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阈下我国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生态问题已成为现代人类面临的严重的自然社会问题。这一问题包括自然环境的恶化和社会生态问题。作为研究人类环境问题的先驱,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一重要问题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形成了科学的生态观。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人类历史得以存在的物质前提;自然界是人类精神自给的源泉:自然界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当和谐。它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实践基础上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自然的社会的人和社会的自然的人是一个有机统一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我们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认识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南,是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经济有序发展的理论指针。发展生态经济,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从实际出发,按自然的本性和规律去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既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也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彻底转变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进行;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性的重大转折,是人类诀别传统发展模式、开拓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选择。
     本文试图通过研究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深入发掘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指导意义,为当今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哲学的理论支持。
The ecological issue, which involves not only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nature environment, but the matter of social ecology, viz. of population, is the most pressing nature-society problem man has been facing in modern society. As a pioneer in the study of human environmental issue, Marx and Engels had explored and discussed thoroughly this problem and they formed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According to Marxist outlook on ecology, human being is the product of nature history developing to a certain stage, the natural word is the material precondition for the existence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the head-spring of human spring of human spirit's self-support and human being's link to each other; and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should be maintain.
     As the significant ideological treasure through which we percei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human and social relations, Marxist outlook on ecology is the theory that guides us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o promote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human and reasonable progress. To extend eco-economy and follow the wa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tween ecosystem and economy, we should move forward practically and employ nature according to its law, and follow both the economic and natural rules, reversing from the way of exploiting nature destructively to boost economy, while develop economy and preserve nature synchronously and recur to scientific advance to construct sustainable eco-civilization. Adherence to Marxist ecology and implement of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arks a significant transition in human progress, which indicates a landmark that human forsake the old-fashioned development way to break a new one to build a contemporary civilization, which is also the only way we can choose to advance.
     Focusing on Marxist outlook on ecology that is represented by Maxt and Engels, this dissertation attempts to reveal its directive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to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roduction, and accordingly serves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society.
引文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70页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552-553页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58页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33页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380页
    [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334页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306页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5页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8页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68页
    [1]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447
    [2]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571页
    [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6页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386页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62页
    [3]黑格尔.自然哲学.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21页
    [4]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16,20页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2页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2页
    [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20页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92页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92页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49页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284页
    [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74页
    [4]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322页
    [5]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5页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95页
    [2]同上
    [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96页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926页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56页
    [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383页
    [4]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274页
    [1]黑格尔.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1卷.第155页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126页
    [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131页
    [4]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3页
    [5]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443页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83页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84页
    [1]马克思.西方学者论——(一八四八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144页
    [2]马克思.西方学者论——(一八四八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154页
    [3]同上
    [1]莱斯.自然的控制.重庆出版社.1993年.序言第6页
    [2]同上
    [3]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494页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8页
    [1]我国能源的现状,你了解多少?工人日报.2008年2月19日
    [1]德尼·古莱.发展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142页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18页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926页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392页
    [2]马克思.资本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3卷[M].第95页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
    [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
    [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552-553页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6]马克思.西方学者论——(一八四八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
    [7]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
    [8]黑格尔.自然哲学.商务印书馆.1980年.
    [9]黑格尔.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
    [10]弗兰本斯·培根.新工具.商务出版社.1984年.
    [11]莱斯.自然的控制.重庆出版社.1993年.序言
    [12]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
    [13]德尼·古莱.发展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14]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15]胡振生.生态环境的恶化呼唤着共产主义.中国教育,华夏论坛,电子博物
    [16]200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国环保网.2008年
    [17]李清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资本主义理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年.
    [18]徐华民 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说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008
    [19]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之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20]黄宏.马恩自然生态观与构建和谐社会.南方理论,社会观察.2007年
    [21]王吉亚.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思考.环境经济杂志.2007年
    [23]曾文婷(复旦大学哲学系2005届博士研究生).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博士论文.
    [24]刘甜甜(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2007届硕士研究生).论马克思的“生态观”.
    [25]应克复.中国的生态危机.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主页.2006年
    [26]卢风,刘湘溶.现代发展与环境伦理[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
    [27]田文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问题与对策思考.学习论坛.2007年7月
    [28]汤小平.关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29]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苏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2006年7月
    [30]叶春涛,卢继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当代发展.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31]刘辉.试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社会主义研究.1998年第2期
    [32]余红.从“三次提升”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理论月刊.2006年第1期
    [33]葛恒云.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34]宋开元,杨文选,杨艳.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第4期
    [35]Attifield.Robin.The Ethics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Athens.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1991.
    [36]John Mccormick.The Global Environment.Belhaven Press.1989
    [37]Smil V.The Bad Earth: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in China.London:Zeb Press.1984
    [38]Nash,Roderick Frazier,The Right of Nature:A History of Environmental Ethics.Wisconsin: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89:45
    [39]John Mccormick.The Global Environment.Scotland:Belhaven Press.1989:124
    [40]Rebert B.Pippin.Hegel's Idealism-The Satisfaction of Self-Consciousnes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45
    [41]D.vandever.The Environment Ethics And Policy Book.California:Californi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1993:72
    [42]Sessioness.George ed.Deep ethics for the 21 Century.Boston:shambhals publication.1995:78
    [43]Joel Kovel.The Enemy of Nature[M].Zed Books Ltd.2002
    [44]Roger S.The Ecological Community: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for Philosophy,Politics,and Morality[G].New York:Routledge.199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