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中小学体育课程教科书静态比较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中国国民经济逐渐与世界的接轨,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大众对自身的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的关注度提升,基于不同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下的体育课程和教材建设也显示出某种改革的需求。我国上海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体育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上教版)和澳大利亚《健康与体育教科书》(以下简称澳州版),它们编制出版时间大体接近,在两国又具有的代表性,更为主要的是两者在编排体例上有相似之处,反映了体育教材建设的主流走向。
     本研究的思路可表述为:从探讨两国群众体育运动开展情况、教科书的编写背景和体育课程目标以及课程框架的横向比较入手,运用文献法、比较法和个案法对教材纵向进行深入的系统比较,揭示了两套教科书在这两方面呈现出的不同特点以及对我国体育教材建设的启示作用。在横向的比较中显现教科书对群众体育运动开展、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具有一定的隐性作用,而体育课程目标和课程设置的差异对教科书的编写范围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接着从纵向内部结构的静态角度对两本教材进行比较。静态的内部结构主要从图像系统的比较、选择范围的比较、能力培养的比较、思考练习题的比较、培养人生观、价值观的比较、评价方式的比较、课程的综合化程度的比较等,发现各自的特点和异同,力图能够窥斑见豹。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体育课程设置的不同,使教科书的编写范围发生变化,上教版的内容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目标对应,是以运动学习为主线、健康教育为辅线进行编写,而澳洲版与上教版正好相反,健康教育为主线、运动学习是健康教育的一个部分。能力培养、意志品德和世界观形成等,虽然内容各异,但却呈现某种程度的趋同,设计思路也是异曲同工。由于两国的社会背景和体育文化的差异,图像系统、思考练习题以及评价方式上在趋同的基础上呈现出各自独特的特点,上教版侧重对学生体育运动技术、技能的培养以及遵循体育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而澳洲版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实践活动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特点。最后一部分的思考与借鉴,本研究从心理学的视角来观察澳洲版的这套体育教科书,该书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作为支撑,心理化的原则渗透在教科书的各个方面,并总结澳洲版的特色之处以及澳洲版先进的教科书编写理念,为我国体育教材建设提供借鉴。
With the world's cultural development diversely,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world gradually aligning,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further improving, both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aterial under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different social systems, have shown that both demand for some kind of reform. Both the (Edit by China's Shanghai Education Press)and , are published roughly at the same time , have represented the similar stylistic presentation, reflect the mainstream of sports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aterial.
     The research ideas can be expressed by comparing China with Austria from the angles of editing textbooks background,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goals and the horizontal comparison of curriculum framework .All of them has revealed the different features between two sets of textbooks, as well as,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constructing it own country’s Textbook System, by using the literature, comparing case materials vertically.
     Though Comparing with the two sets of textbooks deeply reveal the differ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changing the scope of sport teaching material. (Edit by China's Shanghai Education Press)content main concern Movements line learning character , health education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econdary lines, and Austrian is On the contrary
     In the final part of the thinking from this study from comparing the sets of sports curriculum textbook ,mainly about promoting the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knowledge, skills, design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sports curriculum textbook for reflecting China sports curriculum textbook deficiencies.
引文
① 李建平.教材多样化的实质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2-11-17
    ② 国家教育委员会.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编写规划方案.http://www.hzedu.net
    ① 澳大利亚生活方式.体育运动.http://www.tigtag.com
    ② 白玉波.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美国(马萨诸塞州)(英语语言艺术课程标准纲要)的比较[D].西北: 西北师范大学,2001
    ③ 顾明远,薛理银.比较教育导论—教育与国家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31
     ① 吴文侃,杨汉清.比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① 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课程教材改革之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67
    ② 张三花.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研究述评[J].北京:教育科学研究,2005,(5):9
    
    ①朱绍禹.中学语文教材概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49
    ②吴文侃,杨汉清.比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8
    ③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9-130
    ④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392
    ①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129-130
    ②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89
    
    ①吴文侃,杨汉清.比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8
    ②周学荣,谭明义.我国两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情况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7
    ①张念宏.主编.教育学辞典.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1988.229
    ②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44
    ③廖哲勋.课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97
    ④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45
    ⑤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2002 年增补本).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2.646
     ①石鸥.结构的力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00
    
    ①钟启泉.关于“学力”概念的探讨[J].上海教育科研,1999,(1): 16
    ②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新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64
    ① 钟启泉译.佐藤正夫著,教学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40
    ② 钟启泉译.佐藤正夫著,教学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40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2
    ① 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62
    ② 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改趋势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80
    ① 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85
    ② 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85
     ① 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85
    ① 施良方.课程理论一一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8
    ② 施良方.课程理论一一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8
    ③ MeGraw- Hill.Gleneo Literature Coursel,Grade6:The Reader`s Choice.MeGraw 一 Hill ComPanies Press,2002.115
    ④ 施良方.课程理论一一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M]. 2004.178
    ① 曲宗湖,杨文轩.域外学校体育传真.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M].1999,10:378.54
    [1] 白玉波.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美国(马萨诸塞州)(英语语言艺术课程标准纲要)的比较[D].西北: 西北师范大学,2001
    [2] 陈志萍.中外教育学教科书之比较及浅析[J].巢湖学院学报.2005.70(6):137
    [3] 陈珂琦.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选项教学内容研究[J].北京:体育学刊.2005.12(1):105-108
    [4] 陈珂琦.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在《体育与健康》教科书中的应用[J].体育学刊2004.11.(1):99-101
    [5] 程晓波.两种版本香港教科书的问题设计和史料应用之比较[J].历史教学2006.515(10):44-46
    [6] 邓凤莲.《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结构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 2005
    [7] 顾明远,薛理银.比较教育导论—教育与国家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31
    [8] 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课程教材改革之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67
    [9] 孔凡哲.基础教育教科书质量保障机制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 2004.212(6):36-42
    [10] 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9-130
    [11] 李菁莎.关于美术教科书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学.2005
    [12] 廖哲勋.课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97
    [13] 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85
    [14] 毛振明. 体育教科书的功能与用途[J]. 北京:体育学刊 2004.11(1):96-98
    [15] 李建平.教材多样化的实质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2-11-17
    [16] 林 向 阳 . 体 育 教 科 书 中 图 表 的 设 计 与 表 达 [J]. 武 汉 体 育 学 院 学报.2005.39(7):96-99
    [17] 刘欣. 发达国家教科书制度比较研究及启示[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20(8):65-67
    [18] 倪文锦,欧阳汝颖.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82
    [19] 牛 小 虎 . 新 课 程 标 准 《 体 育 与 健 康 》 教 科 书 展 望 . 安 阳 工 学 院学报.2006.22(4):66-168
    [20]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89
    [21] 石鸥.结构的力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00
    [22] 施良方.课程理论一一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8
    [23] 吴文侃,杨汉清.比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4] 吴晓巍.“人教版”和“粤教版”高中物理教科书必修本“科学探究”内容的比较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7
    [25] 徐林川,束路西. 论我国群众体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7.74(20):31-35
    [26]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392
    [27] 朱绍禹.中学语文教材概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49
    [28]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新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64
    [29] 钟启泉译.佐藤正夫著,教学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40
    [30] 钟启泉.关于“学力”概念的探讨[J].上海教育科研,1999,(1): 16
    [31] 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6
    [32] 闫艳, 程治国. 中、新教科书价值取向的比较研究—以中国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和新加坡 EPB 版小学华文教科书为例[J]. 比较教育研究. 2007.205(6):56-60
    [33] 张三花.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研究述评[J].北京:教育科学研究,2005,(5): 9
    [34] 张路遥,潘绍伟,王春燕. 80 年代以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的演变[J]. 浙江:浙江体育科学.2005.27(4):65-67
    [35] 张利娟.当代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中学历史教科书结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
    [36] 周学荣,谭明义.我国两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情况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7
    [37] 张念宏.主编.教育学辞典.重庆:西南师大出版社,1988.229
    [38] 国家教育委员会.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编写规划方案.http://www.hzedu.net
    [39] 澳大利亚生活方式.体育运动.http://www.tigtag.com
    [40]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44
    [41]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45
    [4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2002 年增补本).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2.646
    [4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2
    [44] 张笑莉.‘提问法’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 天中学刊.1998(10)
    [45] 蒋湘资.由澳式体育运动得到的启示[J]. 交通高教研究 .1996(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