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城市形态与文化理念探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论文简要回顾了人类对住居环境的认识过程,以及我国人居环境建设中存在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城市面貌缺乏特色、文化内涵贫乏等现象,再以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化和山水城市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人居环境质量,且当前备受人们关注的城市绿地与景观系统为主要内容,本着系统、整体的观点,融贯地运用多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重庆、江津、内江几地的规划建设实践进行研究。
    论文第二章深入剖析了山水文化对中国传统城市建设的深刻影响,并系统介绍了山水城市理论,该理论注重人工建设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提倡将传统"山水”文化思想融入现代城市建设中,是本研究课题的理论基础之一。
    第三章提出从广义生态观的角度构建城市绿地与景观系统,使之不仅要为人类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还应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护自然生态的完整、促进人与自然的协同发展,并以内江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进行了分析。强调建立积极、主动的生态调控体系远比消极地延缓生态的恶化有意义。
    第四章论述了绿地系统与城市山水格局相互支撑的关系,以及营建结构合理、布局完善的绿地系统对塑造健康、和谐、优美的城市形态的重要意义,并附重庆、内江、江津几地案例进行说明。
    论文第五章对城市绿地与景观系统的构成内容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人工建设景观三部分进行了论述,并主要以重庆市主城区山水园林城市规划、内江城市景观风貌规划为例进行了分析、说明。
    第六章谈对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中方法论的认识,强调在哲学的高度思考问题,树立从整体到局部的生态设计观和尊重自然、以人为本、体现场所精神的环境艺术观。
In the beginning of this thesis, the author revie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the environment, discussing the unhealthy phenomena in China nowadays such as the deterioration of environment, the pale city visage and the poor culture in city. Then, the author studie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Shan-Shui" culture and the "Shan-Shui"city theory, then researches the system of green tracts and landscape in city. In order to make it clear ,the paper gives some project in ChongQing、JiangJin、NeiJiang as examples.
    Chapter2: In this part, the author analyses how the "Shan-Shui" culture influences traditional Chinese city, and studies the "Shan-Shui"city theory which emphasizes the co-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environment and nature, i.e. city growing with nature.
    Chapter3: The author expresses the point that the system of green tracts of city must be a eco-system not only bringing people beautiful settlements but also maintaining the environment for all species. In one word, it is more important to set up an eco-friendly system than slow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only.
    Chapter4: In this chapter, the autho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y green tracts and the "Shan -Shui" structure , then points out that a reasonable、complete city green tracts system is the most important basement for the "Shan-Shui" city.
    Chapter5: In this part, the paper studies the landscape in three aspects: natural landscape、cultural landscape、artificial landscape. In order to explain clearly, some practical projects are illustrated in this chapter.
    Chapter6:In the end of this thesis, the author talks about the methodology in three aspects: the philosophical concept、the ecological concept、the art concept which follows nature、people and expresses place spirit.
引文
[1] 汪德华. 中国山水文化与城市规划.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第一版. 2002. 10 P15 P58
    [2] 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二版. 1999.10. P2 P13-20 P431
    [3] 刘易斯.芒福德 著. 倪文彦 宋峻岭 译. 城市发展史.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一版. 1989.10. P332
    [4] 吴良镛.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一版. 2001. 10. P12 P10 P38 P98 P25 P107
    [5] 赵万民. 三峡工程与人居环境建设.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一版. 1999. 6. P30
    [6] 吴家骅 著. 叶南 译. 景观形态学.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一版. 1999.5. P89 P90-103
    [7] 张家骥. 中国造园史.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第一版. 1987.11 P29 P106
    [8] 王其亨 主编. 风水理论研究.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第一版. 1992.8. P11 P27
    [9] 龙彬. 中国古代山水城市营建思想研究. 南昌.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一版. 2001. 10. P97
    [10] 钱学森 著. 鲍世行 顾孟潮 涂元季 主编. 论宏观建筑与微观建筑. 杭州. 杭州出版社. 第一版. 2001.6. P170. P164 P198 P161 P201 P212 P255. P269
    [11] 黄光宇 主编. 97′山地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第一版.1997.12 P189 P121 P91 P40 P218
    [12] 于志熙. 城市生态学.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第一版. 1992.2. P50-651 P112-116
    [13] 李敏.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一版. 2002.5. P13 p14 P5-6 P12 P15
    [14] R.福尔曼 M.戈德伦 著. 张启德 译. 景观生态学 台北. 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第一版. 中华民国八十三年十月. P135 P70 P106 P22 P23 P90 P343
    [15] 凯文.林奇 加里.海克 著. 总体设计.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一版. 1999.11. P P33 P164
    [16] 凯文.林奇 著.林庆怡 陈朝晖 邓华 译. 城市形态. 北京. 华夏出版社. 第一版. 2001.6. P33
    [17] 凯文.林奇 著.方益萍 何晓军 译. 城市意象. 北京. 华夏出版社. 第一版. 2001.4. P91 P33
    [18] 应金华 樊丙庚 主编. 四川历史文化名城.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第一版. 2000.10. P514 P123 P513 P527
    [19] 诺曼 K.布思 著.曹李昆 曹德鲲 译.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第一版. 1989.7 P15
    [20] 俞孔坚 李迪华 孟亚凡 湿地及其在高科技园区中营造 中国园林,2001,2:26-28
    
    
    [21] 自然辩证法概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版. 1989.10. P27-35 P98-102
    [22] 卢原义信 著. 尹陪桐 译. 外部空间设计.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一版. 1985.3. P27-30
    [23] 《巴山渝水》重庆. 重庆市园林事业管理局
    [24] 约翰.O.西蒙兹 著. 俞孔坚 王志芳 孙鹏 译.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一版. 2000.8. P44
    [25] 刘滨谊.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第一版. 1999.7. P57
    [26] EDSA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专辑 世界建筑导报. 2002.01/02. P97
    [27] 维勒格 编. 苏柳梅 邓喆译. 德国景观设计. 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一版. 2001.3. P411
    [28] 杨秉德 主编. 中国近代城市与建筑(1840-1949).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一版. 1993.6 . P380
    [29] http://www.cnsite.8u8.com/main/main.htm
    [30] http://www.kepu.org.cn/gb/index.html
    
    ■外文书目
    [31] Keven Lynch. The Image of the City. The MIT Press. 1984
    [32] Doxiadis C.A. Building Utopia. Athens Publishing Center. 1975
    [33] Ecocity Builder. November 1995
    [34] James Steele. Architecture Today. Phaidon Press Limited.London.1997
    [35] John Brotchie. The future of urban form: the impact of new technology. New York Nichols Pub. USA.1985
    ■ 工程实践项目
    [36] 《内江市城市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研究》,导师赵万民与内江市建委共同主持的研究课题,主要参加人员:韦小军、李泽新、戴彦、雷诚、李卉、李旭、郭剑峰、何旻、刘源、曹昆梓、张健、曾群等;
    [37] 《江津山水园林城市风貌建设规划研究》,导师赵万民与江津市建委共同主持的研究课题,主要参加人员:韦小军、李泽新、段炼、聂晓晴、李镜、李旭等;
    [38] 《重庆市主城区山水园林城市规划》,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项目
    设计总负责:彭瑶玲,
    责任总工:郭大忠、彭远翔、李万友,
    项目主要设计人员:黄春涛、张影、庄明、李旭等;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