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之路—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代以来,随着理性主体地位的确立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从传统的依赖关系中解放出来,获得了一定的独立性。然而启蒙在给人类带来自由与解放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困境。面对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众多思想家们从多种角度出发,试图指出新的解放之路。他们从“抽象的人”出发,使历史表现为抽象的过程,解放也成为美好的愿望与理想。马克思反对这种抽象的思辨方法,在他看来,解放不是等待我们去实现的美好理想,而是现实的历史运动。“历史同认识一样,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的理想状态中最终结束;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东西;相反,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①因此只有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之下,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才能使现实的解放道路向我们敞开。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近代以来人类解放的理想与困境。在近代以前,人类的生存更多的是依靠外在的力量,在古希腊是外在的自然,中世纪则是全能的上帝,主体处于被遮蔽的状态。近代以来,随着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理性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工业革命使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现代政治制度建立起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使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进步史观开始形成。然而启蒙带来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的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关系,全面凌驾于个人之上,破坏着个人的独立性和完整性。面对这种发展的裂变,一些思想家们开始进行批判与反思,试图建立一种新的理想,以实现真正的人类解放。卢梭作为近代以来第一个对文明持批判眼光的思想家,指出科学技术与物质发展导致了人的异化与对自然的破坏,试图通过建立道德共和国来实现人的理想生存状态。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早期的社会现实进行批判,提倡建立各种各样的“乌托邦”以使人获得解放;黑格尔则通过把现实历史的发展归于绝对精神的环节来对这种困境进行批判,希望在伦理的最高环节——国家中实现人的自由。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开现代性批判之先河,然而他们没有把人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考察,没有从现实矛盾出发去解决问题,这样的人类解放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第二部分: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理论之维——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从解放主体、解放过程、解放前景几个方面论述了人类解放的现实历史过程。现实的个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是历史的主体,也即是解放的主体。不同于抽象的或者理性的人,马克思的“现实的个人”是处于具体的历史情境中的人,其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人的现实性来源于实践,人是在实践中实现自身,生成自身的。马克思通过揭示实践的深层结构,把实践观与历史观结合在一起,对历史发展的总体逻辑与具体生成过程进行了阐述,使历史成为现实的感性活动与过程。这种感性活动过程遵循一定的规律,马克思通过对规律的考察指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以及在这种发展中人的生存状态所发生的变化,进而指出现实的解放道路即在于这种主客体的辩证发展中。马克思认为,解放的前景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社会发展的第三种形态,在这种形态中,人摆脱了为生存而进行的劳动,实现了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共产主义并不是一个等待人们去实现的理想,“共产主义所展现的并不是人之存在的一个终极的状态,而是一个永恒的生成过程。”①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社会创造了超越自身的条件,其中机器大工业的普及是最根本的条件。
     第三部分:马克思人类解放的现实之维——现代社会批判。历史唯物主义在理论上对人类解放的现实发展之路进行了阐释,使解放之路向我们敞开。而若想真正进入这个现实过程,只有从具体的社会现实出发进行考察。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从政治、经济以及人的生存状态三方面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批判。在他看来,政治解放达到的只是经济解放,还不是社会解放,但是却为社会解放奠定了条件,这正是解放的现实性之所在。资产阶级理论家们宣称人已经获得了自由与平等,并通过政治制度得以保障。马克思则指出,自由、平等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平等主体的要求在政治上的体现,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持资本的统治地位,而“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②对政治的批判是对经济批判的前奏,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才是最根本的批判,这也即是对资本的批判,这种批判直指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统治地位。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物与物的关系,而揭开物化的社会关系的神秘面纱的正是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剩余价值。在这种资本统治的社会中,人处于异化状态之中,只有在对这种物化与异化的超越中,人类解放才能实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同时也是对解放道路的指认,因为解放是现实的人与历史自身的发展过程,是在现实社会的发展中推进的。
     第四部分: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当代意义——说不尽的马克思。随着历史的发展,资本主义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马克思的思想面临新的挑战。然而这些变化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的生存状态,因此他的人类解放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作为一个思想家对二十世纪历史进程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①在当代,人在强大的工具理性面前失去了精神家园,物化的社会关系以新的面孔出现,继“上帝死了”之后“人死了”,“乌托邦”的维度严重缺失。当代西方的思想家们对此进行了批判,并指出了新的解放道路。在海德格尔看来,科技异化使人类丧失了精神家园,只有追寻存在的意义才能使人类的本真状态觉醒,使存在得以澄明。马尔库塞则对消费异化进行批判,指出发达工业社会造成的了“单向度的人”,寄希望于通过审美唤醒人的感性力量实现解放。哈贝马斯则希望通过交往伦理实现解放。这些思想家的思想是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补充和扩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他们的人类解放理想难逃哲学与幻想的窠臼。对当代社会的批判丰富了马克思的批判理论,但是对资本的根本性批判才是对人类现实解放道路的根本指认。总之,今天的人还处在解放之路上,马克思的人类解放思想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In modern times, the personal main position in the world has been established,modern capitalism begin to develop. People liberate from traditional dependencyrelationship. But the happiness from the Enlightenment is along with new dilemma.Facing with these problems, thinkers tried to find new roads to liberation. But beforeMarx, no one really make their roads combined with the people because people areconsidered as metaphysical, so these type of liberation are just beautiful dreams. Marxpoints out that the liberation is not thought and metaphysical person's activities clearly,but realistic history activities forced by practice. He is against the abstract theoreticalmethod. In his view, the liberation is realistic historical movement, but not the idealtarget. Just as Engels says: just as the knowledge, history will not be ended in a perfectcondition, which exists in illusions; on the contrary, all the history states are temporarystages in the human society which develops from low to high. So only with HistoricalMaterialism,we can find the realistic road to liberation.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Chart one: People's Ideal and predicament since the modern times. Before moderntimes, happiness of mankind mainly depended on external force. In ancient Greecethey depended on external nature, and in medieval they worshiped The God. On thisstages, the subject was covered. From the modern times, the personal main position inthe world had been established. Reason became the standard of everything. At thesame time, modern capitalism started to develop, and the productive forces developedrapidly. People's lifestyle had changed at all aspects. They had full of confidence forthe future. But happiness from the Enlightenment was along with new problems. Thecapitalist society produced universal commutation relation, which was aboveindividual and destroyed personal independence and integrity. Many thinkers wanted to put forward roads to liberation. Rousseau is the first one that criticized thecivilization. He pointed out the ruin and alienation produced by material developmentand technolog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ideal condition by building The moral Republic.The utopia socialist criticized social reality of the earlier stage of capitalism andwanted to establish some kinds of Utopia. Hegel put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oabsolute mind, he hoped to establish the freedom in nation which is the highest stageof ethics. They started a critical Modern Times. But they didn't put the person in aspecific historical environment, and they couldn't solve the contradictions. Theirbeautiful roads are just beautiful dream.
     Chart two: The theoretical ways to the thought of Human Liberation-Historicalmaterialism. Historical materialism discusses the Human Liberation from subject,process and foreground. The realistic individual is the premise of historicalmaterialism, and the the real main body of history. The realistic individual is in specialhistorical situation, whose essence is the sum total of social relations. Their lineality isderived from practice.Marx combines the practice with history through revealing thepractice's deep structure. He interpreted the General logic and Specific process ofhistory to make the history be realistic perceptual activity which follows certain rules.Marx points out the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tive forces and theproduction relations during this dialectical movement. He points out that the prospectis the communism which is the third form of history in which people achieve thefreedom. Communism is not a goal that is waited to be realized. It is an eternalgenerative process. During this process, the capitalism has created conditions,with theconations the second form will transcend itself, modern mechanical industry is thefundamental condition.
     Chart three: The realistic way to the thought of Human Liberation-Criticism onModern social. Historical materialism shows us the realistic road to liberation. Butonly by inspecting the reality society we can enter it. Marx inspects three aspects ofpolitics, economy and the state of people by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 his opinion, thePolitical emancipation is not human liberation, but lay the foundation for human liberation. The bourgeoisie theorists claim that people have achieved the freedom andequal which get guarantee from political system. But Marx points out that the freedomand equal are just means of the rule of the bourgeoisie. The critic of politics is preludeof economy-Criticism which is fundamental. The criticism of capital reveals thecapital's dominance, materialized relation, and surplus value which uncovers the secretof exploitation between Capitalists and workers. In this society, people are inalienation. Only by ascending the materialized relation and alienation, humanliberation could be realized. The criticism of capitalist society is also an identificationof liberation road, because people's and history's development is in the realisticdevelopment of society.
     Chart four: The contemporary meaning of the thought of HumanLiberation:forever Marx.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Capitalism has changedlargely, Marx is facing new challenges. In modern times, people lost their spiritualhome in the front of instrumental reason. Materialized relation emerges with new faces.Following with the death of The God, people also die. Contemporary thinkers criticizethis phenomenon and point out new road to liberation. In the view of Heidegger,Technology alienation and Consumption alienation make people to lose their spirithome, only by questioning the meaning of existence can awaken and clarify the truestate. Marcuse criticizes the Consumption alienation and One-dimensional man, Hebases his hope on appreciation to awake people's emotional strength. Habermas tries toachieve liberation by Communicative ethics. These thinkers are supplement andextension to Marx's thought. But their thoughts are limited to the field of Philosophy.The Criticism on contemporary society enriches the theory of Marx, but only thecapital-critic is the fundamental way. in a word,people are on the way to liberation, soMarx's thought of Human Liberation still has important importance.
引文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6页。
    ①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马克思历史观的人学阐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9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页。
    ①Worsly·P:《Marx and Marxism》,Tavistock,London,1982年,第9页,转引自周宏:《理解与批判》,南京:南京大学2001年,第11页。
    ①欧阳康,张明仓著:《在观念激荡与现实变革之间——马克思实践观的当代阐释》,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页。
    ①丰子义:《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主题》,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第36页。
    ②黄树光:《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与马克思历史观》,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11页。
    ①[美]威廉姆·肖:《马克思的历史理论》,阮仁慧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4页。
    ①倪梁康:《自识与反思》,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39页。
    ①[德]E·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史纲》,翁绍军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80页。
    ②高文新:《欧洲哲学史专题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3页。
    ①[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何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02页。
    ②[德]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87页。
    ③[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何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4页。
    ①[德]卡西尔:《启蒙哲学》,顾伟铭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页。
    ①[德]卡西尔:《启蒙哲学》,顾伟铭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5页。
    ②[德]卡西尔:《启蒙哲学》,顾伟铭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4页。
    ①[英]乔纳森·希尔:《兴奋时代de欧洲1600-1800年》,李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3页。
    ②[英]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董乐山译,北京:群言出版社2012年版,第75页。
    ①[美]约翰·伯瑞:《进步的观念》,范祥涛译,上海:三联书店2005版,第22页。
    ①[美]约翰·伯瑞:《进步的观念》,范祥涛译,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2页。
    ②[德]卡尔·洛维特:《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李秋零、田薇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7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3页。
    ①《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87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7页。
    ①李宏图:《从“权力”走向“权利”——西欧近代自由主义思潮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83页。
    ②李宏图:《从“权力”走向“权利”——西欧近代自由主义思潮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97页。
    ①[美]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下,吴象婴等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98页。
    ①[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王章辉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1999年版,第252页。
    ②[美]佩里·M·罗杰斯:《西方文明史(问题与源头)》,潘惠霞等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版,第22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5页。
    ②赵林:《浪漫之魂——让-雅克·卢梭》,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0页。
    ①[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版,第111页。
    ②[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第160页。
    ①[法]卢梭:《论科学与艺术》,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9-10页。
    ②[德]卡西尔:《卢梭·康德·歌德》,刘东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31页。
    ③[法]卢梭:《忏悔录》,范希衡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413页。
    ①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从卢梭到罗伯斯庇尔》,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3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7页。
    ①[英]罗伯特·欧文:《欧文选集》上卷,柯象峰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347页。
    ①[法]奥古斯特·科尔纽著,《马克思的思想起源》,王瑾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5页。
    ②[法]皮埃尔·罗桑瓦隆:《乌托邦资本主义——市场观念史》,杨祖功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③[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309页。
    ①[德]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曹卫东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96页。
    ②[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97页。
    ③[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97页。
    ①[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58页。
    ②[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5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3页。
    ①郝立新:《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本质和发展形态》,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第2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页。
    ①衣俊卿:《衣俊卿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0页。
    ②[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卷》第4卷,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版,第29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77页。
    ①[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1页。
    ①[德]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英震华、王太庆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514页。
    ②[德]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英震华、王太庆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31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20页。
    ④[德]卡尔·洛维特:《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李秋零、田薇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61页。
    ①[德]麦克斯·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金海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56页。
    ②张一兵、蒙木桂:《神会马克思—马克思哲学原生态的当代阐释》,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1页。
    ③姜海波:《论施蒂纳在马克思思想中的地位》,载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第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8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第29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页。
    ①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9页。
    ①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30页。
    ②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0页。
    ③欧阳康、张明仓:《在观念激荡与现实变革之间——马克思实践观的当代阐释》,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8页。
    ①[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6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2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0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6页。
    ①高清海:《传统哲学到现代哲学》,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5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118页。
    ③本论文第二章第一节对现实的人中有详细论述。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0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4页。
    ①张有奎:《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及其存在论意蕴》,载于《江淮论坛》2005年2期,第65页。
    ②张一兵、蒙木桂:《神会马克思——马克思哲学原生态的当代阐释》,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8页
    ②刘雄伟:《历史的客观性研究》,吉林大学,2012年,第7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3页。
    ④陈先达:《走向历史的深处——马克思历史观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1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6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8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8页。
    ②黄树光:《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与马克思历史观》,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99页。
    ③丰子义:《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主题》,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第3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64页。
    ①阎孟伟:《在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视野中》,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48页。
    ②[德]康德著:《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2页。
    ③张一兵、蒙木桂著:《神会马克思——马克思哲学原生态的当代阐释》,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8页。
    ①阎孟伟著:《在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视野中》,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04页。
    ②阎孟伟著:《在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视野中》,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1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4页。
    ①阎孟伟:《在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视野中》,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26页。
    ②郭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批判理论》,载于《哲学研究》2006年第7期,第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18—11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3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9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1页。
    ①张奎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及其在当代的实践格局》,载于《学习与探索》1991年第2期,第13页。
    ②黄树光:《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与马克思历史观》,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3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7页。
    ①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8页。
    ②[英]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李杨等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年版,第20页。
    ③黄树光:《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与马克思历史观》,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11页。
    ①[英]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李杨等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年版,第169页。
    ②郭艳君著:《历史与人的生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9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0页。
    ②《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8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2页。
    ①庞世伟:《论完整的人—马克思人学生成论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第23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5页。
    ①唐正东:《从斯密到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的历史性诠释》,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6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40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7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7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①[英]肖恩·塞耶斯:《马克思主义与人性》,冯颜利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年版,第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2页。
    ③《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0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页。
    ③曹峰旗:《虚幻与批判—马克思恩格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理论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3页。
    ①周叶中:《代议制度比较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1页。
    ②[日]美浓部达吉:《议会制度论》,邹敬芳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6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24页。
    ②田穗生:《中外代议制度比较》,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页。
    ③[德]霍克海默:《批判理论》,李小兵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21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8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6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2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88页。
    ①《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5页。
    ③《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55页。
    ①张一兵,蒙木桂:《神会马克思——马克思哲学原生态的当代阐释》,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4页。
    ①张一兵、蒙木桂:《神会马克思—马克思哲学原生态的当代阐释》,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8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97页。
    ②张一兵、周嘉昕著:《资本主义理解史》第一卷,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03页。
    ①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97页。
    ①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4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9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4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1页。
    ①[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6年版,第57页。
    ②魏小萍:《追寻马克思——时代境遇下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逻辑的分析和探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93页。
    ①[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郑戈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66页。
    ①《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87页。
    ①[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刘继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第28页。
    ②[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审美之维》,李小兵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1页。
    ①韩秋红等:《现代性批判的变奏——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39页。
    ②[法]鲁尔·瓦纳格姆:《日常生活的革命》,张新木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14页。
    ③[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刘继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第6页。
    ①[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文化转向》,胡亚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40页。
    ①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2003版,第324页。
    ②周丹:《现代性的资本批判》,吉林大学2012年,第148页。
    ③《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05页。
    ①张彭松:《乌托邦语境下的现代性反思》,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02页。
    ②龚群:《道德乌托邦的重构——哈贝马斯交往伦理思想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3—4页。
    ①张一兵、蒙木桂:《神会马克思——马克思哲学原生态的当代阐释》,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9页。
    ①[德]卡尔·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魏楚雄、俞新天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114页。
    ②张彭松:《乌托邦语境下的现代性反思》,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14页。
    ①[德]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2卷,洪郁佩、蔺青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6年版,第427页。
    ①章国锋:《哈贝马斯访谈录》,载于《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第1期,第28页。
    ①王凤才:《批判与重建—法兰克福学派文明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28页。
    ②[美]赫伯特·马尔库塞著,《审美之维》,李小兵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2页。
    ①张一兵、蒙木桂:《神会马克思——马克思哲学原生态的当代阐释》,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9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5页。
    ②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5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3]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4]倪梁康:自识与反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15][德]E·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史纲[M].翁绍军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6]高文新:欧洲哲学史专题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7][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M].何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8][德]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19][德]卡西尔:启蒙哲学[M].顾伟铭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0][英]乔纳森希尔:兴奋时代de欧洲1600-1800年[M].李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1][英]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M].董乐山译,北京:群言出版社2012年版.
    [22][美]约翰伯瑞:进步的观念[M].范祥涛译,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23][德]卡尔洛维特:世界历史与救赎[M].李秋零、田薇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24]张一兵、周嘉昕:资本主义理解史第一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5]李宏图:从“权力”走向“权利”——西欧近代自由主义思潮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6][美]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下)[M].吴象婴等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7][美]佩里M罗杰斯:西方文明史(问题与源头)[M].潘惠霞等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版.
    [28]赵林:浪漫之魂——让-雅克卢梭[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9][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李常山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30][法]卢梭:论科学与艺术[M].何兆武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31][德]卡西尔:卢梭康德歌德[M].刘东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32]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从卢梭到罗伯斯庇尔[M].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33][英]罗伯特欧文:欧文选集(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34][法]奥古斯特.科尔纽:马克思的思想起源[M].王瑾译,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5][法]皮埃尔罗桑瓦隆:乌托邦资本主义——市场观念史[M].杨祖功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36][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37][德]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曹卫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
    [38][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版.
    [39]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40][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M].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41][德]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M].英震华、王太庆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42]夏林:穿越资本的历史时空——基于唯物史观的现代性批判[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43][德]麦克斯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M].金海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44]张一兵、蒙木桂:神会马克思——马克思哲学原生态的当代阐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5]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6]欧阳康、张明仓:在观念激荡与现实变革之间——马克思实践观的当代阐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7]田穗生等:中外代议制度比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48]高清海:传统哲学到现代哲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9]陈先达:走向历史的深处——马克思历史观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0]黄树光: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与马克思历史观[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51]阎孟伟:在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视野中[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52][德]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53]庞世伟:论完整的人——马克思人学生成论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54][英]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M].李杨等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年版.
    [55]曹峰旗:虚幻与批判——马克思恩格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理论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6]周叶中:代议制度比较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7][日]美浓部达吉:议会制度论[M].邹敬芳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8][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M].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6年版.
    [59]魏小萍:追寻马克思——时代境遇下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逻辑的分析和探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0]张彭松:乌托邦语境下的现代性反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1]龚群:道德乌托邦的重构——哈贝马斯交往伦理思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62][德]卡尔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M].魏楚雄、俞新天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63][德]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2卷[M].洪郁佩、蔺青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6年版.
    [64]王凤才:批判与重建——法兰克福学派文明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65][美]肖恩塞耶斯:马克思主义与人性[M].冯颜利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年版.
    [66][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M].郑戈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7][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
    [68][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审美之维[M].李小兵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9]韩秋红等:现代性批判的变奏——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70][法]鲁尔瓦纳格姆:日常生活的革命[M].张新木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1][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文化转向[M].胡亚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72]高文新主编:马克思基本范畴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3]王浩斌:市民社会的乌托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哲学阐释[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74][美]威廉姆肖:马克思的历史理论[M].阮仁慧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1]邹诗鹏.马克思对现代性社会的发现、批判与重建[J].中国社会科学,2009(4).
    [2]张奎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及其在当代的实践格局[J].学习与探索,1991(2).
    [3]郭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批判理论[J].哲学研究,2006(7).
    [4]丰子义.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主题[J].中国社会科学,2012(3).
    [5]张有奎.《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及其存在论意蕴》[J].江淮论坛,2005(2).
    [6]姜海波.论施蒂纳在马克思思想中的地位[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7]郝立新.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本质和发展形态[J].中国社会科学,2012(3).
    [8]黄树光.论马克思的实践范畴[J].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0(8).
    [9]黄其洪.论海德格尔对现代性的批判与超越[J].岭南学刊,2008(1).
    [10]章国锋.哈贝马斯访谈录[J].外国文学评论,2000(1).
    [11]郁建兴.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马克思政治思想初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0(2).
    [1]刘雄伟.历史的客观性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年.
    [2]周丹.现代性的资本批判[D].长春:吉林大学,2012年.
    [3]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天津:南开大学,2010年.
    [4]王东红.历史与实践自身运动[D].长春:吉林大学,2010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