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清人别集纂修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抄入《四库全书》的清人别集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四库全书》纂修的基本流程为线索,从清代别集文献的编纂与流传入手,讨论《四库全书》纂修期间清人别集的采进、禁毁、别择、编校、删改以及拟定提要等一系列问题,并从中透视《四库全书》纂修研究中一些尚未厘清的问题,同时通过清人别集来重新审视《四库全书》的价值与缺陷,希望藉此推动“四库学”的发展。
     全文共分七章。
     第一章讨论四库开馆前清人别集的编纂与刊刻情况。清人编纂别集,大都本着去粗取精的原则,试图呈现作者的优长。由于雕版印刷的发达,一人多集、一集多本的情况相当普遍。此外,清人别集的编纂与刊刻还受到当时高压政治的影响,呈现出一些特殊的面貌。
     第二章讨论清人别集的采进与禁毁。四库开馆之后,清人别集采进的绝对数量固然可观,但是相对于当时社会上流通的清人别集的总体情况而言,进入四库馆的仍然只是一小部分。这与当时清人别集的流通、传播状况有关,也与官方的重视程度有关。至于禁毁,清人别集则是不折不扣的主角。但在实际操作中,四库馆臣、军机大臣以及地方官员的态度却又有所不同。此外,曾经采进但未进入《总目》之书,不能简单地直接归为禁毁书,有的可能是在运送或校办过程中丢失,有的则是由于提要丢失而导致《总目》失收。
     第三章讨论清人别集的别择。所谓别择,即将应抄之书与应存目之书区分开来。比较分纂官的初步意见和总纂官、总裁官的最终意见,可以发现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选择那些成就及名望较高、代表性强的别集,而分纂官除此之外会带有一些个人好恶的倾向,而总纂官、总裁官的最终裁定则具有强烈的官方色彩。另外一点过去未被注意到的情况是,乾隆四十六年,即文渊阁《四库全书》办理完竣的这一年,《四库全书》的规模发生过一次缩减,包括十余种清人别集在内的一部分著作由于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抄录而降入存目,其提要也经过了较大的改动。
     第四章讨论清人别集的编校。所谓编校,包括底本的编辑、校勘以及誊抄本的校订三项工作。编辑方面,馆臣对于序跋、目录的删省尚有规律可循,并非随意舍弃;对内容和卷帙的分合亦多合理之处。底本校勘方面,馆臣虽然以他校、理校为主,而且勇于改字,但总体而言,成绩大于失误。但誊抄与校订质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四库本的最终质量,这其中不仅有个人的因素,也有时间与制度上的因素。
     第五章讨论清人别集的删改。与禁毁一样,清人别集也是删改的重灾区。清人别集与本朝政治密切相关,因而忌讳之处较前代之书更多,遭到破坏的程度也较大。删改几乎贯穿四库修书活动的始终,但其尺度与手法并未形成严格的统一标准,我们现在看到的清代别集诸阁本之间的差异,多数是由于删改的尺度和手法不同造成的。最后,笔者通过对删改活动中一些事件的分析指出,删改,其实是一种变相保护,这是过去的研究者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第六章讨论清代别集提要的改定。笔者通过多种提要版本的比对,勾勒出了某些别集提要面貌的变化轨迹,同时还对馆臣改定提要的手法进行了分析。从提要分纂稿到最终的殿本《总目》,内容不断丰富,言辞不断修缮,撰写体例、评价体系都渐趋一致,而其中的官方色彩与政教意图也通过借题发挥的形式得到强化。
     第七章是对于全文的小结和延伸。首先,对于上文涉及《四库全书》编纂并带有一定普遍性意义的一些问题加以集中地阐述。其次,结合清人别集的实际情况指出了《四库全书》作为古籍版本意义上的价值与缺陷,以及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对于“四库学”研究的一些思考。
The dissertation focuses on the collected works of intellectuals in the Qing dynasty in Si Ku Quan Shu, discussing the editorial procedure of Si Ku Quan Shu. In the process of compiling Si Ku Quan Shu, the works of Qing intellectuals had been selected, prohibited, destructed and edited by a group of bureaucrats. By analyzing the process, the author hopes to solve certain problems still existing in the field of Si Ku Quan Shu studies. From the aspect of the collected works of Qing intellectuals in Si Ku Quan Shu, the value and defect of the book might be re-assessed.
     The dissertation comprises seven chapters. They are as follows.
     Firstly, before Si Ku Quan Shu, Qing intellectuals managed to show their strengths in their corpuses by selecting the better work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rinting, it was common for them to publish more than one corpus. On the other hand, the editing and publishing of Qing intellectuals'selected works were still under the pressure from the Qing government.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selection, prohibition and destruction of those works in the process of compiling Si Ku Quan Shu. Although there were a large number of the works in circulation, Si Ku Quan Shu only selected a small amount, the reason of which was partly the fact that local authorities did not give Qing intellectuals'works sufficient attention. Their works, however, became the main target of prohibition and destruction. In the practice, bureaucrats hired to compiling Si Ku Quan Shu, core ministers and local authorities held different views towards those works. Moreover, due to various possibilities certain works which did not compiled in Si Ku Quan Shu, could not simply be regarded as being prohibited or destroyed.
     Thirdly, classification of works of Qing intellectuals in Si Ku Quan Shu is covered in the chapter. To classify was to transcribe the works either to the main text of Si Ku Quan Shu, or to the appendix. The views differed between the bureaucrats in charge of different phases of the editing process. In general, those who were in charge of primary classification had more personal preference. The bureaucrat in chief represented the government's position. A significant event that had been long neglected was that in the46th year of Qianlong, in order to finish the work of transcribing Si Ku Quan Shu, the wenyuange edi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scale of Si Ku Quan Shu had been decreased, during which certain works of Qing intellectuals had been moved from the main text to the appendix.
     The following chapter deals with the editorial process of Qing intellectuals' works in Si Ku Quan Shu. The work of textual criticism by the bureaucrats was overall remarkable. The errors occurr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transcribing and proofreading, which could partly be blame to the time limitation and certain unreasonable regulations.
     The fifth chapter analyses the excision of works of Qing intellectuals in Si Ku Quan Shu. Their works closely related to political events in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refore the works had been carefully excised. The excision, out of the bureaucrats' imagination, protected the works to some extent.
     The sixth chapter focuses on the writing of the summaries of the Qing works. By comparing different editions of the summaries, the author finds certain regular patterns of bureaucrats' writing. The final edition of the summaries amplified the government's cultural attitude.
     Last but not the least, the bureaucrats' compiling of the selected works of Qing intellectuals exemplified the whole editorial process of Si Ku Quan Shu. By analyzing those works, the author also wants to point out that when using the text of Si Ku Quan Shu, readers should be very careful.
引文
2 黄爱平《<四库全书>纂修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209-210页。
    3 本文使用“四库本”一词时,皆包括文渊阁本与文津阁本而言。
    4 巩本栋《论宋人别集的编纂、刊刻与流传》,载《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凤凰出版社2006年版,339-341页。
    5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以下简称《总目》)卷一四八“集部总叙”,中华书局1997年,下册,1971页。
    6 于敏中《于文襄手杞》,国立北平图书馆1933年影印本,第18通。
    7 载《古典文学知识》,2003年第4期。
    8 载《宁夏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9 载《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年第10期。
    10 载《文教资料》,2008年第28期。
    11 载《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9年第3期。
    12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13 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14 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15 刘玉珺《四库唐人文集研究》,巴蜀书社,2010年,6页。
    16 汪家熔《清人别集概况》,《出版史料》2006年第3期。
    17 《青门麓稿》卷首邵长蘅《青门麓稿自序》,《清人诗文集汇编》(以下简称《汇编》)影印清康熙三十九年毗陵邵氏青门草堂刻《邵子湘全集》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45册,150页。
    18 《总目》卷一四八“集部总叙”,中华书局,1997年,1971页。
    19 蒋寅《略谈清人别集的文献价值》,《清史研究》2010年第3期。
    20 《南山堂自订诗》卷首吴景旭《自序》,《汇编》影印清康熙刻本,第38册,2页。
    21 《柳南文钞》卷首陈祖范《序》,《汇编》影印清乾隆间虞山王氏刻本,第256册,213页。
    22 《南沙文集》卷首,《汇编》影印清康熙间友益斋刻本,第91册,317-321页。
    23 《宝纶堂集》卷首孟远《陈洪绶传》,《汇编》影印清康熙三三十年刻本,第11册,673-675页。
    24 《大观堂文集》卷末余毓澄等《跋》,《汇编》影印清康熙三十八年刻本,第61册,303页。
    25 《郑长公确园集》卷末郑滨《跋》,《汇编》影印清乾隆三十三年郑氏世德堂刻本,第37册,643-644页。
    26 《赖古堂集》卷首周在浚《赖古堂集凡例》,《汇编》影印清康熙十四年周在浚刻本,第39册,7页。
    27 《葆璞堂文集》卷末胡季堂《跋》,《汇编》影印清乾隆三十七年刻本,第196册,213页。
    28 顾炎武撰、黄汝成集释、栾保群、吕宗力校点《日知录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中册,1080页。
    29 《容斋千首诗》卷首毛奇龄《序》,《汇编》影印清康熙三十六年刻本,138册,5页。
    30 《魏伯子文集》卷首魏禧《序》,《汇编》影印清道光二十五年宁都谢庭绶绂园书塾刻宁都三魏全集本,第70册,407页。
    31 《积山先生遗集》卷首厉鹗《原序》,《汇编》影印清乾隆三十十八年重刻本,第250册,333页。
    32 《天延阁删后诗》卷二、卷三之首,《汇编》影印清康熙刻本,第85册,254、265页。
    33 《瞿山诗略》卷首梅清《自叙》,《汇编》影印清康熙三十二年刻本,第85册,532页。
    34 《草亭文集》卷首彭任《草亭存稿自序》,《汇编》影印清刻本,第95册,395页。
    35 《抚云集》卷首钱陆灿《抚云集序》,《汇编》影印清雍正八年刻本,第165册,438页。
    36 《魏伯子文集》卷首魏禧《序》,《汇编》影印清道光二十十五年宁都谢庭绶绂园书熟刻宁都三魏全集本,第70册,407页。
    37 《江东集钞》卷末沈圣昭《跋》,《汇编》影印清康熙十五年仁和沈氏刻本,第70册,272页。
    38 《陈司业诗集》卷首陈祖范《自序》,《汇编》影印清乾隆二十十九年海虞陈氏日华堂刻本,第236册,691页。
    39 《芑山文集》卷首席仁《芑山文集凡例》,《汇编》影印清初刻本,第11册,270页。
    40 《删后诗存》卷首陈梓《自序》,《汇编》影印清嘉庆二十年重刻本,第254册,227页。
    41 《总目》卷一七三“张文贞集十二卷”提要,下册,2348页。
    42 《赐书堂集》卷首沈德潜《序》,《汇编》影印清乾隆刻本,第238册,580页。
    43 《南阜山诗集类稿》卷首宋弼《刻南阜山人诗序》,《汇编》影印清乾隆二十八年刻本,第253册,37-38页。
    44 《总目》卷一七三“莲洋诗钞十卷”提要,下册,2347页。
    45 《赵裘萼公剩稿》卷首目录后赵侗教识语,《汇编》影印清乾隆二年刻本,第212册,1页。
    46 《白茅堂集》卷首顾景星《白茅堂集叙》,《汇编》影印清康熙四十三年刻乾隆二十年续刻光绪二十八年补刻本,第76册,12页。
    47 《耻躬堂诗钞》卷首,《汇编》影印清咸丰二年重刻本,第32册,184页。
    48 《丁野鹤先生遗稿》卷首丁慎行《乞言小引》,《汇编》影印清顺治康熙递刻丁野鹤集八种本,第13册,441页。
    49 《高阳山人诗集》卷首,《汇编》影印清康熙四十九年襄城刘氏传经堂刻本,第210册,460页。
    50 《眺秋楼诗》卷末,《汇编》影印清乾隆二十二年高氏十研居刻本,第260册,213页。
    51 《柳塘诗集》卷未吴大庚识语,《汇编》影印清康熙四十四年刻本,第157册,460页。
    52 《南沙文集》卷首,《汇编》影印清康熙友益斋刻本,第91册,317页。
    53 徐枋撰、黄曙辉、印晓峰点校《居易堂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上册,3页。
    54 《健余先生文集》卷首《编次条例》,《汇编》影印清乾隆刻本,第268册,592页。
    55 《姚端恪公全集》卷首,《汇编》影印清康熙桐城姚氏刻本,第75册,130页。
    56 《总目》卷一七三“湛园集八卷”提要,下册。2349页。
    57 《拟山园选集》卷首,《汇编》影印清顺治十年王镛王鑨刻本,第6册,398页。
    58 《兼济堂文集选》卷首詹明章《兼济堂文集序》,清康熙五十年龙江书院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59 两种刊本俱存。前者卷首有张英序,程师恭所撰例言10则,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后者卷首多吴苑序,程师恭所撰例言为11则,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
    60 《陈检讨四六》卷首识语,乾隆三十五年渔古山房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61 《莲洋诗钞》卷首王士禛《吴徵君天章墓志铭》,乾隆二十九年孙谔刻本,南京图书馆藏。
    62 《鸣鹤堂诗集》卷首黄锡朋《序》,《汇编》影印清光绪十五年重刻本,第62册,653页。
    63 《竹垞文类》两种版本的异同,详见《曝书亭全集·前言》,见朱彝尊撰、王利民等校点《曝书亭全集》卷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14页。
    64 《清人别集总目》,李灵年、杨忠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中卷,1060页。
    65 两阁本《梅村集》篇目的差异,一部分是由于底本的不同,另一部分则是由于删改的尺度和手法不同。详本文第五章。
    66 《吴梅村全集》,吴伟业著,李学颖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上册,461页。
    67 此据电子版《四部丛刊》检索。笔者未发现更早使用“原序”一名的典籍。
    68 《石臼集》卷首,《汇编》影印清康熙刻本,第5册,399-400页。
    69 钱氏卒于康熙三年(1664),顾梦游卒于顺治十七年(1660),施闰章卒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
    70 俞陛云《吟边小识》卷三,载《同声月刊》,1941年,第一卷第十一号,25页。
    71 《虎溪渔叟集》卷首李伍渶《虎溪先生遗集刻成书后》,《汇编》影印清康熙临川刘氏刻本,第31册,382页。
    72 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上册,251页。
    73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上册,282页。
    74 沈善洪主编《黄宗羲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十册,13页。
    75 《曝书亭全集·前言》,13、15页。
    76 此据顾炎武撰、华忱之点校《顾亭林诗文集》,中华书局,1983年,259-291页。
    77 《四库禁毁书从刊》影印康熙九年自刻本,北京出版社,2000年,集部第33册,458页。
    78 《四库禁毁书丛刊》影印民国商务印书馆长沙影印排印广东从书本,史部第50册,590页。
    80 文津阁本《曝书亭集》即据这一版本抄录。详本文附录1:《四库全书》清人别集底本考。
    81 屈大均牵入雍正十年曾静遣张熙投书案,诗文皆遭禁毁。
    82 王彬《禁书·文字狱》:“留良是清重要文字狱中人,其书被禁,而此书却被《四库全书》著录,煞可怪异,《总目》又只注之振编,不知何故。”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年,250页。
    83 关于《投笔集》的流传情况,可参见龚艳《<投笔集>研究》,暨南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3-10页。
    84 《田间尺牍》卷一《与江在湄》,见汤华泉校点《藏山阁集》,黄山书社2004年,449页。
    85 《田间尺牍》卷三《与休宁令廖明府》,《藏山阁集》,496页。
    86 《清代禁毁书目(补遗)》,商务印书馆1957年,216页。
    87 “谕内阁著直省督抚学政购访遗书”(乾隆三十七年正月初四日)。载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上册,2页。
    88 《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上册,12、22、23页。
    89 “谕内阁传令各督抚予限半年迅速购访遗书”(乾隆三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上册,67页。
    90 《江苏采辑遗书目录》和《浙江采集遗书总录》是江苏、浙江两省采进遗书时编订的提要目录,所载书籍情况与两省进呈书目略有出入。
    91 缪荃孙撰、黄明、杨同甫标点《艺风藏书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446页
    92 《总目》中有两种清人别集著录为“湖南巡抚采进本”,分别是熊伯龙《熊学士诗文集》三卷、金德嘉《居业斋全集》三十卷。但熊伯龙为湖北汉阳人,金德嘉为湖北广济人,两书又都见于《湖北巡抚呈送第三次书目》.故疑《总目》著录有误。
    93 “湖南巡抚刘墉奏查缴应毁书籍折(附清单三),,(乾隆四十六年九月二十五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1390-1397页。又见雷梦辰《清代各省禁书汇考》,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31-42页
    94 江庆柏《四库全书地方采进本的地域性问题》,《图书馆杂志》2007年第8期。
    95 “江苏按察使胡季堂奏谢特旨征取先父胡煦遗书暨现在办理情形折”(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上册,43页。
    96 “寄谕广西巡抚熊学鹏所查高熊徵陆显仁书非悖逆释放其子孙”(乾隆四十年三月三十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上册,371页。
    97 《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1946-1948页。
    99 吴格整理《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年,976-977页。
    100 司马朝军《乾隆时期的禁毁实录——从<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看禁书标准》,《出版科学》,2008年第6期,第16卷。
    101 宁侠《四库禁书的研究史回顾(1883-2010)》,《阴山学刊》,2011年12月,第24卷,第6期。
    102 陆锡熊《宝奎堂集》卷四,《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道光二十九年陆成沅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451册,58页。
    103 “礼部尚书纪昀奏沥陈愧悔并恳恩准重校赔缮文源阁明神宗后诸书折”(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十一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2024页。
    104 “军机大臣奏遵旨阅看纪昀奏毁各书并缮清单进呈片(附清单一)”(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初三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2065-2067页。
    105 “闵鹗元奏审拟戴世道等折”(乾隆四十五年六月十七日),载《清代文字狱档》,296页。
    107 《清代禁毁书目(补遗)》,商务印书馆,1957年,31页。
    108 《清代禁毁书目(补遗)》,85页。
    109 《清代禁毁书目(补遗)》,131页。
    110 雷梦辰《清代各省禁书汇考》,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140页。
    111 《清代禁毁书目(补遗)》,192页。
    112 《清代禁毁书目(补遗)》,196页。
    113 《清代禁毁书目(补遗)》,216页。
    114 《清代禁毁书目(补遗)》,198页。
    115 黄爱平《四库全书纂修研究》,441页。
    116 “云贵总督李侍尧等查出已禁未禁各书一并解京折(附清单二)”(乾隆四十三年二月初三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上册,776页。
    117 《清代禁毁书目(补遗)》,260页。
    118 《李渔全集》第一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325页。
    119 《清代禁毁书目(补遗)》,227页。
    120 “广西巡抚熊学鹏查缴违碍书籍情形折”(乾隆四十年八月二十六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上册,422页。
    121 同上。
    122 “军机大臣于敏中奏阅看发下高朴名下书籍折(附单二)”(乾降四十四年八月十一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上册,1091页。
    123 《高宗纯皇帝实录》卷八三六,《清实录》,中华书局1986年,第19册,155-156页。
    124 《高宗纯皇帝实录》卷八三七,《清实录》,第19册,179-180页。
    125 《高宗纯皇帝实录》卷八四一,《清实录》,第19册,239页。
    126 “大学士舒赫德等奏将各省解到《初学集》等书及板片销毁折’”(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十七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上册,191页。
    127 “江苏巡抚萨载奏遵旨查办遗书及违碍书情形折”(乾隆三十九年九月初九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上册,254页。
    128 《总目》卷首,上册,5页。
    129 《清代禁毁书目(补遗)》,192页。
    130 《清代禁毁书目(补遗)》,273页。
    131 《清代禁毁书目(补遗)》,192页。
    132 《清代禁毁书目(补遗)》,197页。
    133 《清代禁毁书目(补遗)》,199页。
    134 《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一○六九乾隆四十三年十月二十五日上谕,见《清实录》第22册,326页。
    135 “著萨载等即派妥员严行搜查谕”(乾隆四十三年九月十三日),载《清代文字狱档》,605页。
    136 “沈德潜昧良负恩革去所有官衔谥典谕”(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载《清代文字狱档》,651页。
    137 宁侠《四库禁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175页。
    138 “寄谕各督抚再行晓谕如有违碍书不缴后经发觉以隐匿治罪”(乾隆三十九年十一月初九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283页。
    139 宁侠《四库禁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69-73页。
    140 《清代各省禁书汇考》,31-42页。
    141 “方芬诗集毋庸办理谕”(乾隆四十七年五月三日),载《清代文字狱档》,454-455页。
    142 “军机大臣奏遵旨阅看纪昀奏毁各书并缮清单进呈片(附清电一)”(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初三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2065-2067页。
    143 “江西巡抚郝硕奏缴违碍书籍板片折(附清单一)”(乾隆四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1354-1355页。
    144 《清代各省禁书汇考》,92、98、99页。
    145 《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1006、1024、1059、1061、1064页。
    146 “军机大臣奏列入全书存目之《问山集》字句谬妄即请撤毁片”(乾隆四十八年四月十七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1727页。
    147 “寄谕内阁著四库全书处总裁等将藏书人姓名附载于各书提要末并另编《简明目录》”(乾隆三十九年七月二十五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上册,第228-229页。
    148 文渊阁库书实为一百九十卷(文一百三十卷,词七卷,诗五十三卷),文渊阁、文津阁书前提要卷数不误。
    149 王士禛撰、靳斯仁点校《池北偶谈》,中华书局,1982年,上册,253页。
    150 王士禛《渔洋诗话》卷上,见丁福保辑、郭绍虞整理《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74页。
    151 赵执信撰、陈迩冬点校《谈龙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15页。
    152 薛雪撰、杜维沫校注《一瓢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00页。
    153 《带经堂集》卷五九《叹老口号寄宋牧仲开府》,《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康熙五十年程哲七略书堂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414册,540页。
    154 王士禛《渔洋诗话》卷上,见丁福保辑、郭绍虞整理《清诗话》,168页。
    155 钱仪吉纂、靳斯点校《碑传集》,中华书局,1993年,第11册,4125页。
    156 转引自钱仲联《清诗纪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五册,2487页。
    157 《钝翁续稿》卷一六《山姜书屋诗稿序》,见汪琬撰、李圣华笺校《汪琬全集笺校》,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第3册,1453页。
    158 郑方坤撰、马俊良删订、杨扬点校《清名家诗钞小传·古欢堂诗钞小传》,见《三百年来诗坛人物评点小传汇录》,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218页。
    159 沈德潜撰、吴雪涛、陈旭霞点校《清诗别裁集》卷一六,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309页。
    160 转引自钱仲联《清诗纪事》,第六册,3525页。
    161 郑方坤撰、马俊良删订、杨扬点校《清名家诗钞小传·樊榭山房诗钞小传》,见《三百年来诗坛人物评点小传汇录》,256页。
    162 转引自钱仲联《清诗纪事》,第四册,2138页。
    163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下册,733页。
    164 沈德潜撰、吴雪涛、陈旭霞点校《清诗别裁集》卷九,169页。
    165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上册,357页。
    166 《总目》卷一七三“尧峰文钞五十卷”提要,下册,2343页。
    167 同上。
    168 《魏叔子文集外编》卷五《与计甫草书》,见魏禧撰、胡守仁、姚品文、王能宪校点《魏叔子文集》,中华书局,2003年,上册,247-248页。
    169 《亦有生斋集》文卷七《姜西溟先生杂著手稿书后》,《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道光元年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470册,91页。
    170 《总目》卷一七三“湛园集八卷”提要,下册,2349页。
    171 《总目》卷一七三“望溪集八卷”提要,F册,2352页。
    172 《总目》卷一七三“林蕙堂集二十六卷”提要,下册,2342-2343页。
    173 于景祥《<四库全书总目>对六朝骈文的公正态度》,《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第6期。
    174 《总目》卷一七三“榕村集四十卷”提要,下册,2350页。
    175 《总目》卷一七三“汤子遗书十卷”提要,下册,2341页。
    176 《总目》卷一七三“三鱼堂文集十二卷外集六卷附录一卷”提要,下册,2350页。
    177 《总目》卷一七三“兼济堂文集二十卷”提要,下册,2342页。
    178 《总目》卷一七三“政书八卷”提要,下册,2345页。
    179 《总目》卷一七三“鹿洲初集二十卷”提要,下册,2353页。
    180 《总目》卷一七三“愚庵小集十五卷”提要,下册,2345页。按:殿本“十五卷”误作“十卷”,整理本从之,今正。
    181 《总目》卷一七三“存砚楼文集十六卷”提要,下册,2352页。
    182 《总目》卷一七三“果堂集十二卷”提要,下册,2353页。
    183 郭伯恭《四库全书纂修考》,上海书店,1992年,227页。
    184 《总目》卷首,上册,32页。
    185 《总目》卷一八二“渔洋文略十三卷”提要,F册,2538页。
    186 《总目》卷一七三“曝书亭集八十卷附录一卷”提要,下册,2345页。
    187 周中孚撰、黄曙辉、印晓峰标校《郑堂读书记》,上海书店,2008年,下册,1144页。
    188 《总目》卷一八二“张文贞外集二卷”提要,下册,2542页。
    189 《郑堂读书记》,下册,1142页。
    190 《总目》卷一八二“钝翁前后类稿一百十八卷”提要,下册,2539页。按:整理本“一百十八”误作百八十”。
    191 《总目》卷一一九“白田杂著八卷”提要,上册,1598页。
    192 《总目》卷五六“于山奏牍七卷附诗词一卷”提要,上册,791页。
    193 《总目》卷一七三“莲洋诗钞十卷”提要,下册,2347页;又卷一八三“别本莲洋集”提要,下册,2559页。
    194 《总目》卷一八二“精华录训纂十卷”提要,下册,2537页。
    195 于敏中《于文襄手札》,第29通。
    196 严迪昌《清诗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上册,15-29页。
    197 马大勇《清初庙堂诗歌集群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26-32页。
    198 《总目》卷一九○“皇清文颖一百二十四卷”提要,下册,2660页。
    199 严迪昌《清诗史》,上册,21页。
    200 《总目》卷一八二“陋轩诗四卷”提要,下册,2544页。
    201 孙纪文《<四库全书总目>对本朝诗歌的批评》,《宁夏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202 《总目》卷一八一“安雅堂诗安雅堂拾遗诗(皆无卷数)安雅堂拾遗文二卷附二乡亭词四卷”提要,下册,2530页。
    203 沈德潜撰、吴雪涛、陈旭霞点校《清诗别裁集》卷二,31页。
    204 《总目》卷一八二“秋笳集八卷”提要,下册,2538页。
    205 沈德潜撰、吴雪涛、陈旭霞点校《清诗别裁集》卷五,80页。
    206 《御制文初集》卷一二《沈德潜选国朝诗别裁集序》,《汇编》影印清乾隆嘉庆武英殿刻本,330册,116页。
    207 “谕内阁著国使馆总裁于国史内另立《贰臣传》一门”(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初三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上册,558页。
    208 《总目》卷首,上册,33页。
    209 《总目》卷一七三“抱犊山房集六卷”提要,下册,2346页。
    210 《总目》卷一七三“铁庐集三卷外集二卷后录一卷”提要,下册,2348页。
    211 《总目》卷一七三“午亭文编五十卷”提要,下册,2344页。
    212 《总目》卷一七三“读书斋偶存稿四卷”提要,下册,2344页。
    213 《总目》卷一七三“曝书亭集八十卷附录一卷”提要,下册,2344页。
    214 《总目》卷一七三“西陂类稿三十九卷”提要,下册,2348页。
    215 《总目》卷一七三“古欢堂集三十六卷附黔书二卷长河志籍考十卷”提要,下册,2349页。
    216 《总目》卷一七三“莲洋诗钞十卷”提要,下册,2347页。
    217 《总目》卷一四八“集部总叙”,下册,1971页。
    218 《总目》卷一七三“因园集十三卷”提要,下册,2350页。
    219 《总目》卷一九○“唐贤三昧集三卷”提要,下册,2662页。
    220 《总目》卷一七三“莲洋诗钞十卷”提要,下册,2347页。
    221 《总目》卷一八三“别本莲洋集二十卷”提要,下册,2559页。
    222 《总目》卷一七三“古欢堂集三十六卷附黔书二卷长河志籍考十卷”提要,下册,2349页。
    223 《总目》卷一七三“湛园集八卷”提要,下册,2349页。
    224 《总目》卷一七三“午亭文编五十卷”提要,下册,2344页。
    225 《乐善堂全集》卷二七,《汇编》影印清乾隆二年内府刻本,331册,463-464页。
    226 于敏中《于文襄手札》,第38通。
    227 《总目》卷一七三“梅村集四十卷”提要,F册,2341页。
    228 《乐善堂全集》卷八,《汇编》影印清乾隆二年内府刻本,第331册,154-156页。
    229 《乐善堂全集》卷三三《冬日寄蔡闻之先生》、卷三四《立春前五日以诗代书问蔡先生病》,《汇编》影印清乾隆二年内府刻本,第331册,439、443页。
    230 《御制诗四集》卷五八,《汇编》影印清乾隆嘉庆武英殿刻本,第326册,37页。
    231 《总目》卷一七三“二希堂文集十二卷”,下册,2351页。
    232 《松泉诗集》卷首钱维城《传》,《汇编》影印清乾隆刻本,第272册,9页。
    233 《松泉诗集》卷首《御赐吏部尚书汪由敦恤典》,《汇编》影印清乾隆刻本,第272册,1页。
    234 张升《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的构成与写作》,《文献》,2009年1月第1期。
    236 《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1006页。
    237 《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1008页。
    238 《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1021页。
    239 《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1030页。
    240 《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1049页。
    241 《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1048页。
    242 《汇编》影印清刻本,第381册,380页。
    243 《汇编》影印民国六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刻本,第382册,578页。
    244 《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1045页。
    245 《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999页。
    246 《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998页。
    247 《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997页。
    248 《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992-996页。
    249 《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996-997页。
    250 沈津《校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残稿的一点发现》,载《书韵悠悠一脉香——沈津书目文献论集》,32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253 “谕《总目提要》并黄签考证书成时俱著列于四库全书之首”(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十九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1295页。
    254 以卜二书原在“学余堂文集二十八卷诗集五十卷外集二卷”之后,今见于《总目》卷一八一“别集类存目八”。“闇划修斋稿无卷数”,今本《总目》作“闇修斋稿一卷”。
    255 以上五书在“愚庵小集十五卷”之后,今见于《总目》卷一八一“别集类存目八”。
    256 此书原在“连洋诗钞十卷”之后,今见于《总目》卷一八一“别集类存目八”。
    257 此书原在“湛园集八卷”之后,今见于《总目》卷一八一“别集类存目八”.
    258 此书原在“古懽堂集三十六卷附黔书二卷长河志籍考十卷”之后,今见于《总目》卷一八一“别集类存目八”。
    259 此二书原在“三鱼堂文集十二卷外集六卷附录一卷”之后,今见于《总目》卷一八三“别集类存目十”。
    260 此书原在“因园集十三卷”之后,今见于《总目》卷一八三“别集类存目十”
    261 此二书原在“存砚楼文集十六卷”之后,今不见于《总目》。
    262 此书原在“香屑集十八卷”之后,今见于《总目》卷一八五““别集类存目十二”。
    263 《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1007页。
    264 “军机大臣奏遵旨销毁李清书四种应行补函商酌办理情形片”(乾隆五十二年四月初二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1997页。
    266 沈彤曾预修三《礼》及《一统志》,议叙九品官。
    270 《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2007页。
    275 司马朝军《<四库全书总目>编纂考》,435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276 《总目》卷一八四“吾友于斋诗钞八卷”提要,下册,2582页。
    278 刘远游《<四库全书>卷首提要的原文和撤换》,《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2期。
    279 “军机大臣奏请将承办《文溪集》疏误之提校各员交部察议片”(乾隆四。十一年十月初五日),《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上册,546页。
    281 陈新《由宋人别集浅论<四库全书>》,载《古典文献论丛》,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古文献研究所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2页。
    282 王秋红《清代孙谔系统本<莲洋诗钞>研究》,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283 《总目》卷一八二“学源堂文集十八卷”提要,下册,2535页。
    284 《总目》卷一八三“德星堂文集八卷续集一卷河工集一卷诗集五卷”提要,下册,2562页。
    285 《总目》卷一八四“(?)堂集六十一卷”提要,下册,2579页。
    286 《总目》卷一八五“司业文集四卷”提要,下册,2584页。
    287 《总目》卷一七三“张文贞集十二卷”提要,下册,2348页。
    288 《总目》卷一七三“学余堂文集二十八卷诗集五十卷外集二卷”提要,下册,2342页。
    289 《总目》卷一七三“湛园集八卷”提要,下册,2349页。
    290 《总目》卷一一九“湛园札记二卷”提要,上册,1597页。
    291 《总目》卷六八“贵州通志四十六卷”提要,上册,945页。
    292 《总目》卷一七三“古欢堂集三十六卷附黔书二卷长河志籍考十卷”提要,下册,2349页。
    293 《总目》卷一九九“词话二卷”提要,2808页。
    294 《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1007页。
    295 笔者按:《古欢堂集》实为三十七卷,各本《总目》著录皆误。
    296 董洪利主编《古文献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92-193页。
    299 翁方纲曾校阅《存诚堂集》五十八卷,其中即包含《存诚堂诗集》二十五卷。见《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997-998页。
    100 《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1026页。
    301 《考证》一书中多次以《世说新语》作为校改依据,可见馆臣并未以小说家之言轻之。
    302 《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1007页。
    303 《总目》卷一九二“尺牍清裁六十卷补遗一卷”提要,下册,2692页。
    304 黄爱平《四库全书纂修研究》,138页。
    306 《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上册,1112页。
    307 《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上册,1200-1201页。
    308 朱鹤龄撰、虞思徵点校《愚庵小集》,327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309 “谕内阁将文津阁全书内《扬子法言》空行交军机大臣填补等事”(乾隆五十六年七月十八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2233页。
    310 “左都御史纪昀奏文源阁书覆勘先完请将详校官等分别议处折”(乾隆五十六年九月二十九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2237-2238页。
    311 《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2300页。
    312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议添派覆校官及功过处分条例折”(乾隆三十八年十月十八日)所附《功过处分条例》,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上册,169页。
    313 张升《四库全书馆研究》,188-189页。
    314 魏芳华《四库全书专职校对队伍分析》,《中国出版》1998年第10期。
    316 “礼部尚书纪昀奏请将文渊阁翻译册档移送热河一分等事折”,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2081页。
    317 “礼部尚书纪昀奏沥陈愧悔并恳恩准重校赔缮文源阁明神宗后诸书折”(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十一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2024页。
    318 武玉梅《清修<四库全书>对<明文海>之抽删探考》,《历史档案》,2004年第3期。
    319 《总目》卷首,上册,5-6页。
    320 《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五七六乾隆二十三年十二月二日上谕,见《清实录》,中华书局1986年,第16册,335页。
    321 “谕内阁将《诸史同异录》从全书内掣出销毁并将总纂等交部议处”(乾隆五十二年三月十九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1992页。
    322 “谕内阁著国史馆总裁于应入《贰臣传》诸人详加考核”(乾隆四十三年二月二十四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上册,784页。
    323 “军机大臣奏遵旨阅看纪昀奏毁各书并缮清单进呈片(附清单一)”(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初三日)所附清单,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2066页。
    324 “军机大臣奏遵旨阅看纪昀奏毁各书并缮清单进呈片”(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初三日)所附清单,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2066页。
    325 “著再行严密搜查徐沈二犯有无自作悖逆之书谕”(乾隆四十三年九月二十一日),载《清代文字狱档》,612页。
    326 “将卓天柱等与卓汝谐审办谕”(乾隆四十七年二月十三日),载《清代文字狱档》,341页。
    327 “哈山等审拟戴名世《南山集》案题本”(康熙五十年十二月十八日),载《清代文字狱档》,955页。
    328 《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一八四,见《清实录》,第11册,373-374页。
    329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清康熙刻本,齐鲁书社,1997年,集部第216册,772页。
    330 “沈德潜昧良负恩革去所有官衔谥典谕”(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载《清代文字狱档》,651页。
    331 《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一三○,见《清实录》第8册,696页。
    332 《总目》卷首,上册,7页。
    333 ???
    334 “军机大臣奏遵旨阅看纪昀奏毁各书并缮清单进呈片”(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初三日)所附清单,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2067页。
    335 《高宗纯皇帝实录》卷六四八乾隆二十六年十一月六日上谕,见《清实录》,第17册,251页。
    336 “王尔扬所作墓志无庸查办谕”(乾隆四十三年四月初八日),载《清代文字狱档》,187页。
    337 “谕内阁毛奇龄《词话》内谬妄字句交馆改正并将书内列名总纂等议处”(乾隆四十七年十月二十九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1667页。
    338 郝懿行《尔雅郭注义疏》卷下二,《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同治五年郝氏家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87册,622页。
    339 《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一○六九乾隆四十三年十月二十五日上谕,见《清实录》第22册,326页。
    340 “胡中藻等俟拿解到京交大学士等审拟谕’’(乾隆二十年三月十三日),载《清代文字狱档》,36页。
    341 “胡中藻等俟拿解到京交大学士等审拟谕”(乾隆二十年三月十三日),载《清代文字狱档》,38页。
    342 “阿桂等奏审拟徐述夔等罪名折”(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清代文字狱档》,646页。
    343 《总目》卷首,上册,5-6页。
    344 《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1006页。
    345 《四库全书存目从书》影印清康熙刻本,集部第216册,824页。
    346 同上书,891页。
    347 “谕内阁将《诸史同异录》从全书内掣出销毁并将总纂等交部议处”(乾隆五十二年三月十九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1992页。
    348 “军机大臣奏查四厍书内应行撤出销毁各书情形片”所附清单(乾隆五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2144页。
    349 “礼部尚书纪昀等奏详检删削并赔缮《尚书古文疏证》等书籍折”(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十一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2022页。
    350 “礼部尚书纪昀奏沥陈愧悔并恳思准重校赔缮文源阁明神宗后诸书折”(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十二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2023页。
    351 “礼部尚书纪昀等奏详检删削并赔缮《尚书古文疏证》等书籍折’’(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十一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2022页。
    352 “谕内阁签出《读画录》等书违碍字句之详校官著交部议叙”(乾隆五十二年八月十一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2022页、2057页。按:《档案》2057页称胡高望等为“文溯阁详校官”,“溯”当为“津”之误。《档案》2024页“寄谕六阿哥永熔等文渊文源所贮全书著派科甲出身尚书等校阅”载:“热河文津阁所贮四库全书,朕偶加翻阅,其中讹谬甚多,已派随从热河之阿哥及军机大臣并部院随出之阮葵生、阿肃、胡高望、嵩贵、吉梦熊,再行详加校阅改正。”可证此三人为文津阁详校官。而文溯阁的详校工作迟至乾隆五十五年才开始。
    353 “谕内阁《扬子法言》一书缮写讹错纪昀等著再行交部议处’’(乾隆五十六年七月二十三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2235页。
    354 “左都御史纪昀奏文源阁书覆勘先完请将详校官等分别议处折”(乾隆五十六年九月二十九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2237-2238页。
    355 “左都御史纪昀奏文渊阁书籍校勘完竣并进呈舛漏清单折”(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九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2273-2276页。
    356 “礼部尚书纪昀等奏详检删削并赔缮《尚书古文疏证》等书籍折”(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十一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2022页。
    357 “军机大臣奏遵旨阅看纪昀奏毁各书并缮清单进呈片”(乾隆五十二年十月初三日)所附清单,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2066页。
    359 《总目》卷首,上册,5页。
    360 《总目》卷首,上册,6页。
    362 “军机大臣奏遵旨阅看纪昀奏毁各书并缮清单进呈片”(乾隆五十二年十月三日)所附清单,载《四库全书纂修档案》,下册,2065页。
    363 孔凡礼《<随隐漫录><四库全书>文渊阁本与文津阁本异文及其研究价值》,《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6月,第2期。
    364 武玉梅《清修<四库全书>对<明文海>之抽删探考》,《历史档案》,2004年第3期。
    365 司马朝军《<四库全书总目>编纂考》,394页,504页,521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366 江庆柏等整理《四库全书荟要总目提要》,第2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
    367 李国庆《纪晓岚删定<四库全书总目>稿本·前言》,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
    368 崔富章《<四库全书总目>武英殿本刊竣年月考实——“浙本翻刻殿本”论批判》,《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372 李国庆先生误认为纪昀删去此句是违背《总目》通例的,可能是没有注意到《金管集》的存在。其说见《纪晓岚删定<四库全书总目>稿本·前言》。
    376 “军机大臣奏列入全书存目之《问山集》字句谬妄请即撤毁片”(乾隆四十八年四月十七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1727页。
    377 丁福保辑、郭绍虞整理《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99页。
    378 沈津《校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残稿的一点发现》,载《书韵悠悠一脉香——沈津书目文献论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21页。
    379 沈津《校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残稿的一点发现》,载《书韵悠悠一脉香——沈津书目文献论集》,33页。
    380 “寄谕六阿哥永瑢等文渊文源所贮全书著派科甲出身尚书等校阅”(乾隆五十二年五月十九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2005-2006页。
    381 “质郡王永瑢等奏现办覆校文渊文源两阁书籍事宜折”(乾隆五十二年五月二十三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2010页。
    382 “谕内阁将文渊等三阁书籍应换写篇页及工价令纪昀陆锡熊分赔”(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十二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2025-2026页。
    383 “质郡王永熔等奏奉命校阅文渊文源阁书将次告竣折”(乾隆五十二年七月二十七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2047页。
    384 “礼部尚书纪昀奏来热河勘书完竣并查明阙失颠舛各书设法办理折”(乾隆五十三年正月二十七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2114页。
    385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陆锡熊奏查勘文溯阁书完竣折”(乾隆五十五年七月十二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2192页。
    386 “谕内阁将文津阁全书内《扬子法言》空行交军机大臣填补等事”(乾隆五十六年七月十八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2233页。
    387 “左都御史纪昀奏文源阁书覆勘先完请将详校官等分别议处折”(乾隆五十六年九月二十九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2237-2238页。
    388 “左都御史纪昀奏前赴热河覆勘文津阁书籍情形折”(乾隆五十七年四月初十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2300页。
    389 “热河总管福克精额等奏文津阁书籍校竣已照式归架折”(乾隆五十七年闰四月二十七日),载《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下册,2304页。
    390 张帆、汪龙麟《文津阁<四库全书>出版价值刍议》,《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6期。
    392 清嘉庆借月山房汇钞本、《指海》本皆然。
    393 张帆、汪龙麟《文津阁<四库全书>出版价值刍议》,《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6期。
    394 任继愈《中国文化发展史的一件盛事——为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鼓与呼》,转引自刘玉珺《四库唐人文集研究》,巴蜀书社,2010年,321-322页。
    395 钱大昕撰、吕友仁标校《潜研堂文集》卷三五《答王西庄书》,七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636页。
    396 扬帆《推进四库学研究的新举措》,《炎黄文化研究》第一辑,大象出版社,2004年,285页。
    397 司马朝军《<四库全书总目>编纂考》,435页。另按:笔者认为,司马朝军先生的说法固然能够纠正前说之误,但亦有未尽当处。首先,“原序”“原跋”不等于“原书序跋”,这一点笔者在本文第四章已有讨论。此外,司马先生拟将《四库全书》中的序跋汇集为《四库序跋》,“再扩大范围,将馆臣所删者增补进来”,这一做法亦值得商榷——司马先生对于《四库全书》中序跋的文字竟如此信任,不忌惮其中可能出现的删改和讹谬吗?对于《四库全书》中的序跋,态度当与对待四库本同,有其他版本当首选其他版本,四库本可以用来纠谬补缺,这样应该比以四库本为基础、以其他版本纠谬补缺效果更好。
    398 陈晓华《<四库全书>三种提要之比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399 刘玉珺《四库唐人文集研究》,238页。
    400 王秋红《清代孙谔系统本<莲洋诗钞>研究》,山西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34页。
    2 此处所辨证之提要,皆以《总目》为对象。而此九条提要,浙本、殿本皆无分别,故不再区分。
    403 赵尔巽等《清史稿》卷一一五,中华书局,1976年,第12册,3339-3340页。
    404 阮元、杨秉初等《两浙輶轩录补遗》,《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嘉庆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684册,577页。
    《吴嘉纪诗校笺》,吴嘉纪撰,杨积庆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顾亭林诗文集》,顾炎武撰,华忱之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
    《戴名世集》,戴名世撰,王树民编校,中华书局,1986年。
    《吴梅村全集》,吴伟业撰,李学颖集评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李渔全集》,李渔撰,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
    《施愚山集》,施闰章撰,何庆善、杨英芹点校,黄山书社,1993年。
    《寒松堂全集》,魏象枢撰,陈金陵点校,中华书局,1996年。
    《全祖望集汇校集注》,全祖望撰,朱铸禹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赵执信诗集笺注》,赵执信撰,赵蔚芝、刘聿鑫笺注,黄河出版社,2002年。
    《钱牧斋全集》,钱谦益撰,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魏叔子文集》,魏禧撰,胡守仁、姚品文、王能宪校点,中华书局,2003年。
    《汤斌集》,汤斌撰,范志亭,、范哲辑校,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
    《青溪集》,程廷祚撰,宋效永校点,黄山书社,2004年。
    《黄宗羲全集》,黄宗羲撰,沈善洪主编,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
    《清名家诗丛刊初集·施闰章诗》,施闰章撰,吴家驹点校,广陵书社,2006年。
    《清名家诗丛刊初集·厉鹗诗》,厉鹗撰,吴家驹点校,广陵书社,2006年。
    《兼济堂文集》,魏裔介撰,魏连科点校,中华书局,2007年。
    《王士禛全集》,王士禛撰,袁世硕丰编,齐鲁书社,2007年。
    《安雅堂全集》,宋琬撰,马祖熙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方苞集》,方苞撰,刘季高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居易堂集》,徐枋撰,黄曙辉、印晓峰点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曝书亭全集》,朱彝尊撰,王利民等校点,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
    《秋笳集》,吴兆骞撰,麻守中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陈维崧集》,陈维崧撰,陈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愚庵小集》,朱鹤龄撰,虞思徵点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汪琬全集校笺》,汪琬撰,李圣华校笺,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
    《吴雯先生莲洋集》,吴雯撰,李豫等点校,三晋出版社,2010年。
    《秋锦山房集秋锦山房外集》,李良年撰,朱丽霞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五公山人集》,王余佑撰,张京华点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吕留良诗文集》,吕留良撰,徐正等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
    《勉行堂诗文集》,程晋芳撰,魏世民校点,黄山书社,2012年。
    《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稿本,台湾“中央图书馆”藏。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稿本,上海图书馆藏。
    《于文襄论四库全书手札》,国立北平图书馆影印本,1933年。
    《清代禁毁书目(补遗)清代禁书知见录》,姚觐元、孙殿起编,商务印书馆,1957年。
    《四库采进书目》,吴慰祖校订,商务印书馆,1960年。
    《四库全书总目》,永瑢等撰,中华书局,1965年。
    《清代档案史料丛编》,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中华书局,1978年。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邵懿辰撰,邵章续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清诗纪事初编》,邓之诚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清实录》,中华书局,1986年。
    《三百年来诗坛人物评点小传汇录》,舒位等撰,程千帆、杨扬整理,杨扬辑校,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
    《清诗纪事》,钱仲联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
    《清史列传》,王钟翰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
    《掌故丛编》,故宫博物院掌故部编,中华书局,1990年。
    《钦定四库全书考证》,王太岳等纂,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
    《碑传集》,钱仪吉纂,靳斯点校,中华书局,1993年。
    《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四库全书研究所整理,中华书局,1997年。
    《清诗别裁集》,沈德潜选编,吴雪涛、陈旭霞点校,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清诗话》,王夫之等撰,丁福保辑,郭绍虞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金毓黼手定本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9年。
    《清朝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
    《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翁方纲撰,吴格整理,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年。
    《四库提要分纂稿》,翁方纲等撰,吴格、乐怡标校整理,上海书店,2006年。
    《四库全书提要稿辑存》,张升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
    《文津阁四库全书提要汇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
    《艺风藏书记》,缪荃孙撰,黄明、杨同甫标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郑堂读书记》,周中孚撰,黄曙辉、印晓峰标校,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
    《四库全书荟要总目提要》,江庆柏等整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
    《浙江采集遗书总录》,沈初等撰,杜泽逊、何灿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郎园读书志》,叶德辉撰,杨洪升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清代文字狱档(增订本)》,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
    《纪晓岚删定<四库全书总目>稿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永瑢等撰,傅卜棠点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刘兆祐《民国以来的四库学》,《汉学研究通讯》第2卷第3期,1983年7月。
    李春光《四库全书校勘刍议》,《辽宁大学学报》1989年第5期。
    刘远游《<四库全书>卷首提要的原文和撤换》,《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2期。
    杨晋龙《“四库学”研究的反思》,《中国文哲研究集刊》第4期,1994年3月。
    杨讷、李晓明《<四库全书>文津阁文渊阁本清别集类录异》,《北京图书馆馆刊》1995年第1-2期。
    陈新《由宋人别集浅论(四库全书)》,载《古典文献论丛》,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古文献研究所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沈宏治《四库全书集部存目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 5期。
    昌彼得《“四库学”的展望》,载《两岸四库学》,淡江大学中国文学系主编,台湾学生书局,1998年。
    魏芳华《四库全书专职校对队伍分析》,《中国出版》1998年第10期。
    周积明《“四库学”:历史与思考》,《清史研究》2000年第2期。
    刘辰《<四库全书>的校对》,《编辑之友》2000年第5期。
    漆永祥《从<全宋诗>的编纂看<四库全书>的文献价值》,载《海峡两岸古典文献学
    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淡江大学中国文学学系、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潘务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论清代散文》,《古典文学知识》2003年第4期。
    陈雪云《清廷毁书的罪证——论河南省图书馆馆藏四库全书<日知录><明文海>抽毁本的价值》,《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年第5期。
    武玉梅《清修<四库全书>对<明文海>之抽删探考》,《历史档案》,2004年第3期。
    扬帆《推进四库学研究的新举措》,《炎黄文化研究》第一辑,大象出版社,2004年。
    陈晓华《<四库全书>三种提要之比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孙纪文《<四库全书总目>对本朝诗歌的批评》,《宁夏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沈津《校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残稿的一点发现》,载沈津《书韵悠悠一脉香——
    沈津书目文献论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崔富章《<四库全书总目>武英殿本刊竣年月考实——“浙本翻刻殿本”论批判》,《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汪家熔《清人别集概况》,《出版史料》2006年第3期。
    乐怡《翁方纲纂<提要稿>与<四库提要>之比较研究》,《图书馆杂志》2006年第4期。
    张帆、汪龙麟《文津阁<四库全书>出版价值刍议》,《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6期。
    江庆柏《四库全书私人呈送本中的家族本》,《图书馆杂志》2007年第1期。
    江庆柏《四库全书地方采进本的地域性问题》,《图书馆杂志》2007年第8期。
    柳燕《<四库全书总目>集部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司马朝军《乾隆时期的禁毁实录——从<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看禁书标准》,《出版科学》,2008年第6期,第16卷。
    孔凡礼《<随隐漫录><四库全书>文渊阁本与文津阁本异文及其研究价值》,《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6月,第2期。
    丁芬、李国庆《<四库全书总目>残稿及其文献价值》,《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年第8期。
    杨丽霞《<曝书亭集>康熙本、四库本异文掇拾》,《文教资料》,2008年第28期。
    杨丽霞《从<曝书亭集>看四库馆臣对“违禁”人物的处理》,《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9年第3期。
    杨丽霞《四库本<曝书亭集>校议》,南京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张升《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的构成与写作》,《文献》2009年第1期。
    周金标《从<愚庵小集>看<四库全书>对清初别集的著录标准》,《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年第10期。
    于景祥《<四库全书总目>对六朝骈文的公正态度》,《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第6期。
    刘祥元《<日知录>文渊阁本抽毁余稿探析》,《理论界》2009年第12期。
    周金标《钱谦益与朱鹤龄交往考论》,《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9卷第1期,2010年2月。
    吴在庆、高玮《文津阁<四库全书>本<樊川集>版本优劣谈——以<四部丛刊·樊川文集>等版本为参照》,《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蒋寅《略谈清人别集的文献价值》,《清史研究》2010年第3期。
    王秋红《清代孙谔系统本<莲洋诗钞>研究》,山西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耿建华的《清于成龙<于清端公政书>版本考略》,山西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宁侠《四库禁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王颖、杜鹃《文津阁<四库全书>研究综述》,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第32卷第1期,2012年3月。
    《清代禁毁书目研究》,吴哲夫撰,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会,1969年。
    《四库全书答问》,任松如撰,巴蜀书社,1988年。
    《清代各省禁书汇考》,雷梦辰撰,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
    《<四库全书>纂修研究》,黄爱平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中国禁书大观》,安平秋、章培恒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1991年。
    《四库全书纂修考》,郭伯恭撰,上海书店,1992年。
    《清初学术思辨录》,陈祖武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禁书·文字狱》,王彬撰,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年
    《四库禁毁书研究》,何龄修、朱宪、赵放编,北京出版社,1999年。
    《清代禁书总述》,王彬主编,中国书店,1999年。
    《清代诗学研究》,张健撰,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清儒学术拾零》,陈祖武撰,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清诗史》,朱则杰撰,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
    《文化视野下的<四库全书总目>》,周积明撰,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
    《清代学术思想的变迁与文学》,马积高撰,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柯愈春撰,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人别集总目》,杨忠、李灵年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朴学与清代社会》,黄爱平撰,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
    《清人文集别录》,张舜徽撰,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中国禁书简史》,陈正宏、谈蓓芳撰,学林出版社,2004年。
    《<四库全书总目>研究》,司马朝军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明清散文研究》,陈平原撰,三联书店,2004年。
    《<四库全书总目>编纂考》,司马朝军撰,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江庆柏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中国文祸史》,胡奇光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四库全书总目>学术思想研究》,张传峰撰,学林出版社,2007年。
    《四库系列丛书目录·索引》,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部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四库存目标注》,杜泽逊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清代理学史》,龚书铎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
    《书林丛考(增订本)》,郑伟章撰,岳麓书社,2008年。
    《乾隆帝及其时代》,戴逸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四库总目学”研究史》,陈晓华撰,商务印书馆,2008年。
    《<四库全书>与十八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陈晓华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清诗别裁集>研究》,王炜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四库唐人文集研究》,刘玉珺撰,巴蜀书社,2010年。
    《清初散文论稿》,张修龄,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
    《汉宋之间:翁方纲学术思想研究》,刘仲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清诗史》,严迪昌撰,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
    《晚明史籍考》,谢国桢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来燕榭书跋(增订本)》,黄裳撰,中华书局,2011年。
    《清人选清诗与清代诗学》,王兵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
    《四库全书馆研究》,张升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