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方向”和“道路”问题,无论于人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都是头等重要的问题。因为无论是人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单向度的,发展事实上总存在多重方向的空间,而正确的方向往往具有唯一性。这种“实然”与“应然”的矛盾客观上需要为人和社会的发展引导方向,即导向。导向作为一种古今中外的普遍性的社会历史现象,是导向主体引导客体朝着某种方向发展的行动和过程。简单而言,导向就是主体为客体引导方向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贯穿于阶级社会始终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内在地包含着一定的导向,即本文所指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它是为帮助和引导人们辨别、选择和坚持一定的方向,并循着这种方向行动而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论文以“为什么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为线索,从理论上系统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的本质、内容、规律等问题,又将这一论题置于大调整大变革大发展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从现实的角度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的时代价值以及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效果的基本思路。
     本文除了导论部分外,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重点对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的价值进行了深刻透析。只有对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的价值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的高度自觉。从根本上说,导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因而,研究导向问题就是抓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具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的价值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可以划清各种思想理论界限,反对错误倾向,增强核心价值主导。其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可以为个体引导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促进个体全面发展。最后,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可以指明社会发展方向,坚持正确社会发展道路。
     第二部分在对导向概念历史演变过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界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的内涵,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的本质及其特征。本文从活动的意义上理解导向,认为所谓导向,是指导向主体引导客体朝着某种方向发展的行动和过程。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自阶级社会以来存在并贯穿阶级社会始终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内在包含着导向。即本文所指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是指为了帮助和引导人们辨别、选择和坚持一定的方向并循着这种方向而行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本质是一定阶级、政党和社会集团从思想政治上进行的一种倾向性引导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具有方向性、控制性、前瞻性、选择性、能动性、实践性等特征。
     第三部分对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的内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主要包含思想导向、政治导向、价值导向和舆论导向等内容。思想导向是指帮助和引导人们对不同的思想观点进行辨别、选择和坚持正确的思想观念,并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行为的活动和过程。政治导向,顾名思义就是指对人们进行正确政治方向的引导和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这种活动给人们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路线和政治态度上的把关定向。价值导向是用社会核心价值观对个体的价值取向进行倾向性引导的活动和过程,进一步说就是为帮助和引导人们对不同的价值取向进行辨别、选择、坚持一定社会核心价值观并用其指导自己行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舆论导向,简言之,就是对社会舆论进行倾向性地引导的活动和过程,进一步讲就是帮助和引导人们对多样化的社会舆论进行辨别、有倾向性地选择某种舆论,进而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活动。四个方面的内容有着内在的联系:其中思想导向是根本,政治导向是核心,价值导向是基础,舆论导向是保障。
     第四部分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的几个规律性问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活动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的效果是以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的规律为前提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的规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与必然趋势。本文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的六个规律性问题:政治主导问题;思想调节问题;疏导结合问题;协调导向问题;反复强化问题和交互作用问题等。
     第五部分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的实施思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的效果是对本论题开展系统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效果的基本思路:第一,加强和改善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领导重要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有没有效果以及取得多大效果,关键在于党的领导是否正确与科学。第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导向素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导向素质,是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活动并保证其能取得积极效果必须具备的素养和品质。它既包含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高度自觉的导向意识,也包含一定的导向能力。第三,运用多种导向途径即理论引导;典型引导;目标引导;制度引导;环境引导;媒介引导等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合力;第四,要积极创设、利用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积极引导作用,彰显环境的引导力。
"Direction" and "road" problem, whether in human development or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are of prime importance. Because both the human development or social development, is never one-dimensiona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act, there is always room for multiple directions, while the right direction and often unique. This "Fact" and "should be" objective contradictions in huma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to guide the direction of the orientation. Orientation as a universal social history of ancient and modern phenomenon,is oriented towards the main object of some kind of direction to guide the actions and processes. In short, the object-oriented guide is subject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activ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a class society throughout the activities of social practice is always inherently includes a certain direction, that article refers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oriented", which is to help and guide people to identify, select and adhere to a certain direction, and follow the direction of operations conducted by thi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sis, "What i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oriented? How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oriented? " As a clue, from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oriented nature, content, rules and other issues, in turn placed and adjustments to this topic chang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atterns and deepened reform and opening up of China's historical background, from a realistic point of view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value-oriented and in the new era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effect of the basic idea-oriented.
     In addition to this introduction section, the main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focuses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d a profound value-oriented dialysis. Only the value-orien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ve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have a high degree of self-oriented.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ree aspects of value-orien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First of all, driven b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you can draw a variety of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boundaries, against wrong tendencies and enhance the value-driven. Secondly, throug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oriented guide for the individual the right direction in life, and promot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individual. Finall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uidance, navigation can be directed to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nsure the correct orienta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 second part of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oriented sort out on the basis of defin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oriented content, reveals the natu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oriented and features. This sense of understanding from the active-oriented, that the so-called oriented to the main guide for guiding a direction towards the object of actions and process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the independent existence of class society and throughout class society has always been a social practice, but also contains internal guidance. The article referred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oriented" means to help and guide people to identify, select and adhere to a certain direction and follow the directions and actions tha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Its essence is a certain class, political parties and social groups from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orientation on a guided activity. Oriented with the dire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rolled, prospective, selectivity, activity, practice and other features.
     The third par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 more content-oriented system.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ma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clude thought-oriented orientation, political orientation, value orientation and direction of public opinion and so on. Ideological orientation is to help and guide people to different ideas and views on the identification, selection, and adhere to the correct ideas, and guide their thinking with the correct behavior of the activities and processes. Political orientation, by definition refers to the right people about the political direction and guidance to guid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such activities to the people in the political direction, political stance, political line and political attitude check orientation. Value orientation is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individual's tendency to guide the activities and processes, further, that is to help and guide people to different values in the identification, selection, adhere to certain core social values and use it for their own action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ublic opinion, in short, is the tendency of public opinion to guide the activities and processes, and further stresses is to help and guide people to identify a variety of public opinion, public opinion has a tendency to choose, and then guide the people thoughts and acts. Four aspects are intrinsically linked:one is the fundamental ideological orientation, political orientation is the core, value orientation is the foundation, public opinion is the guarantee.
     Part IV reveal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oriented law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oriented activities,thereby increasing the effec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orien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respect for the law-oriented premise. The law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orien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a social activity-oriented course the ess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ous elements and the inevitable trend. This article reveals six-orien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aw: political-led law; thought regulation laws; ease with law; coordination-oriented laws; repeated interaction of law and strengthen the law.
     Part V discusses the results-orien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enhance the basic ideas. Enhance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directed to carry out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topic starting and ending poi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four aspects enhancing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oriented basic ideas:first,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party leadership.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party's leadership,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ve no effect-oriented and to obtain much effect, the key is the correct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and Science. Seco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m-oriented. Team-orien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quality i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m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oriented activities and ensure its positive effects can be achieved must have the qualities and quality. It contains a high degre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m-oriented self-conscious awareness, but also contains some guidance capability. Third, using a variety of ways that theoretical guidance-oriented; typical boot; goal lead; system boot; environmental guidance; media guide such as the form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oriented efforts; Fourth, to actively create, the use of the environment, give full play to the environment and actively guide role, highlighting the guiding force of the environment.
引文
①《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2009年9月。
    ②《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2006年10月。
    ①《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7页。
    ①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学习出版社2009年版,第37页。
    ①李春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重大基本问题探析》,载《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第9期。
    ①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28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63页。
    ①王玄武 骆郁廷等著:《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6页。
    ②[苏]苏霍姆林斯基:《论德育和全面发展》,载《国外教育资料》,1980年第1期。
    ③陈晏清:《重建新世纪的价值观》,载《中国教育报》,2000年10月11日。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4页。
    ①《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2—73页。
    ②《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0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03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03页。
    ①杨春长王聚英等主编:《中国共产党反对错误倾向的理论与实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20页。
    ②沈壮海:《澄清理论是非,增强价值主导——读<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载《人民日报》,2010年8月18日。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6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7页。
    ③柳青著:《创业史》(第1部),中国青年出版社1960年版,第239页。
    ①张迈曾李明德等著:《导向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57页。
    ②王玄武骆郁廷等著:《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6页。
    ③[苏]苏霍姆林斯基:《论德育和全面发展》,载《国外教育资料》,1980年第1期。
    ①陈晏清:《重建新世纪的价值观》,载《中国教育报》,2000年10月11日。
    ①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08年12月19日。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7页。
    ②《陈独秀文章选编》,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149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页。
    ①柳青著:《创业史》(第1部),中国青年出版社1960年版,第239页。
    ①张耀灿 郑永廷 吴潜涛 骆郁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9页。
    ①《论语·为政》。
    ②恒宽:《盐铁论》。
    ③《史记·孙武吴起列传》。
    ④柳宗元:《封建论》。
    ⑤徐干:《中论·贵玄》。
    ⑥《商君书·慎法》。
    ⑦《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⑧《南史·庾镍之传》。
    ①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
    ②《列宁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49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2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2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4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3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8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16页。
    ①《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1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26页。
    ②“软控制”是相对于“硬控制”而言的。前者是通过宣传、思想教育、道德教化等手段对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后者是通过司法、行政等力量将惩戒力直接作用给社会成员。
    ③《四书五经·书经集转》。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5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8页。
    ③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18页。
    ①张澍军著:《德育哲学引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98页。
    ①《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200—201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95页。
    ②关于“社会转型”,学术界有两种代表性的解释:一种认为这是“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型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另一种认为这是“整个社会系统由一个结构状态到另一个结构状态的过渡,它不是社会某个部分或层面的局部发展,而是社会系统的全面的、结构性的变化。社会转型以结构转化为核心,同时带动社会体制的转轨、利益的调整和观念的变化等诸方面的发展”。笔者比较认同第二种观点,因为它更能揭示出当代中国正在进行中的社会转型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③[美]阿尔温·托夫勒著:《未来的震荡》,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13—314页。
    ①参见张华等著:《导向论》,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2页。
    ③《孟子·告子上》。
    ④张世欣著:《思想教育规律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页。
    ⑤冷浩然等著:《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哲学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31页。
    ①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载《光明日报》,2008年5月13日。
    ②梁启超著:《清代学术概论》,中华书局1954年版,第1页。
    ③参见梅荣政著:《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4页。
    ④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正确认识和科学引领社会思潮》,载《人民日报》,2010年8月12日。
    ①张蔚萍主编:《面向新世纪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年版,第7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2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99—400页。
    ①阎志民:《正确处理“一”与“多”的辨证关系》,载《人民日报》,2005年6月1日。
    ①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思想越是多样化 越是需要主心骨——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载《中国火炬》,2005年第1期。
    ②沈壮海著:《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59页。
    ③梅荣政著:《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8页。
    ②梅荣政著:《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9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6页。
    ④刘云山:《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提高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载《求是》,2004年第20期。
    ⑤黄瑞祺著:《意识形态的探索者——曼海姆》,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82年版,第77—-78页。
    ⑥[美]阿尔温·托夫勒著:《未来的震荡》,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13—314页。
    ①刘新庚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8页。
    ①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21页。
    ②参见刘新庚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章相关内容。
    ①中央宣传部办公厅编:《党的宣传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1951——1992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177页。
    ②《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85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2页。
    ①《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第656页。
    ②张迈曾李明德等著:《导向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57页。
    ①《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7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4页。
    ①《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395—1396页。
    ②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学习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页。
    ③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学习出版社2009年版,第13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页。
    ⑤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25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7页。
    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3页。
    ②《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80页。
    ③《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33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7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4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6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00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99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62页。
    ②《中把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单行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6页。
    ①习近平:《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载《求是》,2010年7月。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出版,第82页。
    ①郑永廷主编:《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65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687页。
    ①杨春长王聚英等主编:《中国共产党反对错误倾向的理论与实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20页。
    ①唐建伟唐瑞:《广东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倾向变化特征与对策分析》,载《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年第2期。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5页。
    ③《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1页。
    ④《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20页。
    ⑤《胡锦涛同志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1999年5月5日。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6页。
    ②杨建义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26页。
    ③陆学艺著:《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96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1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111页。
    ③沈壮海著:《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59页。
    ①郑永廷等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79页。
    ②王一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性质和正确方向》,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第6期。
    ③郑青原:《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三论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载《人民日报》,2010年10月27日。
    ①中央宣传部办公厅编:《党的宣传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177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0—231页。
    ③《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第78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306页。
    ①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单行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4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15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5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5—566页。
    ①王鹏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党在延安时期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第9期。
    ①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学习出版社2009年版,第44页。
    ②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08年12月19日。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06页。
    ②项久雨著:《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8页。
    ①唐日新等著:《价值取向与价值导向》,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页。
    ②袁贵仁著:《价值哲学引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50页。
    ③汝信主编:《社会科学新辞典》,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第401页。
    ①兰久富:《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①赵馥洁著:《价值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9页。
    ①杨建义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页。
    ④唐日新等著:《价值取向与价值导向》,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80页。
    ①衣俊卿:《论社会转型时期的生存模式塑造》,载《北方论丛》,2005年第4期。
    ②骆郁廷:《抗震救灾中的价值震荡及其启示》,载《高校理论战线》,2008年第8期。
    ③丁果:《允许多元共存,是价值重建的前提》,载《领导文萃》,2008年第10期。
    ①刘明军:《在政治权威和理性权威之间——关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方式的思考》,载《江汉论坛》,2006年第7期。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页。
    ③侯惠勤:《我们为什么必须批判抵制“普世价值观”》,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3期。
    ④王宁薛晓源著:《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3页。
    ①李学丽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冲突及价值观教育》,载《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②[德]马蒂亚斯·霍尔茨:《未来宣言:我们应如何为二十一世纪做准备》,王滨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81页。
    ③李里锋:《多元价值选择与构建当代中国主流价值体系》,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年第9期。
    ④唐日新等著:《价值取向与价值导向》,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0页。
    ①孟伟著:《转型期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页。
    ②北京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关于价值观现状的研究报告》,2002年1月,第3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26页。
    ③唐日新等著:《价值取向与价值导向》,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6页。
    ①唐日新等著:《价值取向与价值导向》,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6页。
    ①转引自郑永廷等:《我国社会流动境遇中的价值诉求、冲突和方向》,载《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8页。
    ③庞卫国:《价值多元与主导价值观》,载《探索》,2003年第1期。
    ④刘奔:《从历史观的高度研究哲学价值论——一个并非可有可无的“旧话重提”》,载《求是学刊》,2000年第6期。
    ⑤[捷]弗·布罗日克:《价值与评价》,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第171页。
    ①唐日新等著:《价值取向与价值导向》,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7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5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2页。
    ③《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54—355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4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7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
    ①《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33—134页。
    ②《江泽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03—404页。
    ③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1993年1月16日。
    ④毛泽东:《关于阶级、形势、矛盾和党内团结问题》,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的讲话。
    ①《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载《人民日报》,2001年11月11日。
    ②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08年6月21日。
    ③张燕瑾主编:《文白对照全译<左传>》(第2卷),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版,第203页。
    ④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朗传》,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20页。
    ⑤姚思廉:《梁书·本纪第一》,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23页。
    ①薛佃涛:《论公众舆论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作用》,苏州大学2004届硕士论文,第4页。
    ②李普曼著:《公共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页。
    ③廖永亮著:《舆论调控学》,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第29页。
    ④李广智等主编:《舆论学通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2页。
    ⑤孟小平主编:《揭示公共关系的奥妙——舆论学》,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年版,第36页。
    ⑥陈立丹著:《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11页。
    ①此解释参照了李晓平的博士论文《和谐社会的舆论环境建设》(中央党校2008年博士论文)的相关观点。
    ②转引自小野秀雄:《新闻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译,1960年内部铅印本,第180页。
    ③刘建明著:《当代中国舆论形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9页。
    ①转引自谭伟:《网络舆论概念及特征》,载《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①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08年6月21日。
    ②[美]克莱·G·瑞恩:《道德自负的美国:民主的危机与霸权的图谋》,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7页。
    ①许文贤等:《引导网络舆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的新发展》,载《求实》,2005年第6期。
    ①陈立丹著:《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21页。
    ②[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33页。
    ③龚民:《努力提高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载《光明日报》,2006年10月22日。
    ④《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版,第767页。
    ①《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版,第653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563—564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3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3页。
    ②《列宁选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78页。
    ③《列宁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77页。
    ④《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216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2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89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4页。
    ②[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33页。
    ③赵强:《舆论失控:苏联解体的催化剂》,载《求是》,2010年11月1日。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5页。
    ①邵华泽主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9页。
    ②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08年6月21日。
    ③《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70页。
    ①《从人民时评的锐气说起》,载《新民晚报》,2010年3月12日。
    ②徐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舆论导向研究》,载《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2期。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8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97页。
    ③《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216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2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0页。
    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6页。
    ⑦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08年6月21日。
    ①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08年6月21日。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318—319页。
    ①王玄武骆郁廷著:《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92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2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4页。
    ③《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563—564页。
    ②毛泽东:《关于阶级、形势、矛盾和党内团结问题》,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的讲话。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662页。
    ②《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08页。
    ③《毛泽东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285页。
    ④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八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4页。
    ②田霞:《简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根源》,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页。
    ④《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8页。
    ②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18页。
    ①陆学艺著:《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06页。
    ①邱伟光张耀灿等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83页。
    ①罗洪铁 董娅等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96页。
    ②杜亦平主编:《思想政治工作学基础》,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8页。
    ①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发扬民主》,载《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第8期。
    ②学者杨桂华在其主编的《社会转型时期精神迷失现象》(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一书中指出社会转型期人们精神生活出现困惑迷茫不解的现象,作者称之为社会转型期的精神迷失现象。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08—30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697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6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4页。
    ①李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7页。
    ②陈秉公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72页。
    ③陈秉公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73页。
    ①《毛泽东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1页。
    ②黄希庭著:《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66页。
    ①学者范树成认为“固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外化机制中的内容之一,具体指受教育者将不经常、不稳定的品德行为转化为主体个性的活动。它与“依从机制”和“仿效机制“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外化机制的三大机制。依从和仿效行为是思想品德外化的重要环节,但是,无论依从行为,还是仿效行为,都是不稳定的行为,具有很大的情境性,在某一或某些情景中能表现出来,但是,在另一或另些情景中可能表现不出来;有时能表现出来,有时却表现不出来。固化机制就是在依从和仿效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方法,使受教育者的品德行为由不经常变为经常,由不稳定变为稳定,从而形成品德行为习惯和个性。这种品德行为习惯和个性具有广泛的迁移性,不仅在固定的、特定的情景中和条件下起作用,而且在受教育者的多种多样的、经常变化的生活与活动中起作用。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才算真正形成。所以,固化是思想品德外化的最后阶段和最终目标。(参见范树成著:《德育过程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②《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40页。
    ③见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2年第10期。
    ④张澍军著:《德育哲学引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91页。
    ①《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45页。
    ①张耀灿 郑永廷 吴潜涛 骆郁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50页。
    ②张迈曾 李明德等著:《导向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67页。
    ③张耀灿 郑永廷 吴潜涛 骆郁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9页。
    ①参见[瑞士]皮亚杰著:《认识发生论原理》,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96—106页。
    ②张迈曾 李明德等著:《导向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0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91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4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0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619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5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2页。
    ①李长春:《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载《人民日报》,2009年12月17日。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5—326页。
    ①张翔毅:《新时期应加强党的思想领导》,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年第4期。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8页。
    ①《列宁全集》第15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438页。
    ②《列宁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3月版,第54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6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1页。
    ⑤沈壮海教授在其《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作为一个大的动态系统是由四个基本的系统构成的。……教育者的意识活动过程——教育者的实践活动过程——教育对象的意识活动过程——教育对象的实践活动过程——教育者的意识活动过程……的依次展开及往复不已,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整体演进及持续进行。(参见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03页。)
    ①《汉语大词典》卷10,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年版,第91页。
    ①陈秉公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78页。
    ①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85页。
    ②《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6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6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22页。
    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317页。
    ①本刊记者:《正确认识改革开放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侯惠勤》,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1期。
    ①《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200—201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95页。
    ①《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87页。
    ①张传苗:《政治工作的四种导向》,载《领导科学》,1993年第2期。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1页。
    ①林泰主编:《当代社会思潮评析》,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4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83页。
    ③江泽民:《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几个问题》,载《人民日报》,1990年8月12日。
    ④《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6—87页。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课题组;冷溶;程恩富;郑一明:《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4期。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页。
    ③中共中央宣传部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第105—106页。
    ①江泽民:《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载《人民日报》,1996年6月24日。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62页。
    ③郑永廷主编:《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65页。
    ①《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0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9页。
    ①骆郁廷:《抗震救灾中的价值震荡及其启示》,载《高校理论战线》,2008年第8期。
    ①沈壮海:《多质的大众与共享的价值——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年第5期。
    ②郑永廷著:《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94页。
    ①《毛泽东论教育》(第3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199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6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0页。
    ④《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39页。
    ①[美]E·阿伦森著,郑日昌等译:《社会心理学》,群众出版社1996年版,第118页。
    ①《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36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6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60页。
    ②《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3—104页。
    ③《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1页。
    ④《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00页。
    ⑤《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39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3页。
    ⑦《陈云文选》(一九二六——一九四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77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3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3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3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7页。
    ⑤《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5页。
    ⑥江泽民:《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载《人民日报》,1996年6月24日。
    ⑦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转引自《人民日报》,2000年6月28日。
    ⑧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1991年7月2日。
    ①《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5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61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00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6页。
    ①《毛泽东论教育》(第3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23页。
    ②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47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283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28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1页。
    ②《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35页。
    ③《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99—200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
    ⑤《毛泽东哲学批注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311—312页。
    ⑥《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99页。
    ①石亚军:《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培养三种能力》,载《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第6期。
    ②《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7页。
    ①祖嘉合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49页。
    ①周晓鸿著:《现代社会心理学——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行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73页。
    ②[美]约翰·麦金太尔玛丽·约翰·奥黑尔著,丁怡,马玲等译:《教师角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第266—267页。
    ①《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55—156页。
    ①《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0版,第34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6页。
    ①彭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研究》,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第17页。
    ②骆郁廷:《精神动力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81页。
    ③鲁洁 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71页。
    ④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31页。
    ⑤郑永廷著:《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52页。
    ⑥石书臣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研究》,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235页。
    ⑦周国清:《论编辑活动的导向本质》,载《出版发行研究》,2008年第12期。
    ①《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7页。
    ②转引自沈壮海著:《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77页。
    ③张迈曾李明德等著:《导向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4页。
    ①高娟:《思想政治教育利益审视的现实意义》,载《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8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103页。
    ②王金情:《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生成根源和生成途径的新探索》,载《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第8期。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8—7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0页。
    ④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编:《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90页。
    ①《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6页。
    ①陈力丹著:《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词典》,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0页。
    ②梁家禄等编:《中国新闻业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76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3页。
    ①郑保卫:《当代传媒业的性质辨析》,载《新闻界》,2006年第5期。
    ①[俄]B·A·利西奇金J·A·谢列平:《第三次世界大战——信息心理战》,徐昌瀚赵燕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②《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13页。
    ③转引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课题组;冷溶;程恩富;郑一明:《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4期。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页。
    ②《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65页。
    ③李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7页。
    ④李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1页。
    ⑤张耀灿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41页。
    ①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44页。
    ②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46页。
    ①周琪:《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硕士论文],西南师范大学1999年,第44页。
    ①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个如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511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6.《列宁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
    8.《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9.《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0.《斯大林文选》(上册),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11.《斯大林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12.《陈独秀文章选编》,三联书店1984年版。
    13.《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4.《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5.《毛泽东哲学批注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
    16.《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17.《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8.《毛泽东文集》第6—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9.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
    20.《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21.《陈云文选》(一九二六——一九四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2.《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3.中央宣传部办公厅编:《党的宣传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19511992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
    2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5.《邓小平文选》1-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6.《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7.《江泽民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8.《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出版社2000年版。
    29.《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学习出版社2001年版。
    30.《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1.《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2.《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33.《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34.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35.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八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6.《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7.胡锦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8.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08年6月21日。
    39.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学习出版社2009年版,
    40.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41.《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42.《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版。
    43.《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
    44.《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5.《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6.《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1.《思想政治工作文献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版。
    2.罗国杰主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邱伟光等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张耀灿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张蔚萍:《新编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年版。
    7.郑永廷著:《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郑永廷主编:《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9.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0.郑永廷等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1.王玄武主编:《政治观教育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2.王玄武、骆郁廷等著《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13.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4.林泰主编:《当代社会思潮评析》,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5.吴潜涛主编:《思想理论教育热点问题》,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6.梅荣政著:《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7.骆郁廷著:《精神动力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8.沈壮海著:《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9.沈壮海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
    20.佘双好著:《现代德育课程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1.倪素香著:《善恶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2.项久雨著:《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3.李斌雄著:《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4.祖嘉合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5.罗洪铁、董雅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6.石书臣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研究》,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
    27.李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8.刘新庚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9.陈万柏著:《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0.张世欣著:《思想教育规律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1.孟伟著:《转型期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2.冷浩然等著:《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哲学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3.杨桂华主编:《社会转型时期精神迷失现象》,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4.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5.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6.范树成著:《德育过程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37.陆学艺著:《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38.杨春长王聚英等主编:《中国共产党反对错误倾向的理论与实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39.陈立丹主编:《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
    40.刘建明著:《当代中国舆论形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41.李广智等主编:《舆论学通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42.孟小平主编:《揭示公共关系的奥妙——舆论学》,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年版。
    43.陈立丹著:《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
    44.廖永亮著:《舆论调控学》,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45.邵华泽主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6.黄希庭著:《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47.周晓鸿著:《现代社会心理学——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行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8.杨建义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49.袁贵仁著:《价值哲学引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50.韩震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1.赵馥洁著:《价值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52.弈培琴张华等著:《导向论》,石油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3.张迈曾李明德等著:《导向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4.张澍军著:《德育哲学引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5.唐日新等著:《价值取向与价值导向》,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6.郑忠梅:《文化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7.杨鲜兰:《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人的发展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58.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9.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版。
    60.黄传新、吴兆雪等著:《构建和谐社会与意识形态建设》,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61.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
    62.陈福清:《江泽民舆论导向思想研究》,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63.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个如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郑永廷张雅琴:《我国社会流动境遇中的价值诉求、冲突和方向》,载《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2.郑永廷:《当代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与价值彰显——努力建设健康的精神文化环境与精神家园》,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
    3.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发扬民主》,载《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第8期。
    4.骆郁廷:《马克思主义主体性理论的三个维度》,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第1期。
    5.骆郁廷:《抗震救灾中的价值震荡及其启示》,载《高校理论战线》,2008年8月。
    6.沈壮海:《多质的大众与共享的价值——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年第5期。
    7.沈壮海:《澄清理论是非,增强价值主导——读<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载《人民日报》,2010年8月18日。
    8.沈壮海:《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 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年第2期。
    9.熊建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在属性和本质要求》,载《江汉论坛》,2009年第8期。
    10.佘双好:《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影响现状的调查分析》,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第26期。
    11.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当前价值的三个维度》,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12.项久雨:《利益逻辑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生成》,载《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第1期。
    9.王一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性质和正确方向》,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第6期。
    10.李春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重大基本问题探析》,载《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第9期。
    11.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正确认识和科学引领社会思潮》,载《人民日报》,2010年8月12日。
    12.许文贤等:《引导网络舆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的新发展》,载《求实》,2005年第6期。
    13.本刊记者:《正确认识改革开放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侯惠勤》,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1期。
    14.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课题组;冷溶;程恩富;郑一明:《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4期。
    15.高娟:《思想政治教育利益审视的现实意义》,载《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16.石亚军:《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培养三种能力》,载《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第6期。
    17.张翔毅:《新时期应加强党的思想领导》,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年第4期。
    18.钱亚梅:《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功能》,载《理论观察》2001.1
    19.了海忠:《学校要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的体会》,载《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1
    20.王鹏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党在延安时期的一条重要经验》,载《党政干部论坛》2009.9
    21.王金情:《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生成根源和生成途径的新探索》,载《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第8期。
    22.田霞:《简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根源》,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23.徐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舆论导向研究》,载《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2期。
    24.陈晏清:《重建新世纪的价值观》,载《中国教育报》,2000年10月11日。
    25.阎志民:《正确处理“一”与“多”的辨证关系》,载《人民日报》,2005年6月1日。
    26.唐建伟唐瑞:《广东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倾向变化特征与对策分析》,载《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年第2期。
    27.李里锋:《多元价值选择与构建当代中国主流价值体系的思考》,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年第9期。
    28.龚民:《努力提高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载《光明日报》,2006年10月22日。
    29.宋善文邵国宝:《江泽民对毛泽东、邓小平新闻舆论政治方向思想的发展》,载《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30.翟维勒:《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载《前进》,2000年第2期。
    31.陆钦仪:《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五十年的回顾与思考》,载《思想教育研究》,1999年第5期。
    32.王晓花:《新时期大学生价值导向路径研究》,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33.张敬斌:《价值导向:大学生认同社会核心价值的关键》,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34.张庆林:《论当前道德价值导向的合理定位》,载《求实》,2004年第4期。
    35.史传林:《试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社会价值导向》,载《学术交流》,2008年第8期。
    36.吴继华:《论集体主义道德——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导向》,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12期。
    37.王鹤岩:《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冲突与价值导向》,载《学术交流》,2003年第1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