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来祥和谐自由论美学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周来祥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美学家、文艺学家,其美学思想被称为“和谐自由论美学”,以其思想体系为代表的学术观念被称为“和谐自由论美学学派”。论文研究其“和谐美学及其学派”的主要特征与内涵;周先生在中国当代美学的创新、独特之处;他在中国美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他的理论的独特贡献与理论局限以及对后人产生的影响等。本文从六个部分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绪论部分首先分四个阶段对周来祥先生和谐自由论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概述: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初以前,是和谐美学观点由探索到形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叶以前,是和谐美学逐步形成体系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前,是和谐美学体系的超越阶段;第四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是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阶段。其次,此部分也对和谐自由论美学思想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做了简单的综述。
     第一章从中外的文化、审美现象与审美理论等方面阐述了周来祥先生和谐自由论美学思想的理论渊源。首先是其美学思想对中华文化的吸收,周先生指出,古代的“中和”的思想就是“和谐”的思想,“中和”思想是我国古代儒、道、佛三家的灵魂:儒家的规范、法度;道家的无为、自由;释家的尚心、主静,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交流,共同形成周先生和谐艺术与美学的直接来源。其次,对于西方文化,周先生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吸收与内化:他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从皮亚杰的认识论、西方“美的观念”的历史发展中,概括归纳出了美是和谐的本质特征;从康德对美与艺术的分析,得出艺术的审美本质是以情感为主的特征;从黑格尔与马克思那里借鉴了现代辩证思维的方法,建构了一个双向逆反、纵横交错、动态开放的网络式圆圈构架体系;从西方现代与后现代主义艺术中总结出丑与荒诞的美学范畴,扩大了近代崇高范畴的范围。最后,他在兼容并蓄前哲时贤的基础上,建构了和谐自由论美学思想体系。
     第二章从三个方面简述了周先生和谐自由论美学思想的具体内涵:第一,和谐自由论美学思想有着独特的研究方法,周先生认为传统的辩证思维方法长于纵向动态的历史观照,缺乏横向静态的共时分析,而现代自然科学方法是一种横向、静态、共时的思维模式,“和谐论”美学体系力图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的基础上,取二者之长,弃二者之短,把纵与横、动与静、历时与共时高度融合起来,形成了以主体辩证思维模式为构架,以关系思维为轴线,以逻辑推理和历史意识为特征的独特的方法论;第二,阐述了和谐自由论美学思想的核心——审美关系说,论述了它的几层含义,指出它的提出弥补了主观派与客观派的片面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深化了实践美学;第三,本章还论述了美是和谐自由在中外历史上的具体表现及周先生对美学范畴的新解。
     第三章探讨了周先生文艺美学思想的理论内核。周先生对文艺美学的贡献同样受益于辩证思维的方法,他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文艺美学是以心理情感为中介,结合哲学认识与社会学、伦理学、生存实践论的一种高度综合的研究。他概括出艺术具备不以概念为中介,但又趋向于一种不确定的概念、无目的但又符合一定的社会目的及艺术是自由的审美意识等特征。同时他纵向研究了艺术形态的分类,根据两个原则来划分,一是用现代自然科学方法的定量分析,把艺术分为再现艺术、表现艺术与综合艺术;二是按质的原则,主观与客观、再现与表现、理智与意志、必然与自由,这些元素在对立中偏于和谐的是美的艺术,在统一中偏于对立的是崇高的艺术。最后周先生从横向研究了艺术的构成及艺术活动自身的具体内涵。
     第四章分析了周先生对中西方美学思想的独到见解。在中国美学研究方面,首先,周先生主编并参编的《中华审美文化通史》(六卷本),从先秦开始,一直写到二十世纪的审美文化,按照其和谐美学的发展线索,根据古代、近代与现代的不同特征,对各个时期审美文化的概况做了详细的论述;其次,他采取主导思潮的研究范式,抓住了占主导地位的审美理想和艺术思潮的变化脉络,并以它带动其他次要范畴的运动和发展,从而把各个时代的主潮突现出来,而在突出主潮的同时也尽可能地把时代的风貌展示出来。在西方美学研究方面,周先生主编了《西方美学主潮》,同样采取主导思潮的研究范式,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从古代和谐到后现代荒诞,从古典美的希腊雕塑到荒诞的后现代艺术,对西方美学史勾勒了一个大致的轮廓,使该书成为西方古代美学向近代美学发展的一部最完整的西方美学通史。在中西比较美学研究方面,周先生还是运用辩证逻辑方法,讲求思维的历史具体性,从微观与宏观方面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不排除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既讲求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同时又把美学比较与文化比较密切联系,在历史分析中再现中西美学思想的逻辑进程,从中西比较中找到了新的、当代形态的美学建构,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
     结语部分总结了周来祥先生和谐自由论美学思想的学术贡献、意义及理论局限:首先从十个方面总结了周先生的学术贡献;其次从理论与现实两方面论述了和谐自由论美学思想所蕴涵的意义;最后客观地指出了和谐自由论美学思想的某些理论局限。
Mr.Zhou Laixiang is a famous contemporary aesthetician of China.His aesthetic thought is called "harmony and freedom aesthetics",and those academic ideas surrounding his thought system are called "school of harmony and freedom aesthetics".This dissertation studies the princip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notations of his "harmony aesthetics and its school",Mr.Zhou's innovation in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of China,his role and position in China's history of aesthetics;unique contributions,theoretic limits and influences of his theories,etc.This dissertation makes a detailed depiction in six parts.
     The part of introduction survey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r.Zhou Laixiang's aesthetic thought of harmony and freedom in four phases.The first phase refers to the time from research to formation of harmony aesthetics before the 1960's;the second phase refers to the gradual formation of harmony aesthetics before the middle of the 1980's;the third phase refers to the surpassing of harmony aesthetics before the end of 1990's;and the fourth phase refers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consummation of the system from the end of the 1990's till now.Furthermore,this part makes a brief survey on the status in quo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studies in the aesthetic though of harmony and freedom.
     The first chapter depicts the theoretical origin of Mr.Zhou's aesthetic thought of harmony and freedom in respect to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s,aesthetic phenomenon and aesthetic theory etc. The first is his aesthetic thought's absorption from Chinese culture.Mr.Zhou points out that,the thought of "zhonghe" is equal to the thought of "harmony",and is the soul of the Confucianism,the Tao and the Buddhism in ancient China:the Confucianism's moral standard,the Tao's inaction and freedom and the Buddhism's heart stillness,which are penetrated and communicating mutually,are the direct origins of Mr.Zhou's thought of harmony art and aesthetics.The second,Mr.Zhou absorbs and digests the western culture from three respects:based on the Marxism and from the epistemology of Jean Piaget and the western history of "ideas of the beautiful",he summarizes and concludes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 of the beautiful as harmony;from Kant's analysis on the beautiful and art,he concludes that the aesthetic essence of art is principally based on sentiment;using the modern dialectic thought from Hegel and Marx for reference,he constructs a net-like circle system which is mutual,crossing,dynamic and open;from the modern and post-modern art of the west,he summarizes the aesthetics categories of the ugly and the absurd,expanding the extension of sublimity. Finally,by absorbing the past thoughts,he constructs an aesthetic system of harmony and freedom.
     The second chapter briefly depicts the specific connotations of Mr.Zhou's aesthetic thought of harmony and freedom from three respects:the first,the aesthetic thought of harmony and freedom applies unique study method.Mr.Zhou concludes that,the method of dialectic thinking is good at longitudinal dynamic historical observation but in lack of transverse static coexisted analysis,and the method for modern natural science is a transverse,static and coexisted thinking mode.Based on the dialectic thinking of Marxism,the aesthetic system of "harmony" attempts to absorb the advantages of the two and abandon their defects,highly combine the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the dynamic and static,the diachronic and coexisted into one,and finally form an unique methodology in a structure of subjective dialectic thinking mode and with an axes of relative think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ogic reasoning and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The second part depicts the core of aesthetic thought of harmony and freedom-theory of aesthetic relationship,dissertates their connotations,and points out that it makes up the one-sidedness of the subjective school and objective school and deepens the practice aesthetics to a certain extend.The third part dissertates specific embodiment of the beautiful as harmony in Chinese and foreign history,and Mr.Zhou's new explanation on aesthetic categories.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the theoretic core of Mr.Zhou's literary aesthetics.Mr.Zhou's contributions to literary aesthetics are from the method of dialectic thinking.He concludes that the art is the representation of feelings,and the literary aesthetics is,with psychological sentiment as media, a highly comprehensive study in the combination of philosophy,sociology,ethnics,survival and its practice as a whole.He concludes that the art doesn't take concept as media but tends to an indefinite concept,is purposeless hut in compliance with a certain social purpose,and is free aesthetic consciousness,etc.At the same time,Mr.Zhou studi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art forms vertically,and divides the art as per two standards,the first is to apply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modern natural science to divide the art into reappearance art,representation art and comprehensive art;the second is to apply the qualitative standard to divide art into fine art and sublimity art,in the former,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the appearance and representation,the reasoning and willing,and necessity and freedom tends to harmony in opposition,and in the latter,those factors tends to opposition in unification.Finally,Mr.Zhou transversally studies ante art composing and specific connotation in art activity itself.
     The fourth chapter analyzes the unique views o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aesthetic thoughts. Refers to the study on China's aesthetics,first of all,Mr.Zhou chiefly edits and partly writes A General History of China's Aesthetic Culture(six volumes),which surveys the aesthetic culture in details in each period from the Pre-qin period to the twenties century as per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ancient times and modern times according to the evolving clue of his harmony aesthetics.Secondly,Mr.Zhou takes the study paradigm of leading thought,grasps the evolving skeleton of leading aesthetic ideal and art thought and thereby drives the movement and evolvement of other secondary categories,by this way,highlights the principal thought of each period,and at the same time possibly shows the features of the times while the leading thought is highlighted.Refers to the study on western aesthetics,he chiefly edits The Leading Western Aesthetic Thought,in which,Mr. Zhou,with the method of dialectic thinking,outlines the western history of aesthetics from the ancient harmony to postmodern absurdness to and from the sculpture in classical beauty to the art in postmodern art,making this book as the most complete general history of western aesthetics for the western aesthetic evolvement from ancient to modern.Refers to the study on comparative aesthetic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Mr.Zhou applies dialectic logic as well,pays attention to historical materiality of thinking,and compares in respect to the macroscopic and microcosmic.His aesthetic comparison doesn't exclude difference from common points and common points from difference, combines the dynamic and static into a whole,at the same time closely links to the culture,to reappear, in historic analysis,the logic process of aesthetic thoughts of China and the west,and finally finds out a new and contemporary-mode aesthetic structuring and establishes a relatively complete system.
     The part of conclusion summarizes the academic contributions,significances and theoretic limits of Mr.Zhou's aesthetic thought of harmony and freedom:the first is to summarize Mr.Zhou's academic contributions in ten respects;the second is to depict the significances contained in the aesthetic thought of harmony and freedom in respect to theory and reality;the last is to objectively point out some theoretic limits of the aesthetic thought of harmony and freedom.
引文
[1]阎国忠:《美学百年》,载1999年10月13日《中华读书报》。
    [2]载1993年3月12日《光明日报》:转引自周来祥:《三论美是和谐》,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第514页。
    [3]载1999年8月13日《光明日报》;转引自周来祥:《三论美是和谐》,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第514页。
    [1]转引自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439页。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第81页。
    [3]周来祥:《三论美是和谐》,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第51页。
    [1]周来祥:《三论美是和谐》,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第47页。
    [2]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上)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3页。
    [3]周来祥:《三论美是和谐》,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第496页。
    [1]周来祥:《三论美是和谐》,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第500页。
    [2]周来祥:《三论美是和谐》,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第506页。
    [1]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431-434页。
    [1]王臻中:《中国当代美学思想概观》,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2年版,第434页。
    [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学林出版社 1987年版,第1页。
    [2]周来祥:《论中国古典美学》,济南:齐鲁书社 1987年版,第157-166页。
    [1]周来祥、周纪文:《中华审美文化通史》(先秦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第17页。
    [1]周来祥:《论中国古典美学》,济南:齐鲁书社 1987年版,第1页.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赵复三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年版,第19-20页。
    [3]周来祥:《三论美是和谐》,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第264页。
    [1]周来祥、周纪文:《中华审美文化通史》(先秦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第20页。
    [1]周来祥、周纪文:《中华审美文化通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第5页。
    [2]王国维:《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王国维学术文化随笔》,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6年版,第171页。
    [3]王国维:《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王国维学术文化随笔》,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6年版,第171页。
    [1]周来祥、周纪文:《中华审美文化通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第5-6页。
    [2]周来祥、周纪文:《中华审美文化通史》(明清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第6页。
    [1]周来祥:《论中国古典美学》,济南:齐鲁书社 1987年版,第5页。
    [2]周来祥:《论中国古典美学》,济南:齐鲁书社 1987年版,第7页。
    [3]周来祥:《论中国古典美学》,济南:齐鲁书社 1987年版,第9页。
    [1]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21页;转引自穆纪光:《中国当代美学家》,石家庄:河南教育出版社 1989年版,第527页。
    [2]周来祥:《马克思的“人化自然”学说与美的本质》,载《学术月刊》,1983(2)。
    [1]穆纪光:《中国当代美学家》,石家庄:河南教育出版社 1989年版,第528页。
    [2]黑格尔:《小逻辑》第275-276页:转引自穆纪光:《中国当代美学家》,石家庄:河南教育出版社 1989年版,第542页。
    [3]周来祥:《论美是和谐》,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第324页。
    [1]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601页。
    [1]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611页。
    [2]周来祥:《论美是和谐》,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第310页。
    [1]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606页。
    [2]周来祥:《论美是和谐》,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第328页。
    [1]陈炎:《和谐美学体系的由来与得失》,《学术月刊》,2002年第9期。
    [2]周来祥主编:《西方美学主潮》,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680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年版,第16页。
    [2]陈炎:《和谐美学体系的由来与得失》,《学术月刊》,2002年第9期。
    [1]周来祥:《论美是和谐》,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第121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 1979年版,第125页:转引自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101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卷,人民出版社 1979年版,第125-126页;转引自周来祥:《论美是和谐》,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第125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 1979年版,第125-126页;转引自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102页。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第58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 1979年版,第124页;转引自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103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 1979年版,第125页;转引自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103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 1979年版,第126页;转引自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104页。
    [5]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104页。
    [6]《发生认识论原理》,商务印书馆 1981年版,第21页;转引自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106页。
    [1]周纪文:《和谐论美学思想研究》,济南:齐鲁书社 2007年版,第247页。
    [2]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1504页。
    [1]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1505-1507页(注:此段文字带有概括性)。
    [2]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1514-1515页。
    [3]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1515-1516页。
    [1]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1528页。
    [2]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1540-1541页。
    [1]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1546-1547页。
    [2]周来祥:《古代的美·近代的美·现代的美》,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第7页。
    [1]朱光潜:《文艺心理学》,《朱光潜全集》(第一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209页。
    [2]朱光潜:《文艺心理学》,《朱光潜全集》(第一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53页:转引自周来祥、陈炎:《中西比较美学大纲》,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2版,第97页。
    [3]高尔态:《论美》,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202页:转引自周纪文:《和谐论美学思想研究》,济南:齐鲁书社 2007年版,第213页。
    [4]《朱光潜美学思想旧货的新装》,《美学论著初编》下册,第567页:转引自周来祥、陈炎:《中西比较美学大纲》,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2版,第97-98页。
    [1]《美学论著初稿》上册,第243页;转引自周来祥、陈炎:《中西比较美学大纲》,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2版,第98页。
    [2]李泽厚:《美学四讲》,上海:三联书店 1989年版,第63页。
    [3]潘知常:《美学的重建》,《学术月刊》,1995年第8期,第93页;转引自周纪文:《和谐论美学思想研究》,济南:齐鲁书社 2007年版,第219页。
    [4]周纪文:《和谐论美学思想研究》,济南:齐鲁书社 2007年版,第223页。
    [5]周纪文:《和谐论美学思想研究》,济南:齐鲁书社 2007年版,第224页。
    [1]周来祥:《论美是和谐》,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第291页。
    [2]周来祥:《论美是和谐》,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第1页。
    [3]周来祥:《论美是和谐》,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第127页。
    [1]周纪文:《和谐论美学思想研究》,济南:齐鲁书社 2007年版,第229页。
    [2]周纪文:《和谐论美学思想研究》,济南:齐鲁书社 2007年版,第229页。
    [1]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1935页。
    [2]周纪文:《和谐论美学思想研究》,济南:齐鲁书社 2007年版,第232-233页。
    [1]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242页。
    [2]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程科:《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2003年4月,第8页。
    [1]《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年版,第61页。
    [2]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227页;转引自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256页。
    [3]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程科:《实践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2003年4月,第23页。
    [4]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150页。
    [1]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150-151页。
    [2]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153-154页。
    [3]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154页。
    [1]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157-158页。
    [2]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159页。
    [3]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160页。
    [4]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161页。
    [1]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162-163页。
    [2]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164页。
    [3]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年版,第38页。
    [4]贝塔朗菲:《普通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载《国外社会科学》,1978(2);转引自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206页。
    [1]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206-207页。
    [1]列宁:《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见《列宁选集》,第4卷,第610页;转引自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176页。
    [2]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335页:转引自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176页。
    [3]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179-181页。
    [1]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210-212页。
    [2]黑格尔:《美学》,第2卷,169页;转引自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215页。
    [1]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215-218页。
    [2]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222-223页。
    [1]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226-231页。
    [2]《别林斯基选集》,第1卷,180页;转引自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31页。
    [3]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233-234页。
    [1]周来祥:《再论美是和谐》,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第2页。
    [1]周来祥:《论美是和谐》,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第4页。
    [2]周来祥:《论美是和谐》,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第73页。
    [3]周纪文:《和谐论美学思想》,山东:齐鲁书社 2007年版,第54页。
    [4]周纪文:《和谐论美学思想》,山东:齐鲁书社 2007年版,第54页。
    [1]周纪文:《和谐论美学思想》,山东:齐鲁书社 2007年版,第55-56页。
    [1]周来祥:《论美是和谐》,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第1页。
    [2]周来祥:《论美是和谐》,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第1页。
    [1]周来祥主编:《西方美学主潮》,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25页。
    [2]周来祥主编:《西方美学主潮》,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29页。
    [1]汪子蒿等:《希腊哲学史》,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70-271页:苗力田主编:《古希腊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70-71页;转引自张祥龙:《西方哲学笔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第46页。
    [2]张祥龙:《西方哲学笔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第57-58页。
    [3]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50页。
    [1]周来祥主编:《西方美学主潮》,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101页。
    [2]周来祥主编:《西方美学主潮》,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104页。
    [3]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55页。
    [4]赵敦华:《西方哲学通史——古代中世纪部分》,第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年,第168页;转引自张祥龙:《西方哲学笔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第152页。
    [1]周来祥:《论美是和谐》,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第82页。
    [2]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转引自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卷),74页:转引自周来祥主编:《西方美学主潮》,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153页。
    [1][德]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 杨祖陶校,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第45页。
    [2][德]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 杨祖陶校,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第46页。
    [3][德]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 杨祖陶校,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第72页。
    [4][德]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 杨祖陶校,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第77页。
    [5][德]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 杨祖陶校,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第107页。
    [6][德]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 杨祖陶校,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第99页。
    [1]周来祥主编:《西方美学主潮》,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666页。
    [1][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年版,第142页。
    [2][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年版,第40页。
    [1]转引自周来祥:《论美是和谐》,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第108页。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8页。
    [1]《尚书正义》,《十三经注疏》(上),中华书局 1980年影印本,第131页。
    [2]《国语·郑语》,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版,第515-516页。
    [1]《左传·昭公二十年》,《十三经注疏》(下),中华书局 1980年影印本,第2093-2094页。
    [2]《国语·郑语》(下),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版,第123页。
    [3]《国语·郑语》(下),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版,第125页。
    [1]列宁:《哲学笔记》,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第78页。
    [2]周纪文:《和谐论美学思想》,山东:齐鲁书社 2007年版,第80-81页。
    [1]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312页。
    [2]周来祥:《再论美是和谐》,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第219页。
    [3]周来祥:《古代的美、近代的美、现代的美》,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第84页。
    [4]周来祥:《古代的美、近代的美、现代的美》,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第137页。
    [5]周来祥:《古代的美、近代的美、现代的美》,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第175页。
    [1]周来祥:《古代的美、近代的美、现代的美》,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第209、212页.
    [2]周来祥:《古代的美、近代的美、现代的美》,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第169、171页。
    [3]周纪文:《和谐论美学思想》,山东:齐鲁书社 2007年版,第90-91页。
    [1]周来祥:《三论美是和谐》,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第397页。
    [2]周纪文:《和谐论美学思想研究》,济南:齐鲁书社 2007年版,第93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年版,第120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年版,第122页。
    [3]周纪文:《和谐论美学思想研究》,济南:齐鲁书社 2007年版,第97页。
    [1]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45页。
    [1]周来祥:《“和谐论”文艺美学的理论特征和逻辑构架》,《文史哲》 2004年第3期。
    [2]周来祥:《“和谐论”文艺美学的理论特征和逻辑构架》,《文史哲》 2004年第3期。
    [1]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116-130页。
    [2]周纪文:《发展辩证逻辑和建构文艺美学——读周来祥的<文艺美学>》,《中国文化研究》 2004年秋之卷。
    [1]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7页。
    [2]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119页。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第58页。
    [1]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126页。
    [2]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129页。
    [3]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130页。
    [1]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131页。
    [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6页:转引自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131页。
    [3]恩格斯:《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54页。
    [4]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132页。
    [1]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135页。
    [2]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147页。
    [1]《欧洲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0年版,第56页;转引自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148页。
    [2]《欧洲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0年版,第289页;转引自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153页。
    [3]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153页。
    [1]郭熙:《林泉高致》,见沈于丞编《历代论画名著汇编》,文物出版社 1982年版,第64页;转引自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155页。
    [2]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155页。
    [1]《读第五才子书法》:转引自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165页。
    [2]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166页。
    [3]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168页。
    [4]《理想国》,《文艺对话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年版,第56页;转引自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172页。
    [1]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173页。
    [2]《论义务》,转引自鲍桑葵《美学史》,商务印书馆 1985年,第138页;见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178页。
    [1]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182页。
    [1]周来祥:《古代的美·近代的美·现代的美》,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第148页。
    [2]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191页。
    [3]转引自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193页。
    [4]《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第307页:转引自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195页。
    [1]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202页。
    [2]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204页。
    [1]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224页。
    [1]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231页。
    [1]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243页。
    [2]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244页。
    [3]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262页。
    [1]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264页。
    [2]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265页。
    [3]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267页。
    [4]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270页。
    [1]《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年版,第329页:转引自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276页。
    [2]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276-277页。
    [3]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299-300页。
    [1]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301页。
    [2]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302页。
    [1]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308-309页。
    [2]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134页。
    [1]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372页。
    [2]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389页。
    [1]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351-352页。
    [2]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355页。
    [1]《别林斯基论文学》,新文艺出版社 1958年版,第255页:转引自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413页。
    [1]周来祥:《论中国古典美学》,济南:齐鲁书社 1987年版,第1页。
    [2]周来祥:《三论美是和谐》,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第530页。
    [3]周来祥主编:《中华审美文化通史》(秦汉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第4页。
    [1]周来祥:《中国美学主潮》,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第273页。
    [2]周来祥主编:《中华审美文化通史》(宋元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第4页。
    [3]周来祥、周纪文:《中华审美文化通史》(明清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第6页。
    [1]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1311页。
    [1]邢煦寰:《中国美学总范畴的宏观历史把握——评周来祥主编<中国美学主潮>》,《文学遗产》 1994年第1期。
    [2]周来祥主编:《中国美学主潮》,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第4页。
    [1]周来祥主编:《中国美学主潮》,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第119页。
    [2]周来祥主编:《中国美学主潮》,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第123页。
    [3]周来祥主编:《中国美学主潮》,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第125页。
    [1]周来祥主编:《中国美学主潮》,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第127页。
    [2]周来祥主编:《中国美学主潮》,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第380页。
    [3]周来祥主编:《中国美学主潮》,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第386页。
    [1]周来祥主编:《中国美学主潮》,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第392页。
    [2]周来祥主编:《中国美学主潮》,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第393页。
    [3]周来祥主编:《中国美学主潮》,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第536页。
    [1]周来祥主编:《中国美学主潮》,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第682页。
    [2]周来祥主编:《中国美学主潮》,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第682页。
    [3]周来祥主编:《中国美学主潮》,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第684页。
    [1]周来祥主编:《中国美学主潮》,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第685页。
    [2]周来祥主编:《中国美学主潮》,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第688页。
    [3]周来祥主编:《中国美学主潮》,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第689页。
    [1]周来祥主编:《中国美学主潮》,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第2页。
    [2]邢煦寰:《中国美学总范畴的宏观历史把握——评周来祥主编<中国美学主潮>》,《文学遗产》 1994年第1期。
    [3]邢煦寰:《中国美学总范畴的宏观历史把握——评周来祥主编<中国美学主潮>》,《文学遗产》 1994年第1期。
    [1]周来祥:《论美是和谐》,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第73页。
    [2]周来祥主编:《西方美学主潮》,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5页。
    [1]周来祥主编:《西方美学主潮》,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9-10页。
    [2]周来祥主编:《西方美学主潮》,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13页。
    [3]周来祥主编:《西方美学主潮》,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210页。
    [1]周来祥主编:《西方美学主潮》,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436页:转引自周来祥:《古代的美·近代的美·现代的美》,长春:东北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第137页。
    [1]《宗白华全集》,第4卷,见《判断力批判》,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第290页;转引自周来祥主编:《西方美学主潮》,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627-628页。
    [2]《宗白华全集》,第4卷,见《判断力批判》,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第290-291页:转引自周来祥主编:《西方美学主潮》,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628页。
    [3]《宗白华全集》,第4卷,见《判断力批判》,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第295页;转引自周来祥主编:《西方美学主潮》,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628页。
    [1]《宗白华全集》,第4卷,见《判断力批判》,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第305页;转引自周来祥主编:《西方美学主潮》,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629页。
    [2]《宗白华全集》,第4卷,见《判断力批判》,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第306页;转引自周来祥主编:《西方美学主潮》,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629页。
    [3]周来祥主编:《西方美学主潮》,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631页。
    [4]周来祥主编:《西方美学主潮》,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638页。
    [5][德]席勒:《秀美与尊严》,张玉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6年版,第271页;转引自周来祥主编:《西方美学主潮》,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658页。
    [1][德]席勒:《秀美与尊严》,张玉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6年版,第28/页;转引自周来祥主编:《西方美学主潮》,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661页。
    [2][德]席勒:《秀美与尊严》,张玉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6年版,第179页;转引自周来祥主编:《西方美学主潮》,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662页。
    [3]黑格尔:《美学》,第2卷,286页,商务印书馆,1984;转引自周来祥主编:《西方美学主潮》,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682页。
    [4]黑格尔:《美学》,第1卷,203页,商务印书馆,1984;转引自周来祥主编:《西方美学主潮》,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683页。
    [1]鲍桑葵:《美学史》,463页,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转引自周来祥主编:《西方美学主潮》,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684页。
    [2]周来祥:《古代的美·近代的美·现代的美》,长春:东北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第187页;转引自周来祥主编:《西方美学主潮》,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763页。
    [1]周来祥:《古代的美·近代的美·现代的美》,长春:东北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第187页;转引自周来祥主编:《西方美学主潮》,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763页。
    [2]周来祥主编:《西方美学主潮》,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770页。
    [3]周来祥主编:《西方美学主潮》,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773-774页。
    [1]周来祥主编:《西方美学主潮》,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790页。
    [2]周来祥主编:《西方美学主潮》,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793页。
    [3]周来祥主编:《西方美学主潮》,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3页。
    [1]周纪文:《和谐论美学思想研究》,济南:齐鲁书社 2007年版,第120页。
    [2]《蒋孔阳全集》第3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第442页。
    [1]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1931页;转引自周纪文:《和谐论美学思想研究》,济南:齐鲁书社 2007年版,第140页。
    [2]《论新学语之输入》,《王国维遗书》第五册;转引自周来祥、陈炎:《中西比较美学大纲》,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2版,第14-15页。
    [1]周来祥、陈炎:《中西比较美学大纲》,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2版,第121页。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18页;转引自周来祥、陈炎:《中西比较美学大纲》,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2版,第156-157页。
    [2]周来祥、陈炎:《中西比较美学大纲》,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2版,第163页。
    [3]《我们时代的美是对立的和谐统一》,《论美是和谐》第142页;转引自周来祥、陈炎:《中西比较美学大纲》,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2版,第165页。
    [1]周来祥、陈炎:《中西比较美学大纲》,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2版,第170页。
    [2]周来祥、陈炎:《中西比较美学大纲》,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2版,第170-171页。
    [3]周来祥、陈炎:《中西比较美学大纲》,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2版,第202页。
    [1]周来祥、陈炎:《中西比较美学大纲》,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2版,第206页。
    [2]周来祥、陈炎:《中西比较美学大纲》,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2版,第238-239页。
    [1]周来祥、陈炎:《中西比较美学大纲》,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2版,第252-253页。
    [2]周来祥、陈炎:《中西比较美学大纲》,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2版,第254-255页。
    [1]周来祥:《论中国古典美学》,济南:齐鲁书社 1987年版,第70页。
    [2]周来祥:《论中国古典美学》,济南:齐鲁书社 1987年版,第75页。
    [1]周来祥:《论中国古典美学》,济南:齐鲁书社 1987年版,第11、12页。
    [1]周来祥:《现代和谐的本质内涵与基本特征》,《三论美是和谐》,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第69页。
    [1]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1944页。
    [2]周来祥:《三论美是和谐》,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第519页。
    [1]周来祥:《三论美是和谐》,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第53-54页。
    [2]周来祥:《和谐美学与和谐社会建设》,载2007年4月26日《人民日报》。
    [1]周来祥:《三论美是和谐》,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第98-99页。
    [2]周来祥:《辩证和谐美学与审丑教育》,《文艺研究》,2003年第4期,第26页。
    [3]周来祥:《三论美是和谐》,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第86页。
    [1]周来祥:《三论美是和谐》,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第494页。
    [2]周来祥:《三论美是和谐》,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第494-495页。
    [3]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年版,第7页;转引自陈炎:《和谐美学体系的由来与得失》,《学术月刊》,2002年第9期。
    [4]周来祥:《美学问题论稿》,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87-398页。
    [1]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439页。
    [1]陈炎:《和谐美学体系的由来与得失》,《学术月刊》,2002年第9期。
    [1]陈炎:《和谐美学体系的由来与得失》,《学术月刊》,2002年第9期。
    [2]陈炎:《和谐美学体系的由来与得失》,《学术月刊》,2002年第9期。
    [3]陈炎:《和谐美学体系的由来与得失》,《学术月刊》,2002年第9期。
    [1]陈炎:《和谐美学体系的由来与得失》,《学术月刊》,2002年第9期。
    [2]周纪文:《和谐论美学思想研究》,济南:齐鲁书社 2007年版,第270页。
    周来祥、石戈:《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的原则》,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57年版。
    周来祥:《乘风集》,上海:新文艺出版社 1958年版。
    孙崇恩、周来祥:《鲁迅文艺思想资料编年》,济南:济南社会科学研究所 1980年版。
    周来祥:《美学问题论稿——古代的美·近代的美·现代的美》,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
    周来祥:《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和美学规律》,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
    周来祥:《论美是和谐》,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
    周来祥:《论中国古典美学》,济南:齐鲁书社 1987年版。
    周来祥主编:《中国美学主潮》,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
    周来祥、陈炎:《中西比较美学大纲》,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2版。
    周来祥:《中国的现代美学》,意大利1993年版。
    周来祥:《再论美是和谐》,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
    周来祥:《古代的美·近代的美·现代的美》,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
    周来祥:《东方审美文化研究1—3》,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周来祥主编:《西方美学主潮》,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周来祥:《周来祥美学文选》上下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周来祥、周纪文:《美学概论》,台北:文津出版社 2002年版。
    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周来祥主编:《中华审美文化通史》(六卷本),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周来祥:《三论美是和谐》,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周纪文:《和谐论美学思想研究》,济南:齐鲁书社 2007年版。
    陈炎:《和谐美学体系的由来与得失》,《学术月刊》,2002年第9期。
    龙辛:《一部富有特色的中国古典美学论著——评周来祥的<论中国古典美学>》,《山东社会科学》 1987年第3期。
    卫卫:《一门新兴学科的崛起——全国首届文艺美学讨论会综述》,《东岳论丛》 1986年第6期。
    邢煦寰:《中国美学总范畴的宏观历史把握——评周来祥主编<中国美学主潮>》,《文学遗产》 1994年第1期。
    邹华:《对比与更替:三大美学中的两种关系》,《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
    韩德信:《当代中国美学的走向:辩证和谐的美学》,《求是学刊》 1998年第4期。
    杨维富、李启军:《当代美学研究的力作——<再论美是和谐>讨论会综述》,《社会科学家》1997年第2期。
    黄理彪、袁鼎生:《整一的学术品格与和谐的理论体系——谈周来祥<再论美是和谐>》,《社会科学家》 1997年第3期。
    连杨柳、张晓明:《是“指南”还是“公式”?——也谈恩格斯关于悲剧冲突的论述兼与周来祥、李思孝同志商榷》,《固原师专学报》(社科版) 1986年第2期。
    李富华:《比较美学研究方法略论——兼论周来祥显示的贡献》,《思想战线》 2003年第4期。
    汪帆:《评<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和美学规律>》,《文史哲》 1990年第2期。
    马立强:《通向自由之路——从美学史看周来祥艺术本质观》,《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5期。
    邹华:《后期和谐说》,《甘肃高师学报》 2000年第1期。
    薛富兴:《美的三大历史形态——周来祥和谐美学略论》,《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
    巩庆海:《也谈美是和谐》,《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
    黄理彪:《从抽象走向具体——辩证思维方法与周来祥美学思想体系》,《广西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
    周纪文:《发展辩证逻辑和建构文艺美学——读周来祥<文艺美学>》,《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秋之卷。
    周纪文:《构筑和谐美学的理论体系大厦——周来祥先生美学思想述评》,《阴山学刊》2003年第2期。
    杨存昌:《构筑人类审美王国的理性大厦——厨来祥教授美学思想讨论会概述》,《山东社会科学》(双月刊) 1996年第1期。
    宋民:《贯通古今以求索 融汇中西而开拓——<周来祥美学文选>讨论会综述》,《文史哲》1999年第6期。
    周文君:《构建和谐文化与和谐美学》,《东方丛刊》 2007年第3期。
    刘恒健:《略论周来祥的和谐美学》,《广西社会科学》 1997年第1期。
    薛富兴:《美是和谐——周来祥美学略论》,《民族艺术研究》。2003年1月。
    彭修银、张新煜:《体系、问题与态度——读周来祥先生<文艺美学>感言二三》,《东岳论丛》 2004年第5期。
    孔新苗:《一本富有创造性、系统性和启发性的好教材——周来祥教授著<文艺美学>读后》,《新书评》 2004年第10期。
    韩德信:《中国近现代美学发展勾勒与周来祥美学理论述评》,《社会科学家》 1998年第2期。
    封孝伦:《周来祥美学理论体系刍议》,《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
    傅谨:《周来祥美学思想的自我超越——评<再论美是和谐>》,《浙江社会科学》 2001年第2期。
    薛富兴:《辩证思维——和谐美学述评》,《贵阳师专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
    童庆炳:《美,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读周来祥的<古代的美·近代的美·现代的美>》(周来祥:《东方审美文化研究2—3》,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P373-375。)
    于培杰 许临星:《美学发展流程的成功勾勒——读<中国美学主潮>》(周来祥:《东方审美文化研究2—3)》,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P366-372。)
    王德胜:《周来祥比较美学思想初探》(周来祥:《东方审美文化研究2—3》,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P352-365)
    周均平:《辩证和谐美学的三重超越——评周来祥<古代的美·近代的美·现代的美>》(周来祥:《东方审美文化研究2—3》,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P333-351)
    文刚:《在范畴运动中展现人类美学思想发展史——读周来祥<古代的美·近代的美·现代的美>》(周来祥:《东方审美文化研究2—3》,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P328-332)
    周纪文:《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与可贵——读周来祥<古代的美·近代的美·现代的美>》(周来祥:《东方审美文化研究2—3》,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P323-327)
    杨存昌:《辩证思维与现代美学体系的建构——周来祥美学思想》(周来祥:《东方审美文化研究2—3》,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P316-322)
    彭修银:《周来祥美学的方法论问题》(周来祥:《东方审美文化研究2—3》,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P307-315)
    孔新苗:《周来祥美学思维体系建构的方法论特点》(周来祥:《东方审美文化研究2—3》,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P295-306)
    周纪文:《以比较、主潮为支点的理论系统——<中西比较美学大纲>读后》(周来祥:《东方审美文化研究1》,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P290-300)
    杨维富:《写在“周来祥美学思想研讨会暨周来祥先生从事学术活动45周年”后》(周来祥:《东方审美文化研究1》,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P322-325)
    五位专家对《文艺美学》的鉴定评语(节录)(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P431-434)
    唐玉宏:《文艺美学的现在与未来——访我国著名美学家周来祥先生》,《美与当代人》1988年3期。
    李启军、杨维富:《文化转型期的中国美学——著名美学家周来祥教授访谈》,《社会科学家》1997年第1期。
    黄理彪 李启军:《21世纪美学主潮——著名美学家周来祥教授访谈》。
    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王杰:《美学的危机与理论的张力——访著名美学家周来祥先生》,1988年11月,本文原载《社会科学家》 1989年第2期。
    《文艺研究》杂志社戴阿宝:《透国历史的迷雾——访周来祥》,《史论》
    龙辛:《世界美学发展趋势谈——访第十界国际美学会议代表周来祥先生》,《美育》1985年第3期。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
    列宁:《哲学笔记》,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
    张玉能:《新实践美学论》,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年版。
    张玉能:《席勒审美人类学思想》,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张玉能:《西方美学思潮》,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李泽厚:《美学四讲》,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1年版。
    《蒋孔阳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蒋孔阳、朱立元主编:《西方美学通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9年版。
    蒋孔阳:《美在创造中》,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年版。
    刘纲纪:《美学与哲学》,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4年。
    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先秦两汉编)》,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9年版。
    章辉:《实践美学——历史谱系与理论终结》,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年版。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陈中梅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年版。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
    [德]席勒:《秀美与尊严》,张玉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6年版。
    [英]鲍桑葵:《美学史》,张今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年版。
    [德]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 杨祖陶校,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
    福柯 哈贝马斯 布尔迪厄等 著:《激进的美学锋芒》,周宪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沈德灿:《精神分析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奥]弗洛伊德:《释梦》,孙名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年版。
    [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年版。
    [美]埃里希.弗罗姆:《对自由的恐惧》,许合平 朱士群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
    邱紫华:《东方美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年版。
    封孝伦:《人类生命系统中的美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封孝伦:《二十世纪中国美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黎启全:《美是自由生命的表现》,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李朝龙:《现代文艺批评方法论》,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王明居:《唐代美学》,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刘小枫选编:《德语美学文选》,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年版。
    朱光潜:《朱光潜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87年版。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
    陈雪虎 黄大地 选编:《黄药眠美学文艺学论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张祥龙:《西方哲学笔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周宪:《文化现代性精粹读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陶东风:《文化已经精粹读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阎嘉:《文学理论精粹读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德]彼得·比格尔:《先锋派理论》,高建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李朝龙:《现代文艺批评方法论》,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
    [美]勒内·韦勒克 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 刑培明 陈圣生 李哲明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法]米歇尔·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莫伟民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苏联]阿尔森·古留加:《康德传》,贾泽林 侯鸿勋 王炳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年版。
    邓晓芒:《康德哲学诸问题》,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年版。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学林出版社 1987年版。
    熊伟:《自由的真谛》,北京:中央编辑出版社 1997年版。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法]拉康:《拉康选集》,褚孝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1年版。
    [德]叔本华:《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石冲白译,杨一之校,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年版
    [美]雷纳·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7卷,杨自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版。
    [德]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熊伟 王庆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年版。
    [德]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年版。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马元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年版。
    [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蓝公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年版。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黄勇 薛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年版。
    [法]让—保罗·萨特:《辩证理性批判》,林骧华 徐和瑾 陈伟丰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8年版。
    邓晓芒、易中天:《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较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年版。
    王先霈:《文学心理学概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年版。
    王先霈、胡亚敏主编:《文学批评原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陈炎:《积淀与突破》,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高尔泰:《美是自由的象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年版。
    杨春时:《生存与超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穆纪光:《中国当代美学家》,石家庄:河南教育出版社 1989年版。
    王臻中:《中国当代美学思想概观》,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2年版。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年版。
    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年版
    张玉能:《坚持实践观点,发展实践美学》,《社会科学战线》 1994年第4期。
    张玉能:《后实践美学与实践美学的同步》,《江汉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
    张韬、张玉能:《实践美学与构建和谐社会》,《云梦学刊》 2006年第2期。
    张玉能:《全球化与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7年第4期。
    张玉能:《美学的中国特色在哪里》,《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5年第2期。
    李劲松:《“和谐”与“中和”美论之异同》,《东疆学刊》 2007年第4期。
    蓝国桥:《“和谐形态”在认识论构架中的透视》,《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
    孟庆雷:《不同历史境遇下的中西和谐美学话语》,《孔子研究》 2007年第1期。
    岳友熙:《从环境美学范式看和谐社会的构建》,《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2期。
    史修永:《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学解读》,《江淮论坛》 2006年第3期。
    徐恒醇:《构建和谐社会是人文关怀和审美理想的体现》,《理论与现代化》 2005年第5期。
    黄念然:《中国古典和谐论美学的生态智慧及现实意义》,《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
    周纪文:《中国美学发展转型的当代性视域》,《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
    周纪文:《和谐论美学中的美育思想》,《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
    陈炎:《20世纪中国与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广西社会科学》 2003年第6期。
    马龙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现状探析》,《山东社会科学》 2007年第10期。
    马龙潜:《简论文艺、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文史哲》 2007年第5期。
    朱西周:《和谐社会的内涵与特征》,《北方经济》 2005年第4期。
    刘继平:《审美关系说的几层含义》,《文学教育》 2008年第1期。
    陈全黎:《和谐社会与和谐美学》,《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
    Niall Lucy:Postmodern Literary Theory:An Introduction,Massachusetts:Blackwell Publishers Inc.,1997.
    Edward Soja:Postmodern Geographies:The Reassertion of Space in Critical Social Theory.New York:Verso,1989.
    Paul de Man:The Resistance to Theory.Theory and History of Literature,Manchester: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96.
    Julian Wolfreys ed.:Introducing Criticism at the 21st Century,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2.
    Andreas Huyssen:After the Great Divide:Modermism,Mass Culture and Postmodernism,London:Macmillian,1988.
    Paul de Man:Aesthetic Ideology,ed.And intro.Andrzej Warminski,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96.
    Ducasse,CJThe Philosophy of Art.New York,1929.
    Dickie,G-Art and the Aesthetic.London,1974.
    David Harvey: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Oxford:Basil Blackwell,1989.
    Cheryl Glotfelty and Harold From meds.:The Econriticism Reader:Landmarks in Literary Ecology,Athens: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199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