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山东商人北方商贸活动的历史地理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明代,中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商业呈现一片繁盛的景象。作为商业活动主角的商人,也就成为当今经济史研究的重点。根据范金民先生的研究,最迟在明末,山东商帮已经形成。
     到了清代,山东商人的商业活动区域得到了很大的扩展。东部沿海地区、大江南北、白山黑水甚至内陆的山西、陕西及四川地区都留下了山东人的商业足迹,而北方却是山东商人商贸活动的重心。
     北方商贸区包括了京津商贸区、东北商贸区和鲁豫商贸区,在每个商贸区内,又可分为小的商贸区,如京津商贸区包括了北京商贸区、天津商贸区、西安商贸区等,东北商贸区包括了盛京商贸区、吉林商贸区和黑龙江商贸区,鲁豫商贸区包括了山东商贸区和河南商贸区。
     京津商贸区是山东商人北方商贸活动扩展的重要的区域,自顺治年间开始,山东招远商人便开始了在北京的商业活动。此后,黄县、莱阳、文登、海丰、昌邑、掖县、栖霞等地的商人也开始了在京城的商业活动。在京山东商人主要经营饭庄、饭馆、洋货铺、绸缎铺、粮食店、布铺等与人的生活紧密相关的行业,其人数和经济实力使得山东人可以与当时第一大商帮晋商相分庭抗礼。,在天津,山东商人主要经营绸布、饭馆、茶叶、皮货、船行等行业,其构成主体是济宁商人,19世纪后期,登州、莱州、青州商人也开始了在天津的商业经营,但其主要还是经营饭馆、粮业、客栈等。‘京津商贸区除北京、天津外,山西、陕西也是山东商人商业经营的地点。不论是在文学作品中,抑或是地方志书中,均有对山东商人在陕西、山西等地经商的记载。但从人数和实力上,都无法和北京、天津相比。山东商人在商贸活动扩展中,为了便于同乡互助,而大多在当地建立会馆。会馆数量最多之处,当为山东商人在北京建立的会馆,其数量多达十几个,其次是在天津,建有济宁会馆、山东旅津同乡会(山东会馆)、山东旅津同乡会等。在西安建有山东会馆。
     东北商贸区是山东商人北方商贸活动扩展的第二个重要区域,东北地区包括了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三省。明时,山东商人便开始了在东北的商业经营。1618年努尔哈赤攻打抚顺城时,当时抚顺城内就有山东、山西、河东、苏州、杭州、易州等处商贾十六人。康熙年间,玄烨巡行边外,就见到关外有大量的山东人,有经商者,有开荒者,有佣耕者,其数多达十万之多。
     山东商人在东北的商贸区域的扩展,是与东三省区域开发相一致的。山东商人在东北经商,最早是在辽宁省,后逐渐扩展到吉林和黑龙江,甚至跨过黑龙江到达西伯利亚地区进行商业活动。这种商业活动呈现出由南至北、渐进而行的态势。从所经营的行业来看,山东商人主要经营的是油坊、烧锅、粮栈、杂货等行业,这些行业均是当时城市经济生活的重要支柱。
     山东商人在东北的商业活动,是伴随着移民而产生、发展和兴盛起来的。在东北经商的山东商人,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山东本地商人,经陆路或海路到到东北;一种是移民到东北,垦荒、佣工、佣耕,逐渐获得资金,然后从事商业活动。在这两种类型之中,后者要占多数。纵观在东北经商的山东商人,以登、莱、青三府居多,占主导。
     作为鲁豫商贸区构成部分的河南,由于地近山东,也成为了山东商人北方商贸活动扩展的第三个重要区域。山东商人在河南的商业经营,主要集中在开封、洛阳、郑州等几个城市。但是山东商人在商业活动中,不单单局限于某个商贸区域内,而是会随着商贸活动中商品的变化而贸易于各个区域之间。
     通过对山东商人北方商贸活动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的两个结论:
     第一,山东商人的产生是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区域现象。历时人文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论是认识山东商人商贸活动扩展的理论基础。山东商人商贸活动的扩展,首先是自然环境的因素,自然环境包括了山东商人产生的地理条件、区域位置、自然资源的差异。其次是人文因素,包括了山东商人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土壤等。在特定的区域中,自然环境给人类生产活动所提供的条件成为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同时,该区域人文因素及人类活动适应环境、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成为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山东商人商贸活动的扩展同时也体现了人地和谐统一的关系。
     第二,地理区域因素在山东商人商贸活动扩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理区域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区域的比较优势来实现的。这些优势主要是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山东商人在京津地区的商贸扩展靠的主要还是区位优势,而在东北商贸区的扩展利用的则是资源优势。地理区域虽不是山东商人商贸区域扩展的决定因素,但却是应重视的因素。
The Ming dynasty, China's economy has been significantly developed, commercial rendering a thriving scene. Leading role as a commercial activity of merchants, became the focus of today's economic history research. According to Mr. Fan jinmin research, the latest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Shandong merchants'Group has been formed.
     The Qing dynasty, Shandong merchants' commercial activity area is a great extension. The eastern coastal regions, North and South, white on black or even inland of Shanxi, Shaanxi and Sichuan region has left a Shantung commercial footprint, while the North is the core of the Shandong merchants trading activities.
     North business district includes Beijing-Tianjin district, northeast of the district and Shandong business district. In each business area, it can be divided into small business areas, such as the Beijing-Tianjin business area including downtown Beijing, Tianjin and commerce, Xi'an and commerce, North business district includes Shenyang business area, Jilin and Heilongjiang downtown business district, in Shandong and business areas including the Shandong business area and Henan business area.
     Beijing-Tianjin-business district is the core of the Shandong merchants trading activities extended areas, since the Sun zhi reign, Zhaoyuan businessmen starts in Beijing's business activities. Since then, Huangxian, Laiyang, Wen Deng, Haifeng, Changyi, ye xian, Qixia and other places of merchants also began in the capital's commercial activities. The main business of the Shandong merchants in the restaurant, foreign goods shop, silk shops, food stores, cloth, and human life closely related industry, its size and economic strength allows the Shandong people can antagonize Shanxi merchants. In Tianjin, the main business of Shandong silk merchants, restaurants, tea, leather goods, shipping lines, etc., but the main body of Shandong merchants is Ji Ning businessman. In 19th century, Deng Zhou, Lai Zhou, Green Island businessmen began commercial operation in Tianjin, but its main operation is restaurants, food industry, inns and other. Tianjin, Shanxi, Shaanxi, Shandong, is also the place for businessmen. Whether in literary works, or the Annals has on the Shandong merchants in Shaanxi, Shanxi, and other places of business record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mutual legal assistance, Shandong merchants build most of the club in the local area.
     North business district is Shandong merchants trading activities extended to the second important area, including the northeastern Liaoning, Jilin and Heilongjiang province, etc. Ming, Shandong merchants begins in the northeast of commercial operations. Shandong merchants in the northeast region of the expansion of trad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Northeast regional development. Shandong merchants doing business in the Northeast, the first in Liaoning Province, then gradually expanded to Jilin and Heilongjiang, and even reached Russia, Siberia. This commercial activity rendered out from South to North, the situation of gradual but line. Trad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the main business of Shandong merchants is oil mill, pot roast, grain stack and grocery industries, these industries are at an important pillar of the city's economic life. Shandong merchants in the northeast of commercial activity, is accompanied by emigration,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Shandong merchants doing business in the Northeas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One is, Shandong local businessman, by land or sea to the northeast; a migration to the northeast, reclamation, domestic helpers, helpers farming, gradually money, and then engaged in business activities.
     As Shandong and business areas form part of Henan, due to Shandong, also became the third important area of the Shandong merchants trading activities extension. Shandong merchants in the business of Henan, mainly concentrated in Kaifeng, Luoyang, Zhengzhou, etc in several cities. But the Shandong merchants in business, not confined to a single business area, but as the business activities of changes in the merchandise trade between the various regions.
     Through Shandong merchants trading activities of the North,it can draw two conclusions of the following:
     First, the emergence of Shandong merchants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Expansion of commercial activities in Shandong merchants, the first is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ncluding the Shandong undue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regional location, natural resources. Second, human factors, including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Shandong merchants, culture and soil. In the specific area,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o human production activities by offering a wide range of conditions to become the possibility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le at the same time, the area of human factors and human activities to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the ability to change nature has become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s another possibilities.
     Second, the geographical zone factors in Shandong merchants trading activit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Geographical region plays a major rol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se advantages are mainly resources and location advantages, Shandong,-Beijing and Tianjin regions in the commercial business expansion by the major or regional advantages, while the expansion of commercial areas in the northeast is the use of resources. The geographical zone is not the determine factors of Shandoong merchants'commercial expansion, but is should be focude on.
引文
1程美秀:《试论<聊斋志异>中的商业经营》,《蒲松龄研究》1994年第4期。
    2李华著:《山东商帮》,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5年1月初版,第83、84页。
    1张萍:《明清陕西商业地理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第5页。
    1(乾隆)《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二十六,《济南府》。
    2同1。
    3(道光)《济南府志》,卷六十五,《艺文一·历城》。
    4同1。
    1(清)郭嵩焘:《郭嵩焘日记》(第一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5月第1版,第287页。
    2(清)郭嵩焘:《郭嵩焘日记》(第一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5月第1版,第286页。
    3(光绪)《利津文征》,卷二乾隆《重修牡蛎嘴海神庙记》。
    4(康熙)《利津县新志》,卷一《舆地》。
    5(乾隆)《利津县志补》,卷五《艺文志·登城赋》。
    6(民国)《利津县续志》,卷二《法制》。
    7(乾隆)《蒲台县志》,卷一《河渠》。
    8(乾隆)《蒲台县志》,卷二《风俗》。
    9(嘉庆)《长山县志》,卷二《山川》。
    1许檀:《明清时期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第148页。
    2(民国)《寿光县志》,卷十《航路·桥梁》。
    3(民国)《寿光县志》,卷十一《实业志·商业》。
    1(清)贺长龄辑:《皇朝经世文编》,卷48,谢占壬《古今海运异宜》,道光刻本。
    2《饼豆业建神尺堂碑》碑文收于《上海碑刻资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6月第1版,第281、282页。
    3(光绪)《益都县图志》,卷十一《风土》。
    4(宣统)《聊城县志》,卷一《方舆志·物产》。
    5(道光)《荣成县志》,卷三《食货》。
    6(同治)《黄县志》,卷一《风俗》。
    7(光绪)《文登县志》,卷十三《土产》。
    1(乾隆)《海阳县志》,卷四《海道》。
    2(道光)《胶州志》,卷三《表二·海疆道里表》。
    3(光绪)《登州府志》,卷二十《杂税》。
    1李华:《山东商帮》,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5年1月第1版,第11页。
    2曾仰丰:《中国盐政史》,上海书店1984年版,第29页。
    1(清)吴长元:《宸垣识略》,卷九《外城一》、卷十《外城二》,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2月第1版,第164、182页。
    2夏仁虎:《旧京琐记》,卷九《市肆》,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年7月第1版,第97页。
    3[日]服部宇之吉主编,张宗平、吕永和译,吕永和、汤重南校:《清末北京志资料》,北京燕山出版社1994年2月第1版,第343页。
    4徐言年:《纵览往昔的柳疃丝绸》,《昌邑文史资料》(第四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昌邑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89年11月,第33页。
    1孔令仁、李德征主编:《中国老字号陆商业卷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第12页。
    2高守信口述、徐言年整理:《在京昌邑绸布业之我见》,《昌邑文史资料》(第六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昌邑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92年10月,第54页。
    3孔令仁、李德征主编:《中国老字号陆商业卷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第8页。
    4李永清:《孟氏家族:旧军孟氏家族的沿袭与发展》,《章丘旧军孟》(文史资料第四辑),政协章丘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87年4月20日,第2页。
    5夏仁虎:《旧京琐记》,卷九《市肆》,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年7月第1版。
    6李华编:《明清以来北京工商会馆碑刻资料选编》,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第175、176页。
    1(清)崇彝著:《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1月第1版,第7页。
    2孔令仁、李德征主编:《中国老字号捌饮食服务卷卷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第67、68页。
    3李华:《山东商帮》,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5年1月第1版,第64页。
    1夏仁虎:《旧京琐记》,卷九《市肆》,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年7月第1版。
    2朱振藩:《漂膘第一烤羊肉(上)》,《历史月刊》2009年9月11日。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97&f_SUB_ID=240&f_ART ID=211038
    3孔令仁、李德征主编:《中国老字号捌饮食服务卷卷上》,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第198、199页。
    1王永斌:《北京的关厢乡镇和老字号》,东方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第430页。
    2李光庭:《乡言解颐》,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07页。
    3(同治)《黄县志》,卷一《疆域志·风俗》,卷三《食货志》。
    4(康熙)《莱阳县志》,卷三《食货·民业》。
    1(康熙)《海丰县志》,卷三《物产》。
    2(顺治)《招远县志》,卷四《风俗·商贾》。
    3(光绪)《莱州府乡土志》,卷下《植物制造》。
    4(光绪)《文登县志稿》,卷一《风俗》。
    5(光绪)《菏泽县志》,卷一《疆域·物产》;(光绪)《菏泽县乡土志》,商务。
    6(光绪)《寿光县乡土志》,《商务志·上口镇梭布》。
    7(咸丰)《青州府志》,卷三十二《风土考·临朐县》。
    8(光绪)《栖霞县志》,卷七《义行》。
    9(同治)《即墨县志》,卷九《人物·孝义》。
    1(清)吴长元辑:《宸垣识略》,卷九《外城一东》,卷十《外城二西》。2(清)李虹若著:《朝市丛载》,卷三,日本东大早稻田缩微图版。
    3何炳棣认为当时北京城的山东会馆有:山东试馆(1),山东会馆(1),齐鲁会馆(2),山左(2),济南府(1),武定府(内一名武郡会馆)(2),青州府(1),武河(可能沂州府一带)(1),寿张(1)。见《中国会馆史论》,何炳棣著,台湾学生书局1966年版,第24页。
    1(清)张焘:《津门杂记》,《笔记小说大观》(第24册),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卷上。
    1(日)曾根俊虎著,范建明译:《北中国纪行》之《天津总说》,中华书局2007年1月第1版。
    2周俊旗主编:《民国天津社会生活史》,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第116页。
    3天津市档案馆、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津市工商联合会编:《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第1版,第63、64页。
    4(同治)《黄县志》,卷三《食货志》。
    5李华:《山东商帮》,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5年1月第1版,第62页。
    6(清)张焘:《津门杂记》,《笔记小说大观》(第24册),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卷上《会馆》。
    1《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五十六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天津出版社1992年4月第1版,第168页。
    2《天津文史资料选辑》(第五十六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天津出版社1992年4月第1版,第187页。
    3(清)张焘:《津门杂记》,《笔记小说大观》(第24册),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卷下《客栈》。
    4来新夏等主编:《天津的人口变迁》,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第56页。
    5《孔府档案》0000六九四之一四,转引自胡广洲《明清山东商贾精神研究》,山东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6(民国)《青城县志》,卷四《人物志·笃行》。
    7(宣统)《淄川县志》,眷十《三续耆硕》。
    1(民国)《咸宁长安两县续志》,卷七《祠祀考》。
    2资料截止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清代西安城共有十八省会馆,民国初年只剩十七省会馆。
    1史红帅:《西安城会馆:异乡人的第二个家》(上),《西安晚报》2008年10月30日星期四,第四版《西安地理》。
    2同1。
    3隋式棠:《西安山东会馆匾额趣闻》,《新城文史资料》(第七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安市新城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1989年11月。
    4(嘉庆)《莒州志》,卷十《人物下》。
    5陕西清理财政局编辑:《陕西全省财政说明书·岁入部·厘金·潼关局》,宣统元年拍印本。转引自张萍:《明清陕西商业地理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第79页。
    6张萍:《明清陕西商业地理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第83页。
    1田培栋著:《明清时代陕西社会经济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第145页。
    2《宫中档雍正朝奏折》第7辑,雍正五年二月十二日岳钟琪奏,第472页。
    3田培栋著:《明清时代陕西社会经济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第213页。
    4(清)卢坤:《秦疆治略》,页十一。转引自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9月第1版,第308页。
    5《续修陕西通志稿》,卷一九四《物产五》。
    6《光绪》《华州乡土志》,商务。
    7《光绪》《城固县乡土志》,商务。
    8《德州乡土志》,商务。
    9(乾隆)《濮州志》,卷四《货殖传》。
    1(乾隆)《应州志》,《风俗志》。
    2丁焕章:《甘肃近代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第7页。
    3(民国)《皋兰县志》,卷十二《经政上》。
    1(民国)《青城县志》,卷四《人物志·笃行》。
    2(道光)《平度州志》,卷十九《列传五·国朝人物·孝友》。
    3(光绪)《清河县志》,卷二《风俗》。
    4《朝城县乡土志》,商务。
    5(光绪)《广平府志》,卷十八《舆地略·物产》。
    6《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19辑,乾隆二十八年九月十四日直隶按察使裴宗锡奏,第103页。
    7《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第三编第十五册),曲阜师范学院历史系编,齐鲁书社1981年9月第1版,第35页。
    8(光绪)《乐陵县乡土志》,《商务志》。
    9(民国)《寿光县志》,卷十二《孝义》。
    10(民国二十四年)《沾化县志》,卷二《人物志·孝友》。
    11李华:《山东商帮》,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5年1月第1版,第51页。
    12戴逸、李文海主编:《清通鉴》,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前编卷七“天命三年(明万历四十六年)戊午公元1618年三月十五日(4月9日)”。
    1(乾隆)《沂州府志》,卷四《风俗》。
    2《清圣祖实录》,卷一一五,康熙四十六年七月。
    3翟文选、臧式毅主修:《奉天通志》,卷一百十五《实业志三·商业》。
    4(清)长顺修,李桂林纂,李澍田点校:《吉林通志》,卷二十七《舆地志·风俗》。
    5(朝鲜)朴趾源著,朱瑞平点校:《热河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第78、80、94页。
    6(光绪)《登州府志》,卷六《风俗》。
    7(同治)《黄县志》,卷三《食货志》。
    8(光绪)《平度志要》,卷二《田赋》。
    9亚历山大·郝恩:《满洲》(英文)第173页,转引自程美秀:《清代山东商人在东北经商述略》,《北方论坛》1995年第6期。
    10程美秀:《清代山东商人在东北经商述略》,《北方论坛》1995年第6期。
    11此表据(日本)东条文左卫门:《清两京十八省疆域全图》,海内发弘书林刊印,清道光三十年、日本嘉永三年,1850年。
    1此表据(清)昆冈等纂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一百五十二《户部·疆理》,光绪二十五年重印本。
    1《备边司誊录》第百七十九册,正祖十五年辛亥(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十二月十八日,忠清道洪州牧长古岛漂汉人问情别单。转引自松浦章编着、卞凰奎编译:《清代帆船东亚航运史料汇编》,台北乐学书局2007年2月第1版,第88页。
    2《备边司誊录》第百八十二册,正祖十八年甲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十一月初六日,备边司,马梁镇漂汉人问情别单。转引自松浦章编着、卞凰奎编译:《清代帆船东亚航运史料汇编》,台北乐学书局2007年2月第1版,第99页。
    3《备边司誊录》第百九十九册,纯祖九年己巳(嘉庆十三年,1808年)二月十五日,全罗道灵光郡奉山面漂到大国人问情别单。转引自松浦章编着、卞凰奎编译:《清代帆船东亚航运史料汇编》,台北乐学书局2007年2月第1版,第115—122页。
    4《备边司誊录》第二百二十八册,宪宗六年庚子(道光十九年,1839年)二月初一日,全罗道罗州牧慈恩岛漂到大清国山东省登州府黄县县人问情别单。转引自松浦章编著、卞凰奎编译:《清代帆船东亚航运史料汇编》,台北乐学书局2007年2月第1版,第166、167页。
    1《备边司誊录》第二百三十九册,哲宗三年壬子(咸丰二年,1852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忠清道泰安安兴镇漂到大国人问情别单。转引自松浦章编着、卞凰奎编译:《清代帆船东亚航运史料汇编》,台北乐学书局2007年2月第1版,第169、170页。
    2《备边司誊录》第二百四十五册,哲宗九年戊午(咸丰八年,1858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忠清道泰安郡熊岛漂到大国人问情别单。转引自松浦章编着、卞凰奎编译:《清代帆船东亚航运史料汇编》,台北乐学书局2007年2月第1版,第175、176页。
    3《备边司誊录》第百七十九册,正祖十五年辛亥(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十二月十八日,忠清道洪州牧长古岛漂汉人问情别单。转引自松浦章编著、卞凰奎编译:《清代帆船东亚航运史料汇编》,台北乐学书局2007年2月第1版,第89页。
    4(民国)《锦县志略》,卷十三《交通》。
    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嘉庆三年(1798年)税收清单,引自许檀《清代前期的山海关与东北沿海港口》,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4期。
    6根据日本《官报》第2083号、明治二十三年六月十一日揭载的“芝罘之商业习惯及例规”的资料。转引自松浦章:《清代帆船东亚航运与中国海商海盗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第11页。
    1(日)松浦章:《清代帆船东亚航运与中国海商海盗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第15页。
    1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编印:《东三省经济调查录》,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八辑),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版,第39页。
    2(民国)《奉天通志》,卷一一五《商业》。
    3程美秀:《清代山东商人在东北经商述略》,《北方论坛》1995年第6期。
    4(道光)《蓬莱县志》,卷五。
    5(民国)《奉天通志》卷二九、三十、三一;程美秀:《清代山东商人在东北经商述略》,《北方论坛》1995年第6期。
    6(乾隆)《威海卫志》,卷一
    7《清仁宗实录》,卷二五七。
    8转引自程美秀:《清代山东商人在东北经商述略》,《北方论坛》1995年第6期。
    1《华夷变态》,1660页。转引自转引自(日)松浦章:《江户时代来航长崎的山东商船》,《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第六卷),曲金良主编,海洋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第181页。
    2程美秀:《清代山东商人在东北经商述略》,《北方论坛》1995年第6期。
    3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编印:《东三省经济调查录》,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八辑),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版,第39页。
    4程美秀:《清代山东商人在东北经商述略》,《北方论坛》1995年第6期。
    5(民国)《陵县续志》,卷三第十八编《工商业》。
    6(同治)《黄县志》,卷八《义行》。
    7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编印:《东三省经济调查录》,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八辑),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版,第39页。
    1《沈阳县志》,卷一《地理志·会所》。
    2(清)诸仁安著:《营口杂记》,(清)王锡祺:《小方壶舆地丛钞》第九册,杭州古籍书店1985年版。
    3《盛京将军耆英奏报搜查海口商船及查办海口烟禁情形折》(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三日),《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一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57页。
    1《国闻报》第436号,1899年1月13日“营口新闻”。转引自(日)松浦章:《清代帆船东亚航运与中国海商海盗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3月第l版,第105页。
    2(日)松浦章:《清代帆船东亚航运与中国海商海盗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第133页。
    3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编印:《东三省经济调查录》,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八辑),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版,第57页。
    4程美秀:《清代山东商人在东北经商述略》,《北方论坛》1995年第6期。
    5(日)守田利远:《满洲地志》(中卷),第565页。转引自程美秀:《清代山东商人在东北经商述略》,《北方论坛》1995年第6期。
    6日本外务省通商局:《通商汇纂》,1905年第60号,第29页。转引自程美秀:《清代山东商人在东北经商述略》,《北方论坛》1995年第6期。
    7程美秀:《清代山东商人在东北经商述略》,《北方论坛》1995年第6期。
    8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公署档:《李恒春等经营营口实业节略》,转引自李志远:《西义顺史话》,营口信息网http://www.ykwh.gov.cn/yklh/news.asp?id=4594.
    8营口市史志办公室编:《营口市志》(第一卷),中国书籍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第34页。
    1程美秀:《清代山东商人在东北经商述略》,《北方论坛》1995年第6期。
    2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编印:《东三省经济调查录》,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八辑),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版,第60页。
    3程美秀:《清代山东商人在东北经商述略》,《北方论坛》1995年第6期。
    4《盛京时报》,宣统元年4月4日、18日。转引自程美秀:《清代山东商人在东北经商述略》,《北方论坛》1995年第6期。
    5《营口县公署档案》卷2376,转引自孔经纬主编:《清代东北地区经济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第1版,第452页。
    6孔经纬主编:《清代东北地区经济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第1版,第453页。
    1该表据《营口县公署档案》卷2316,转引自孔经纬主编:《清代东北地区经济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第1版,第453、454页。
    1林举百著:《近代南通土布史》,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1984年,第116页。
    2林举百著:《近代南通土布史》,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1984年,第116页。
    3山世淳:《肇兴轮船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文史资料工商经济卷》,山东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37页。
    4李志远:《航运巨子李恒春》,《营口之窗》2006年7月5日。网址:http://www.ykwh.gov.cn/yklh/news.asp?id=7902
    5(民国)《盖平县志》,卷八《交通》。
    1(同治)《黄县志》,卷八《人物·义行》。
    2《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第三编第十五册),曲阜师范学院历史系编,齐鲁书社1981年9月第1版,第41页。
    3李志远:《营口七大会馆》,营口文化信息网:http://www.ykwh.gov.cn/yklh/news.asp?id=10778。
    4[日]松本敬之著、马为珑译:《富之满洲》,东京政治转论社1907年1月第版,第51、52页。
    5(民国)《安东县志》,卷一《疆域·航路》,第146页。
    1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编印:《东三省经济调查录》,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八辑),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版,第86页。
    2(民国)《安东县志》,卷六《矿业》,第797、798页。
    3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编印:《东三省经济调查录》,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八辑),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版,第122、123页。
    4(日)田边中治郎:《东三省官绅人民录》第849页,成书于1924年前后,台湾文海出版社1973年再版。转引自张利民:《近代环渤海地区间商人对流与影响》,《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3期。
    5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编印:《东三省经济调查录》,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八辑),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版,第146页。
    6《满洲实业案》卷下,转移自程美秀:《清代山东商人在东北经商述略》,《北方论坛》1995年第6期。
    7(日)满铁地方部劝业课编:《南满洲商贾要览》统计,大和商会印刷所1919年。转引自张利民:《近代环渤海地区间商人对流与影响》,《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3期。
    8山东大学历史系在黄县的调查资料,转引自程美秀:《清代山东商人在东北经商述略》,《北方论坛》1995年第6期。
    1岫岩县志编辑部编:《岫岩县志》,《大事记》,1989年版。
    2贺简:《岫岩州乡土志》,东北乡土志丛编本,第241页。
    3李华:《山东商帮》,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5年1月第1版,第53页。
    1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等纂:《奉天通志》,卷九十二《建置六·祠庙一》,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年1月第1版。
    2金毓黻:《静晤室日记》,辽沈书社1993年,第三册第3589页。
    3《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第三编第十五册),曲阜师范学院历史系编,齐鲁书社1981年9月第1版,第30页。
    4翟文选、臧式毅主修:《奉天通志》,卷九十七《风俗》。
    1何炳棣著:《中国会馆史论》,台湾学生书局1966年版,第40页。
    2(朝鲜)朴趾源著,朱瑞平点校:《热河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第78、80页。
    3参见:阎承骏:《金州“会馆庙”的平民文化气息》,《大连日报》2006年12月31日,http://www.dlxww.com.
    4翟文选、臧式毅主修:《奉天通志》,卷九十七《风俗》。
    5(民国)《兴京县志》,卷八《礼俗·民风》。
    6翟文选、臧式毅主修:《奉天通志》,卷九十七《风俗》。
    7《辑安县志》,卷三《人事·义士》。
    8《奉天省公署档案》,卷5296。转引自孔经纬主编:《清代东北地区经济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第1版,第488页。
    9(清)杨宾:《柳边纪略》,卷一。
    10同9。
    1《吉林乡土志》,卷七《地方民族变迁之原因》,第283、284、286、286、287、288页。
    2《吉林通志》,卷七十《萨喇善传》,第5页。
    3《吉林通志》,卷二十七《舆地志·风俗》。
    4《清高宗实录》,卷三五六,乾隆十五年正月乙卯。
    5(清)萨英额:《吉林外记》,卷二《城池》,道光七年刻本。
    6[日]松本敬之著、马为珑译:《富之满洲》,东京政治转论社1907年1月第版,第21页。
    7[日]松本敬之著、马为珑译:《富之满洲》,东京政治转论社1907年1月第版,第15页。
    8[日]松本敬之著、马为珑译:《富之满洲》,东京政治转论社1907年1月第版,第23页。
    9[日]松本敬之著、马为珑译:《富之满洲》,东京政治转论社1907年1月第版,第15页。
    10同1.
    1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编印:《东三省经济调查录》,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八辑),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版,第210页。
    2(民国)《长春县志》,卷三《食货志·实业》。
    3(清)吴樵:《宽城随笔》,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藏,民国丁巳(1917)序排印本。第2页。
    4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编印:《东三省经济调查录》,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八辑),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版,第210页。
    5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编印:《东三省经济调查录》,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八辑),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版,第211页。《盛京时报》宣统二年三月五日。程美秀:《清代山东商人在东北经商述略》,《北方论坛》1995年第6期。
    6杨余连等著:《清代东北史》,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第461页。
    7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编印:《东三省经济调查录》,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八辑),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版,第232页。
    8《满洲事情》第四辑,229—235页统计。转移自杨余连等著:《清代东北史》,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第461页。
    9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编印:《东三省经济调查录》,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八辑),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版,第232页。
    1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编印:《东三省经济调查录》,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八辑),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版,第232页。
    2林传甲编:《龙江旧闻录》,私立奎垣学校1914年,第七十章《会馆》。
    3程美秀:《清代山东商人在东北经商述略》,《北方论坛》1995年第6期。
    4《宁古塔副都统衙门档》,《清代黑龙江档案汇编(光绪元年—七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合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第1版,第133页。
    5参见:关治平:《宁古塔的山东会馆》,《黑龙江日报》,http://news.sohu.com/20061127/n246640384.shtml。
    1《阿勒楚喀副都统衙门档》,《清代黑龙江档案汇编》(光绪元年-七年)第291页。
    2(民国)《桦甸县志》,卷二《舆地·风俗》。
    3《桦甸县志》;《吉林通览》,附录。转引自孔经纬主编:《清代东北地区经济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第1版,第375、376页。
    4(民国)《通化县志》,卷二《礼俗志·商务》。
    5《吉林乡土志》,卷三《乡先贤轶闻趣事》,第213页。
    6《吉林乡土志》,卷三《乡先贤轶闻趣事》,第193页;卷六《特殊风俗习惯及迷信》,第272页。
    1(同治)《黑龙江通省舆图总册》,第31、35、56、59、70、83、108、130、131页,柳成栋整理:《清代黑龙江孤本方志四种》,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
    2(清)张国淦纂:(宣统)《黑龙江志略》,卷二《人种·户口》,柳成栋整理:《清代黑龙江孤本方志四种》,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
    1林传甲编:《龙江旧闻录》,第七十章《会馆》,私立奎垣学校1914年。
    2[日]松本敬之著、马为珑译:《富之满洲》,东京政治转论社1907年1月第版,第56页。
    3同1.
    4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编印:《东三省经济调查录》,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八辑),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版,第297页。
    5《齐齐哈尔城最大商号名册》即据A·H鲍罗巴一书,《齐齐哈尔工商史料》,齐齐哈尔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1996年10月,第288—300页。
    1《黑龙江述略》,卷六《丛录》,第226页。
    2(民国)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崔重庆等整理:《黑龙江志稿》,卷六《地理志·风俗》。
    3郭惠君、士立、余丰、庆明等编著:《黑河历史》,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9年1月第1版,第143页。
    4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编印:《东三省经济调查录》,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八辑),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版,第310页。
    1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编印:《东三省经济调查录》,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八辑),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版,第310页。
    2(民国)《瑗珲县志》,卷二《政务志》。
    3《东三省政略》,卷一《边务·珲春》。
    4(民国)《桦川县志》,卷三《实业志》,第246页。
    5(民国)《桦川县志》,卷三《实业志》,第227页。
    6《桦川文史资料》(第3辑),第64页。
    7桦川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桦川县志》,第十二篇《民事·汉族》,1991年1月第1版。
    8(民国)《珠河县志》,卷十四《人物志》。
    1(民国)《珠河县志》,卷十四《人物志》。
    2龙口市委宣传部编:《莱子古国龙口市》,山东省出版总社烟台分社出版,1987年7月第1版,第87页。
    3程美秀:《清代山东商人在东北经商述略》,《北方论坛》1995年第6期。
    4李华:《山东商帮》,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5年1月第1版,第59、60页。
    5杨余连等编著:《清代东北史》,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第387页。
    1路遇:《清代和民国山东移民东北史略》,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6月地1版,第21、22页。
    2《黑龙江志略》,卷一《疆域》,第25页。
    3《清通鉴》,卷一六0,“嘉庆八年,癸亥,公元1803年,七月二十八日”。
    4(同治)《黄县志》,卷三《食货志》。
    5(光绪)《登州府志》,卷二十二《海运》。
    6(光绪)《登州府志》,卷六《风俗》。
    7(同治)《黄县志》,卷三《食货志》。
    8(道光)《平度州志》,卷十九《列传五·国朝人物》。
    9(民国)《潍县志稿》,卷三十一《人物·孝友》。
    1(道光)《章邱县志》,卷十《人物志·孝友》。
    2(嘉靖)《青州府志》,卷六《风俗》。
    3(万历)《东昌府志》,卷二《风俗》。
    4(万历)《武定州志》,卷二《地理志上》。
    5(康熙)《海丰县志》,卷三《风土》。
    6(清)徐珂撰:《清稗类钞》,《农商类·商业》。
    7(光绪)《章邱县乡土志》,卷下《实业》。
    8(道光)《胶州志》,卷十四《志三·风俗》。
    9(清)李秉衡:《李忠节公奏议》,卷五,页六。
    1(雍正)《山东通志》,卷十三《盐法志》。
    2(乾隆)《沂州府志》,卷十二《盐法》。
    3(光绪)《益都县图志》,卷十九《食货志·盐法》。
    4(民国)《陵县志》,卷二第四编《财政志》。
    5《陵县乡土志·商务》。
    6(民国)《桓台县志》,卷二《法制·盐务》。
    7郑立松:《口镇晋东盐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莱芜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莱芜文史》第五辑,1989年,第183、184页。
    8(咸丰)《武定府志》,卷二十六《人物·义行》。
    9翟伯成:《章丘“盐业”字号二百年沧桑》,《章丘老字号》,文史资料第十三辑,政协章丘市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97年11月,第58、59页。
    10(嘉庆)《重修山东盐法志》,卷九《转运上·充商》,转引自庄维民:《近代山东传统商人资本的衰落蜕变及其意义》,《山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11(光绪)《利津县志》,《义行》。
    12《清高宗实录》,卷五百八十二,页六一七。
    1《清通鉴》,卷一百三十,“乾隆三十八年癸已,公元1773年10月6日”。
    2(道光)《济南府志》,卷五十三《人物九·国朝历城》。
    3(雍正)《山东通志》,卷十二《田赋三·杂税》;(乾隆)《大清会典则例》,《奏销册》。
    4庄维民:《近代山东传统商人资本的衰落蜕变及其意义》,《山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5叶汉明:《19世纪潍县社会经济变迁》,《文史哲》1989年第2期。
    1(民国)《莱阳县志》,卷二之二《财政·杂税》。
    2(乾隆)《棲霞县志》,卷一《民业·商贾》。
    3(光绪)《章邱县乡土志》,卷下《实业》。
    4蔡立才、翟伯成:《圣井的“三恒”字号》,《章丘老字号》,文史资料第十三辑,政协章丘市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97年11月,第198、199页。
    5潘敏德:《中国近代典当业之研究(1644—1937)》,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1985年,第232—280页。
    1(光绪)《栖霞县志》,卷七《义行》。
    2(道光)《胶州志》,卷十四《志三·风俗》。
    3许檀:《清代山东周村镇的商业》,《史学月刊》2007年第8期。
    4(光绪)《文登县志》,卷三下《赋役》。
    5即墨县银行史志组:《即墨的典当业》,《即墨文史资料》(第四辑),第146、147页。
    1蒋惠民著:《黄城丁氏家族》,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44页。
    2蒋惠民著:《黄城丁氏家族》,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45页。
    3威海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威海市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3月第1版,第365页。
    4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福山区志》,1990年12月第1版,第313页。
    5山东省栖霞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栖霞县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71页。
    6日照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日照市志》,齐鲁书社1994年11月第1版,第393页。
    7山东省莱阳市志编纂委员会编:《莱阳市志》,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353页。
    8山东省莱州市志编纂委员会编:《莱州市志》,齐鲁书社1996年8月第1版,第363页。
    1山东省文登市志编纂委员会编:《文登市志》,中国城市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419页。
    2山东海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海阳县志》,山东省新闻出版局1998年版,第491页。
    3李永清:《孟氏家族的商(企)业》,《章丘旧军孟》,文史资料第四辑,政协章丘市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87年4月20日,第24页。
    4文史组《章丘西关高氏史料》,《章丘文史资料》(第二辑),政协章丘市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84年12月,第29页。
    1李正言:《掖邑二洪昌钱庄》,《莱州文史资料》(第二辑工商经济专辑),莱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88年4月,第134、135页。
    1黄得中:《解放前济南的金融业概况》,《济南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济南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83年。
    2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档案出版社1986年10月第1版,第55页。
    1(道光)《博兴县志》,卷五《风俗志·风俗》。
    2(乾隆)《曹州府志》,卷七《食货志·风土》。
    3(宣统)《山东通志》,卷四十《疆域·风俗》。
    4(咸丰)《青州府志》,卷三十二《风土考》之《物产·临淄》。
    5《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第三编第十五册),曲阜师范学院历史系编,齐鲁书社1981年9月第1版,第51页。
    6(乾隆)《寿光县志》,卷四十一《列传》。
    7(道光)《寿光县志》,卷六《风俗》。
    8(日)青岛守备军民政部:调查资料第21辑,《小清河ノ水运ト羊角沟》,1921年,第329页、325页。转引自庄维民:《近代山东市场经济的变迁》,中华书局2000年7月第1版,第252页。
    9《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第三编第十五册),曲阜师范学院历史系编,齐鲁书社1981年9月第1版,第19页。
    10《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第三编第十五册),曲阜师范学院历史系编,齐鲁书社1981年9月第1版,第20页。
    11《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第三编第十五册),曲阜师范学院历史系编,齐鲁书社1981年9月第1版,第29页。
    12《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第三编第十五册),曲阜师范学院历史系编,齐鲁书社1981年9月第1版,第33页。
    13《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第三编第十五册),曲阜师范学院历史系编,齐鲁书社1981年9月第1版,第27页。
    14《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第三编第十五册),曲阜师范学院历史系编,齐鲁书社1981年9月第1版,第37页。
    1(光绪)《登州府志》,卷六《风俗》。
    2(同治)《黄县县志》,卷三《食货志》。
    3(乾隆)《蒲台县志》,卷二《风俗》。
    4(道光)《胶州志》,卷十四《志三·风俗》。
    5(道光)《胶州志》,卷三《列传》。
    6(道光)《胶州志》,卷二十九《笃行》。
    7(光绪)《肥城县乡土志》,《物产志》。
    8(民国)《福山县志稿》,第五《商埠志·商业》。
    9(日)东亚同文会:《支那经济全书》第7辑,1908年,第190—192页。转引自庄维民:《近代山东市场经济的变迁》,中华书局2000年7月第1版,第247页。
    10(民国)《胶澳志》,1928年,卷五《食货志·商业》。转引自庄维民:《近代山东市场经济的变迁》,中华书局2000年7月第1版,第249页。
    11(同治)《宁海州志》,卷四《食货志》。
    12(民国)《莱阳县志》,卷二之六《实业·物产》。
    1(康熙)《莱阳县志》,卷三《民业·商贾》。
    2(民国)《莱阳县志》,卷二之六《实业·商业》。
    3(乾隆)《栖霞县志》,卷一《民业·商贾》。
    4周博泉口述、房恒林整理:《“春兴”绸缎衣庄之兴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即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即墨文史》第二辑,1986年,第50—58页。
    5(光绪)《临朐县志》,卷八《风土》。
    6(民国)《临朐县志》,卷十《物产》。
    7(民国)《高密县志》,卷七《实业志·商业》。
    8(道光)《平度州志》,卷十下《风俗》。
    9(道光)《平度州志》,卷十九《列传五·国朝人物》。
    10(咸丰)《青州府志》,卷三十二《风土考》之《物产·益都》。
    11(咸丰)《青州府志》,卷三十二《风土考》之《物产·临朐》。
    12(光绪)《益都县图志》,卷四十一《孝义传》。
    13《潍县乡土志》卷《物产》。
    1(光绪)《章丘县乡土志》,卷下。
    2(雍正)《山东通志》,卷二十三《风俗志》。
    3(光绪)《费县志》,卷一《物产》。
    4(民国)《重修莒志》,卷三十八《工商业》。
    5(光绪)《菏泽乡土志》,商务,光绪三十三年石印本。
    6(乾隆)《淄川县志》,卷一《物产》。
    7盛伟编:《蒲松龄全集》,《附录·蒲氏世系表》,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年版。
    8(民国)《东平县志》,卷八《实业》。
    9(光绪)《东平州乡土志》,《商务志》。
    10(光绪)《聊城县乡土志》,《商务志》。
    1(光绪)《宁阳县乡土志》,《物产志》、《商业志》。
    2张玉法:《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年)》,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1984年2月第1版,第599、600页。
    3《朝城县乡土志》,商务。
    4《平度县乡土志》,卷十五,《商务》。
    5(道光)《陵县志》,卷九《风土志》。
    6(道光)《济南府志》,卷一三《风俗》。
    7杨学渊:《章邱县乡土志》,实业。
    8袁馥村:《齐东县乡土志》,实业。
    9(乾隆)《曹州府志》,卷七《食货志·风土》。
    1(嘉庆)《东昌府志》,卷三《风俗》。
    2(道光)《观城县志》,卷二《舆地志》。
    3(同治)《黄县县志》,卷三《食货志》。
    4(光绪)《益都县志》,卷四十一《孝义》。
    5(道光)《济宁直隶州志》,卷三《风土志》。
    6(光绪)《临朐县志》,卷八《风土》。
    7《山东海疆图记》,卷八《人事部·商贩》。
    1罗仑、景甦:《清代山东经营地主经济研究》,齐鲁书社1985年版,第125、126页。
    2罗仑、景甦:《清代山东经营地主经济研究》,齐鲁书社1985年版,第128页。
    1罗仑:《关于清代山东农业资本主义萌芽发生的道路问题》,南开大学历史系明清史研究室编《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论文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4月第1版,第364页。
    2罗仑、景甦:《清代山东经营地主经济研究》,齐鲁书社1985年版,第129页。
    3王化信、莫占一、尹序更口述、张立亭整理:《尹集郝家财主事略》,《高唐文史》(第四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高唐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1989年12月,第160页。
    4张立亭:《双庙刘家的兴衰史》,《高唐文史》(第四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高唐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1989年12月,第148页。
    5《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1),烟台,第45、46页。转引自刘素芬:《烟台贸易研究》(1867—1919),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1991年10月第1版,第128页。
    1(康熙)《开封府志》,卷九《城池》。
    2(乾隆)《祥符县志》,卷六《建置志》。
    3吴世勋:《河南》,中华书局1927年版,第50页。
    4开封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开封简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版,第107页。
    5《如梦录》“街市纪第六”。
    1《旅汴同乡会馆的兴起和消失》,《开封日报》2004年12月28日。
    2(光绪)《祥符县志》,卷一《实测县城图》。
    1王兴亚:《明清河南集市庙会会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第191页。
    2吴世勋著:《河南》,中华书局1927年版,第72页。
    3(民国)《利津县志》,卷七《义行列传第五》。
    4王瑞明、黄斌:《湖北会馆与旧时的郑州会馆》,《大河报》2008年03月18日,http://www.sina.net。
    1江苏省博物馆编:《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年5月第1版,第442页。
    2徐春燕:《清代河南地区的会馆与商业》,《中州学刊》2008年1月第1期。
    3(乾隆)《孟县志》,卷四《田赋物产附》。
    4(乾隆)《嵩县志》,卷十二《市镇》。
    5(嘉庆)《莒州志》,卷十《人物下》。
    6(民国)《利津县志》,卷七《义行列传第五》。
    7(民国)《长清县志》,卷十三《人物志》。
    1张萍:《明清陕西商业地理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第2页。
    2王尚义著:《晋商商贸活动的历史地理研究》,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第177页。
    1《高宗实录》,卷三0九。
    2清档军机处录副,金筒、福康安《查办参务》。转引自:张正明:《晋商兴衰史》,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92页。
    3《禹贡》第三四合期第109页。转引自路遇著:《清代和民国山东移民东北史略》,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第22页。
    4路遇著:《清代和民国山东移民东北史略》,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第22页。
    5亚历山大·郝恩:《满洲》(英文)第173页,转引自程美秀:《清代山东商人在东北经商述略》,《北方论坛》1995年第6期。
    6程美秀:《清代山东商人在东北经商述略》,《北方论坛》1995年第6期。
    7《满洲地志》,转引自路遇著:《清代和民国山东移民东北史略》,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第46页。
    1李永清:《巨商宏业:孟氏家族的商(企)业》,《章丘旧军孟》(文史资料第四辑),政协章丘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87年4月20日,第24、25页。
    2蒋惠民著:《黄城丁氏家族》,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43、44、45页。
    3(同治)《黄县志》,卷一《疆域志》,卷三《食货志》。
    北京、山东、东北、河南等地区的方志多达600多部,但仅山东而言即有五百二十七部,东北地区有近五十部。其中大部分被征引和作为统计资料来使用,所使用的方志在各个章节中已有注明,故在此不一一列举。方志使用状态见各章节。
    (宋)李防等编:《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9月第1版。
    (清)郭嵩焘:《郭嵩焘日记》[M](第一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5月第1版。
    (清)贺长龄辑:《皇朝经世文编》[M],道光刻本。
    (清)吴长元:《宸垣识略》[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2月第1版。
    夏仁虎:《旧京琐记》[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年7月第1版。
    (清)崇彝著:《道咸以来朝野杂记》[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1月第1版。
    李光庭:《乡言解颐》[M],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
    (清)李虹若著:《朝市丛载》[M],日本东大早稻田缩微图版。
    (清)张焘:《津门杂记》[M],《笔记小说大观》(第24册),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
    (清)吴樵:《宽城随笔》[M],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藏,民国丁巳(1917)序排印本。
    (朝鲜)朴趾源著,朱瑞平点校:《热河日记》[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清)昆冈等纂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M],光绪二十五年重印本。
    (日本)东条文左卫门:《清两京十八省疆域全图》[M],海内发弘书林刊印,清道光三十年、日本嘉永三年,1850年。
    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编印:《东三省经济调查录》[M],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二十八辑),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版。
    (清)诸仁安著:《营口杂记》[M],(清)王锡祺:《小方壶舆地丛钞》第九册,杭州:杭州古籍书店,1985年版。
    (清)徐珂撰:《清稗类钞》[M],
    [日]松本敬之著、马为珑译:《富之满洲》[M],东京政治转论社1907年1月第版。
    吴世勋著:《河南》[M],中华书局1927年版。
    曲阜师范学院历史系编:《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第三编第十五册)[M],济南:齐鲁书社,1981年9月第1版。
    江苏省博物馆编:《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年5月第1版。
    上海博物馆图书资料室编:《上海碑刻资料选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6月第1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合编:《清代黑龙江档案汇编(光绪元年—七年)》[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第1版.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M],档案出版社1986年10月第1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一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何炳棣著:《中国会馆史论》[M],台湾学生书局1966年版
    曾仰丰:《中国盐政史》[M],上海书店1984年版。
    张玉法:《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一1916年)》[M],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1984年2月第1版。
    罗仑、景甦:《清代山东经营地主经济研究》[M],齐鲁书社1985年版.
    潘敏德:《中国近代典当业之研究(1644—1937)》[M],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1985年版。
    丁焕章:《甘肃近代史》[M],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
    孔经纬主编:《清代东北地区经济史》[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第1版。
    刘素芬:《烟台贸易研究》(1867—1919)[M],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1991年10月第1版.
    杨余连等著:《清代东北史》[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
    王兴亚:《明清河南集市庙会会馆》[M],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
    李华:《山东商帮》[M],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5年1月第1版。
    许檀:《明清时期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
    孔令仁、李德征主编:《中国老字号陆商业卷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
    戴逸、李文海主编:《清通鉴》[M],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田培栋著:《明清时代陕西社会经济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庄维民:《近代山东市场经济的变迁》[M],中华书局2000年7月第1版。
    周俊旗主编:《民国天津社会生活史》[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王永斌:《北京的关厢乡镇和老字号》[M],东方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来新夏等主编:《天津的人口变迁》[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蒋惠民著:《黄城丁氏家族》[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王尚义著:《晋商商贸活动的历史地理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朱伯康、施正康著:《中国经济史》(上卷)[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日)服部宇之吉主编,张宗平、吕永和译,吕永和、汤重南校:《清末北京志资料》[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4年2月第1版。
    (日)曾根俊虎著,范建明译:《北中国纪行》[M],中华书局2007年1月第1版。
    (日)松浦章编著、卞凰奎编译:《清代帆船东亚航运史料汇编》[M],台北乐学书局2007年2月第1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