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但是,它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是近二十多年来的事。综观人类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和现状,以往人类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取得了不少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其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局限,却存在着诸多亟待改革与创新的方面。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推进、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信息社会、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摆在世人面前。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改革与学科定位
     1、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改革要消除四个方面的错误认识和误区:一是个体人的观念缺失;二是狭隘的思想政治教育观;三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认识不清;四是严重的僵化保守倾向。要树立四种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大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观念;与时俱进的观念。
     2、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政治意志、法纪准则、理想人格、做人成才方面的教育。它既是思想方面的政治教育,又是政治方面的思想教育,是思想教育与政治教育的统一。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为科学依据,综合社会学、心理学、法学、人才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结合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进行创造性整合、提升与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高度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边缘交叉科学。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体系改革。
     1、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改革。现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陈旧,观点有误,崇尚空谈,脱离实际,效果不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主要
    
    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成刁‘教育。
     2、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改革。现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僵化,逻
    辑混乱,结构缺失,需要重建。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内容之间紧密联系,
    构成一个具有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的体系。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改革
     1、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改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存在的弊端
    有“左”的倾向、脱离实际的倾向、僵化保守倾向。改革思想政治教
    育理论的要求是:深入挖掘经典理论的本质内涵:借鉴吸收中国传统文
    化及西方现代文化的精华;抛弃现行理论中过时内容。
     2、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改革。要转变观念,注重实效,更新形式;
    重视普遍性,加强针对性,力求全面性;减少单向灌输,加强双向交
    流,实现互动式教育;利用随机性,加强计划性,实现科学化、最优
    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
     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必要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是时
    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应对国际形势
    的必然要求。
     2、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途径。(l)对经典理论的新阐释;(2)
    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总结和创新理论;(3)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理论,
    使其凸显当代价值;(4)借鉴国外优秀思想教育成果,确立适合我国
    国情的相关理论;(5)吸纳有关学科知识和新兴学科成果,丰富思想
    政治教育内容。
     3、思想政治教一育理论创新的原则(l)批判与继承相统一;(2)
    扬弃与借鉴相结合;(3)普遍性与特殊性相协调;(4)改革与发展相
    一致。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是
    时代发展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要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的要求。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途径。(l)传承和改革传统思想政治
    教育方法,使其适应时代要求;(2)借鉴和吸收相关学科及外国先进
    方法,使其整合创新为适合我国国情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3)充分
    利用高科技手段,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科学化、现代化、最优化;(4)
    利用家庭、学校、社会力量齐抓共管,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
    治教育宏大系统工程。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原则:(l)继承与借鉴原则;(2)发
    展与创新原则;(3)针一对性与实效性原则;(4)方向性同与时俱进原
    则。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
     1、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的意义
     2、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内容的创新。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教育为指导,突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为当代人
    建构精神家园;.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以塑造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致
    力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切实解决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思想问题,心理困惑和实际困
    难;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和社会热点,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
    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文化建设相结合,与管理法律制
    度相结合,刚柔相济,以求实效。
     3、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式的创新。利用多种媒体;开展多样活动;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因时而动。
     4、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的原则与方法。(1)目的性原则与方法;
     (2)方向性原则与方法;(3)实效性原则与方法;(4)动态性原则与
    方法。
     5、思想政治教育实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egan at the beginning of human being . Viewed from the history and status quo, we can see 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many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re are a lot of facets needed reformed and innovated . With the coming of market economy, the rise of knowledge economy and the advent of informational society and globaliz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ve to reform and innovate. The question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to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aces human be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ly.
    I The reform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 I )The conception reform and subject posi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ve to set up four concepts: The concept of centering around human being; the general concep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concept of serving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concept of advancing with time.
    ii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character, the rules of behavior, the political will, the law and principle, the ideal human dignity, which is the political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s the unification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based on the philosophy theory of Marxism, and from politics, ethics and pedagogy, which integrate with
    
    
    theory and method of sociology, psychology, jurisprudence ,the study of human ability ,management science ,behavior science, uniting with th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eting with the need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tic construction, forming a new science which has the qualities of practice, pragmatic, and academic.
    (II )The reform to contents and system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ains ideological education , moral education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success education.
    ii The cont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special contents form a leveled, open, dynamic content system.
    (III) The reform to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 There are liabilities of left, of divorcing from reality, of stagnation and conservation. The method to reform the theory of polit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digging up the essential connotation of classical theory of Marxism; learning experiences from Chinese trad- 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 western culture; reforming out-of-date theory.
    ii To reform the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e should change concepts, respect practical effects, change forms; pay respect to university, emphasize particularity; diminish one-way inculcation, enhance two-way interaction, realize mutual education; use contingency, enhance plan, achieve scientific situation.
    II Innovation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 I )The theory innovation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 The necessities of the theory innovation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is the inevitable need of time developing,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tic cause, of the need to deal with international affairs.
    
    ii .The ways to innovate theo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1) The new explanation of classic theory;(2) To sum up and innovate new theory advancing with times ;(3)Digging up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theory, to make it suit the modern society;(4)Learning excellent achievement of foreign countries to establish theory suit Chinese;(5)Absorbing achievement relative and new subject to enrich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ii.The principl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1) Criticism unifies with inheritance;(2)Sublate combines with; (3)Universality harmonizes with particularity;(4) reform integrate with development.
    (II )The method innovation
引文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选集 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8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67页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8页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43页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82页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14页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43页
    [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73页
    [9] 《人民日报》2003年10月22日第1、2版
    [10]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2页
    [1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43页
    [12]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37-155页
    [13] 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79-181页
    [14] 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60页
    [15]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丌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半月谈,2002年第22期
    [1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年第9页
    [17] 张欣平,殷国平.有的放矢、勇于创新、注重实效.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1第6期第36页
    [18]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5页
    [19] 邵道生.中国社会的困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47页
    [20]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半月谈,2002年第22期
    [2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706页
    [22] 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317页
    [23] 赵飞.论新世纪“灌输”教育的加强和创新.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1年第5期第53页
    [24]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半月谈,2002年第22期
    [25]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半月谈,2002年第22期
    [26]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半月谈,2002年第22期
    [27] 列宁.列宁选集 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42页
    [28] 列宁.列宁选集 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52页
    [29] 韩庆祥.马克思人学思想研究.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82页
    [30]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512页
    [3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275页
    [32] 韩庆祥.新时期人学研究的清理和总结.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3期
    [33] 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1页
    [34] 韩庆祥,邹诗鹏.人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83页
    [35] 孙正聿.简明哲学通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37页-238页
    [36]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在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半月谈,2002年第22期
    [37] 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79页
    [38]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半月谈,2002年第22期
    [39]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人会上的报告,半月谈,2002年第22期
    [40] 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79页
    [4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69页
    [4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11页
    [43]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半月谈,2002年第22期
    [44]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半月谈,2002年第22期
    [45]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半月谈,2002年第22期
    [46] 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81-182页
    [47] 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89-193页
    [4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16页
    [4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1页
    [50]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81页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
    2 毛泽东选集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3 邓小平文选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
    4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
    5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6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年出版
    7 张瑞甫.社会最优化原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8 张瑞甫.人生最优化原理.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
    9 张曙光.人的世界与世界的人.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10 张曙光.寻求人生智慧.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出版.
    11 张曙光.生存哲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
    12 郭湛.主体性哲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
    13 韩庆祥,邹诗鹏.人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
    14 吴灿华.人生哲学.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年出版
    15 罗国杰.伦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16 章海山.西方伦理思想史.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
    17 王通迅.人才论集1-5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18 施雪华.政治科学原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19 曹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20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21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
    22 周三多.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
    23 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24 正方.现代管理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
    25 张耀灿,邱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26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30 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31 华琪.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谈.北京:解放军出版社华文出版社.2000年出版
    32 张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
    33 凌志军.变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34 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史.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出版
    34 罗国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出版
    35 龚爱林.变革中的道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