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形成问题之认识论解读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通过考查毛泽东同志探索中国革命道路问题的具体实践活动,认真分析毛泽东1928年的两篇文章、1929年4月5日给中央的复信以及1930年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揭示毛泽东思想认识发展的脉络。从《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概括出毛泽东实践活动之特点。论述“立三路线”、“王明路线”所提供的教训在形成革命道路理论方面所起的作用。本文宗旨在于用《实践论》关于认识规律的观点解读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问题,深入探讨我党和毛泽东同志1935年之前实践活动所达到的程度、范围等客观条件,探究革命道路理论不能形成的认识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后期,抗日战争前期,并回答了革命道路理论形成之条件、时间和标志等问题,归纳了形成时期道路理论之内容。全文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阐述了中国革命道路理论产生的有关历史背景。
     第二部分:阐述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重点分析了毛泽东红色政权理论和关于争取江西的计划及其实践活动,进而从认识论的角度揭示了在30年代前期尚未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认识根源。
     第三部分:阐述了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及其体系。回答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形成的条件、时间和标志等问题,重新归纳该理论的基本内容。
This article indicated the development of Mao Zedong's thinking through investigating his practice activities of exploring the Chinese revolution road, and analyzing the two articles he wrote in 1928, his letter to Party's Central Committee on April 5th, 1929, and the article "A single spark can start a prairie fire" in January 1929. By researching "Anti-dogmatism", the author concluded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Mao's practice activities, discusses the effect to 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revolution road theory from the lessons of "Lisan Road" and "Wangming Road". This article tries to describe the problems of 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revolution road theory, discuss the scales and degrees of Mao's practice activities and other objective situations before 1935, and research the unsuccessful formation of Chinese revolution road theory by using the viewpoint of reorganization law in "On Practice". And on this basis, Mao's revolution road theory of "villages surround Cities" is proposed, which is formed from a s
    eries of thesis after the Agrarian Revolution War to the early stage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Besides, this article has answered the questions of the theory premise time and sign of the revolution road theory and concluded the content of the
    
    
    formation period of it. This article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Explain the creation history background of Chinese revolution road theory.
    The second part: Explain the process of Mao's exploration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road. The author mainly analyzed Mao's Communist Regime theory and the plan with the practice activities of fighting for Jiang Xi province, and then revealed the reorganization origin of the unformed revolution road theory "Villages surround Cities"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1930s from the epistemological angle.
    The third part: Explain the formation and system of Mao's revolution road theory on "Villages surround Cities", and answered the questions about the formation premise, time and sign of it. At last, this article concluded the basic contents of the theory again.
引文
[1][13][14][15][23][24][26][27][28][29][30][31][32][33][53][55][56][57]《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295、49、49、52、106、97、115—116、97、116、101、102、110、111、296、294、290、286、294页。
    [2][64](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544、542页。
    [3][4][9][39][42][48]吴殿尧:《试论毛泽东同志对争取一省数省首先胜利的探索》,《近代史研究》1983年第2期,第60、60、59、73、77、82页。
    [5]《中央通告第十六号》1927年11月18日。
    [6]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六大以前》,人民出版社,1980年9月第一版,第925页。
    [7][18][54]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四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杜,1983年8月第一版,第179页。
    [8]《毛泽东选集》横排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4年4月第一版,第138页。
    [10]鲁振祥:《略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与确立》,《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6期,第19页。
    [11]肖前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1月第一版,第212页。
    [12]《毛泽东哲学批注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3月第一版,第263页。
    [16]《毛泽东以湖南省委名义给中共中央的信》,1927年8月20日。
    [17][25][34][36][37][40][49][5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8月第一版,第143、217、225、213、214、229、230、227页。
    [19][38]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五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10月第一版,第18——24、422页。
    [20][21][22][5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第一版,第54——62、58页。
    [35]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编:《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五册),第267页。
    
    
    [41][45]《毛泽东给赣西南特委转闽西特委并转中央的信》,1930年8月19日。
    [43]《毛泽东给赣西南特委并抄陈毅、伍中豪同志并转闽西特委抄转中央信》,1930年8月24日。
    [44]《为进攻南昌会师武汉通电》,1930年6月25日。
    [46]《毛泽东以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名义给湘东特委的复信》,1930年10月19日。
    [47]《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一方面军及江西党的任务的指示》,1930年10月26日。
    [51]《毛泽东以中共红一军团前委书记名义给中央写的报告》,1930年9月17日。
    [52]《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通令》,1931年3月20日。
    [59]《两条路线》(《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参见《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一),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60][6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一版,第393、228页。
    [6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6月第一版,第298—300页。
    [62]《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第一版,第301页。
    [65][66]《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第一版,第325、325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版。
    [2]《列宁选集》(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4月版。
    [3]《列宁哲学笔记》,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9月版。
    [4]《斯大林文选》(1934——1952上、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8月版。
    [5]刘彦章、项国兰、高晓惠编:《斯大林年谱》,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
    [6]联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编,联共(布)中央审定:《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莫斯科:外国文书籍出版局印行,1950年。
    [7]李延明、刘青建、杨海蛟著:《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学说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8]《毛泽东选集》(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二版。
    [9]《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第一版。
    [10]《毛泽东文集》(1——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出齐。
    [11]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893——1949),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8月第一版。
    [12]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版。
    [13][美]埃德加·斯诺著,李方准、梁民译:《红星照耀中国》,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1月第一版。
    [14][美]埃德加·斯诺著,王衡译:《毛泽东自传》,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 (上、中、下),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一版。
    [16]金春明、陈登才主编:《毛泽东思想发展史》,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10月第一版。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哲学批注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3月第一版。
    [18]刘梦义、高齐毅著:《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11月第一版。
    [19]郑德荣主编:《毛泽东思想概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6月第2版。
    [20]王进等主编:《毛泽东大辞典》,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漓江出版社,1992年6月第一版。
    [2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组编:《<毛泽东文集>朊蠖枷搿罚本喝嗣癯霭嫔纾?002年6月第一版。
    [22]许全兴著:《为毛泽东辩护》,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1月第一版。
    [23]叶永烈自选集:《毛泽东之初》,北京:作家出版社,1988年4月第二版。
    [24]《周恩来选集》(上、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12月第一版。
    [25]《朱德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第一版。
    [26]《刘少奇选集》(上、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第二版。
    [27]《彭德怀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第一版。
    [28]《邓小平文选》(3),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一版。
    [29]程中原著:《张闻天传》,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
    [30]薄一波著:《领袖元帅与战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
    [31]胡乔木著:《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北京:人民出版社,1951年6月初版。
    [32]张国焘著:《我的回忆》 (1——3册)。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年1月第一版(内部发行)。
    [33]曹仲彬、戴茂林著:《王明传》,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5月版。
    [34]阿明布和著:《晚年陈独秀与苏联经验》,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35]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14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党内发行),1987年5月第一版。
    [36]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1——8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1月出齐(内部发行)。
    [37]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六大以前》,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9月第一版。
    [38]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六大以来》(上、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第一版。
    [39]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政治报告选集》(1922——1926),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
    
    版社,1981年3月第一版(内部发行)。
    [40]陆剑杰著:《实践问题和矛盾问题新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
    [41]曹军著:《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关系史研究》,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
    [42]课题组著:《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
    [4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译组编:《中共党史译丛》(第一集),求实出版社,1984年8月第一版(内部发行);
    [4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8月第一版。
    [45]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下册),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
    [46]戴向青,余伯流,夏道汉、陈衍森著:《中央革命根据地史稿》,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12月第一版。
    [47]《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11月第一版。
    [48]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集》(1——12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5月出齐。
    [49]石仲泉主编:《毛泽东研究述评》,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8月第一版。
    [50]杨凤城著:《毛泽东思想研究述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1]阿明布和:《中国革命第二次失败历史作用之初探》,《内蒙古师大学报》,1986年第4期。
    [2]吴殿尧:《试论毛泽东同志对争取一省数省首先胜利的探索》,《近代史研究》,1983年第2期。
    [3]鲁振祥:《略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与确立》,《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6期。
    [4]韩胜朝:《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在抗战时期的发展》《南都学坛》,1995年第2期。
    [5]范龙堂:《“农村包围城市”思想形成的再认识》,《南都学坛》,2002年第2期。
    [6]韩钢:《对毛泽东思想形成问题的探讨》,《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第2期。
    
    
    [7]张克敏:《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论坛》(长沙),1997年第2期。
    [8]侯万福:《略论毛泽东的认识论思想》,《毛泽东思想研究》,1999年第5期。
    [9]张虹:《毛泽东哲学思想特点初探》,《理论界》,1997年第5期。
    [10]欧阳英:《关于毛泽东实践观的双重历史地位》,《武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11]杨福新:《关于毛泽东思想形成问题》,《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