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发展奋斗史。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在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其最突出的表现在于逐步唤醒并增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当前,在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引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问题进行专题深入研究,特别是以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且欠开发、欠发达城市——贵阳市为例,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思考分析,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由绪论、结语和四章正文组成:
     “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重点难点,主要创新点等。
     第一章“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城市”。深度发掘科学发展观的生态文明意蕴,对科学发展观的生态文明理论进行系统梳理;阐述生态文明城市的基本特征,将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研究科学发展观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影响因子,分析科学发展观对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指导价值。
     第二章“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贵阳模式”。主要从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等方面,具体阐述科学发展观对于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具体指导功能。特别是系统论述贵阳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具体实践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动力机制、人民主体、整体设计、生态文明建设等基本方略方面的创新实践,形成了特色鲜明、影响国际的“贵阳模式”。
     第三章“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贵阳模式的成就、方法及经验”。主要分析贵阳通过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取得的发展成效,总结一个西部地区欠发达、欠开发城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贵阳方法”和“贵阳经验”,旨在论证贵阳通过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实现了科学发展。
     第四章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贵阳启示”。将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具体实践上升到一般理论的高度,通过分析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具体措施和创新办法,概括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一般原则。这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由于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不同层级的“非均衡发展”问题,探讨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The history of Human society is a continuously explore,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the Human society in the proces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of a new form of civilization, performing gradual awakening of the human and the natur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strengthening. Currently, adhere to the socialist theoretic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 the guida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o the problem of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eatures in-depth research, especially in China's western reg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ragile and underdeveloped, underdeveloped city Guiyang city as an exampl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research thinking, have very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This paper consists of introduction, conclusion and four main parts:
     "Introduction", mainly introduce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selected topic, the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Research methods, research difficulties, main innovations, etc.
     The first chapter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 Depth explore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ory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system combing; Based o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mbine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 construction,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 construction factor, the analysis of value of the guidance of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for the urban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second chapter "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 of Guiyang model". Mainly from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people-oriented, comprehensive, balanced and sustainable, balanced and so on, elaborates on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n Guiyang specific guid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 function. Especially the systematic exposition of Guiyang in the concrete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 Guided by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he dynamic mechanism, people's main body, the overal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trategy innovation practice, formed the characteristic,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tional "Guiyang model".
     The third chapter "the mod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 construction of Guiyang" achievement, method and experience, the main analysi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 of Guiyang development results, summed up a less developed western regions, underdeveloped cit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 "Guiyang method" and "Guiyang experience", aims to demonstrate Guiyang city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realized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 of Guiyang revelation", Guiyang to concrete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 rose to the height of the general theor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measures of Guiyang city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methods innovation, summarizes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 construction. This to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facing due to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levels of "unbalanced development" issue,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 to explore in depth have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value.
引文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38-39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②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420-421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③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162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① 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
    ② 丹尼斯·米都斯:《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报告》,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
    ③ :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
    ①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
    ② 参见工诺:《儒家生态思想与西方生态整体主义跨文化对话》,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年。
    ③ 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
    ④ 参见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11年。
    ⑤ 参见王诺:《儒家生态思想与西方生态整体主义——跨文化对话》,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
    ① 刘仁胜:《生态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
    ② 王雨辰:《生态批判与绿色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③ 解保军:《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红”与“绿”结合的理论先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① 李崇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现实意义》,《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② 廖福霖:《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
    ③ 赵玲:《生态意识‘与可持续发展》,《吉林地质》2000年第6期。
    ④ 刘晓云:《马克思恩格斯学说与现代理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
    ① 罗文东:《生态文明、科学发展与社会主义》,《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期。
    ② 杨正华、唐海清:《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法治建设》,《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① 覃玲玲:《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指标体系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7期。
    ② 申振东:《建设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的指标体系与监测方法》,《中国国情国力》2009年5期。
    ③ 赵平略、唐安主编:《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教程》,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
    ④ 单晓娅主编:《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
    ⑤ 李军:《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中国城市经济》2008年第7期。
    ① 李军:《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人民日报》2008年06月11日。
    ② 李军:《史加重视和更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人民日报》2013年3月25日。
    ① 参见贺先平:《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②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新华日报》2007年10月16日。
    ③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1月9日。
    ① 龚万达、黄婵:《中国生态文明发展观演进探幽》,《前沿》2010年第13期。
    ② 参见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11年。
    ① 参见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11年。
    ②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19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① 参见中国天气网,气象百科专有名词:水资源。
    ② 卞晨光:《联合国发布最新(全球环境展望) 全球性环保目标落实状况差强人意》,《科技日报》,2012年6月10日。
    ① 《沙漠化威胁人类生存的公害》,《光明日报》,2001年10月10日第5版。
    ② 《大气污染防治对策》,《嘉兴日报》,2010年6月13日。
    ③ 参见马光辉:《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沈阳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① 参见马光辉:《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沈阳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① 参见刘静波、徐娜:《<中国减灾>回眸2004》,《中国减灾》2004年第12期。
    ① 参见朱鹏锦等:《我国生态环境现状与科学保护研究》,《绿色科技》2013年第6期。
    ① 我田生态环境的现状和根源,新华网发展论坛http://forum.home.news.cn
    ② 《环保部:我国生态环境整体恶化趋势仍未根本遏制》,中国新闻网,2013年1月31日。
    ① 参见夏建国、李红梅:《中国共产党“建设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年第4期(上)。
    ① 参见石丽华:《简论中国近现代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展》,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年。
    ①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新华日报》2007年10月16日。
    ①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53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19页,人民出版社,1971年。
    ①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新华日报》2007年10月16日。
    ②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新华日报》2007年10月16日。
    ①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1月9日。
    ①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新华网,2013年11月12日。
    ① 李克强:《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2012年12月13日。
    ②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1月9日。
    ① 习近平:《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中共中央第六次学习时讲话,《环境经济》2013年第6期。
    ① 《中共中央关于全而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网,www.xinhuanet.com2013年11月15日。
    ① 《贵阳共识》,《贵阳日报》2009年8月24日。
    ② 《贵阳共识》,《贵阳日报》2009年8月24日。
    ① 《贵阳共识》,《金黔新闻》http://news.gog.com.cn/system/2009/08/24/010632767.shtml
    ② 《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部署、重要决策资料》,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7ad3c20e763231126edb1126.html2012年9月19日。
    ① 刘文强、罗安宇:《从思想到实践的绿色变奏》,《贵阳日报》2012年7月26日。
    ① 王太师:《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获中央批准举办》,《贵州日报》2013年1月24日。
    ② 王太师:《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获中央批准举办》,《贵州日报》2013年1月24日。
    ③ 王太师:《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获中央批准举办》,《贵州日报》2013年1月24日。
    ④ 《2011贵阳共识》,《贵阳日报》2011年7月19日。
    ⑤ 刘文强、罗安宇:《从思想到实践的绿色变奏》,《贵阳日报》2012年7月26日。
    ① 刘文强、罗安宇:《从思想到实践的绿色变奏》,《贵阳日报》2012年7月26日。
    ② 刘文强、罗安宇:《从思想到实践的绿色变奏》,《贵阳日报》2012年7月26日。
    ③ 刘文强、罗安宇:《从思想到实践的绿色变奏》,《贵阳日报》2012年7月26日。
    ④ 《2011贵阳共识》,《贵阳如报》2011年7月19日。
    ⑤ 《二〇一〇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圆满落幕》,《贵阳日报》2010年8月1日。
    ① 《二〇一〇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圆满落幕》,《贵阳日报》2010年8月1日。
    ② 参见刘文强、罗安宇:《从思想到实践的绿色变奏》,《贵阳日报》2012年7月26日。
    ③ 参见刘文强、罗安宇:《从思想到实践的绿色变奏》,《贵阳日报》2012年7月26日.
    ① 《2011贵阳共识》,《贵阳日报》2011年7月19日。
    ② 《二〇一〇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圆满落幕》,《贵阳日报》2010年8月1日。
    ③ 《2013贵阳共识》,《当代贵州》2013年8月25日。
    ④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获中央批准举办》,《贵州日报》2013年1月24日。
    ⑤ 《2013贵阳共识》,《当代贵州》2013年8月25日。
    ① 《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部署、重要决策资料》,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7ad3c20e763231126edb1126.html
    ① 《全力提高“双转移”水平 加快实现绿色经济崛起》,《南方日报》2010年1月12日。
    ② 《全力提高“双转移”水平 加快实现绿色经济崛起》,《南方日报》2010年1月12日。
    ① 《国务院关于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参见本文“附录五”。
    ② 《国务院关于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3月22日。
    ① 《国务院关于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参见本文“附录五”。
    ① 刘文强、罗安宇:《从思想到实践的绿色变奏》,《贵阳日报》2012年7月26日。
    ① 参见刘文强、罗安宇:《从思想到实践的绿色变奏》,《贵阳日报》2012年7月26日。
    ② 《2011贵阳共识》,《贵阳日报》2011年7月19日。
    ① 《全力提高“双转移”水平 加快实现绿色经济崛起》,《南方日报》2010年1月12日。
    ① 王太师、杨唯:《创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贵州日报》2013年7月20日。
    ① 王太师、杨唯:《创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贵州日报》2013年7月20日。
    ① 王太师、杨唯:《创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贵州日报》2013年7月。
    ① 李再勇:《政府工作报告》,《贵阳日报》2012年2月20日。
    ① 罗安宇、路榕:《生态文明结硕果科学发展铸辉煌》,《贵阳日报》2012年2月10日。
    ① 参见田方、王璐:《2013多项突破开创发展新局面》,《贵阳日报》2014年1月25日。
    ① 参见罗安宇、路榕:《生态文明结硕果科学发展铸辉煌》,《贵阳日报》2012年2月10日。
    ② 参见李再勇:《政府工作报告》,《贵阳日报》2012年2月20日·。
    ① 参见李再勇:《政府工作报告》,《贵阳日报》2012年2月20日。
    ① 《坚持分类指导》,《贵阳日报》2013年1月11日。
    ① 李军:《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贵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抓手》,《当代贵州》2008年1月23日。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12年
    [3]习近平:《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中共中央第六次学习时讲话,《环境经济》2013年第6期。
    [4]李克强:《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2012年12月13日。
    [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网,2013年11月15日。
    [1]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
    [2]解保军:《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红”与“绿”结合的理论先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3]廖福霖:《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年。
    [4]王诺:《儒家生态思想与西方生态整体主义跨文化对话》,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年。
    [5]刘仁胜:《生态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
    [6]姬振海:《生态文明论》,人民出版社,2007年。
    [7]傅治平:《生态文明建设导论》,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8年。
    [8]王雨辰:《生态批判与绿色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
    [9]刘晓云:《马克思恩格斯学说与现代理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
    [10]赵平略、唐安主编:《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教程》,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
    [11]李克:《中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
    [12]单晓娅主编:《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
    [13]夏建国:《和谐社会的实践基础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
    [1]赵玲:《生态意识与可持续发展》,《吉林地质》2000年第6期。
    [2]刘思华:《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再探讨》,《东南学术》2002年第6期。
    [3]刘静波、徐娜:《<中国减灾>回眸2004》,《中国减灾》2004年第12期。
    [4]贺先平:《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5]李军:《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中国城市经》2008年第7期。
    [6]李军:《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贵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抓手》,《当代贵州》2008年1月23日。
    [7]束洪福:《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对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4期。
    [8]田文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及其建设探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9]申振东:《建设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的指标体系与监测方法》,《中国国情国力》2009年5期。
    [10]马道明:《生态文明城市构建路径与评价体系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
    [11]刘晓云:《马克思恩格斯学说与现代理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
    [12]龚万达、黄婵:《中国生态文明发展观演进探幽》,《前沿》2010年第13期。
    [13]张东娇:《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14]杨正华、唐海清:《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法治建设》,《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5]罗文东:《生态文明、科学发展与社会主义》,《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期。
    [16]覃玲玲:《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指标体系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7期。
    [17]陈军、成金华:《中国生态文明研究:回顾与展望》,《理论月刊》2012年。
    [18]朱鹏锦等:《我国生态环境现状与科学保护研究》,《绿色科技》2013年第6期。
    [19]夏建国、李红梅:《中国共产党“建设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年第4期(上)。
    [1]李军:《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人民日报》2008年06月11日。
    [2]李军:《更加重视和更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人民日报》2013年3月25日。
    [3]王太师、刘静:《贵阳市全面实施“五大工程’治理“两湖一库”》,《贵州日报》2007年9月26 日。
    [4]卞晨光:《联合国发布最新<全球环境展望>全球性环保目标落实状况差强人意》,《科技日报》,2012年6月10日。
    [5]《沙漠化威胁人类生存的公害》,《光明日报》,2001年10月10日第5版。
    [6]《大气污染防治对策》,《嘉兴日报》,2010年6月13日。
    [7]《贵阳共识》,《贵阳日报》2009年8月24日。
    [8]刘文强、罗安宇:《从思想到实践的绿色变奏》,《贵阳日报》2012年7月26日。
    [9]王太师:《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获中央批准举办》,《贵州日报》2013年1月24日。
    [10]《2011贵阳共识》,《贵阳日报》2011年7月19日。
    [11]《二〇一〇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圆满落幕》,《贵阳日报》2010年8月1日。
    [12]《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获中央批准举办》,《贵州日报》2013年1月24日。
    [13]《2013贵阳共识》,《当代贵州》2013年8月25日。
    [14]《全力提高“双转移”水平加快实现绿色经济崛起》,《南方日报》2010年1月12日。
    [15]王太师、杨唯:《创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贵州日报》2013年7月20日。
    [16]李再勇:《政府工作报告》,《贵阳日报》2012年2月20日。
    [17]罗安宇、路榕:《生态文明结硕果科学发展铸辉煌》,《贵阳日报》2012年2月10日。
    [18]田方、王璐:《2013多项突破开创发展新局面》,《贵阳日报》2014年1月25日。
    [19]刘凌、吴亚鹏:《实施五大工程保护好三口“水缸”》,《贵阳日报》2007年9月24日。
    [20]刘志强:《贵阳采取强硬措施不让“水缸”再受污染》,《科技日报》2007年10月19日。
    [21]罗安宇:《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启动》,《贵阳日报》2012年11月4日。
    [22]严飞:《城市湿地公园可持续性评价研究》,《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5月1日。
    [23]艾冰:《贵阳出台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贵阳日报》2013年3月1日。
    [24]鲜晓荻:《生态文明立法创多项“全国第一”》,《贵阳日报》2009年7月30日。
    [25]孙恒、艾冰:《建设生态文明贵阳开拓前行》,《贵阳日报》2008年10月25日。
    [26]祖刚、黄德仁:《市民“水缸”的蝶变之旅》,《贵阳日报》2011年12月27日。
    [27]金晶、查兴田:《生态司法保护实现一体化》,《法制生活报》2013年7月10日。
    [28]李再勇:《政府工作报告》,《贵阳日报》2012年2月20日。
    [29]田方、王璐:《2013多项突破开创发展新局面》,《贵阳日报》2014年1月25日。
    [30]罗安宇、路榕:《生态文明结硕果科学发展铸辉煌》,《贵阳日报》2012年2月10日。
    [31]刘文新:《政府工作报告》,《贵阳日报》2014年2月7日。
    [32]《坚持充分竞争》,《贵阳日报》2013年1月18日。
    [33]俞莹、刘凌:《绿色理念奏出的恢宏交响》,《贵阳日报》2012年12月4日。
    [34]《二〇一〇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圆满落幕》,《贵阳日报》2010年8月1日。
    [35]《2011贵阳共识》,《贵阳日报》2011年7月19日。
    [36]刘文强、罗安宇:《从思想到实践的绿色变奏》,《贵阳日报》2012年7月26日。
    [1]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
    [2]丹尼斯·米都斯:《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报告》,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
    [3]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
    [4]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
    [1]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11年。
    [2]马光辉:《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沈阳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3]《环保部:我国生态环境整体恶化趋势仍未根本遏制》,中国新闻网,2013年1月31日。
    [4]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网站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