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国际东方战略与中国国民革命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共产国际东方战略是一个不成熟的革命战略,其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国民革命的发展;其局限性是中国国民革命失败的重要的主观原因。
     本文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论文题目的选择以及论文研究的学术价值等。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共产国际东方战略的基本内容并从东方战略的基本内容入手来剖析东方战略的积极性和局限性,从而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东方战略自身存在着两重性;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共产国际东方战略在华实施过程中,其积极性对于中国国民革命的推动: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援建黄埔军校、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促进工农运动发展、支持北方国民军等;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共产国际东方战略的两重性引起了共产国际、联共(布)中央及在华工作人员对于中国革命问题的理解出现的分歧,主要围绕着国共两党合作方式、资产阶级和国民党认识、无产阶级独立性和共产党的作用三个方面展开了争论,由此形成了共产国际、联共(布)中央及在华工作人员关于中国革命问题认识的两种主张。“三二○事件”之前,这两种主张基本上处于并存的状态,而且在客观上是互相补充,都在积极地全面贯彻着东方战略,推动着中国国民革命的发展。“三二○事件”之后,由于中国革命形势的变化,两种主张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尖锐起来,最后,两种主张的代表人物维经斯基和鲍罗廷的争论公开化,莫斯科支持鲍罗廷,从而完成了东方战略在华实践的重点转移——全面贯彻东方战略到不惜一切代价拉住资产阶级、维护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转变。第五部分主要论述了脱离中国实际的共产国际第七次执委扩大会议对中国国民革命的复杂形势盲目乐观,而对资产阶级的叛变缺乏警惕,因此,通过了脱离中国国民革命实际的决议。这个决议一方面要求中共急剧推进工农群众的革命斗争,尤其是土地革命,另一方面要求中共拉住资产阶级,依靠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新军阀来实现中国革命的非资本主义前途,其结果是加速了中国国民革命的失败。结束语中主要总结了共产国际东方战略指导中国国民革命进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教训。
Chinese Revolution is an important turning point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Anti-imperialism and anti-feudalism national democratic revolution swept the whole country. This article tries to study the results of other person. In this base,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I want to discuss from the revolutionary character and duality character of the Orient Strategy of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and to demonstrate in detail that the Orient Strategy of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is an immature revolutionary strategy. So I want to reveal that Orient Strategy of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and Chinese Revolution have close contacts in development and failure.
     Since the 20th century, late 90 a large number of new archives of Soviet Union Communist Party (Bolshevik) and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and China revolution which is decrypted by Russia were translated and published in our country. It promotes academia on the study of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and the Chinese Revolution. These new archives make scholars have new understanding that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and China revolution have close relationship. But, I also have some doubts that if Soviet Union Communist Party (Bolshevik) and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only focused on the interests of the Soviet state in the process of guiding China, then we can not explain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the struggle against imperialism or worker-peasant movement under the impetus of the Orient Strategy of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in the period of Chinese Revolution. If Soviet Union Communist Party (Bolshevik) and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had taken attention on the particularity of colonial and semi-colonial countries in the process of guiding China, then we can not explain the final outcome of the failure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which also under the impetus of the Orient Strategy of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So I try to seek answers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Orient Strategy of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The Orient Strategy of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is an immature revolutionary strategy. And it was not only revolutionary but also limited.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revolutionary strategy of the Orient Strategy of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It includes the questions on that colonial and semi-colonial countries of East which were oppressed fight for national independence and liberation movement's basic goals and the future of socialism, struggle object and basically rely on the power, leading force and the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with change, roads and means of the basic strategy, and the basic problem of relationship with the world proletarian revolution, etc.
     The Orient Strategy of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ideas seem to be a more completed. In fact there are serious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Firstly, the Orient Strategy has contradictions in the prospect and target on colonial and semi-colonial countries national revolutionary. On the one hand it supports colony and underdeveloped country’s national revolutionary on the basic objective of the rule which overthrow foreign capitalism and strive to complete the task of bourgeois-democratic revolution,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points out that with the help of the proletariat from the advanced country , underdeveloped country can get to communism through certain step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ition ,and not through the capitalist stage of development to the Soviet system. These two objectives are contradictory. In colonial and semi-colonial country’s revolutionary united front the bourgeoisie is still dominant political forces. So they can not applaud any of policies and initiatives which eliminate themselves. Non-asset doctrine of the future and the transition to socialism can turn true possibly while the proletarian political power achieves absolute dominance in the united front of colonial and semi-colonial countries. On this premise the Orient Strategy of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did not describe. This planted potential risk of failure for Chinese revolution under the Orient Strategy of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If the preparation of non-capitalist future of colonial national revolution was too early it would scare the bourgeoisie and led to the breakdown of the revolutionary united front. If preparation for it was too late it would indulge the bourgeois political forces to develop and expanse. It would equal to set up baffle for the non-capitalist future of colonial revolutionary. Secondly, the Orient Strategy of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also had contradiction on the power of colonial national revolutionary movement. On the one hand it emphasized the power of cooperation with the bourgeois national revolution even they could form a temporary alliance. While under in alliance with bourgeois democracy the power of workers and peasants led by proletariat could develop opportunely. On the other hand it emphasized that colonial and semi-colonial country’s Communist party should have own definite land program to eliminate feudalism thoroughly for promoting the greatest revolutionary of peasant movement. At the same time bourgeois parties should accept revolutionary land program as much as possible. Relying on the bourgeois or relying on the peasant class had sharp contradiction. In colonial and semi-colonial countries for example, in modern Chinese society the national bourgeoisie and its political representatives who could participate in anti-imperialist struggle often had relatively strong feudal .They had large number of lands in rural areas and advocated feudal land ownership landlords. And they had sharp opposition on interest with poor peasants who required land for themselves. If peasant movement had the greatest revolutionary it would inevitably affect the united front with the bourgeoisie. If not peasants would not willingly stand aside to proletarian parties. Thirdly, on the proletarian leadership of the united front the Orient Strategy of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had contradiction. On the one hand it admitted that the bourgeoisie and its political organization led national revolution in colonial and underdeveloped particularly in the early time. Proletariat and its political party should support, assist or participate in this movement and alliance with them. They should admit bourgeois leadership in sport in reality society. On the other hand it required the proletariat in this movement gradually developed their own organization and the power of the working class and poor peasants so that accessed the center and replaced the bourgeoisie to grasp the leadership of this movement and promoted this campaign develop to non-capitalist.
     In three important issues the Orient Strategy of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had contradiction. And core issue was leadership. The key is how to understanding the proletarian leadership in national revolutionary movement. We can not understand that the proletariat and the bourgeoisie distribute leadership equally not to mention the leadership of the bourgeoisie to accept the leadership of the proletariat. In united front under bourgeois dominant the proletariat achieved the leadership through the proletariat class stuck independence. Moreover we shall know the proletariat past a hard struggle process from no leadership to contain leadership in national revolutionary. Relying on force and decided leadership by the proletariat and transformation goals required a gradual process.
     The third part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tform of the Orient Strategy of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that KMT-CPC cooperation and the found of revolutionary United Front. The Orient Strategy of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promoted Chinese Revolution in the early and climax time. The former discusses representatives of the Soviet government and staffs who came from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determine the cooperation with Sun Yat-sen after experiencing multiple exploration.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told the Third Congress of the CPC to determine KMT-CPC cooperation which in party and ploy that found revolutionary united front. Borodin was sent to China by the Soviet government to assist reorganized the Kuomintang. In the First Congress of the KMT Sun Yat-sen's Three Principles to be re-interpreted nationalism which opposes foreign aggression, democracy which opposes feudal warlord and establish the basis for democratic nation-building, livelihood that the average land ownership and control of capital as the main content. On organization Communist Party members joined the KMT by personal identity as principles of cooper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tform of the Orient Strategy of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that KMT-CPC cooperation and the found of revolutionary united front are formally established.
     The latter explans driven in Orient Strategy the KMT and the CPC embark on an anti-imperialist political stage together for an important impact on modern China. National revolutionary united front which set up based on cooperation with the two parties become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Oriental Strategy in China. In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two partie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Whampoa Military Academy and Guangzhou Peasant Movement a large number of military personnel and the backbone of the peasant movement were trained. This consolidated and developed the revolutionary base in Guangdong. And it promoted Sun Yat-sen to go to the North and develop the National Assembly campaign. So slogans of anti-imperialist and anti-feudal were publicized and popularized. Worker-peasant movement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 rapidly developed and climaxed anti-imperialist struggle of the people of all walks of life during Chinese Revolution through the May 30th Movement (1925) and the Hong Kong general strike. At the same time Soviet Union Communist Party (Bolshevik) and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increased supporting to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of Guangdong. They not only sent the military advisory group for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of Guangdong and strengthened the political work of National Revolutionary Army but also sent a large number of military assistance. In the North after Beijing Coup it carried out military assistance for National Army so the formation of the revolutionary forces in the North-south echoed and good posture that edge of military and political struggle on all point to imperialism and feudalism.
     The forth part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performance of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of the Orient Strategy of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in china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shift focus to the right from March 1926. The former shows that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revolutionary united front within the KMT and the CPC Soviet Union Communist Party (Bolshevik) and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and staffs in China had disagreements and disputes constantly arou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operative approach, the development of worker-peasant movement and how to treat Chinese bourgeoisie and the KMT, independence of the proletariat and the rol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Controversy emerges two factions the one insisted that focus should b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struggle of masses of workers and peasants, and should enhance vigilant for bourgeois revolt in temporary alliance with the bourgeois. This view represented by Voitinsky and Orient division of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and its chairman Zinoviev. The other insisted that should emphasize national and democratic movement led by bourgeois was the most realistic force and proletarian parties should help them in the anti-imperialist in colonial and semi-colonial countries. Although they also suppor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volutionary struggle of workers and peasants, they concerned about undermining the alliance with the bourgeoisie. This view represented by Marin and Borodin and supported by Stalin who was central president of Soviet Union Communist Party (Bolshevik) and Bukharin who replaced Zinoviev became board chairman of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The coexistence of two claims made the national revolutionary process result in two different results. The one hand was the CPC strengthened the leadership of workers and peasants struggle in this year. It included rapid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the quality of large number of party organizations and party members, the expansion and consolidation of trade union organizations, rapid development of workers until three armed uprising success of the Shanghai labors, the formation of rural revolutionary storm and carrying out the work of military of the CPC in Hunan, Hubei, Jiangxi and Guangdong provinces. It also included the movement which welcomed Wang Jingwei supported by the CPC and Borodin, the success of the revolutionary government of Guangdong moving the capital of Wuhan and opposition to the climax of Chiang Kai-shek in Secon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KMT. On the other hand lack of preparation for the bourgeois traitor, they took attention to the KMT and despised the CPC. So new and old warlords associated and new warlords of the KMT expanded. Conflicts intensified between workers and peasants struggle and the new power of the warlords. It planted renegade hidden for the right wing of the KMT supported by new warlords.
     The latter shows that in the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after Soviet ambassador Karakhan advanced the Lot comment from 1926 Bubnov who was delegation of politburo implemented a policy of compromise and concession struggle for leadership of the national revolution with bourgeois represented by the new right wing in March 20 coup. April 1926, center of Soviet Union Communist Party exaggerated tortuous situation because of failure of national army of northern China and March 20 coup. And they formally proposed that the struggle against imperialism and feudalism in China needed policy of scramble breathing space. Moscow's decision supported Borodin after differences and disputes open between Voitinsky and Borodin and appointed Borodin as supreme leader in staffs who worked in China. Through series of events the key of Orient Strategy on Moscow which implemented in China to achieve change from fully implemented resolution of Second Congress and Forth Congress of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to pull the bourgeoisie and maintain the united front of KMT-CPC cooperation at all costs.
     The fifth part article discusses situation in the national revolution which obtained decisive victory but hidden danger the error resolution and consequence which was passed by enlarged meeting of the Seventh Executive Committee of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and compromise approach by Borodin delegate of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in Wuhan got failure of revolution. In the case of Northern expeditionary army of Guangdong had arrived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occupied of the Southeastern provinces and national victory would be achieved on the complex situ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revolution enlarged meeting of the Seventh Executive Committee of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blinded optimism and lacked vigilance for the risk of rebellion against the bourgeoisie. This meeting passed almost completely non-actual resolu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revolution. It on the one hand ignored the complicated situation in Chinese society and required the CPC rapid advance revolutionary struggle of workers and peasants in particular peasant agrarian revolution, on the other hand it took revolutionary victory hope in the KMT and required the CPC implement the policy of compromise for bourgeois within the KMT and pulled the bourgeoisie together to achieve a non-capitalist revolution in the future. Stalin also put forward the so-called the ploy of“twist the lemon to dry”for the defense principle of surrender to the bourgeoisie. After April 12th coup by Chiang Kai-shek the ploy Stalin unconditionally continued support the Wuhan Government with“twist the lemon to dry”.
     After the revolutionary period of emergency under the military encirclement and economic blockade by Chiang Kai-shek crisis of the KMT Group of Wuhan grew. Moscow's open support consolidated the surrendered to the dominance of right-wing policy of Borodin for the KMT Group of Wuhan. Borodin’s wrong decision which placed the hope to save the revolution on "Northern Expedition" led by Feng Yuxiang's National Army weakened CPC-led armed forces. After combined with Feng Yuxiang Tang Shengzhi surrounded and controlled of the Kuomintang regime of Wuhan. Under the pressure of reactionary incidents constantly creating by new warlord and Borodin enlarged meeting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in Wuhan formulated surrender program against bourgeois and a series of concessions for the KMT Group of Wuhan. The KMT Group of Wuhan speeded up the pace of mutiny. The CPC issued pronouncement that quit Wuhan Government and condemned the action rebel revolutionary of the KMT Group of Wuhan. Wang Jingwei group revolted open and announced“separ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So Chinese Revolution failed.
     In conclusion, from implementing of the Orient Strategy of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in China and impact on the Chinese Revolution this essay contacts and compares success of Marxism in China. From multiple angles it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at the Orient Strategy of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was a Marxist revolutionary strategy. The form of Kuomintang-Communist cooperation party co-operation substance was how to achieve the leadership of the proletariat in the United Front. If farmers played the role of the revolutionary allies the premise should attend strong organizational power of majority of poor farmers. Chinese revolution could only take the road of armed struggle and the Orient Strategy of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had errors in the implementation in China. This article’s conclusions are objective and correct. Its purpose is to illustrate that the Orient Strategy in China has the basic role and significance in Chinese revolution and Marxism i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lso provide some inspiration and exploration on the research into the history of Chinese Revolu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and the Chinese Revolution, the history of Marxism in China study in academia.
引文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40.
    2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莫斯科苏维埃、工厂委员会和工会联席会议文献[G]//[苏]列宁.列宁全集:第35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17.
    3共产国际宣言[G]//孙武霞,许俊基.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资料选辑(1919-1924).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1.
    4共产国际宣言[G]//孙武霞,许俊基.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资料选辑(1919-1924).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1-12.
    1 [匈]贝拉·库恩.共产国际文件汇编[G].中国人民大学编译室,译.北京:三联书店,1965:92.
    2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提纲)[M]// [苏]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24.
    3外交学院国际法教研室.国际公法参考文件选辑[G].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8:127-128.
    4不要忘记东方[M]//[苏]斯大林.斯大林全集:第4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53.
    5不要忘记东方[M]//[苏]斯大林.斯大林全集:第4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53.
    1不要忘记东方[M]//[苏]斯大林.斯大林全集:第4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54.
    2共产国际宣言[G]//孙武霞,许俊基.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资料选辑(1919-1924).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7—18.
    1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的决议[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41—42.
    2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的补充提纲[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31.
    3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的决议[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45.
    1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的补充提纲[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32.
    2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的补充提纲[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30.
    1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大会关于东方问题的总提纲[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65.
    2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大会关于东方问题的总提纲[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75.
    3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的决议[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45.
    4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大会关于东方问题的总提纲[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71-72.
    5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大会关于东方问题的总提纲[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72.
    1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的决议[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42.
    2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大会关于东方问题的总提纲[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72.
    3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的补充提纲[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31.
    4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的决议[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45.
    1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大会关于东方问题的总提纲[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71.
    2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的补充提纲[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31.
    3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的补充提纲[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32.
    1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大会关于东方问题的总提纲[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70-71.
    2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大会关于东方问题的总提纲[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71.
    3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提纲初稿[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49.
    1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提纲初稿[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49-50.
    2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的补充提纲[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30.
    3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讨论民族与殖民地问题[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19.
    4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讨论民族与殖民地问题[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20.
    1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的补充提纲[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29.
    2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的补充提纲[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30.
    3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讨论民族与殖民地问题[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20.
    4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的补充提纲[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30.
    1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提纲初稿[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50.
    2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讨论民族与殖民地问题[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22.
    3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的补充提纲[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31.
    4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提纲初稿[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50.
    1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提纲初稿[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53.
    1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大会关于东方问题的总提纲[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68-69.
    2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大会关于东方问题的总提纲[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71.
    3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的补充提纲[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31.
    1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大会关于东方问题的总提纲[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70.
    2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大会关于东方问题的总提纲[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71-72.
    1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大会关于东方问题的总提纲[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71.
    2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的补充提纲[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31.
    3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讨论民族与殖民地问题[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22-23.
    1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的补充提纲[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31.
    2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大会关于东方问题的总提纲[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69.
    1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的补充提纲[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31.
    2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大会关于东方问题的总提纲[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71-72.
    1绪论[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1.
    1共产国际章程[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2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150—151.
    2共产国际章程[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2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150.
    1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18号记录(摘录)[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189.
    2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67号(特字第50号)记录(1926年11月11日)[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623—624.
    3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75号(特字第57号)记录(1926年12月30日) [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56.
    1唐宝林.重评共产国际指导中国国民革命的路线[J].历史研究,2000,2.
    1任建树.20年代初联共对华政策的制定[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1(1):133.
    1孙中山在广州警界宴会上与何某的谈话(1918年1月28日) [M]//孙中山全集:第4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320.
    2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研究室.孙中山年谱[M].北京:中华书局,1980:230.
    3契切林致孙中山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2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48.
    4契切林致孙中山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2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48—49.
    5孙中山致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外交部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2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53.
    6何香凝.我的回忆[M].尚明轩,余炎光.双清文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925.
    1陈其尤.1919年苏俄派第一个代表到漳州[G].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四辑。(路博是1920年到达漳州的。陈其尤似记忆有误。)
    2维经斯基与孙中山的第一次会见[G]//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三).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45—146.
    3波达波夫给契切林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47—48.
    4波达波夫给契切林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48.
    1包惠僧.包惠僧回忆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3.
    2杨松给加拉罕的电报[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97.
    3与斯内夫利特谈话记录[G]//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3.
    4越飞给吴佩孚将军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99.
    5派克斯给加拉罕的电报[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98.
    1越飞给吴佩孚将军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132.
    2越飞给孙逸仙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127.
    3越飞给马林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130.
    4孙逸仙给越飞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144.
    5孙逸仙给越飞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145.
    1孙逸仙给越飞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145.
    2孙逸仙给越飞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145—146.
    3越飞给吴佩孚将军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156.
    4派克斯给加拉罕的电报[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98.
    5越飞给吴佩孚将军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101-102.
    1吴佩孚给越飞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159、160.
    2越飞给俄共(布)、苏联政府和共产国际领导人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210.
    1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234-238.
    2斯内夫利特和初期的中国共产党[G]//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6.
    3斯内夫利特和初期的中国共产党[G]//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9.
    4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235.
    5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235. .
    1斯内夫利特和初期的中国共产党[G]//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2.
    2孙文复蒋中正函(1922年8月30日)[M]//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535-536.
    3俄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42号记录(摘录)[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187.
    1俄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53号记录(摘要)[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226.
    2孙中山与越飞联合宣言[G]//孙武霞,许俊基.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资料选辑(1919—1924).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38-239.
    3关于我们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尤其是在中国的工作问题[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2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406.
    4关于我们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尤其是在中国的工作问题[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2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404.
    1关于我们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尤其是在中国的工作问题[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2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406.
    2鲍罗廷关于华南形势的札记[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369.
    3鲍罗廷关于华南形势的札记[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371.
    4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会议速记记录[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182.
    5鲍罗廷关于华南形势的札记[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367.
    6鲍罗廷关于华南形势的札记[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367.
    1鲍罗廷关于华南形势的札记[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370.
    2鲍罗廷关于华南形势的札记[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370.
    3鲍罗廷关于华南形势的札记[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370.
    4 [苏]格鲁宁.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M].徐正明,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188.
    1 [苏]格鲁宁.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M].徐正明,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186.
    2鲍罗廷关于华南形势的札记[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375-377.
    1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2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547-548.
    2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2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548-549.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2卷[G].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549.
    2鲍罗廷给维经斯基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394.
    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上[G].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85.
    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上[G].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86.
    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上[G].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86.
    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上[G].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86.
    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上[G].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86.
    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上[G].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87.
    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上[G].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87.
    1罗家伦.革命文献:第八辑[G].台北:正中书店,1955:72.
    2廖仲恺.在国民党广州市党员大会上的演说[M]//尚明轩,余炎光.双清文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579—580.
    3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报告概要[G]//罗家伦.革命文献:第七十六辑.台北:正中书店,1955:33.
    4国民运动进行计划决议案[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201.
    1韦慕廷.孙中山的苏联顾问,1920—1925[J].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6期:286—287.
    2加拉罕给契切林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410.
    3加拉罕给契切林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414.
    1共产党在国民党内的工作问题决议案[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230.
    2共产党在国民党内的工作问题决议案[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249.
    1鲍罗廷《关于国民党》的书面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565—566.
    2加伦.军事政治形势[M]//[苏]А·N·卡尔图诺娃.加伦在中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115.
    1鲍罗廷《关于国民党》的书面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566.
    2孙中山对于时局之宣言[N]申报,1924—11—18.
    3孙中山对于时局之宣言[N]申报,1924—11—18.
    4孙中山对于时局之宣言[N]申报,1924—11—18.
    5孙中山对于时局之宣言[N]申报,1924—11—18.
    1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之主张(1923年8月1日)[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77—178.
    2孙中山.在上海新闻记者招待会上的演说[M].孙中山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954.
    3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之主张(1924年11月19日)[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305.
    4向导:第93期,1924—12—3.
    
    1政治生活:第26期.1924—12—21.
    2六十二个团体拥护孙中山主张电,1924—11—23.
    
    
    1向导:第113期,1925—5—3.
    2向导:第113期,1925—5—3.
    3向导:第113期,1925—5—3.
    1同志们在国民党工作及态度决议案[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225.
    1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东方委员会关于中国问题的决定[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490-491.
    2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决议案[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244、245.
    3此次扩大执行委员会之意义[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229.
    4中共通告第十五号[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282.
    1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337.
    2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330.
    3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333.
    4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334.
    5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358.
    1共产国际执委会东方部给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的报告(摘录)(机密()1924年1月15日于莫斯科)[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400.
    2维经斯基给拉斯科尔尼科夫的信(秘密)(1924年4月21日于北京)[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494.
    3工会运动问题议决案[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236-237.
    1维经斯基给拉斯科尔尼科夫的信(1924年12月19日)[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561.
    2五卅前夕,中共中央讨论上海工人运动的发展时,蔡和森提出:“应当把工人的经济斗争转到民族斗争”,“把工人的经济斗争与目前正在蓬勃发展的反帝斗争汇合起来,要使工人表现明显的反帝性质,以争取一切反帝力量的援助,同时就使工人加入总的反帝战线而成为这一战线的中坚”。这个建议得到了与会者的赞同。见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五卅运动史料:第一卷[G].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140.
    3维经斯基给中共中央和鲍罗廷的信(1925年2月15日)[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580.
    1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公报(一):32、37.
    2帝国主义者对中国工人运动的进攻[G]//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编译.维经斯基在中国的有关资料.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121.
    3帝国主义者对中国工人运动的进攻[G]//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编译.维经斯基在中国的有关资料.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122.
    1上海事件震撼着全中国[G]//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编译.维经斯基在中国的有关资料.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123.
    2上海事件震撼着全中国[G]//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编译.维经斯基在中国的有关资料.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126.
    3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关于青岛和上海惨案告工人、农民和全体劳动人民书[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2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733、734.
    4驻华大使加拉罕在五卅惨案后的第三天,就照会北洋政府外交部:“------痛悉上海枪杀中国工人学生数十人,蔽使谨向中国国民表示最深挚的同情与哀痛”;6月5日,加拉罕又以“领袖大使资格通知各使召集会议,调停沪案”。《政治生活》第42期.
    5俄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68号(特字第51号)记录[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636.
    6俄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68号(特字第51号)记录[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636.
    1维经斯基给拉斯科尔尼科夫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645.
    2维经斯基给拉斯科尔尼科夫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645-646.
    3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给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2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743.
    4俄共(布)中央政治局中国委员会会议第4号记录[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643.
    5维经斯基给拉斯科尔尼科夫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646.
    1 [俄]格鲁宁.1925—1927年中国革命问题[C].徐正明,译.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苏联学者论文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266.
    2维经斯基的书面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655.
    3维经斯基的书面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655.
    4彭明.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1924—1927):第2册[G].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222.
    5人民出版社编辑部.回忆张太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6.
    1人民出版社编辑部.回忆张太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7.
    2黄平.往事回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26.
    3人民出版社编辑部.回忆张太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7.
    4卢权.苏兆征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87-88.
    1布哈林对共产国际执委会东方部给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指示草案的修正案[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254-255.
    2布哈林对共产国际执委会东方部给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指示草案的修正案[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255.
    1对于农民运动之决议案[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361—362.
    2对于农民运动之决议案[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362.
    3对于农民运动之决议案[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362.
    4瓦西里耶夫给中共中央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638.
    5共产国际执委会东方部关于中国共产党军事工作的指示草案[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659.
    1共产国际执委会东方部关于中国共产党军事工作的指示草案[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662.
    2俄共(布)中央政治局中国委员会会议第7号记录[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665.
    3赫梅廖夫就中共中央军事部的工作给别尔津的书面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4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239
    4河南问题[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6):第二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66.
    1瓦西里耶夫给中共中央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639.
    2共产国际执委会东方部关于中国共产党军事工作的指示草案[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658-659.
    3共产国际执委会东方部关于中国共产党军事工作的指示草案[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659.
    1维经斯基给联共(布)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代表团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4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95.
    2瓦西里耶夫给中共中央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639.
    3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宣言[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430.
    4中国现时的政局与共产党的职任决议案[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469.
    1李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291.
    2广东省委报告[G]//广东历史革命博物馆.广州起义资料.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97.
    3中共湖北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湖北历史大事记(1919.5—1949.10)[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72.
    4赫梅廖夫就中共中央军事部的工作给别尔津的书面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4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240.
    5瓦西里耶夫给中共中央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640.
    6瓦西里耶夫给中共中央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640.
    7农民兵士间的工作问题决议案[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248.
    8对于农民运动之决议案[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248.363.
    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196-197.
    2中央局报告(九月份)[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248、358.
    3中国革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马日事变资料[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634.
    4中国革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马日事变资料[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599.
    5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上[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132.
    6中国革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马日事变资料[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638.
    7井冈山的斗争[M].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
    8转引自周恩来传(1898—1949)[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137.
    9罗易就湖南局势给联共(布)中央政治局的电报[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4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05.
    1赫梅廖夫就中共中央军事部的工作给别尔津的书面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4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240.
    
    1李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
    2对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训话[M]//廖仲恺.廖仲恺集(增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83:245.
    1杨其纲.本校之概况[J].黄埔日刊,1927—3—1.转引自李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1-102.
    2斯莫连采夫对向人民军和广州提供物质支援计划的说明[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700.
    1丁文江.广东军事记[G]//近代史资料,1958:3期.转引自黄修荣.第一次国公合作[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212.
    2巨缘.帝国主义与反革命压迫下的孙中山政府[J].向导,1924:85期.
    3 1924年8月11日陈伯廉等致内政部呈[J].历史档案1982:1期.转引自黄修荣.第一次国公合作[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213.
    1李泰棻.国民军史稿[M]//(台湾)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658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170.
    2鹿钟麟,刘骥,邓哲熙.冯玉祥北京政变[G]//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
    1冯玉祥.我的生活:[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421.
    2 [苏]维.马.普里马科夫.冯玉祥与国民军—一个志愿兵的札记(1925—1926)[M].曾宪权,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5.
    3邵元冲:邵元冲日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122.
    1吾人之责任[G]//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鲍罗廷在中国有关资料.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25.
    2俄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52号记录[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582-583.
    1俄共(布)中央政治局中国委员会会议第1号记录[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603.
    2加拉罕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使团会议上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82.
    3杨云若,杨奎松.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96.
    
    1俄共(布)中央政治局中国委员会会议第3号记录[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630-631.
    2孙中山三次在广东建立政权:411.
    3巴拉诺夫斯基关于国民党代表团拜会斯克良斯基和加米涅夫情况的书面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287.
    4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官学校的演说[G]//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鲍罗廷在中国有关资料.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31.
    1 [苏]维.马.普里马科夫.冯玉祥与国民军—一个志愿兵的札记(1925-1926)[M].曾宪权,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10.
    2苏联阴谋文证汇编:国民军事项类[G]//师警察厅编译会.苏联阴谋文证汇编:民国十七年.台北:文海出版社,1987:43.
    3张静如.李大钊生平史料编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240.
    4 [苏]维.马.普里马科夫..冯玉祥与国民军—一个志愿兵的札记(1925-1926)[M].曾宪权,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47.
    1张静如.李大钊生平史料编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259.
    2 [苏]亚.伊.切列潘诺夫.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一个驻华军事顾问的札记[M].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330-331.
    3中国解放运动的总结和近期前景[G]//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维经斯基在中国的有关史料.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140-141.
    1斯内夫利特和初期的中国共产党[G]//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8.
    2访问中国南方的革命家[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2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242.
    3访问中国南方的革命家[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2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242.
    1斯内夫利特和初期的中国共产党[G]//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8.
    2斯内夫利特和初期的中国共产党[G]//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2.
    3向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2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239.
    4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给其派驻中国南方代表的指令[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2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324.
    5俄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42号记录[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187.
    6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76.
    1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77.
    2共产国际执委会会议速记记录[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191.
    3陈独秀致吴廷康的信[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31-32.
    1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65.
    2张国焘回忆西湖会议[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2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344.
    3张国焘回忆西湖会议[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2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344.
    1张国焘给维经斯基、穆辛的信[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现代史研究室.二大和三大—中国共产党第二、三次代表大会资料选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220-221.
    1张国焘给维经斯基、穆辛的信[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现代史研究室.二大和三大—中国共产党第二、三次代表大会资料选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222-223.
    2蔡和森.在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讨论政治报告时的发言[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现代史研究室.二大和三大—中国共产党第二、三次代表大会资料选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514.
    3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案及宣言[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现代史研究室.二大和三大—中国共产党第二、三次代表大会资料选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182.
    1中央通告第十五号——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283.
    2鲍罗廷给瞿秋白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511.
    3维经斯基给拉斯科尔尼科夫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563.
    4《谢张两监察委员与鲍罗廷问答纪要》[G]//孙武霞等编.《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资料选辑》(1919—1924):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10—312.
    1瓦西里耶夫给季诺维也夫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678.
    2维经斯基的书面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692—693.
    3告全党同志书[M].陈独秀著作选:第3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88.
    1张国焘.我的回忆:第二册[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105.
    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信[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6):第二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41.
    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信[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6):第二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42.
    4彭述之为《托洛茨基论中国》一书所写的《导言》[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6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566-567.
    5维经斯基给联共(布)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代表团核心小组的电报[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321.
    6维经斯基给加拉罕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26.
    1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关系问题议决案[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6):第二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76.
    2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关系问题议决案[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6):第二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76.
    3维经斯基的书面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656.
    4维经斯基的书面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693.
    1狄拉克《论中国共产主义政策基础》的提纲[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314.
    2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讨论民族与殖民地问题[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编译.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21.
    3狄拉克.中国革命一周年[G]//安徽大学苏联问题研究所、四川省中共党史研究会编译.苏联《真理报》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选编:第一辑.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204.
    1孙武霞,许俊基.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资料选辑(1919—1924).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98.
    2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关于东方问题的总提纲[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编译.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71.
    3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595.
    4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595.
    1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595-596.
    2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332-333.
    1东方部就1923年第一季度工作给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的报告(摘录)[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240、241.
    2东方部就1923年第一季度工作给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的报告(摘录)[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241.
    3布哈林对共产国际执委会东方部给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指示草案的修正案[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55.
    4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集)[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174-175.
    1俄共(布)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速记记录(1923年4月17—25日)[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175.
    2越飞给俄共(布)、苏联政府和共产国际领导人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197.
    3有国民党代表团参加的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会议速记记录[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337.
    4有国民党代表团参加的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会议速记记录[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337.
    5鲍罗廷的札记和通报[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445.
    1中国南方的斗争[G]//维经斯基在中国的有关材料.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9-11.
    2萨法罗夫给俄共(布)中央政治局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244-245.
    3萨法罗夫给俄共(布)中央政治局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248.
    4加拉罕给契切林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414.
    5加拉罕给契切林的[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414.
    1加拉罕给契切林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415.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G].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341.
    3维经斯基给共产国际执委会东方部主任萨法罗夫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229.
    4东方部就1923年第一季度工作给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的报告(摘要)[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240.
    5东方部就1923年第一季度工作给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的报告(摘要)[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241.
    1巴拉诺夫斯基关于国民党代表团拜访托洛茨基情况的书面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340.
    2中国当前的政局(再版前言)[G]//维经斯基在中国的有关资料.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85.
    3维经斯基给共产国际执委会东方部主任萨法罗夫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229.
    4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45—46.
    1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344.
    2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2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225.
    1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2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225-226.
    2周利生.吴廷康与中国国民革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68.
    3维经斯基就共产国际执委会东方部远东局的工作给共产国际书记处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2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223-224.
    4东方部就1923年第一季度工作给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的报告(摘要)[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240.
    1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一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333.
    2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关于东方问题的总提纲[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71-72.
    1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给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信(节录)[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2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311-312.
    2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形势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64.
    3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2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226-227.
    1致拉夫斯坦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2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446-447.
    2维经斯基给中共中央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117.
    3东方部就1923年第一季度工作给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40.
    4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4.
    5共产国际执委会会议速记记录[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190.
    1维经斯基给加拉罕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607.
    2维经斯基给加拉罕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607.
    3维经斯基给加拉罕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607.
    4共产国际执委会东方部给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621.
    1维经斯基的书面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655-656.
    2维经斯基给共产国际执委会东方部主任萨法罗夫的信(摘录)[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228.
    3维经斯基给共产国际执委会东方部主任萨法罗夫的信(摘录)[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27.
    1维经斯基给共产国际执委会东方部主任萨法罗夫的信(摘录)[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228.
    1共产国际执委会东方部给其出席中共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代表的指示草案[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251-253.
    1布哈林对共产国际执委会东方部给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指示草案的修正案[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254-255.
    1东方部就1923年第一季度工作给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241.
    2萨法罗夫给俄共(布)中央政治局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248.
    3维经斯基给加拉罕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607.
    1鲍罗廷在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委员会会晤时的讲话[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70.
    1鲍罗廷在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委员会会晤时的讲话[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70-371.
    2鲍罗廷在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委员会会晤时的讲话[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71.
    3鲍罗廷在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委员会会晤时的讲话[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71-372.
    4鲍罗廷在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委员会会晤时的讲话[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72.
    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二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325-326.
    1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委员与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联席会议记录书[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500.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二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311-312.
    3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局委员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委员联系会议记录[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525.
    1广东省档案馆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办公室.广东区党、团研究史料(1921—1926)[G].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464-466.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6)[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228-229.
    3广东省档案馆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办公室.广东区党、团研究史料(1921—1926)[G].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478-479.
    1广东省档案馆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办公室.广东区党、团研究史料(1921—1926)[G].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479-482.
    2陈漱渝.宋庆龄传.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88:95.
    3丁言模.鲍罗廷与中国国民革命[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424.
    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鲍罗廷在中国有关资料[G].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鲍罗廷在中国有关资料[G].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166、169.
    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鲍罗廷在中国有关资料[G].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132-133.
    3鲍罗廷先生在中俄联欢会之演说词[N]//广州民国日报,1926—11—18.
    4南昌群众欢迎大会上之演说[G]//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鲍罗廷在中国有关资料.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133.
    5南昌群众欢迎大会上之演说[G]//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鲍罗廷在中国有关资料.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133-134.
    6 [苏]亚.伊.切列潘诺夫[M]//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一个驻华军事顾问的札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508.
    1 [苏]亚.伊.切列潘诺夫[M]//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一个驻华军事顾问的札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509.
    2 [苏]亚.伊.切列潘诺夫.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一个驻华军事顾问的札记[M].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508-510.
    3 [苏]A.B.巴库林.中国国民革命武汉时期见闻录[M].郑厚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251-252.
    
    1彭明.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第二册(1924—1927)[G].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343.
    2丁言模.鲍罗廷与中国国民革命[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463.
    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4辑(上)[G].南京:江苏古藉出版社,1986:398.
    1布勃诺夫使团的总的结论和具体建议[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246.
    1布勃诺夫使团的总的结论和具体建议[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247-248.
    2布勃诺夫使团的总的结论和具体建议[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253-254.
    3布勃诺夫使团的总的结论和具体建议[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264.
    4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27号(特字第21号)记录(摘录)[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266.
    5维经斯基给皮亚特尼茨基和联共(布)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代表团成员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03.
    1维经斯基给加拉罕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08.
    2维经斯基给加拉罕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09.
    3维经斯基给联共(布)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代表团核心小组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48.
    1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委员会与鲍罗廷会议记录[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97.
    2丁言模.鲍罗廷与中国国民革命[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379.
    3蔡和森的十二篇文章[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38.
    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鲍罗廷在中国有关资料[G].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250-251.
    5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50号(特字第38号记录[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428.
    1关于现时政局与共产党主要职任议决案[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6):第二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57.
    2中央通告第七十九号[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6):第二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82.
    3谢尔盖在俄国代表团第17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提纲[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59.
    4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民政纲的草案[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6):第二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436.
    1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民政纲的草案[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6):第二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436.
    2组织问题议决案[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6):第二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81.
    3对于广东农民运动议决案[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6):第二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242-243.
    1对于广东农民运动议决案[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6):第二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243.
    2对于广东农民运动议决案[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6):第二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243.
    3中央局报告(九月份)[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6):第二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353.
    4组织问题议决案[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6):第二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82.
    1组织问题议决案[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6):第二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82.
    2组织问题议决案[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6):第二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83.
    3对于广东农民议决案[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6):第二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257-258.
    1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M]//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
    2中央通告第四号[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6):第二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284.
    3中共通告第四号[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6):第二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284.
    4中共通告第四号[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6):第二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284.
    1中共通告第四号[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6):第二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285.
    2中共通告第四号[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6):第二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284-285.
    1 [苏]亚.伊.切列潘诺夫.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一个驻华军事顾问的札记[M].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467.
    2宋平.蒋介石生平[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159.
    3 [苏]亚.伊.切列潘诺夫.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一个驻华军事顾问的札记[M].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507、508.
    1加拉罕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使团会议上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87.
    2加拉罕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使团会议上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88.
    3俄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21号记录[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1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265-266.
    1维经斯基给加拉罕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08-310.
    2谢尔盖在俄国代表团第17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提纲和《维经斯基给加拉罕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58-362.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292.
    1加拉罕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使团会议上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69-70.
    1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3号(特字第2号)记录[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21-22.
    1加拉罕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使团会议上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74-77.
    1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讨论民族与殖民地问题[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21-22.
    1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的补充提纲[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31-32.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
    1加拉罕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使团会议上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69.
    2加拉罕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使团会议上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71.
    3加拉罕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使团会议上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79.
    4加拉罕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使团会议上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82.
    1加拉罕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使团会议上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83.
    2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
    1加拉罕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使团会议上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72.
    1向青.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论文集[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19.
    
    1 [苏]M.C.贾比才.中国革命与苏联顾问[M].张静,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110.
    2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会议讨论中国问题的速记记录[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48-49.
    1李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长编——国民革命的兴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514.
    1我们对中国和日本的政策问题[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193-194.
    2我们对中国和日本的政策问题[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194.
    3我们对中国和日本的政策问题[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194-195.
    4我们对中国和日本的政策问题[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198.
    1在华军政工作和近期对它的必要改组[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204.
    2在华军政工作和近期对它的必要改组[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205.
    3在华军政工作和近期对它的必要改组[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206.
    4我们对中国和日本的政策问题[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198.
    1关于中共在广州的任务的提纲[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210.
    2关于中共在广州的任务的提纲[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210.
    3关于中共在广州的任务的提纲[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210—211.
    1关于中共在广州的任务的提纲[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211.
    2关于中共在广州的任务的提纲[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212.
    3关于中共在广州的任务的提纲[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213.
    4关于中共在广州的任务的提纲[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215.
    5关于中共在广州的任务的提纲[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215.
    6关于中共在广州的任务的提纲[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214.
    1关于中共在广州的任务的提纲[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216.
    2关于中共在广州的任务的提纲[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216.
    3关于中共在广州的任务的提纲[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216-217.
    4关于中共在广州的任务的提纲[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217.
    5关于中共在广州的任务的提纲[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216.
    1蒋介石.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和俄国共产党共产革命的区别[G]//罗家伦.革命文献:第9辑.台北,正中书店,1955.
    
    1致中.广州事变之研究[J].向导,1926(4),148期.
    2蒋校长通电[J].黄埔潮,1926(4月),46期.
    1茅盾.中山舰事件前后回忆录(八)[J].新文学史料,1980(3).
    2陈独秀.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
    3周恩来.关于一九二四至二六年党对国民党的关系[M]//周恩来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19.
    1方鼎英.略谈中山舰事件[G]//中国人民政协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文史资料选辑:第11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
    1布勃诺夫在广州苏联顾问团全体人员大会上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168.
    1布勃诺夫给鲍罗廷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184-186.
    2布勃诺夫在广州苏联顾问团全体人员大会上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171.
    3布勃诺夫在广州苏联顾问团全体人员大会上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163.
    4布勃诺夫在广州苏联顾问团全体人员大会上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163.
    5索洛维约夫给加拉罕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177.
    6索洛维约夫给加拉罕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177-178.
    1索洛维约夫给加拉罕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178.
    1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22号(特字第16号)[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236-237.
    2布勃诺夫给鲍罗廷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184.
    1蒋介石.苏俄在中国[M].台湾: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243.
    2张国焘.我的回忆:第一册[M].北京:中国现代史料编刊社,1981:119-120.
    1彭述之.评张国焘的我的回忆——中国第二次革命失败的前因后果和教训[M].香港:香港前卫出版社,1972:8.
    2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执会第二次全会通过整理党务案决议案[G]//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下)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713—714.
    3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执会第二次全会通过联席会议组织大纲案[G]//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下)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712.
    1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执会第二次全会通过整理党务案决议案[G]//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下)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714—715.
    2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执会第二次全会通过整理党务案决议案[G]//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下)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715.
    3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执会第二次全会通过整理党务案决议案[G]//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下)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715.
    1蒋介石.苏俄在中国[M].台湾: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42.
    2鲍罗廷在老布尔什维克协会会员大会上所作的《当前中国政治经济形势》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4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482.
    1古比雪夫和拉兹贡给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17.
    2古比雪夫和拉兹贡给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18.
    3古比雪夫和拉兹贡给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18.
    4古比雪夫和拉兹贡给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19.
    1古比雪夫和拉兹贡给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17.
    2古比雪夫和拉兹贡给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19.
    3古比雪夫和拉兹贡给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19-20.
    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G].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138.
    5鲍罗廷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使团会议上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139.
    1鲍罗廷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使团会议上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133-134.
    2鲍罗廷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使团会议上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135.
    3鲍罗廷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使团会议上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135.
    1鲍罗廷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使团会议上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137.
    2布勃诺夫在广州苏联顾问团全体人员大会上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172.
    1布勃诺夫在广州苏联顾问团全体人员大会上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165-166.
    1关于现时政局与共产党的主要职任议决案[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6):第二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56.
    2中共通告第七十九号[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6):第二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81.
    3 [联邦德国]郭恒钰.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M].李逵六,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5:193.
    1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使团关于广州政治关系和党派关系的调查结果和结论[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485-486.
    1姚金果.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国民革命[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259.
    2中央局报告(九月份)[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6):第二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349.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G].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88-389.
    1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使团关于对广州政治关系和党派关系调查结果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438.
    2鲍罗廷在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委员会会晤时的讲话[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69.
    3鲍罗廷在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委员会会晤时的讲话[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69.
    4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料丛稿:第12辑[G].北京:中华书局,1982:207.
    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蒋介石年谱初稿[M].北京:档案出版社,1992:595.
    2维经斯基给加拉罕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09.
    1维经斯基给联共(布)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代表团核心小组的电报[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18.
    2维经斯基给联共(布)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代表团核心小组的电报[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18-319.
    3维经斯基给联共(布)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代表团核心小组的电报[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19.
    4鲍罗廷在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委员会会晤时的讲话[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72.
    5鲍罗廷在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委员会会晤时的讲话[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72.
    6国民党和中国革命[G]//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维经斯基在中国的有关资料.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31-32.
    1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委员会与鲍罗廷会议记录[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94.
    2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委员会与鲍罗廷会议记录[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95.
    1鲍罗廷在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委员会会晤时的讲话[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69.
    2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委员会与鲍罗廷会议记录[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97.
    3维经斯基给加拉罕的信(摘录)[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25-326.
    4维经斯基给联共(布)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代表团核心小组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46.
    5维经斯基给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电报[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65.
    6鲍罗廷在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委员会会晤时的讲话[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72.
    7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使团关于对广州政治关系和党派关系调查结果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455-456.
    1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委员会关于广州局势问题的初步结论[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374-375.
    2张国焘.我的回忆:第二册[M].北京:中国现代史料编刊社,1981:212.
    1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委员给联共(布)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代表团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530.
    2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63号和64号(特字第47号)记录[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586.
    1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65号(特字第48号)记录[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604.
    2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65号(特字第48号)记录(附录)[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604.
    3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67号(特字第50号)记录[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624.
    1中国革命与斯大林大纲[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6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92.
    2中国革命与斯大林大纲[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6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103.
    3中国革命与斯大林大纲[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6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103.
    4关于中国革命的提纲[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6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23.
    5关于中国共产党在1925—1927年革命中的错误问题[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6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483.
    6关于中国共产党在1925—1927年革命中的错误问题[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6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484.
    1维经斯基给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电报[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3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589.
    1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大会关于东方问题的总提纲[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71.
    1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的决议[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45.
    2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76.
    3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77.
    4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77.
    5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的决议[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42.
    1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的补充提纲[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31.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264.
    1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关于中国形势问题的决议[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275.
    2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关于中国形势问题的决议[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276-277.
    1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关于中国形势问题的决议[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278.
    2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关于中国形势问题的决议[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279-280.
    3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关于中国形势问题的决议[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281-282.
    4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关于中国形势问题的决议[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282.
    5斯大林论中国革命的前途[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266-267.
    1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关于中国形势问题的决议[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282-283.
    2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关于中国形势问题的决议[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277.
    1关于中国形势问题的决议[G]//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1919—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281.
    1根据魏奥维奇(反对派)在共产国际执委会第八次全会上的发言[M]//[联邦德国]郭恒钰.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1924—1927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统一战线).李逵六,译.北京:三联书店,1985:273-274.
    2托洛斯基《关于中国革命的第一次宣言》(1927年5月)[M]//[联邦德国]郭恒钰.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1924—1927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统一战线).李逵六,译.北京:三联书店,1985:296.
    3托洛斯基.中国革命与斯大林同志的提纲(1927年5月)[M]托洛斯基.中国革命问题:29.
    1解放社.列宁斯大林论中国[M].北京:解放社,1950:224-225.
    2解放社.列宁斯大林论中国[M].北京:解放社,1950:238-240.
    1《中国革命的阶级关系》(1927年4月3日),转引自[联邦德国]郭恒钰.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1924—1927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统一战线)[M].李逵六,译.北京:三联书店,1985:252-253.
    2《中国革命的阶级关系》(1927年4月3日),转引自[联邦德国]郭恒钰.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1924—1927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统一战线)[M].李逵六,译.北京:三联书店,1985:253.
    3《中国革命的阶级关系》(1927年4月3日),转引自[联邦德国]郭恒钰.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1924—1927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统一战线)[M].李逵六,译.北京:三联书店,1985:253-254.
    4《中国革命的阶级关系》(1927年4月3日),转引自[联邦德国]郭恒钰.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1924—1927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统一战线)[M].李逵六,译.北京:三联书店,1985:254.
    5斯大林.中国革命问题——联共(布)中央批准的给宣传员的提纲[M]//斯大林全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06.
    1托洛斯基.中国革命与斯大林同志的提纲(1927年5月)[M]//中国革命问题:29.
    2托洛斯基.关于中国革命的第一次宣言(1927年5月)[M]//转引自[联邦德国]郭恒钰.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1924—1927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统一战线)[M].李逵六,译.北京:三联书店,1985:298-299.
    3这个提纲从未正式公诸于世,也没有被译成中文发表过,西柏林新方针出版社出版的托洛茨基《中国——被扼杀的革命》一书翻译的。季诺维也夫同志关于中国革命的提纲[M]//转引自[联邦德国]郭恒钰.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1924—1927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统一战线)[M].李逵六,译.北京:三联书店,1985:300.
    1季诺维也夫同志关于中国革命的提纲[M]//转引自[联邦德国]郭恒钰.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1924—1927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统一战线)[M].李逵六,译.北京:三联书店,1985:300—301.
    1季诺维也夫同志关于中国革命的提纲[M]//转引自[联邦德国]郭恒钰.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1924—1927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统一战线)[M].李逵六,译.北京:三联书店,1985:301—304.
    2季诺维也夫同志关于中国革命的提纲[M]//转引自[联邦德国]郭恒钰.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1924—1927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统一战线)[M].李逵六,译.北京:三联书店,1985:304.
    1蒋介石在南昌总部第十四次纪念周演讲[G].人民出版社: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资料选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6.
    1《粤区政治报告》(二),1926—11—23.
    2中共上海区委秘书处通讯:最近全国政治局面及革命运动的趋势[M]//周尚文,贺世友.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314.
    3 [联邦德国]郭恒钰.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李逵六,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5:246.
    1 [联邦德国]郭恒钰.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M].李逵六,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5:246.
    2陈独秀与汪精卫《联合宣言》[G]//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7):第三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593.
    1中共上海区委主席团会议记录[M]//周尚文,贺世友.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428.
    1罗家伦.革命文献:第16辑[G].台北:正中书店,1955:2826.
    2蒋介石.在国民政府建都南京阅兵典礼训话[C]//黄埔政治学校特别党部.蒋胡最近言论集.1927年4月18日.
    1鲍罗廷关于中国政治局势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4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226.
    2鲍罗廷关于中国政治局势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4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227.
    3鲍罗廷关于中国政治局势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4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228.
    4鲍罗廷关于中国政治局势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4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228.
    1罗易给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电报[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4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200-201.
    2罗易给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电报[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4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202-203.
    3周恩来.迅速出师讨伐蒋介石[M]//周恩来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7.
    1施托林.中国的军事形势[J].国际新闻通讯:第60期(1927年6月10日):1273.
    1鲍罗廷在老布尔什维克协会会员大会上所作的《当前中国政治经济形势》的报告[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4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501-502.
    1解放社.列宁斯大林论中国[M].北京:解放社,1950:165-166.
    
    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7):第三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47.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7):第三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54.
    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7):第三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57.
    4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7):第三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65.
    5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7):第三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69.
    1布哈林.中国民族革命运动的危机与工人阶级的任务[J].国际新闻通讯:45期(1927年4月26日):921.
    2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记录,1927—5—27.
    3陈独秀.湖南政变与讨蒋[J].向导:第199期.1927—6—22.
    4国民党中央第一次通告(1927年5月20日)[J].国闻周报:第4集(1927年6月12日):4.
    
    1国民党中央第二次通告(1927年5月20日)[J].国闻周报:第4集(1927年6月12日):4-5.
    2国民党中央第三次通告(1927年5月23日)[J].国闻周报:第4集(1927年6月12日):5.
    3 [苏]A.B.巴库林.中国国民革命武汉时期见闻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198、299、305.
    4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7):第三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36.
    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7):第三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57-159.
    2向导:第197期(1927年6月8日).
    1 [美]丹尼尔·雅格布斯.鲍罗廷——斯大林派到中国的人[M]殷罡,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250-251.
    2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98.
    1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给中共中央的信[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5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447.
    1 [美]罗伯特.诺思.津尼亚尤丁.罗易赴华使命[M].王谋,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324-325.
    1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关于中国革命当前形势的决议[G]//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5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494.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6):第二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203-206.
    1汪精卫.武汉分共之经过.(广州中山大学1927年11月5日演讲稿)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G]1—2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G](3—6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
    [3]列宁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斯大林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5]斯大林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孙中山.孙中山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5.
    [7]孙中山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毛泽东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12]李大钊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13]蔡和森文集:下[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14]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研究室.孙中山年谱[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5][匈]贝拉·库恩.共产国际文件汇编[G].中国人民大学编译室,译.北京:三联书店,1965.
    [17]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近代史资料[G].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18]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1919-1928)[G].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19]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料丛稿[G].北京:中华书局,1982.
    [20]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G].南京:江苏古藉出版社,1986.
    [2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G].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
    [23]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G].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
    [2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蒋介石年谱初稿[M].北京:档案出版社,1992.
    [25]安徽大学苏联问题研究所四川省中共党史研究.苏联《真理报》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选辑(第一辑)1919—1927[G].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26]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27]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6)[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28]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7)[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
    [29]孙武霞,许俊基.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资料选辑(1919-1924)[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0]孙武霞,许俊基.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资料选辑(1925-1927)[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1]北京师范学院政教系,上海师范学院政教系.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资料选辑(1925-1927)[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2]广东省档案馆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办公室.广东区党、团研究史料(1921-1926)[G].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
    [33]人民出版社.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资料选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34](台湾)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G].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35]罗家伦.革命文献[G].台北正中书店,1955.
    [36]彭明.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1924-1927)[G].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37]中共湖北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湖北历史大事记(1919.5—1949.10)[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
    [38]中国革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马日事变资料[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39]广东历史革命博物馆.广州起义资料[G].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
    [40]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档案资料[G].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4.
    [41]时光.“二大”和“三大”[G].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42]广东省档案馆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办公室.广东区党、团研究史料(1921-1926)[G].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
    [43]五卅运动史料[G].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44]苏联阴谋文证汇编—军事事项类[G].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
    [4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鲍罗廷在中国有关资料[G].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46]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增订本)[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维经斯基在中国的有关资料[G].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48]包惠僧.包惠僧回忆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49]李维汉.回忆与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
    [50]张国焘.我的回忆[M].北京:中国现代史料编刊社,1980.
    [51]黄平.往事回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52]冯玉祥.我的生活[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
    [53]人民出版社编辑部.回忆张太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4]蔡和森的十二篇文章[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55]彭述之.评张国焘的我的回忆——中国第二次革命失败的前因后果和教训[M].香港:香港前卫出版社,1972.
    [56]张静如.李大钊生平史料编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57]尚明轩,余炎光.双清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58]邓中夏.邓中夏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59][苏]A.B.巴库林.中国国民革命武汉时期见闻录[M].郑厚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60][苏]贾比才.中国革命与苏联顾问[M].张静,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61][苏]切列潘诺夫.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一个驻华军事顾问的札记[M].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62][苏]普里马克夫.冯玉祥与国民军—一个志愿兵的札记(1925-1926)[M].曾宪权,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63]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顾问在中国(1923-1927)[M].北京:中国社科院出版社,1980.
    [64][美]丹尼斯.雅各布斯.鲍罗廷—斯大林派到中国的人[M].殷罡,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
    [65][美]罗伯特.诺思.津尼亚尤丁.罗易赴华使命—1927年的国共分裂[M].王谋,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
    [66]A.B.勃拉戈达托夫.中国革命纪事(1925—1927)[M].北京:三联书店,1982.
    [67][联邦德国]郭恒钰.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1924—1927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统一战线)[M].李逵六,译.北京:三联书店,1985.
    [68]向青.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论文集[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69][俄]格鲁宁.徐正明,译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苏联学者论文选译[C]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70][美]赫尔穆特.格鲁伯.斯大林时代共产国际内幕[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9.
    [71]邓泽如.中国国民党二十年史迹[M].上海:正中书局,1948.
    [7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G].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
    [7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广东省委员会、广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孙中山三次在广东建立政权[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
    [74]广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研究室编.省港大罢工资料[G].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
    [75]杨奎松.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76]杨云若,杨奎松.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77]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中国革命的策略在国际背景下的演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78]李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79]李新,李宗一.中华民国史[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7.
    [80]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81]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革命史教研室.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82]张光宇.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
    [83]周尚文,贺世友.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上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84]丁言模.鲍罗廷与中国国民革命[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
    [85]向青,石志夫,刘德喜主编.苏联与中国革命[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
    [86]李玉贞.马林与第一次国共合作[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87]朱洪.重话国民革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8]任建树.陈独秀大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89]黄修荣.第一次国共合作[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90]黄修荣.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新探[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
    [91]蒋介石.苏俄在中国[M].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8.
    [92]李云汉.从容共到清党[M].台北,1987年8月影印版.
    [93]黎世红.苏联和中国国民军[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94]周利生.吴廷康与中国国民革命关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95]宋平.蒋介石生平[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
    [96]朱洪.国民革命时期苏联和共产国际对国共两党经济援助之比较[J].党的文献,2007(2).
    [97]姚金果.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共三者之间的组织关系[J].党的文献,2003(5).
    [98]姚金果.陈独秀第一次大让步之辨析[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3(4).
    [99]姚金果.陈独秀第三次大让步之辨析[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3(8).
    [100]姚金果.陈独秀第二次大让步之辨析[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3(4).
    [101]姚金果.共产国际东方战略与国民革命时期的右倾错误[J].中共党史研究,2003(3).
    [102]任建树.20年代初联共对华政策的制定[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1(1).
    [103]钱听涛.共产国际秘档中看到的国民党一大召开内幕[J].党史博览,2004(12).
    [104]蔡丽.共产国际与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的巨变[J].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2).
    [105]李绍华.试析苏俄、共产国际在中国寻求盟友的抉择[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2).
    [106]马贵凡译.俄罗斯学者对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的新进展[J].中共党史研究,2003(5).
    [107][俄]H.JI.马马耶娃.二十年代的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党[J].路远,译.中共党史研究,1998(7).
    [108][美]韦慕廷.孙中山的苏联顾问,1920—1925[J].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