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南皮影戏调查与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辽南地区,旧时俗称“管王之地”。从地域上来讲,辽南地区主要包括今天的大连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大石桥市、庄河市、长海县、营口市、海城市、盖州市和岫岩县总共10个县市区。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时候国家曾在这里设立了辽南专属区。因三国时期的管宁、王烈等来自山东的学着来到这里讲学,使得这里的文化与其它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差异,故将此地称为“管王之地”。随着明清时期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来自中原地区的皮影戏也渐渐传入辽南地区,并且根据自身的地方特色,形成了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辽南皮影戏”。
     本篇论文主要从九个方面对辽南皮影戏展开具体的论述。引言部分主要是概说了中国皮影戏的历史。第一部分介绍了辽南皮影戏的历史渊源和它的发展,首先讲述了中国皮影戏对辽南皮影戏的产生所起的作用;其次写了辽宁皮影戏经过一代一代艺人们的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渐发展起来的过程。第二部分主要是从头茬、戳子、砌末、场片这四个方面介绍了辽南皮影戏的艺术造型。第三部分从文本的角度讲述了辽南皮影的影卷创作;从音乐和演唱方面介绍了辽南皮影的唱腔风格,并且详细阐述了它经历了“诵经调”时期、“联曲体”时期和“板腔体”时期这三个历史阶段。第四部分介绍了辽南皮影戏的唱腔,首先概括了它的三种唱腔,分为大嗓、小嗓、阴阳嗓,然后更细致深入地讲述了九种不同的板腔形式。第五部分阐述了七字赋、三顶七、十字赋、五字锦、赞、搭拉句子、三字赋这七种不同的唱词,以及辽南皮影戏在音乐节奏上所进行的革新。第六部分介绍了辽南皮影六种不同的演出形式和表演技巧。第七部分阐述了辽南皮影独特的艺术造型和制作工艺,即以驴皮作为皮影的主要加工材料,以中影人作为辽南皮影主要的人物造型。第八部分主要介绍了辽南皮影戏转变为辽南影调戏的过程与发展,辽南影调戏对皮影从唱法、伴奏唱腔方面进行了音乐上的革新。第九部分介绍了辽南皮影戏中不同的皮影派别,并以辽南皮影中颇具代表性的复州皮影戏为例,对其进行详细地阐述。
LiaoNan area was called“Guanwang’s land”in acient time. Itmainly includes ten counties and cities, those are Dalian, WaFangDian,PuLanDian, DaShiQiao, Zhuang He, Chang Hai, Ying Kou, Hai Cheng,Gai Zhou and You Yan. An exclusive district was established here in1960s. During the three kingdoms’period, GuanNing, WangLie cameto Shandong giving lectures, and this made the local culture differentfrom that in other areas. This is the reason why this area was called“GuanWang’s are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cultureexchange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Shadow Play”from Central Plainwas brought to Liaonan area, and transformed into“Liaonan shadowplay”with special art value according to local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will discuss“Liaonan shadow play”from nine parts. Theintroduction is history of Chinese shadow play. The first Chapter is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hadow play, including theinfluence of Chinese shadow play had on Liaonan shadow play and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of Liaonan shadow play devoted by manygenerations of art men. The second chapter is an introduction of artmodels in Liaonan shadow play from four aspects: First chop,Stamp,Finely chopped and Field-chip. The third Chapter is aboutcreation of Liaonan shadow play from music and performance aspectand gives a detailed illustration of three historical stages itexperienced. The forth Chapter is introduction of ways of singingincluding which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nine kinds of Bigvoice,small voice ,Yin and yang throat. The fifth Chapter is aboutdifferences among the seven kinds of lyrics and innovation on rhythmof Liaonan shadow play. The sixth Chapter introduces six differentforms and skills of performance of Liaonan shadow play. The seventhChapter is about the models in Liaonan shadow play and theprocedure of manufacturing shadows. The eighth Chapter states howLiaonan shadow play transformed into Liaonan fromSinging,Accompany and so on. The ninth Chapter introduces differentclassifications of Liaonan shadow play and takes Fuzhou shadow playas an representative example for detailed illustration of Liaonanshadow play.
引文
①宋·高承《事物纪原·博弈嬉戏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卷九节四十八“影戏”条载。
    ②宋·李昉《太平御览》,中华书局,1960年版,卷700。
    ③魏力群《中国皮影艺术史》,文物出版社,2007年版,第8页:“早在13世纪之初,南宋宁宗嘉靖年间,皮影戏便传播到南亚群岛。同世纪蒙古人入住中原建立元朝(1206-1368年)。由于蒙古人对影戏喜爱,军队中设有影戏班子,随军演出振奋士气,以达其拓展疆土之目的。蒙古军西征,皮影戏随军播传至波斯、阿拉伯、土耳其等地;14世纪中叶传入爪哇、缅甸、日本、马来亚、印尼等地;15世纪的明朝成化年间传入埃及;17世纪初的明朝万历年间传入土耳其。”
    ④《元史·刑法志》,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685页。
    ①魏力群《中国皮影艺术史》,第65页。
    ②《中国皇帝大传—明成祖朱棣大传4》,远方出版社,2010年版,第14节。
    ③佟晶心《中国影戏考》,剧学月刊,1934,3(11).又见顾颉刚《滦州影戏》,文学,1934,2(6)
    ①顾颉刚《滦州影戏》,文学,1934年第2卷第6期。
    ②佟晶心,《中国影戏考》,《剧学月刊》,1934年第3卷第11期
    ①大玍秃,东北方言,意为怪癖调皮。
    ②头茬,又称茬子,即影人的脑袋瓜子
    ①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页。
    ②《宋史》,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417页。
    ①达妮莎:《复州皮影戏的源流及其传承谱系》,原载《美术大观》,2010年7期。
    ①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文化艺术馆馆长梁立明提供,考察时间:2011年5月。
    【1】魏力群:《中国皮影艺术史》,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
    【2】高承:《事物纪原·博弈嬉戏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3】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版。
    【4】江玉祥:《中国影戏》,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虞哲光:《皮影戏艺术》,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58年版。
    【6】张仃:《中国民间艺术大观》,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版。
    【7】《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东北卷》,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版。
    【8】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版。
    【9】孙楷第:《傀儡戏考原》,上杂出版社,1952年版。
    【10】魏力群:《民间皮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11】魏力群:《皮影之旅》,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年版。
    【12】王信威:《辽南皮影戏音乐》,春风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13】胡蓉、周卫:《东北民族民间美术总集:皮影卷》,辽宁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14】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版。
    【1】方社会等:《皮影:琴声灯影道尽千年事》,《西部论丛》,2008年10期。
    【2】姚珧:《河南桐柏皮影艺术及现代影人造型研究》,《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3】董国峰:《望奎皮影的现代传承策略——剪纸艺术的启示》,《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3期。
    【4】王伯男:《戏剧博物馆与文脉传承》,《戏剧艺术》,2011年4期。
    【5】王颖:《才子佳人小说史论》,《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6】严红青:《民国以来的孝义影戏艺人调查研究》,《山西大学》2011年。
    【7】武永虎等:《孝义皮影》,《文史月刊》,2004年第1期。
    【8】达妮莎:《复州皮影戏的源流及其传承谱系》,《美术大观》,2010年7期。
    【9】李跃忠:《影戏研究者李脱尘生平著述考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4期。
    【10】于富业:《论复州皮影的保护与利用》,《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30卷5期。
    【11】月人:《两宋帝词简论》,《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2期。
    【12】郭鹏志等:《鞍山地区视听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初探》,《剧作家》,2007年6期。
    【13】徐川:《遍地锦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今日辽宁》,2010年4期。
    【14】于艳杰等:《古朴而优美的凌源皮影》,《兰台世界:上半月》,2003年3期。
    【15】达妮莎:《复州皮影戏的源流及其传承谱系》,《复州皮影戏的源流及其传承谱系》。
    【16】阎姝宏:《皮影音乐:辽剧、新民歌的温床》,《东北之窗:上半月》2010年12期。
    【17】达妮莎:《辽宁皮影戏源流》,《美术大观》,2009年。
    【18】张军:《滦州影戏研究综述》,《四川戏剧》,2010年2期。
    【19】张军:《黄素志发明滦州影戏说考辨》,《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8期。
    【20】佟晶心:《中国影戏考[M]》,《剧学月刊》,1934年11月第3卷11期。
    【21】顾颉刚:《滦州影戏[M]》,《文学》1934年第2卷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