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德育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发展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在中等文化起点、基础上,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的专业教育。作为学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近几年新近起步,着眼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人才素质,对其管理、教学、德育工作进行探索,尽快建立完善、有效的教育工作体系、机制,是理论界、教育界关注的课题。在近年来自身理论研究中,我认为主体意识的发展、完善是社会进步和个体成熟的重要标志,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渗透和突出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是教育工作的着眼点,更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成功社会化的关键。本文系统地论证和探索了高职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和发展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和学生自我发展机制。全文共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体意识、高职教育概述及培养高职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意义。立足主体意识的内涵、结构,着眼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提出高职学生主体意识结构、目标,重点分析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第二部分:探索高职学生主体意识发展的德育引导和教育环境的优化。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学校德育目标导向要着眼于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和端正;教学活动中渗透主体意识、精神培养,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德育工作途径。
     第三部分:探索提高、端正学生主体意识的学生自我发展机制及其中的德育工作引导。包括:健全自我意识,以增强学生自觉性主体意识;主动自我教育、修养,以增强自主性主体意识;积极交往和实践,以发展并展示能动性主体意识;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以增强创造性主体意识;全面自由发展个性和优化人格,以实现自由性主体意识。
The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in our country takes secondary education as starting points to train advanced practical people of talent in production, administration, service who possess multiple abilities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s. It's the most important subject which attracts the attention of theoreticians and educationists because they know this subject needs research and studies in its administration teaching and moral education so as to build up quickly a working and effective system and mechanism.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enhance the higher vocational & technical education and perfect the graduates' structures. In recent year's study of theory, I think the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of the consciousness o the subject body is a symbol of social progress and individual maturity. Meanwhile, I realize in the practice that enhancing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subject consciousness is the most principal melody and also the target in mor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practice. All this can realize the purpose of training people of talents and can be the important factor of promoting the success of all students. This paper proves systemically how to cultivate and develop the students' subject consciousness in moral education and how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The paper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Section one: On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subject consciousness in higher vocational & technic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implication and structure of subject consciousness, aiming at the training object and cultivation model of higher vocational & technical education, The author proposes subject consciousness developing target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nd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necessity in moderniza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subject consciousness.
    Section two: This part explores how to develop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subject consciousness guided by moral education and how to optimize the education environment. It includes: First, education awareness of teachers and the goal-direction of school's moral education aims at developing and rectifying students' subject consciousness in teaching activity; Thirdly, discusses how teachers cultivate students' subject consciousness through moral education.
    Section three: This part explores the mechanism of raising and rectifying subject consciousness by students themselves as well as the moral orient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This part includes: Amplifying self-consciousness to enhance awareness; Self-teaching and self-cultivating initially to enhance the autonomy of subject consciousness; Contacting and practicing positively to develop activity subject consciousness; Self-fulfilling and transcend to enhance creative subject consciousness by brave; Develop their individuality in all-rounded way and optimizing their personality to realize free subject consciousness.
引文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4页
    [2] 高青海.主体呼唤的历史根据和时代内涵[J].中国社会科学,1994.4
    [3] 黄崴.主体性·主体性教育·社会发展[J].未来与发展,1994.4
    [4] 鲁洁.教育之适应与超越[J].教育研究,1996.2
    [5][37][5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24页,第97页,第97页
    [6][10][11][12][2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30页,第330页,第44页,第154页,第235页
    [7][26][50][5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09页,第35页,第202页,第460页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218页
    [9][4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2页,第202页
    [13] 引自贺春兰.关注人才[J].人民政协报.1999.1.5
    [14] 唐尼·凯利.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引论[M].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191页
    [15]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95页
    [16] [美]阿历克斯·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页
    [17] 江泽民.全国科技大会上讲话.新华日报,1995.5.27
    [18]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74页
    [19] 引自许文贤.高校道德教育目标建构的新视角[J].思想教育研究,2001.2
    [20]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学会生存[M].上海译文出版社,第145页
    [21] 《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第259页
    [22] 丹尼斯·劳顿著.课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M].张谓城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20页
    [23] 李岚清.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报告.1999.6.15
    [24][25] 布鲁姆.教育评价[M].华东师大出版社.1987年,第35页,第97页
    [27][53]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277页,第79页
    [2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21页
    [30]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167-168页
    [31][32] 万云英.当代国外教学流派[M].湖北教育出版社,1989,第5页,第15页
    [33][66]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17页,第503页
    [34]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363页
    
    
    [35]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华东师大出版社,第72页
    [36] 引自李硕豪.大学学术风气论[M].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年,第135页
    [3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6页
    [39] 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M].华夏出版社,第167页
    [40][43][48]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第278页,第257页,第206页
    [41] 胡越.明天的中国[M],香港.1970年,第45页
    [42] 北京大学高教所.大学校长论坛演讲汇编[J],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35页
    [44] 肖雪慧.自我实现—主体论人生哲学[M].河南人民出版社,第270页
    [45] 21世纪的教育——几何学万岁[J].上海高教研究,1998.5
    [47] 引自.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J],1986.3,第17页
    [49] 北大哲学教研室.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M].商务印书馆,第48页
    [51] 黑格尔.历史哲学[M].商务印书馆,第279页
    [52] 《列宁全集》,第30卷,第228页
    [54] 《毛泽东早期文稿》,第246页
    [56] 科恩.自我论[M].佟景韩译.三联书店,1980年,第443、第488页
    [58] 赵伶俐.人生价值的弘扬——当代美育新论[M].西南师大出版社,1996年,第4页
    [59] 黑格尔.美学[M].第1卷,商务印书馆,1982,第147页
    [60] 《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第221页
    [61] 丁家桐.论美育[M].教育研究,1981.9
    [62] [苏]尼·柯·德米特里耶娃,审美教育问题[M].第4页
    [63] 席勒.美育书简[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第116页
    [64] 奥雷利奥(罗马俱乐部).未来100年[M].第62页
    [65] 引自翕中平.挑战与应答——20世纪的教育目的观[M].山东教育出版社,第509页
    [67]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商务印书馆,第88、89页
    
    
    1、谷方.主体性哲学与文化问题[M].中国和平出版社,1992年
    2、肖雪慧.自我实现——主体论人生哲学[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3、黄蓉生.青年学研究[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
    4、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5、唐能赋.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6、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
    7、伊·谢·科恩.自我论——个人与个人自我意识[M].佟景韩译.三联书店,1980年
    8、马斯洛等.人的潜能和价值[M].华夏出版社,1982年
    9、马英洁.做自己的认——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M].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年
    10、吴光远.认识你自己[M].华岭出版社,2001年
    11、威廉·詹姆斯.超越自我——完美人生的20条心理之路[M].刘津译,海洋出版社
    12、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J]、青少年研究[J]、教育学[J].1996年—2001年
    13、高清海.主体呼唤的历史根据和时代内涵[J].中国社会科学.1996.4
    14、许玉乾.主体性凸起的社会历史动因考察[J].现代哲学.1992.4
    15、王建华.弘扬与培育人的主体性: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J].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5.6
    16、黄蓉生.更加重视德育与发展大学生主体意识[J]
    17、黄蓉生.应重视大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1996.4
    18、彭永生.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J].浙江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4
    19、左克厚.主体性论纲[J].青海教育学院学报.1995.1-2
    20、杨金海.论人的主体意识[J].求是学刊.1996.3
    21、张建云.谈个体主体意识[J].天中学刊.2000.3
    22、高兆明.论个体主体意识与社会主体意识[J).社会科学战线.90.3
    23、苟文均.人的主体性意识建构论[J].学习与探索.1992.5
    24、吴秋芬.素质教育与人个主体性的培植[J].中国教育学刊.1998.2
    25、周系文.主体性教育思想与课堂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1999.9
    26、金生鈜.个人主体性的培植和新教育的内涵[J].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1995.11
    27、魏立言.主体性发展是素质教育基本内核[J].上海教育科研.1998.1
    28、罗婉文.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及其教学策略[J].宁波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4
    29、魏贤超.培养主体性道德素质:现代德育理论的重要命题[J].教育研究.1996.3
    
    
    30、黄丽萍.谈职校生教学主体意识的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0.16
    31、肖川.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目标建构的依据[J].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9.6
    32、肖川.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目标[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6
    33、田守铭.自我意识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J].四川师院学报:社科版.1998.1
    34、李德显.主体自我教育过程论[J].教育理理论与实践.1996.2
    35、候贵生.德育的主体性认识[J].江西社会科学.1999.9
    36、周鸣阳.加强职校生创造能力培养之我见[J].教育与职业.1999.3
    37、王鉴忠.论主体性思维方式特征与实现[J].现代哲学.1998.1
    38、段继扬.试论创造精神的构成与培养[J].教育研究.1991.1
    39、利华.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是确立新价值观的关键[J].浙江学刊.1996.2
    40、彭运石.自我意识在人格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J].湖南师大社会科学报.1990.6
    41、兰刚.大学生自我教育内化机制探析[J].青年研究.1995.6
    42、陈鸿清.试论需要的特质及其在历史中的作用[J].学术论坛,1992.2
    43、郑湘晋.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是德育的重要目标[J].思想教育研究.1999.4
    44、庞景君.论人之自我超越的维度与理想人格的重建[J].求是学刊.1996.3
    45、庞发现.试论自我观的科学化[J].江海学刊.1996.2
    46、王鉴忠.论主体性思维方式特征与实现[J].现代哲学.1998.1
    47、韩庆祥.论人的个性及其全面发展的规律[J].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1
    48、班华.个性发展和个性教育[J].江西教育科研.1997.1
    49、曹劲松.人格塑造——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点[J].思想教育研究.1999.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