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过程中,小学教师始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在这种师资状态下,加强教师任用过程管理,对提高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效能,进而提高教育成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外教育发展史表明,教师任用管理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及其实施成效,直接关系到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发展趋势。中国近代小学教师任用制度诞生于上世纪初新学制颁行之后,历经清末、民国前期、民国后期三个阶段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和演变,完成了近代化的历程。在近代中国政局动荡,财政萧条的历史背景下,国人在小学教师任用管理制度方面作出了不懈的探索,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和惨痛的教训,值得我们深入研究。鉴于此,本文将以小学教师任用制度发展演变的三个历史时期为经,以教师任用过程的三个阶段即“入职→在职→离职”为纬,多侧面、全方位地展示小学教师任用制度的发展历程,追寻其实施成效,并探讨造成其制度理想与实施现状差距的原因,以为当前教师任用制度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和现实参照。为此,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研究:
     第一部分总论。
     导论介绍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对象和范畴,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
     第一章梳理中国传统教育教师任用制度的发展源流,介绍中国近代小学教师任用制度的发展概况。
     第二部分小学教师入职管理制度。
     第二章追溯清末、民国前期、民国后期小学教师任职资格制度,聘任制度和职务保障制度的发展脉络及实施效果,探讨近代小学教师任用之入口管理制度理想与现实差距的原因。
     第三部分小学教师在职管理制度。
     本部分分为两章。
     第三章追溯近代小学教师资格检定制度、小学教师培训制度发展演变的历程及实施情况,探讨造成其制度理想与实施现状之间矛盾的因素。
     第四章梳理小学教师激励制度、小学教师待遇制度发展演变的历程,呈现其实施现状,探讨造成其制度理想与现实差距的原因。
     第四部分小学教师离职管理制度。
     第五章介绍近代小学教师退休制度、抚恤制度和淘汰制度的发展概况,追溯制度实施的现状,探讨制度理想与现实差距的原因。
     第五部分结语。
     探讨近代小学教师任用制度发展演变的特点;追寻近代小学教师任用制度理想与现实差距的原因;探索其对当今教师任用制度建设的启示。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education,elementary teachers have been always in the state of being insufficient and low quality.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it'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administration of teachers' employment.In this way,the quality and the work efficiency of the elementary teachers will be greatly improved,therefore enhancing the education effect on the whole.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has shown that the scientificity and working effect of the employment system itself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elementary teachers.The system was bor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last century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Education System.It went through three periods,namely,the end of Qing Dynasty,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lat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ccomplishing its journey to modernization during the half-century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In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unsteady political situations and financial depression in modern China,Chinese people have made great efforts to explore the employment administration system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nd accumulated much experience of success and painful lessons,which are worth further studying.
     Because of the above mentioned,this dissertation will unfol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employment system from all perspectives with the tree historical periods being its longitude and the three employment stages:job entrance qualification,job employment and retirement being its latitude.Th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working effects of the system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ideal and the reality in the process,thus offering lessons and enlighten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ent teachers' employment system.Therefore,this paper will do the research from the following respects.
     Part One:Introduction
     The introduction part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respects regarding the rationale for this study,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study,the objects and areas of the study and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Chapter One reviews the origi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mployment system in Chinese traditional education,outlin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employment system in modern China and explores the framework of it.
     Part Two:The Employment System Regarding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Job Entrance Qualification.
     Chapter Two traces back to the development and effect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qualification system,employment system and security system in late Qing Dynasty,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lat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It also studies the reasons for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ideal and the reality when the system is carried out.
     Part Three: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Employment Administration System
     This part is divided into two chapters.
     Chapter Three reviews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training system.It also explores the elements resulting i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ideal system and the reality.
     Chapter Four examines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centive system and salary system,demonstrating how they performed and analyzing why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deal and the reality.
     Part Four: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Retirement System
     Chapter Five gives a general pictu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retirement system,pension system and elimination system,tracing back to the status quo of their enforcement and finding out the reasons for the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deal system and its counterpart in reality.
     Part Five Concluding Remarks
     This part discusses the traits and tendenc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employment system in modern China,seeks the reasons why the ideal system is quite far from the reality when it is put into practice and explores its enlightenment and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oday's teachers' employment system.
引文
[1]中共中央马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24页。
    [1]梁启超著:《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40页。
    [1][法]布罗代尔著:《论史学》,巴黎1969年版,引自何兆武、陈启能主编:《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12-416页。
    [1]《春秋繁露·玉林》,转引自宋嗣廉、韩力学主编:《中国师范教育通览》上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1页。
    [1]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前集卷20《治平类·学校》,转引自宋嗣廉、韩力学主编:《中国师范教育通览》上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页。
    [1]孙培青著:《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版,第101页。
    [1]《后汉书·儒林外传》。
    [2]皮锡瑞著:《经学历史》。
    [1]《晋书·卷二十四·职官制》。
    [1]《新唐书·百官志三》。
    [1]《新唐书·百官志四下》。
    [2]宋史·职官制五》。
    [3]李穆南:《尊师重教的古代教育》,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第155页。
    [3]《宋史·选举志三》。
    [4]《宋史·选举志三》。
    [1]《新元史·学校》。
    [2]《新元史·学校》。
    [3]《新元史·学校》。
    [4]《元史·选举制一·学校》。
    [1]《元史·百官制三》。
    [2]《新元史·学校》。
    [3]杨春荣著:《中国封建社会教育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版,第313页。
    [1]李国钧,王炳照主编,吴宣德著:《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四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版,第236页。
    [2]《明史·食货六》。
    [1](万历)《明会典》卷七八。
    [2](万历)《明会典》卷七八。
    [3](嘉靖)《涿州志》卷四。
    [4]木讷:《六合县社学碑记》,(嘉靖)《六合县志》卷三。
    [5](万历)《河间府志》卷三。
    [6]《嘉靖内黄县志》卷四。
    [7]《庄渠遗书》卷九《谕民文》。
    [8]《嘉靖惠安县志》卷九。
    [9]《石洞集》卷七《惠安政书·社学篇》。
    [1]《庄渠遗书》卷十。
    [2]李国钧,王炳照主编,吴宣德著:《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四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版,第315-318页。
    [1]《明神宗实录》卷二八。
    [2](万历)《明会典》卷七八。
    [1]李国钧,王炳照主编,吴宣德著:《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四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版,第319-324页。
    [2]京察是对在京官员的考绩大典,自天聪八年(1634年)开始实行,经过多次修改,至雍正元年(1723年)成为定制,每3年一次,以守(操守、品德)、才(才干)、政(工作态度)、年(年龄)四格为考核标准,分称职、勤职、供职三等。列一等者加级记名,引见备用。不合四格者,有贪、酷、罢(疲)软、无为、不谨、年老、有疾、浮躁、才力不及8种情况,称为“八法”,须分别处理。京察的目的在于鼓励先进,淘汰落后。但清朝是按照对官吏的一般要求制定标准,过于笼统,各官署实行时没有与本单位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而只是照搬,把京察变成例行公事,其实效就大打折扣。参见李国钧,王炳照主编,马镛著:《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五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版,第59页。
    [1]《清会典事例》卷二四九。
    [2]《清朝文献通考·学校考七》。
    [3]《清会典事例》卷三六九《礼部·学校·教职考核》。
    [4]《大清会典·学校》。
    [5]《清朝文献通考·学校考八》。
    [1]《奏定任用教员章程》,《大清教育新法令》第八册第十编,商务印书馆版,第1-2页。
    [2]《学部奏遵拟检定小学教员及优待小学教员章程折(并单)》,李桂林、戚名琇、钱曼倩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普通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48-54页。
    [1]《职员规则》,《教育杂志》,1910年第2卷第5期,第35页。
    [1]程湘帆编:《中国教育行政》,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第269页。
    [1]陈诩林著:《最近三十年中国教育史》,上海太平洋书店1930年版,第167页。
    [2]光绪三十三年分派各属中学堂、高等小学堂教员表》,《直隶教育杂志》,1907年第2期。
    [3]《学部奏请变通初等小学堂章程折》,璩鑫圭,唐良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554页。
    [4]刘大鹏著,乔志强标注:《退想斋日记》,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41页。38
    [1]李任仁:《同盟会在桂林、平乐的活动和广西宣布独立的活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辛亥革命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版,第526页。
    [2]朱寿朋著、张静庐等校点:《光绪朝东华录》第四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总第4733页。
    [3]《会议科举》,《苏报》,1903年6月14日。
    [4]沈桐生辑:《光绪政要》第四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年版,第1829页。
    [1]《小学校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444页。
    [2]《预备学校令》、《国民学校令》、《高等小学校令》,宋恩荣,章咸选编:《中华民国教育法规选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版,第207-208、212、216页。
    [3]《教育部公布给予教员许可状规程》,《教育杂志》,第11卷第7号,记事。
    [1]《任用校长应注重相当资格案》,《教育杂志》,第12卷第12号,第3-4页。
    [2]《小学教员聘任及待遇暂行条例》,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59册),黄山书社1999年2月版,第224页。
    [3]级任教员是指担任年级全部教科者;而专科教员是指专任手工、图画、唱歌、体操、缝纫、家事、外国语之一科目或数科目者。
    [1]《修正小学规程》,教育部编:《教育法令汇编》第二辑,正中书局1937年1月版,第58-64页。
    [2]《初步充实中心国民学校要项》,中国教育研究社编:《教育行政法令规章大全》,上海新陆书局1947年1月版,第49页。
    [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452-453页。
    [1]程湘帆编:《中国教育行政》,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第138页。
    [2]陈东原:《地方教育服务人员之现状与其问题——根据无锡县教育登记表之研究》,《教育》,1928年第20卷第8期。
    [1]宋震寰:《山西乡村教育概况知调查》,《新农村》1934年第13、14期。
    [2]赵石萍:《南京市郊乡村小学之调查》,《农林新报》,第12年第18期,1935年6月21日。
    [1]《安徽省战后国民教育计划大纲草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378页和第531页资料整理而成。
    [1]《抗战十年来得国民教育(三)》,《教育杂志》,1937年第24卷第5期。
    [1]宋震寰:《山西乡村教育概况之调查》,《新农村》,1934年第13、14期。
    [2]程其保,沈廪渊编:《小学行政概要》,商务印书馆1925年1月版,第173页。
    [3]《教育部次长顾毓琇在师范教育座谈会上关于增加师范生来源与改进训练办法等问题的报告(1942年4月1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642-643页。
    [1]《教育部督学程宽正视察浙江省教育情况报告(1946年6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12页。
    [2]《教育部中等教育司长章益在师范教育座谈会上作关于师范教育状况与今后改进意见的报告(1942年4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644-645页。
    [3]《教育部次长顾(?)琇在师范教育座谈会上关于增加师范生来源与改进训练办法等问题的报告(1942年4月1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643页。
    [4]《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国民教育第二期工作概况的报告书(1943年1月-1945年12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533-534页。
    [1]《教育部中等教育司长章益在师范教育座谈会上作关于师范教育状况与今后改进意见的报告(1942年4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644-646页。
    [2]教育部编:《教育法令汇编》第四辑,正中书局1939版。
    [3]《教育部视察员张直翔视察江苏省复员后教育情况报告(1946年6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42页。[4]宋震寰:《山西乡村教育概况知调查》,《新农村》,1934年第13、14期。
    [5]舒新城:《小学教育问题杂谈》,《中华教育界》,第14卷第4期。
    [6]宋震寰:《山西乡村教育概况知调查》,1934年《新农村》第13、14期。
    [1]宋震寰:《山西乡村教育概况知调查》,《新农村》,1934年第13、14期。
    [1]《学部奏改订劝学所章程折》,《教育杂志》,第3卷第2期。法令.
    [2]《奏定学务纲要》,璩鑫圭、唐良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504-505页。
    [1]李任仁:《同盟会在桂林、平乐的活动和广西宣布独立的活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辛亥革命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版,第520页。
    [2]李任仁:《同盟会在桂林、平乐的活动和广西宣布独立的活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辛亥革命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版,第528页。
    [3]屈子健:《湖南优级师范概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湖南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2页。
    [4]《慎重师资》,《申报》,1903年5月27日。
    [1]徐阶平编:《小学教育沿革》,上海亚新书店1936年版,第5页。
    [2]《小学法》,教育部编:《教育法令汇编》第一辑,商务印书馆1936年10月版,第267-268页。
    [1]湖北省各县教育服务人员任免规程》,湖北省教育厅编印:《湖北省教育现状》,1930年3月编印。
    [2]夏承枫著:《现代教育行政》,中华书局1932年版,第57页。
    [3]各省市国民教育会议报告》,1940年3月,南京图书馆藏。第77页。
    [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444页。
    [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459页。
    [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464页。
    [7]《预备学校令》,《教育杂志》,1915年第7卷第12号。
    [1]《湖北省立中小学教员任用规则》,湖北省教育厅编印:《湖北教育法令汇编》,1935年版。
    [2]《湖北省立各县市初级小学教员任免规程》,湖北省教育厅编印:《湖北省教育现状》,1930年3月版。
    [3]《教育部关于修正小学规程尤应注意各点致各省市教育厅局训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551页。
    [4]教育部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二次国民教育年鉴》,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第三编,初等教育,第46页。
    [5]沈子善、水心合编:《国民教育》,独立出版社1942年版,第67页。
    [1]《国民学校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442页。
    [2]教育部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二次国民教育年鉴》,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第三编,初等教育,第46页。
    [1]《中大学区小学校校长教员任免及待遇条例》,《教育杂志》,第20卷第8号,教育界消息,第6-7页。
    [2]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二次国民教育年鉴》,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第三编,初等教育,第46页。
    [1]《奏定学务纲要》,璩鑫圭、唐良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504-505页。
    [2]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59册),黄山书社1999年2月版,第224页。
    [1]《师范学校毕业生服务规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639-640页。
    [2]沈子善、水心合编:《国民教育》,独立出版社1942年版,第68页。
    [3]黄玉树编:《小学教师》,商务印书馆1935年4月初版,第31页。
    [1]舒新城著:《民国十四年中国教育指南》,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17页。
    [2]《沪县小学教师生活难》,《嘉陵江日报》,1934年8月20日第2版。
    [3]罗迪先:《教育变》,《教育杂志》,第19卷第11号。
    [1]徐师千:《省内外小学教育之比较观》,《教育谈》第11、12合刊,1937年,第9页。
    [2]南充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南充县志》,四川《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14页。
    [3]璩鑫圭,唐良炎编:《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416-417页。
    [1]宋恩荣,章成选编:《中华民国教育法规选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版,第437页。
    [2]宋恩荣,章咸选编:《中华民国教育法规选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版,第442-443页。
    [3]舒新城著:《民国十四年中国教育指南》,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276页。
    [4]宋恩荣,章成选编:《中华民国教育法规选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版,第477页。
    [1]宋恩荣,章咸选编:《中华民国教育法规选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版,第477页。
    [1]《师范学校毕业生服务规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639-640页。
    [1]《教育部关于修正小学规程尤应注意各点致各省市教育厅局训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550页。
    [1]湖北省教育厅编:《湖北教育现状》,1930年3月版。
    [2]《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国民教育第二期工作概况的报告书(1943年1月-1945年12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541页。
    [3]邰爽秋,黄振祺等编:《中国普及教育问题》,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第130页。
    [1]张钟元:《小学教师生活调查》,《教育杂志》,1935年第25卷第7号。
    [2]《各校聘请教员应发一年的聘书,并不随校长为进退,令遵照办理》,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湖北省教育厅拟具各 分校教职员服务规则》,全宗号:LS10-1-206。
    [3]《通令各校校长不得任意更换教员仰送照由》,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湖北省教育厅拟具各分校教职员服务规则》,全宗号:LS10-1-206。
    [1]《令发湖北省中小学员保障暂行办法》,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湖北省教育厅拟具各分校教职员服务规则》,全宗号LS10-1-206。
    [2]《第一次教师节宣言》,选自张骏岳编:《教师节与教师幸福》,上海三通书局1947年版,第32页。
    [1]张乃璇著:《国民教育通论》,中国文化服务社1947年7月版,第137页。
    [2]赵石萍:《南京市郊乡村小学之调查》,选自李文海主编:《民国社会事业调查丛编》文教事业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第51页。
    [1]《令遵照前令呈送新聘教职员名册及证件由》,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湖北省教育厅拟具各分校教职员服务规则》,全宗号:LS10-1-206。
    [2]《限令造报本学期教职员一览表》,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湖北省教育厅拟具各分校教职员服务规则》,全宗号:LS10-1-206。
    [1]《苏省小教联会教师节宣言》,张骏岳:《教师节与教师幸福》,上海三通书局1947年版,第52页。
    [2]鲁继会:《怎样增进教员得效能》,《师大教育业刊》,第1卷第3期。
    [3]周谷城:《教育界之党派观》,《教育杂志》,第20卷第7号,第1-2页。
    [1]周谷城:《教育界之党派观》,《教育杂志》,第20卷第7号,第2页.
    [2]持平:《改进教育之初步》,《河南教育行政周刊》,1930年第4卷第9期。
    [3]《中国国民党开封市党务整理委员会为河南省立第一高级中学风潮宣言》,《河南教育行政周刊》,1930年第1卷第11期。
    [4]国民参政会川康建设视察团编印:《国民参政会川康建设视察团报告书》,1939年8月版,第332-333页。
    [5]罗迪先:《教育变》,《教育杂志》,第19卷第11号,第6页。
    [6]《教育部指示改进四川教育训令》,《四川教育》,1937年第1卷第9期,特三。
    [7]《四川教育各项教育改进意见书》,《四川教育评论》创刊号,1937年,第53页。
    [8]一愚:《四川教育杂谈》(上),《四川教育评论》创刊号,1937年,第60页。
    [1]戴克敦:《论检定教员》,《教育杂志》,1911年第3卷第1期,第13页。
    [2]《学部拟实行检定教员》,《申报》,1908年5月21日。
    [3]《袁提学洞见学风症结》,《申报》,1911年5月30日。
    [4]戴克敦:《论检定教员》,《教育杂志》,1911年第3卷第1期,第13页。
    [1]戴克敦:《论教员检定》,《教育杂志》,1911年第3卷第1期,第13-20页。
    [2]《学部奏遵拟检定小学教员及优待小学教员章程折(并单)),李桂林、戚名琇、钱曼倩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普通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48页.
    [1]《通饬检定章程》,《大公报》,1911年6月3日。
    [2]《学部签发检定小学教员文凭式样文》,《教育杂志》,1911年第3卷第2期,第13-17页。
    [1]《甄别京兆各属小学教员规程》,《教育杂志》,第7卷第9号,法令,第20-22页。
    [2]《教育杂志》,第8卷第2号。
    [3]《教育杂志》,1916年第8卷第1号,记事,第4页。
    [4]《教育杂志》,1915年第7卷第10号,第87页。
    [1]刘百川编:《小学校长与教师》,商务印书馆1935年2月版,第154页。
    [2]《小学教员检定委员会组织规程》,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LS10-1-1048.
    [1]教育部编:《教育法令汇编》第一辑,商务印书馆1936年10月版,第296页。
    [2]教育部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第三编,初等教育,第一章,概述,第45页。
    [3]《小学教员检定办法》,阮国华编:《教育法规》,大东书局1947年版,第448-452页。
    [1]《国民学校教员检定办法》,教育部参事室编:《教育法令》,中华书局1947年5月版,第292-294页。
    [2]《小学教员检定办法》,阮国华编:《教育法规》,大东书局1947年版,第452页。
    [1]教育部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第三编,初等教育,第一章,概述,第44页。
    [2]《修正小学规程》,宋恩荣,章咸选编:《中华民国教育法规选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版,第270页。
    [3]教育部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第三编,初等教育,第一章,概述,第44页。
    [4]宋恩荣,章咸选编:《中华民国教育法规选编(修订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版,第277页。
    [1]郭有守,刘百川著:《国民教育》,商务印书馆1944年1月版,第189-190页。
    [1]《战区中小学教员登记办法》,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湖北省战区中小学教员登记办法》,全宗号:LS10-3-242。
    [1]《令颁各省市小学教员总登记及检定实施要点仰遵办理具报由》,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湖北省抄发收复区各县市小学教员总登记检定甑审训练要点办法》,全宗号:LS10-4-77。
    [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教育(二),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071-1073页。
    [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教育(二),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076-1079页。
    [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教育(二),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079-1082页。
    [2]这一点可以从一下材料中得到证明:1942年6月10日,蒋介石手令机密(甲)第6585号陈部长立夫:全国小学教员之统制训练,现已进行至如何程度,应按时按地先定整个计划,俾得分期分地逐步推进,务使全国小学教员皆为三民主义之宣传员。(参见《蒋介石关于加强全国小学教员统制育训练的手令及教育部办理情况报告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465页。)
    [3]如果将二者进行对照,就不难发现二者在主要精神方面非常相似,其模仿移植的痕迹非常明显。参见《日本文部省检定小学教员章程》,《教育杂志》,1909年第1年第4期,第11-14页。
    [4]《宣统二年教育大事记》,《教育杂志》,1911年第3卷第1号,记事,第3页。
    [5]《苏提学定期检定教员》,《教育杂志》,1911年第3卷第11号,《学事一束》,第47页。
    [6]《甄别初等小学教员》,《申报》,1910年2月23日。
    [1]《检查教员己经揭晓》,《大公报》,1911年8月8日。
    [2]《关于检定教员之通知》,《大公报》,1910年12月15日。
    [3]《检定小学教员之尾声》,《大公报》,1911年2月21日。
    [1]《教育公报》,1914年,第6册。
    [2]《教育杂志》,第8卷第12号,记事。
    [3]《教育杂志》,第9卷第3号,记事。
    [4]《教育杂志》,第9卷第3号,记事。
    [5]保定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保定近代教育史略》,河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59页。
    [1]《监利县小学教员总登记及检定实施细则》,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LS10-1-1035。
    [2]《天门县小学教员登记办法》,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国民教育教员检定办法》,全宗号:LS10-4-51。
    [3]《竹山县小学教员登记办法》,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田民教育教员检定办法》,全宗号LS10-4-51。
    [1]教育部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上海开明书局1934年版,乙编教育法规,第二各省市区单行教育法规,第165页。
    [1]教育部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上海开明书局1934年版,乙编教育法规,第二,各省市区单行教育法规,第192-193页。
    [1]《浙江教育简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版,第66页。
    [2]常导之编著:《增订教育行政大纲》,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232页。
    [3]《湖北省教育厅关于义务教师资历登记的训令函》,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LS10-2-408-1。
    [4]《湖北省教育厅关于义务教师资历登记的训令函》,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LS10-2-408-1。
    [5]《浙江教育简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版,第64页。
    [1]教育部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第289页。另据《浙江教育简志》的资料,浙江全省7届无实验检定合格者为11002人,第1-7届检定合格人数依次为2411、900、683、1765、3239、1115、889人。参见《浙江教育简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版,第66页。
    [2]《25年度小学教师检定及格共698人》,《新新新闻》,1937年6月5日第9版。
    [3]教育部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第282页。
    [4]《湖北省教育厅关于义务教师资历登记的训令函》,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LS10-2-408-1。
    [1]教育部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第三编第三章,总第246页。
    [2]教育部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三次中国教育年鉴》,台北正中书局1957年版,第三编,国民教育,第一章,概述,第19页。
    [3]《第三区份学曾心翼呈报19年第二学期工作报告》,《四川省教育厅公报》,1932年第3期,第4页。
    [1]《奉节小学教师反对检定考试决定应付办法》,《川报》,1932年6月23日第9版。
    [2]《南充小学教师宜言反对检定》,《川报》,1932年7月6日第09版。
    [3]《南充检定小学教师结果》,《成都国民日报》,1932年7月26日5版。
    [4]程岳:《今之初等教育制度及师资问题之研讨》,《四川教育》第1卷第4期,第10页。
    [1]老马:《教师检定在汶川》,《武汉日报》,1947年1月6日。
    [2]《逃避检定的教师》,《教育半月刊》,1937年第3卷第1期,第25页。
    [1]《为呈报本县办理小学教员总登记情形并检同总登记表册统计表证件随电赍请核审由》,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本省小学教员登记》,全宗号:LS10-4-77。
    [2]《湖北省小学教员登记表》,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LS10-4-393。
    [3]教育部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第三编,初等教育,第一章,概述,第45页。
    [1]《直隶提学司通饬各属实行改良私塾文》,李桂林、戚名琇、钱曼倩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普通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155-156页。
    [2]陆费逵:《论今日学堂之通弊》,《教育杂志》,第2卷第1号。
    [1]《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璩鑫圭、唐良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403-404页。
    [2]璩鑫圭、童富勇、张守智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实业教育师范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615-625页。
    [3]罗振玉:《教育计画草案》,《学部官报》,第23期,附录。
    [1]《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璩鑫圭、唐良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403页。
    [2]俞子夷:《现代我国小学教授法演变一斑》,李桂林、戚名琇、钱曼倩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普通教育》,上海教育出版杜2007年4月版,第753页。
    [3]俞子夷:《现代我国小学教授法演变一斑》,李桂林、戚名琇、钱曼倩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普通教育》,上海教育出版杜2007年版4月版,第753页。
    [1]俞子夷:《单级、复式、二部教法》,李桂林、戚名琇、钱曼倩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普通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753页。
    [2]《江苏教育总会咨呈江督张单级教授练习所举办毕业文》及《江苏教育总会咨呈江督张单级教授练习所举办第二届毕业文》,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38-344页。
    [3]《学部奏拟订单级教授二部教授办法折》,《教育杂志》,第3卷第8期。
    [4]《学部奏拟订临时小学教员养成所暨单级教员养成所简章折并单》,璩鑫圭、童富勇、张守智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实业教育师范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599-600页。
    [1]《单级教员养成所简章》,璩鑫圭、童富勇、张守智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实业教育 师范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11月版,第600-604页。
    [1]李桂林、戚名琇、钱曼倩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普通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53页。
    [1]教育杂志》,第2卷第6期,附录。
    [2]张石红:《张元济与中国近代函授教育》,《文史杂志》1997年第1期。一说师范讲习社到1918年才停办。见汪家熔著:《大变动时代的建设者》,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4月版,第174-175页。
    [3]张觉初:《敬告小学教师》,《教育杂志》,第7卷第11号。
    [4]祝志学:《复式教学法》,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版,第1-8页。
    [1]《教育杂志》,第5卷第10号,记事。
    [2]《教育杂志》,第4卷第2号,记事。
    [3]《师范学校令》。璩鑫圭、唐良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672页。
    [4]《师范学校规程》,璩鑫圭、唐良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698页。
    [5]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三辑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1990年6月版,第36页。
    [6]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三辑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1990年6月版,第314页。
    [7]夏承枫:《民国十一年之暑期教育》,《新教育》,第6卷第4期。
    [1]《南高第一届暑期学校概况》,无锡锡成印刷公司代印。
    [2]俞子夷:《现代我国小学教学法演变一斑》,李桂林、戚名琇、钱曼倩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普通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770页。
    [1]《教育杂志》,第12卷第3号,记事。
    [2]《教育杂志》,第12卷第8号,记事。
    [3]《新教育》第5卷第5期,要闻。
    [4]教育部参事室编:《教育法令》,中华书局1947年5月版,第296页。
    [1]教育部参事室编:《教育法令》,中华书局1947年5月版,第296-297页。
    [2]《教育部关于办理第三十三年度国民教育概况的报告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557页。
    [3]顾树森:《抗战十年来中国的国民教育》,《中华教育界》,复刊第1卷第5期。
    [1]教育部参事室编:《教育法令》,中华书局1947年5月版,第296-297页。
    [2]《教育部关于办理三十三年度国民教育概况的报告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教育),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0年1月版,第556页。
    [3]《艺友制师范教育答客问——关于南京六校招收艺友之解释》,延安新教育学会选编,陶行知先生遗著:《陶行知教育论文选集》,大连大众书店1947年9月版,第79页。
    [1]《浙江省镇海县柴桥小学实施短期艺友制的办法》,周彬著:《义务教育师资训练与进修》,广州中华书局1939年1月版,第36-38页。
    [1]周彬著:《义务教育师资训练与进修》,广州中华书局1939年1月版,第33-34页。
    [2]《浙江省师资进修通信研究部简章》,《教育杂志》,1930年第22卷第8号,教育界消息。
    [1]冯卫斌:《清末民国时期我国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研究》,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博士学位论文,第72页。
    [2]周彬:《五年来的师资进修通信研究部》,《进修半月刊》,第5卷第6、7期合刊。
    [3]《学校附设小学教育通信研究处办法大纲》,教育部编:《教育法令汇编》第二辑,中正书局1937年1月版,第68-69页。
    [4]《教育部办理国民教育通信研究办法》,教育部参事室编:《教育法令》,中华书局1937年1月版,第68-69页。
    [1]周彬:《本省小学教师的进修问题》,《浙江教育行政周刊》,第6卷第34、35期合刊。
    [1]《南高师第一届暑期学校概况》,无锡锡成印刷公司代印。
    [2]导之:《我所希望于暑期学校者》,《教育杂志》,第14卷第6号。
    [1]夏承枫:《民国十一年之暑期教育》,《新教育》,第6卷第4期。
    [2]夏承枫:《民国十一年之暑期教育》,《新教育》,第6卷第4期。
    [3]俞子夷:《民国十一年之初等教育》,《新教育》,第6卷第2期。
    [4]俞子夷:《民国十一年之初等教育》,《新教育》,第6卷第2期。
    [5]夏承枫:《民国十一年之暑期教育》,《新教育》,第6卷第4期。
    [1]中华民国大学院编:《全国教育会议报告》,商务印书馆1928年8月版,乙编第365-366页。
    [2]缪仞辑录:《第二次全国教育会议始末记》,上海江东书局1930年6月版,第18-20页。
    [3]《各省市国民教育师资训练办法大纲》,教育部编印:《教育法规》,1942年10月版,第686-689页。
    [4]《教育部公报》,第12卷第13期。
    [5]教育部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正中书局1948年版,第三编,初等教育,第一章,概述,第230页。
    [1]《教育部关于全国小学教员之统制与训练的报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465-466页。
    [2]《各省市小学教员暑期训练实施办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465-466页。
    [3]《各省市举办小学教员假期训练考核要点》,《教育部公报》,第15卷第4期。
    [1]教育部国民教育司编:《国民教育法规辑要》,正中书局1947年7月版,第126-129页。
    [2]《湖北省小学教员暑期讲习会规则》,湖北省教育厅印:《教育法令辑要》,1946年12月版。
    [3]湖北省政府教育厅编印:《湖北省第二届小学教员暑期讲习会特刊》,1935年7月版。
    [1]教育部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第三编,初等教育,第一章 概述,总第230页。
    [1]冯卫斌:《清末民国时期我国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研究》,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博士学位论文,第65-66页。
    [2]《国民学校教职员任用待遇保障进修办法》,宋恩荣、章咸选编:《中华民国教育法规》,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版,第672页。
    [3]《国民教育实施纲领》,宋恩荣、章咸选编:《中华民国教育法规》,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版,第276-277页。
    [4]《上海小学教师进修规程》,夏承枫著:《现代教育行政》,中华书局1932年版,第88-89页。
    [1]《各省市义务教育师资训练班办法》,宋恩荣、章咸选编:《中华民国教育法规》,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版,第296页。
    [2]国民教育实施纲领》,宋恩荣、章咸选编:《中华民国教育法规》,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版,第277页。
    [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471页。
    [4]《教育杂志》,1910年第2卷第6号,附录。
    [5]《小学规程》,刘百川编:《小学校长与教师》,商务印书馆1944年版,第258页。
    [1]《小学教员检定规程》,宋恩荣、章咸选编:《中华民国教育法规》,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版,第645页。
    [2]教育部参事室编:《教育法令》,中华书局1947年5月版,第295页。
    [1]周彬著:《义务教育师资训练与进修》,广州中华书局1939年1月版,第33-34页。
    [1]《新都学校教育》,《四川省政府调查团报告书提要》,第43页,见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抄件。
    [2]教育部国民教育司、国民教育辅导研究委员会编印:《三十一年度国民教育实施概况》(下册),1943年4月版,第5页。
    [3]《呈报本省三十四年举办小学教员暑期训练班情形(特报五峰等四县学员)及报表册以凭核转由》,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卅四年办理暑期小学教员训练卷》,全宗号:LS10-4-79。
    [1]参见湖北省教育厅厅长程其保在湖北省第二届小学教员暑期讲习会所致开幕词,湖北省政府教育厅编印:《湖北省第二届小学教员暑期讲习会特刊》,1935年7月版。
    [2]吉明:《小学教师生活谈》,《群众》第4卷,第13期,1940年5月10日。转自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翻印:《抗战中的中国文化教育》,1957年版,第141-142页。
    [1]《直隶提学司通饬各属实行改良私塾文》,李桂林、戚名琇、钱曼倩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普通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155页。
    [2]薛鸿志:《四川省各县市国民教育调查及统计》,商务印书馆1942年5月版,第55页。
    [3]薛鸿志:《四川省各县市国民教育调查及统计》,商务印书馆1942年5月版,第56页。
    [4]全衡:《生活在雾中的小学教师》,《新华日报》,1940年2月26日,转自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翻印:《抗战中的中国文化教育》,1957年版,第140页。
    [5]吉明:《小学教师生活谈》,《群众》,第4卷第13期,1940年5月10日。转自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翻印:《抗战中的中国文化教育》,1957年版,第140页。
    [1]教育部国民教育司编印:《三十年度视察各省市国民教育报告》,1942年版,第8页。
    [2]教育部国民教育司、国民教育辅导研究委员会编印:《三十一年度国民教育实施概况》(下)1943年版,第5页。
    [3]汪通棋:《新县制下之国民教育》,中华书局1945年版,第44页。
    [4]教育部国民教育司编印:《三十年度视察各省市国民教育报告》,1941年版,第6页。
    [1]《新新新闻》1203号,1933年7月24日,第10版。
    [2]郭因是:《对去年暑期中两种训练之回顾》,《教育半月刊》,1936年第1卷第9、10期合刊。
    [3]胡在邦:《小学教师进修之先决条件》,《教育半月刊》,1936年第2卷第3期。
    [4]《小学教师暑期讲习会》,《教育半月刊》,1936年第4卷第6期。
    [1]第九届全国教育会联合大会议决案》,李桂林、戚名琇、钱曼倩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普通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527页。
    [2]1942年6月10日,蒋介石手令机密(甲)第6585号陈部长立夫:“全国小学教员之统制育训练,现已进行至如何程度,应按时按地先定整个计划,俾得分期分地逐步推进,务使全国小学教员皆为三民主义之宣传员。”《蒋介石关于加强全国小学教员统制与训练的手令及教育部办理情况报告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465页。
    [3]教育部编印:《教育法规》,1942年10月版,第686-689页。
    [1]俞子夷:《一个乡村小学教员得日记》(上册),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1-2页。
    [1]程湘帆编:《中国教育行政》,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第112-113页。
    [1]程湘帆编:《中国教育行政》,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第126页。
    [2]程湘帆编:《中国教育行政》,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第130页。
    [1]《湖北省立实验学校(呈)湖北省政府教育厅:为遵已录令分别嘉奖暨警告祈》,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省督学呈请惩奖各完全小学教职员》,全宗号:LS10-2-852。
    [2]程湘帆编:《中国教育行政》,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第126页。
    [1]程其保,沈廪渊编:《小学行政概要》,商务印书馆1925年1月版,第189页。
    [1]《奏定学务纲要》,璩鑫圭,唐良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504-505页。
    [2]《学部奏遵拟检定小学教员及优待小学教员章程(并折)》,李桂林、戚名琇、钱曼倩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普通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53-54页。
    [3]《优待小学教员章程》,《教育杂志》,第2卷1期,教育法令。
    [1]《教育部公布小学校令》,璩鑫圭,唐良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667页。
    [2]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59册),黄山书社1999年2月版,第12-14页。
    [3]《教育部订定小学教员褒奖规程》,《教育杂志》,第9卷第3号。
    [1]《鲁省小学教员奖金条例》,《中华教育界》,第14卷第2期,国内教育新闻。
    [2]山西省教育厅编印:《山西教育公报》,1928年第261期。
    [3]山西省教育厅编印:《山西教育公报》,1928年第273期。转引自申国昌:《守土经营与模范治理的双重变奏——阎锡山与山西教育》,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05页。
    [1]《中华民国法规大全》,第一册,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转引自《中国宪法类编》,陈荷夫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12月版,第452-453页。
    [2]夏承枫著:《现代教育行政》,中华书局印行,1932年版,第98页。
    [3]教育部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上海开明书局1934年版,乙编,教育法规,第二《各省市区单行教育法规》,第194页。
    [4]山西省教育厅编印:《山西教育公报》,1934年第88期。
    [1]陈鸿文编:《义务教育的视导》,广州中华书局1939年版,第142-144页。
    [2]陈鸿文编:《义务教育的视导》,广州中华书局1939年版,第144-145页。
    [3]湖南省政府教育厅编印:《教育法令汇编》(国民教育部分),1947年5月版,第1-5页。
    [1]《查小学教员升任初级中学及其同等学校教员暂行办法》,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教育部令发小学教员升任初中教员暂行办法及中小学教职员及地方教育人员服务及支给办法》,全宗号:LS10-1-207。
    [2]《优良小学教员奖励金办法》,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教育部设立优良中心学校校长教员奖励金办法》,全宗号:LS10-2-1809(1)。
    [1]《优良中心国民学校校长教员奖励金办法》,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LS10-3-237。
    [2]教育部编:《教育法令》,中华书局1947年5月版,第303页。
    [1]教育部参事室编:《教育法令》,中华书局1947年5月版,第294-295页。
    [1]教育部参事室编:《教育法令》,中华教育书局1947年5月版,第297-298页。
    [2]教育部参事室编:《教育法令》,中华书局1947年5月版,第361页。
    [3]教育部编:《教育法令汇编》第二辑,正中书局1937年1月版,第58-64页。
    [4]教育部编:《教育法令汇编》第一辑,正中书局1936年10月版,第296页。
    [5]《小学教员待遇规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429页。
    [1]《中国教育学术团体联合会举办三十七年度公选荣誉教师办法》,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湖北省荣誉教师候选人 名单》,全宗号:LS10-1-215。
    [2]郭有守:《四川推进国民教育的途径》,《国民教育之研讨》,四川省政府教育厅国民教育指导月刊编印,1942年版,第4页。
    [1]《电饬于本年11月底以前呈报1945年度该省各县市中心国民学校及国民学校教学成绩优良之校长教员暨办理国民教育成绩优良之县市由》,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设立优良中心学校校长教员奖励金办法》全宗号:LS10-2-1809(2)。
    [2]《鲁省小学教员奖金条例》,《中华教育界》,第14卷第2期,国内教育新闻。
    [1]陈鸿文编:《义务教育的视导》,广州中华书局印行1939年版,第141-142页。
    [2]教育部国民教育司编印:《三十年度各省市实施国民教育概况》,1942年1月版,第3-4页。
    [3]教育部国民教育司、国民教育辅导研究委员会编印:《三十一年度国民教育实施概况》(下册),1943年4月版,第6页。
    [4]《为遵令填报优良中心学校国民学校校长教员名册暨事实表恳免于填报祈鉴由》,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教育部设立优良中心学校校长教员奖励金办法》,全宗号:LS10-2-1809(1)。
    [1]《为呈报遵令设置优良中心学校国民学校校长教员奖励金办法并将本期无法填报情形呈请鉴核由》,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教育部设立优良中心学校校长教员奖励金办法》,全宗号:LS10-2-1809(1)。
    [2]《为本县中心学校校长均不合核奖标准呈复鉴核由》,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教育部设立优良中心学校校长教员奖励金办法》,全宗号:LS10-2-1809(1)。
    [3]《教育部代电:饬遴选本省师范学校及中心学校优良教师各一人报由部核奖由》,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教育部设立优良中心学校校长教员奖励金办法》,全宗号:LS10-2-1809(1)。
    [4]根据《湖北省授予服务奖状教员名册》,万耘籍为私立黄冈正源小学教员,担任国文、公民、历史科教学,男,64岁,连续服务40余年,被授于智字奖状。参见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本省三十七年度各级学校教育机关领退休抚恤金人数及金数捐资兴学,授予服务奖状统计》,全宗号:LS10-1-1667。
    [1]《本县无优良教职人员未便填报册表据实呈复恳于鉴核由》,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教育部设立优良中心学校校长教员奖励金办法》,全宗号:LS10-2-1809(1)。
    [2]《为呈复国民教育工作人员调查表及设置优良中心学校校长教员奖励金办法请暂缓办理情形由》,《教育部设立优良中心学校校长教员奖励金办法》,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LS10-2-1809(1)。
    [3]《为呈请补发教育部设置优良中心国民学校校长教员奖励金办法及应行呈报之国民教育表册十一种下县俾有遵循由》,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教育部设立优良中心学校校长教员奖励金办法》,全宗号:LS10-3-237。
    [4]《优良中心国民学校校长教员奖励金办法》,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LS10-3-237。
    [1]郭有守、刘百川著:《国民教育》,商务印书馆1944年1月版,第119页。
    [1]夏承枫著:《现代教育行政》,中华书局1932年版,第90页。
    [2]夏承枫著:《现代教育行政》,中华书局1932年版,第90-91页。
    [3]夏承枫著:《现代教育行政》,中华书局1932年版,第94-95页。
    [1]《教育杂志》,第6卷第1期,记事。
    [2]我一:《临时教育会议日记》,璩鑫圭,唐炎良选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659页。
    [1]《教育部整理教育方案草案》,璩鑫圭,唐炎良选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年4月版,第752页。
    [2]《教育杂志》,第9卷第3号,法令。
    [1]《教育通讯》,1922年第14卷第1期。
    [1]《小学教员薪水制度之原则》,教育部编:《教育法令汇编》第一辑,商务印书馆1936年10月版,第293页。
    [1]舒新城,孙承光编:《中华民国之教育》,中华书局1931年11月版,第88页。
    [2]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四川省志·教育志》(上),方志出版社2000年2月版,第406页。
    [3]教育部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上海开明书局1934年版,乙编教育法规第二各省市区单行教育法规,第194页。
    [4]教育部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上海开明书局1934年版,乙编教育法规第二各省市区单行教育法规,第197页。
    [1]教育部编:《教育法令汇编》第二辑,正中书局1937年1月版,第58-64页。
    [2]张乃璇著:《国民教育通论》,中国文化服务社印行1947年7月版,第145页。
    [3]湖南省政府教育厅编印:《教育法令汇编》(国民教育部分),1947年5月版,第10页。
    [1]张乃璇著:《国民教育通论》,中国文化服务社1947年7月版,第139页。
    [1]吴研因等编著:《教育行政与视导》,中央训练委员会内政部1942年9月版。
    [1]湖北省教育厅印:《教育法规辑要》,1946年12月版。
    [1]教育部参事室编:《教育法令》,中华书局1947年5月版,第294-295页。
    [1]邹昌盛:《百年来湖北教师的薪俸略述》,湖北省教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湖北教育史志资料》,1985年第4期,第39页。
    [1]《鄂学知照各学监督赴所会议》,《申报》,1910年10月6日。
    [2]《教员减薪殊难实行》,《申报》,1910年10月16日。
    [3]《教员减薪问题业己发表》,《申报》,1911年3月27日。
    [4]张朋园:《湖南现代化的早期进展》,岳麓书社2002年版,第198页。
    [5]《湘省初等小学三十余所教员一律停课》,《申报》,1906年6月12日。
    [6]邹昌盛:《百年来湖北教师的薪俸略述》,湖北省教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湖北教育史志资料》,1985年第4期,第39页。
    [1]张仲礼著:《中国绅士的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101页。
    [2]毕节地区志编委会编著:《毕节地区志·教育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8页。
    [3]朱寿桐编:《张资平自传》,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1页。
    [4]《清末邮局用英文记账》,《三秦都市报》,2001年10月11日。
    [5]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香港大华出版社1971年版,第324、376页。
    [6]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下),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大连工人参见1251页,上海、汉口工人参见1226页,由于性别、工种等差异只能做粗略估计,本处工资以每月30日计算。
    [1]《教育杂志》,1913年第4卷第9号。
    [2]李彦荣:《民国时期上海教师的薪水及其生活状况》,《民国档案》,2003年第1期,第63页。
    [1]邰爽秋:《小学教员的生计》,《教育汇刊》第一集,1921年3月。
    [2]俞子夷:《小学教员生活状况调查》,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文教事业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第190、196页。
    [3]钱义璋:《小学教师实际生活调查》,《中华教育界》,1924年第13卷第12期。
    [1]《各学校之悲观》,《申报》,1915年4月16日。
    [1]吴琼:《民国时期教师薪俸的历史演变》,《教育评论》,1999年第6期,第63页。
    [2]《教育杂志》,1913年第4卷第9号。
    [3]李彦荣:《民国时期上海教师的薪水及其生活状况》,《民国档案》,2003年第1期,第63页。
    [4]慈鸿飞:《二三十年代教师、公务员工资及生活状况考》,《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3期,第285页。
    [5]严立贤:《略论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农业条件》,《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3期,第125-139页。
    [6]张培刚:《经济论文选集》(上卷),湖南出版社1992年版,第90-91页。
    [7]李大钊:《上海的童工问题》,《中国工人》,1925年第4期。
    [1]王卓然:《中国教育一瞥录》,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第227页。
    [2]廖泰初:《变动中的中国农村教育》,《山东汶上县教育研究》,汶上县个人刊,1936年。
    [3]“折乾”就是把应请老师吃饭或是送礼的钱直接送给老师。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玉田县委员会:《玉田文史资料选辑》,1989年第4期第89页。
    [5]郝锦花,田正平:《民国时期乡村小学教员收入状况考察——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问题研究之一》,《教育与经济》,2007年第2期,第57-58页。
    [6]李楚才:《小学教师的生活问题》,《中华教育界》,1928年第17卷第6期。
    [1]邹昌胜:《百年来湖北救师的薪俸略述》,《湖北教育史志资料》,1985年第4期,第40-42页。
    [1]戴夏、周邦道:《视察河南教育总报告》,《河南教育月刊》,1934年第4卷第1期。
    [2]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746-747页。
    [3]上海市社会局编:《上海市工人生活度》,1934年版,第17页。
    [4]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四川省志·教育志》(上),方志出版社2000年2月版,第406页。
    [5]一愚:《教师节!教师劫——记念教师节》,《四川教育评论》,1937年第2期,第3页。
    [1]四川省内江市教育委员会编:《内江地区教育志》,四川辞书出版社1991年版,第269页.
    [2]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四川省志·教育志》(上),方志出版社2000年2月版,第406页。
    [3]会理县文教局编:《会理县教育志》,1990年版,第120-121页。
    [4]四川《物价志》编纂委员会编:《历代四川物价史料》,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17页。
    [5]万县教育委员会编:《万县地区教育志》,重庆出版社1997年版,第350页。
    [6]《川东日报》(万县),1935年12月10日,第3版。
    [7]《解放前后物价资料汇编》(1921-1957),第33页,转引自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第752页。
    [1]姜良芹:《抗战时期高校教师工资制度及生活状况初探》,《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3期,第57页。
    [2]教育部编印:《第三届国民参政会议第二次教育部工作报告书》,1942年7月至1943年7月。
    [1]湖北省蕲春县教育局教育志编纂组编:《蕲春县教育志》(内部发行),1987年11月版,第243页。
    [2]江陵县教育志编纂委员会编:《江陵县教育志(1877-1981)》,1984年11月版,第49页。
    [1]教育部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第三编,初等教育,第一章,概述,第48-50页。
    [2]教育部:《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度全国初等教育统计》,1937年版,第129页。
    [1]教育部参事室编:《教育法令》,中华书局1947年5月版,第234页。
    [2]逸名:《四川小学教育之检讨》,《四川教育评论》,第2期,第33页。
    [3]《给小学教师一服强心剂》,《教育谈》,1937年第5期,第2页。
    [4]国联教育考察团著、国立编译馆译:《中国教育之改进》,1932年12月初版,第46页。
    [5]《苦矣,成都市的工人》,《社会导报》,1931年第1卷第6期,第27页。
    [6]慈鸿飞:《二三十年代教师、公务员工资及生活状况考》,《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3期,第287页。
    [7]刘来泉、管培俊、蓝士斌:《我国教师工资待遇的历史考察》,《教育研究》,1993年第4期。
    [1]江陵县教育志编纂委员会编:《江陵县教育志(1877-1981)》,1984年11月版,第101页。
    [2]《国民政府关于公务员雄持生活费的规定》,《四川省教育厅公报》,1933年第23期,第57页。
    [3]慈鸿飞:《二三十年代教师、公务员工资及生活状况考》,《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3期。
    [4]教育部国民教育司编印:《各省市实施国民教育第一次五年计划总报告》,1947年9月版,第66页。
    [5]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都市志·邮政志》,成都出版社1993年版,第129页。
    [6]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都市志·公安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59页。
    [7]《成都各小学罢课待薪》,《四川月报》,1934年第4卷第4期,第156页。
    [1]《国民参政会川康建设视察团报告书》,1939年,见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抄件。
    [2]姜让一:《四川教育的几个严重问题》,《四川教育》,1937年第1卷第6期,第39页。
    [3]丁庆生:《物价飞涨与教师改业问题之探讨》,《教育杂志》,1940年第30卷第12期。
    [4]陆庄:《小学教师课余生活问题》,教育编译馆1935年版,第43页。
    [5]章开沅、马敏、朱英主编:《中国近代史上的官绅商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版,第779页。
    [6]龚启昌:《江宁自治实验县教师家庭生活初步调查》,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文教事业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第260-261页。
    [1]全衡;《生活在雾中的小学教师》,《新华日报》,1940年2月26日转自中国现代史料编辑委员会翻印:《抗战中的中国文化教育》,1957年版,第146页。
    [2]蒋协力:《小学教师苦闷的原因及其解除的方法》,《教育杂志》,1938年第28卷第3号。
    [3]林维新:《小学教师的待遇问题》,《教育学报》,1937年第2期。
    [4]赵欲仁:《今日小学教师的缺点及其补救》,《教育杂志》,1935年第25卷第7号.
    [5]赵欲仁:《今日小学教师的缺点及其补救》,《教育杂志》,1935年第25卷第7号。
    [1]赵轶尘:《我国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教育杂志》,1927年第19卷第3号。
    [2]张韻之:《几个小学教育实际问题的商榷》,《河南教育月刊》,1934年第4卷第9期。
    [3]赵欲仁:《今日小学教师的缺点及其补救》,《教育杂志》,1935年第25卷第7号。
    [1]邰爽秋:《小学教员的生计》,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文教事业卷,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第119-122页。
    [2]琼久:《为四川小学教师请命》,《教育谈》,1937年第5期,第1页。
    [3]《四川各项教育改进意见书》,《四川教育评论》,1937年创刊号,第47页。
    [4]舒新城:《小学教育问题杂谈》,《中华教育界》,第14卷第4期。
    [5]郭有守:《各专员区行政会议关于国民教育讨论记录》,《国民教育论集》(第二集),四川省政府教育厅1941年版,第67-68页。
    [6]舒新城:《小学教育问题杂谈》,《中华教育界》,第14卷第4期。
    [7]叶圣陶:《教师问题》,《教育杂志》,1922年第14卷第7号。
    [1]郭有守:《四川省三十年国民教育实施报告》,《国民教育之研讨》,四川省教育厅国民教育指导月刊编印,1942年版,第114页。
    [1]张元隆:《民国教育经费制度述论》,《安徽史学》,1996年第4期,第66页。
    [2]宋恩荣,章咸选编:《中华民国教育法规选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版,第276页。
    [3]全国义务教育委员会编印:《国民教育法规汇编》(第一辑),1940年9月版,第37页。
    [4]教育部国民教育司编印:《三十年度各省市国民教育概况》,1942年1月版,第3页。
    [1]李锡珍:《啼饥号寒之生活》,《中华教育界》,1933年第20卷8期。
    [2]济舟:《从经费问度谈到收理旧欠》,合川县政府教育科编印:《合川教育周刊》创刊号,1933年,第1-2页。
    [3]相丞:《贡献于地方教育当局者》,《河南教育》,1929年第1卷第16期。
    [4]赵清九主编:《商丘地区教育志》,中国展望出版社1990年4月版,第5页。
    [5]王怡柯:《管理全省教款一年来之回顾及将来希望》,《河南教育》,1929年第1卷第13期。
    [1]夏承枫著:《现代教育行政》,中华书局1932年版,第160页。
    [2]《万县教育调查》,《四川月报》1935年第6卷第5期,第195页。
    [3]《四川省教育经费概况》,四川省训练团讲义,1940年5月版,第17页。
    [4]湖北省蕲春县教育局教育志编纂组编:《蕲春县教育志》(内部发行),1987年11月版,第243页。
    [1]泽原:《训政时期的教育应从根本做起》,《河南教育》,1929年第1卷,第16期。
    [2]胡宇光:《四川教育的两个问度》,《四川教育评论》,1937年第1卷第2期,第11页。
    [3]国联教育考察团著、国立编译馆译:《中国教育之改进》,1932年12月初版,第46页。
    [4]何心石:《国民教育新论》,独立出版社1943年版,第10页。
    [5]《四川省二十四年度各县教育费岁出预算表》,《四川教育》,第1卷第2期。
    [6]祁晋卿:《登封县教育视察报告》,《河南教育月刊》,1934年第4卷第2期。
    [1]曾尚钦:《教育经费问题》,《四川教育评论》,1937年第3、4期合刊,第27页。
    [2]夏承枫著:《现代教育行政》,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160-202页。
    [3]恽代英:《增加各县属教育经费的意见》,《教育月刊》,1922年第1卷第2号,第15页。
    [4]《巴县各乡小学经费支绌》,《四川月报》,1935年第5期,第198页。
    [5]向国英:《成都县教育概况》,《新政月刊》,1936年创刊号,第20页。
    [6]唐耕禄:《永川县地方建教工作报告书》,重庆图书馆藏,1935年2月。
    [7]《九区教经极感困难》,《金堂民报》,1934年6月27日第2版。
    [1]屏山县志编纂委员会:《屏山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76页。
    [2]《省府制定保障教育经费独立办法》,《四川月报》,1936年第8卷第2期,第165页。
    [3]曾尚钦:《教育经费问题》,《四川教育评论》,1937年第3、4期合刊,第27页。
    [4]《省府制定保障教育经费独立办法》,《四川月报》,1936年第8卷第2期,第165页。
    [5]曾崇碧:《20世纪30年代四川小学教师薪资微薄及原因分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第124-127页。
    [6]国民参政会川康建设视察团编印:《国民参政会川康建设视察团报告书》,1939年8月版,第332页。
    [1]教育部国民教育司、国民教育辅导研究委员会编印:《三十一年度国民教育实施概况》(上册),1943年4月版,第101-102页。
    [2]参照湖北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LS10-4-153、171、184、203、226、243、260、276、300、313。
    [3]《川西北教经处,昨日正式成立》,《新新新闻》1283号,1933年11月2日第10版。
    [1]《学部奏遵拟检定小学教员及优待小学教员章程折(并单)》,《教育杂志》第2卷第1期,教育法令。
    [1]《学校职教员养老金及恤金条例》,《学校职教员养老金及恤金条例施行细则》,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59册),黄山书社1999年2月版,第226-227页、228页。
    [1]《修正学校教职员养老金及恤金条例》,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59册),黄山书社1999年2月版,第458-460页。
    [1]《修正学校教职员退休条例》,教育部参事室编:《教育法令》,中华书局1947年5月版,第64页。
    [1]《学校教职员退休条例》,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59册),黄山书社1999年2月版,第532-534页。
    [2]《学部奏遵拟检定小学教员及优待小学教员章程折(并单)》,《教育杂志》,第2卷第1期,教育法令。
    [1]《学校职教员养老金及恤金条例》,《学校职教员养老金及恤金条例施行细则》,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59册),黄山书社1999年2月版,第226-227页、228页。
    [1]《修正学校教职员养老金及恤金条例》,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59册),黄山书社1999年2月版,第458-460页。
    [1]《学校教职员抚恤条例》,教育部参事室编:《教育法令》,中华书局1947年5月版,第67-68页。
    [1]《学校教职员抚恤条例》,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59册),黄山书社1999年2月版,第535-537页。
    [2]江陵县教育志编纂委员会:《江陵县教育志》(1877-1981),1984年11月,第230页。
    [3]程其保、沈廪渊编:《小学行政概要》,商务印书馆,1925年1月版,第187-188页。
    [1]原令云:该教员张树菜年愈60,服务第二小学连续至16年之久,该校校长所拟请其退养,由该县县教育经费下,每年拨给养老金180元一节,核与学校职教员养老金条例尚无不合,应准由该政府查照同条例施行细则第4条及第5条各规定办理。该教员为浙江省首位享受退休待遇的小学教师。参见《浙省实行职教员养老金之先声》,教育界消息,《教育杂志》,第22卷第1号。
    [2]教育部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开明书局1934年版,乙编,教育法规,第二,《各省市区单行教育法规》,第205页。
    [3]《四川省小学教员任用特遇及服务规程》,《四川省教育法规汇编》下册,见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抄件。
    [4]彦孚:《四川初等教育一瞥》,《新教育旬刊》,新年特大号1938年,第32页。
    [1]教育部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三次中国教育年鉴》,(台北)正中书局1957年版,第三编,第一章,概述,第20页。
    [1]周邦道:《德国小学教师之养成及待遇》,《中华教育界》,第12卷第6期。
    [1]《学部奏遵拟检定小学教员及优待小学教员章程折(并单)》,《教育杂志》第2卷第1期,教育法令。
    [1]《国民学校令》,《教育公报》,1916年第2年第4期。
    [2]《预各学校令》,《教育杂志》,1915年第7卷第12号。
    [1]《小学规程》,教育部编,《教育法令汇编》第二辑,正中书局1937年1月版,第58-64页。
    [2]《国民学校教职员任用待遇保障进修办法》,教育部参事室编:《教育法令》,中华书局1947年5月版,第294-295页。
    [3]湖北省教育厅编印:《湖北教育现状》,1930年3月版。
    [4]湖北教育厅编印:《湖北教育法令汇编》,1935年版。
    [1]《大冶县教员黄佩金资格不合被撤的来往文书》,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LS10-1-224。
    [2]郭有守:《四川推进国民教育的途径》,《国民教育之研讨》,四川省政府教育厅国民教育指导月刊编印,1942年版,第4页。
    [3]《湖北省教育厅训令解除二女中、女职等校教员聘约》,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LS10-1-216。
    [1]《湖北省随县萧镛左袒教员升毛法令依法撤职案》,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LS10-1-1506。
    [2]《为据第四区区长呈报杨家泽第四短期小学教员康致中渎职恳职恳撤换等情核示由1936》,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LS10-4-1282。
    [1]《英山县胡鉴盘等呈为陈笔和等蒙混登记请取消其资格案》,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LS10-1-1474。
    [1]熊贤君著:《千秋基业——中国近代义务教育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35页。
    [1]莫仲义:《对“全国教育专业道德规约”的意见》,《教育杂志》,1942年第33卷第6期。
    [1]熊贤君著:《千秋基业——中国近代义务教育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28、240页。
    [2]宋恩荣,章成选编:《中华民国教育法规选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45页。
    [1]高耀丽:《民国时期教育经费短缺的原因、对策及其启示》,《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第42页。
    1.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全宗号为:LS10-1-206、LS10-1-207、LS10-1-215、LS10-1-216、LS10-1-224、LS10-1-1035、LS10-1-1048、LS10-1-1372、LS10-1-1474、LS10-1-1506、LS10-1-1667、LS10-2-408-1、LS10-2-408-1、LS10-2-408-1、LS10-2-1809(1)、LS10-2-1809(2)、LS10-3-237、LS10-3-242、LS10-4-51、LS10-4-77、LS10-4-79、LS10-4-153、171、184、203、226、243、260、276、300、313、LS10-4-393、LS10-4-1282。
    1.《学记》。
    2.《孟子·滕文公上》。
    3.《礼记·王制》。
    4.贾谊:《新书·保傅》。
    5.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6.许慎著:《说文解字》。
    7.《后汉书·儒林外传》。
    8.皮锡瑞著:《经学历史》。
    9.《晋书·卷二十四·职官制》。
    10.《新唐书·百官志三》。
    11.《新唐书·选举志上》。
    12.《宋史·职官制五》。
    13.《宋史·选举志三》。
    14.《元史·百官制三》。
    15.《元史·选举制一·学校》。
    16.《新元史·学校》。
    17.《明史·食货六》。
    18.(嘉靖)《涿州志》卷四。
    19.(嘉靖)《六合县志》卷三。
    20.《嘉靖内黄县志》卷四。
    21.《嘉靖惠安县志》卷九。
    22.(万历)《河间府志》卷三。
    23.(万历)《明会典》卷七八。
    24.《庄渠遗书》卷九《谕民文》。
    25.《庄渠遗书》卷十。
    26.《石洞集》卷七《惠安政书·社学篇》。
    27.《明神宗实录》卷二八。
    28.《清会典事例》卷二四九。
    29.《清朝文献通考·学校考七》。
    30.《清会典事例》卷三六九《礼部·学校·教职考核》。
    31.《大清会典·学校》。
    32.《清朝文献通考·学校考八》。
    33.《钦定国子监志》卷五一《禄廪志三》。
    1.《大清教育新法令》第八册第十编,商务印书馆版。
    2.湖北省政府教育厅编辑发行:《湖北省教育法令汇编》,1935年版。
    3.教育部编:《教育法令汇编》(第一至六辑),正中书局发行,1936-1941年版。
    4.教育部编:《教育法令特辑》,正中书局1938年5月版。
    5.国民教育司编印:《三十年度视察各省市国民教育报告》,1942年版。
    6.湖北省教育厅编印:《教育法令辑要》,1946年12月版。
    7.中国教育研究社编:《教育行政法令规章大全》,上海新陆书局出版1947年1月版。
    8.湖南省政府教育厅编印:《教育法令汇编》(国民教育部分),1947年5月版。
    9.教育部参事室编:《教育法令》,中华书局1947年5月版。
    10.教育部国民教育司编:《国民教育法规辑要》,正中书局1947年7月版。
    11.阮国华编:《教育法规》,大东书局1947年版。
    12.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翻印:《抗战中的中国文化教育》,1957年版。
    13.朱寿朋著、张静庐等校点:《光绪朝东华录》第四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
    14.陈荷夫主编:《中国宪法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12月版。
    15.舒新城编:《近代教育史资料》(上、中、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1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湖南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7.陈学恂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中、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18.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十辑第93-95册,台北文海出版有限公司1986年版。
    19.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20.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1.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三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2.沈桐生辑:《光绪政要》第四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年版。
    23.璩鑫圭、童富勇、张守智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实业教育师范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4.宋嗣廉、韩力学编:《中国师范教育通览·历史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25.蔡鸿源主编:《民国法规集成》(第59册),黄山书社1999年2月版。
    2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
    2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教育(一)、(二),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
    2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
    2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教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
    30.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
    3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辛亥革命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版。
    32.李文海主编:《民国社会事业调查丛编》·文教事业版,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33.唐炎良,璩鑫圭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版。
    34.朱有瓛、戚名琇、钱曼倩、霍益萍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行政机构及教育团体》,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版。
    35.璩鑫圭、童富勇、张守智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实业教育师范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版。
    36.李桂林、戚名琇、钱曼倩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普通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版。
    37.陈学恂、田正平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版。
    38.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39.浙江省立湘湖师范编:《金海观教育文选》,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第1版。
    40.吕达、刘立德等主编:《舒新城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41.董远骞、施毓英等主编:《俞子夷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42.张彬编:《经亨颐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10月版。
    43.王承绪,赵端瑛编:《郑晓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10月版。
    1.学部总务司辑:《光绪三十三年第一次教育统计图表》,1907年版。
    2.学部总务司辑:《光绪三十四年第二次教育统计图表》,1908年版。
    3.学部总务司辑:《宣统元年第三次教育统计图表》,1909年版。
    4.湖北学务公所辑:《湖北省教育统计图表》,1910年版。
    5.中华民国大学院编:《全国教育会议报告》,商务印书馆1928年8月版,乙编。
    6.湖北省政府教育厅编审委员会编辑:《民国二十二年湖北教育概况统计》,1934年1月版。
    7.教育部编纂委员会编:《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上海开明书店1934年5月版。
    8.教育部编:《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度全国初等教育统计》,1937年版。
    9.国民参政会川康建设视察团编印:《国民参政会川康建设视察团报告书》,1939年8月版。
    10.薛鸿志:《四川省各县市国民教育调查及统计》,商务印书馆1942年5月版。
    11.《各省市国民教育会议报告》,南京图书馆藏,1940年3月版。
    12.四川省政府教育厅编辑发行:《二十八年四川教育年报》,1940年3月版。
    13.《四川省教育经费概况》,四川省训练团讲义,1940年5月版。
    14.教育部国民教育司编印:《三十年视察各省市国民教育报告》,1941年12月版。
    15.教育部国民教育司编印:《三十年度各省市国民教育概况》,1942年1月版。
    16.教育部编印:《第三届国民参政会议第二次教育部工作报告书》,1942年7月至1943年7月版。
    17.教育部国民教育司、国民教育辅导研究委员会编印:《三十一年度国民教育实施概况》(上、下),1943年版。
    18.教育部国民教育司编印:《各省市实施国民教育第一次五年计划总报告》,1947年9月版。
    19.教育部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
    20.教育部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三次中国教育年鉴》,台北正中书局1957年版。
    21.谷城县教育志教育史志委员会编:《谷城县教育志》,1983年版。
    22.江陵县教育志编辑委员会主编:《江陵县教育志(1877-1981)》,1984年版。
    23.蕲春县教育志编辑委员会主编:《蕲春县教育志》,1987年11月版。
    24.《浙江教育简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版。
    25.竹溪县教育委员会教育志办公室:《竹溪县教育志(1867-1985)》,1988年版。
    26.四川《物价志》编纂委员会编:‘《历代四川物价史料》,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玉田县委员会:《玉田文史资料选辑》,1989年第4期。
    28.赵清九主编:《商丘地区教育志》,中国展望出版社1990年4月版。
    29.会理县文教局编:《会理县教育志》,1990年版。
    30.四川省内江市教育委员会编:《内江地区教育志》,四川辞书出版社1991年版。
    31.武汉地方史志编辑委员会主编:《武汉市志·教育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12月版。
    32.湖北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教育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3.四川省资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资阳县志》,成都巴蜀书社1993年版。
    34.南充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南充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5.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都市志·邮政志》,成都出版社1993年版。
    36.万县教育委员会编:《万县地区教育志》,重庆出版社1997年版。
    37.屏山县志编纂委员会:《屏山县志》,四川人民出版杜1998年版。
    38.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都市志·公安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9.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四川省志·教育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2月版。
    1.袁希涛编:《义务教育之商榷》,商务印书馆1921年10月版。
    2.郭秉文编著:《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商务印书馆1922年版。
    3.王卓然著:《中国教育一瞥录》,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
    4.《南高第一届暑期学校概况》,无锡锡成印刷公司代印。
    5.程其保,沈廪渊编:《小学行政概要》,商务印书馆1925年1月版。
    6.姜琦等著:《义务教育之研究及讨论》,商务印书馆1925年12月版。
    7.程湘帆编:《中国教育行政》,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
    8.舒新城著:《近代中国留学史》,上海中华书局1927年版。
    9.舒新城著:《民国十四年中国教育指南》,商务印书馆发行1928年版。
    10.俞子夷著:《一个乡村小学教员的日记》,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年3月版。
    11.陈诩林著:《最近三十年中国教育史》,上海太平洋书店1930年版。
    12.湖北省教育厅编印:《湖北省教育现状》,1930年3月版。
    13.缪仞辑录:《第二次全国教育会议始末记》,上海江东书局1930年6月版。
    14.赵麟编著:《教书生活》,上海世界书局1930年4月版。
    15.范寿康编:《学校管理法》,商务印书馆发行1930年10月版。
    16.舒新城、孙承光编:《中华民国之教育》,中华书局1931年版。
    17.袁希涛著:《义务教育》,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
    18.常导之编著:《教育行政大纲》,中华书局1931年7月版。
    19.夏承枫著:《现代教育行政》,中华书局1932年版。
    20.唐文粹著:《乡村小学教师须知》,上海儿童书局1933年7月版。
    21.祝志学著:《复式教学法》,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版。
    22.上海市社会局编:《上海市工人生活度》,1934年版。
    23.周予同著:《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4年版。
    24.唐耕禄著:《永川县地方建教工作报告书》,重庆图书馆藏,1935年2月版。
    25.陆庄著:《小学教师课余生活问题》,教育编译馆1935年版。
    26.刘百川编:《小学校长与教师》,商务印书馆1935年2月版。
    27.湖北省政府教育厅编印:《湖北省第二届小学教员暑期讲习会特刊》,1935年7月版。
    28.陈青之著:《中国近代教育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29.邰爽秋等选编:《教育行政之理论与实际》,上海教育编译馆1936年2月版。
    30.古梅编著:《乡村师范教育概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11月版。
    31.徐阶平编:《小学教育沿革》,上海亚新书店1936年版。
    32.曹风南著:《小学教师进修概论》,正中书局1937年3月版。
    33.邰爽秋,黄振祺等编:《中国普及教育问题》,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
    34.周彬著:《义务教育师资训练与进修》,广州中华书局1939年1月版。
    35.陈鸿文编:《义务教育的视导》,广州中华书局1939年版。
    36.肖承慎著:《教师之基本素养三讲》,湖北省教育厅国民教育干部人员教育学术讲习班,1940年4月版。
    37.河南省政府教育厅编印:《河南省抗战期内教育概况》,1940年11月版。
    38.沈子善、水心合编:《国民教育》,独立出版社1942年版。
    39.薛鸿志:《四川省各县市国民教育调查及统计》,商务印书馆1942年5月版。
    40.吴研因等编著:《教育行政与视导》,中央训练委员会内政部1942年9月版。
    41.郭有守,刘百川著:《国民教育》,商务印书馆1944年1月版。
    42.汪通棋著:《新县制下之国民教育》,中华书局1945年版。
    43.胡颜之主编:《十年来的成都实小》,四川省立成都实验小学合作社1945年版。
    44.张骏岳编:《教师节与教师幸福》,上海三通书局1947年6月版。
    45.张乃璇著:《国民教育通论》,中国文化服务社1947年7月版。
    46.延安新教育学会选编,陶行知先生遗著:《陶行知教育论文选集》,大连大众书店1947年9月版。
    47.薛天汉,黄竞白著:《国民教师》,商务印书馆1948年6月版。
    48.俞子夷编:《怎样做教师》,上海中华书局1948年9月版。
    49.汪敬虞著:《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下),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50.包天笑著:《训影楼回忆录》,香港大华出版社1971年版。
    51.江苏省教育厅:《江苏教育概览》,台北传记文学社1971年版。
    52.实藤惠秀著:《中国人留学日本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年8月版。
    53.汪家熔著:《大变动时代的建设者》,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4月版。
    54.杨春荣著:《中国封建社会教育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版。
    55.[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56.张公权著,杨志信译:《中国通货膨胀史(1937——1949)》文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8月版。
    57.汪向荣著:《日本教习》,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10月版。
    58.刘大鹏著,乔志强标注:《退想斋日记》,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59.董宝良著:《中国教育史纲》近代之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60.熊明安著:《中华民国教育史》,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61.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62.喻本伐、熊贤君著:《中国教育发展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4月版。
    63.章开沅、唐文权著:《平凡的神圣——陶行知》,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64.保定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保定近代教育史略》,河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65.张培刚:《经济论文选集》(上卷),湖南出版社1992年版。
    66.[美]毕乃德著,曾钜生译:《洋务学堂》,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版。
    67.熊月之著:《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8.白光耀编著:《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北京科技出版社1995年1月版。
    69.中共中央马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70.毛礼锐等主编:《中国古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3月版。
    71.董宝良、周洪宇主编:《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潮与流派》,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72.董宝良、熊贤君主编:《从湖北看中国教育近代化》,广东教育出版1996年版。
    73.田正平著:《留学生与中国教育近代化》,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74.张彬著:《从浙江看中国教育近代化》,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75.何晓夏,史静寰著:《教会中学与中国教育近代化》,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76.钱曼倩、金林祥主编:《中国近代学制比较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77.李华兴主编:《民国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78.梁启超著:《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79.熊贤君著:《千秋基业——中国近代义务教育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0.陈景磐著:《中国近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81.杜成宪、崔运武、王伦信著:《中国教育史学九十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2.卫道治著:《中外教育交流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83.余子侠著:《山乡社会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84.李国钧 王炳照主编:《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1-7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版。
    85.金林祥主编:《教育制度通史》第六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6.果鸿孝著:《中华近世通鉴》经济专卷,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版。
    87.章开沅、马敏、朱英主编:《中国近代史上的官绅商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版。
    88.邱秀香著:《清末新式教育的理想与现实——以新式小学堂兴办为中心的探讨》,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系,2000年5月版。
    89.孙培青著:《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版。
    90.余子侠著:《民族危机下的教育应对》,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1.熊明安,周洪宇主编:《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史》,山东教育出版2001年版。
    92.刘正伟著:《督抚与士绅——江苏教育近代化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93.何兆武、陈启能主编:《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94.田正平主编:《中外教育交流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95.苗春德著:《中国近代乡村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96.李穆南:《尊师重教的古代教育》,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
    97.崔运武著:《中国师范教育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版。
    98.吴洪成著:《中国小学教育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版。
    99.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1800——1949),学林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100.张仲礼著:《中国绅士的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1.《苏报》(1903年6月14日)。
    2.《东方杂志》(1904年第1卷第1号——1948年第44卷第9号)。
    3.《学部官报》(第23期,附录)。
    4.《直隶教育杂志》(1907年第2期)。
    5.《教育杂志》(1909年第1卷第3号——1947年第32卷第6号)。
    6.《大公报》(1911年2月21日)。
    7.《申报》(影印本1880年——1900年)。
    8.《教育公报》(1914年第2——7期)。
    9.《新教育》(1919年第2卷第1号——1923年第6卷第4号)。
    10.《中华教育界》(1920年第10卷第1号——1936年第23卷第12号,复刊第1卷第1号——1949年复刊第3卷第12号)。
    11.《教育汇刊》第一集(1921年3月)。
    12.《教育月刊》(1922年第1卷第2号)。
    13.《中国工人》(1925年第4期)。
    14.《山西教育公报》(1928年第273期,1934年第88期)。
    15.《河南教育特刊》(1929年2月)。
    16.《河南教育》(1929年第1卷第13、16期)。
    17.《河南教育行政周刊》(1930年第1卷第6、11期,第4卷第9期)。
    18.《河南教育月刊》(1934年第4卷第9期)
    19.《社会导报》(1931年第1卷第6期)。
    20.《川报》(1932年6月23日,7月6日。
    21.《成都国民日报》(1932年7月26日5版)。
    22.《四川省教育厅公报》(1932年,第3期)。
    23.《合川教育周刊》(合川县政府教育科编印,1933年创刊号)。
    24.《新新新闻》(1933年7月24日,1203号,第10版,1933年11月2日,1283号,第1版,1937年6月5日第9版)。
    25.《四川月报》(1934年第4卷第4期、1935年第6卷第5期、1936年第8卷第2期)。
    26.《金堂民报》(1934年6月27日)。
    27.《嘉陵江日报》(1934年8月20日第2版)。
    28.《新农村》(1934年第13、14期)。
    29.《四川教育月报》(1935年第6卷第5期)。
    30.《川东日报》(万县)(1935年12月10日,第3版)。
    31.《新政月刊》(1936年创刊号)。
    32.《山东汶上县教育研究》,(汶上县个人刊,1936年)。
    33.《教育半月刊》(1936年第1卷第1期,第9、10期合刊;1936年第2卷第3期,第4卷第6期;1937年第3卷第1期)。
    34.《教育谈》(1937年第11、12合刊)。
    35.《教育学报》(1937年第2期)。
    36.《四川教育评论》(1937年创刊号)。
    37.《四川教育》(1937年第1卷第4期、第9期,特三)。
    38.《新教育旬刊》(1938年新年特大号)。
    39.《教育通讯》(1938年第1卷第1号——1948年复刊第6卷第10号)。
    40.《群众》(1940年5月10日第4卷第13期,)。
    41.《新华日报》(1940年2月26日,11月6日)。
    42.《国民教育指导月刊》(1941年第1卷第6期)。
    43.《武汉日报》(1947年1月6日)。
    44.《教育部公报》(第12卷第13期,第15卷)。
    45.《浙江教育行政周刊》(第6卷第34、35期合刊)。
    46.《进修半月刊》(第5卷第6、7期合刊)。
    47.《师大教育业刊》(第1卷第3期)。
    48.《三秦都市报》(2001年10月11日)。
    1.刘来泉、管培俊、蓝士斌:《我国教师工资待遇的历史考察》,《教育研究》,1993年第4期。
    2.慈鸿飞:《二三十年代教师、公务员工资及生活状况考》,《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3期。
    3.史静寰:《教会学校与近代师资培养》,《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年第1期。
    4.谢长法:《清末女子留日与师范教育》,《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年第2期。
    5.刘华:《中国近代师范教育及教师待遇问题初探》,《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3期。
    6.张元隆:《民国教育经费制度述论》,《安徽史学》,1996年第4期。
    7.余子侠:《晚清社会转型的教育需求与教会教育的演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3期。
    8.张石红:《张元济与中国近代函授教育》,《文史杂志》,1997年第1期。
    9.王炳照:《中国师资培养与师范教育——纪念中国师范教育100周年》,《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年第6期。
    10.张石红:《张元济与中国近代函授教育》,《文史杂志》,1997年第1期。
    11.余子侠:《国民政府抗战教育政策的形成及其决策心理》,《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12.田正平、肖朗:《论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阶段的成就、特点与问题》,《教育研究》,1998年第10期。
    13.张彬:《经亨颐的师范教育思想》,《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第3期。
    14.姜良芹:《抗战时期高校教师工资制度及生活状况初探》,《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15.严立贤:《略论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农业条件》,《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3期。
    16.吴琼:《民国时期教师薪俸的历史演变》,《教育评论》,1999年第6期。
    17.彭泽平、吴洪成:《近代中国单级教学实验探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18.高耀丽:《民国时期教育经费短缺的原因、对策及其启示》,《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19.冯卫斌:《清末民国时期我国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研究》,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博士学位论文。
    20.李彦荣:《民国时期上海教师的薪水及其生活状况》,《民国档案》,2003年第1期。
    21.曾崇碧、王勇:《20世纪30年代四川小学教师待遇状况》,《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22.阎广芬:《试论中国近代义务教育的师资培养》,《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
    23.顾明远:《师范教育的传统与变迁》,《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
    24.陈育红:《二十世纪二二十年代小学教师的薪水及其生活状况》,《民国档案》2004年4月。
    25.田正平吴民祥:《近代中国大学教师的资格检定与聘任》,《教育研究》,2004年第10期。
    26.王印焕:《民国政府公教人员生活状况的演变》,《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27.邓小林:《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教师聘任制之研究》,四川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28.张立程:《西学东渐与晚清新式学堂教师群体研究》,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
    29.吴林羽:《困厄中的变迁:清末的新式小学堂——以江浙皖为中心区域的考察》,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论文。
    30.郝锦花,田正平:《民国时期乡村小学教员收入状况考察——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问题研究之一》,《教育与经济》,2007年第2期。
    31.申国昌:《守土经营与模范治理的双重变奏——阎锡山与山西教育》,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