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角色语言”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自从日本大阪大学研究院金水敏教授首次提出日语“役割语('Yakuwarigo' role language角色语言)”这个理论以来,日语研究从此有了新的观点和研究思路,并诞生了许多丰富的研究成果。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已经诞生了用来研究角色语言的应用社会语学社会角色理论,但这跟日语的角色研究有所不同。
     金水敏(2003)将“角色语言”定义为:日语当中存在着某些表达方式(包括词语,语法,表达方式,语调等),人们一听到这种话语,马上就能联想起某种特定人物的年龄、性别、职业、阶层、时代,外貌,性格等;或者提到某种特定的人物的时候,人们也能够马上联想起他/她应该会说的语言,这种表达方式被称为“役割语(role language角色语言)”(金水敏《役割捂の谜》p.205)
     在汉语里,人们一听“奴才该死”,就会立即联想到“太监”等皇帝的侍候者。但这种语言并不一定在自然语言中存在,而是在创作中,为了描写特定的模型人物而使用的。这种表达方式,通过教育、媒体、戏剧和电视剧等反复使用而固定化,人们继承这种虚拟现实的语言,从而固定下来,成为“角色语言”。“角色语言”可以说是人们刻板印象当中的语言。
     日语角色语言主要表现在自称词和句末语气词。相对于汉语角色语言,说日语的人们比较容易通过自称词和句末语气词来感知。而汉语和人物角色,比较难以认定,什么是知识分子的语言,什么是女孩子和她们的语言,什么是乡下人角色和他们的语言。
     定延利之说,“角色形象映于万物”。在在此篇论文中,为了揭开汉语和角色的关系,笔者根据日本学者相关的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汉语角色语言。
     第一、方言和角色。在日本已经有有关“哪个方言联系到什么样的人物”的研究。我们要探讨的是汉语里是否有类似的现象?人们的心目当中,存在着方言和人物形象之间的联系吗?
     第二、中国传统的角色语言。我们以“官腔”、“娘娘腔”,“学生腔”为例,探讨汉语已有的“角色语言”和其性质。
     第三、非语言行为(体态语)和角色。笔者通过在中国生活,发现了日常生活上,汉语的非语言行为表达意思的比率,人们对别人的外貌,特别是衣着来判断对方,就是说,相对于日语,汉语的非语言行为比率更高一些。日本奥田宽(1997)对中国连环画里面的中国人体态语进行研究,阐明了连环画里的动作和角色有关系。笔者以“背着手”、“摆弄头发”,“蹲”这三个动作为例进行调查,印证了汉语里的确存在这种关系;
     第四、非语言(体态语)成语和男女,好人坏人角色。日本学者定延利之提倡“行为角色”这概念。“行为角色”是指动作暗示其行为的主体的时候,该主体被称为“行为角色”。汉语里,例如“婷婷玉立”不会联想到老爷爷,也不会联想到武将,一般联系到身体苗条的年轻女孩子。表示动作的词语和表达也离不开他的年龄,性别,好坏等角色。鉴于奥田宽先生(1997)相关的研究,我考察汉语的躯体和语言,体态语成语和角色的关系。
     第五、命名和角色。首先根据中国学者相关命名行为研究,我们探讨汉语人名是否有性别,时代,地域性的特点。然后鉴于奥田宽先生(1997)的中国革命小说里的人物的名字和好坏角色的研究,我们探讨虚拟世界里的有一些命名现象。
     第六、网络上的角色语言现象。日本定延利之提倡网络上的“话语角色转换”的现象。他指出这种现象是一种语言游戏。汉语网络语言里是否有类似的现象,如果有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我们探索了这个问题。
     第七、我们探讨作为“角色语言”来源小学语文课本。金水敏先生指出“角色语言”是通过教育、媒体、戏剧和电视剧等反复使用从而固定下来的语言。笔者认为语言课本,是除了家庭教育,街坊交流和电视等媒体以外,最大的“角色语言”传播日渠道。因此应该值得研究。
     将“角色语言”这个日语的研究工具,嫁接到汉语上来,是一种全新的尝试。笔者欲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探讨汉语角色语言生态,进一步思考汉语本质性的问题。
In2003, Satoshi Kinsui, Professor of Osaka University, opened the ground for a new and very area of Japanese language studies, termed by himself "Role Language 'Yakuwarigo'. Role Language are stereotypical language patterns associated with certain character types, and appear mainly in the realms of fiction.
     In the late1990s, China had applied "role theory"form sociology to study Chinese language. However it is different from Japanese "Role Language"theory,
     Kinsui defines Role Language in Kinsui (2003:205):
     "When a certain language usage (vocabulary, grammar, expressions, intonation, etc.) can make the listener or reader upon hearing it call to mind a certain character image (age, gender, occupation, social class, time period, appearance, personality, etc.), and likewise when a certain character image can make the observer when presented with it call to mind a certain language usage that the character is likely to use, we call that language usage "Role Language."
     There are also some Chinese language closely relate to certain character images,such as the phrase"奴才该死”relate to character eunuchs of Emperors.These stereotypical language styles are recognized and well-known by all native speakers.The Role Language that is created through this process is further inherited by descendant generations, as children are taught the Role Language through their early contact with family,education,the culture, some of media where it exists in rich variation and frequency.
     This dissertation describes and analyzes how Chinese "Role Language" is exhibited form following aspects;
     1.Dialects and characters,,2.the traditional Chinese role language,3.non-verbal behavior (body language) and characters,4.non-verbal (body language) Chinese idioms from the views of men and women, good and bad characters,5.Naming and characters,6. the Role language phenomena on the internet,7. Chinese Primary textbooks as a Resource of "Role Language".
     The "Role Language" as a tool for Japanese research, grafted onto the Chinese language, is a new attempt. From the some aspects which we mentioned above, we will discusses the Chinese Role Languages, and explore further some issue of Chinese language.
引文
[2]Miyuki Kasawaki(河崎深雪). Chinese " Language Resources" UnderUrbanization:A Study of Chinese Primary SchoolTextbooks[C].the 10th Urban Language Seminar:2012.
    [5]奥田宽.中国人的非语言交际[M].1997
    [6]白琼烨、张浩.人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语言文字2006
    [7]百度百科.炊事班的故事.a) [OL].http://baike.baidu.com/view/112617.htm?fr=ala0_1_1
    [8]百度百科.我的团长我的团a) [OL].http://baike.baidu.com/view/1392632.htm?fr=ala0_1
    [9]百度百科.武林外传.a) [OL].http://baike.baidu.com/view/3767.htm?fr=ala0_1_1
    [10]蔡恩泽.打掉学生腔融入村民中[M].村委主任2012(11)
    [11]曹志赟.语气词运用的性别差异[J].语文研究,1987(12)
    [12]车向前.网络“淘宝体”中称呼语和语气词的人际意义探析[J].陇东学院学报.2012(01)
    [13]陈程.从会话合作原则看“官腔”[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2)
    [14]陈建民.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15]陈俊、张积家、王嘉英.大学生网名命名动机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6
    [16]陈俊、张积家、王嘉英.大学生网名命名动机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6(4)
    [17]陈克.中国语言民俗[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
    [18]陈李军.国内网名研究综述[J].文艺生活.2011
    [19]陈李军.网名形式与地区发展状况关系微探[J].科技信息.2011(06)
    [20]陈敏哲、白解红.汉语网络语言研究的回顾、问题与展望.2012
    [21]陈汝东.社会心理修辞学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2]陈汝栋.社会心理修辞学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3]陈永国.文学作品中人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原则初探[J].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学版.2005(3)
    [24]陈宇浩.“小沈阳咋不像“小沈阳”嚎?[N]今日早报,2009-03-12
    [26]崔勇、贺爱军.话语角色转换与戏剧人物形象.宁波工程学院学报.[J].2006.18(1)
    [27]大坊郁夫、神山进.衣服和化妆社会学[M].北大路书1996
    [28]邓进.红楼梦女性命名研究[D].西南大学.2009
    [30]定延利之.《角色大世界——日本》[M].三省堂.2012
    [33]董世福,刘永发.试论体态成语[J].克山师专学报.1995
    [34]董珍兰.汉语体态成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35]豆瓣网.官腔[OL].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587125/
    [36]樊晓丽.商标名和文化[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
    [37]范杨.我们班的娘娘腔(作文网)i.[OL].http://www.zww.cn/zuowen/html/181/445724.htm 2012.10.39.
    [38]冯艳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初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
    [39]高秀娟.网名的语言学分析及规范化问题[J].商业文化学术探讨.2008(2)
    [40]郭伏良、吴继章.体态成语论衡[J].天中学刊.1997,12(1)
    [41]郭兴.网络语言中的语法杂乱现象探析[M].传承.2009(7)
    [42]韩黎.《武林外传》不用方言会更好——论影视中的方言运用[J].电影评介,2007(23)
    [45]河崎深雪.“淘宝体”使用中的性别差异探析[J].中国城市语言调查学会.2011
    [46]河崎深雪.语言和角色——语言态度调查 (成年人)[OL].http://www.sojump.com/jq/324410.aspx
    [47]河崎深雪.语言和角色——语言态度调查(大学生<南京大学等>)[OL].http://www.sojump.com/jq/320686.aspx
    [48]河崎深雪.语言和角色——语言态度调查(华中大)[OL].(2010-6-17).http://www.sojump.com/jq/335870.aspx
    [49]胡颖佳.论明代戏曲中的“男扮女装”现象——以《赠书记》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33(5)
    [50]互动百科.娘娘腔.
    [51][OL].http://www.hudong.com/wiki/%E5%A8%98%E5%A8%98%E8%85%94?prd=ci tiao_right_xiangguancitiao?hf=youdaocitiao&pf=youdaocitiao
    [5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8]金水敏主编.《役割耦研究の地平》[M].<ろしお出版.2011
    [59]景永恒.领袖人物为什么说方言[J].语文建设.1992(7)
    [60]匡文波.网络传播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1]郎遥远.官腔美学[J].杂文选刊(中旬版),2011(02)
    [62]老舍.学生腔[M].创新作文(初中版).2005(03)
    [63]雷红波.上海新移民的语言社会学调查[D].复旦大学,2008
    [64]李丽.汉语体态成语刍议[D].天津大学社会科学与外国语学院.2008
    [65]李桂奎.中国小说写人学[M].新华出版社.2008
    [66]李恒.方言电影中方言元素研究[M].西北大学.2009
    [67]李慧文.汉语俗谚男性问题初探[J].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
    [68]李丽.汉语体态成语刍议[D].天津大学.2008
    [69]李庆祥.中日非语言交际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70]李箐.论女性话语风格[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71]李伟大.非语言方式研究综述[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9(1)
    [72]廖莹营、冯峥峥.大学生网名的生成方式及心理透析[J].安徽文学.2008
    [73]刘晨曦.21世纪初大学生人名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74]刘文荣等.身态语言[M].百花文艺出版.2002
    [75]刘著.Lady呱呱[OL]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8v1G41maV4
    [76]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77]罗米良.试论汉语中的角色语气词“捏/涅/逆”“呵呵/哈哈/吼吼”“的说”[J].汉日语言对比研究论丛第三辑.
    [78]罗米良.现代日语副词描述框架研究[D].国立神户大学.2011
    [79]满蕾.从电视剧《乡村爱情》看东北方言的称谓语特点[J].语言研究,2009(3)
    [80]闵虹.中国古典小说塑造人物的运作方法[J].殷都学刊.2001
    [81]倪学礼.电视剧剧作人物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82]年志远.教师角色语言浅论[J].教育评论.1990.(3)
    [84]飘雪儿的BLOG.官腔.[OL](2012-10-0422:36:1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137c2010164pg.html
    [85]钱进.成语和俗语性别差异的文化透视[J].语言与翻译(汉文).2003(2)
    [86]任真.我国方言电视传播现象解析[M].苏州大学.2009
    [88]山海关.官话是一种“语言的工具”[J].杂文月刊(原创版),2008(06)
    [91]申定羽.常用语气词在网络中的变体[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2(6)
    [92]深圳卫视《媳妇的美好宣言》宣传预告.a)[OL]. http://www.cutv.com/v2/2012-11-16/D16ghggghhjljgllogik4k.sh tml
    [93]沈莉娜.近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综述[J].语文学刊(高教版).2007(7)
    [94]实之.官话与官腔[J]前进论坛,2003(01)
    [95]谭汝为.民俗文化语汇通论[M].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96]谭珍宜.从年龄看网名[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02)
    [97]唐亮.红楼梦角色语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
    [98]唐莹、郑祥燕.酒店名称中的文化认同[J]乐山师范学院报,2008
    [99]王德春、陈晨.现代修辞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00]王会.影视作品讲方言该不叫停[N].农民日报,2009-07-25(6)
    [101]王洁.网络语言之语法变异现象[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102]王均裕.角色语言规范性问题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5.3
    [103]王守恩.命名习俗与近代社会[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
    [104]王用源、李爽、薛雨晴、王乐乐、吴雨伦、郎心雯.网络语言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浅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4)
    [105]王志平.官话官腔和八股文章令人深恶痛绝[J].瞭望,2007
    [106]魏晓红.大学校园文化中的非言语交际形式剖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8)
    [107]魏晓红.试论非言语传播中的体态语性别差异文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20)
    [108]邬利霞.浅谈小沈阳的语言修辞艺术[J].文当代小说(下),2010(05)
    [109]吴言明.“学生腔”探源——谈学生作文与语文教学观念的更新[M].基础教育研究2001(2)
    [110]晓明.身体语言的修辞作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5)
    [111]熊之超.避免学生腔[J].新闻前哨.2001(08).
    [112]徐大明、陶红印、谢天蔚.当代社会语言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113]徐大明.社会语言学实验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14]徐晶.从网名透视社会文化心理[J].边疆经济文化.2005
    [115]徐鲲.港台与大陆人名的差异——以明星为例[J].阅读与写作.2008(07)
    [116]徐蔚.男旦:性别反串—中国戏曲特殊文化现象考论[D].厦门大学,2007
    [117]岩崎胜一.多重文法[Z].UCLA2013,5,19
    [118]杨洁、吕改莲.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直接映射对小学语文教材人物的性别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1(04)
    [119]杨绍碧.官话≠官腔[J].决策探索,2010(6)下
    [120]杨实诚.论儿童文学语言[M]中国文学研究,1999,17
    [121]杨小宁、王玲娟.建国以来姓名文化之变化探析[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2)
    [122]杨晓黎.鉴貌辨色意在言外—从成语看汉民族的体态语[J].1991
    [123]杨新敏.影视剧中的方言[J].中国电视.1999(2)
    [124]洋洋的博客.娘娘腔是项技术活[OL].http://i.mtime.com/2991686/blog/5431576/
    [125]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28]佚名.小沈阳走红的背后[J].江海纵横,2009(2)
    [129]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130]张明辉.解读伪娘[J].唐山学院学报,2011,24(1)
    [131]张文一.中高级程度留学生汉语四字格成语习得与教学[D].暨南大学.2006
    [132]张云辉.网络语言语法与语用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1)
    [134]赵昆艳.论成语对体态语的借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135]浙江在线.娘娘腔style [OL].http://zjdaily.zjol.com.cn/jrzb/html/2009-03/12/content-45848 62.htm
    [136]郑荔.学龄前儿童“修辞特征”语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8
    [139]中村桃子.“从性别角度研究的语言学”[M]世界思想社,2010
    [141]朱定峰.方言——塑造电影人物形象的有效工具[J].电影文学.2007
    [142]朱铁志.官话原则[J]政府法制,2003(06)
    [143]竹内一郎.人は见た目か9割[M].株式会社新潮社.200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