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意义的本质道说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通过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解读这一国内学界尚未充分注意到的视域,阐述马克思的生态思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怎样解读马克思的生态思想?马克思有哪些生态思想?马克思自然观的本质意义是什么?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第一章主要研究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场和学科性质问题。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日臻完善。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追求的价值目标。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不属于西方马克思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最新发展理论形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属于广义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因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发展经历了政治实践环节、理论建构环节和理论与政治实践相结合的阶段。
     第二章主要研究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否定观思想。早期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阿格尔等人否认马克思理论具有生态思想,其实这是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一个误解。马克思具有丰富的社会生态思想。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之间既具有内在的相通性,又具有相异性。在相通和相异之间导致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不同解读。
     第三章主要研究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辩护理论。以后现代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生态主义批判马克思理论并没有生态学的内涵。而帕森斯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并没有忽视自然,并为马克思作了自然主义的的辩护。佩珀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着眼于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因此为马克思作了人道主义的辩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辩护理论一方面张扬了马克思的生命力,证明了马克思理论中蕴涵着生态思想,但另一方面又割裂了马克思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统一的思想。同时走出与进入人类中心主义本身是一个虚假的命题,因为理论深处都是对人类利益的关注,理论实质既是生态正义问题,更是社会公正问题
     第四章主要研究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建构理论。奥康纳认为传统历史唯物主义存在着“自然缺席”的理论缺陷。而环境的书写方式是资本主义的最高书写方式。因此马克思主义要继续保持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的张力。就必须进行“重建”,即赋予自然、文化应有地位。而福斯特试图建构生态学的唯物主义方法。福斯特从唯物主义的发展过程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证明马克思具有丰富的生态思想,是一个社会生态学家。奥康纳与福斯特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建构理论为我们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理论示范。
     第五章主要研究了马克思自然观的本质意义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歧的主要原因。马克思的“自然——社会”辩证关系的有机整体自然观既肯定了自然存在的优先性,又超越自然的本体性,是自在的自然与自为的自然的统一。是物质自然观、人化自然观、社会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的高度统一性。而自然的问题其实就是人、社会的问题,自然的异化在于劳动异化,只有在联合起来劳动的社会才能实现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自然的内在价值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都有其自身的困境,只有马克思的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相统一的“关系价值论”才能解决自然内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中的困境,才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对待马克思有没有生态思想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得出了不同结论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完整地看待马克思的自然观。
     第六章主要研究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的理论启示——生态教育的理性追求。奥纳康和佩珀都认社会主义国家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文明的人必须是具有生态意识和生态伦理的人。因此加强生态教育是培育公民的生态意识、行使生态伦理和具有生态美感的重要途径。生态教育既是传授生态知识的教育,更是陶冶情操和培养人格的教育。而更新生态认识与生态教育方法是生态教育有效性的保证。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terpret the ecological ideas of Marx in the way that to illustrate the ecological ideas of Marx in ecological Marxism perspective. How ecological ideas of Marx be illustrated by ecological Marxism? What are the ecological ideas of Marx? What's the essential meaning of Marx's ideas about Nature? These issues would be discussed in several aspects as follows:
     The standpoints and attributions of ecological Marxism will be studied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subject is more nurtured than before after almost 30 years. Because the harmony of human being and Nature is the ethical goal of ecological Marxism which is lasted development of Marxism in western, ecological Marxism and ecological socialism are belong to ecological Marxism in broad sense. Additionally, the developing stages of ecological Marxism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sections: political practic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ideas about negation of ecological Marxism will be discussed in the chapter 2. Some ecological Marxist in early time, like Agger, denied that the theory of Marx contained ecological ideas, which is a misunderstanding of ecological thought of Marx. It is the fact that Marx does really create abundant ideas about social ecology. Admittedly, there is not only similarity, but als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cological Marxism and ecological ideas of Marx, that make people hold various pinions about the study of ecological ideas of Marx in ecological Marxism perspective.
     The justifications of ecological Marxism by some scholars will be illustrated in the third chapter. In the base of post-modernism, some ecologists criticize that Marxism totally has no ideas about ecology, while some ecological Marxists, like Parsons, defend Marx's naturalism by considering that Marx does not ignore the ecological balance of Nature. Some other ecological Marxist, for instance, Pepper hold that Marx always pondered the interests of all human beings. Consequently, he defends Marx against the criticism in humanistic way. The defense of ecological Marxists, on the one hand, prove the power of Marxism and justify that there are ecological ideas belong to Marx's theory.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raised a gap between Marx's naturalism and his humanitarianism. By the way, supporting or objecting the view of human-centralism is a fake proposition, because both of them are concerning the welfare about the human beings. The essence of this issue is justice of ecology or justice of society.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will be interpreted in chapter 4. O'connor who disagreed with the theory of Marx held that the drawback of traditional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s that it has no ideas about ecology. As a result, Marxism must be reconstructed if it could be used continuously as a weapon to criticize the injustice of capitalism. That means Marxism should be reformed especially its ideas about Nature. So, Foster tried to construct the methodology of ecological Marxism. He proved that Marx is a social ecologist who has abundant ecological thought by using the evidenc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terialism and natural sciences.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Marxism that took on by O'connor and Foster sent a model that could help us to study and develop Marxism further.
     The essential meanings of Marx's ideas about Nature would be analyzed in chapter 5. In order to illustrate the meanings clearly, the reasons of the disagreements of various versions of ecological Marxism will also be discussed. Marx thought that Nature is an organic whole in the relation of Nature and society, that not only admit the priority of the existence of Nature, but also accept that it transcend the existence of Nature. The relation of Nature and society is the unity of in and for itself. In other words, the relation of them is the unity of material view of Nature, humanistic view of Nature, social view of Nature and ecological view of Nature. However, the problem of Nature is the problem of human beings or society essentially. The alienation of Nature consist in the alienation of labor, so only in this way that the workers all over the world united in a Consociation, could the society be realize the unity of naturalism and Humanitarianism. Internality axiology of Nature no matter in theory or in practice would sink into the predicament if without the help of theory that being thought only combine the value of subject and object, can we solve the conflict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and keeping the balance of natural ecology. Considering how to deal with the idea that Marx has no thought about ecology, ecological Marxists draw a different conclusion that they just contemplate the Marx's ideas about Nature unilaterally.
     The inspiration of ecological Marxism is the pursuit of ecological education in nowadays. This issue will be talked in chapter 6. O'connor and Pepper think that the ecological problem of socialism countries is not caused by the definition of socialism, while the real problem is that what values about Nature the people hold in these countries. Civilized people must be equipped by ecological ideas especially the people in socialism countries. So, it is safe to arrive at the conclusion that emphasizing the ecological education is the way to cultivate the ecological ideas and values of the citizens. Ecological education could be used to transfer the knowledge of ecology. Additionally, it could also be used to sharp one's personality. So according to the reasons the author provided, the conclusion of this thesis is that reforming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ecological education is th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cology.
引文
① R. Grundmann. The Ecological Challenge to Marxism. In: New left Review, NO. 187. 1991. p. 103. k。中文见岩佐茂:《环境的思想》,韩立新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序第5页
    ② R. Eckersley. Environmentalism and Political Theory: toward an ecocentric approach.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2, 76。
    ③ 岩佐茂:《环境的思想》,韩立新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序第5页。
    ④ 王世涛、燕宏远:《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论析》,《哲学动态》,2000年第2期
    ① 任皑:《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辨义》,《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年第4期
    ② 王雨辰:《文化、自然与生态政治哲学概论——评詹姆逊·奥康纳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① 于世刚、孙洪梅:《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及其与当代生态学出路的一致性——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诘难谈起》,《延边大学学报》(礼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
    ① 曾文婷:《“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探微》,《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7期。
    ② 俞可平主编:《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第223页。
    ① 葛恒云:《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及其启示》,《今日中国论坛》,2006年第2期
    ② 王珊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探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年第4期
    ① 何萍:《自然唯物主义的复兴》.《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② 刘然:《浅议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研究,2003年第2期。
    ①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2页
    ① 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三联书店1984年版,128页
    ① 安德鲁·文森特:《现代政治意识形态》.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60页
    ① 德汉斯·萨克塞:《生态哲学》文韬 佩云译,东方出版社1991年,前言第1页
    ① 德汉斯·萨克塞:《生态哲学》文韬 佩云译,东方出版社1991年,前言第3页
    ①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译序第6页
    ②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译序第6页
    ③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译序第7页
    ① 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6页
    ② 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7页
    ③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M]刘仁胜、肖峰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75页
    ① 威廉·莱易斯:《自然的控制》,岳长龄、李建华唐译,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序言第6页
    ② 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86页
    ③ 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90页
    ①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4页
    ① 段忠桥主编:《当代国外社会思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49页
    ② 卢西那·卡斯特林:《为什么“红”的必须是“绿”的》,转引自俞可平主编,《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211页
    ① 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86页
    ②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藏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94页
    ①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刘颖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20页
    ②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刘颖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95页
    ③ 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95页
    ①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刘颖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29页
    ①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刘颖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1
    ②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臧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09页
    ③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刘颖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81页
    ④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臧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30-432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83页
    ① 包庆德、包红梅:《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述评》,《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① 王世涛、燕宏远:《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论析》,《哲学动态》,2000年第2期
    ② 吴宁:高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8期
    ③ 段忠桥:《真是“按照西方学术界的习惯用法”吗?》.《现代哲学》,2004年第1期
    ① 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5页
    ② 张一兵:《文本的深度耕犁与研究范式的断裂》,《求足学刊》,2001年第4期
    ③ 汤姆博托莫尔:《马克思主义思想辞典》中译本,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32页
    ④ 罗伯特·韦尔、凯·尼尔森编:《分析马克思主义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5页
    ①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刘仁胜,肖峰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74页
    ② 陈学明:《我们今天如何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求是学刊》,2001年第4期
    ① 张一兵:《文本的深度耕犁与研究范式的断裂》,《求是学刊》,2001年,第4期
    ② 何萍:《自然唯物主义的复兴》.《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③ 包庆德、包红梅:《“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述评》,《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④ 王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教学与研究》1986年第6期
    ⑤ 包庆德、包红梅:《“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述评》,《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① 岩佐茂:《环境的思想》,韩立新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序第5页
    ① R. Eckersley. Environmentalism and Political Theory: toward an ecocentric approach.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2, 76
    ② 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20页
    ③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64页
    ④ 汉斯·萨克塞。《生态哲学》,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第199页
    ⑤ D. Pepper. Eco-Socialism: from deep ecology to social justice. London and New York: Poutledge, 1993, 232
    ⑥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527页
    ①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54页
    ① 任平:《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83页
    ② 汉斯·萨克赛:《生态哲学》,文韬、佩云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第283页
    ③ George Perkins Marsh. Man and Nature; Or, Physical Geography as Modified by Human Action[M]. Cambridbe, 1965,52
    ④ 徐崇温主编:《处在21世纪前夜的社会主义》,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62页
    ⑤ 周穗明、李其庆:《再次走近马克思——95巴黎“国际马克思大会”综述》,《马克思主义研究》1996年第2期,第63-64页
    ① 俞可平主编:《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220页
    ① 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86页
    ② 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86页
    ① 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94页。
    ② 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94页。
    ③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142页
    ④ 马尔库塞:《反革命和造反》,载《工业社会与新左派》,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29页
    ① 马尔库塞:《反革命和造反》,载《工业社会与新左派》,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28页
    ② 莱易斯:《自然的控制》,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序言第6页
    ③ 莱易斯:《自然的控制》,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71页。
    ④ 莱易斯:《自然的控制》,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76页。
    ①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318-319页。
    ① 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渠敬东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第5页
    ② 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渠敬东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第10页。
    ③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39页
    ④ 莱易斯:《自然的控制》,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76页。
    ① 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20页
    ② 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90页。
    ① 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99页。
    ② 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20页
    ③ 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94页。
    ① 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499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版,第169页
    ②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与科学技术的运用》,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205页
    ③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与科学技术的运用》,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206页。
    ④ James O'connor. Natural Causes: Essays in Ecological Marxism the Guilford Press, 1998, 186
    ① 萨克塞:《生态哲学》,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第33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5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6页
    ① 纳什:《大自然的权利》,青岛出版社1999年版,第66-67页
    ② H.霍尔茨:《自然、社会、生态学》,柴方国译,《哲学译从》,1992年第2期,第25-29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53-54页
    ①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7页
    ②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86页
    ③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87页
    ①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87页
    ②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87页
    ③ 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13页
    ④ 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13页
    ⑤ 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13页
    ⑥ 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15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52-553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93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17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06-207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20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18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18-119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一),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38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18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5页
    ① A·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① 曼克利姆:《恩格斯文献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5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53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86-87页
    ① 徐崇温主编:《处在21世纪前夜的社会主义》,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62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24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30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30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24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30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42页
    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23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81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81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65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23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30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30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16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82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83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82页
    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90页
    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94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16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17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17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9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7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53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35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9-520页
    ① 德雅克·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衷悼活动和新国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1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卷,人民出版社979年版,第167-168页
    ② 岩佐茂:《环境的思想》,韩立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第116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2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69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307-308页
    ① 丹尼尔·A·科尔曼著:《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梅俊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前言第4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5页
    ③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0页
    ④ 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签》,侯文蕙译,古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212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79-380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80页
    ③ 《资本论》第三卷(上),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20页
    ①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藏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9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5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0页
    ③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74页
    ①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藏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27页。
    ①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藏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64-265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6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03页
    ① 沃斯特:《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331页
    ① 安德鲁·多布森:《绿色政治思想》,郇庆治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三版序言1-2,274页
    ①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主义》,刘颖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2页
    ① Peper D. Eco-Socialism: from deep ecology to social justice[M]. London and New: Routledge, 1993. 60
    ② 弗·卡普拉:《转折点》,冯禹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6-17页
    ③ 巴里·康芒纳。《封闭的循环——自然、人与社会》,侯文蕙译,古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20-148页
    ① 阿尔·戈尔:《濒危失衡的地球》,陈家映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第177页
    ② 丹尼尔·A·科尔曼:《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梅俊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22页
    ③ 戴维·埃伦费尔德:《人道主义的僭立》,李云龙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106页
    ④ 转·引自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刘颖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页
    ① P.拉斯金、S.伯诺夫:《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译丛》,1994年第2期
    ② John Passmore, Man's Rsponsibility for Nature, Ecological Problems and Western Traditions, 1974, p, 185
    ① 安德鲁·多布森:《绿色政治思想》,郇庆治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0页
    ② 安德鲁·多布森:《绿色政治思想》,郇庆治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0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7页
    ③ Howard L. Parsons, Max and Engels ON Ecology. London: Greenwood, 1977
    ① Howard L. Parsons, Max and Engels ON Ecology. London: Greenwood, 1977. ⅹⅰ
    ② Howard L. Parsons, Max and Engels ON Ecology. London: Greenwood, 1977. 76
    ③ D. Goldblatt. Social Theory and the Environment. Oxford: Polity Press, 1996. 50
    ④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刘颖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4页
    ⑤ D. Goldblatt. Social Theory and the Environment. Oxford: Polity Press, 1996. 50
    ① 岩佐茂:《环境的思想》。韩立新等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120页
    ② 岩佐茂:《环境的思想》。韩立新等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123页
    ③ 岩佐茂:《环境的思想》。韩立新等译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125页
    ④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碓物主义与自然》刘仁胜、肖峰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2页
    ① John Bellamy Foster,Marx's Ecology:Materialism and Nature,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2000.中文版见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刘仁胜、肖峰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0页
    ①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刘颖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40页
    ②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刘颖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1页
    ①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刘颖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43页
    ②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刘颖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64页
    ③ R. Grundmann, Marxism and Ecolog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58-62
    ① 岩佐茂:《环境的思想》。韩立新,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138页
    ②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刘颖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339页
    ① 叶选平:《生态伦理学》,东北林业大学1994版,第69页
    ① 刘福森:《人道主义,还是自然主义?——为人类中心主义辩护》,《哲学研究》,1995年第12期
    ② 汗信砚:《人类中心主义与当代生态环境问题》,《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年第12期
    ③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刘颖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3页
    ④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刘颖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3页
    ① 章建刚:《环境伦理学中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哲学研究》,1997年第11期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0页
    ① D.Pepper.Eco-Socialism:from deep ecology to social justice.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3.62-64。中文见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刘颗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94-99
    ①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刘颖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4页
    ②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刘颖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6页
    ③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刘颖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5页
    ① 克里斯托弗·卢茨:《西方环境运动:地方·国家和全球向度》,徐凯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② 克里斯托弗·卢茨:《西方环境运动:地方·国家和全球向度》,徐凯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③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刘颖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页
    ①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藏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9页
    ②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藏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
    ①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藏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5-6页
    ②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藏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
    ③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藏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
    ①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藏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9页
    ②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藏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2-63页
    ③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藏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3页
    ④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藏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4-85页
    ①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藏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4-85页
    ②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藏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61页
    ①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藏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8页
    ②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藏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2页
    ③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藏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4页
    ④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藏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2页
    ①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藏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53页
    ②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耿建新、宋兴无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①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藏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83页
    ②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藏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18页
    ③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藏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30页
    ①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藏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35页
    ②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藏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09页
    ③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藏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18页
    ① 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刘仁胜、肖峰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3页
    ① 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刘仁胜、肖峰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前言第3页
    ② 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刘仁胜、肖峰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2页
    ③ 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刘仁胜、肖峰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3页
    ④ 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刘仁胜、肖峰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⑤ 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刘仁胜、肖峰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① 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刘仁胜、肖峰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88页
    ② 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刘仁胜、肖峰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26页
    ① 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刘仁胜、肖峰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156页
    ① 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刘仁胜、肖峰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46页
    ② 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难物主义与自然》,刘仁胜、肖峰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57页
    ① 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刘仁胜、肖峰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176页
    ② 刘仁胜:《约翰·福斯特对马克思生态学的阐释》,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875页
    ① 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刘仁胜、肖峰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82页
    ① 王正平:《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的跨学科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43页
    ② Ager. Ben. WesternMarxism: An Introduction. California Goodyear, 1979, 273.
    ① 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86页
    ②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刘颖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51、182页
    ① James O'connor. Natural Causes: Essays in Ecological Marxism the Guilford Press, 1998, 186
    ②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09—418
    ③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刘颖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2页
    ④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30页
    ①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35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4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8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58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57页
    ① 《海德格尔选集》(上卷),卜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383页
    ② 德雅克·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1页
    ③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等译,南京大学出社2003年版,第428页
    ① 《詹姆逊文集》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65页
    ② James O'connor. Natural Causes: Essays in Ecological Marxism the Guilford Press, 1998. 186
    ③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耿建新、宋兴无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14页
    ④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耿建新、宋兴无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74页
    ①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耿建新、宋兴无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76页
    ① 尤西林:《人文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64页
    ① 吴国盛:《追思自然:从自然辩证法到自然哲学》,辽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101页
    ① 卡洛琳·麦茜特:《自然之死》,吴国盛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53-254页
    ① 卡洛琳·麦茜特:《自然之死》,吴国盛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53-254页
    ② 弗·卡普拉:《转折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0页
    ③ 巴里·康芒纳:《封闭的循环》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153页
    ① Pepper D. Modern Environmentalism: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Routledge, 1996, 328
    ② Warwick Fox, Toward A Transpersonal Ecology, Shambhala, 1990, pp. 13-14
    ① 卡洛琳·麦茜特:《自然之死》,吴国盛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页
    ② 弗·卡普拉:《转折点:科学、社会、举起中的新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4页
    ① 卡洛琳·麦茜特:《自然之死》,吴国盛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0页
    ② 卡洛琳·麦茜特:《自然之死》,吴国盛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页
    ③ 卡洛琳·麦茜特:《自然之死》,吴国盛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页
    ① 卡洛琳·麦茜特:《自然之死》,吴国盛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36页
    ② 卡洛琳·麦茜特:《自然之死》,吴国盛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7页
    ③ 戴斯·贾丁斯:《环境伦理学——环境哲学导论(第三版)》,林官民、杨爱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8-129
    ④ 卡洛琳·麦茜特:《自然之死》,吴国盛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32页
    ⑤ 纳什:《大自然的权利:环境伦理学史》,杨通进译,青岛出版社1999年版式,第22页
    ① 纳什:《大自然的权利:环境伦理学史》,杨通进译,青岛出版社1999年版式,第23页
    ② 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签》,侯文蕙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93
    ③ 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侯文蕙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94
    ④ 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侯文蕙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13
    ⑤ 纳什:《大自然的权利:环境伦理学史》,杨通进译,青岛出版社,1999年版,第17页
    ⑥ 纳什:《大自然的权利:环境伦理学史》,杨通进译,青岛出版社,1999年版,第20页
    ① 施韦泽:《敬畏生命》,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8页
    ② [英]罗斯:《斯宾诺莎》,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89页
    ③ 纳什:《大自然的权利:环境伦理学史》,杨通进译,青岛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页
    ④ Fox W. Toward A Transpersonal Ecology. Boston: Shambbala Publication Inc, 1990. 104
    ① 莱易斯:《控制自然》,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71页
    ② 卡洛琳·麦茜特:《自然之死》,吴国盛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4页
    ①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23
    ② 爱克德:《歌德淡话录》,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05
    ① 解保平:《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导言2-6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83页
    ① 弗·卡普拉:《转折点:科学、社会、兴起中的新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43-144页
    ②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刘颖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7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42页
    ② 岩佐茂著:《环境的思想》,韩立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第116页
    ③ H. L. Parsons. Marx and Engels on Ecology. London: Greewood Press, 1997, ⅹⅰ
    ④ D. Pepper. Eco-Socialism: from deep ecology to social iustic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
    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48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78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124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02页
    ①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9页
    ②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6页
    ①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6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48页
    ③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54页
    ④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刘颖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中译本前言第2页
    ①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耿建新、宋兴无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14
    ② James O'connor. Natural Causes: Essays in Ecological Marxism the Guilford Press, 1998, 186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5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0页
    ①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75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38-39页
    ③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59页
    ①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08-209页
    ②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926~927页
    ① 唐纳德·沃斯特:《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491页
    ②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藏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20页
    ① Don E. Marietta, For People And Plant.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Philadelphia, 1994, 9
    ②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③ 徐嵩龄主编:《环境伦理学进展:评论与阐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35页
    ④ 奥尔多·利奥波德,候文蕙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13页
    ① 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07页
    ②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中国社会出版社,1990年版,第8页
    ③ 章建刚:《人类中心主义、内在价值和理性》,载徐嵩龄主编:《环境伦理学进展:评论与闸释》,1999年版,第136-137页。John O'Neil,The Varieties of Intrinsic Value,The Monist,Vol,75,pp.119-137,1992
    ④ H Rolston. Environmental Ethics: Duties to and Value in Natural world [M]. Philadelphia. 1988. preface, 174
    ① 岩佐茂:《环境的思想》,韩立新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第104页
    ① W.H.默迪:《一种现代的人类中心主义》,《哲学译丛》,1999年,第2期
    ②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刘颖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10-211
    ③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刘颖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10页
    ④ 岩佐茂著,韩立新等译:《环境的思想:环境保护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第102页
    ⑤ Passmore, J. Man's Responsibility for Nature: Ecological Problem and Western Traditions, New York Co. 1979, p. 200
    ① 高田纯:《自然具有内在价值吗——关于环境伦理的争论》,《哲学研究》,2004年,第10期
    ② J.B.科利考特:《罗尔斯顿论内在价值:一种解构》,《哲学译丛》,1992年,第2期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406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5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78-179页
    ②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05页
    ③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04页
    ① 岩佐茂:《环境的思想》,韩立新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序第5页
    ② R. Eckersley. Environmentalism and Political Theory: toward an ecocentric approach.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2, 76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74-375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8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78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7页
    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6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60页
    ①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刘颖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2页。
    ②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藏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09-418页
    ①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藏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14-515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92页。
    ③ J.B.科考利特:《罗尔斯顿论内在价值:一种解构》,《哲学译从》1992年第2期
    ④ 冯·贝塔朗菲:《开放系统论与人类社会人文科学系统》,《自然科学哲学问题》,1987年第2期第2页
    ①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具体数据除有专门标注外,都来自于http://www.Zhb.Gov.cn/download/2005-zkgb.pdf
    ① 《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科学出版社,2006第10页
    ① 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三联书店出版社1989年版,第68页
    ② [法]莫林、凯恩:《地球祖国》,马胜利译,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12页
    ③ 池田大作、阿·汤因比:《展望21世纪》,荀春生等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版,第51页
    ① 池田大作:《池田大作集——环境问题指南》,苗月译,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版,第261页
    ①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教育部:《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中国环境出版社,1999年
    ①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网站(http://cssd.Acca21.edu.cn/),最新信息,2001,(8)
    ① 卢风、刘湘溶:《现代发展观与环境伦理》,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16页
    ① [英]JoyA.Palmer:《21世纪的环境教育——理论、实践、进展与前景》田青、刘丰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119页
    ② [英]JoyA.Palmer:《21世纪的环境教育——理论、实践、进展与前景》田青、刘丰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120页
    ① [英]JoyA.Palmer:《21世纪的环境教育——理论、实践、进展与前景》田青、刘丰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121页
    ② 易先良:《坚定小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开创新世纪环保工作新局面》。人民日报。2002年1月9日
    ③ 易先良:《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开创新世纪环保工作新局面》。人民日报。2002年1月9日
    ① [英]JoyA.Palmer:《2l世纪的环境教育——理论、实践、进展与前景》田青、刘丰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第6负
    ② 《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日标(摘要)》,《新时期环境保护重要文献选编》。困家环境保护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413
    ① 联合国教科义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比利斯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宣言和建议》,1997
    ② 余谋昌:《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① 余谋昌:《文化新世纪——生态文化的理论刚释》,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① 余正荣:《生态智慧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4页
    ① 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坏境伦理学》,杨通进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320页
    ① 张勤:《国民教育新视野——蔡元培教育思想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0页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3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3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 马克思.资本论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12] 西方学者论《一八四四经济—哲学手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13] 列宁选集l—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4] [德]马克斯·霍克海默、特奥多·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M].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5]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16] [德]A·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M].欧力同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17] [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智章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8] [英]G·A·柯亨.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个辩护[M].岳长龄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19]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M].郭官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0] 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第3版)[M].李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1] [法]雅克·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M].何一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2] [南]米洛斯·尼科利奇.处在21世纪前夜的社会主义[M].赵培杰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23] [美]乔纳森·沃尔夫.当今为什么还要研究马克思主义[M].段忠桥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4] 衣俊卿.20世纪的文化批判[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25] 张一兵.文本的深度耕梨—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解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6] 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7] 贺来.辩证法的生存基础—马克思辩证法的当代阐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8] 孙正聿.思想中的时代——当代哲学的理论自觉[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9] 陈先达.处在夹缝中的哲学—走向2l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0] 陶德麟、汪信砚.马克思哲学的当代视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1] 任平.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32] 张奎良.马克思的哲学历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33] 丁立群.发展:在哲学人类学的视野内[M].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
    [34] 叶卫平.西方“马克思学”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
    [35] 杨适.人的解放——重读马克思[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36] 陈振明.“新马克思主义"[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
    [37] 周穗明.新马克思主义先驱者[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88.
    [38] 张世英.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9] 江天骥.法兰克福学派[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40] 曾枝盛.20世纪末国外马克思主义纲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1] 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42] 李青宜.“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理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43] 陈振明.法兰克福学派与科学技术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44] 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45] 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6] 北京大学哲学系:人与自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47] 广州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马克思恩格斯论环境[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48] 刘大椿.环境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9] 曾建平:自然之思:西方生态伦理思想探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04版.
    [50] 解保平: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51] 余谋昌.生态哲学[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52] 佘正荣.生态智慧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53] 刘湘溶.生态伦理学[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54] 徐嵩龄.环境伦理学进展:评论与阐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55] 杨通进.环境保护运动的伦理基础——西方环境伦理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56] 卢风.人类的家园——现代文化矛盾的哲学反思[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1996.
    [57] 郇庆治.自然环境价值的发现[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
    [58] 吴国盛.追思自然[M].辽宁:辽海出版社,1998.
    [59] 李培超.自然的伦理尊严[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60] 王正平.环境哲学:环境伦理的跨学科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61]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62] 张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
    [63] 冉圣宏等.环境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64] 赵中建.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90代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5] 王民.环境意识及测评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66] 王冬桦.人类与环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67] 国家环保局.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
    [68] 黄静.环境教育的概念[M].北京:中国环境报.1994-8-11.
    [69] 李子建.中小学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70] 祝怀新.环境教育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71] 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72] [英]John Huckle,Stephen Sterling:可持续发展教育[M].王民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73] [英]Joy A.Palmer:21世纪的环境教育——理论、实践、进展与前景[M].田青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74] [法]爱弥尔·涂尔干.道德教育[M].陈光金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75] 郇庆治.绿色乌托邦——生态主义的社会哲学[M].山东:泰山出版社,1998.
    [76] [美]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M].唐正东、臧佩洪译.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7] [英]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M].刘颖译.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78] [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M].刘仁胜、肖峰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9] [美]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耿建新、宋兴无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80] [英]安德鲁·多布森.绿色政治思想[M].郇庆治译.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81] [美]戴斯·贾丁斯.环境伦理学:环境哲学导论[M].林官民、杨爱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82] [德]裴迪南·穆勒—罗密尔、托马斯·波古特克主编.欧洲执政绿党[M].郇庆治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83] [美]克里斯托弗·卢茨主编.西方环境运动:地方、国家和全球向度[M].徐凯译,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84] [美]丹尼尔·A·科尔曼.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M].梅俊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85] [美]艾伦·杜宁.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M].毕聿等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86] [美]丹尼斯·米都斯.增长的极限[M].李宝恒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87] [美]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M].侯文惠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88] [德]汉斯·萨克斯.生态哲学[M].文韬、佩云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
    [89] [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M].杨通进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90] [美]纳什.自然的权利——环境伦理学史[M].杨通进译.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
    [91] [美]芭芭拉·沃德、勒内·杜博斯.只有一个地球[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92] [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M].刘耳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93] [美]戴维·埃伦费尔德.人道主义的僭妄[M].李云龙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94] [美]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M].吕端兰译.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95] [美]卡洛琳·麦茜特.自然之死[M].吴国盛等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96] [美]唐纳德·沃斯特.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M].侯文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97] [法]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M].陈泽环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98] [美] 比尔·麦克基本.自然的终结[M].孙晓春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99]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编.我们共同的未来[M].王之佳、柯金良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100] [日]岩佐茂.环境的思想:环境保护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处[M].韩立新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
    [101] [英]彼得·辛格.动物解放[M].孟祥森、钱永祥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
    [102] [英] 罗宾·柯林武德.自然的观念[M].吴国盛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103] [加]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慎之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104] [加]威廉·莱斯.自然的控制[M].岳长龄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105] [德]黑格尔.自然哲学[M].梁志学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06] [美]弗·卡普拉.转折点——科学·社会·兴起中的新文化[M].冯禹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107] [美]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精神.王成兵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M].1998.
    [108] [英]安东尼·吉登斯.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M].李惠斌、杨雪冬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09] D.Pepper. Eco-Socialism: from deep ecology to social justic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y, 1993.
    [110] John Bellamy Foster, Marx' Ecology: Materialism and Nature,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2000
    [111] James O' connor. Natural Causes: Essays in Ecological Marxism the Guilford Press, 1998.
    [112] Rolston Ⅲ, H. Philosophy Gone Wild: Essays in Environmental Ethics, New York: Prometheus Booka, 1986.
    [113] Rolston Ⅲ, H.Environmental Ethical: Duties to and Values in the Natural World,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1988.
    [114]Taylor P. Respect for Nature: A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New York: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6.
    [115]Passmore,J.Mans Responsibility for Nature: Ecological Problems and Western Tradition,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74
    [116]R.Grundmann. Marxism and Ecolog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3.
    
    [117] D.Goldblatt.Social Theory and the Environment. Oxford: Polity Press, 1996.
    [118]H.L.Parsons. Marx and Engels on Ecology. London: Greenwood Press, 1977.
    [119] P. Burkett. Marx and Nature. London: Macmillan Press LTD, 1999.
    [120] Regan, T. Matters of Life and Death: New Introductory Essays in Moral Philosophy,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86.
    
    [121]Leiss,Willian. The Domination of Nature, New York: Brazillen.1976
    [122] Gorz, Andre. Capitalism, Socialism, Ecology, London: Verso.1999
    [123]Agger,Ben. Western Marxism-An Introduction, Santa Monica California: Goodyear Publishing Company. 197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