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目前,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逐渐成为我国环境法学领域理论研究的热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能够在排除环境侵害、保护环境公共利益的同时,更好地维护公民的生命、健康、财产以及良好的生活环境等合法权益,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新型环境诉讼形式。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立法中,这一制度得到了不同形式地确认和体现,并且在司法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但是,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尚属于立法上的“空白地带”。我国传统诉讼法对环境公共利益的保护功能非常有限,环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缺乏有效的法律救济途径,从而导致环境公共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民环境权的实现,限制了公民广泛参与环境保护以及对我国环境执法的有效监督。这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十分不利。
     本论文在介绍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基本理论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比较分析、实证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运用法学、社会学、哲学等不同学科的多维视角,从深层次剖析了在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笔者认为通过建立这种新型的诉讼形式,可以弥补传统法律的不足,完善现行立法中对公民环境权、公众参与制度等的相关规定;为环境权益,特别是环境公共利益提供及时、有效的司法救济途径;最大限度地实现环境诉讼的价值目标。
     此外,本论文还在借鉴了德国的团体诉讼制度、日本的民众诉讼制度,特别是美国的公民诉讼制度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对于目前状况下,建立适合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如何在我国现行法律和诉讼制度的基础上改革,从而可以无需更多的成本投入,只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司法资源来设计这个制度提出了一些新思路。笔者主张除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纳入国家法律,并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在环境法律规范中加以确认之外,还要采取一些相应的具体措施来完善该制度,主要包括公民环境权、公众参与制度、原告资格以及诉讼费用等方面。
Now, the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action gradually becomes a heat topic on the theory study in the science environmental law in China. The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action can remove the environmental endangerment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In the same time, it can maintain the people's legal right on life, health, property and good living environment, and so on. It is a new form of environmental proceedings that is fit for the modern social development need. In the legislation of developed countries, this system is upheld through different forms and widely used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But in China, the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action is also a"blank zone" in the present legislation. The protective function of our traditional action is limited on the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When the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is violated, it always can't get the effective protection because of lacking for valid remedies. Simultaneously, the lack inte
    rferes with realizing the citizens' right to environment and restricts citizens to join in protecting environment and supervising the environment law enforcement. It is disadvantageous very much on ou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thesis is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 theory and pres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action. With resorting to all kinds of research ways, for example theory analysis, comparison analysis, demonstration analysis, and using the multidisciplinary vision of different subjects, such as law, sociology, philosophy, this thesis deeply dissects the necessity on setting up the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action in China.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we can remedy the short of traditional law through this new form of action. It can consummate the relevant stipulation on citizens' right to environment and participation in the legislation; it brings the immediate and effective judicial remedies for environmental benefit, especial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it will realize the aim of maximum actionable value.
    Furthermo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lot of new train of thought on establishing the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public interest action in China, which is based on the system of class action in Germany, the system of popular action in
    
    
    Japan, especial the system of citizen action in America and combines our concrete states.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thought is how to make the system fit for our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sign it on the base of our present law and action system and use the present judicial resource without more cost. Besides of stipulating this system definitely in the legislation and making it be a basic system in the environmental law, the author also gives advice on the other aspects, for example,the citizens' right to environment and participation, qualifications of the plaintiff, expense of proceedings, and so on.
引文
1.石间:《2000年公益维权盘点:为公众打官司值不值》,载《北京青年报》2001年1月2日。
    2.东村:《中国“公益诉讼”诞生啦》,载《厦门日报》2001年12月1日。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 1972年版,第609页。
    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第142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 1956年版,第82页。
    6.《辞源》,商务印书馆 1988年版,第188页。
    7.《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 1980年版。
    8.《牛津法律大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8年版,第454页。
    9.颜运秋:《公益诉讼理念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2年版,第3—4页。
    10.孙笑侠:《论法律与社会利益》,载《中国法学》1995年第4期。
    11.许崇德:《中国法学大辞典(宪法学卷)》,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5年版,第192页。
    12.[日]丹宗昭信、厚谷襄儿编,谢次昌译,《现代经济法入门》,群众出版社 1985年版,第91—92页。
    13.苏家成、明军:《公益诉讼制度初探》,载《法律适用》2000年第10期。
    14.[意]彼德罗·彭梵得著,黄风译:《罗马法教科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第92页。
    15. Cappelletti, Vindicating the Public Interest, supra note 1, at 519.
    16.陶红英:《美国环境法中的公民诉讼制度》,载《法学评论》1990年第6期。
    17.金瑞林:《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年版。
    18. Thomas J. Schoenbaum, Environmental Law, Cases, Readings and Text,The Fundation Press, Inc.,1985.
    19.[美]罗杰等著,杨广俊等译,《环境法概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年版。
    20.巫玉芳:《美国环境法上的民众诉讼制度及其启示》,载《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第23卷第5期。
    21.巫玉芳:《美国环境法上的民众诉讼制度及其启示》,载《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第23卷第5期。
    22.巫玉芳:《美国环境法上的民众诉讼制度及其启示》,载《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第23卷第5期。
    23.陈荣宗:《美国群体诉讼与西德团体诉讼(上)》,载台湾《法学丛刊》第118期。
    24.黄锦堂:《德国计划裁决程序引进台湾之研究》,载《台湾地区环境法之研究》,台湾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1994年版。
    25.颜运秋:《公益诉讼理念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2年版,第127页。
    26.A.J.M.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中国人百科全书出版社。
    27.王人博、程燎原:《权利极其救济》,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28.[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 1995年版。
    
    
    29.[英]培根著,水天同译:《论司法》,载樊崇义主编:《诉讼法学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2年版。
    30.[英]培根著,水天同译:《论司法》,载樊崇义主编:《诉讼法学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2年版。
    31.李晓明、辛军:《诉讼效益:公正与效率的最佳平衡点》,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年第1期。
    32.郭道晖:《立法的效益与效率》,载《法学研究》1996年第2期。
    33.[日]原田尚彦著,于敏译:《环境法》,法律出版社 1999年版。
    
    
    1.[美]爱蒂丝·布朗·魏伊丝著,汪劲、于方、王鑫海译:《公平地对待未来人类:国际法、共同遗产与世代间衡平》,法律出版社 2000年版。
    2.蔡守秋:《环境政策法律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3.曹明德:《环境侵权法》,法律出版社 2000年版。
    4.陈泉生主编、郑少华著:《生态主义法哲学》,法律出版社 2002年版。
    5.陈泉生、张梓太:《宪法与行政法的生态化》,法律出版社 2001年版。
    6.陈泉生:《论环境权的救济》,载《法学评论》1999年第2期。
    7.陈运华:《经济公益诉讼若干问题研究》,载《当代法学》2002年第4期。
    8.[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9.公丕祥:《权利现象的逻辑》,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
    10.韩德培主编:《环境资源法论丛》第1卷,法律出版社 2001年版。
    11.韩德培主编:《环境资源法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 2002年版。
    12.韩志红、阮大强:《新型诉讼——经济公益诉讼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 1999年版。
    13.李晓明、辛军:《诉讼效益:公正与效率的最佳平衡点》,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年第1期。
    14.李艳芳:《美国的公民诉讼制度及其启示——关于建立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借鉴性思考》,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15.李友根:《社会整体利益代表机制研究——建论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载《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16.李挚萍:《论公民环境权的实现》,载《中山大学法律评论》1999年第1卷。
    17.李挚萍:《公民环境权的实质及地位再思考》,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18.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从》第7卷,法律出版社 1997年版。
    19.[美]罗杰等著,杨广俊等译,《环境法概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年版。
    20.吕忠梅:《环境法新视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21.吕忠梅、徐祥民主编:《环境资源法论丛》第3卷,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
    22.[意]莫诺·卡佩莱蒂著,刘俊祥等译:《福利国家与接近正义》,法律出版社 2000年版。
    23.那力:《论环境事务中的公众权利》,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2期。
    24.史玉成、杨红:《论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载《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25.宋波、梁远:《西方国家环境群体诉讼之考察》,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26.汪劲:《环境法律的理念与价值追求——环境立法目的论》,法律出版社 2000年版。
    27.汪劲:《中国环境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28.王明远:《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年版。
    29.王树义:《俄罗斯生态法》,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30.王曦:《美国环境法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
    31.王曦主编:《国际环境法与比较环境法评论》,法律出版社 2002年版。
    32.王秀卫:《论环境法中公众参与制度的作用与完善》,载《行政与法》2004年第3期。
    33.巫玉芳:《美国环境法上的民众诉讼制度及其启示》,载《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第23卷第5期。
    34.吴汉东主编:《私法研究(创刊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35.伍玉功、刘道远:《建构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略论》,载《湖南省政法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36.肖剑鸣:《比较环境法》,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1年版。
    37.徐辉、祝怀新:《国际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38.颜运秋、张艳:《经济发展呼唤诉讼理念的创新》,载《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39.叶明:《公益诉讼的局限及其发展的困难——对建立新型经济诉讼的几点思考》,载《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4年第1期。
    40.叶俊荣:《环境政策与法律》,台湾月旦出版公司 1993年版。
    41.[日]原田尚彦著,于敏译:《环境法》,法律出版社 1999年版。
    42.张廉:《公益诉讼之法理分析》,载《求是学刊》2004年3月第31卷第2期。
    43.张文显、李步云主编:《法理学论丛》第1卷,法律出版社 1999年版。
    44.周红:《行政诉讼中的诉之利益理论》,载《行政法学研究》2003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