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的精神“大世界”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小报是现代都市中最受市民们喜爱的文化快餐,又与期刊、大报副刊并列为现代通俗小说的三大载体,对大众文化和通俗小说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最能代表现代上海小报风格的“小报之王”《晶报》为个案,探讨现代小报的生存境遇及其在内容方面迥异于大报的特色,以期对小报与现代通俗文学、大众传媒的关系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引言部分概述了此前关于小报及《晶报》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简要考察了《晶报》的发展历史,并由此出发论定其在现代通俗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本文将《晶报》20余年的发展史分为三个时期,归纳了每个时期不尽相同的特点。通过与同时期小报及众多大报的比较,本文做出了《晶报》是兼容文艺作品和社会新闻为一体的综合性小报的判断。本文还详细分析了导致《晶报》停刊的内外两方面的原因,提出《晶报》的停刊是“内外交困”的结果,纠正了此前关于《晶报》停刊原因的不实传闻。
     第二章以大量的小品、笔记以及论争文字为立论的基础,详细分析《晶报》的话语策略。本文认为,在内容方面,《晶报》赖以吸引读者的“特质”主要是三个方面,即以区别于大报的趣味性来赢得读者(其趣味性在游戏文、社会新闻、小说中都有体现),以凌厉飞扬的文艺论争来吸引读者目光(这也是《晶报》藉以提升自身品味的一种手段),又时时以锋芒毕露的社会批判来保持其独立的立场并争取读者。
     第三章首先分析了《晶报》文人群体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认为他们都属传统文人,坚守着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文学观念。而在生活和创作方面,“名士风度”和“才子风流”也是他们极力追慕的。在《晶报》文人中,本文选取了《晶报》剧评的中坚人物张豂子和典型的名士袁寒云为个案,认为他们身上更多体现出《晶报》文人群体的文化与文学倾向。在对《晶报》小说的论述中,本文没有作详尽的思想、艺术分析,而是侧重于对其作为通俗小说的总体特征予以总结,并从中归纳出《晶报》小说(主要是长篇小说)的缺陷与病因,试图由此揭示出现代报载通俗小说的共同缺陷及其原因。
     在第四章中,本文试图从读者定位等方面探讨《晶报》的经营策略。《晶报》能够在报刊林立的上海新闻界脱颖而出,准确的读者定位是必不可少的。本文考察了前期《晶报》的栏目设置与文体变化,认为《晶报》期望中的读者是那些普通市民而非文人士子。围绕这一定位,《晶报》不断地根据市民读者阅读口味的变化来适时调整其内容与办报风格,稳中求变,最终成为上海小报界巨擘。
The tabloid is cultural fast food favored by citizens of modern cities. Together with periodical and newspaper supplement, it is taken as one of top three carriers of modern popular novels. It is extremely significant for both popular culture and popular novel. Taking The Crystal, the authority of tabloid which is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modern Shanghai tabloid,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studies modern tabloid’s survival situation and its content features distinguished from newspaper, in a bid to acquire more knowledge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abloid and modern popular literature and mass media.
     The Introduction part gives a summary of the previous study achievements on tabloids and The Crystal, and puts forward this article’s study thought train and methodology.
     In Chapter I, the author gives a brief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Crystal, based on which he gives analysis on The Crystal’s position and value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popular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divides the tabloid’s over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history into three phases and summarizes different features of the tabloid in these three phases. Comparing The Crystal with other tabloids and newspaper in the same phase,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The Crystal is a comprehensive tabloid integrating both literature and art works and social news. The author also gives detailed analysis for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asons leading to the publication halt of The Crystal. He concludes that The Crystal was stopped publication due to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which corrects the previous rumor on the reasons of the publication stop.
     Based on lots of essays, notes and arguments, the Chapter II offers detailed analysis on the diction strategy of The Crystal.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in terms of content, the Crystal attracts readers mainly in three aspects, i.e., winning readers with interest different from that of newspaper (the interest found in game articles, social news and novels), attracting readers with fierce literature and art argument (also one of methods to improve its taste), and always attracting readers with independent standpoint through sharp social criticism.
     In Chapter III, the author first analyzes the cultural conservatism tendency of The Crystal’s literati group,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y are traditional literati who insist on traditional ethical and moral conception and literature concept. They are also in active pursuit of“celebrity conduct”and“talent romance”in both daily life and writing. Regarding the individuation theory,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tabloid critics’nucleus Zhang Liaozi and typical celebrity Yuan Hanyun, pointing out that they show typical culture and literature tendency of The Crystal’s literati group. In the discourse of the novels of The Crystal, the article gives no detailed thought and art analysis, but focuses on the summary of its general features as popular novels. The author also sums up the defects and their reasons of serial novels published on The Crystal, trying to unveil the common defects and their reasons of serial popular novels published on modern newspaper.
     In Chapter IV, the article tries to discuss about the operation strategy of They Crystal in some aspects such as reader orientation. The accurate reader orientation is indispensable for They Crystal’s great success in Shanghai’s media circle despite the fierce competition. The article studies the tabloid’s column setup and style change in its previous development phase, believing that the expected readers are those common citizens but not the literati. Focusing on this orientation, The Crystal ceaselessly adjusts its content and styles according to citizen readers’reading tastes to pursuit change in stability and finally became the tabloid authority in Shanghai.
引文
①戈公振:《中国报学史》,第262-263页,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
    ②黄天鹏:《中国新闻事业》,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版。张静庐:《中国的新闻记者与新闻纸》,上海:现代书店,1932年版。胡道静:《上海的日报》,上海通志馆,1935年。赵君豪:《中国近代之报业》,上海:申报馆,1938年版。
    ③郑逸梅:《民国旧派文艺期刊丛话》,见魏绍昌编《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史料部分),第275-451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年版。
    ④姚吉光、俞逸芬:《上海的小报》,《新闻研究资料》总第8、9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1年。祝均宙:《上海小报的历史沿革》,《新闻研究资料》总第42、43、44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⑤秦绍德:《上海近代报刊史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1-3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1996、1999年版。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1850-1949》,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①洪煜:《近代上海小报与市民文化研究(1897-1937)》,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②李楠:《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③孟兆臣:《中国近代小报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④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第12-13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按:该书最早于1938年8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郑先生同时又说:“惟因评断和讲述多半是第一次的,故往往也有些比较新鲜的刺激和见解。”这也是笔者希望能做到的。
    ①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即使在报道事故和灾难时着重强调的往往是党和政府在事故或灾难发生后如何尽力抢险救灾,尽量减少灾难造成的损失。
    ②[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第257页,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③[美]梅尔文·L·德弗勒、埃弗雷特·E·丹尼斯:《大众传播通论》,第349页,颜建军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④以1930年的《晶报》为例,当时该报的发行量为每期30000份,但外埠的邮递数不过3000份。(《1930年上海全市各种中文三日刊报纸邮递数统计表》,见《上海统计》,上海市地方协会,1933年。)
    ①汤哲声:《写尽都市弄堂生态相——陈亮评传》,见范伯群主编《中国近现代通俗作家评传丛书》之十二《四十年代方型刊物代表作家——王小逸》,第174页,南京:南京出版社,1994年版。
    ②林华:《上海小报史》(2),《福报》1928年5月25日。按:作为《福尔摩斯》和《福报》的重要撰稿人,林华对《晶报》多有批评,但也不能不承认《晶报》的文字颇有趣味,为他报所不及。
    ③林华:《上海小报概论》(11),《福报》1930年5月21日。《中国近代小报史》著录《金钢钻报》所刊小说计90种,实际篇数应大于此数。
    ④林华:《上海小报史》(9),《福报》1928年6月16日。
    ⑤林华:《上海小报史》(20),《福报》1928年7月21日。
    ⑥《纽约太阳报》(New York Sun)(“它为人人发光”)于1833年9月3日在美国纽约创刊,创办者是由纽约当地的一位印刷所业主本杰明·H·戴(Benjamin H. Day)。该报被认为开创了美国新闻事业的新纪元,“报道的内容主要是当地发生的事情及暴力新闻,取材大多是无足轻重的琐事,但读来却饶有趣味。最重要的一点是该报售价低廉。在短短6个月里,《太阳报》的发行量便达到了8000份左右,几乎是与之最接近的报纸的两倍。”参见[美]迈克尔·埃默里、埃德温·埃默里:《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第8版),第117页,展江、殷文主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⑦[美]迈克尔·埃默里、埃德温·埃默里:《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第8版),第122页,展江、殷文主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便士报”这一名称源于英国,因当时的小报售价低廉,多为一便士,故名。1830年代美国的“便士报”即小报售价大多为一美分,而普通商业性报纸大多为六美分。
    ⑧[美]梅尔文·L·德弗勒、埃弗雷特·E·丹尼斯:《大众传播通论》,第124页,颜建军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①祝均宙:《上海小报的历史沿革》(1),《新闻研究资料》第42辑,第167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②陈伯熙编:《上海轶事大观》,第280-285页,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③曹聚仁:《上海春秋》,第134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④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1卷,第860-868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叶仲裕、汪彭年均为《神州日报》初期编辑。
    ⑤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第444-451页,香港:大华出版社,1971年版。
    ①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第444-451页,香港:大华出版社,1971年版。
    ②叶仲钧:《上海鳞爪竹枝词·十五年前之小报》,见顾炳权编著《上海洋场竹枝词》,第292页,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版。据该书《文献解题》,此竹枝词创作于1930年代。需要澄清的是,《晶报》并非在创刊伊始就拒绝谈剧评花的,它确立综合性小报的风格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探索不断演变的过程,具体情形参看第4章。
    ①李楠:《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研究》,第44-45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②此时的《晶报》曾刊登过曹聚仁的《白话、大众语》等文,讨论文学大众化问题,但此类文章所占比例很小。
    ③余大雄:《纪念日回想》,《晶报》1934年3月3日。
    ①风月闲人:《坏坯子》,《晶报》1939年11月10日-1940年1月7日。
    ①李涵秋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新广陵潮》同样如此,希望借助《广陵潮》的巨大影响来号召读者。
    ①微妙:《〈晶报〉十八周纪念献言》,《晶报》1937年3月3日。
    ②癯蝯:《列宁小史》,《晶报》1924年1月27日-4月15日。
    ③痴:《上海报纸近状》(一、二),《晶报》1919年6月30日、7月6日。记者:《荒诞淫秽之小说》,《晶报》1919年7月15日。寒云:《辛丙秘苑》,《晶报》1920年10月15日起连载。寒云:《新华私乘》,《晶报》1921年3月12日起连载。
    ④鹃(周瘦鹃):《罢了》,《晶报》1919年6月6日。
    ①孙东吴:《上海商人之责》,《晶报》1919年6月9日。一记者:《罢市后商民之责》,《晶报》1919年6月12日。
    ②《劝告全国青楼书》,《晶报》1919年6月3日。《罢市声中之花界》(一、二),《晶报》1919年6月9日、12日。
    ③丹翁:《大杂烩》,《晶报》1937年3月5日。
    ①[美]戴安娜·克兰:《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第16页,赵国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②余大雄:《编辑纪略》,《晶报》1922年3月12日。
    ③丹翁(张丹斧):《新年之希望》,《晶报》1921年1月1日。
    ①胡适:《胡适的自传》,见陈金淦编《胡适研究资料》,第243页,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②见钦鸿:《胡适的佚信以及关于白话新诗的一场笔战》,《新文学史料》2007年第2期。文中称《晶报》为“中国最早的小报”,有误,学界公认最早的小报为1897年李伯元创办的《游戏报》。
    ①胡适:《谈新诗——八年来一件大事》,见陈金淦编《胡适研究资料》,第370-389页,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②丹翁(张丹斧):《为什么新诗都做得不好》,1919年11月9日《晶报》。姜夔《长亭怨慢》上片:“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凌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不会得青青如此。”
    ①恨水(张恨水):《纯粹新诗决做不好》,《晶报》1919年11月21日。
    ②恨水(张恨水):《纯粹新诗决做不好》附丹翁(张丹斧)按语,《晶报》1919年11月21日。“毛瑟架”为《晶报》一栏目,专刊笔战文字,所刊第一篇文章即《为什么新诗都做得不好》。
    ③寄桑:《我的新诗之意见》,《晶报》1919年11月30日。
    
    ①鹓鶵(姚鹓雏):《成见》,《晶报》1919年12月6日。
    ②了之(张豂子):《老妈子和小学生》,《晶报》1920年7月30日。
    ③恨水(张恨水):《纯粹新诗决做不好》附丹翁(张丹斧)按语,《晶报》1919年11月21日。
    ④陈平原:《文学的周边》,第144页,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版。
    ①废名:《论新诗及其他》,第18页,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原为1934-1936年间废名在北京大学的讲义,1944年北平新民印书馆出版,定名为《谈新诗》。
    ②鲁迅:《341101致窦隐夫》,《鲁迅全集》第12卷,第556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③林庚:《诗的韵律》,原载1935年4月5日《文饭小品》第3期,见林庚《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第11页,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
    ④朱自清:《诗韵》,见朱自清《新诗杂话》,第77页,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⑤在谈到陈独秀“五四”时期“许多激烈的言论”时,曾长期担任北大校长的蒋梦麟说,这“是因为由习惯传下来的各种旧思想,妨碍着民主与科学的发展而引起的。”蒋梦麟认为,陈独秀的“打倒原来的习惯与旧有的思想”的主张“不是他最后的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与方法”。(蒋梦麟:《西潮·新潮》,第339-340页,长沙:岳麓书社,2000年版)胡适等新文学作家当时之所以极力反对传统诗文,或许同样“只是一种手段与方法”,只是出于确立和建设新文学而采取的一种矫枉过正的方法,并非他们没有意识到传统诗文的伟大成就。
    ①胡适:《一颗星儿》,《晶报》1919年5月9日。同日的“三日一人”栏目还刊出了胡适的“题字”:“亮晶晶地”。从字迹看,应是胡适亲笔,可能是胡适把《一颗星儿》寄给了张丹斧,《晶报》编辑由此诗中摘出“亮晶晶地”四字作为胡适“题字”刊出。
    ②参见《尝试集》,第58页,上海:亚东图书馆,1922年10月增订4版,上海书店1982年影印。
    ③唐培吉主编:《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现代史卷》,第3页,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即使本期《新青年》如期出版,也应在《晶报》之后(按照惯例,《新青年》每月15日出版)。
    ④在其白话诗作《怀胡适之先生》的附语中,张枕绿称读了张丹斧主编的《小日报》,“知道你也提倡新文学的,吾党不孤,快乐无极。”见《晶报》1919年5月12日。
    ⑤张枕绿:《怀胡适之先生》,见《晶报》1919年5月12日。
    ⑥君博:《新体诗两首》附丹翁按语,《晶报》1919年11月24日。
    ⑦君博:《汗……工人》附丹翁按语,《晶报》1919年11月27日。
    ①丹翁:《戏代蔡答林》,《晶报》1919年3月30日。
    ①有关汪优游生平参看朱栋霖:《新剧界全才小说界笑匠——汪仲贤评传》,见范伯群主编“中国近现代通俗作家评传丛书”之十《滑稽名家、东方卓别林——徐卓呆》,南京:南京出版社,1994年版。
    ②洪深《现代戏剧导论》,见蔡元培等著《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论集》,第245页,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40年版,上海书店1982年影印版。
    ③洪深在《现代戏剧导论》中称此次演出时间为“民国十年春间”,误。
    ④汪优游:《优游室剧谈》,转引自洪深《现代戏剧导论》,见蔡元培等著《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论集》,第264页,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40年版,上海书店1982年影印版。
    ⑤汪优游:《优游室剧谈》,转引自洪深《现代戏剧导论》,见蔡元培等著《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论集》,第265页,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40年版,上海书店1982年影印版。
    ①评剧家:《驳戏子》,《晶报》1920年10月21日(10月30日续)。
    ②大雄:《编辑纪略》,《晶报》1922年3月18日。
    ③又一评剧家(姚民哀)《驳戏子》,1920年11月3日。姚民哀所批评的这次演出的组织者正是论争的另一方汪优游。
    
    ①寒云:《戏言》,《晶报》1920年11月24日。
    ②欧阳予倩:《予之戏剧改良观》,《新青年》第5卷第4期,1918年10月15日。
    ③非禅:《旧剧》,《晶报》1920年12月12日。非禅为剧评家张豂子之弟。
    ①非禅:《改造戏剧之意见》,《晶报》1920年12月6日。
    ②关于马二先生对新剧失败原因的探讨参看田本相:《一场关于文明戏前途和命运的大讨论》,见田本相:《现当代戏剧论》,第166-197页,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6年版。
    ③马二先生:《中国剧之将来》,《晶报》1920年9月30日。
    ④马二先生:《新脚本之恶滥》,《晶报》1920年12月12日。
    ⑤马二先生:《旧戏怀疑论》,《晶报》1920年9月15日。
    ①马二先生:《中国剧之将来》,《晶报》1920年9月30日。
    ②马二先生:《旧戏破产之一证》,《晶报》1920年11月27日。
    ③马二先生:《破烂的东西》,《晶报》1920年11月18日。
    ④实园:《评剧平议》,《晶报》1920年12月3日。
    ⑤马二先生:《北京的小报》,《晶报》1920年12月12日。
    ⑥恨水(张恨水):《息争》,《晶报》1920年4月27日。
    ①凌霄(徐凌霄):《对于〈晨报〉剧谈底批评》,《晶报》1920年12月12日。
    ②仲贤(汪仲贤):《答北京的密斯脱凌霄》,《晶报》1920年12月15日。原文中多英文之音译,如“代宁路母”为dinning room(餐厅),“达不留西”为W.C.(厕所),“吉庆”为kitchen(厨房),“嚯啰”为hello(嗨!喂!),“快司勋”为question(问题),“古特排埃”为good bye(再见)。
     ①丹翁:《上下之大小报》,《晶报》1920年1月30日。
    ①丹翁:《戏答〈上海学生联合会日刊〉》,《晶报》1920年2月6日。
    ②阿惷(寒云):《短小的容貌》,《晶报》1920年2月9日。
    ③丹翁:《杂说》,《晶报》1920年2月9日。
    ④《求婚佳话》,《晶报》1920年2月9日。该文标明“一诚投稿”,但据余大雄《编辑纪略》,“一诚”实为丹翁(张丹斧)化名。
     ①李涵秋:《纪念闲谈》,《晶报》1920年3月9日。“他”,指《晶报》;老丹,指张丹斧。
    
    ①赵君豪:《中国近代之报业》,第161-162页,上海书店1990年影印(申报馆1938年出版)。
    ②大雄:《编辑纪略》,《晶报》1922年5月6日。
    
    
    ①老孙:《时事缩脚诗》,《晶报》1919年3月15日。
    ②波罗奢馆:《莫名其妙之电话》,《晶报》1919年3月18日。
    ③老孙:《还相见》(调寄菩萨蛮,调代表也),《晶报》1919年3月27日。
    
    ①老孙:《和平帜》(俳体采桑子有序),《晶报》1919年3月24日。
    ②臞蝯:《俳唫一噱》,《晶报》1921年3月21日。
    ①丹翁:《电车五更调》,《晶报》1919年3月3日。
    ②丹翁:《斥汽车》(调寄少年游,哀民命也),《晶报》1919年4月6日。
    ③本月7日,上海人力车工人2万余人反对增加车租,举行罢工。10日,工潮平息,每辆车日增租金一角。11日,全体人力车一律复业。本期漫画和“小月旦”显然为此而发。
    ④丹翁:《黄包车》,《晶报》1919年3月9日。
    
    ①寒云:《杀杀篇》,《晶报》1921年3月18日。
    ②忆英:《随感录》,《晶报》1921年3月18日。
    ③赵君豪:《中国近代之报业》,第157页,上海:申报馆,1938年版,上海书店1990年影印本。
    ①妙英:《红颜终不负将军》,《晶报》1921年3月21日。
    ②景苏:《凌菊仙与王文华》,《晶报》1921年3月21日。
    ③观蠡:《三代凌菊仙》,《晶报》1926年9月18日。
    ④旧燕:《追记凌菊仙》,《晶报》1928年6月9日。
    
    ①涵秋:《时事打油诗八章》,《晶报》1920年7月18日。
    ②听鼓人(汪子实):《高碑店》(有序),《晶报》1920年7月27日。
    
    ①丹翁:《废督与废娼》,《晶报》1920年11月15日。
    ②《<晶报>出版》(广告),《申报》1919年3月5日。
    ①微妙:《盛七小姐请分承遗产》,《晶报》1928年8月3日。
    ②青旗:《盛七小姐案和解无望》,《晶报》1928年9月9日。
    ③神猫:《盛七小姐争产旁听记》,《晶报》1928年9月6日。
    ④青旗:《盛八小姐诉请继承遗产》,《晶报》1928年9月30日。
    ⑤小侦:《盛八小姐昏事之讹传》,《晶报》1928年12月27日。
    ⑥记者:《女子继承财产之第一判决书》,《晶报》1928年11月3日
    ⑦黄慧如与家中仆人陆根荣萌生爱情,并私定终身。1928年春,因黄慧如有孕在身,二人私情被发现。由于黄家反对,他们无奈之下,只好到苏州陆的老家暂避。黄、陆出走后,黄家告陆根荣诱奸慧如,并盗窃金银饰物。1928年10月,法院判处陆有期徒刑4年。陆根荣入狱后,
    
    ①弹铗:《鲁迅大殓的一刹那》,1936年10月22日。
    ②丹翁:《挽鲁迅》,《晶报》1936年10月22日。
    ③闻韶:《关于鲁迅》,《晶报》1936年10月22日。
    ④侃侃(钱华)、闻韶:《关于鲁迅种种》,《晶报》1936年10月23日。
    ⑤一粟:《谁知鲁迅也多妻》,《晶报》1936年10月24日。
    
    ①关于《晶报》与胡适关于新诗的论争详见本章第一节,兹不赘。
    ②君博:《为什么快活的》,《晶报》1919年11月15日。
    ③丹翁:《拟上大总统请召集白话诗人与会事》,《晶报》1920年3月18日。
    ④丹翁:《跋胡适之先生〈尝试集〉》,《晶报》1920年4月30日。
    ⑤丹翁:《改诗的讨论》,《晶报》1920年5月18日。
    
    ①胡怀琛:《我之新诗话》,《晶报》1921年4月18日。
    ②《胡怀琛通信》,《晶报》1921年5月9日
    ③丹翁:《写在胡适之先生们争自由宣言的后头》,《晶报》1920年8月27日。
    ④霄(徐凌霄):《胡适与黄芪》,《晶报》1920年11月24日。
    ⑤骚胡:《胡适之底吃花酒尝试》,《晶报》1926年3月6日
    ①丹翁:《杂说》,《晶报》1920年2月9日。
    ②丹翁:《姘头世界》,《晶报》1920年5月27日。沈寿(1874-1921),苏州人,刺绣艺术大师、顾绣名家,1914年应张謇之邀到南通主持女工传习所。
    ③拈花(包天笑):《记张謇与余沈寿事》,《晶报》1924年12月21日。
    ④翠羽:《张状元的恨事》,《晶报》1924年2月18日。
    ⑤后乐笑翁(张丹斧):《书啬翁〈后洛神赋〉后》(有序),《晶报》1924年2月21日。
    ⑥癯公:《〈晶报〉杂事诗》,《晶报》1924年2月21日。
    ①涵秋:《莲英》,《晶报》1920年7月12日。
    ②民哀:《花国特别通讯》,《晶报》1920年8月18日。“米蛀虫”指曾任上海总商会会长的朱葆三,其第五子在当天曾把汽车借给阎瑞生,阎瑞生以带莲英兜风为名将其骗出,朱之子因而受牵连。
    ③丹翁:《莲英与督军》,《晶报》1920年12月9日。
    ④丹翁:《我的阎瑞生影戏观》,《晶报》1921年5月24日。
    ①毕倚虹:《为什么欢喜〈晶报〉》,《晶报》1926年3月3日。
    ②炯炯(钱芥尘):《名人之〈晶报〉观》,《晶报》1926年3月3日。张弧(1875-1937),浙江萧山人。民国后历任财政总长、盐务署督办、币制局总裁等职,后曾任伪满要职。
    ③道听:《〈晶报〉骂人问题》,《晶报》1929年3月3日。
    ④行云:《〈晶报〉骂人的今昔》,《晶报》1935年1月6日。
    ⑤大雄:《编辑纪略》,《晶报》1922年5月15日。
    ⑥丹翁:《骂》,《晶报》1921年3月1日。
    ①C.J.生:《北京之五毒》,《晶报》1924年6月6日。
    ②林屋山人:《王克琴致族兄书》,《晶报》1924年6月24日。按:本文标“林屋山人录”,实则为林屋山人所作。王克琴为名伶,一度为张勋宠姬,与王克敏并无亲属关系。当时盛传王克敏之所以能当上财政总长是靠姨太太小阿凤巴结上了曹锟的幸臣李彦青(文中“阿凤小嫂,与六郎好耶?”一句即暗指此事)。因为有李彦青作靠山,王克敏在内阁中同国务总理孙宝琦相互排挤,孙愤而辞职。
    ③飞尘:《王克敏身上的阁先生》,《晶报》1924年7月30日。
    ④癯公:《〈晶报〉杂事诗》,《晶报》1924年3月9日。
    ⑤林屋山人:《洗脚六郎诗》,《晶报》1924年3月3日。“青”指李彦青,“布”指曹锟,因曹系卖布出身,有“卖布总统”之称。曹锟行三,故称“三老”,李彦青行六,故称“六郎”。
    ⑥臞蝯:《说诗解颐》,《晶报》1924年4月15日。
    ①马二先生:《兔阀与兔奴》,《晶报》1924年5月15、18日。
    ②饶舌:《李君》,《晶报》1924年5月27日。
    ③当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原属直系的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李彦青被处死。
    ④爱娇:《李彦青不肯穿裤子》,《晶报》1924年10月30日。
    ⑤丹翁:《禁报之报》,《晶报》1924年12月18日。
    ⑥C.J.生:《死矣李彦青》,《晶报》1924年12月18、21日。
    ⑦劳者:《陈宫计》,《晶报》1924年3月1日。
    ①林屋山人:《辟当涂死谣》,《晶报》1924年3月9日。
    ②C.J.生:《曹三语妙天下》,《晶报》1924年4月3日。
    ③丹翁:《曹三步五合论》,《晶报》1924年8月18日。
    ④淞鹰(毕倚虹):《预备曹三战宛城》,《晶报》1924年8月18日。因此文对曹锟讽刺过于刻薄,曹锟下令禁止《晶报》在北京发行,此禁令直到曹锟下野才解除。
    ⑤淞鹰:《不见曹三战宛城》,《晶报》1924年10月30日。
    ⑥C.J.生:《总统不祥》,《晶报》1924年10月27日。
    ⑦爱娇:《黎曹两大总统会话》,《晶报》1924年11月3日。
    ⑧淞鹰(毕倚虹):《曹锟轶事》,《晶报》1924年11月9日。
    
    ①淞鹰:《孙中山游历排字房》,《晶报》1924年5月18日。
    ②爱申生:《荒诞之〈申报〉战事电讯》,《晶报》1924年10月3日。
    ③行云:《〈申报〉上卢小嘉之离魂病》,《晶报》1925年5月30日。
    
    ①饶舌:《〈新闻报〉撤换关监督》,1924年5月21日。
    ②C.J.生:《直系的军队?》,《晶报》1924年4月21日。
    ③天狼:《妙哉四月十一日〈新闻报〉》,《晶报》1925年4月12日。
    ④游氓:《读报一得录》,《晶报》1924年4月15日。
    ⑤C.J.生:《〈新闻报〉有整理部?》,《晶报》1924年5月15日。
    ⑥真真:《马桶盖式之〈申报〉郑电》,《晶报》1925年8月24日。
    ⑦痴道人:《张作霖的分身术》,《晶报》1924年11月27日。
    ⑧闲云:《申新两个陈奎鹿》,《晶报》1925年7月9日。
    
    ①戈公振:《中国报学史》,第263页,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
    ②淞鹰:《曹死谣》,《晶报》1924年3月9日。
    ③C.J.生:《名流与不讳》,《晶报》1924年3月1日。
    ④秋梦:《皇恩钦赐之姚慕莲》,《晶报》1924年4月6日。
    ⑤饶舌:《砚滴》,《晶报》1924年11月12日。
    ①乐笑:《〈民国日报〉与共舞台》,《晶报》1924年4月30日。
    ②太清:《浮滑奸商的王正廷》,《晶报》1925年8月3日。
    ③神狮:《报阳比较表》,《晶报》1924年7月3日。
    ④马二先生:《读报质疑》,《晶报》1920年2月6日。
    ⑤赤旗:《唐僧肉》,《晶报》1924年2月21日。
    
    
    ①近视眼:《卖春画》,《晶报》1924年4月21日。
    ②行云:《〈晨报〉提倡拆白手段?》,《晶报》1925年6月12日。
    ③赤旗:《〈时事新报〉将恢复黑幕?》,《晶报》1924年2月9日。
    
    
    ①丹翁:《致曾憾世》,《晶报》1920年11月30日。
    ②“爱读《晶报》者稿”:《对于〈晶报〉上的一刍荛》,《晶报》1922年8月15日。
    ③马二先生:《致大雄》,《晶报》1924年4月9日。
     ①天牛:《非常大便》,《晶报》1923年4月27日。此文虽未指明书局名称,但对照当时《申报》所刊登的广告及网蛛生(平襟亚)小说《人海潮》、秋翁(平襟亚)《六十年前上海出版界怪现象》,文中所揭露的应当并非向壁虚构。
    ①一龙:《上海出版界之一正一副》,《晶报》1926年3月30日。《百大秘密》作者为平襟亚。此小报名《开心笑报》,一名《开心报》,编辑平襟亚。
    ②C.生.J:《林琴南改头换面》,《晶报》1924年2月21日。C.生.J,疑为“C.J.生”之误。
    ③钝根:《敬谢饶舌》,《晶报》1924年2月21日。
    ④饶舌:《答谢钝根》,《晶报》1924年2月24日。
    ①丹翁:《随便那里人》,《晶报》1924年2月27日。
    ②饶舌:《小说话》(2),《晶报》1924年5月3日。
    ③C.J.生:《教员视学生在贼之下》,《晶报》1924年3月18日。
    ④爱玫生:《〈玫瑰花前〉前之严独鹤》,《晶报》1924年8月6日。
    ⑤中锋:《劝劝〈妇女杂志〉记者》,《晶报》1925年3月24日。章锡琛后来被商务印书馆解除职务与本期《妇女杂志》有关。
    ⑥赤旗:《几幅虫类的春宫》,《晶报》1925年2月27日。
    ①清波(毕倚虹):《稗海打油诗》,《晶报》1922年7月3日。其中“杀脱头”为Saturday之译音,《疯人日记》为《小说月报》上耿济之译果戈理小说,“别组”的“小说周刊”即《小说世界》。
    ②淞鹰:《希望〈晶报〉骂人》,《晶报》1924年3月3日。
    ③饶舌:《小说话》(1),《晶报》1924年3月1日。
    ④饶舌:《小说话》(3),《晶报》1924年5月12日。
    ①饶舌:《小说家之常识》,《晶报》1924年8月12日。
    ②C.J.生:《〈新广陵潮〉的时代》,《晶报》1924年10月6日。按:《新广陵潮》接续《广陵潮》第100回,初刊于1923年《晶报》。因李涵秋去世,小说仅刊出第101回即中止。1924年,程瞻庐应邀续撰,标“江都李涵秋残稿,吴门程瞻庐续撰”。
    ③爱虹生:《〈人间地狱〉忽来春药》,《晶报》1923年10月8日。
    ④赤旗:《烝的小说》,《晶报》1925年3月6日。
    ①《爱克司光录》第2回《抵日货小百姓抄家,起风潮众商人罢市》。
    ②涵秋:《船户打学生》,《晶报》1920年5月18日。
    ①涵秋:《吾志吾感》,《晶报》1920年4月6日。
    ②涵秋:《迟婚主义之商榷》,《晶报》1920年1月6日。
    ③涵秋:《新三纲》,《晶报》1920年3月21日。
    ④涵秋:《辟公妻》,《晶报》1920年2月3日。
    ⑤涵秋:《男女合校平议》,《晶报》1920年3月27日。
    ⑥马二先生致余大雄书,《晶报》1920年3月24日。
    ⑦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第391页,香港:大华出版社,1971年版。
    ⑧[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第21页,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
    ①匪石(陈世宜):《南社第十次雅集纪事》,1914年5月《南社丛刻》第9集。
    ②天命《星社溯往》,见芮和师等编《鸳鸯蝴蝶派文学资料》上册,第201-207页,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晶报》也常有《七夕星聚记》之类的纪念文字刊出。
    ③《倚虹寒云倡和诗》,《晶报》1922年5月21日。
    ④豂子:《读〈晶报〉寄怀大雄》,《晶报》1923年4月24日。
    
    ①寒云:《双牌记》,《晶报》1920年3月3日。
    ②寒云:《易瓶记》,《晶报》1920年12月21日。
    ③寒云:《梦燕记》,《晶报》1921年4月15日。
    ④余大雄:《纪念日回想》,《晶报》1934年3月5日。
    ①梦湘阁(姚鹓雏):《白下杂事诗》,《晶报》1919年11月9日-21日。
    ②毕倚虹:《李涵秋先生的死后观》,《晶报》1923年5月18日。
    ③听冰生:《银灯毕命记》,《晶报》1926年5月21日。
    ④丹翁(张丹斧):《挽淞鹰》,《晶报》1926年5月18日。淞鹰,为毕倚虹笔名。
    ⑤庞京周:《挽倚虹》,《晶报》1926年5月18日。
    ①鹓雏:《夕阳红槛录》,《晶报》1920年3月6日-7月6日。小说中的陈岫云、计蓉庵、花吴奴、邵湘秋分别以包天笑、毕倚虹、叶小凤、姚鹓雏等《晶报》作者为原型。
    ②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第412页,香港:大华出版社,1971年版。
    ③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第145页,香港:大华出版社,1973年版。
    ④姚鹓雏:《自叙诗二十四首》,《姚鹓雏剩墨》,第118-119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①民哀:《〈晶报〉的好戏目》,《晶报》1920年4月27日。
    ①张恨水:《〈金粉世家〉自序》,见《张恨水研究资料》,第234页,张占国、魏守忠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①张恨水:《〈啼笑因缘〉作者自序》,见《张恨水研究资料》,第240页,张占国、魏守忠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②张恨水:《〈弯弓集〉跋》,见《张恨水研究资料》,第263页,张占国、魏守忠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③张恨水:《〈弯弓集〉自序》,见《张恨水研究资料》,第260页,张占国、魏守忠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④恨水:《息争》,《晶报》1920年4月15日。
    ⑤李涵秋:《吾志吾感》,《晶报》1920年4月6日。
    ⑥丹翁:《答小隐先生书》,《晶报》1920年11月30日。
    ①张聊公(张豂子):《听歌想影录·自序》,《听歌想影录》,第2页,天津:天津书局,1940年版。
    ②张聊止(张豂子):《前辈风流》,《子曰丛刊》第6辑,第32-33页,1949年4月。
    ③张聊止(张豂子):《前辈风流》,《子曰丛刊》第6辑,第32-33页,1949年4月。
    ④冯小隐的文章原称《贬梅》,发表时被编者改为《梅兰芳之研究》。
    ⑤豂子:《成见与研究》,《晶报》1920年5月15日。
    ①张聊止(张豂子):《前辈风流》,《子曰丛刊》第6辑,第32-33页,1949年4月。张豂子在“五四”时期与新文学作家论辩的文章有《新文学及中国旧戏》、《我的中国旧剧观》等,均载1918年《新青年》杂志。
    ②豂公:《八年来之旧剧界》,《晶报》1919年10月10日。
    ③豂子:《戏子是谁》,《晶报》1920年11月18日。
    ④豂子:《浪漫谈》,《晶报》1920年12月12日。
    ⑤《豂子书》,《晶报》1922年2月21日。
    ⑥豂子:《五色旗的下面》,《晶报》1920年8月18日。
    ①么书仪认为袁寒云的一生可以用“贵公子,纯文人”来概括。参见么书仪:《袁寒云:是贵公子,也是纯文人》,《万象》第3卷第5期(2001年5月),第59页。
    ②寒云:《非非孝》,《晶报》1921年3月1日。
    ③寒云:《诛妖》,《晶报》1921年3月15日。
    ④寒云:《新祸》,《晶报》1921年3月21日。
    ⑤阿惷(寒云):《短小的容貌》,《晶报》1920年2月9日。
    
    ①寒云:《〈大江集〉书后》,《晶报》1921年3月27日。
    ②寒云:《新诗话》,《晶报》1921年4月9日。
    ①寒云:《辟创作》,《晶报》1921年7月30日。
    ②寒云:《小说迷的一封信》,《晶报》1922年8月12日。
    ③寒云:《创作》,《晶报》1921年4月12日。
    ④《寒云日记》跋,见《辛丙秘苑?寒云日记》,第111页,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①《全国伶选大会简章》,《晶报》1923年1月12日。由于实际进行困难,后来选举未能如期举行。
    ②寒云:《中国文艺协会选举记》,《晶报》1923年11月18日。
    ③《评寒云之〈惨睹〉》,《晶报》1921年12月30日。
    ①欧阳予倩:《自我演戏以来》,第107-108页,台北:龙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版。该文最初自1929年起刊载于广东戏剧研究所《戏剧》杂志,1933年出版单行本,1958年曾经作者修订,后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与本文所引略异。
    ②林屋山人:《怜渠录序》,《晶报》1924年10月12日。
    ③郑逸梅:《袁寒云的一生》,《郑逸梅选集》第2卷,第351页,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④欧阳予倩:《自我演戏以来》,第108页,台北:龙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版。
    ①李楠:《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研究》,第250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②李楠:《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研究》,第256-257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李楠特别提及张恨水的小说《锦片前程》“未连载完就停止了”,实则此小说在《晶报》是连载完成的,后来出版的单行本则是张恨水所指斥的似是而非的“半伪作”。
    ①张静庐:《中国的新闻记者与新闻纸》,上海:现代书店,1932年版(上海书店1991年影印),第43页。
    ②据称,此时各团体创办的小型报纸计有日刊《中和日刊》、《中法储蓄会日报》、《中华国货日报》、《全国学生联合会日刊》、《上海学生联合会日刊》、《杭州学生联合会报》、《新国民》等,晚刊《逐日报》,周刊《星期评论》,三日刊《雪耻晶刊》。此外还有北方议和代表的机关报《平和日刊》出版,性质略如大报,而篇幅则如小报。(见《上海报纸近状》,《晶报》1919年6月30日)
    ③天马(包天笑):《〈晶报〉一年的回顾》,《晶报》1925年3月3日。
    ①秦绍德:《上海近代报刊史论》,第146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②郑逸梅:《小型报中的“四金刚”》,《郑逸梅选集》第6卷,第943页,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③《发刊辞》,《金钢钻报》1923年10月18日。
    ④分别见1924年1月24日、2月24日、2月27日、3月2日、3月30日《金钢钻报》。
    ①天马(包天笑):《〈晶报〉一年的回顾》,《晶报》1925年3月3日。
    ②宝凤(余大雄):《恨水前程谈锦片》,《晶报》1935年12月2日。
    ③“八一三事变”后,《晶报》的正常出版被打乱,8月17日起仅出版“号外”半张,直至当年12月26日停刊。其中9月1日至10月9日报纸不计入期数,可视为停刊。
    ④天马(包天笑):《〈晶报〉一年来之奋斗》,《晶报》1926年3月3日。
    ①由于《印刷附律》的条文不明确,对华人和外人报刊一同加以限制,后来《附律》未能获得北京公使团批准,但此后其基本精神一直在发生影响。1925年4月,工部局再次提出《印刷附律》,同样因遭到各界反对而未能开议。
    ②见附录四。
    ③《市教局发表立案之小报》,《申报》1928年6月22日。
    ④《市教局发表立案之小报》,《申报》1928年6月22日。
    ⑤《市教育局二次审查小报》,见《申报》1928年7月13日。
    ①郑逸梅:《“脚编辑”、“大文豪”及其他》,《郑逸梅选集》第6卷,第577页,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②郑逸梅:《报界耆宿钱芥尘》,《郑逸梅选集》第6卷,第315页,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①看报人子褒:《斥戏子》,《晶报》1920年11月9日。按语为丹翁(张丹斧)所加。
    ②对于那些明显讥刺《晶报》的文字,《晶报》常常转交《神州日报》刊载。如1920年底的《晶报》上就刊登了张丹斧致某作者的信,称来稿“语意似讽刺本报,登载恐贻笑识者,而又不忍割爱,因谨移赠《神州》‘神皋杂俎’发表。”(《丹翁致曾憾世》,见《晶报》1920年11月30日)
    ③丹翁:《书姚民哀札后》,《晶报》1920年11月18日。
    ④记者:《本报控案纪实》,《晶报》1925年11月24日。此订报价格一直维持到1924年。
    ①玖公(王定九):《报人外史》,《奋报》1939年8月27日。
    ②徐铸成:《报海旧闻》,第232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③《本报附送增刊预告》,《晶报》1919年5月3日第2、3版中缝。附送增刊是由《申报》、《新闻报》等大报开始的。当时各大报都出版《本埠增刊》(不送外埠订户),《新闻报》最多时出版增刊达10余版之多。
    ①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第37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②[美]R·E·帕克等著:《城市社会学》,第13页,宋俊岭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③秦绍德:《上海近代报刊史论》,第135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④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1850-1949)》,第156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①或许就是由于“鱼雁”一词稍嫌费解,不够通俗明了,“新鱼雁”才会被当代不少研究者误认为“新鱼鹰”。
    ②记者:《“小月旦”之过去与未来》,《晶报》1919年6月3日。
    ③大雄:《编辑纪略》,《晶报》1922年3月6日。
    ④李楠:《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小报研究》,第138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①大雄:《编辑纪略》,《晶报》1922年3月3日。
    ②大雄:《编辑纪略》,《晶报》1922年3月3日。
    ③该栏目最初数期囊括了南北各大报首脑如《北京日报》社长朱季针、《申报》总主笔陈景韩、《新闻报》总编辑李浩然、《时报》社社长狄楚青、《新申报》总主笔钱芥尘等人的题字,显然有为《晶报》作广告之意。《万朝报》1892年由黑岩泪香创办,以大胆揭露社会阴暗面而著称。
    ①大雄:《编辑纪略》,《晶报》1922年3月6日。1924年以后,黄文农成为《晶报》漫画的主要作者。
    ②大雄:《编辑纪略》,《晶报》1922年3月6日。
    ③大雄:《编辑纪略》,《晶报》1922年3月3日。
    ④“小月旦”最初是要与漫画配合,用以解释漫画的。这一设想本来就不切实际,因为漫画的意图应该是一目了然根本不需再作解释的。所以在1919年6月“小月旦”栏目实行改革后,这一栏目往往承担起时评的任务。
    ①谔声:《国葬》,《晶报》1920年1月9日。
    ②丹翁:《欲加之美何患无词》,《晶报》1920年7月27日。
    ③丹翁:《省长整顿吏治的训词书后》,《晶报》1920年4月24日。
    ④丹翁:《张齐合论》,《晶报》1920年7月3日。张、齐分别指湖南督军张敬尧和浙江省省长齐耀珊。
    ①[英]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第153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②淞鹰:《预备曹三战宛城》,《晶报》1924年8月18日。曹三,即曹锟;姓张的,指张作霖。当时距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仅一个月,曹、张之间的矛盾已经非常突出。
    ③《北京电讯》,《晶报》1924年8月24日。
    ④丹翁:《〈晶〉填房》,《晶报》1924年9月3日。
    ①淞鹰:《不见曹三战宛城》,《晶报》1924年10月30日。
    ②寒云:《李六》,《晶报》1924年12月6日。
    ③丹翁:《书姚民哀札后》,《晶报》1920年11月18日。
    ④[美]R.E.帕克等著:《城市社会学》,第78-79页,宋俊岭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⑤这里所谓“营业性报纸”指那些纯粹依靠扩大发行量来维持其生存与发展的报纸,与党派、社团、商业机构等以宣传为目的、资金来源有保证的报纸相对。
    1.阿英:《晚年小报录》,见杨光辉、熊尚厚、吕良海、李仲民编《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概况》,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年版。
    2.阿英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影印本。
    3.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香港:大华出版社,1971年版。
    4.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香港:大华出版社,1973年版。
    5.包天笑:《上海春秋》,桂林:漓江出版社,1987年版。
    6.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3卷,高平叔编,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7.蔡元培等:《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论集》,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40年版,上海书店1982年影印版。
    8.曹聚仁:《上海春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9.陈伯熙编著:《上海轶事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10.陈定山:《春申旧闻》,《笔记小说大观》第七编第10册,台北:新兴书局有限公司,1982年版。
    11.陈独秀:《独秀文存》,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2.陈金淦编:《胡适研究资料》,北京:北京十年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13.陈明远:《文化人的经济生活》,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年版。
    14.陈平原:《文学的周边》,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版。
    15.陈万雄:《五四新文化的源流》,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
    16.陈玉申:《晚年报业史》,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版。
    17.陈玉堂编:《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18.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1-4),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2年版。
    19.范伯群:《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插图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0.范伯群:《礼拜六的蝴蝶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21.范伯群、汤哲声、孔庆东:《20世纪中国通俗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2.范伯群、孔庆东主编:《通俗文学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3.范伯群主编:《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上、下),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4.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1-3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1996、1999年版。
    25.废名:《论新诗及其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6.冯并:《中国文艺副刊史》,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年版。
    27.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
    28.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9.顾炳权编著:《上海洋场竹枝词》,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版。
    30.胡道静:《上海的日报》,《上海通志馆期刊》第二卷第1期(1934年10年),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7年影印本。
    31.胡适:《胡适书信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2.胡适:《四十自述》,上海:上海书店,1987年版。
    33.黄天鹏:《中国新闻事业》,上海:联合书店,1930年版。见《民国丛书》第3编第41册,上海书店1991年影印本。
    34.季宵瑶:《近代上海小报的话语策略与自我定位》,《新闻大学》,2006年第1期,第45-53页。
    35.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明年小说研究中心编:《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年版。
    36.李长莉:《晚年上海社会的变迁》,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7.李涵秋:《爱克司光录》(上、下),上海:中央书店,1927年再版本。
    38.李涵秋:《爱克司光录二集》(上、下),上海:中央书店,1927年再版本。
    39.李楠:《晚年、民国时期上海小报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40.梁淑安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
    41.林庚:《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
    42.刘少文:《传播方式衍生的负面效应》,《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第1期。
    43.刘祥安:《话语的真实与现实》,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4.刘哲民编:《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
    45.柳亚子:《南社纪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46.鲁迅:《鲁迅全集》第1、5、12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47.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1850-1949),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8.孟兆臣:《中国近代小报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49.欧阳予倩:《自我演戏以来》,台北:龙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版。
    50.平襟亚:《上海小报史料》,《上海地方史资料》(5),上海市文史馆、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
    51.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北京:宝文堂书店,1989年版。
    52.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3.钦鸿:《胡适的佚信以及关于白话新诗的一场笔战》,《新文学史料》,2007年第2期。
    54.秦绍德:《上海近代报刊史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5.秋翁(平襟亚):《六十年前上海出版界怪现象》,见宋原放主编《中国出版史料》近代部分第3卷,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6.任建树主编:《现代上海大事记》,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版。
    57.芮和师、范伯群、郑学弢、徐斯年、袁沧洲编:《鸳鸯蝴蝶派文学资料》(上、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58.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上海文史资料存稿汇编》(1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59.汤哲声:《流行百年:中国流行小说经典》,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
    60.汤哲声:《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转型》,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61.汤哲声:《“下里巴人”年情——民俗文化学与文本解读》,见朱栋霖主编:《文学新思维》(下),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62.汤哲声:《中国现代通俗小说流变史》,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年版。
    63.汤哲声主编:《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史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4.汤哲声:《写尽都市弄堂生态相——陈亮评传》,见范伯群主编《中国近现代通俗作家评传丛书》之十二《四十年代方型刊物代表作家——王小逸》,南京:南京出版社,1994年版。
    65.汤哲声、李卫国:《人生之惑与生死之谜》,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6.唐培吉主编:《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现代史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
    67.田本相:《现当代戏剧论》,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6年版。
    68.魏宏运主编:《民国史纪事本末》(1、2),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9.魏绍昌编:《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史料部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版。
    70.吴福辉:《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71.夏东元主编:《20世纪上海大博览》(1900-2000),上海:文汇出版社,2001年第2版。
    72.忻平:《从上海发现历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73.熊年之主编:《上海名人名事名物大观》,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4.徐半梅(徐卓呆):《话剧创始期回忆录》,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版。
    75.徐迺翔、钦鸿编:《中国现代文学作者笔名录》,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76.徐甡民:《上海市民社会史论》,上海:文汇出版社,2007年版。
    77.徐铸成:《报海旧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78.杨东平:《城市季年》(修订本),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79.么书仪:《袁寒云:是贵公子,也是纯文人》,《万象》第3卷第5期(2001年5年),第41-59页。
    80.姚吉光、俞逸芬:《上海的小报》,《新闻研究资料》丛刊总第8、9辑,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新闻研究资料》编辑部编,北京:新华出版社,1981年出版。
    81.姚鹓雏:《姚鹓雏剩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82.姚鹓雏:《姚鹓雏文集》(小说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83.姚鹓雏:《姚鹓雏文集》(散文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即将出版)。
    84.余家宏、宁树藩、徐培汀、谭启泰编写:《新闻学词典》,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85.余之:《摩登上海》,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
    86.袁克文:《辛丙秘苑?寒云日记》,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87.袁进:《小说奇才张恨水》,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
    88.乐正:《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1860-1910》,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89.张恨水:《春明外史》,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版。
    90.张恨水:《写作生涯回忆》,《张恨水全集》第62卷,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91.张恨水:《中国现代小说精品·张恨水卷》,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2.张静庐:《中国的新闻记者与新闻纸》,上海:现代书店,1932年版。见《民国丛书》第3编第41册,上海书店1991年影印本。
    93.张聊公(张豂子):《听歌想影录》,天津:天津书局,1940年版。
    94.张聊止(张豂子):《前辈年流》,《子曰丛刊》第6辑,1949年4年。
    95.张占国、魏守忠编:《张恨水研究资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96.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97.章克标:《章克标文集》(上、下),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98.赵君豪:《中国近代之报业》,上海:申报馆,1938年版。上海书店1990年影印本。
    99.郑逸梅:《民国旧派文艺期刊丛话》,收入魏绍昌编《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史料部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年版。
    100.郑逸梅:《郑逸梅选集》(1-3卷),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01.郑逸梅:《郑逸梅选集》(4-6卷),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02.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商务印书馆1938年初版)。
    103.周天度:《蔡元培传》,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04.朱栋霖:《心灵的诗学》,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05.朱栋霖:《新剧界全才小说界笑匠——汪仲贤评传》,见范伯群主编《中国近现代通俗作家评传丛书》之十《滑稽名家、东方卓别林——徐卓呆》,南京:南京出版社,1994年版。
    106.朱自年:《新诗杂话》,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7.祝均宙:《上海小报的历史沿革》,《新闻研究资料》总第42、43、44辑,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新闻研究资料》编辑部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108.祝均宙:《上海戏曲小报出版述略》,《上海研究论丛》(2),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
    109.[法]弗兰克·埃夫拉尔:《杂闻与文学》,谈佳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10.[美]迈克尔·埃默里、埃德温·埃默里:《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第8版),展江、殷文主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111.[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
    112.[美]梅尔文·L·德弗勒、埃弗雷特·E·丹尼斯:《大众传播通论》,颜建军、王怡红、张跃红、刘迺文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113.[美]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王晓珏、宋伟杰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114.[英]弗里德里希·奥古斯都·冯·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15.[美]贺萧:《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娼妓逾现代性》,韩敏中、盛宁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16.美]戴安娜·克兰:《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赵国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117.[美]李欧梵:《上海摩登》,毛尖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8.[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119.[美]R·E·帕克、E·N·伯吉斯、R·D·麦肯齐著:《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文集》,宋俊岭、吴建华、王登斌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120.[英]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通俗文化理论导论》,阎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21.[美]理查德·凯勒·西蒙:《垃圾文化——通俗文化与伟大传统》,关山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22.《晶报》,1919年3年3日-1940年5年23日。
    123.《今报》,1946年6年15日-11年30日。
    124.《金钢钻报》,1923年10年18日创刊。
    125.《福尔摩斯》,1926年7年3日创刊。
    126.《罗宾汉》,1926年12年8日创刊。
    127.《福报》,1928年5年19日创刊。
    128.《新世界》,1920年10-12年。
    129.《申报》,1919-1940年。
    130.洪煜:《近代上海小报与市民文化研究(1897-1937)》,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131.沈亮:《上海大世界(1917-1931)》,上海戏剧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