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公务员约束机制比较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年来,因公务员腐败行为的频繁曝光,国家不断加大惩治贪污腐败力度,新的一轮吏治整顿逐步进入白热化阶段。然而,公务员行为并未因此而有所收敛,反而形成市场条件下“激励有余,约束不足”的畸状。全球化、专业化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的今天,中国若要屹立于世界之林不倒,需要依靠一支具有较强执行力和奉献精神的公务员队伍。如何有效约束和控制国家公职人员的行为,建立一支廉洁、高效、奉公的公务员队伍,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美国公务员的管理与约束可谓完善,其成功经验是完善我国公务员约束机制的最佳典范。文章从“公务员”内涵入手,根据中美两国不同发展历史及国情,对其公务员约束机制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美国公务员制度始终秉承“功绩制”这一核心价值观,为捍卫“功绩制”原则,保证行为公正,美国从法律、道德及宗教文化上均对公职人员的行为加以严格限定,此外,透明、公开的媒体也成为对公务员监督和约束的最佳工具。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较晚,对公务员的约束是在不断探索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制度供给不足、监督意识淡薄、惩处力度软弱是现行约束机制难以有效运行的主因,一部《公务员法》显然难撑大局。基于此,作者在借鉴美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试图从思想、制度和法律三个方面着手完善我国现行公务员约束机制,即: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修炼;完善公务员进入、在职及退出公务员队伍各阶段的制度建设;推进对公务员具有较强约束效果的几项法律建设。
Recently, because of the exposure of scandals to the public, the nation has enlarged the punishment on embezzlement and corruption, and the new innovation of system has come into the incandescing. However, they had not regulated their behavior yet, on the contrary, it formed a strange phenomenon like "restriction over promotion". In those days which the globalization and profession turns to continuously, what can China do, if she wants to stand towering like a giant in the world? The answer is that, she wants an office-bearer's troops with strong execution and dedication spirit. Nowadays, how to strict the behavior of the civil servants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question to solve.
     As we all known, management and restraint to civil servants in American can be said perfect, and its success becomes the best model for betterment our restraint mechanisms. This paper compared the restraint mechanisms of the two from the meanings of the "civil servant" on the base of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and China. At the same time, we draw a conclusion that, the "fundamental of achievement" has been the core in American system from the compare. It has made some limitation to civil servants for the "fundamental of achievement" and "honesty" from law, morality and culture. In addition, the public media has become the hest implement to supervise and restrict actions of civil servants'to the American. In comparative, system of civil servant in China has been late to the west, as to the commitment mechanisms, it has established in the exploration, and exists kinds of defects, such as lack of systems'afford, sense of supervise and degree of punish. It is clear that just acan not support the whole civil servant troops. On the base of American's success, the author tries to perfect our restraint mechanisms from ideology, system and law, for example, intensify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perfect construction of system while civil servants enter, incumbency and exit the troop, and adv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law to restraint civil servants strongly.
引文
1参见“红领”成为中国目前最热门阶层[EB/OL].大学生手机报,2010-09-03.
    2[美]加里·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5,47-53.
    1许传新.“公务员热”的台前幕后[J].人力资源,2007(5).
    1李琴,何慧.从当前公务员“报考热”看我国公务员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7(9).
    2王丽君,陈金鑫.透析大学生火热报考公务员现象[J].新学术,2007(5).
    3舞月飞.不要被“公务员热”烫伤[EB/OL].视点,2008-10-19.
    4鲁丽红.理性看待我国公务员“热”现象[J].消费导刊,2008(11).
    5参见公务员热的冷思考[N].意林,2008(3).
    1参见贵州省政协原主席黄瑶因受贿一审被判死缓[EB/OL].新浪新闻中心网.2010-12-09.
    2参见天津市委原常委皮黔生因受贿等终审被判死缓[EB/OL].解放传媒网I-news.2010-12-10.
    3参见11名省部级高官今年被判刑[EB/OL].法制晚报.2010-12-21.
    4参见1998年至2010年10月全国审计领导干部共计41万多人[EB/OL].中国政府网.2010-12-14.
    5乐国安,管健.公务员犯罪心理剖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25.
    6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主编.改革要情参阅[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237.
    1乐国安,管健.公务员犯罪心理剖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78.
    2张海枝.我国公务员行政行为约束机制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7(3).
    3萧鸣政,陈小平.我国公务员监督机制建设问题与对策[J].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07(5).
    2刘浪.公务员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
    2同上.
    3同上.
    4同上.
    1刘浪.公务员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
    1关保英.公务员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79-81.
    1吴志华.美国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和转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2.
    2同上,见3.
    1姜海如.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1-13.
    2关保英.公务员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79.
    3参见百度百科.
    4刘浪.公务员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
    1张泳全.构建新型公务员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思考[D].西南财经大学,2004.
    2赫伯特·A·西蒙.管理行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17.
    1于伟.公务员行为的道德约束与法律约束[J].行政与法,2004(11).
    1中国公务员制度是如何产生的,有何特点[EB/OL].杭州政府网2008-10-23.
    2姜海如.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4.
    3同上,见51-54.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1.
    1张胜友.世纪回声[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318-319.
    2杨景宇,李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68-90.
    3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公务员制度日臻完善[EB/OL].法制日报,2007-10-10.
    4同2,见116-128.
    1张胜友.世纪回声[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319.
    2许安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释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30.
    1许安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释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43.
    2同上,见144-146.
    1许安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释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62-181.
    2吴丕.中国反腐败——现状与理论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106-107.
    3李和中.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范式:环境-价值-制度[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297-299.
    1梁裕楷,邝少明,陈天祥.中国人事管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394.
    2周卫东.廉政理论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217.
    3李和中.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范式:环境-价值-制度[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307.
    4吴丕.中国反腐败——现状与理论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156-158.
    1姜海如.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88.
    2刘祖云.“德才兼备”与当前干部素质问题[J].党政干部论坛,2003(10).
    3李和中.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范式:环境-价值-制度[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297-299.
    4施茂寅.略论加强我国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04.
    1参见 共53名省部长被经济审计查出问题金额684亿元[EB/OL].南方都市报,2010-12-15.
    1刘浪.公务员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
    2路径依赖:由1993年诺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思所创,是指人们一旦选择了某个体制,由于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学习效应(Learning Effect)、协调效应(Coordination Effect)以及适应性预期(Adaptive Effect)等因素的存在,会导致该体制沿着既定的方向不断得以自我强化。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作者注
    3参见必须警惕腐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EB/OL].南方都市报,2010-12-19.
    1 Office of Personnel Management, Biography of an Ideal:A History of the Federal Civil Service[J].2004 (6).
    2许文驪,张群.公务员制度新解[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79-113.
    1郁小明,张建新.美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及启示[J].人才开发,2008(1).
    2林畅,施雪华.论美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形成及其核心价值体系[J].湖北社会科学,2009(4).
    3黄贤全,王孝询.美国政治与政府调控:美国历史述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96.
    1吴志华.美国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和转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2-15.
    2陈振明.政府再造: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述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9-102.
    1[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5-26.
    1吴志华.美国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和转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70-73.
    2 Lloyd W. Warner, etal. The American Federal Executive:A Study of the Social and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vilian and Military Leaders Government[M].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63,260.
    1王鑫,齐金杰.略论美国的职位分类制度对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启示[J].当代经理人,2006(7).
    2张大伟,王刚.试论美国职位分类制度对我国公务员分类制度的启示[J].经营管理者,2009(6).
    1李和中.比较公务员制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118-123.
    1李和中.比较公务员制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114-118.
    2肖德甫.美国崛起沉思录[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242.
    3彭和平,竹立家.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
    4同3,见243.
    1郁小明,张建新.美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及启示[J].人才开发,2008(1).
    1李和中.比较公务员制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245.
    1许文驪,张群.公务员制度新解[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74-75.
    2杨景宇,李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2-3.
    1刘洋.美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对我国的启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2).
    1刘洋.美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对我国的启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2).
    2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1章,第3条.
    1杨景宇,李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23-24.
    2许文驪,张群.公务员制度新解[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6.
    3同上,见57-58.
    4参见“红领”成为当前中国最热门阶层[EB/OL].大学生手机报,2010-9-3.
    1杨景宇,李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83-95.
    2许文驪,张群.公务员制度新解[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76.
    1张萃萍.困境与重建—当代中国公务员行政道德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8.
    2杨景宇,李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27.
    3王燕慧.《公务员法》的突破—以新公共管理为视角[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3).
    4马国泉.美国公务员制和道德规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97.
    1马国泉.美国公务员制和道德规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02-108.
    1参见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公务员制度日臻完善[EB/OL].法制日报,2007-10-10.
    2李和中.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范式:环境-价值-制度[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309.
    3乐国安,管健.公务员犯罪心理剖析[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36.
    1参见陈小常.关于加强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的思考[EB/OL].人才强势之路,2007-12-06.
    2李和中.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范式:环境-价值-制度[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256.
    3[美]罗伯特·B·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3.
    1杨景宇,李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2王燕慧.《公务员法》的突破—以新公共管理为视角[M].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3).
    1李和中.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范式:环境-价值-制度[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231.
    2李和中.比较公务员制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297.
    3阳东辰,曾国平.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的改革与探索[J].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2008(3).
    4赵世明.构建科学有效的公务员考评内容体系[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4).
    1汪玉凯.财产申报:二十多年难有结果的改革[J].炎黄春秋,2009(7).
    2参见外国是怎样反腐败的:不申报财产不能当官[EB/OL].新华网,2009-10-29.
    1刘珊琳.政府官员财产公示千呼万唤,何时击碎坚冰?[J].管理科学,2010(3).
    1焦佳凌.“引咎辞职”制度研究-基于道德、制度、法律视角的综述[J].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2007(7).
    1刘霏.美国公务员引咎辞职制度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5).
    2焦佳凌.“引咎辞职”制度研究-基于道德、制度、法律视角的综述[J].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2007(7).
    3马国泉.美国公务员制度和道德规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05-109.
    1贺卫方:将权力都纳入宪法管辖[EB/OL].南都周刊,2011-1-4.
    2李和中.比较公务员制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209.
    3刘洋.美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对我国的启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1姚立建,倪峻.中国人治文化的道德悖论[J].南京师大学报,2008(4).
    1、[美]吴量福.白话美国地方政府[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2、张萃萍.困境与重建:当代中国公务员行政道德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3、李和中,钱道赓.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4、[美]罗森布鲁姆著,奥利里等译.公共管理与法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5、[美]罗森布鲁姆,奥利里.公共管理与法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6、关保英,黄学贤.公务员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7、彭四平,通恒庆著.激励心理学[M].武汉: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8、吴志华.美国公务员制度的改革与转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9、周卫东.廉政理论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10、[法]克里斯汀·蒙特,丹尼尔·塞拉.博弈论与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11、李和中.比较公务员制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12、美国国务国际信息局编.美国政府概况[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13、[美]汤姆·克里斯滕森,佩尔·勒格莱德.新公共管理:观念与实践的转变[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14、[美]朱·弗登博格,[法]让·梯若尔.博弈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5、侯光明,李存金著.现代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6、[法]让·雅克·拉丰,大卫·马赫蒂摩.激励理论(第一卷)——委托代理模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7、刘明波.中外财产申报制度述要——写在我国家庭财产申报制度实施之际[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
    18、[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1.
    19、宋世明.美国行政改革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0.
    20、马国泉.美国公务员制与道德规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1、[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22、[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23、王绍光.分权的底限[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
    24、[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25、[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26、黄达强,朱庆芳.各国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27、王沪宁.行政生态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28、赵锦良,鲁仁.世界各国公务员制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8.
    1、罗珊.新时代挑战中公务员精神塑造[J].才智.2009,(25).
    2、黎慈.美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及其启示——从萨默斯的财产申报风波说起[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5).
    3、林畅,施雪华.论美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形成及其核心价值体系[J].湖北社会科学.2009,(4).
    4、陆琼星.“引咎辞职”:在道德自律与制度安排之间找一个平衡点[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9,(3).
    5、宋世明.分类管理:美、英、法三国执政党管“干部”之演变规律[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2).
    6、孙哲,赵可金.美国国会对腐败问题的治理[J].清华大学学报.2009,(2).
    7、曾华.科举制度与西方公务员制度之比较研究[J].文化学刊.2009,(2).
    8、郇天莹.美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构建的路径分析与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2009,(2).
    9、郭沛.美、英两国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的演变及其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2009,(1).
    10、刘媛媛.行政人员道德自主性缺失的原因及其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9).
    11、樊玲.浅析反腐利器——廉政公署——从香港廉政公署的机构设置角度[J].中国商界.2008,(7).
    12、华晓晨.美国公务员管理制度特征及启示[J].中国人才.2008,(7).
    13、刘霏.美国公务员引咎辞职制度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5).
    14、杨秀云.现代美国文官制度发展新趋势[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4).
    15、龙宁丽.引入竞争机制的美国高级公务员制度[J].中国改革.2008,(4).
    16、杨志琼.美国公务贿赂犯罪最新发展趋势之研究——以美国联邦贿赂法为中心 [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3).
    17、刘树桥,杨晓光.试论我国公务员约束与激励机制的不足与完善[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8,(3).
    18、刘洋.美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对我国的启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2).
    19、郁小明,张建新.美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及启示[J].人才开发.2008,(1).
    20、王贵忠,田文敏.公务员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J].人力资源2007,(8).
    21、倪星,程宇.美国进步时代的廉政建设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广州大学学报.2007,(8).
    22、人事部有关负责人就《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答记者问.严肃行政纪律健全公务员监督约束机制[J].中国人才.2007,(6).
    23、张海枝.我国公务员行政行为约束机制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7,(6).
    24、刘树桥.公务员约束与激励机制的中外比较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2007,(5).
    25、杨川,唐秀玲.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改革趋势的差异性分析[J].创新.2007,(4).
    26、曾维和.当代美国公务员职业精神及其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2007,(3).
    27、梁丽芝,贺永祥.论我国公务员流动约束机制的完善[J].理论探讨.2007,(3).
    28、张君峰,庄林冲.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07,(1).
    29、萧鸣政,陈小平.我国公务员监督机制建设问题与对策[J].公共管理高层论.2007,(1).
    30、彭敏,华阳标.腐败成本收益的经济学分析与反腐败的对策[J].求实.2006,(9).
    31、祝金龙,宋丽成.公务员激励约束机制的博弈分析——委托代理理论视角[J].当代经济.2006,(8).
    32、张宇燕,富景筠.当代美国的腐败——数据、案例与机理[J].国际经济评论.2006,(6).
    33、黄娟.论我国引咎辞职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6,(6).
    34、张蕾,姜照辉.美国公务员道德规范建设及借鉴意义[J].理论观察.2006,(5).
    35、严波.美国政府行政伦理的构建及其启示[J].道德与文明.2006,(5).
    36、广州市纪检监察领导干部赴美培训考察组.美国反腐败的运作机制及其启示[J].广州大学学报.2006,(4).
    37、张雅勤,李昌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重构[J].科技创业月刊.2006,(2).
    38、宋斌,张婧.政府部门人力资本投资的博弈分析[J].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39、张宇燕,富景筠.美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J].国际经济评论.2005,(3).
    40、国洪梅.中美公务员制度的确立和发展[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4,(4).
    41、于伟.公务员行政行为的道德约束与法律约束[J].行政与法.2004,(4).
    42、周琪.美国的政治腐败和反腐败[J].美国研究.2004,(3).
    43、金太军,许开佚.国家公务员回避制度实施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理论探讨.2003,(3).
    44、陈宗德.进一步完善对公务员的约束监督机制[J].重庆行政.2002,(2).
    1、公务员负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2、李博.公务员人性需求与激励机制的探讨[D].北京大学.2008.
    3、靳瑞敏.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探讨[D].郑州大学.2007.
    4、许立设.我国公务员廉政激励机制探讨[D].苏州大学.2007.
    5、美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7.
    6、卫琳.我国公务员心理契约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7、公务员“负激励”机制探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6.
    8、公务员约束与激励机制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
    9、刘浪.公务员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
    10、许彦博.论美国国会两院制的确立[D].山东师范大学.2004.
    11、闫涛.论我国国家公务员的负激励[D].吉林大学.2003.
    12、张泳全.构建新型公务员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思考[D].西南财经大学.2003.
    13、李燃.中国公务员回避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