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刑事审前程序犯罪嫌疑人的律师辩护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刑事审前程序,是指刑事案件起诉到法院之前的程序,是整个刑事诉讼的基石。刑事审前程序通过相关证据收集,完成了犯罪嫌疑人有罪与否以及罪行情况的证明;刑事审前程序广泛使用讯问、搜查、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如果运用不当,极易侵犯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权利。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刑事审前程序犯罪嫌疑人的律师辩护,既要保障其获得律师辩护的途径及知悉权,又要扩大其律师辩护权行使的范围,从而弥补其在审前程序自行辩护的不足,更好地维护其合法权益。我国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吸收了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一些优点,从理论上看,增加了对犯罪嫌疑人的保护力度,如:在侦查阶段,律师可以介入并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询,可以代理控告和申诉等;在审查起诉阶段,辩护律师可以查阅、摘抄、复制其所代理案件的诉讼文书、技术性鉴定资料等。但是,我国刑事审前程序的控辩平衡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律师还不是辩护人,审前程序律师辩护权的行使也存在很多障碍。本文从四个部分,对审前程序犯罪嫌疑人的律师辩护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第一章,概括论述了为犯罪嫌疑人提供律师辩护的理论基础。认为:为犯罪嫌疑人提供律师辩护是无罪推定原则的应有之义;是促进控辩平衡、制约侦检机关权力滥用的需要;是实现刑事诉讼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的需要;是刑事诉讼民主的重要体现;是联合国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
     第二章,从犯罪嫌疑人获得律师辩护的权利性质、有关国家机关的告知义务、犯罪嫌疑人获得律师辩护的开始时间、获得律师辩护的内容及保障措施等方面,对英美法系、大陆法系、混合法系的几个典型国家有关犯罪嫌疑人的律师辩护的法制情况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分析。
     第三章,对我国刑事审前程序犯罪嫌疑人的律师辩护的有关立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我国刑事审前程序律师辩护的立法现状和存在的弊端。
     第四章,针对我国刑事审前程序律师辩护的现状,借鉴国外和国际社会的一些优秀做法,对我国刑事审前程序犯罪嫌疑人的律师辩
引文
1、[意]C·B·贝卡利亚著,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第31页。
    2、刘根菊:《刑事诉讼法与律师制度热点问题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第4页。
    3、万毅:《.刑事诉讼法原则:程序正义的基石》,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第211页。
    4、曹炳增:《无罪辩护——十起辩护成功案例及其诉讼程序的理性思考》,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第47页。
    5、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52页。
    6、孟德斯鸠,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上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154页。
    7、陈卫东主编:《刑事诉讼法教学参考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148-153页。
    8、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研究中心编译:《英国刑事诉讼法(选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王以真主编,宋英辉副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第351页-368页。
    10、卞建林、刘玫:《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11、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第152-183页。
    12、李心鉴:《刑事诉讼构造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第190页。
    13、宋英辉,孙长永,刘新魁:《外国刑事诉讼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2,第270页。
    14、余叔通,谢朝华译:《法国刑事诉讼法典》,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第32页。
    15、李昌珂译:《德国刑事诉讼法典》,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63页
    16、[德]托马斯·魏根特著,岳礼玲温小洁译:《德国刑事诉讼程序》,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7,第63-65页。17、宋英辉译:《日本刑事诉讼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出版社,2000年10月,第35-89页。
    18、彭勃:《日本刑事诉讼法通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第30-39页。
    19、[日]田口守一:《刑事诉讼法》[M],刘迪、张凌、穆津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5-104页。
    20、程荣斌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第381页。
    21、李贵方主编:《刑事辩护指南》,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第57-59页。
    22、甄贞:《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第89-90页。
    23、陈卫东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第53页。
    24、宋英辉:《刑事诉讼目的论》,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第164-166页。
    25、熊秋红:《刑事辩护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第124-230页。
    26、宋世杰:《中国刑事诉讼发展与现代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27、胡朝万:《律师与刑事辩护》,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28、谭世贵主编:《刑事诉讼原理与改革》,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2,第124-189页。
    29、温小洁著:《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125页。
    30、程荣斌:《中国律师制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06页。
    31、张军、姜伟、田文昌:《刑事诉讼——控辩审三人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7,第70-78页。
    32、陈瑞华:《看得见的正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79页。
    33、熊选国:《刑法刑事诉讼法实施中的疑难问题》,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1,第338页。
    1、余澳,肖仕卫:《论当下中国刑事辩护律师之现实窘境及其改革》,载《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2月,第1-2页。
    2、孙维萍:《中意律师在侦查阶段辩护职能之比较》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第12卷,第4页。
    3、申君贵,伍光红:《困境与出路:关于侦查阶段律师权利的考察与反思》,载《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第17卷第5期,2004年10月,第2页。
    4、葛天博:《重构侦查阶段中的辩护制度之设想》,载《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版)》,2004年6月,第1页。
    5、陈兴良:《为辩护权辩护——刑事法治视野中的辩护权》,载《理论法学》,法学2004第1期,第2-5页。
    6、洪道德:《未成年人犯罪特殊程序处理》,载《北京观察》,2004年第2期,第2页。
    6、韩洪兴:《我国刑事侦查程序中律师辩护权能的构建》,载《中国律师》,2005年5月,第2页。
    7、陈瑞华:《刑事侦查构造之比较研究》,载《政法论坛》,1999年第5期,第100页。
    8、刘伟,张时春:《我国现代讯问制度的构建》,载《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新时代论坛)》2004年4月,第64-65页。
    9、米镝:《试论辩护律师的讯问在场权》,载《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10月,第25卷第5期,第1页。
    10、林林:《侦查程序律师在场权辨析》,载《法律适用月刊》,2004年12月,第33页。
    11、毛启刚,杨永军:《浅论刑事侦查阶段律师会见制度的完善》,载《天府新论》,2005.11,第1-3页。
    12、张瑞强,沈刚:《浅沦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辩护律师调查取证权的现状与完善》,载《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年5月,第2-4页。
    13、张建升:《以符合诉讼规律的方式调查取证——“侦查取证与人权保护”理论研讨会述要》,载《人民检察》,2005年7月,第2页。
    14、车家明:《刑事审前程序辩护律师权利的保障》,载《大连海事大学学保(社会科学版)》,第3卷第2期2004年6月,第47页。
    15、王新环:《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几个问题》,载《政法论坛》,1997.5,第3页。
    16、宋英辉,李哲:《庭审前程序中辩护律师知悉权的保障——兼谈我国刑事证据信息交换制度的构建》,载《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第4页。
    17、宋英辉,吴宏耀:《刑事审前程序辩护律师权利之保障》,载中国民商法律网, http://www.civillaw.com.cn/wenzhang/default.asp?id=13067, 2006.3, 第7-8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