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程财务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社会工程设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高度的正相关性,社会工程的发展对于全社会综合生产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相关部门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国际经验也证实了以基础设施为核心的社会工程项目在工业化初期与中期的先导作用。从总体上看,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工程设施建设相当薄弱、发展长期滞后,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中国必将掀起新一轮社会工程建设的高潮,使得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加需要社会工程建设理论、尤其是其中的财务理论的指导。
     笔者在论文的前言部分即提出深入开展社会工程财务研究的一系列理由: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有哪些社会工程项目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提供的?其技术可行性如何?其社会效益如何?公平与效率能否兼顾?工程相关利益人(尤其是受损利益主体)的利益是否能给予充分合理的考虑?当前的国力承受力如何?政府能否包揽投资?如不能的话,能否在不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的情况下拿出对非政府投资者有足够吸引力的商业运作计划,保障工程的财务效益以吸引非政府投资者的踊跃参与?面对社会工程所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是否已对其进行充分的研究并对正在实施的项目进行合理的风险控制?对不同类型的社会工程项目的融资策略是否已有充分的研究?各级政府的利益能否有效的协调,从而避免重复建设、浪费社会资源的现象?尤其是能否有效避免一系列违背科学决策程序的所谓“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出现?是否会由于工程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股东”而出现“权钱交易”、引发权力“寻租”现象?是否有针对社会工程项目的审计及后评价制度安排,建立必要的责任追究制度?社会工程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太多,我们不可能一一列举,但这里所涉及的一个核心问题是——需要从国家、甚至全球财务战略层面对社会工程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鉴于以上情况,笔者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以政府为主导主体的工程发包人的角度,以社会工程财务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际调研,对社会工程财务与社会效益评价、投融资、风险管理、审计及后评价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
     第一篇是导论。本篇即论文的第一章,首先论述了开展社会工程财务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其次,对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第三,探讨了社会工程的涵义、种类及特征;第四,介绍了社会工程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五,阐述了社会工程项目的决策因素及决策分析原则;第六。阐明了社会工程项目的实施程序;最后,提出了社会工程财务研究的目标、方法、思路及主要框架。
     第二篇是社会工程决策的前评价。此篇内容较多,包括本文的第二至第五章。第二章研究了社会工程的财务效益评价,笔者首先界定了社会工程财务效益评价的涵义及其作用,
    
    紧接着探讨了社会工程财务效益评价的基本程序及内容,并对其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最
    后探讨了社会工程财务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第三章研究了社会工程环境效益评价,笔者
    首先指出何谓社会工程环境效益评价及其形式,紧接着探讨了社会工程环境效益评价的基
    本要求、评价程序及方法,最后本章重点探讨了社会工程对环境影响损失的估算以及经济
    效益估算。第四章研究了社会工程社会效益测度,笔者首先界定了社会工程社会效益测度
    的涵义并指出其必要性,紧接着探讨了社会工程社会效益测度的费用和效益、分析了参数
    (尤其是影子价格)的选取,第三对社会工程与社会相互适应性进行了定性分析,第四简
    要说明社会工程社会效益测度所采用的方法,第五对社会工程社会效益测度进行了指标体
    系设计。第五章研究了社会工程风险分析与管理,笔者首先分析了社会工程所面临的风险
    的本质及其分类,紧接着探讨了如何对社会工程风险进行评估,第三提出了社会工程风险
    的控制防范措施及财务处理对策,第四全面分析了社会工程实施全方位与全过程风险管理
    的新思路,第五以三峡工程风险分析的个案说明如何对社会工程项目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最后探讨了社会工程决策方案的综合优选,对于大型社会工程项目除进行社会效益测度、
    财务效益评价、风险分析外,还要进行国力承受力评价、工程波及机会评价、上马时机机
    会评价、利益格局协调研究及超效益分析等。
     第三篇是社会工程项目融资和投资。本篇包括本文的第六及第七章。第六章主要探讨
    了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工程项目融资及其来源,对社会工程项目融资的涵义进行了
    界定,对社会工程项目融资的可能资金来源进行了分析;二是分析了中国社会工程项目融
    资的障碍及大力发展的对策;三是对社会工程项目融资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管
    理的思路;四是提出融资方案构造的设想及比较的思路;五是提出BOT应成为社会工程项
    目融资值得大力推广的典型模式,对我国社会工程项目采用BOT方式的利弊进行了分析,
    探索了BOT的合约方式,对BOT社会工程项目融资进行了宏观经济分析、政策分析,研究
    了社会工程BoT融资所面临的法律问题。第七章主要探讨了七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工
    程投资估算,研究了估算的依据、要求、特点、步骤、内容和方法;二是从理论和实际结
    合的角度提出了社会?
The facility of social engineering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has strong depende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s of social engineering influence directly the improvements of ratio of production factors of the whole society, people life quality and developments of departments. Also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has verified its guiding function on the initial stage and the middle period for industrialization which takes infrastructure as the core. Since on the whole, the facility of social engineering of our country has been built quite weakly, lagged behind for a long time, which has already become a " bottleneck" that has been restrict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s. Today we build a well-to-do level society, China will raise a new round of climaxes of soci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king us need more soci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ory, especially financial theory among it than ever.The author proposes promptly in the forward part of the thesis why we should deeply study financial affairs of social engineering: In view of the deman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hat social projects we need to provide urgently at present? How about its technical feasibility? How about its social benefit? Can we give consideration to efficiency and equity? Can the interests of the relevant interest people of project (especially shattered interests subjects) offer abundant and rational consideration? How about the present holding capacity of national power? Could the government take on investment? If not, is there any commercial operation plan to attract non-government investor? Of course, it will not damage social benefits, assuring the financial benefits of the projects to attract non-government investors to join actively. Since social engineering faces various uncertainties, is there abundant research and rational risk control to it already? Also is there abundant research to the financing tactics of different kinds of social projects?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interests of the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must be effective, thus avoiding repeated alike constructions, the phenomenon of social resources-wasting? Can we prevent the so-called appearances of "achievements project, image project" effectively? Is there "power-money deal" to cause power" seek and rent" phenomenon that is against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procedure because of lacking the" shareholders" of real meanings? In view of auditing and post-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social project, Have we set up essential responsibility and investigation system?
    
    Social engineering needs further investigate, it is impossible for us to enumerate all the questions one by one, but a key question involved here is that we must carry on network analysis and study of the social engineering from the country, even global financial affairs strategic aspect.In view of the above situation, the author is on the basis of achievement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aking government as a leading subject, regarding financial question of social engineering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actual investigation, have carried on comparatively systematic, deep research on relevant problems, such as social engineering financial affairs and social benefit appraising, investing and financing, risk management, auditing and post-evaluation, etc.First part: Introduction. It's also the chapter one of the thesis. First, description of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meanings of studying the financial affairs of the social engineering; Seco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y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countries; Third, probe into the meaning, kin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cial engineering; Fourth,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social engineering studies; Fifth, explanation of the decision factor of the social project and the decision principle; Sixth, expounding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dure of the social project; At last, the goal, method, train of thought, and main frame that put forward of the financial affairs of social engineerin
引文
1.[英]A.D.F.普赖斯:《国际工程财会》,彭娜、胡晓鸿、吴同主译,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
    2.[英]A.D.F.普赖斯:《国际工程融资》,赵体清、王受文译,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
    3.白冰、李文星:《公共投资引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4.[美]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年。
    5.蔡传炳:《公路工程审计》,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6.蔡小传:“决策为何连连失误”,载《人民日报》2002年5月29日。
    7.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工程经济研究》,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8.常庆:《污水处理设施投资情况调查》,载《中国投资》2003年第10期。
    9.常欣:《规模型竞争论——中国基础部门竞争问题》,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0.陈恒:《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及运营模式探讨》,载《投资研究》2003年第2期。
    11.陈荟云:《项目投资现代管理》,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12.陈敏:《企业责任与投资者要求权: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企业筹资问题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13.陈庆元:《运用“BOT”方式投资建设刺桐大桥的认识与实践》,载《中国投资》2001年第6期。
    14.陈学彬:《宏观金融博弈分析》,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15.陈毓圭:《财务学术前沿课题》,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16.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17.程磊:《三峡工程融资“运动会”》,载《三联生活周刊》2003年第27期。
    18.丛树海:《公共支出分析》,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19.戴德明:《会计事前反映与控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
    20.戴德明、周华:《世贸协议、国内政策与会计发展》,载《会计研究》2001年第1期。
    21.[英]戴维·皮尔斯、杰瑞米·沃福德:《世界无末日:经济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22.邓安平、张峰:《德国重大建设项目管理经验与启示》,载《中国投资》2001年第5期。
    23.邓淑莲:《中国基础设施的公共政策》,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4.杜玠、陈庆华:《系统工程方法论》,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25.方国华:《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理论与计算方法研究》,河海大学未出版博士学位论文,1992年5月。
    26.方明:《各地计委筹划大计:促进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载《中国投资》2001年第6期。
    27.方毅、方宾夏等:《辞源》,北京,商务印书馆,1915。
    28.盖地:《论现代政府会计》,载《税务与经济》2002年第5期。
    29.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30.国家计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
    31.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2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
    32.郭复初:《财务通论》,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
    33.郭复初:《财务专论》,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34.郭复初:《财务新论》,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35.郭励弘:《投融资·工程经济·创新》,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36.韩传模:《财务报告披露的国际协调》,载《审计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2期。
    37.韩旺红:《大型调水工程建设中的政府投资占比问题研究》,载《财贸经济》2002年第4期。
    38.何伯森:《国际工程招标与投标》,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39.何连峰、刘畅:《国际工程承包》,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
    40.和宏明:《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经济评价手册》,北京,地震出版社,2000。
    41.和宏明、薄立馨:《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手册》,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42.[美]亨利·马尔科姆·斯坦纳:《工程经济学原理》,张芳、杨洪涛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43.洪松玉:《论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载《建筑经济》2002年第9期。
    44.侯荣华、汲凤翔:《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研究——理论、实证、案例》,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45.胡大锵:《建设项目环境损益评估方法》,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
    46.黄庆隆:《公共工程风险管理系统架构及实例》,台湾,台湾工业技术学院营建工程技术研究所未出版博士学位论文,1993年7月。
    47.黄有亮、徐向阳、谈飞、李希胜:《工程经济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48.黄贤福:《TOT方式:项目融资新模式》,载《投资研究》2003年第3期。
    49.“基础设施与制造业发展关系研究”课题组:《基础设施与制造业发展关系研究》,载《经济研究》2002年第2期。
    50.贾震:《中国建设项目审计案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51.蒋先玲:《项目融资》,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52.雷良海:《财政支出增长与控制研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53.李长风:《经济计量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54.李海东:《政府要主导高速公路资源配置》,载《中国投资》2003年第10期。
    55.李红昌、林晓言、陈娟:《日本新干线建设管理体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第1期。
    56.李京文等:《跨世纪重大工程技术经济论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57.李连仲:《五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绩》,载《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第36期。
    58.李平、李文军、郭树声:《特大型投资项目的区域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第2期。
    59.李雪松:《博弈论与经济转型——兼论中国铁路改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60.李扬:《国际资本流动与我国宏观经济稳定》,载《经济研究》1995年第6期。
    61.[美]莱斯特·布朗,《环境经济革命》,余慕鸿等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62.林文俏:《项目投资决策经济分析》,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63.林晓言、许晓峰、任立:《建设项目经济社会评价》,北京,中华工商联和出版社,2000。
    64.刘荔娟、李风云:《现代项目管理》,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65.刘尚希:《公共支出范围:分析与界定》,载《经济研究》2002年第6期。
    66.刘省平:《BOT项目融资理论与实务》,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67.刘玉廷:《中国会计改革理论与实践》,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
    68.刘志远:《财务管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69.刘志远、林云:《现代企业激励机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70.刘志远:《对水库移民转化问题初探》,载《河北水利水电技术》2000年第1期。
    71.鲁明中:《中国环境生态学》,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
    72.卢家仪、卢有杰等:《项目融资》,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73.卢有杰、卢家仪:《项目风险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74.卢谦:《建筑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75.罗飞、王竹泉:《论国有企业的财务决策机制》,载《财经论丛》2003年第3期。
    76.罗光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双效应分析》,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第8期。
    77.[美]罗素.W.库珀:《协调博弈——互补性与宏观经济学》,张军、李池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78.马国贤:《中国公共支出与预算政策》,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79.P·麦卡利:《大坝经济学》,周红云等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
    
    80.[美]曼昆:《经济学原理》,梁小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81.孟焰、王志成:《论企业会计主体间资金内部控制》,载《会计研究》2003年第4期。
    82.潘振锋:《铁路公益性问题的研究》,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第7期。
    83.裴育:《政府采购的经济学分析》,上海财经大学未出版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4月。
    84.彭韶兵:《财务风险机理与控制分析》,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85.彭祖佑:《中国公共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经济分析》,北京大学未出版硕士学位论文(导师:张维迎),2000年6月。
    86.钱伯海:《国民经济核算原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87.钱俊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88.任蔼堂:《我国稀缺资源的价值衡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影子价格》,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89.任蔼堂、喻晓宏、雷新途:《社会管理会计》,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90.任树本、江显华:《美国政府投资项目监管的特点及启示》,载《中国投资》2001年第4期。
    91.塞尼卡等:《环境经济学》,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
    92.沈国舫、金鉴明:《中国环境问题院士谈》,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93.盛明泉:《社会工程财务研究的结构框架探析》,载《财务与会计》2004年第4期。
    94.孙黎、刘丰元、陈益斌:《国际项目融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95.[美]唐·埃思里奇:《应用经济学方法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96.陶景良:《长江三峡工程100问》,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2。
    97.陶树人:《技术经济学》,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98.田昆儒、高文:《建筑市场主体内部控制: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载《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第6期。
    99.“铁路投资项目国民经济评价问题研究”课题组:《铁路投资项目国民经济效益计算方法》,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
    100.“铁路投资项目国民经济评价问题研究”课题组:《铁路投资项目影子价格体系》,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第2期。
    101.“铁路投资项目国民经济评价问题研究”课题组:《铁路投资项目与国民经济的相关性及费用效益识别》,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第3期。
    10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编写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103.万威武、陈伟忠:《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104.王辰:《基础产业融资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05.王崇举、潘复生:《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与科技进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2。
    
    106.王宏波:《社会工程的概念和方法》,载《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3月第20卷第1期。
    107.王进:《西部开发中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私人主动融资方式的探索》,载《理论与改革》2002年第6期。
    108.王天柱、姚梅焱、吴公正:《投资会计》,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109.王维才、戴淑芬、肖玉新:《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与项目管理》,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
    110.王晓炜:《风险投资中的制度创新研究》,载《现代财经》2002年第10期。
    111.王延中:《基础设施与制造业发展关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12.王振强、夏立明、吴松、吴慧伯:《日本工程造价管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113.王振强:《英国工程造价管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114.魏后凯:《从重复建设走向有序竞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15.吴庆:《基础设施融资指南1》,载《中国投资》2001年第1期。
    116.吴庆:《基础设施融资指南2》,载《中国投资》2001年第2期。
    117.吴庆:《基础设施融资指南3》,载《中国投资》2001年第3期。
    118.吴庆、陈小红:《基础设施融资指南4》,载《中国投资》2001年第4期。
    119.吴庆:《基础设施融资指南5》,载《中国投资》2001年第5期。
    120.吴庆、谷清勇:《基础设施融资指南6》,载《中国投资》2001年第6期。
    121.吴庆:《基础设施融资指南7》,载《中国投资》2001年第7期。
    122.吴亚平:《水电项目融资的5个好方法》,载《中国投资》2003年第9期。
    123.吴雨珊:“21天:发改委稽查小组入川清查 全国76%国债环保项目不合格”,《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9月22日,第4版。
    124.伍翔:《政府投资绩效评价》,安徽财贸学院未出版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12月。
    125.夏明方、康沛竹:《20世纪中国灾变图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126.谢衡:《三峡的融资工程》,载《三联生活周刊》2003年第27期。
    127.谢识予:《纳什均衡论》,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128.许家林:《现代会计科学理论研究》,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
    129.许晓峰、肖翔:《建设项目后评价》,北京,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130.徐泓:《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31.徐维祥:《信息系统大型工程项目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北方交通大学未出版博士学位论文,1999年12月。
    132.[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133.姚光业:《投资项目后评价机制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134.姚海鑫:《经济政策的博弈论分析》,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135.姚玲珍:《中国公共住房政策模式研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136.姚梅炎、冯彬:《投资项目审计工作手册》,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137.杨立信:《国外调水工程》,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138.杨瑞龙、陈秀山、张宇:《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39.杨云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140.尹贻林、闫孝砚、杨飞雪、陈伟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141.尹贻林、王振强:《加入WTO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载《中国投资》2001年第2期。
    142.余健、陈治安、杨青山、罗胜联:《给水排水项目经济评价与概预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43.于九如:《投资项目风险分析》,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144.于守法:《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法与案例应用手册》,北京,地震出版社,2002。
    145.于玉林:《现代会计方法学》,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
    146.于玉林:《现代会计理论实务与教育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147.于玉林:《现代会计哲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148.翟熙贵:《围绕国家投资开展审计监督》,载《中国投资》2001年第3期。
    149.赵国杰:《工程经济与项目评价》,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150.赵世强:《房地产开发风险管理》,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
    151.政府投资工程管理方式改革课题组:《香港政府公共工程管理方式考察报告》,载《建筑经济》2002年第7期。
    152.郑有敬、明安书、钟学义:《超大型工程建设项目评价——理论方法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
    153.郑玉歆:《环境影响的经济分析——理论、方法与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5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基本建设投资与财务管理手册》,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155.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审计手册》,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
    156.中国财政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财政年鉴2001》,北京,中国财政杂志社,2001。
    157.周承伦:《建设项目评估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158.周惠珍:《投资项目经济评价》,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7。
    159.周惠珍:《投资项目评估》,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
    160.周力行:《浦东国际机场工程投资控制》,载《中国投资》2001年第4期。
    161.周晓苏:《公司法人格否认会计问题研究》,载《会计研究》2000年第1期。
    162.周永亮:《中国经济前沿问题报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63.周元楼:《工程招投标的科学管理》,载《建筑经济》2002年第10期。
    164.朱会冲、张燎:《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理论与实务》,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165.[美]詹姆斯.M.亨德森、里查德.E.匡特:《中级微观经济理论:数学方法》,苏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166.章五根:《推行工程价格改革必须坚持三项原则》,载《建筑经济》2002年第8期。
    167.张帆:《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68.张红军、王学军、陶雪良:《社会经济政策的环境分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69.张继勋:《审计判断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170.张立:《建筑会计特殊问题论》,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171.张仁:《长江与三峡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172.张弥:《项目融资与资本市场》,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0。
    173.张三力:《项目后评价》,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174.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175.张修真:《南水北调——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工程》,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1. Augenblic, Mark, B. Scott Custer, The Build, Operate, and Transfer(BOT) Approach to Infrastructure Services Projec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 498, World Bank, 1990.
    2. Cahuc, P. and H. Kempf, Alternative Time Patterns of Decisions and Dynamic Strategic Interactions. Economic Journal, 107(1997).
    3. Chapman C. B., Large Engineering Project Risk Analysis.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EM-26(3), 1979.
    4. Coleman G. The 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Norwich, 1993.
    5.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Ex-post Evaluation of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s Overseas Aid Program, 2000.
    6. Cooper D. F. and Chapman C. B., Risk Analysis for large Projects: Models, Methods and cases. John Wiley & Sons,1987.
    7. Darlenberg, Partridge, Reckman, Public Infrastructure: Pork or Job Creator? Public Finance Review, Vol. 26 No.1 January 1998.
    8. Fish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85.
    
    9. Gadson J. and Chapman C.B., Risk Analysis as a Control Feature in Project Management. Transaction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st Engineering Congress, London, Chameleon Press, London, C3-1-C3-11,1982.
    10. Gramlich, Edward M. ,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 Review Essay.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Sept. 1994.
    11. Hopenhayn,H.and R.Rogerson, Job Turnover and Policy Evaluation in a Model of Industry Equilibrium.mimeo,Stanford University, 1991.
    12. Huseby A.B. and Skogen S, Dynamic Risk Analysis: the Dynamic Risk Concept.Intem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10(3),1992.
    13. Lafitte R., Probabilistic Risk Analysis of Large Dams: Its Value and Limits. Water Power and Dam Construction, 1993.
    14. Perry J.G, Dealing with Risk in Contracts. Build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4(1986).
    15. Samuel Paul, Strengthening public service accountability. Discussion Papers No. 136,World Bank.
    16. Sanjay Pradhan, Evaluating public spending: A Framework for public Expenditure Review.
    17. Seneca,J.J.and M.K.Taussig,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Prentice-Hall Inc, 1979.
    18. Stiglitz, Economics of the Public Sector, 2nd Ed. Norton Co., New York, 1988.
    19. Sugden,Robert, The Economics of Rights, Cooperation, and Welfare.Oxford:Blackwell,1986.
    20. Thompson P.A., Organisation and Economics of Construction. McGraw-Hill, London, 1981.
    21. W.Behrens and P.M.Hawranek, Manual for the Preparation of Industrial Feasibility Studies (Newly revised and expanded edition), UNIDO, 1991.
    22. World Bank, Annual Review of Performance Results, Operations Evaluation Department, Washington D.C,1988a.
    23. World Bank, Road Deterior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auses and Remedies, A World Bank Policy Study, Washington D.C, 1988b.
    24. Xie, Jian, Environmental Policy Analysis: A General Equilibrium Approach. Avebury 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 1996.
    25. Yang Qing, Wan Junkang, Wang Liyan, Yang Jian, Reform in Chinese Financial & Accounting System and Study on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Hong Kong,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199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