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绿色食品发展及产业化政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1990年,我国拉开了中国绿色食品事业发展的序幕,目的是通过开发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质量,增进城乡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绿色食品产生发展是人类在提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上,对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一种反思;是在“国际有机农业运动(简称IFOAM)”基础上选择的适合本国国情的自己的发展道路。在这点上它无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绿色食品的产业发展特点决定了它必须走产业化道路。
     通过十多年的实践,绿色食品作为一项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产业管理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组织化程度不高;(2)管理服务网络不健全;(3)缺乏政策项目扶持;(4)产业化优势不够明显;(5)农业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绿色食品产业化运行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1)四种组织模式,即“公司+农产”、“公司+基地+农产”、“公司+合作社+农产”、“公司+中介组织+农产”;(2)组织机制:松散联结方式、较紧密联结方式、紧密联结方式;(3)决策机制:对应于不同的联结方式有相关的决策机制,一般来说有分散决策、协调决策和集中决策三种类型;(3)利益机制是绿色食品产业化的动力机制,也是最重要的运行机制。总体来讲,绿色食品产业化通过利益的创造和利益的分配,能够节约交易成本,发挥协同效应和整合效应,产生经济增量,从而为绿色食品一体化组织存在与发展奠定经济基础。(4)风险机制,风险机制实质上是利益机制的延伸。风险基金的提取和使用,要视农民的承受能力和企业赢余状况情况不同而有所侧重,进而达到规避产业市场风险的总目标。通过对绿色食品产业化运行机制的分析,并着重通过对运行机制中几个关键控制点的分析,例如强化绿色食品龙头企业作用、整体提升绿色食品产业农民组织化程度、以及合理配置绿色食品产业资源等方面,系统地阐述绿色食品产业运行机制牛最主要的利益连结机制、资源配置、制度保障等问题。
     构建绿色食品现代市场营销体系是绿色食品产业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通过对市场的分析,对绿色食品现代营销体系的构建等,进一步确立绿色食品产业化项目所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市场需求的导向原则。市场的需求是产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市场的培育则是产业扩张的重要前提。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绿色食品产业化经营发展对策:(1)增加绿色食品产业化经营的利益总量,为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提高创造条件;(2)多手段并用,绿色食品龙头企业还利于农、服务于民;(3)强化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4)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与绿色食品产业化的对接,
    强化纤色食品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联结纽带;(5)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绿
    色食品产业化运行机制的发育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利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加
    大对产业化组织的利益调节力度;()加强立法监督,切实保护农民和绿色食品
    龙头企业的合法权益:u)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引导和推动产业化组织逐步由低
    级形式向高级形式发展。
It was not until 1990 that our country embarked on developing the Chinese green food by developing safe, nutritional and pollution-free food of quality, protecting and improv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e and processed product so as to reinforce the health of both the urban and the rural residents and promote the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our society.
    Green food is a safe, nutritional, pollution-free food of high quality. It is produc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ertain ways of production and accredited by the special institution to use the brand of green food. The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green food is the reflection of the modern agriculture production patter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to choose the way for development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 International FO Agricultural Movement"(IFOAM). In this sense, it is undoubtedly boasting of vigor and vitality. The developing features of green food industry take it into industrialization.
    With ten years of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green food industry has developed a rather comprehensive industry management standards and quality control standards. However, it is far from perfect. The problems are mainly as follows:
    (1) poor organization
    (2) incomplete management of the service network
    (3) lacking in the support of the policy
    (4) unobvious advantage in industrialization
    (5) po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nvironment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operation system of green food industrialization is the following:
    (1) Four types of organization pattern, namely, " company + farmer", " company + base + farmer", "company + cooperative agent + farmer", " company + intermediate agent + farmer".
    (2) Organization system: loose connection pattern, close connection pattern and intense connection pattern.
    (3) Policy system: different connection pattern has its own corresponding policy system. Generally, there are distribution policy, coordination policy and concentration policy.
    (4) Interest and profit system is the engine system of the green food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most important operation system. Roughly speaking, green food industrialization is able to reduce transaction cost, take the coordination effect and concentration effect into full potential and produce accumulative volume of economy by cre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interests and profits so a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green food industrialization.
    (5) Risk system is actually the extension of the interest and profit system. The appropriation and use of the venture capital have to depend on the economic condition and the company's financial situation so that the risks in the market can be avoided.
    
    
    By analyzing the operation system of green food industrialization, especially some of the key points in the operation system such as reinforcing the pioneering role of green food, improving the organization of green food farmers in an all-round way and collocating reasonably the resources of green food industry, etc.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in the operation system of green food industrialization, for example, interests and profits connection system, resources collocation and policy support, etc are systematically elucidated.
    The building of the green food marketing system is the problem that the green food industry have to face both in the international and the domestic market. By analyzing the market and building the green food marketing system, market-orientation principl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inciples in green food industrialization, is affirmed and built. The demand of the market if the locomo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while the cultivation of the market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expansion of the industry.
    Based on the above mentioned, this thesis put forward the polic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een food industry:
    (1) To increase the total profit volume of
引文
(1)刘连馥主编 绿色食品实务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3年2月第1版
    (2)中国农学会编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7年10月第1版
    (3)农业部绿色食品开发办公室 国际有机农业规定选编(中译本) 1992年
    (4)国家环境保护局译 21世纪议程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3年12月第1版
    (5)中国农业环境保护技术政策编写组 中国农业环境保护技术政策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4年12月第1版
    (6)刘连馥 绿色食品;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个崭新模式可持续农业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摘要) 可持续农业专业委员会、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编 1997年8月
    (7)刘连馥 绿色食品工程的理论基础与生命力 科学导报 1991(3)
    (8)陈春明主编 食品的营养与卫生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年3月第一版
    (9)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用规范手册 1997年10月
    (10)绿色食品统计资料 中国绿色食品网 2001年9月
    (11)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绿色食品标准 1995年8月
    (12)和文龙 世界有机农业与长江三角洲有机农业 南京农业大学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研究所网站 2002年10月
    (13)刘连馥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的现状、趋势与对策 中国食物与营养 1998年第1期
    (14)绿色食品培训教材 北京农业大学 1993年
    (15)安徽绿色食品简报 2003年5月
    (16)曾令香等 农业微观基础的组织创新研究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年
    (17)绿色食品产业化经营培训教材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年
    (18)杨文宪等 山西农业领导干部应对WTO暨产业化培训 晋农产业化 2001年
    (19)杨雍哲 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年1月
    (20)K.格里芬(1989年英文版) 可供选择的经济发展战略 中文版 经济科学出版社 北京 1992年
    (21)栾敬东 农业经济战略发展专题 研究生课程讲稿 2002年
    (22)阮文彪 股份合作经济与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发展 研究生课程讲稿
    (23)杨治 产业经济学导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5年
    
    
    (24)周志祥、范剑平 农村发展经济学 北京 1988年
    (25)牛若峰 农业经济和宏观问题研究 北京 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
    (26)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绿色食品标志管理人员培训参考资料 1996年
    (27)张字燕 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 1992年
    (28)谭崇台 发展经济学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北京 1988年
    (29)陶文达 发展经济学 人民出版社 北京 1987年
    (30)焦守田 浅议政府在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 中国农业科技 出版社 2001年
    (31)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绿色食品市场的开发和培育1994年
    (32)季昆森远虑与近忧—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思考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2年
    (33)市场营销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34)段文杰 农业大省如何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农业经济问题 2001年第2期
    (35)中国21世纪议程编制组 中国21世纪议——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4年
    (36)刁永效 绿色动物性食品的品质控制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0,17(5):68-69.
    (37)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欧洲经济共同体“有机农业”条例(中译本) 1993年
    (38)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新闻网站 2002年10月
    (39)郭书田 中国农业走向国际的对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40)周振华 产业结构优化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年
    (41)陈厚基主编 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SARO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年
    (42)雷海章 “绿色壁垒”与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 农业出版社 2001年
    (43)胥爱贵 韩为兵 对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调查与思考 农业经济问题,2001,第3期
    (44)安徽省绿色食品质量管理研讨会交流材料 2002年11月
    (45)戴星翼 环境与发展经济学 立信会计出版社 1985年
    (46)农业部绿色食品开发办公室 国际有机农业规定选编(中译本) 1992年
    
    
    (47)中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研究组战略研究 农业出版社 1991年版
    (48)贝克尔 家庭经济分析(中译本) 华夏出版社 1987年
    (49)西蒙·库兹涅茨 各国的经济增长(中译本) 商务印书馆 1985年
    (50)中国食品工业协会 中国食品工业年鉴(1993—1996)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51)农业部农业司 中国肥料、农药实用手册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5年
    (52)朱海舟、陈培森等 土肥测试技术与配方施肥 中国科技出版社 1993年
    (53)刘武定 微量元素营养与微肥施用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3年
    (54)陈国相 生物农药知识 科学出版社 1982年
    (55)陈涛等 生物农药检测及其原理 农业出版社年
    (56)陈万义 薛振祥 王能武 新农药研究与开发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6年
    (57)张乔 饲料添加剂大全 北京工业出版社 1994年
    (58)董玉京 新型饲料与饲料添加剂 海洋出版社 1993年
    (59)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 食品添加剂手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6年
    (60)范继善 实用食品添加剂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年
    (61)李金昌等 食物战略与营养指导略研究会1990年中国中长期食物发展 中国食品工业发展战略
    (62)张志华 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农业经济问题,2001,第6期
    (63)中国农业科学院(刘志澄主编) 中国农业之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北京 1992年
    (64)李晓明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农业产业化理论研究 邵国荷主编 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9年
    (65)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和国家统计局农村司 中国农村四个年 中原农民出版社 河南 1989年
    (66)王守陆 卢剑 欠发达地区农业应对加入WTO的战略选择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年
    (67)傅龙波 钟甫宁 我国有机农产品生产与贸易前景 国际贸易 1996年第1期
    (68)贾大明 试论加入WTO后农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提高竞争力问题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年
    
    
    (69)翟印礼 沈屏 我国猪肉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年
    (70)我国财政支持农业的政策重点 农业经济问题,2001,第5期
    (71)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课题组 关于订单农业发展的形式、作用及建议农业经济问题,2000,第3期
    (72)许行贯 发展农业行业协会的探索与思考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73)Carl Haest: International Organic Market Study, BIO Fair in 1996
    (74)Nicalas Lampkin: ImpactOfEc Regula "on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c Farming in the European october 1996
    (75)Robert C. Oelhat:Organic Agrculture,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Comparisons with Conventional Method SF06 ORCLS441
    (76)For An Generation-Making World Agriculture More Sustainable WSAA Publication, Edited by: J. Patrick Madden and Scott G. Chaplowe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