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学习:从知识到生活的革命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人生存和发展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作为人的生命发展过程中的人格养成,道德学习所学的“不是物之理,而是人之理,也不是人之所是之理,而是人之应是之理”,它不能仅仅依靠认知来获得抽象的道德知识,它需要的是基于生活经验之上的人对人的理解、人与人的交往,人对生活的认识、反省以及对生命价值的体验和感悟。然而,以掌握道德知识为目的的认知型道德学习仍是我国道德实践的主流。这种道德学习因过多强调道德知识的记忆、背诵和理解,而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人的直觉、灵感和顿悟,它触及不到学习者融知、情、意、信为一体的内在心灵。它既不是学习道德的方式,也不是道德的学习方式。“没有体验的道德知识是‘概念的木乃伊。’”体悟是学习主体在道德内化过程中有情感参与的认识理解活动,是感受、思维和行动三者的有机结合,它“犹如人体吸收的食物,最终转化成奔流在自己血液之中的物质一样”将道德内化为主体精神的一部分,它需要与主体直接关联的空间,生活就是这种天然、直接而有效的完整空间。人是生活在体悟之中,并透过体悟而生活的。生活型道德学习的提出不是抛弃认知型道德学习而是实现对它的超越,超越止于道德知识本身而不再前行的局限。它是作者针对实然而提出的一种更具合理性的道德学习观,其合理性体现于它更有利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
     本文共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即“道德与道德学习”通过对“道德”和“学习”两概念的分解,界定“道德学习”的基本内涵。首先,从现实“知识与道德的二律背反”的角度对“道德是什么”的理论问题作出追问和回答,结论是:在一定意义上,道德是一个情感问题。其次,对“学习”进行了一般分析。借助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建构主义理论,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在与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下动态建构的过程。再次,
    
     L
     道德学习:从知识到生活的革命 摘要
     结合对“道德是什么”以及“学习”的一般研究,把道德学习界定为
     是以情感为核心的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和行为学习的整合。
     第二部分针对实然的“认知型道德学习”的弊端建构了一种新型
    ”的道德学习观一“生活型道德学习”。把道德学习理解为道德认知,
     把道德认知又仅仅理解为道德知识的获得的“认知型道德学习”虽不
     乏其合理性,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基于道德知识是一种与学习主体
     的情感体验相关,由人的情感状态所把握的知识类型,本文提出了以
     “体悟”为根本方式的“生活型道德学习”并对其特定内涵作出阐述。
     第三部分“从知识到生活的革命的价值指向”论述了道德学习从
     知识到生活的转变实现了从道德学习理念到道德学习方式的根本性
     变革。革命的意义在于重新把道德学习拉回到“人”的基点,实现了
     “人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的理想目标。
The procedure of human'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s actually the procedure of studying. As the cultivation of personality during man's development procedure, what moral studying should study is not the truth of material, but the truth of human, not the truth for human to be, but the truth for human ought to be. Besides attaining abstract moral knowledge by recognition, moral studying requires the understanding between people, the intercourse between people, the recognition and self-reflection of life and the experienc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value of life based on the life experience. However, the moral studying to master moral knowledge is still the mainstream of moral practice in China. It jugulates man's instinct, sensibility and spiritualism because it over-emphasizes the remembrance, rehearsal and understanding of moral knowledge. The interior soul of the learner isn't involved. So it isn't the way of moral studying, "the moral knowledge without experience is the mummy of concept". Experience is the activity of recognition and understanding with emotion. It is the combination of recept, thinking and action. It changes the moral into a part of the spirit for the main body. It requires the spac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main body. Life is actually the natural, direct and effective space. Man lives in experience and lives through experience. The purpose of the writer's bringing forward the moral studying of life is not to abandon the moral studying of recognition but to realize the surpassing of it. The moral studying of life is a more reasonable concept advanced by the writer according to the reality. The
    
    
    
    
    rationality lies in the fact that it good for man's complete and free development.
引文
1、教育与学习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郝文武在比较学习和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对学习化社会教育本质作出了“教育首先是一种学习,是主体间的指导学习”的新理解,认为“学习既是教育的本体或本原,也是教育的目的和归宿。”祥见郝文武《教育:主体间的指导学习》见《教育研究》2002,3
    2、张琼、马尽举著《道德接受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70页
    3、纪大海主编《中国教育病》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转引自朱水萍《透视知行脱节,探索德育新思路》见《基础教育研究》2001,10
    4、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第791页
    5、罗素《宗教与科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23页
    6、夏伟东《道德本质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页
    7、李建华《论道德情感培育的目标指向》见《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0,5
    8、李彬《道德情感的伦理地位初探》见《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5
    9、参见王健敏《社会规范学习心理与品德建构》见《教育研究》2000,8
    10、爱弥尔·涂尔干著 陈光金等译《道德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18页
    11、戴茂堂、江畅著《传统价值观念与当代中国》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09页
    12、皮亚杰著《发生认识论原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0页
    13、参见 魏贤超硕士论文《论柯尔伯格对道德教育的建构主义探讨》
    14、鲁洁《教育的返本归真——德育之根基所在》见《华东师范大学
    
    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4
    15、贺来《“道德共识”与现代社会的命运》见《哲学研究》2001,5
    16、参见王海明著《新伦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2月版
    17、爱弥尔·涂尔干著 陈光金 沈杰 朱谐汉译《道德教育》之《教育与社会学》初版序言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版,第288页
    18、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南京出版社1993年版,第45页
    19、《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版,第378页
    20、孙迎光《占有化德育与生活化德育》见《道德与文明》2002,5
    21、22 杜维明《魏晋玄学中的体验思想》见《燕园论学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03页
    23、24 郭思乐《感悟学习的若干思考》见《课程·教材·教法》2002,1
    25、教育部社科研究与思政工作司组编《人生观通论》高等教育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5页
    26、檀传宝认为,一切教育活动若是不从教育对象出发,即不从人出发,一是不人道,二是不科学。不人道则丧失现代教育最根本的属性;不科学则丧失教育应有的效果。(见《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7页)学习是教育的本原和归宿,同理,不以人为目的的道德学习也无法是人道和科学的。
    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30页
    28、徐辉《方法·本质·现实性——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新析》见《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
    29、《陶行知全集》第二卷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506页
    3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338页
    
    
    1、罗国杰主编《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罗国杰、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3、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杨千仆、李兰芬《伦理学导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南京出版社1993年版
    6、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7、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8、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9、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张琼、马尽举著《道德接受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11、周建平《从“科学认识论”到“生活认识论”》见《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1
    12、王健敏《社会规范学习心理与品德建构》见《教育研究》2000,8
    13、郭思乐《感悟学习的若干思考》见《课程·教材·教法》2002,1
    14、孙学功《道德情感研究综述》见《哲学动态》1998,1
    15、李建华《受动与主动:道德情感的社会性发生》见《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0,4
    16、李彬《道德情感的伦理地位初探》见《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