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公民法律意识问题的思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的治国方略,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进步。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治传统浓厚的国家中,实现法治将是一个困难重重的变革过程。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广大公民法律意识的转变,及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认同和支持,法治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从法律意识的概念结构、法律意识的必要性、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状况和提高途径等方面探讨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问题。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法律意识概念和结构的分析。在分析西方、前苏联及我国法学界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文章认为,法律意识泛指人们对于法律,特别是本国现行法律的思想、观点、心理或态度。与之相适应,它的结构主要包括法律心理、法律观念和法律思想体系三部分。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法律意识所包涵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在我国现阶段,应引导公民树立与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相适应的现代法律意识
    第二部分论述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必要性。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是实现法治的观念基础、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是与世贸组织规则相适应的要求。
    第三部分对中国公民法律意识的状况进行评析。中国公民法律意识是在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法律理论发展而来的,呈现出与变革时期社会状况相适应的多元性和矛盾性。主要表现在对法律本身的了解逐步理性化,但仍存在着误解;权利意识开始觉醒,但发展具有不均衡性;诉讼意识有所增强,但仍存在厌诉心理;对法治有所了解,但缺乏真正的法治意识。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基础、传统文化和现实举措的不足等几个方面分析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
    第四部分探讨提高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途径。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领域。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以下几方面的措施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应深化法学理论研究,并提高专业法学教育的质量。其次继续进行全民普法教育,并将教育目的由普及法律常识转变为向公民阐释法律精神,启发公民的权利意识。最后是要通过完善立法、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来培养公民对法律的信任感。
The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 passed by the second session of the ninth People's Congress on Mar. 15th, 1999 stipulates that "ruling the countr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and building a socialist country of law" is the fundamental strategy of governa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is principle is really a great step forward in China's history. But given the strong legacy of feudalistic rule of man the implementing of rule of law would be a difficult process of transition. And it is almost for sure to say that nothing could be done without the corresponding transition of the people's legal consciousness and identity and support in the socialist legal construction. That is why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egal consciousness demonstrates unique importance. This paper intends to explore this issue from four aspects.
    First, part one examines the conception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legal consciousnes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lated theories of the West,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nd China, a definition of the legal consciousness is made to refer to people's ideas, perspectives, mentality and attitudes about the existing legal system. And its corresponding structure includes legal mentality, legal ideas, and legal ideology. Of course the legal consciousness varies from time to time and from society to society. The major task of China's current legal consciousness building is to guide the people in the direction of establishing the modern legal consciousness which should be corresponding to market economy and democracy.
    Second, the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improving people's legal consciousnes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improving the legal consciousness is 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 of achieving the rule of law, the inevitable requisite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necessary step in socialist virtue construction and the urgent request of China's adaptability to the WTO rules.
    Third, the paper gives an evaluation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China's legal consciousness. China's legal consciousness was shaped by contributions of traditional legal culture as the basis and of the western legal thinking as the absorption and it takes on the outlook of intertwining multiplicity and contradiction which could be further explained by the following four twains. Considerab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rationaliz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law, but misunderstanding is still present. The consciousness of rights has been wakened up, but the development is still in disparity. Major steps forward have been made in the improvement of consciousness of resorting to law in dispute settlement, but hesitation in doing that is still evident. The principle of rule of law has been well accepted, but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and request of the principle are still weak. And causes of such problems are also discussed in various aspects.
    Last, the paper touches on the approaches of improving the legal consciousness in China. The task is a complex and systematic project involving various aspects of efforts. In the case of China's current status, the following steps are necessary. Number one is to deepen the legal studies and upgrade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Number two is to strengthen the popularization of legal education to the public and to shift the emphasis of basic knowledge to the emphasis of enhancing the legal spirit and awareness of rights of the public. Number three is to cultivate the public's trust in the legal system by optimizing the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s of legal justice.
引文
1、刘作翔著《迈向民主与法制的国家》,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1 版
    2、刘翰主编《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律保障》,法律出版社,1998年2 月第1 版
    3、潘菽主编《意识—心理学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98年12 月第1 版
    4、高鸿钧著《清华法治论衡》第一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5、夏勇主编《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第1版
    6、卓泽渊著《法治泛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6月第1 版
    7、刘旺洪著《法律意识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8、沈宗灵主编《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9、汪太贤、艾明《法治的理念与方略》,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8 月第1 版
    10、刘兆兴《法律与道德》,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 年10月第1 版
    11、武树臣《武树臣法学文集》,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
    12、武树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8月第1版
    13、郝铁川《法治随想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10月北京第1版
    14、赵震江主编《法律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
    15、余指国著《法律意识概论》,武汉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16、范忠信著《信法为真》,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12 月北京第 1版
    17、《法大评论》第1卷、第1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
    18、黄稻主编《社会主义法治意识》,人民出版社,1995年3月第1版
    19、韩大元著《东亚法治的历史与理念》,法律出版社,2000年7月版
    20、江山著《中国法理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
    21、梁治平等著《新波斯人信札——变化中的法观念》,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4月北京第1版
    22、王人博、程燎原著《法治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
    23、贺卫方编《中国法律教育之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12 月第1 版
    
    ① 刘旺洪《法律意识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第25-26页
    ① C.C.阿列克谢耶夫《法的一般理论》(上册),法律出版社1988 年版,第206-207页
    ② 孙国华主编《法学基础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94页
    ③ 刘作翔《法律文化理论》商务印书馆1999年5 月第1版,第126页
    ④ 孙国华主编《法理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50页
    ⑤ 张文显主编《法的一般理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38页
    ⑥ 参见王勇成、张贵成主编《中国法理学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12页
    ① 沈宗灵《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第320页
    ② 刘旺洪《法律意识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第310页
    ①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99页
    ② 汪太贤、艾明《法治的理念与方略》,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第30 页
    ①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等著《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35-36页
    ② 转引自[法]克洛德.德尔马著:《欧洲文明》,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21页
    ③ 转引自王人博、程燎原《法治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第193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83 年7月版,第332 页
    ⑤ 杨小云《实现从人治意识走向法治意识的历史性转变》,《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6期
    ① 杨小云《实现从人治意识走向法治意识的历史性转变》,《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6期
    ② 参见刘瀚《我国法治社会形成中的主要因素分析》,《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1期
    ① 参见刘兆兴《法律与道德》,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第1版,第1-2页
    ② 参见刘兆兴《法律与道德》,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第1版,第2页
    ③ 参见沈宗灵《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 版,第312-315页
    ① 见2002年5月31日《北京青年报》第6版
    ① 董王番舆;《中国人法律意识的基本结构及提高途径—以北京为中心的调查》,载于《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6期
    ② 刘旺洪《法律意识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第286页
    ① 梁治平等著《新波斯人信札——变化中的法观念》,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4月北京第1版,第163页
    ② 同上
    ③ 参见夏勇《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第1版,第20-27页
    ① 参见夏勇《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第1版,第36-4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第693 页
    ① 王人博 、程燎原《法治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第304页
    ① 武树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8月第1版,第14页
    ② 汪太贤、艾明《法治的理念与方略》,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8月第1 版,第133页
    ① 参见汪太贤、艾明《法治的理念与方略》,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8月第1 版,第160页
    ② 武树臣《武树臣法学文集》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第426 页
    ③ 郝铁川《法治随想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10月北京第1版,第148页
    ① 郝铁川《法治随想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10月北京第1版,第149页
    ② 沈宗灵《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72-373页
    ① [英]培根《论司法》《培根论说文集》,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93页
    ② 陈兴宏、吴斌《中国法律信仰制约因素的理性思考》,载于《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2月
    ③ 余指国《法律意识概论》,武汉出版社1999年12 月第1 版,第12页
    ① 郝铁川《法治随想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10月北京第1版,第8页
    ② 卓泽渊《法治泛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6月第1 版,第249页
    ③ 参见贺卫方编《中国法律教育之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12 月第1 版,第32页
    ④ 同上,第33页
    ① 范忠信《信法为真》,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12月北京第1版,第13页
    ② 参见刘旺洪《法律意识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第340页
    ① 沈宗灵《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89页
    ② 参见沈宗灵《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93页
    ③ 刘海年等主编《依法治国与廉政建设》,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1月北京第1版,第184页
    ④ 同上,第190页
    ① 公丕祥、刘敏《论司法公正的价值蕴涵及制度保障》载于《法商研究》1999年第5期
    ② 同上
    ③ “法官应是社会精英——访全国人大代表、人大法学院副院长王利明”,载于《人民法院报》2000年3月12日第1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