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造园到现代景观设计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环境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对城市景观与空间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大趋势下我国的许多城市也都纷纷提出自身的城市发展计划,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对各自的城市自然人文资源,做有系统的调研整理,再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和特点来建立适合本地的而且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景观,以此来满足都市人对城市环境的需求,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强化城市居民之间的认同感。
     本文以此思路作为出发点,分别从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和现代城市景观的发展演变、古典私家园林的环境哲学观念与环境设计理念以及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对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影响等几方面进行论述,用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去剖析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丰富的内涵,使之能够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思想和实践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并试图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的设计意识中得到发展与延续。同时,努力寻找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和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本质上的内在联系与设计上的结合点,为中国现代景观设计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这就是本文的现实意义。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city and improvement of standard of living, people desire the better habit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quality, moreover, people require the beautiful city landscape and space environment. Under this tendencies the our country's many cities hold up the oneselfs city evolution plan that base on the specialist's systematic research to city nature and humanities resource, and establish the characteristics city space and city landscape according to the city's character and size, then this come to contented city person's requirement of the city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the love of interpersonal, and enhance the approbation between city dweller.
    The text is used as the point of departure with this way of thinking, discuss respectively evolution of Chinese and classical private garden and the modern city landscape, environment philosophies and environment design principle of Chinese and classical private garden, "poetic imagery" creation of classical private garden. It analyze the exuberant meaning with modern consciousness, and make it guided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to try to make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receive the evolution in the modern design consciousness. At the same time, to the effort seek common ground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classical private garden and the modern city landscape design, to seek viable path for Chines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And it is the textual realistic meaning.
引文
同济大学主编《城市规划原理》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四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第一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周维汉《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楼庆西《中国古建筑二十讲》 三联书店2001
    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第一版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第一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吴家骅《环境设计史纲》第一版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吴家骅《景观形态学》第一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白德懋《城市空间环境设计》第一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凯文·林奇(美)《城市形态》第一版 华夏出版社2001
    凯文·林奇(美)《城市意象》第一版 华夏出版社2001
    凯文·林奇加里·海克(美)《总体设计》第一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洪亮平《城市设计历程》第一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荆其敏《建筑环境观赏》第一版 天津大学出版社1993
    邓庆尧《环境艺术设计》第一版 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
    童寯 《造园史纲》第一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陈从周《说园》同济大学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
    约翰·O·西蒙兹(美)《景观设计学》第三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李允鉌《华夏意匠》第二版 广角镜出版社1985
    杨永胜 金涛《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与营建技术》第一版 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郑宏编著《环境景观设计》第一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苏柳梅译《德国景观设计1》第一版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苏柳梅译《德国景观设计2》第一版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刘滨宜《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一版 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 园林 城市规划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张斌 杨北帆编著《城市设计与环境艺术》第一版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王建国编著《城市设计》第一版 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阳建强 吴明伟编著《现代城市更新》第一版 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吴明伟 孔令龙 陈联编著《城市中心区规划》第一版 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余以平 “城市景观的特性及塑造”中国园林2000.4(53~55)
    章俊华“环境设计的趋势——‘公众参与”’中国园林2000.1(34~35)
    吴隽宇 肖艺“从中国传统文化观看中国园林”中国园林2001.3(84~86)
    
    
    俞孔坚 吉庆萍 “国际“城市美化运动”之于中国的教训” 中国园林2000.1(27~33)
    刘玉杰“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诠释——由西蒙兹的《景观设计学》谈起” 中国园林2002.1(19~22)
    陈东田 王至诚 孙晓春 “环境.形态.行为——城市环境景观形态设计研究” 中国园林2001.6(54~56)
    杨冬辉 “中国需要景观设计——从美国景观设计的实践看我们的风景园林” 中国园林2000.5(19~21)
    陈学似 “景观设计的误区” 中国园林2000.3(26~28)
    刘庭风 “缺少批评的孩子——中国近现代园林” 中国园林2000.5(26~28)
    王绍增“十年再磨剑——读周维权先生《中国古园林史》(第二版)有感”中国园林2000.4(87~88)
    沈永丰 “浅论中国传统园林的局限性” 中国园林1997.2(53~54)
    刘亦农 “试论城市园林景观的美学特征” 中国园林1992.1(36~38)
    沈葆久 “现代城市园林新形式的探索” 中国园林1995.3(52~56)
    吕菽菲 张捷 甘萌雨 “城市古典园林原始功能老化的初步研究”经济地理1999.5 (85~90)
    王明非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浅析”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1998.3 (21~25)
    李铮生 “城市与园林的关系”城市规划汇刊1995.3(31~35)
    周向频 “跨越园林新世纪——全球化趋势与中国园林的境遇及发展”城市规划汇刊2001,2(31~35)
    周俭 “总体规划阶段城市设计问题的思考” 城市规划汇刊1993.5(28~32)
    俞孔坚 “景观的含义” 时代建筑2002.1
    徐洁 龚华 “美、日、德景观设计比较” 时代建筑2002.1
    刘滨宜“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寻求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创新的基点”新建筑2001.5(1~3)
    朱光亚 李开然 “在城市拓展中的传统园林艺术” 新建筑2000.4 (5~8)
    王军 “融于自然山水的中国古代城市” 新建筑2000.4 (1~4)
    杨冬辉“全面介入城市的环境设计——从风景园林到景观建筑”新建筑2001.5(12~14)
    王庭熙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园林建筑设计的发展” 华中建筑1994.1(16~18)
    李长君 “创造宜人的城市景观简析城市设计中的城市景观要素” 华中建筑2000.2(91~93)
    宋启林 “21世纪—中国文化与中国城市历史发展长河的第四个黄金时代”华中建筑2000.3(1~5)
    龙彬 “论中国山水文化与山水城市” 华中建筑2000.4 (34~35)
    刁文怡 陆可人 “山水城市之中国理念” 华中建筑2002.4 (50~51)
    
    
    饶红 “中国私家园林艺术精神” 华中建筑1992.4(36~40)
    刘奇志 肖志中 胡跃平 “城市景观体系规划探讨”城市规划2000.5 (22~25)
    王红扬 “对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城市化研究的方法论思考” 城市规划2000.6 (7~16)
    阳建强 “中国城市更新的现况、特征及趋向”城市规划2000.4 (53~55,63)
    俞孔坚 “追求场所性:景观设计的几个途径及比较研究”建筑学报2000.2 (45~48)
    胡英 “浅谈大连城市空间环境” 建筑学报1997.12(19~22)
    吴良镛 “21世纪建筑学的展望——‘北京宪章’基础材料” 建筑学报1998.12(4~11)
    郑时龄 “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 建筑学报1998.10(8~11)
    柯长坤 “创造有个性魅力的城市空间” 建筑学报1997.8(21~23)
    刘加平 “古今建筑环境设计观的比较” 建筑学报1996.5(57~59)
    宋彤 “漫步中环——谈香港城市公共空间和环境设计” 建筑学报1998.9(12~16)
    项秉仁 “城市景观重整” 建筑学报1999.3(57~59)
    王建国 “生态原则与绿色城市设计” 建筑学报1997,7(8~12)
    朱光亚 杨国栋 “城市特色与地域文化的挖掘” 建筑学报2001.11(49~51)
    张祖刚“走向自然的城市、建筑、园林三位一体的‘建筑科学’”建筑学报2001.10(18~21)
    胡凯 许忠辉“‘涂改’城市还是‘图画’城市——把握城市地脉特征的规划设计”建筑学报2001.12(39~41)
    葛尉平 “都市——我们共同的寓所——对都市设施、环境艺术的思考” 建筑学报2000.4(61~63)
    顾孟潮 “论钱学森与山水城市和建筑科学” 建筑学报2000.7(12~13)
    粟德样 侯正华 “共创有特色的城市” 建筑学报2000.9(27~31)
    陈巍 程力真 “迈向新人文的地方性现代景观建筑” 建筑学报2000.10(4~6)
    西村幸夫(日) “城市设计思潮备忘录” 新建筑1999.6
    黄群萃 “城市环境与城市设计兼论广州的城市建设” 南方建筑1999.2(28~29)
    顾孟潮 “走向环境艺术” 南方建筑2002.3(1~6)
    顾晓伟 “试谈我国历史性城市的景观控制” 南方建筑1999.4(85~88)
    林浩俊 “中国古典园林浅论” 南方建筑1999.3(52~53)
    彼得·罗(美)“21世纪对城市设计的挑战”建筑师80期 (4~8)
    王维仁 “消失的街廓——中国当代城市设计的范型” 建筑师80期 (16~22)
    夏祖华 刘鼓川 “初论城市景观构成的研究” 建筑师40期 (22~32)
    王建国 “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研究方法” 建筑师37期 (1~10)
    王建国 “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现代城市设计方法及价值观念的探寻” 建筑师31期 (9~14)
    张宏伟 “儒家社会文化背景与中国古代城市的演变” 建筑师31期 (165~173)
    
    
    吴良镛 “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理念对当代城市设计的启发”世界建筑2000.1 (82~85)
    何均发 “城市景观与环境艺术” 世界建筑1998.5 (78~82)
    内井昭藏(日)“整体景观的形成与总协调建筑师” 世界建筑1997.1 (74~77)
    肖恩·C.S.乔(美)“重塑亚洲都市新景观” 世界建筑2000.10 (39~43)
    沈克宁 “城市环境和城市设计”世界建筑1995.3 (18~22)
    李轶华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影响”规划师2002.5 (8~10)
    王平易 “理想景观与可持续发展”工业建筑2002.3 (19~21)
    王淑芬 “中国园林的发展趋向”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5.2 (29~32)
    袁镜身 “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
    耿昌军 “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中国设计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