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山楚简词汇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詞彙研究是語言學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研究詞彙,就要追根溯源,對它的來龍去脈作史的探討。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一些學者先後投入到專書研究的領域並取得了不少可喜的進步。但我們还應注意到,除了傳世古籍,出土文獻也是漢語史研究不該忽略的一部分。利用出土文獻進行詞彙方面的研究,可以更真實地展示當時語言的狀況,可以為專書詞彙研究提供更可靠的時代座標,對漢語史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近年來大宗簡帛材料相繼出土,為全面開展出土文獻詞彙研究提供了絕佳的契機。
     包山楚簡1987年出土于湖北荊門市包山2號戰國大型楚墓,有278枚竹簡和一枚竹牘,包括司法文書簡、卜筮祭禱簡和遣策三種,是“歷年來出土楚簡中數量最多、保存最好、内容最豐富的一次空前大發現”,極具研究價值。本文所做的,是在時賢考釋的基礎上,運用詞彙學的基本理論,借助電腦計量的方法,將包山楚簡中的詞彙條分縷析地展示出來。即先按詞性將包山簡中所有的詞分為名、動、形、數量、代、虛六大類,名詞按意義分為三十小類,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合音詞等六種。通常的格式是先將各個類別的詞悉數列出(極少數不識之字或意義不明之詞未收),單音詞在前,複音詞在後,每詞後注明代表簡號及出現次數。除名詞和數量詞外,每個詞都作具體闡釋或分析。另外还有三個專題研究,討論包山簡中同義詞的用法、包山楚簡與睡虎地秦簡用詞的差別及對《漢語大詞典》的訂補。
     本文是包山楚簡在詞彙方面進行的第一次系統整理,對戰國時期楚國的用詞情況作了全面的展示和細緻的分析,並在複音詞、同義詞、詞的出現年代和地域分佈等方面並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新的證據。
Rearch on vocabulary is an essential part to linguistic study. To research on vocabulary,we should find their origine and development. From the eighties of the twentieth cencury, some scholars devoted themselves to the study on the special ancient books and records and made some improvement.But besides the books that were handed down from ancient times, we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unearthed literature to examine the language history. By making use of the unearthed literature,we can reveal the language state of that time more truthfully.,and offer time coordinate for the study of the special ancient books and records. In a word, the unearthed literature is valuable to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In the recent years,a large amount of bamboo slips and silks were unearthed. It is a superexcellent chance to develop the research on words recorded in the unearthed literature.
    Baoshan Chu bamboo strips were found in the tomb which is situated at Jingmen ,Hubei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re are 278 bamboo slips and 1 bamboo tablet,including judicial writs,augury annal and burial articles register. It is an unprecedented finding because its amount, preservation and content are all unexampled. Based on other scholars' textual research, using the theory of lexics,calculating by computer, I make a careful and detailed analysis on Baoshan manuscript.That is ,1 sort noun,verb,adjective, quantifier,pronoun and form word from the manuscript. And noun is divided into thirty lower level according to the meaning. Form words comprise adverb, preposition,conjunction, auxiliary word,mood word and synaeresis word. The common format is all the words in some sort being arranged. The monosyllabic words are in the front rank and complex tone words followed. The number of the bamboo slips and the frequency are behind the word. Every word is explained or analysed except for noun and quantifier. F
    urthermore, there are three special topic to discuss the usage of thesaurus, the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Shuihudi Qin bamboo slips and corrections to the Hanyu Da Cidian.
    
    
    This paper on the first time sorts out the Baoshan Chu bamboo slips in lexical category. It lays out and analyses the usage of words in Chu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It also probes into the complex tone words, thesaurus, the time and distribution of words and so on and provides new evidence to the study.
引文
[1]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Z].北京:文物出版社,1976.
    [2]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馬王堆漢墓帛書[肆][Z].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3]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江陵馬山一號楚墓[Z].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4]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甘肅省博物館.武威漢簡[Z].北京:文物出版社,1964.
    [5]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Z].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
    [6] 銀雀山漢墓出土竹簡整理小組.銀雀山漢墓竹簡[Z].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7]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信陽楚墓[Z].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8] 湖北省博物館.曾侯乙墓[Z].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9]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包山楚墓[Z].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10]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包山楚簡[Z].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11]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等.淅川下寺春秋楚墓[Z].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12]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陵望山沙塚楚墓[Z].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
    [13]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望山楚簡[Z].北京:中華書局,1995.
    [14]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陵九店東周墓[Z].北京:科學出版社,1995.
    [15]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九店楚簡[Z].北京:中華書局,2000.
    [16] 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Z].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17] 湖南省博物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長沙市博物館、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長沙楚墓[Z].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
    [18] 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張家山漢墓竹簡[Z].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19]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蔡葛陵楚墓[Z].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
    [20] 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89.
    
    
    [21] 徐鍇.説文解字系傳[M].北京:中華書局,1985.
    [22]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3]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M].北京:中華書局,1984.
    [24] 王筠.說文解字句讀[M].北京:中華書局,1988.
    [25] 王念孫.讀書雜誌[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
    [26] 王引之.經传釋詞[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
    [27] 吳曾.能改齋漫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0.
    [28] 馬瑞臣.毛詩傳箋通釋[M].北京:中華書局,1989.
    [29] 揚雄.方言[M].北京:中華書局,1985.
    [30] 高明.古文字類编[Z].北京:中華書局,1980.
    [31] 羅福頤.古璽彙编[Z].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
    [32]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Z].北京:中華書局,1998.
    [33] 馬承源.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4] 容庚.金文编[Z].北京:中華書局,1985.
    [35] 商承祚.戰國楚竹簡彙编[Z].濟南:齊魯書社,1995.
    [36] 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编[Z].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37] 曾憲通.長沙楚帛書文字编[Z].北京:中華書局,1993.
    [38] 張光裕、袁國華.包山楚簡文字編[Z].臺灣:藝文印書館,1992.
    [39] 張守中.郭店楚簡文字编[Z].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
    [40] 張玉金.甲骨文虛詞詞典[Z].北京:中華書局,1994.
    [41] 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Z].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
    [42] 高亨.古字通假會典[Z].濟南:齊魯書社,1989.
    [43] 何樂士等.古代漢語虛詞通釋[Z].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44] 王鳳陽.古辭辨[Z].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45] 王海棻等.古漢語虚詞詞典[Z].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46] 楊伯峻.古漢語虛詞[Z].北京:中華書局,1981.
    [47] 楊伯峻、徐提.春秋左傳詞典[Z].北京:中華書局,1985.
    [48] 陳夢家.殷虚卜辭綜述[M].北京:科學出版社,1956.
    [49] 陳茂同.歷代職官沿革史[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8.
    [50] 陳偉.楚“東國”地理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
    [51] 陳偉.包山楚簡初探[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
    [52] 池昌海.《史記》同義詞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53] 程湘清.漢語史專書複音詞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54] 馮蒸.《說文》同義詞研究[M].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
    [55] 高敏.雲夢秦簡初探(增訂本)[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79.
    [56] 管燮初.殷虛甲骨刻辭的語法研究[M].北京:中國科學院出版,1953.
    [57] 管燮初.西周金文語法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58] 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M].北京:中華書局,1989.
    [59] 何樂士.古漢語語法研究論文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60] 何樂士.左傳虛詞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9.
    [61] 黄盛璋.歷史地理論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62] 黄金貴.古漢語同義詞辨釋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63] 黄錫全,汗簡注釋[M].武汉:武漢大學出版社,1990.
    [64] 黄錫全.湖北出土商周文字輯證[M].武汉: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
    [65] 呂叔湘.漢語語法論文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
    [66] 呂叔湘.漢語語法論文續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
    [67] 李傑群.商君書虛詞研究[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0.
    [68] 李零.李零自選集[M].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
    [69] 李家浩.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70] 李學勤.周易經傳溯源[M].长春:長春出版社,1992.
    
    
    [71] 李學勤.李學勤集[M].哈尔滨: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89.
    [72] 李學勤.綴古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73] 李學勤.東周與秦代文明[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74] 李正光.馬王堆漢墓帛書竹簡[M].长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88.
    [75] 李佐豐.上古漢語語法研究[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
    [76] 劉信芳.包山楚簡解詁[M].台湾:藝文印書館,2003.
    [77] 毛遠明.左傳詞彙研究[M].重庆:西南師範大學,1999.
    [78] 彭浩.楚人的紡織與服飾[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79] 潘允中.漢語詞彙史概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80] 錢玄.三禮名物通釋[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
    [81] 裘錫圭.古代文史研究新探[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
    [82] 裘錫圭.古文字論集[M].北京:中華書局,1992.
    [83] 史樹青.長沙仰天湖出土楚簡研究[M].北京:群聯出版社,1955.
    [84] 唐钰明.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唐釭明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85] 王力.漢語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80.
    [86] 汪維輝.東漢一隋常用詞演變研究[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87] 伍宗文.先秦漢語複音詞研究[M].成都:巴蜀書社,2001.
    [88] 魏德勝.《睡虎地秦墓竹簡》詞彙研究[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
    [89] 魏德勝.《睡虎地秦墓竹簡》語法研究[M].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90] 許威漢.二十世紀的漢語詞彙學[M].太原:書海出版社,2000.
    [91] 嚴修.二十世紀的古漢語研究[M].太原:書海出版社,2001.
    [92] 楊寬.戰國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93] 于省吾.雙劍誃諸子新證[M].北京:中華書局,1962.
    [94] 俞偉超.先秦兩漢考古學論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95] 朱德熙.朱德熙古文字論集[M].北京:中華書局,1995.
    
    
    [96] 諸祖耿.戰國策集注彙考[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
    [97] 張玉金.甲骨卜辭語法研究[M].广州:廣東高省教育出版社,2002.
    [98] 張雙棣.《呂氏春秋》詞彙研究[M].济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9.
    [99] 張顯成.簡帛藥名研究[M].重庆: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
    [100] 程湘清.先秦漢語研究[C].济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2.
    [101] 程湘清.兩漢漢語研究[C].济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
    [102] 程湘清.魏晉南北朝漢語研究[C].济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
    [103] 程湘清.隋唐五代漢語研究[C].济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0.
    [104] 程湘清.宋元明漢語研究[C].济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
    [105] 張顯成.簡帛語言研究第一輯[C].成都:巴蜀書社,2002.
    [106] 白于藍.郭店楚簡拾遺[J].華南師範大學學報,2000(3).
    [107] 白于藍.古璽印文字考釋(四篇)[J].考古與文物,1999(3).
    [108] 白于藍.郭店楚墓竹簡考釋(四篇)[A]簡帛研究2001,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109] 白于藍.釋包山楚簡中的巷字[J].殷都學刊,1997(3).
    [110] 程湘清.先秦雙音詞研究程[A].先秦漢語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1982.
    [111] 曹錦炎.從竹簡《老子》、《緇衣》、《五行》談楚簡文字構形[A].揖芬集——張政烺先生九十華誕紀念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112] 曹錦炎.包山楚簡中的受期[J].江漢考古,1993(1).
    [113] 陳秉新.壽縣楚器銘文考釋拾零[A].楚文化研究論集第一集,荊楚書社,1987.
    [114] 陳公柔,士喪禮、既夕禮中所記載的喪葬制度[J].考古學報,1956(4).
    [115] 陳家寬.包山二號楚墓植物的鑒定[A].包山楚墓,文物出版社,1991.
    [116] 陳練軍.《尹灣漢墓簡牘》數量詞研究[A].簡帛語言文字研究第一輯,巴蜀書社,2002.
    [117] 陳松長.《包山楚簡》遣策釋文訂補[Z].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香港,1993.
    
    
    [118] 陳偉.關於包山“受期”簡的讀解[J].江漢考古,1993(3).
    [119] 陳偉.上博、郭店二本《緇衣》對讀[A].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書店,2002.
    [120] 陳偉.關於包山“疋獄”簡的幾個問题[J].江漢考古,1995(3).
    [121] 陳偉.關於包山楚簡中的“弱典”[A].簡帛研究2001,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122] 陳偉.包山楚簡司法簡131-139號考析[J].江漢考古,1994(4).
    [123] 陳偉.包山楚簡所見邑、裹、州的初步研究[J].武漢大學學報,1995(1).
    [124] 陳偉.包山竹簡所見楚國的縣、郡與封邑[A].長江文化論集第1輯,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125] 陳炜湛.包山楚簡研究(七篇)[A].容庚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
    [126] 陳炜湛.釋中[J].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1982(2).
    [127] 陳彥堂.信陽長台關大墓劫後的輝煌[J].文物天地,2003(3).
    [128] 陳振裕.湖北楚簡概述[A].簡帛研究第1輯,法律出版社,1993.
    [129] 陳振裕.望山一號墓的年代與墓主[A].中國考古學會第一次年會論文集,文物出版,1979.
    [130] 大西克也.並列連詞“及”“與”在出土文獻中的分佈及上古漢語方言語法[A].古漢語語法論集,語文出版社,1998.
    [131] 大西克也.論“毋”“無”[J].古漢研究,1989(4).
    [132] 丁聲樹.釋否定詞弗、不[A].慶祝蔡元培先生65歲論文集,1935.
    [133] 方有國.上古漢語“所”字與所字結構再研究[A].漢語史研究集刊第二輯,巴蜀書社,2000.
    [134] 馮勝君.讀上博簡《緇衣》札記[A].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書店,2002.
    [135] 高恒.秦簡中的私人奴婢問題[A],雲夢秦簡研究,中華書局,1981.
    
    
    [136] 高明.盬、笪考辯[J].文物,1982(6).
    [137] 顧久幸.沈縣和沈尹——兼論楚縣的性質[A].楚史論叢(初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
    [138] 郭若愚.長沙仰天湖戰國竹简文字的摹寫和考釋[A].上海博物館集刊第三期,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39] 何定生.漢以前的文法研究[A].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周刊(三),1928.
    [140] 何定生.《尚書》的文法及其年代[A].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周刊(五),1928.
    [141] 何浩.魯陽君、魯陽公及魯陽設縣的問题[J].中原文物,1994(4).
    [142] 何浩.文坪夜君的身分與昭氏的世系[J].江漢考古,1992(3).
    [143] 何浩.論楚國封君制的發展與演變[J].江漢論壇,1991(5).
    [144] 何浩.包山二號楚墓卜筮和祭禱竹簡的初步研究[A].包山楚墓,文物出版社,1991.
    [145] 何浩.戰國時期楚封君初探[J].歷史研究,1984(5).
    [146] 何浩.楚懷王前期令尹新證[J].江漢考古,1993(4).
    [147] 何浩.楚國封君封邑地望續考[J].江漢考古 1991(4).
    [148] 何浩、劉彬徽.包山楚簡“封君”釋地[A].包山楚墓,文物出版社,1991.
    [149] 何樂士.《左傳》的“所”[A].左傳虛詞研究,商務印書館,1989.
    [150] 何樂士.《左傳》的人稱代詞[A].古漢語研究論文集(二),北京出版社,1984.
    [151] 何樂士.《左傳》的語氣副詞“其” [A].左傳虛詞研究,商務印書館,1989.
    [152] 何樂士.《左傳》的連詞“以” 左傳虛詞研究[A].商務印書館,1989.
    [153] 何樂士.《左傳》的“者” 左傳虛詞研究,商務印書館,1989.
    [154] 何樂士.專書語法研究的幾點體會[J].鎮江師專學報,1999(1).
    [155] 何樂士.《左傳》否定副詞“不”與“弗”的比較[A].第一屆國際先秦漢語語法研討會論文集,嶽麓書社,1994.
    [156] 何琳儀.楚王熊麗考[J].中國史研究 2000(4).
    
    
    [157] 何琳儀.信陽楚簡選釋[J].文物研究,1993(8).
    [158] 何琳儀.仰天湖楚簡選釋[A].簡帛研究第三輯,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159] 何琳儀.長沙銅量銘文補釋[J].江漢考古,1988(4).
    [160] 何琳儀.包山楚簡選釋[J].江漢考古,1993(4).
    [161] 洪華志.“疾”輕“病”重辨[J].杭州大學學報 1996(2).
    [162] 胡雅麗.包山二號楚墓所見葬制葬俗考[A].包山楚墓,文物出版社,1991.
    [163] 胡雅麗.包山楚簡所見“爵稻”述考[A].楚文化研究論集第4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164] 胡雅麗.包山二號楚墓遣策初步研究[A].包山楚墓,文物出版社,1991.
    [165] 胡明揚.說“詞語”語言文字應用[J].1999(3).
    [166] 黄德寬、徐在國.郭店楚簡文字考釋[A].吉林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建所十五周年紀念文集,吉林大學出版社,1998.
    [167] 黄德寬.說(匚羊辶)[A].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輯,中華書局,2002.
    [168] 黃盛璋.戰國“冶”字結構類型與分國研究[A].古文字論集(初编),香港中文大學,1983.
    [169] 黃盛璋.先秦古漢語指示詞研究[J].語言研究,1983(2).
    [170] 黄錫全.《包山楚簡》部分釋文校釋[A].湖北出土商周文字輯證,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
    [171] 黃錫全.試說楚國黃金貨幣稻量單位“半鎰”[J].江漢考古,2000(1).
    [172] 黃錫全.古文字中所見楚國官府官名輯證[A].文物研究總第七輯,1991.
    [173] 黃景欣.秦漢以前古漢語中的否字詞“弗”“不”研究[A].語文研究,1958.
    [174] 賈繼東.包山楚墓簡文“見日”淺釋[J].江漢考古,1995(4).
    [175] 姜寶昌.卜辭虛詞試析[A].先秦漢語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1982.
    [176] 金立.江陵鳳凰山八號漢墓竹簡試釋[J].文物,1976(6).
    [177] 呂叔湘.新版《敦煌變文字義通釋》讀後[J].中國語文,1982(3).
    
    
    [178] 呂叔湘.漢語裹‘詞’的問題概述[J].蘇聯語言學問題 1959(5).
    [179] 呂叔湘.現代漢語單雙音節問题初探[J].中國語文,1963(1).
    [180] 李家浩.南越王墓車馹虎節銘文考釋——戰國符節銘文研究之四[A].容庚先生百年誕辰紀念論文集,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
    [181] 李家浩.釋弁[A].古文字研究第一輯,中華書局,1979.
    [182] 李家浩.信陽楚簡“樂人之器”研究[A].簡帛研究第三輯,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183] 李家浩.包山楚簡中“(竹敝)”字及其相關之字[A].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184] 李家浩.楚墓竹簡中的“昆”字及從“昆”之字[A].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185] 李家浩.信陽楚簡“澮”字及從“(丷夫)”之字[A].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
    [186] 李家浩.包山楚簡研究(五篇)[Z].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香港,1993.
    [187] 李家浩.包山楚簡中的“枳”字[A].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188] 李家浩.戰國官印考釋兩篇[A].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189] 李家浩.楚簡中的袷衣[A].中國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吉林大學出版社,1999.
    [190] 李家浩.信陽楚簡中的“柿枳” [A].簡帛研究第二輯,法律出版社,1996.
    [191] 李家浩.楚國官印考釋(四篇)[J].江漢考古,1984(2).
    [192] 李家浩.包山祭禱簡研究[A].簡帛研究2001,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193] 李家浩.包山二六六號簡所記木器研究[A].國學研究第2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194] 李家浩.從戰國“忠信”印談古文字中的異讀現象[J].北京大學學報,1987(2).
    [195] 李家浩.仰天湖楚簡十三號考釋[A].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一輯,中華書局,1993.
    [196] 李家浩.傳賃龍節銘文考釋[A].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197] 李家浩.楚國官印考釋(兩篇)[J].語言研究,1987(1).
    [198] 李家浩.包山楚簡中的旌旆及其他[A].著名中年語言學家自選集李家浩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199] 李均明.尹灣漢墓出土“武庫永始四年兵車器集簿”初探[A].尹灣漢墓簡牘綜論,科學出版社,1999.
    [200] 李零.長台關楚簡《申徒狄》研究[A].揖芬集——張政烺先生九十華誕紀念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201] 李零.古文字雜識(兩篇)[A].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
    [202] 李零.考古發現與神話傳說[A].學人第5輯.江蘇文藝出版社,1994.
    [203] 李零.包山楚簡研究(文書類)[Z].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9届學術討論會論文,1992.
    [204] 李零.讀《楚系簡帛文字编》[A].出土文獻研究第五集,科學出版社,1999.
    [205] 李零.包山楚簡研究(占卜類)[A].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一輯,中華書局,1993.
    [206] 李天虹.《包山楚簡》釋文補正[J].江漢考古,1993(3).
    [207] 李學勤.竹簡卜辭與商周甲骨[J].鄭州大學學報 1989(2).
    [208] 李學勤.包山楚簡中的土地買賣[N].中國文物報,1992-3-22.
    [209] 李學勤.論包山簡中一楚先祖名[J].文物,1988(8).
    [210] 李學勤.論漢淮間的春秋青銅器[J].文物,1980(1).
    [211] 李學勤.銀雀山簡《田法》講疏[A].李學勤集,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89.
    
    
    [212] 李學勤.睡虎地秦簡《日書》與楚、秦社會[A].李學勤集,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89.
    [213] 李學勤.秦孝公、惠文公時期的銘文[A].綴古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14] 李學勤.釋“郊”[A].文史第36輯,中華書局,1992.
    [215] 李學勤.談近年新發現的幾種戰國文字資料[J].文物參考资料,1956(1).
    [216] 李學勤.長台關竹簡中的《墨子》佚篇[A].簡帛佚籍與學術史,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
    [217] 李學勤.簡帛與楚文化[A].簡帛佚籍與學術史,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
    [218] 李學勤、王宇信.周原卜辭選釋[A].古文字研究第四輯,中华书局,1982.
    [219] 李宇明.拷貝型量詞及其在漢藏語系量詞發展中的地位[J].中國語文,2000(1).
    [220] 李運富.楚國簡帛文字叢考(一)[J].古漢語研究,1996(3).
    [221] 李運富.楚國簡帛文字叢考[J].古漢語研究 1997(1).
    [222] 李佐豐.《左傳》的“語”、“言”和“謂”、“曰”、“云”[A].上古漢語語法研究,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
    [223] 李佐豐.試談漢語詞義的系統分析法[A].上古漢語語法研究,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
    [224] 李佐豐.先秦漢語副詞分類[A].古漢語語法論集,語文出版社,1998.
    [225] 梁銀峰.甲骨文形容詞研究[A].漢語史研究集刊第二輯,巴蜀書社,2000.
    [226] 林素清.讀《包山楚簡》札記[Z].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9次學術討論會論文,1992.
    [227] 林沄.讀包山楚簡札記七則[J].江漢考古,1992(4).
    [228] 劉彬徽.包山楚簡研究二則[A].簡帛研究第1輯,法律出版社,1993.
    [229] 劉彬徽.荊門包山楚簡論述[A].古文字研究第20輯,中華書局,2000.
    [230] 劉彬徽、何浩.論包山楚簡中的幾處楚郢地名[A].包山楚墓,文物出版社 1991.
    [231] 劉國勝.楚喪葬簡牘集釋[D].武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3.
    
    
    [232] 劉華才.包山二號楚墓動物遣骸的鑒定[A].包山楚墓,文物出版社,1991.
    [233] 劉信芳.“淅木”之神[N].中國文物報,1992-10-18.
    [234] 劉信芳.司中、司骨為何神[N].中國文物報,1992-7-26.
    [235] 劉信芳.二天子為何神衹[N].中國文物報,1992-6-21.
    [236] 劉信芳.包山楚簡遣策考釋拾零[J].江漢考古,1992(3).
    [237] 劉信芳.包山楚簡神名與《九歌》神衹[J].文學遗產,1993(5).
    [238] 劉信芳.《包山楚簡》職官與官府通考(上)[J].故宮學術季刊,1998(1).
    [239] 劉信芳.《包山楚簡》職官與官府通考(下)[J].故宮學術季刊,1998(2).
    [240] 劉信芳.包山楚簡司法術語考釋[A].簡帛研究第二輯,法律出版社,1996.
    [241] 劉信芳.楚簡文字考釋五則[A].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
    [242] 劉信芳.楚簡器物釋名(上)[J].中國文字新廿二期,藝文印書館,1997.
    [243] 劉信芳.楚簡器物釋名(下)[J].中國文字新廿三期,藝文印書館,1997.
    [244] 劉澤華、劉景泉.戰國時期的食邑與封君述考[J].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82(3).
    [245] 劉釗.談包山楚簡中有關“煮鹽於海”的重要史料[N].中國文物報,1992-11-8.
    [246] 劉釗.古文字中的人名資料[J].吉林大學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1).
    [247] 劉釗.包山楚簡文字考釋[Z].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9屆學術討論會論文,1992.
    [248] 劉釗.釋“儥”及相關諸字[J].中國文字新廿八期,藝文印書館,2002.
    [249] 劉釗.楚璽考釋[J].江漢考古.1991(1).
    [250] 呂叔湘.論毋與勿[A].呂叔湘論文集第二卷漢語語法論文集,商務印書館,1990.
    [251] 羅運環.論包山簡中的楚國州制[J].江漢考古,1991(3).
    [252] 羅運環.古文字資料所見楚國官制研究[A].楚文化研究會編楚文化研究論文集第二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
    
    
    [253] 彭浩.包山楚簡反映的楚國法律與司法制度[A].包山楚墓,文物出版社,1991.
    [254] 彭浩.包山二號楚墓卜筮和祭禱竹簡的初步研究[A].包山楚墓,文物出版社,1991.
    [255] 彭浩.戰國時期的遣策[A].簡帛研究第二輯,法律出版社,1996.
    [256] 彭浩.楚墓中的遣策與葬制[Z].楚國歷史與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1988.
    [257] 彭浩.信陽長台關楚簡補釋[J].江漢考古,1984(2).
    [258] 裘錫圭.戰國文字中的“市” [J].考古學報,1980(3).
    [259] 裘錫圭.談談随縣曾侯乙墓的文字資料[J].文物,1979(1).
    [260] 裘錫圭.談談古文字資料對古漢語研究的重要性[J].中國語文,1979(6).
    [261] 商承祚.戰國楚帛書述略[J].文物,1964(9).
    [262] 施謝捷.楚簡文字中的“橐”字[Z].楚文化研究會第七次年會論文,安徽,2001.
    [263] 施謝捷.楚簡文字中的“悚”字[A].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輯,中華書局,2002.
    [264] 史傑鵬.讀包山司法文書簡札記三則[A].簡帛研究 2001,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265] 舒之梅.包山簡遣冊車馬器考釋五則[A].容庚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
    [266] 舒之梅、劉信芳.包山楚簡人名研究六則[A].長江文化論集第1輯,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267] 蘇傑.釋包山楚簡中的“阶門又敗”——兼解“司敗” [A].中國文字研究第三輯,廣西教育出版社,2002.
    [268] 蘇傑.“致命”考釋[J].辭書研究,2002(4).
    [269] 蘇傑.釋包山楚簡中的“對”字[J].古漢語研究,2000(3).
    [270] 宋玉珂.“謂、語、言、曰”辨[J].遼寧教育學院學報 1985(3).
    [271] 湯余惠.包山楚簡讀後記[J],考古與文物,1993(2).
    
    
    [272] 唐鈺明.戰國文字資料釋讀小札[Z].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9次學術討論會論文,1992.
    [273] 唐鈺明.定量方法與古文字資料的詞彙語法研究[J].海南師範學院學報,1991(4).
    [274] 唐鈺明.《金文複音詞簡論——兼論漢語複音化的起源》[A].《人類學論文選集》,中山大學出版社,1986.
    [275] 王貴元.漢代簡牘遣策的物量表示法和量詞[A].簡帛語言文字研究第一輯,巴蜀書社,2002.
    [276] 王紅星.包山簡牘所反映的楚國曆法問题[A].包山楚墓,文物出版社,1991.
    [277] 王建蘇.包山楚簡研究述評[J].江漢考古,1992(3).
    [278] 王克仲.關於先秦“所”字詞性的調查報告[A].古漢語研究論文集(一),北京出版社,1982.
    [279] 王克仲.先秦虛詞“與”字的調查報告[A].古漢語研究論文集(二),北京出版社,1984.
    [280] 王勝利.再論楚國曆法的建正問題[J].文物,1990(3).
    [281] 吳郁芳.包山2號墓墓主昭佗家譜考[J].江漢論壇,1992(11).
    [282] 吳郁芳.包山楚簡卜禱簡牘釋讀[J].考古與文物,1996(2).
    [283] 夏含夷.試論周原卜辭字兼論周代貞卜之性質[A].古文字研究第十七輯,中華書局,1995.
    [284] 夏淥.讀包山楚簡偶記[J].江漢考古,1993(2).
    [285] 向熹.《簡明漢語史》[Z].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86] 肖毅.古璽所見楚系官府官名考略[J].江漢考古,2002(2).
    [287] 徐蕭斧.《古漢語中的“與”和“及”》[J].《中國語文》,1981(5).
    [288] 徐少華.從包山楚簡論楚之始封立國[A].長江文化論集第1輯,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289] 徐少華.包山二號楚墓的年代及有關問題[J].江漢考古,1989(4).
    [290] 徐少華.包山楚簡釋地五則[J].江漢考古1996(4).
    [291] 徐少華.包山楚簡釋地八則[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6(4).
    [292] 徐少華.“包山楚簡”地名數則考釋[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4).
    [293] 徐時儀.也談“疾”與“病”[J].辭書研究,1999(5).
    [294] 徐中舒.金文嘏辭釋例[A].《徐中舒历史论文选辑》,中华书局,1988.
    [295] 許威漢.簡論漢語複音詞[J].中國語文通訊,1990(26).
    [296] 于豪亮.秦簡中的奴隸[A].雲夢秦簡研究,中華書局,1981.
    [297] 于省吾、陳世輝.釋庶[J].考古,1959(10).
    [298] 俞偉超.周代用鼎制度研究[A].《先秦兩漢考古學論集》,文物出版社,1985.
    [299] 袁國華.《望山楚簡》考釋三則[A].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輯,中華書局,2002.
    [300] 袁國華.包山楚簡文字考釋[Z].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香港,1993.
    [301] 曾憲通.楚文字雜識[Z].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9次學術討論會論文,1992.
    [302] 曾憲通.包山卜筮簡考釋(七篇)[Z].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香港,1993.
    [303] 曾憲通.論齊國“(?)之璽”及其相關問題[A].《容庚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
    [304] 張桂光.楚簡文字考釋二則[J].江漢考古,1994(3).
    [305] 張俊文.“疾”、“病”故訓質疑[J].河北大學學報,1983(2).
    [306] 張建貴.“弗”字先秦用法芻議[J].河北師院學報,1987(2).
    [307] 鄭剛.戰國文字中的陵和李[Z].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七次年會論文,1986.
    [308] 周鳳五.包山楚簡考釋[Z].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第9次學術討論會論文,1992.
    [309] 朱德熙.長沙帛書考釋(五篇)[A].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輯,中華書局.1997.
    
    
    [310] 朱德熙.戰國文字资料裹所見的廄[A].出土文獻研究,文物出版社,1985.
    [311] 朱德熙、李家浩.鄂君啟節考釋(八篇)[A].紀念陳寅恪先生誕辰百年學術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312] 朱德熙、裘錫圭.戰國文字研究(六種)[J].考古學報 1972(1).
    [313] 朱德熙、裘锡圭.信陽楚簡考釋(五篇)[J].考古學報 1973(1).
    [314] 朱德熙、裘锡圭.平山中山王墓銅器銘文的初步研究 文物 1979(1).
    [315] 祝敏徹.從《史記》《漢書》《論衡》看漢代複音詞的構詞法[A].語言學論叢第八輯,商務印書館,1981.
    [316] 漢語大詞典编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编纂處.漢語大詞典(縮印本)[Z].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