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类聚》版本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藝文類聚》成書於唐初武德年間,由歐陽詢等奉敕編纂,是我國現存最早且保存相對完整的一部大型官修類書。此書保存唐前文獻資料至爲豐富,備受歷代學者重視,流傳至今,已逾千年。《藝文類聚》屢經傳抄翻刻,存世各版本,文字脫訛甚衆。以往對於《藝文類聚》的研究,多着眼於其編纂體例、内容價值、輯佚補遺等方面,對該書歷代傳本(尤其是明代各傳本)之刊刻及整理原委則少有學者關注,保存至今之版本實物亦罕有人整理并深入比勘研究,致該書之版本研究領域幾乎爲一片空白,亦致其文本整理工作較爲滯後,目前通行本只有上世紀六十年代汪紹楹先生校點整理本一種,其用當時新發現之南宋本爲底本,列出校記一千六百餘條,至今已近半個世紀,尚無人對其進行校勘補證。
     本論文有感於《藝文類聚》版本研究之不足,進行了以下三方面之努力:第一,根據歷代藏書目錄題跋之記載及海内外各圖書館之現有館藏,一一目驗核實《藝文類聚》現存各版本,詳細記錄各版本之刊印特征,并將一直未引起學者關注之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及文津閣《四庫全書》本《藝文類聚》納入研究範圍,以爲《藝文類聚》版本研究提供最可靠之實物依據。第二,通過對《藝文類聚》現存各版本之深入考察,運用文獻學校勘方法,比勘各版本差異並探究其原因。根據校勘所得,討論各版本間前後傳承關系,梳理出新的傳本系統表。第三,在對《藝文類聚》現存各版本深入調查基礎上,選擇在該書流傳過程中較爲重要之數種版本通校,對校勘中所發現之重要異文依次作出考辨,以對近年通行的汪紹楹校點本《藝文類聚》有所補證,也為《藝文類聚》使用者與研究者提供一個更爲可靠之文本依據。
     本論文分爲上下兩編,上編專述版本,共分五章,在版本調查目驗基礎上,詳細介紹《藝文類聚》現存各版本之主要特征,在此基礎上列出可靠的傳本系統表,并以《藝文類聚》流傳過程中最重要之數種版本爲主要綫索,根據相關材料及校勘結果,詳細考證它們與其前後傳本之關系及其在《藝文類聚》流傳過程中所產生之影響,以填補該書研究中“版本研究”之不足;下編整理校記,通過對目前通行之汪紹楹校點本的補證,推進《藝文類聚》的文本整理工作。上编版本研究爲下编校記整理提供版本甄別與選擇,下編所得之校記爲上編版本研究提供論據支持,兩編合而爲一個整體。
Yiwenleiju , the extant earliest and relatively integrated great encyclopedia of China, was completed during the Wude years of the early Tang Dynasty, and it was compiled by Ou yangxun and his colleages under the imperial patronage. Yiwenleiju is abundant in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on before the Tang Dynasty, and was recognized by the scholars of past dynasties. Yiwenleiju has been handed down to the present more than a thousand years, during the long time many copies and texts have been produced, and literal errors exist in various editions. Much of the study of Yiwenleiju in the past concentrated on the compiling regulations , the value of the content, and the lost editions, etc. While few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texts itself and the details of reprint of various editions of the past dynasties (especially the editions of the Ming Dynasty). Additionally, the editions conserved today remain seldom studied and collated, and the study on the editions of this great encyclopedia is almost blank. As a result, the work on the texts study is rather delayed as well. The current edition is collated and punctuated by Mr. Wang shaoying, the original edition of which is that of the South Song dynasty newly discovered at his time. In that edition, one thousand six hundred collated notes have been listed. Up to the present, over half a century has passed, and no one has done any collation and supplement work to this edition yet.
     In order to carry forward the study on the editions of Yiwenleiju, this dissertation focuses on three aspects: firstly, according to the records of library categories and preface and postscript of it of past dynasties, and the extant library collections home and abroad, various editions of Yiwenleiju are tested and verified, the print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editions are registered in detail. And take Yiwenleiju of the Siku Quanshu Edition held in Wenyuange and that of the Siku Quanshu Edition Held in Wenjinge into research as well, the Siku Quanshu Editions have not aroused the attention of the scholars yet. With such work, the most reliable objective materials have been supplied to Yiwenleiju edition study. Secondly, with deep investigation of various extant editions of Yiwenleiju , the difference among them is collated, and the reason of which is also explored. According the results of collation, the pass-and-receive relation of various editions is discussed, and the new edition system table is arranged. Thirdly, based on the deep investigation into various editions of Yiwenleiju, several important editions are generally collated, and the main differences are checked . The purpose of all the work is to complement and improve the current Yiwenleiju edition collated and punctuated by Wang shaoying, and supply the users and researchers of Yiwenleiju with a reliable text.
     This dissertation is composed of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focuses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edition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Based on the verification of various edition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extant editions of Yiwenleiju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the reliable edition system table is listed. Taking several main editions as a clue, the relation with its former and latter editions,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dissemination of Yiwenleiju, are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thus to complement the "study on editions". With supplement to the current editio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dissertation describes the work on collation study. The former part supply the latter with edition discrimination and selection, and the latter part supply the former with proof and argument, and thus to constitute a whole dissertation.
引文
2 胡道靜先生《〈藝文類聚〉解題》一文,作爲1965年中華書局排印本《藝文類聚》前言(1982年及199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新1版及新2版時繼續沿用但略作修訂),本論文中引用均稱“《〈藝文類聚〉解題》”,簡稱“《解題》”。
    3 《唐會要》卷三十五。
    4 《大唐新語·著述》:“江淮間爲《文選》學者,起自江都曹憲。貞觀初,揚州長史李襲譽荐之,徵爲弘文館學士。憲以年老不起,遣使即家拜朝散大夫,賜帛三百匹。憲以仕隋爲秘書,學徒數百人,公卿亦多從之學,撰《文選音義》十卷,年百餘歲乃卒。其後句容許淹、江夏李善、公孫羅相繼以《文選》教授。”
    5 據遼寧大學郭醒先生《〈藝文類聚〉引〈文選〉考》(見其博士論文附錄)文中提出,“全書稱徵引自《文選》者凡四十八條”,但“《藝文類聚》不可能徵引《文選》”,一方面由其编纂體例泱定,因其對於前代類書、總集體例不满,而希望以一種獨特體例取代它們;另一方面,作爲集部而入《類聚》“叙事”部分者,僅有《楚辭》一部,因爲《楚辭》在唐初已成專門之學,而此時“選學”剛剛起步,《文選》還未取得舆《楚辭》相當的地位。
    6 臺灣文光出版社之排印本《藝文類聚》書後,附有五篇論文,其中一篇《談〈藝文類聚〉》,作者不詳。此段論述見聞一多先生《唐詩雜論》。
    7 《三國志·魏書·楊俊傅》注引《魏略》。
    8 兄《叢書集成初编》本唐杜寶《大業雜記》。
    9 《新唐書·藝文志》:“歐陽詢《藝文類聚》一百卷,令狐德棻、袁朗、趙弘智等同修”:《舊唐書·藝文志》:“《藝文類聚》一百卷,歐陽詢等撰”。
    10 《直齋書錄解題》五十六卷本之四十六,二十二卷本之十四。
    11 《少室山房筆叢》卷二十九“九流緒論下”。
    12 《文教資料》,1997年第5期。
    13 中華書局,1959年。
    14 日本:京都中文出版社,1974年;臺灣:文光出版社,1974年。
    15 《直齋書錄解題》五十六卷本之卷四十六;二十二卷本之卷十四,文字小異。
    16 《中國古代的類書》,第46頁。
    17 #12
    18 陳信利在其《〈藝文類聚〉研究》中,有專節討論這個問題并大量舉例。
    19 遼寧大學郭醒先生《〈藝文類聚〉引〈文選〉考》文中,提出“《藝文類聚》的编纂,一部分動因是出於對前代编纂書籍,具體說是類書、總集體例的不满,而自己獨創了一個新的體例。這意味着,《藝文類聚》是把《文章流別集》、《文選》、《皇覽》、《修文殿御覽》等書籍涉及的资料重新编排,在一定程度上希望以自己的獨特體例取代它们,這樣,這些書就不能成爲《藝文類聚》徵引资料的原始出處”。
    20 下有小字注:“例如:本書所引《左傅》,卷五有“昭上”之稱,卷三十五有“僖中”之稻,蓋當時傅本分卷舆今不同,僖公、昭公有分卷爲上、中、下者。”
    21 郭绍林,歐陽詢舆《藝文類聚》,《洛陽師專學報》,1996年第1期,p.87-93
    22 樊羲顺,《藝文類聚》檢索古代科技文獻的作用,《高校圖書館工作》,1999年第1期,p.66-67
    23 《四庫總目》:“至王楙《野客叢書》摘其以《漢書》長陵一抔土事,誤‘抔'爲‘杯',收入‘杯門';又摘其‘蒲柳門'中收趙高東蒲爲脯事,云出《史記》,《史記》無此文。彭叔夏《文苑英華辨證》亦摘其引梁君射白鹿事,云出《莊子》,《莊子》無其語,則皆中其失。”前雨例胡道靜先生在其《解题》中已作詳细考證,结論爲“不能保證《類聚》在引書上完全不犯‘張冠李戴'的錯誤。”很多學者在《類聚》研究中不断發現類似問题,其中不少已陸續發表,如李步嘉、李劍雄、力之、郭绍林等。
    24 力之,《藝文類聚》的問题種種--《藝文類聚》研究之一,《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8年z1期,p.13-19
    25 郭醒,《藝文類聚》卷四“歲時部”闕文考,《沈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4期,p.47-51
    26 本條篇名,文淵閣本作“《和平涼觀趙郡王妓》”,王元貞本舆文津閣本“平涼”下有“公”字。
    27 王元貞本、文津閣本“廻”字作“回”字。
    28 載《出版月刊》,1966年第12期。又臺灣文光出版社排印本《藝文類聚》書後,附有論文五篇,其中之一即此文。
    29 胡道靜先生在《解题》中曾翠例:“例如:本書所引《左傅》,卷五有‘昭上'之稱,卷三十五有‘僖中'之稱,蓋當畴傅本分卷舆今不同,僖公、昭公有分卷爲上、中、下者。”
    30 《東親餘論》二卷,宋黄伯思撰。其書卷下“跋唐人書後”條,有“此十餘字,在秘閣唐本《藝文類聚》内一卷尾,蓋貞元中(790-804)人题,因響搨之。政和五年(1115)十一月甲午。”
    31 嘉靖六年(1527)胡纘宗在苏州爲陸采刊小字本作序,嘉靖七年(1528)陸采加跋重印,目前各圖書館均作爲一種著錄收藏,统稱爲“嘉靖六至七年胡纘宗、陸采刊本”。後人常以“小字本”、“陵本”稱之。
    32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稱余氏尊古堂本、石渠山房本、尚古堂本均爲明刻;己任堂本《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未载,此本除牌記外,舆余氏尊古堂本全同,故將其亦歸爲明刻。
    33 《愛日精盧藏書志》,《清人書目题跋叢刊》(四)。
    34 《郘亭知见传本书目》稱“張月霄小字本,每頁二十八行,行二十三字”,《書日類编》據民國上海國學 扶輪社排印本影印;《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注》稱“張月霄小字本,半頁十四行,行二十三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35 居蜜,《藝文類聚》版本考,《出版月刊》。1966年12月。
    36 書目中誤王元貞爲“王世貞”,恐“戊子”亦爲誤記。
    37 某些版本同一圖書館入藏多部,或同一版本多個圖書館均有收藏,筆者不能一一過目。本文所述,均爲筆者所親閱之本,個别其他圖書館所藏版本,如已出版書影、書志或可通過綱絡影像資料庫檢索者,筆者均著錄於各版本介绍之末,以便查考。
    39見臺灣《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題跋真跡)(三),國立中央圖書館编印,1982年12月;《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1998年6月。下文凡引用臺灣地區所藏版本,出處均同.
    40由此跋可知,此本以錢牧齋所藏之宋本爲底本。又據胡道靜先生《解题》;“馮所借以校勘的宋刻本,旋即石沉大海,影蹤全無,大約是毀於一六五○年的火災”,“據現在的了解,這個宋刻本與我們在一九五九年據以影印的宋绍興本是出於同一版子的印本”.
    41見《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漠籍分類目錄》,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
    53 《<藝文類聚>前言》,第5頁。
    67此篇書志見《靜嘉堂秘籍志》卷九,除跋文未錄,均同陸氏兩篇原文,末略述歐陽詢生平.
    68見《藏園羣書經眼錄》卷十,中華書局,1983年。
    69胡道靜先生《解题》說“上海圖書館有一殘本.存卷四十五至八十一”,據筆者調查,上海圖書館藏宗文堂本《藝文類聚》兩部,一部爲胡先生提及之殘本,另一部爲百卷完本(索書號:T00275-310)。
    70浙江省圖書館所藏此書,跋文共十四行,左半葉末行殘缺,“唐統大學士”前遁有“五代”二字,疑陸氏漏抄.書影據1965年版《藝文類聚》前“書影四“所錄。
    71瞿冕良编著,《中國古籍版刻辭典》,齊魯書社,2003年。
    72 《朱修伯學勤批本凹庫簡明目錄》,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1年。
    73邵懿辰撰、邵章續錄,《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注》,第555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74周星詒原文:“蘭雪本佳,聞人詮本次之,陸本又次之,大字本最劣。”
    75見葉德輝《(?)園讀書志》卷六“明嘉靖己酉張松刻小字本”條下。
    76見《(?)園讀書志》卷六“明嘉靖丁亥胡鑽宗刻小字本”條下。
    77見《(?)園讀書志》卷六“明嘉靖己酉張松刻小字本”條下。
    78見《郎園讀書志》卷六“明嘉靖己酉張松刻小字本”條。
    79此四句爲王元貞本文字,蘭雪堂本“長短”作“短長”,文淵閣本“半中”作“命中”,他同王元貞本。引文中之“則萬不失一”句,《韓非子》原文作“則萬不失矣”。
    81《直齋書錄解題》,第425頁,徐小蠻、顧美華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84 《初學記》卷七“井”類引作《悲廢井》。
    85《玉台新詠》卷六,“玉牀”作“玉堂”。
    86“山”上之字,宋本斷板模糊,胡序本作“桂”。
    87《隋書·經籍志》著錄《十六國春秋》一百卷,魏崔鴻撰:《三十國春秋》三十一卷,梁蕭方等撰,《御覽》作“崔鴻《十六國春秋》”爲是。
    88《(?)園讀書志》卷六“明嘉靖丁亥胡鑽宗刻小字本”條下。
    89上海圖書館藏,余氏尊古堂本《藝文類聚》,索書號爲:855620-39;己任堂本《藝文類聚》,索書號爲;351295-330。
    90文淵闐本與文津閣本一致之處,統稱爲“《四庫》本”。
    91兩閣《四庫全書》成書時間,采用黄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研究成果,見該書第152頁、153頁。
    92或王元貞本之覆刻本,此問题尚待進一步研究考訂。
    93《文選)卷四十一引此篇,“不覺淚下”句下,還有“嗟乎子卿,陵獨何心,能不悲哉”句,《類聚》各版本均未錄。
    94馺婆宮,《太平御覽》卷一百七十三作“馺娑宮”,見榻雄《羽獵賦序》及班固《西都賦》。
    85上海圖書館藏清宣統元年平江吳氏廣州刻本《何義門先生家書》四卷.卷二“康熙五十七年戊戌”中此條,與胡道靜先生所引俱作“第九十二卷鳥類”,《四庫全書總目.藝文類聚》云“凡爲類四十有八”,是清人對“部類”之稱謂與今不同,何焯所言“鳥類”,即本文“鳥部”,下同.
    86胡道靜先生注此條目爲:《初學記》卷三十鳥第五:“《吳曆》曰:‘吳王爲神主來立廟蒼龍門外,時有鳥巢朱雀門上,又有兩烏銜一鵲置神座前.或得神書,說改元之意,乃改赤烏爲太元'”
    87《藝文類聚》卷九二“鳥部下”、卷九九“祥瑞部下”均設“鳥”類,此條内容雖不見於現存諸本《藝文類聚》卷九二,然於諸本卷九九“祥瑞部下”“烏”類中俱見,文字略有差異。
    88胡道孵《中國古代的類書》第83、84頁.
    99影印本第887册第475頁。
    100影印本第887册第488頁。
    101影印本第887册第529頁。
    102影印本第888册第19頁。
    103影印本第888冊第286頁。
    104影印本第888册第719頁。
    105影印本第888册第187頁。
    106影印本第888册第217頁。
    107影印本第888册第428頁。
    108影印本第888册第428頁。
    109影印本第888册第784頁。
    110影印本第888册第931頁。
    111 《御覽》“故勝火”誤作“破勝火”。
    115見汪紹楹《校<藝文類聚>序》。
    116包括胡序本、陸跋本,覆陸跋本等。
    2若遇引文出處問题,則只列出條目名;若條目僅一句.則整條列入,注明“某條”。
    1、南宋紹興年間嚴州刻本,1959年中華書局影印本,上海:中華書局上海編譯 所,1959年
    2、明正德十年(1515)錫山華堅蘭雪堂銅活字印本,上海圖書館藏
    3、朝鮮活字印本,日本東洋文庫藏
    4、明嘉靖六年至七年(1527-1528)胡鑽宗序陸采刻本,尹炎武校,上海圖書館藏
    5、明覆陸跋本,上海圖書館藏
    6、明嘉靖九年(1530)宗文堂刻本,上海圖書館藏
    7、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山西平陽知府張松刻本,上海圖書館藏
    8、明萬曆十五年(1587)王元貞南京刻本,上海圖書館藏
    9、明余氏尊古堂刻本,上海圖書館藏
    10、己任堂刻本,上海圖書館藏
    11、清光緒五年(1879)成都宏達堂刻本,復旦大學圖書館藏
    12、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
    13、文津閣《四庫全書》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
    14、汪紹楹校點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新2版
    1、吳蔭培輯,《何義門先生家書四卷》[M],清宣統元年平江吳氏廣州刻本,上海圖書館藏
    2、王文進,文祿堂訪書記[M],民國三十一年六月北京文祿堂書籍鋪印行,復旦大學圖書館藏
    3、[清]汪士鍾,藝芸書舍宋元本書目[M],清末抄本,復旦大學圖書館藏
    4、[清]江標,宋元本書目行格表[M],民國三年(1914年)上海文瑞樓石印本,復旦大學圖書館藏
    5、[清]譚獻,復堂類集[M],清同光間仁和譚氏遞刻本,復旦大學圖書館藏
    6、傅增湘,雙鑒樓善本書目[M],1929年刊本,復旦大學圖書館藏
    7、葉德輝,(?)園讀書志[M],民國十七年(1928)上海澹園鉛印本,復旦大學圖 書館藏
    8、鄧邦述,寒瘦山房鬻存善本書[M],1986年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民國刻本,第519冊,復旦大學圖書館藏
    9、[明]馮惟訥编,詩紀[M],明刻本,上海圖書館藏
    10、文選[M],世界書局據清嘉慶十四年胡克家重刻宋淳熙本影印,上海:世界書局,1935年
    11、[明]劉節编,廣文選[M],《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明嘉靖十六年陳蕙刻本,集部第297-298册,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
    12、史記[M],《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宋慶元黃善夫刊本,北京:商務印書館,1958年
    13、漢書[M],《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宋景祐刊本,北京:商務印書館,1958年
    14、宋書[M],《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宋蜀刻本(闕卷配元明遞修本),北京:商務印書館,1958年
    15、舊唐書[M],《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宋紹興刊本(闕卷以明聞人銓覆宋本配補),北京:商務印書館,1958年
    16、新唐書[M],《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宋嘉祐刊本(闕卷以他宋本配補),北京:商務印書館,1958年
    17、宋史[M],《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元至正刊本(闕卷以明成化刊本配補),北京:商務印書館,1958年
    18、隋書[M],《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元大德刊本,北京:商務印書館,1958年
    19、[宋]王堯臣等撰,崇文總目輯釋[M],《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清嘉慶刻汗筠齋 叢書,第91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2003
    20、[明]孫能傳、張萱等撰,内閣藏書目錄[M],《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清遲雲樓抄本,第91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2003
    21、[清]彭元瑞等,天祿琳琅書目後编[M],《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清光緒十年長 沙王氏刻本,第91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2003
    22、[明]高儒,百川書志[M],《續修四庫全書》影印觀古堂書目叢刊本,第919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2003
    23、[明]錢謙益,絳雲樓書目[M],《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清嘉慶二十五年劉氏味經書屋抄本,第92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2003
    24、[清]徐乾學,傳是樓書目[u),《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清道光八年劉氏味經書屋抄本,第92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2003
    25、[清]丁丙,八千卷樓書目[M],《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民國十二年鉛印本,第92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2003
    26、[清]張金吾,愛日精廬藏書志[M],《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清光緒十三年吴縣 靈芬閣集字版校印本,第925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2003
    27、[清]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M],《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清光緒二十七年錢塘丁氏刻本,第92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2003
    28、[清]陸心源,皕宋樓藏書志[M],《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清刻潛園總集本,第92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2003
    29、[清]陸心源,儀顧堂題跋[M],《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清刻潛園總集本,第93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2003
    30、[清]錢曾,錢遵王述古堂藏書目錄十卷[M],《四庫存目叢書》影印清初錢氏述古堂鈔本,第277冊,濟南:齊魯書社,1996年
    31、[清]繆荃孫,藝風藏書記[M],《清人書目題跋叢刊》第七輯,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32、[清]周中孚,鄭堂讀書記[M],《清人書目題跋叢刊》第八輯,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33、[清]耿文光,萬卷精華樓藏書記[M],《清人書目題跋叢刊》第九輯,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34、[清]于敏中等,天祿琳琅書目[M],《清人書目題跋叢刊》第十輯,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35、[宋]陳振孫著,徐小蠻、顧美華點校,直齋書錄解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36、[晉]郭璞撰,山海經[M],《四部叢刊》初編影印江安傅氏雙鑑樓藏明成化庚寅刊本,第80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37、古文苑[M],《四部叢刊》初編影印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宋刊本,第316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38、[晉]郭象注、[唐]陸德明音義,南華真經[M],《四部叢刊》初編影印明世德堂刻本,第90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39、[唐]陸德明撰,經典釋文[M],《四部叢刊》初編影印上海涵芬樓藏通志堂刊本,第11-12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40、[南齊]謝脁撰,謝宣城詩集[M],《四部叢刊》初編影印上海涵芬樓藏明鈔本,第100册,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41、[梁]江淹撰,梁江文通文集[M],《四部叢刊》初編影印烏程蔣氏密韻樓藏明翻宋本,第100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42、[北周]庾信撰,庾子山集[M],《四部叢刊》初編影印上海涵芬樓藏明屠隆刊本,第101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43、[漢]王逸章句、[宋]洪興祖補注,楚辭[M],《四部叢刊》初編影印江南圖書 館藏明覆宋本,第97册,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44、[劉宋]鮑照撰,鮑氏集[M],《四部叢刊》初编影印上海涵芬樓藏毛斧季校宋本,第100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45、[魏]曹植撰,曹子建集[M],《四部叢刊》初编影印江安傅氏雙鑑樓藏明活字本,第98册,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46、[魏]嵇康撰,嵇中散集[M],《四部叢刊》初編影印江安傅氏雙鑑樓藏明嘉靖刊本,第98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47、[陳]徐陵編,玉台新詠集[M],《四部叢刊》初编影印無錫孫氏小綠天藏明五雲溪館活字本,第314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48、[晉]郭璞注,穆天子傳[M],《四部叢刊》初编影印上海涵芬樓藏明天一閣刊本,第80册,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49、[晉]陸雲撰,陸士龍文集[M],《四部叢刊》初编影印江南圖書館藏明正德覆宋刊本,第99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50、[晉]陸機撰,陸士衡文集[M],《四部叢刊》初編影印江南圖書館藏明正德覆宋刊本,第99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51、[陳]徐陵撰,徐孝穆文集[M],《四部叢刊》初编影印上海涵芬樓藏明屠隆刊本,第101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52、[漢]揚雄撰,揚子法言[M],《四部叢刊》初編影印上海涵芬樓藏影宋刊本,第59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53、韓非子[M],《四部叢刊》初编影印上海涵芬樓藏影宋鈔校本,第61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54、[漢]劉向撰,說苑[M],《四部叢刊》初编影印平湖葛氏傳樸堂藏明鈔本,第58册,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55、[漢]班固撰,白虎通德論[M],《四部叢刊》初編影印江安傅氏雙鑑樓藏元刊本,第74册,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56、[唐]楊惊注,荀子[M],《四部叢刊》初編影印上海涵芬樓藏黎氏影宋刊本,第56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57、[魏]王弼注,周易[M],《四部叢刊》初編影印北平圖書館藏宋刊本(闕卷以汲古閤影宋鈔本配補),第3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58、[北周]盧辯注,大戴禮記[M],《四部叢刊》初編影印無錫孫氏小綠天藏明袁氏嘉趣堂刊本,第10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59、[漢]劉安撰,[漢]許慎注,淮南鴻烈解[M],《四部叢刊》初编影印上海涵芬樓藏影鈔北宋本,第73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60、[漢]鄭玄注,[唐]陸德明音義,周禮[M],《四部叢刊》初編影印長沙葉氏觀 古堂藏明翻宋岳氏刊本,第3册,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61、[漢]韓嬰撰,詩外傳[M],《四部叢刊》初編影印上海涵芬樓藏明沈氏野竹齋 刊本,第9册,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62、[後魏]酈道元注,水經注[M],《四部叢刊》初編影印上海涵芬樓藏武英殿聚珍版本,第52-53册,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63、[唐]釋道宣編,廣弘明集[M],《四部叢刊》初編影印上海涵芬樓藏明刊本,第82-83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64、[梁]蕭統編,[唐]李善注,[唐]呂延濟注,[唐]劉良注,[唐]張銑注,[唐]呂向注,[唐]李周翰注,六臣注文選[M],《四部叢刊》初編影印上海涵芬樓藏宋刊本,第310-313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65、[清]朱彝尊撰,曝書亭集[M],《四部叢刊》初編影印上海涵芬樓藏原刊本,第278-280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66、[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M],《四部叢刊》初編影印上海涵芬樓藏汲古閣刊本,第320-322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67、[漢]劉向撰,劉向古列女傳[M],《四部叢刊》初編影印長沙葉氏觀古堂藏明刊本,第47册,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68、[漢]董仲舒撰,春秋繁露[M],《四部叢刊》初編影印上海涵芬樓藏武英殿聚珍版本,第10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69、[吳]韋昭解,國語[M],《四部叢刊》初編影印杭州葉氏藏明嘉靖翻宋本,第45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70、[魏]何晏集解,論語[M],《四部叢刊》初編影印長沙葉氏觀古堂藏日本正平刊本,第8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71、[宋]司馬光撰,資治通鑑[M],《四部叢刊》初編影印上海涵芬樓藏宋刊本,第19-30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72、[魏]王肅注,孔子家語[M],《四部叢刊》初編影印江南圖書館藏明覆宋刊本,第55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73、[劉宋]劉義慶撰,[梁]劉孝標注,世說新語[M],《四部叢刊》初編影印上海涵芬樓藏明嘉趣堂刊本,第79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74、[宋]晁公武著,昭德先生郡齋讀書志[M],《四部叢刊》三編影印宋淳祐袁州刊本,第29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35-1936年
    75、[宋]李防等奉勅撰,太平御覽[M],《四部叢刊》三編影印中華學藝社借照日本帝室圖書寮京都東福寺東京靜嘉堂文庫藏宋刊本,第35-55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35-1936年
    76、[清]莫友芝,郘亭知見傳本書目[M],《書目類編》影印民國間上海國學扶輪 社排印本,第75冊,臺北:文成出版社,1978年
    77、楊立誠,四庫目略(下)[M],《書目類编》影印民國十八年杭州抱經堂排印本,第11冊,台北:文成出版社,1978年
    78、十三經註疏[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據世界書局縮印本影印,1998年
    79、[明]程榮纂輯,漢魏叢書[M],吉林大學出版社據明萬歷新安程氏刊本影印并用他本補缺,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2年
    80、葉德輝,觀古堂藏書目[M],《海王邨古籍書目題跋叢刊索引》影印1927年長沙葉氏觀古堂鉛字排印本,第5冊,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8年
    81、[宋]吳淑撰并注,事類賦[M],《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影印宋紹興十六年刻本,第75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82、[唐]房玄龄注,管子[M],《四部叢刊》初編影印宋刻本,第61册,北京:商務印書館,1929年
    83、[清]沈濤撰,交翠軒筆記[M],《清人考訂筆記(七種)》影印道光二十八年自刻本,中華書局,2004年
    84、吳慰祖校訂,《四庫采進書目》(《各省進呈書目》)[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0年
    85、四庫全書總目[M],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86、金毓黻手定本文溯閣四庫全書提要[M],北京: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1999年
    87、朱修伯(學勤)批本四庫簡明目錄,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1年
    88、[清]邵懿辰撰,邵章續錄,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89、纂修四庫全書檔案[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90、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
    91、葉德輝,書林清話[M],民國六至七年(1917-1918)長沙葉氏觀古堂刻本,復旦大學圖書館藏
    92、傅增湘,藏園群書經眼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93、[清]瞿镛、瞿果行、瞿鳳起,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94、[清]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M],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95、[清]王仁俊輯,玉函山房輯佚書續编三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96、瞿良士輯,鐵琴銅劍樓藏書題跋集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97、訂補海源閣書目五種:海源閣書目[M],濟南:齊魯書社,2002年
    98、訂補海源閣書目五種:海源閣宋元秘本書目補遣[M],濟南:齊魯書社,2002年
    99、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100、楊廷福、楊同甫編,明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101、聞一多,唐詩雜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102、羅偉國、胡平编,古籍版本題記索引[M],上海:上海書店,1991年
    103、瞿冕良編著,中國古籍版刻辭典[M],濟南:齊魯書社,2003年
    104、中國版刻圖錄[M],北京圖書館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59年
    105、中國拍賣古籍文獻目錄(1993-2000)[M],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書店,2001年
    106、1911-1984影印善本書目錄[M],北京圖書館善本室編,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107、中國古籍善本書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108、天津圖書館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稿本)[M],濟南:齊魯書社,2003年
    109、王肇文編,古籍宋元刊工姓名索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110、李國慶編纂,明代刊工姓名索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111、臺灣公藏善本書目書名索引[M],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印,1971年
    112、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題跋真迹[M],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印,1982年
    113、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序跋集錄[M],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印,1993年
    114、[日]澀江全善,森立之編,經籍訪古志(初稿本)[M],《日本藏漢籍善本書志書目集成》影印日本書志學會昭和十年影印本,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
    115、[日]澀江全善,森立之編,經籍訪古志[M],《闩本藏漢籍善本書志書目集成》影印清光緒十一年徐承祖聚珍排印本,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
    116、[日]河田罷編,靜嘉堂秘籍志[M],《日本漢籍善本書志書目集成》影印日本大正六年刻本,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
    117、[日]靜嘉堂文庫漢籍分類目錄[M],臺北:大立出版社影印本,1980年
    118、[日]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漢籍目錄[M],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81年
    119、[日]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漢籍分類目錄[M],東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 研究所,1981年
    120、[日]東洋文庫朝鲜本分類目錄[M],東京:東洋文庫,1939年
    121、[日]中津濱涉编,《藝文類聚》引書索引(改訂版)[M],台北:文光出版社,1974年
    122、[韓]奎章總目[M],《朝鮮時代書目叢刊》據奎章閣藏寫本影印,第1輯第1册,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123、[韓]大畜觀書目[M],《朝鮮時代書目叢刊》據奎章閣所藏寫本影印,第1輯第2冊,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124、[韓]洪氏讀書錄[M],《朝鮮時代書目叢刊》據許晟社所刊淵泉全書本影印,第4輯第8册,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125、[美]沈津著,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中文善本書志[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年
    126、[美]伯克萊加州大學東亞圖書館编,伯克萊加州大學東亞圖書館中文古籍善本書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127、劉葉秋,類書簡說[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0年
    128、胡道靜,中國古代的類書[M],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129、莊芳榮,中國類書總目初稿[M],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3年
    130、張滌華,類書流別[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年
    131、方師鐸,傳統文學與類書之關係[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
    132、[唐]劉鍊撰,隋唐嘉話[M],北京:中華書局,“唐宋史料筆記叢刊”,1997年
    133、陳伯君校注,阮籍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134、胡道靜,中國古代典籍十講[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
    135、樂府詩集[M],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136、文苑英華[M],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137、初學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138、北堂書鈔[M],《唐代四大類書》影印清光緒十四年南海孔廣陶三十有三萬 卷堂校注重刻陶宗儀傳鈔宋本,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
    139、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M],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140、蔣天樞,楚辭校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141、[清]吳兆宜注,玉台新詠箋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142、楊伯峻編著,春秋左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143、東北師大古籍整理研究所,中國古籍整理研究論文索引(清末一1983)[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年
    144、海峽兩岸古典文獻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1、崔奉源,《藝文類聚》引史部圖籍考[D],臺灣: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1975
    2、陳信利,《藝文類聚》研究[D],臺灣:輔仁大學碩士論文,2002
    3、郭醒,《藝文類聚》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博士論文,2003
    4、潘樹廣,《藝文類聚》概說[J],《辭書研究》第一輯,1980,(1):p。163一173
    5、許逸民,《藝文類聚》和《初學記》[J],《文史知識》,1982,(5):p.43-47
    6、浚朝棟,試論歐陽詢編纂《藝文類聚》的價值[J],《渭南師專學報》,1994,(4):p.62-64
    7、郭紹林,歐陽詢與《藝文類聚》[J],《洛陽師範學院學報3\1996,(1):p.87-93
    8、力之,《藝文類聚》的問題種種--《藝文類聚》研究之一[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8,(zl):p.13-19
    9、樊義順《藝文類聚》檢索古代科技文獻的作用[J],《高校圖書館工作3\1999,(1):p.66-67
    10、力之,《藝文類聚》刊誤(一)[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2,(2):p.70-75
    11、裴芹,漫說《藝文類聚》的“事具……”[J],《文教資料》,1997,(5)
    12、郭醒,《藝文類聚》卷四“歲時部”闕文考[J],《沈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8(4):p.47-51
    13、李劍雄,《藝文類聚》引書之失[J],《文史》,1981,(12):p.244
    ]4、李步嘉,《藝文類聚》校補(一)[J],《文史》,1983,(20):p.88
    15、李步嘉,《藝文類聚》校補(二)[J],《文史》,1983,(20):p.146
    16、居蜜,《藝文類聚》版本考[J],《出版月刊》,1966,(12)
    17、多賀浪砂,《芸文類聚》所引《搜神記》考[A],中國文學論集[M],九州大學中國文學會,1983:p.32-65
    18、#12
    19、#12
    20、#12
    21、鄭恒雄,我國的類書[J],輔仁學誌,1982,(11):p.465-488
    22、蔡豐村,《藝文類聚》歲時部(上)引詩考[了],甲工學報,1996,(13):p.1-20
    23、陳高志,類書引書考--試以《藝文類聚》引《孔叢子》及《東觀漢記》爲例[J],内湖高工學報,1990,(3):p.19-24
    24、孫永忠,類書創始於曹魏說[J],輔仁學誌:人文藝術之部,2004:p.19-45
    25、國立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報告[R],北京:北京大學,民國十二年四月一日至七月三十一日,上海圖書館藏
    26、國立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報告[R],北京:北京大學,民國十二年八月一日至十三年五月三十一闩,上海圖書館藏
    1、四庫全書電子版
    2、四部叢刊電子版
    3、臺灣中央研究院瀚典全文檢索系統
    4、復旦大學圖書館古籍部古典文獻數據庫
    5、上海圖書館古籍書目數據庳
    6、北京大學數字圖書館古文獻資源庫
    7、中國國家圖書館聯機公共目錄查詢系統
    8、湖南省圖書館古舊文獻檢索查詢系統
    9、日本所藏中文古籍數據庫
    10、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所藏漢籍善本全文影像資料庫
    11、中國期刊網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