantwell Smith, Belief and History,p.54
    ② Wilfred Cantwell Smith, The Meaning and End of Religion[M]. p.184
    ③ 张世英.论黑格尔的精神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61
    ④ 宗教百科全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7701
    ① [英]阿兰·德波顿著.梅俊杰译.写给无神论者[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10
    ② [德]卡尔·雅斯贝尔斯等著.鲁路译.哲学与信仰:雅斯贝尔斯哲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2:357
    ① 张楚廷.论大学的保守与超越[J].高等教育研究,2007(11):16-19
    ② 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194
    ③ 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163
    ④ 辞海.辞海编辑委员会[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220
    ⑤ 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194
    ⑥ 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194
    ⑦ 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194
    ① [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著.徐辉译.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4
    ② [美]约翰·布鲁贝克著.王承继等译.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4:140
    ③ [美]约翰·布鲁贝克著.王承继等译.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4:142
    ④ 张楚廷.论大学的保守与超越[J].高等教育研究,2007(11):16-19
    ① R·M·Hutchins. The University of Utopia [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36:84.
    ② [英]史密斯、韦伯斯特主编.侯定凯译.后现代大学来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 0:83
    ③ [英]怀特海著.徐汝舟译.教育的目的[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1:141
    ④ [法]布尔迪尔著.杨亚平译.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551
    ① 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179
    ② 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179
    ③ 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179
    ④ [德]雅斯贝尔斯著.邱立波译.大学之理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0
    ⑤ [英]拉斯达尔著.邓磊译.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博雅教育的兴起[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60
    ⑥ [英]拉斯达尔著.邓磊译.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博雅教育的兴起[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276
    ① [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教育是什么[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139
    ② [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教育是什么[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65
    ③ [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教育是什么[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11
    ④ [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教育是什么[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140
    ⑤ [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教育是什么[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24
    ⑥ 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185
    ⑦ 上官剑.大学超越论[D].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5:52
    ⑧ 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186
    ⑨ 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188
    ⑩ 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185
    ① [美]弗莱克斯纳著.徐辉,陈晓菲译.现代大学论:英美德大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35
    ② 张楚廷.高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58
    ①Deklaration vom20.11.1959(1959年11月20日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Prinzip2BERCHTOLD1978:95
    ② [德]布雷钦卡著.彭正梅,张坤译.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考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46
    ③ [德]马克斯·韦伯著.洪天富译.儒教与道教[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105
    ① [德]马克斯·韦伯著.洪天富译.儒教与道教[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105
    ① 钱理群.我对大学教育的三个忧虑——钱理群在北大110周年校庆及《寻找北大》答采访者问[D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072b990100hkm0.html, 2013-10-8
    ② [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教育是什么[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113
    ③ [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教育是什么[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113
    ① [英]拉斯达尔著.崔廷强、邓磊译.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在上帝与尘世之间[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271
    ② [法]雅克·勒戈夫著.张弘译.中世纪的知识分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45
    ③ [英]拉斯达尔著.邓磊译.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博雅教育的兴起[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271
    ④ [法]雅克·勒戈夫著.张弘译.中世纪知识分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57
    ① [法]雅克·勒戈夫著.张弘译.中世纪知识分子[M]:108
    ② [英]拉斯达尔著.邓磊译.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博雅教育的兴起[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262
    ③ [英]拉斯达尔著.邓磊译.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博雅教育的兴起[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271
    ④ 马骥雄.外国教育史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46
    ① 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2
    ② 徐延宇.大学宗教色彩的变迁[J].高等农业教育,2006(8):15-17
    ③ 徐廷宇.大学宗教色彩的变迁[J].高等农业教育,2006(8):15-17
    ① 赵敦华.基督教哲学150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0
    ② [英]拉斯达尔著.崔延强、邓磊译.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在上帝与尘世之间[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168
    ③ 肖维.中世纪大学的场所精神及其现代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13(6):83-87
    ① [瑞士]吕埃格著,张斌贤等译,欧洲大学史(第一卷)中世纪大学[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128
    ② [瑞士]吕埃格著,张斌贤等译,欧洲大学史(第一卷)中世纪大学[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150
    ③ [瑞士]吕埃格著,张斌贤等译,欧洲大学史(第一卷)中世纪大学[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9:204
    ④ 肖维.中世纪大学的场所精神及其现代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13(6):83-87
    ⑤ 肖维.寄宿学院的发展历程及其精神传递[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6):30-35
    ⑥ 肖维.中世纪大学的场所精神及其现代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13(6):83-87
    ① 肖维.中世纪大学的场所精神及其现代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13(6):83-87
    ② 肖维.中世纪大学的场所精神及其现代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13(6):83-87
    ③ [古罗马]西塞罗著.王焕生译.论演说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21
    ① [古罗马]奥古斯丁著.石敏敏译.论灵魂及其起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0:151
    ② [古罗马]奥古斯丁著.石敏敏译.论灵魂及其起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0:176
    ③ [古罗马]奥古斯丁著.石敏敏译.论灵魂及其起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0:159
    ④ [法]雅克·韦尔热著.王晓辉译.中世纪的欧洲大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54
    ⑤ [英]拉斯达尔著.崔延强、邓磊译.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在上帝与尘世之间[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167
    ① 林莉.西方大学宗教式文化探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5(4):71-74
    ② [瑞士]吕埃格著,张斌贤等译,欧洲大学史(第一卷)中世纪大学[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9:253
    ① [英]拉斯达尔著.邓磊译.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博雅教育的兴起[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243
    ② 肖维.寄宿学院的发展历程及其精神传递[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6):30-35
    ① [瑞士]吕埃格著,张斌贤等译,欧洲大学史(第一卷)中世纪大学[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9:247
    ② [英]拉斯达尔著.邓磊译.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博雅教育的兴起[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244
    ③ [英]拉斯达尔著.邓磊译.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博雅教育的兴起[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246
    ④ [瑞士]吕埃格著,张斌贤等译,欧洲大学史(第一卷)中世纪大学[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9:243
    ⑤ [瑞士]吕埃格著,张斌贤等译,欧洲大学史(第一卷)中世纪大学[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9:242
    ⑥ [法]雅克·韦尔热著.王晓辉译.中世纪大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55
    ① [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8
    ② 肖维.中世纪大学的场所精神及其现代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13(6):83-87
    ③ [英]拉斯达尔著.崔延强、邓磊译.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在上帝与尘世之间[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34
    ④ [瑞士]吕埃格著,张斌贤等译,欧洲大学史(第一卷)中世纪大学[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9:153
    ⑤ [英]拉斯达尔著.邓磊译.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博雅教育的兴起[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228
    ① Riehard P Dober.Campus Landseape[M].John Wiley & Sons,Ine.2000
    ② [英]拉斯达尔著.崔延强、邓磊译.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在上帝与尘世之间[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21
    ③ 肖维、姚敏.西方大学发展轨迹探析——基于大学与基督教会的亲疏关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4):43-46
    ④ 肖维、姚敏.西方大学发展轨迹探析——基于大学与基督教会的亲疏关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4):43-46
    ① [瑞士]吕埃格主编.贺国庆等译.近代早期的欧洲大学:1500-1800(第2卷)[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10:46
    ② [瑞士]吕埃格主编.贺国庆等译.近代早期的欧洲大学:1500-1800(第2卷)[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10:76
    ③ 肖维、姚敏.西方大学发展轨迹探析——基于大学与基督教会的亲疏关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4):43-46
    ① [英]拉斯达尔著.邓磊译.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博雅教育的兴起[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228
    ② [瑞士]吕埃格主编,贺国庆等译,欧洲大学史:近代早期的欧洲大学:1500-1800(第2卷)[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10:408
    ③ [瑞士]吕埃格主编,贺国庆等译,欧洲大学史:近代早期的欧洲大学:1500-1800(第2卷)[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10:580
    ① 肖维、姚敏.西方大学发展轨迹探析——基于大学与基督教会的亲疏关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4):43-46
    ② 赵同森.人文主义教育的变迁及启示[J].教育理论与时间,2007(1):1-3
    ① [瑞士]吕埃格主编,贺国庆等译,欧洲大学史:近代早期的欧洲大学:1500-1800(第2卷)[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10:6
    ② [英]伯特兰·罗素著.崔权醴译.西方的智慧[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11:184
    ③ [瑞士]吕埃格主编,贺国庆等译,欧洲大学史:近代早期的欧洲大学:1500-1800(第2卷)[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10:18
    ④ [瑞士]吕埃格主编,贺国庆等译,欧洲大学史:近代早期的欧洲大学:1500-1800(第2卷)[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10:12
    ① [瑞士]吕埃格主编,贺国庆等译,欧洲大学史:近代早期的欧洲大学:1500-1800(第2卷)[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10:6
    ② [瑞士]吕埃格主编,贺国庆等译,欧洲大学史:近代早期的欧洲大学:1500-1800(第2卷)[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10:204
    ③ [瑞士]吕埃格主编,贺国庆等译,欧洲大学史:近代早期的欧洲大学:1500-1800(第2卷)[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10:191
    ④ [瑞士]吕埃格主编,贺国庆等译,欧洲大学史:近代早期的欧洲大学:1500-1800(第2卷)[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10:208
    ⑤ [英]拉斯达尔著.邓磊译.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博雅教育的兴起[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215
    ① [瑞士]吕埃格主编,贺国庆等译,欧洲大学史:近代早期的欧洲大学:1500-1800(第2卷)[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10:510
    ① [瑞士]吕埃格主编,贺国庆等译,欧洲大学史:近代早期的欧洲大学:1500-1800(第2卷)[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10:37
    ② 檀慧玲.人文主义与中世纪大学的博弈及其对后者现代化转向的影响[J].高教探索,201 0(5):14-18
    ③ 梅兰克顿(Philip Melanchthon,1497-1560),德意志新教神学家、人文主义者、教育活动家,著有《宗教改革家的主体》。1528年制定了《萨克僧学制计划》,强调拉丁文课程的学习,他的成就对德国文化有深远的影响。
    ④ [瑞士]吕埃格主编,贺国庆等译,欧洲大学史:近代早期的欧洲大学:1500-1800(第2卷)[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10:37
    ⑤ [英]拉斯达尔著.邓磊译.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博雅教育的兴起[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216
    ① [捷]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5:226
    ② [捷]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5:226
    ③ [瑞士]吕埃格主编,贺国庆等译,欧洲大学史:近代早期的欧洲大学:1500-1800(第2卷)[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10:38
    ④ [瑞士]吕埃格主编,贺国庆等译,欧洲大学史:近代早期的欧洲大学:1500-1800(第2卷)[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10:38
    ① [瑞士]吕埃格主编,贺国庆等译,欧洲大学史:近代早期的欧洲大学:1500-1800(第2卷)[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10:42
    ② L. Olschki, Galilei und seine Zeit, Geschichte der neusprachichen wissenschaf tlichen Literater, vol. Ⅲ (Halle,1927),29,331-404,伽利略关于世界体系的对话。
    ③ [瑞士]吕埃格主编,贺国庆等译,欧洲大学史:近代早期的欧洲大学:1500-1800(第2卷)[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10:636
    ① [瑞士]吕埃格主编,贺国庆等译,欧洲大学史:近代早期的欧洲大学:1500-1800(第2卷)[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10:356
    ② [瑞士]吕埃格主编,贺国庆等译,欧洲大学史:近代早期的欧洲大学:1500-1800(第2卷)[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10:345
    ① [瑞士]吕埃格主编,贺国庆等译,欧洲大学史:近代早期的欧洲大学:1500-1800(第2卷)[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10:365
    ① [瑞士]吕埃格主编,贺国庆等译,欧洲大学史:近代早期的欧洲大学:1500-1800(第2卷)[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10:366
    ② 贺国庆.近代欧洲大学起源探微[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2):27-29
    ① [瑞士]吕埃格主编.贺国庆等译.近代早期的欧洲大学:1500-1800(第2卷)[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10:665
    ② [美]克拉克·克尔著.陈学飞等译.大学的功用[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44
    ③ Walter Ruegg. 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in Europe. Vollumelll:Universities in th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ies(1800-1945)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387
    ④ [美]布鲁贝克著.郑继伟等译.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44
    ⑤ 肖维、姚敏.西方大学发展轨迹探析——基于大学与基督教会的亲疏关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4):43-46
    ① [英]巴特摩尔著.尤卫军译.平等还是精英[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3:60
    ② [英]巴特摩尔著.尤卫军译.平等还是精英[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3:60
    ③ [美]德里克·博克著.徐辉、陈军译.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1
    ① [美]伯顿·克拉克著.王承继译.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2
    ② [美]约翰·s·布鲁贝克著.王承继、郑继伟等译.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31
    ① 张金福.论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23
    ② 尤西林.大学人文精神的信仰渊源[J].高等教育研究,2002(2):1-5
    ③ [美]伯顿·克拉克著.王承继译.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22
    ① [德]雅斯贝尔斯著.邱立波译.大学之理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75
    ② 肖维、姚敏.西方大学发展轨迹探析——基于大学与基督教会的亲疏关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4):43-46
    ① [美]约翰·S·布鲁贝克著.王承继、郑继伟等译.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46
    ② 大学推广运动(The University Extension Movement)最早出现在19世纪40年代,主要是指全日制大学以校内或校外讲座的形式将教育推广到非全日制学生。伦敦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在50年代以后在大学推广运动中起关键作用。到19世纪末,大学推广运动影响广泛。它在加强大学与社会之间联系,促使社会中下层阶级和女子有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推动课程改革和高等教育机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③ [美]克拉克·克尔著.陈学飞等译.大学的功用[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44
    ① 肖维.中世纪大学的场所精神及其现代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13(6):83-87
    ②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八卷)
    ① [英]纽曼著.高师宁等译.大学的理念[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7:21
    ② [英]纽曼著.高师宁等译.大学的理念[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7:164
    ③ 王霞.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反思[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6:65
    ④ 黄俊杰.二十—世纪大学生的培育理念与人文素质教育:通识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19-25
    ① [美]亨利·罗索夫斯基著.谢宗仙、周灵芝等译.美国校园文化[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51
    ① 赵平.美国的《大学生活导论》课[J].思想教育研究,1994(2):43
    ② [美]伯顿·克拉克著.赵炬明译.我的大学生涯[J].现代大学教育,2002(6):8-14
    ① [美]亨利·罗索夫斯基著.谢宗仙、周灵芝等译.美国校园文化[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69
    ② 倪辉.大学仪式的形态、特点及功能:道德教育的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9):29-33
    ① [美]莫顿·凯勒著.史静寰等译.哈佛走向现代:美国大学的崛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0
    ② 桂苓、刘琅.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J].刘琅、桂苓主编.大学的精神[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4:14
    ① 语出《白虎通·辟雍》.熊明安.中国高等教育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13
    ② 语出《礼记·学记》.熊明安.中国高等教育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44
    ③ 语出《礼记·明堂位》.熊明安.中国高等教育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4
    ① 语出《汉书·董仲舒传》.熊明安.中国高等教育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127
    ② 明庆华、程斯辉.我国古代大学之“大”及其当代意义[J].高等教育研究,2005(7):89-92
    ① 《大戴记·保博》.孟宪成、陈学恂等编.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8
    ② 严湘琦.当代大学校园形态演进及整合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
    ① 陆机.《洛阳记》.熊敏安.中国高等教育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127
    ② 严湘琦.当代大学校园形态演进及整合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
    ③ [德]马克斯·韦伯著.洪天富译.儒教与道教[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396
    ④ 语出(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熊明安.中国高等教育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69
    ① 熊明安.中国高等教育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194
    ② 语出《礼记·大学》.熊明安.中国高等教育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39
    ① 语出《礼记·学记》.熊明安.中国高等教育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4
    ① 熊明安.中国高等教育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107
    ① [德]马克斯·韦伯著.洪天富译.儒教与道教[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92
    ② [德]马克斯·韦伯著.洪天富译.儒教与道教[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93
    ③ 语出《礼记·学记》.熊明安.中国高等教育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43
    ① 熊明安.中国高等教育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39
    ① 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O].邓洪波.中国书院学规[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114
    ② 江堤著.书院中国[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13
    ① 卢山.书院建筑的文化意向浅论[J].中外建筑,2002(1):13-15
    ② 语出顾宪成《名联谈趣》.金其桢.中国书院书斋[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205
    ③ 语出《论语·雍也篇》.金其桢.中国书院书斋[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25
    ④ 语出《老子》.金其桢.中国书院书斋[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25
    ① 严湘琦.当代大学校园形态演进及整合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
    ② 金其桢.中国书院书斋[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23
    ① 王阳明.应天府重修儒学记.王阳明全集卷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85
    ② 金其桢.中国书院书斋[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207
    ① 金其桢.中国书院书斋[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147
    ② 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0].邓洪波.中国书院学规[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116
    ③ 林豪.文石书院续拟学约八条[0].邓洪波.中国书院学规[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107
    ① 吴桂森.东林会约[O].邓洪波.中国书院学规[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118
    ② 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O].邓洪波.中国书院学规[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114
    ③ 鹅湖之会是当时的书院教育家,包括朱熹、陆九渊、陆九龄、吕祖谦等之间的学术盛会。
    ④ 李兵.书院教育与科举关系研究[M].台湾: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5:399
    ① 《吴觐华先生申订东林会约》,高嶐等.中国历代书院志(第七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201
    ② 肖永明.儒学·书院·社会——社会文化史视野中的书院[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329
    ③ 朱熹著.《朱子语类》卷107,北京:中华书局,1986:2674
    ① 《在华基督教传教士大会记录,1877年》.谭双泉著.教会大学在近代中国[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40
    ② 《在华基督教传教士大会记录,1877年》.谭双泉著.教会大学在近代中国[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40
    ③ 《在华基督教传教士大会记录,1890年》.谭双泉著.教会大学在近代中国[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45
    ① R.W.Thompson:Griflith Tohn, The story of fifty years in China:254
    ② 林乐知:《治安新策》谭双泉著.教会大学在近代中国[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36
    ③ 《邦交提要》,1904年版,下册:26
    ④ 谭双泉著.教会大学在近代中国[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73
    ① 熊明安.中国高等教育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② 谭双泉著.教会大学在近代中国[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57
    ③ 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228
    ① 《向导周报》,第72期,1932年7月2日
    ② 《向导周报》,第62期,1924年7月2日
    ③ 谭双泉著.教会大学在近代中国[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206
    ④ 谭双泉著.教会大学在近代中国[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206
    ⑤ 谭双泉著.教会大学在近代中国[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206
    ① The China Mission Hand-book, Shanghai,1896:307
    ② 谭双泉著.教会大学在近代中国[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156
    ① 郑朝强.我所知道的上海圣约翰大学.《文史资料选辑》第91辑:102
    ② 谭双泉著.教会大学在近代中国[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65
    ③ 谭双泉著.教会大学在近代中国[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65
    ④ 谭双泉著.教会大学在近代中国[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71
    ⑤ 谭双泉著.教会大学在近代中国[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71
    ⑥ 《在华基督教传教士大会记录,1890年》.谭双泉著.教会大学在近代中国[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71
    ① 熊明安.中国高等教育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432
    ① 蔡元培.蔡元培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22
    ② 熊明安.中国高等教育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432
    ③ 熊明安.中国高等教育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452
    ④ 熊明安.中国高等教育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458
    ① 陈平原、谢泳等著.民国大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12:5
    ② 陈平原等著.民国大学:遥想大学当年[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8:3
    ③ 陈平原等著.民国大学:遥想大学当年[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8:3
    ① 沈卫威.民国大学的文脉与学统[J].探索与争鸣,2012(11):81-85
    ② 蔡元培.蔡元培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3
    ③ 王飞.制度突破与文化变迁——透视中国大学发展的百年历程[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60
    ④ 陈平原等著.民国大学:遥想大学当年[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8:87
    ⑤ 孙郁.在民国[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1:9
    ① 孙郁.在民国[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1:10
    ② 陈平原等著.民国大学:遥想大学当年[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8:87
    ① 孙郁.在民国[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1:73
    ② 孙郁.在民国[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1:73
    ③ 沈卫威.民国大学的文脉与学统[J].探索与争鸣,2012(11):81-85
    ①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6:48
    ②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6:69
    ①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6:76
    ②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6:83
    ③ 胡适,蒋梦麟.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N].《新教育》第2卷第5期,1920(5)
    ① 胡适,蒋梦麟.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N].《新教育》第2卷第5期,1920(5)
    ② 熊明安.中国高等教育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498
    ① 陈元晖.中国现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140-142
    ② 刘尧.新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变迁[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7-95
    ③ 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53
    ④ 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56
    ⑤ 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273
    ⑥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70
    ① 田正平.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4
    ② 田正平.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79
    ③ 毛泽东:从上海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调查报告),《人民日报》1968年7月21日
    ④ 田正平.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79
    ⑤ 田正平.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17
    ① 田正平.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56
    ② 余冠仕.人民教育奠基中国——教育部部长周济谈新中国60年教育改革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9-08-27(1)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的通知[D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1es/business/htmlfiles/moe/s3263/20 1001/xxgk_80028.html,2013-12-10
    ④ 金炳华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D].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9:117
    ① 蒋纯焦、陈晓珊.找寻大学精神——对新中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历史考察[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76-82
    ② 严湘琦.当代大学校园形态演进及整合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0
    ① 毛泽东:要加强学校政治思想教育.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276
    ② 田正平.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08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D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19/200407/1 311.html,2013-12-10
    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D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485/200410/ 3939.html,2013-12-10
    ⑤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教育部关于大力提高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意见[D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5302/00607/ 16533.html,2013-12-10
    ① 王红岩.20世纪50年代初期高等院校政治课改革述评[J].世纪桥,2006(11):116-127
    ② 庞振超.1949-1998中国大学人文学科变革研究[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87
    ③ 王炳照等.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八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63
    ④ 胡建华.中国大学课程体系改革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76-81
    ① 叶匡政.大往事:《纵横》历史解密档案[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30
    ② 童宝玉、杨站军.50-70年代:关于知识分子的“说真话精神”[J].时代文学,2008(1):114-115
    ③ 童宝玉、杨站军.50-70年代:关于知识分子的“说真话精神”[J].时代文学,2008(1):114-115
    ① 李希凡.战士、教育家、学者[J].山东大学报,2003-6-7(3):10
    ① 庄伟杰.重返80年代:校园诗歌的写作热潮与文化影响[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71-75
    ② 谢冕.多梦时节的心律一—《中国当代校园诗人诗选》序[M].谢冕论诗歌.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329
    ③ 庄伟杰.重返80年代:校园诗歌的写作热潮与文化影响[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71-75
    ④ 林龙非.90年代大学生思想走向[J].青年研究,1991(5):10-14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D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19/200407/1 311.html,2013-12-20
    ②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廖申白译.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
    ③ [意]托马斯·阿奎那著.段德智译.神学大全第一集第六卷:论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2
    ④ 语出《礼记·表记》.孟宪成、陈学恂等编.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35
    ① 语出《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熊明安.中国高等教育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70
    ② 语出《孟子·告子上》.熊明安.中国高等教育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68
    ③ [德]雅思贝尔斯等著.鲁路译.哲学与信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332
    ① [德]马克斯·韦伯著.洪天富译.儒教与道教[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103
    ② 李情.中国大学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5):21-24
    ③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72
    ① 牛津大学英语词典[K].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596
    ②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D].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618
    ③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6:
    ④ C.Geertz.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M]. New York. Basic Books 2000 paperback,1973:193-233.
    ①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6:55
    ②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6:168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09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D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nloe/moe_619/200407/1 311.html,2013-12-20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D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19/200407/1 311.html,2013-12-20
    ① [法]尼古拉·巴维雷兹著.王文融译.历史的见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① Raymond Aron. L' Ideologie, Recherches Philosophiques,6:83
    ② [法]迈克尔·H.莱斯诺夫著.冯克利译.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200、257-261
    ③ 哈耶克(1899-1992),奥地利裔英语经济学家。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先后获维也纳大学法学和政治科学博士学位。1974年与瑞典经济学家缪达尔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著有《物价与生产》、《货币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资本纯理论》、《通向奴役的道路》、《法律、立法与自由》等书。
    ④ 卡尔·波普尔(1902-1994),奥地利人,毕业于维也纳大学。批判理性主义的创始人,著有《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科学发现的逻辑》、《猜想与反驳》等书。
    ⑤ [法]雷蒙·阿隆著.刘燕清等译.雷蒙·阿隆回忆录[M].北京:三联书店,1992:765
    ⑥ [法]尼古拉·巴维雷兹著.王文融译.历史的见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① Aron, Three Forms of Historical Intelligibility, in History, Truth, Liberty, Edited by Franciszek Drau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5, p.50, pp. 50-51, p.41, p.51, p.51.
    ② 雷蒙·阿隆(1905-1983),法国巴黎人,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著有《德国当代社会学家》、《社会思想的主要流派》、《知识分子的鸦片》、《论自由》、《回忆录》等书。
    ③ Aron, L'Opium des intellectuels, Paris:Calmann-Levy,1955, pp.218-19, p. 220, p.152, p.169, p.193, pp.200-201., pp.107-109
    ④ [德]沃夫冈·布雷钦卡著.彭正梅,张坤译.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考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5
    ① [德]海德格尔著.陈嘉映、王节庆译.存在与时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45
    ② 毛文凤.神性智慧:生态式教育的形而上之维[M].南京:江苏人们出版社,2009:137
    ③ 毛文凤.神性智慧:生态式教育的形而上之维[M].南京:江苏人们出版社,2009:136
    ④ [英]麦克斯·穆勒著.陈观胜、李培茱译.宗教学导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26
    ② 黄慧珍.信仰与觉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50
    ① 荆学民著.现代信仰学导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40
    ② [德]布雷钦卡著.彭正梅,张坤译.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考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5
    ③ 金炳华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D].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9:151
    ④ [英]罗纳德·巴尼特著.蓝劲松译.高等教育理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15
    ⑤ [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教育是什么[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44
    ⑥ 荆学民著.现代信仰学导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35
    ① [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教育是什么[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55
    ② 原则7:学生的最大利益应该是那些负责儿童教育之人的指导原则:BERCHTOLD,1978,96
    ③ 原则7:学生的最大利益应该是那些负责儿童教育之人的指导原则:BERCHTOLD,1978,96
    ④ [德]布雷钦卡著.彭正梅译.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思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5
    ① [德]布雷钦卡著.彭正梅译.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思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03
    ② [德]布雷钦卡著.彭正梅译.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思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04
    ① [英]以赛亚·柏林著.胡传胜译.自由论[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44
    ② [法]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
    ③ [法]莱昂.费希特及其时代[M].第一卷:47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6
    ⑤ 美国《独立宣言》,包括人的“不可转让的权利”、“生命、自由与幸福的追求”。
    ⑥ [英]哈耶克著.邓正来译.自由秩序原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4
    ⑦ 里根.在莫斯科国立大学的演说[DB/OL].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1902592,2013-11-29
    ⑧ 张楚廷.张楚廷文集第14卷·哲学原理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368
    ① [英]以赛亚·柏林著.胡传胜译.自由论[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49
    ② [英]以赛亚·柏林著.胡传胜译.自由论[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167
    ① [英]以赛亚·柏林著.胡传胜译.自由论[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45
    ② [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147
    ③ [英]哈耶克著.邓正来译.自由秩序原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182
    ④ [德]雅斯贝尔斯著.邱立波译.大学之理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93
    ⑤ [德]雅斯贝尔斯著.邱立波译.大学之理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0
    ① [美]布鲁贝克著.郑继伟译.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41
    ② [美]布鲁贝克著.郑继伟译.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41
    ③ [英]坎伯·摩根著.方克仁译.约翰·福音[M].上海:三联书店,2012:第8章,第32节
    ④ [美]布鲁贝克著.郑继伟译.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42
    ① 哈佛大学管理委员会《大学的性质和目的》,1971年版
    ② 哈佛大学管理委员会《大学的性质和目的》,1971年版
    ③ 荆学民著.现代信仰学导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296
    ① 荆学民著.现代信仰学导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222
    ② [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144
    ③ [德]康德著.邓晓茫译.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56
    ④ [英]罗素著.何兆武、李约瑟译.西方哲学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77.1:12
    ⑤ [美]弗莱克斯纳著.徐辉,陈晓菲译.现代大学论:英美德大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190
    ① [德]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梁志学主编.《费希特著作选集》第2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43
    ② [德]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梁志学主编.《费希特著作选集》第2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44
    ③ [德]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梁志学主编.《费希特著作选集》第2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43-44
    ④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廖申白译.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56
    ⑤ [挪]诺伯舒兹著.施植明译.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7:18
    ① [挪]诺伯舒兹著.施植明译.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7:20
    ② [挪]诺伯舒兹著.施植明译.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7:23
    ③ 肖维.中世纪大学的场所精神及其现代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13(6):83-87
    ④ 肖维.中世纪大学的场所精神及其现代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13(6):83-87
    ⑤ 肖维.中世纪大学的场所精神及其现代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13(6):83-87
    ⑥ 肖维.中世纪大学的场所精神及其现代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13(6):83-87
    ① [法]雅克·韦尔热著.王晓辉译.中世纪大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55
    ② [美]弗莱克斯纳著.徐辉,陈晓菲译.现代大学论:英美德大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158
    ③ 宋旭红.哈佛与耶鲁:大学特色生成与发展的两种不同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70-74
    ① 肖维.中世纪大学的场所精神及其现代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13(6):83-87
    ② 肖维.中世纪大学的场所精神及其现代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13(6):83-87
    ③ 肖维.中世纪大学的场所精神及其现代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13(6):83-87
    ① 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285
    ② 肖维.中世纪大学的场所精神及其传递[M].大学教育科学,2013(6):83-87
    ③ 肖维.中世纪大学的场所精神及其传递[M].大学教育科学,2013(6):83-87
    ④ 金炳华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D].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9:697
    ① 金生鋐.德行与教化——从苏格拉底到尼采:西方道德教育哲学思想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46
    ② [德]布雷钦卡著.彭正梅译.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思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58
    ③ [德]布雷钦卡著.彭正梅译.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思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58
    ④ [德]布雷钦卡著.彭正梅译.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思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47
    ① [德]布雷钦卡著.彭正梅译.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思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47
    ① [德]布雷钦卡著.彭正梅,张坤译.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考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46
    ② [德]布雷钦卡著.彭正梅译.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思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47
    ① 汉斯·昆(Hans Kung 1928-),瑞士著名天主教思想家,德国图宾根大学天主教神学系基本神学教授,普世宗教研究所所长,他倡导一种崭新范式的基督思想,致力于推动神学在所谓后现代处境中的范式转换。
    ② Hang Kung, Theology for the Third Millennium:An Ecumenical view, New York, N. Y. William Collins Sons and Doubleday,1988,p.128
    ③ 李林.信仰的内在超越与多元统一:史密斯宗教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12.2:226
    ① [法]韦尔南著.秦海鹰译.希腊思想的起源[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6:43
    ② 李林.信仰的内在超越与多元统一:史密斯宗教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2:229
    ③ [德]布雷钦卡著.彭正梅译.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思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5
    ④ 荆学民.现代信仰学导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1:90
    ⑤ [美]弗洛姆著.孙依依译.为自己的人[M].北京:三联书店,1988:188
    ① [美]弗洛姆著.孙依依译.为自己的人[M].北京:三联书店,1988:183
    ② [美]弗洛姆著.孙依依译.为自己的人[M].北京:三联书店,1988:189
    ③ 李林.信仰的内在超越与多元统一:史密斯宗教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2:230
    ④ [德]康德著.蓝公武译.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11
    ⑤ [德]康德著.蓝公武译.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285
    ① [英]罗纳德·巴尼特著.蓝劲松译.高等教育理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04
    ② [英]罗纳德·巴尼特著.蓝劲松译.高等教育理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05
    ① [英]罗纳德·巴尼特著.蓝劲松译.高等教育理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3
    ② 荆学民.现代信仰学导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96
    ③ [英]纽曼著.高师宁等译.大学的理想[M].贵阳:贵重教育出版社,2003:115
    ① 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07
    ② 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06
    ③ 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05
    ④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形而上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4
    ⑤ 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18
    ① Lewis, H. R. Excellence Without a soul:How a Great University Forget Education. New York:Public Affairs,2006:62
    ① 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42
    ② 金耀基.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之定位与定性[J].《大学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改进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台湾大学等主办,1996年4月25-26日,台北市。
    ③ [英]阿兰·德波顿著.梅俊杰译.写给无神论者[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238
    ① 肖维.中世纪大学的场所精神及其现代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13(6):83-87
    ② [德]彼得·扎格尔著,朱利华译.牛津的历史和文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1:80
    ① 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11卷,学校管理学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7:358
    ② 邬大光.大学与建筑[J].教育研究,2009(12):25-29
    ① [德]雅思贝尔斯等著.鲁路译.哲学与信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74
    ② [德]雅思贝尔斯等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6
    ③ [德]雅思贝尔斯等著.鲁路译.哲学与信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74
    ④ [德]雅思贝尔斯等著.鲁路译.哲学与信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75
    ⑤ [德]雅思贝尔斯等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3
    ① 金耀基.大学之理念、性格极其问题[J].刘琅、桂苓主编.大学的精神[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4:135
    ② [英]怀特海著.徐汝舟译.教育的目的[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1:137
    ③ [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著.徐辉、陈晓菲译.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7:202
    ① [英]纽曼著.高师宁等译.大学的理念[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7:21
    ② [英]纽曼著.高师宁等译.大学的理念[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7:21
    ③ [英]拉斯达尔著.邓磊译.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博雅教育的兴起[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2:262
    ④ 肖维.寄宿学院的发展历程及其精神传递[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6):30-35
    ⑤ 肖维.寄宿学院的发展历程及其精神传递[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6):30-35
    ⑥ 肖维.寄宿学院的发展历程及其精神传递[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6):30-35
    ① 肖维.中世纪大学的场所精神及其现代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13(6):83-87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形而上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1
    [2].[古希腊]柏拉图著.杨绛译.裴多:柏拉图对话录之一[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3].[古罗马]奥古斯丁著.石敏敏译.论灵魂及其起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0
    [4].[古罗马]西塞罗著.王焕生译.论演说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5].[英]坎伯·摩根著.方克仁译.约翰·福音[M].上海:三联书店,2012:第8章,第32节
    [6].[捷]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5
    [7].[英]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9
    [8].[法]卢梭著.方卿编译.爱弥儿[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9
    [9].[法]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0].[德]康德著.赵鹏等译.论教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1].[德]康德著.李秋零译.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2].[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2
    [13].[英]纽曼著.高师宁等译.大学的理念[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7
    [14].[德]叔本华著.石冲白译.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7
    [15].[德]马克斯·韦伯著.康乐、简惠美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6].[德]马克斯·韦伯著.洪天富译.儒教与道教[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17].[美]克拉克·克尔著.陈学飞等译.大学的功用[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10
    [18].[美]克拉克·克尔著.王承继译.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
    [19].[英]怀特海著.徐汝舟译.教育的目的[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1
    [20].[英]伯兰特·罗素著.靳建国译.教育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0.8
    [21].[德]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演讲与论文集[M].北京:生活·读书·新 知三联书店,2005.10
    [22].[德]海德格尔著.孙周兴等译.海德格尔全集第16卷[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
    [23].[英]A.S.尼尔著.王克难译.夏山学校[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9.12
    [24].[美]布鲁贝克著.郑继伟等译.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4
    [25].[西]奥尔托加·加塞特著.徐小洲,陈军译.大学的使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
    [26].[美]赫钦斯著.汪利兵译.美国高等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
    [27].[英]罗素著.何兆武、李约瑟译.西方哲学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77.1:12
    [28].[英]罗素著.徐奕春译.为什么我不是基督徒[M].商务印书馆,1982
    [29].[美]弗莱克斯纳著.徐辉,陈晓菲译.现代大学论:英美德大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
    [30].[德]费尔巴哈著.荣震华译.基督教的本质[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7
    [31].[美]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著.冯化平编译.展现人格力量[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
    [32].[德]沃夫冈·布雷钦卡著.彭正梅,张坤译.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考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3].[英]巴尼特著.蓝劲松主译.高等教育理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
    [34].[英]以赛亚·柏林著.胡传胜译.自由论[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35].[法]莱昂.费希特及其时代[M].第一卷
    [36].[英]以赛亚·柏林著.胡传胜译.自由论[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37].[英]哈耶克著.邓正来译.自由秩序原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38].[法]葛兰言著.汪润译.中国人的信仰[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12.5
    [39].[挪]诺伯舒兹著.施植明译.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7
    [40].[德]彼得·扎格尔著,朱利华译.牛津的历史和文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1
    [41].[意]帕累托著.刘北成译.精英的兴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2].[美]斯蒂文·洛克菲勒著.赵秀福译.杜威:宗教信仰与民主人本主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
    [43].[英]弗兰克·富里迪著.戴从容译.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44].[法]雅克·勒戈夫著.张弘译.中世纪的知识分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45].[英]巴特摩尔著.尤卫军译.平等还是精英[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3
    [46].[美]克里斯托弗·拉希著.李丹莉、刘爽译.精英的反叛[M].北京:中 信出版社,2010.01
    [47].[德]雅斯贝斯著.王德峰译.时代的精神状况[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48].[德]雅斯贝尔斯等著.鲁路译.哲学与信仰:雅斯贝尔斯哲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2
    [49].[德]雅斯贝尔斯著.邱立波译.大学之理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0].[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51].[德]卡西尔著.顾伟铭等译.启蒙哲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
    [52].[德]恩斯特·卡西尔著.李琛译.人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53].[美]萨义德著.单德兴译.知识分子论[M].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02
    [54].[英]诺丁斯著.许立新译.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
    [55].[美]罗德尼·斯达克、罗杰尔·芬克著,杨凤岗译.信仰的法则:解释宗教之人的方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
    [56].[法]尼古拉·巴维雷兹著.王文融译.历史的见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57].[法]迈克尔·H.莱斯诺夫著.冯克利译.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58].[法]雷蒙·阿隆著.刘燕清等译.雷蒙·阿隆回忆录[M].北京:三联书店,1992
    [59].[法]尼古拉·巴维雷兹著.王文融译.历史的见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60].[英]哈耶克著.邓正来译.自由秩序原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61].[日]小原国芳著.刘剑乔译.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62].[日]岸根卓郎著.何鉴译.我的教育论:真、善、美的三位一体化教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63].[法]布尔迪厄著.杨亚平译.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64].[法]吉尔松著.沈清松译.中世纪哲学精神[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65].[美]爱德华·塞尔著.衣俊卿译.宗教与当代西方文化[M].台湾:桂冠图书公司,1995
    [66].[美]塔纳斯著.吴象婴、宴可佳、张广勇译.西方思想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67].[英]麦克斯·穆勒著.金泽译.宗教的起源与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68].[英]麦克斯·缪勒著.陈观胜、李培茱译.宗教学导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69].[法]雅克·韦尔热著.王晓辉译.中世纪大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7
    [70].[美]亨利·罗索夫斯基著.谢宗仙、周灵芝等译.美国校园文化[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71].[美]莫顿·凯勒著.史静寰等译.哈佛走向现代:美国大学的崛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72].[美]哈瑞·刘易斯著.侯定凯等译.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3].[英]史密斯·韦伯斯特主编.侯定凯译.后现代大学来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74].[美]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菲利普·李·拉尔夫著.罗经国,陈绮等译.世界文明史(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75].[美]哈罗德J.伯尔曼著.梁治平译.法律与宗教[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1:14
    [76].[英]克里斯托弗·道森.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77].[英]约翰·H·布鲁克著.苏贤贵译.科学与宗教[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78].[美]托夫勒著.蔡伸章译.未来的冲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7:3
    [79].[美]布鲁斯·H·利普顿著.喻华译.信念的力量[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1.3
    [80].[英]乔伊·帕尔默主编.任钟印,诸惠芳译.教育究竟是什么?100位思想家论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1
    [81].[法]让·博泰罗著.万祖秋译.上帝是谁[M].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9
    [82].[德]莫尔特曼著.曾念粤译.世俗中的上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83].[英]约翰·希克著.王志成译.宗教之解释-人类对超越者的回应[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84].[英]约翰·希克著.陈志平、王志成译.理性与信仰-宗教多元论诸问题[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85].[美]魏因伯格著.张新樟译.科学、信仰与政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6
    [86].[美]蒂里希著.何光沪选编.蒂里希选集上、下[M].上海:三联书店,1999
    [87].[美]蒂里系.系统神学[M].转引自刘放桐主编《新编现代西方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88].[美]蒂利希著.鲁燕萍译.信仰的动力[M].台湾:桂冠图书公司,1994
    [89].[英]阿兰·德波顿著.梅俊杰译.写给无神论者[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英]
    [90].[英]阿兰·德波顿著.陈广兴、南治国译.身份的焦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91].张楚廷.教育基本原理——一种基于公理的教育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92].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93].张楚廷.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94].张楚廷.高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95].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
    [96].张楚廷.张楚廷教育文集第十五卷:高等教育哲学卷(续).长沙:湖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97].檀传宝.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6
    [98].何光沪.信仰之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99].何光沪.多元化的上帝观[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
    [100].何光沪.言有尽[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5.1
    [101].何光沪等主编.大学精神档案·古代卷[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102].李林.信仰的内在超越与多元统一:史密斯宗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2
    [103].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
    [104].安伦.理性信仰之道[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9
    [105].刘琅、桂苓主编.大学的精神[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4.8
    [106].王冀生.大学文化哲学:大学文化既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信仰[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4
    [107].黄慧珍.信仰与觉醒——生存论视域下的信仰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08].赵建国.终极关怀:信仰及其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4
    [109].张宪.启示的理性[M].成都:巴蜀书社,2006.3
    [110].荆学民.社会转型与信仰重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111].荆学民.现代信仰学导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112].田秀云.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13].任建东.道德信仰论[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
    [114].万美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15].李合亮.思想政治教育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16].刘小枫.二十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文选上、中、下[M].上海:三联书店,1991
    [117].刘小枫.拯救与逍遥[M].上海:三联书店,2007
    [118].孙正聿.崇高的位置[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119].张志刚.走向神圣[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0].冯天策.信仰导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
    [121].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122].薛涌.培养精英[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1
    [123].陈平原、谢泳等著.民国大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12
    [124].金生鋐.德行与教化——从苏格拉底到尼采:西方道德教育哲学思想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125].董世峰著.价值:哈特曼对道德基础的构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6
    [126].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127].马骥雄.外国教育史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128].赵敦华.基督教哲学150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9].江堤著.书院中国[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130].金其桢.中国书院书斋[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
    [131].王阳明.应天府重修儒学记.王阳明全集卷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132].《吴觐华先生申订东林会约》,高窿等.中国历代书院志(第七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133].肖永明.儒学·书院·社会——社会文化史视野中的书院[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34].谭双泉.在华基督教传教士大会记录(1877年)[M]..教会大学在近代中国[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135].林乐知:《治安新策》谭双泉著.教会大学在近代中国[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136].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0].邓洪波.中国书院学规[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
    [137].林豪.文石书院续拟学约八条[0].邓洪波.中国书院学规[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
    [138].吴桂森.东林会约[O].邓洪波.中国书院学规[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18
    [139].孙郁.在民国[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
    [140].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141].田正平.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142].王炳照等.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八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143].叶匡政.大往事:《纵横》历史解密档案[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
    [144].谢冕.多梦时节的心律——《中国当代校园诗人诗选》序[M].谢冕论诗歌.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
    [145].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146].毛文凤.神性智慧:生态式教育的形而上之维[M].南京:江苏人们出版社,2009
    [147].周志宏.学术自由与大学法[M].蔚理法律出版社,1989
    [148].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49].王飞.制度突破与文化变迁——透视中国大学发展的百年历程[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150].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
    [151].陈元晖.中国现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1].李建强.大学的理想与理想的大学——赫钦斯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 河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6
    [2].佟丽华.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10
    [3].史铁生.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4]张虹.大学生信仰问题初探[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7.4
    [4].马晓燕.当代中国人信仰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8.5
    [5].武敬杰.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12
    [6].李娟.新疆高校大学生信仰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新疆大学为例[D].新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7].邢立云.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6
    [8].王健勇.当前我国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6
    [9].刘晓燕.论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及其教育[D].山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4
    [10].仝涛.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及其匡正[D].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2
    [11].张妍.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6
    [12].孙铁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性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13].刘江宁.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3
    [14].马灿.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信仰心态研究——以武汉地区高校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
    [15].李东坡.青年信仰形成过程与教育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
    [16].萧淳.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
    [17].王艳华.信仰的人学价值意蕴[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18].李建强.大学的理想与理想的大学——赫钦斯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6
    [19].卢保婷.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12
    [20].朱水龙.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初探——基于大学生信仰状况调查的分析[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1].冯维东.当代大学生信仰缺失与荣辱价值观重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2].上官剑.大学超越论[D].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23].张金福.论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24].严湘琦.当代大学校园形态演进及整合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7
    [25].庞振超.1949-1998中国大学人文学科变革研究[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26].刘春华.场所精神的创造与体验——呼和浩特市大学校园公共艺术设计[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4
    [27].孙华城.城市与教堂——制度视野下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发生与演变[D].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28].乔秀敏.我国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研究[D].燕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2:24
    [1]张楚廷.论大学的保守与超越[J].高等教育研究,2007(11):16-19
    [2]张楚廷.大学之大与大学之高[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院.2012(12):3-5
    [3]任建东.信仰教育何以可能[J].现代大学教育,2002(4):8-12
    [4]肖维.寄宿学院的发展历程及其精神传递[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6):30-35
    [5]肖维.中世纪大学的场所精神及其现代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13(6):83-87
    [6]肖维、姚敏.西方大学发展轨迹探析——基于大学与基督教会的亲疏关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4):44-46
    [7]李庆真.从社会转型的视角解析当前我国青少年面临的信仰危机[J].青年研究,2005(6):6.
    [8]刘天才.论信仰教育的模式[J].理论导刊,2005(4):66-68
    [9]梅萍.论生命的信仰与德育的使命[J].教育评论,2006(2):9-10
    [10]颜吾佴,荆学民.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方法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7):59-60
    [11]熊洁,张爱林.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之重点难点问题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06
    [12]王进鑫.培养大学生道德信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7(9):30
    [13]杨冬艳.论信仰教育与高校德育[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3):166-169
    [14]李晓荣.信仰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J].教学管理,2008(1):25.
    [15]杨飞等.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调查报告[J].河北科技示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32-34
    [16]梅萍、林晓.当前我国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综述[J].现代大学教育,2009(6):87-91
    [17]施坚.论生涯辅导语境下的大学生信仰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138-140
    [18]刘娜.关于青年大学生信仰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教育与研究,2009(11):85-88.
    [19]崔翠利,余玉花.信仰与大学生的精神发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89-93
    [20]王健.信仰危机与中国特色信仰教育构建[J].人民论坛,2010(4):150-151
    [21]干承武.科学、信仰与大学生的信仰教育[J].教育学术月刊,2010(6):14-16
    [22]谭培文.当代大学生信仰与信仰教育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为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30-35
    [23]赵玉强.基于学校信仰教育的思考[J].阴山学刊,2011(4):125-127
    [24]熊洁,张爱林.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之重点难点问题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06-110
    [25]孙淑萍.当前大学生信仰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5):71-73
    [26]靳玉军,陈亮.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方法论思考[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11-113
    [27]谢成宇,侯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困境与路径论略[J].湖北社会科学,2011(2):189-191
    [28]赵均.论信仰价值的大学教育[J].南方周刊,2011(9):66-68
    [291燕连福,严维斌.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的三重思考——从理论意蕴、现实效应到当下诉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理论月刊),2011(1 0):180
    [30]迟海波,刘文健.高校强化信仰教育的必要性与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44-147
    [31]许洁.教育的信仰旅程——现代教育学信仰观的新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3):41-42
    [32][德]海德格尔著.溥林译.德国大学的自我主张[J].原文出处《海德格尔全集第16卷》:107-117
    [33]邵龙宝.儒家伦理与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体系的构建[J].教育科学,1997(4):50-54
    [34]冉汇真.大学生学习动机与社会责任心的相关研究[J].教育评论,2013(2):63-65
    [35]詹宏伟,瞿亚辉.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与教育教学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6):174-176
    [36]姚本先、刘庆明等.大学生信仰的现状与特点[J].高等教育研究,2009(9):77-83
    [37]李玮、张加明.大学生信仰状况调查与分析[J].成功(教育),2011(12):244-246
    [38]赵月罗.当代大学生学习状况与价值观问题探讨[J].前沿,2012(9):175-176
    [39]戚艳萍、吕素霞.当代大学生社会道德现状及对策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12):65-68
    [40]汪怀君.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困境及原因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9(9):102-105
    [41]丁科、艾兵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解析[J].教育探索,2012(12):113-114
    [42]廖运生.大学生正义感现状分析与教育其实[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72-74
    [43]张英丽.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现状的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2012(2):52-56
    [44]王建华.大学理想与精英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8):7
    [45]卢德平.当代大学生公众形象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1:7-14
    [46]刘永存.大学生身份焦虑研究——一项网络实证调查[J].教育学术月刊,2010(4):25-28
    [47]李巧宁.1950年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J].浙江社会科学,2011(7):112-116
    [48][美]马丁·特罗.从精英教育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J].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9(1):3
    [49]鞠平凡.基督教对西欧中世纪大学的影响[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41-43
    [50]何振海.晚期中世纪大学及其变迁[J].教育学报,2008(12):49-53
    [51]刘树宏,黄建军.试析目前大学生的信仰特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0):69-70.
    [52]檀传宝.论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48-53
    [53]李太平.论信仰教育[J].教育评论,2001(1):27-29
    [54][美]约翰·亨尼斯.大学是创新和社会进步的源泉[J].国教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9:14
    [55]尤西林.大学人文精神的信仰渊源[J].高等教育研究,2002(2):1-5
    [56]贺国庆.近代欧洲大学起源探微[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2):27-29
    [57]黄俊杰.二十一世纪大学生的培育理念与人文素质教育:通识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19-25
    [58]赵平.美国的《大学生活导论》课[J].思想教育研究,1994(2):43
    [59]倪辉.大学仪式的形态、特点及功能:道德教育的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9):29-33
    [60]明庆华、程斯辉.我国古代大学之“大”及其当代意义[J].高等教育研究,2005(7):89-92
    [61]卢山.书院建筑的文化意向浅论[J].中外建筑,2002(1):13-15
    [62]沈卫威.民国大学的文脉与学统[J].探索与争鸣,2012(11):81-85
    [63]刘尧.新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变迁[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7-95
    [64]蒋纯焦、陈晓珊.找寻大学精神——对新中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历史考察[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76-82
    [65]王红岩.20世纪50年代初期高等院校政治课改革述评[J].世纪桥,2006(11):116-127
    [66]胡建华.中国大学课程体系改革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76-81
    [67]童宝玉、杨站军.50-70年代:关于知识分子的“说真话精神”[J].时代文学,2008(1):114-115
    [68]李希凡.战士、教育家、学者[J].山东大学报,2003-6-7(3):10
    [69]庄伟杰.重返80年代:校园诗歌的写作热潮与文化影响[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71-75
    [70]林龙非.90年代大学生思想走向[J].青年研究,1991(5):10-14
    [71]李情.中国大学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5):21-24
    [72]张荣.形而上学与终极关怀[J].江苏社会科学,2005(4):27-31
    [73]尤建国.论高校信仰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110-111
    [74]宋旭红.哈佛与耶鲁:大学特色生成与发展的两种不同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70-74
    [75]金耀基.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之定位与定性[J].《大学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改进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台湾大学等主办,1996年4月25-26日,台北市
    [76]邬大光.大学与建筑[J].教育研究,2009(12):25-29
    [77]陈万求.当代大学生第二课堂信仰教育的障碍及排除[J].现代教育科学,2002(11):62-64
    [78]徐延宇.大学宗教色彩的变迁[J].高等农业教育,2006(8):15-17.
    [79]林莉.西方大学宗教式文化探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5(4):71-74.
    [80]桂苓、刘琅.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J].刘琅、桂苓主编.大学的精神[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4:14.
    [81]金耀基.大学之理念、性格极其问题[J].刘琅、桂苓主编.大学的精神[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4:135.
    [82]孙俊三.教育研究的境界[J].教育研究,2005(11):11-17
    [83]刘献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哲学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10):7-11
    [84]文东茅.人本自由——张楚廷先生治学和为人之道[J].学园,2008(2):14-17
    [1]Monica Duffy Toft. Reaurgent religion and the dynamics of global politics [J]《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信仰与责任——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反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
    [2]Molly Townes O'Brien. Brown on the ground:A Journey of faith in Schooling [J].Public law & Legal theory working paper series Univ. OF. Akron School of Law,2004(10)
    [3]DR. Timothy S. Kary. Religion and education in England and Wales [J]. Culture and Educational Rights in the Enlarged Europe,2005
    [4]May, Vivian M. Anna Julia Cooper, visionary Black feminist:a critical introduction/Vivian M. May; foreword monograph 2007
    [5]Alan Schreck:Catholic and Christian:an explanation of commonly misunderstood Catholic beliefs
    [6]Marden, Orison Swett:Living with your faith[M].2006
    [7]Cunningham, Mary:Faith in the Byzantine world[M].
    [8]Mary Cunningham:Faith in the Byzantine world[M].2005
    [9]Smets, Philippe:The transferable belief model [M].2005
    [10]Arterburn, Stephen:Toxic faith:experiencing healing from painful[M].2006
    [11]Hopper, Stanley Romaine:The crisis of faith[M].2006
    [12]Ira C. Lupa and Robert W. Tuttle. The Cross at college: Accommodation and Acknowledgment of Religion at Public Universities[J]. Willam & Mary Bill of Rights Journey,2008
    [13]Christian. Garve, Uber Gesellschaft und Einsamkeit(《论社会与寂寞》), Breslau1797/1800, vol.1, p.237
    [14]Paul Tillich. Dynamics If Faith(《信仰之动力》). New York:Happer & Row, Publishers,1957,P8
    [15]David Chidester. Patterns of Power, Religion and Politics in American Culture [M]. New Jersey,1988
    [16]R. Konig, Vom Wesen der deutschen Universitat(《德国大学的真髓》),Berlin 1935,p.125
    [17]Deklaration vom 20.11.1959 (1959年11月20日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Prinzip 2. BERCHTOLD 1978:95
    [18]R.W.Thompson:Grif lith Tohn, The story of fifty years in China:254
    [19]The China Mission Hand-book, Shanghai,1896:307
    [20]Aron, Three Forms of Historical Intelligibility, in History, Truth, Liberty, Edited by Franciszek Drau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5, p.50, pp.50-51, p.41, p.51, p.51
    [21]Aron, L' Opium des intellectuels, Paris:Calmann-Levy,1955, pp. 218-19, p.220, p.152, p.169, p.193, pp.200-201., pp.107-109
    [22]Lewis, H. R. Excellence Without a soul:How a Great University Forget Education. New York:Public Affairs,2006:62
    [23]R ·M· Hutchins. The University of Utopia [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36:84.
    [24]Nicolai Hartmann. Ethics Volumel:Moral phenomena[M], Translated by Stanton coit, The Macmillan company,1931
    [25]Riehard P Dober. Campus Landseape[M]. John Wiley & Sons, Ine.2000
    [26]C. Geertz.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M]. New York. Basic Books 2000 paperback,1973
    [27]Raymond Aron. L'Ideologie, Recherches Philosophiques,6
    [1]王胜军、焦婷婷.民调显示34.7%的受访者后悔上大学[DB/OL].腾讯网2006-08-14 http://edu.qq.com/a/20060814/000036.htm,2013/9/8
    [2]一位大学毕业生的反思:最露骨的大学生活[DB/OL]. http://v.ifeng. com/program/qq80/daxue/,2013/9/19
    [3]Encyclopedia Britannica.(《大英百科全书》)[DB/OL].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出版, http://www.britannica.com/EBchecked/topic/59442/belief, 2013/12/27
    [4]刑蛰贤:正在消逝的象牙塔——中国当代大学的内在精神缺失[DB/OL].http://view.news.qq.com/a/20060710/000048_3.htm.2013-11-25
    [5]张宇:北师大教授:40岁时没4000万别说是我的学生[DB/OL].http://news.ifeng.com/society/2/detaik_2011-04/06/55661 03_0.shtml,2013-11-28
    [6]广州日报:大学岂能是“权贵培训班”[D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2-05/18/c_123148691.htm,2013-11-28
    [7]凤凰网:论中国教育:是什么造就了中国的乱象[DB/OL].http://blog.ifeng.com/article/25178009.html,2013-11-29
    [8]新周刊:可怕的大学[DB/OL].http://www.21ccom.net/articles/sdbb/shwx/201O/1019/2220 6.html,2013-10-23
    [9]网易博客:大学毕业意味着什么[DB/OL].http://zuimozhe.blog.163.com/blog/static/1118136020061157241084 5/,2013/9/8
    [10]凤凰网.我们的大学精神呢?[DB/0L].凤凰网2013-08-28.http://v.i feng.com/program/qq80/daxue/,2013/9/19
    [11]网易博客:大学毕业意味着什么[DB/OL].http://zuimozhe.blog.163.com/blog/static/1118136020061157241084 5/,2013/9/8
    [12]钱理群.我对大学教育的三个忧虑——钱理群在北大110周年校庆及《寻找北大》答采访者问[D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072b990100hkm0.html,2013-10-8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的通知[D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 e/s3263/201001/xxgk_80028.html,2013-12-10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D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noe/moe_61 9/200407/1311.html,2013-12-10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D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4 85/200410/3939.html,2013-12-10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教育部关于大力提高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意见[D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5 30/200607/16533.html,2013-12-1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