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参与式扶贫项目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作为政府掀起的扶贫运动中的一个补充,非政府组织积极地投入到反贫困的活动中,并在许多偏远的贫困地区开展着各种形式的扶贫项目和活动。文章主要运用了案例分析方法,从参与式扶贫的基本理论出发,探讨参与式方法这一扶贫模式的创新,其与常规方法的优劣等。同时,文章以陕西省妇女研究会商洛项目点作为研究个案,在描述和解释NGO扶贫项目的基础上,通过对参与式方法运用于扶贫项目的分析,重点研究了非政府组织参与式扶贫项目的推行及相关主体、影响项目成败的因素等,并结合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村庄权力关系格局、运行中的重要事件等集中分析了非政府组织和地方各种力量之间,村干部和村民之间,以及村民之间的关系在项目实际运行体系层面的复杂互动和相互渗透,揭示了非政府组织在开展项目、获取资源、进行扶贫的具体机制等方面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探讨参与式扶贫项目的实效。
     本文研究中肯定了非政府组织参与式扶贫项目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影响,并分析了诸多对项目实施成败有重要作用的一些因素。文章试图拓展非政府组织研究的视角,进一步从项目实施机制的角度切入非政府组织研究,聚焦非政府组织项目实施机制的实际运行状况。笔者认为从组织行动体系和实际运行视角对项目运作机制深入研究是非政府组织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希望能更准确和详细地描绘出非政府组织项目运行的微观动态图景,以此深化非政府组织行动方面的研究。
In anti-poverty campaign that the government raise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is a important supplement, it carries out various form of poverty alleviation projects and activities in many remote parts of the poverty-stricken areas. The article mainly make use of the case method , its analysis has set off from the theory, meanwhile, discusses innovation of this pattern and shows its superior or inferior which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methods. Also, the article used the ShangLuo project as a case, on the basis of describing and explaining NGO's poverty alleviation projects, its analytical focu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levant subject. Through participatory approaches used in the project, many factors affect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aiding the poor. The analysis puts village authority into concerning pattern , the villages power in the operation of such an important event, conjunction between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various local forces , as well as between the villagers and the complex interaction of mutual infiltration etc. It has discussed the actual effect of participating t and reveals many kinds of problems of NGO facing, such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gaining resource, carrying out the concrete mechanism and so 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ffirmed that NGO's social impact from the project aiding the poor, and analysis a lot of factors that effe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 .The article attempts to make rubbings from the visual angle that exhibition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studies , the angle putting mechanism into practice further from the project is sure to enter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studying , the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project focusing puts machine-made actual operational state into practice. The analysis describes out a microcosmic picture of NGO's action and views more accurate ,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studying from organizing system and operating mechanism to the project can deepening such research.
引文
[1]民政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Z],北京:中国法律出版社,1998
    [1]《中国NGO反贫困北京宣言》,2001年10月30日
    [1]洪大用、康晓光等著,《NGO扶贫行为研究调查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0
    [2]洪大用,“中国民间组织扶贫工作的初步研究”,江海学刊,2002.2
    [1]贾西津,《第三次改革—中国非营利部门战略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
    [2]李小云,《参与式发展概论》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1
    [1]戴聪,村级扶贫发展规划参与性方法应用的思考,西南PRA2002年会论文集
    [1]杜曼,“NGO农村扶贫项目中的管理问题对实施效果的影响——以宁夏径原项目为例”,调查与研究,2002.6
    [2]刘永功等,“参与式发展规划的应用及有关理论问题的思考”,发展研究,2002
    [1]徐永光,“中国第三部门的现实处境及我们的任务”,《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社团》,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1]洪大用、康晓光等著,《NGO扶贫行为研究调查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0
    [1]尹春涛,乡村治理结构与NGO社区发展项目—云南传统知识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会(CBIK)吉沙社区生态旅游项目个案分析,公益时报,2004-12-15
    [1]黄承伟,“参与式扶贫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案例研究——从龙那村看广西贫困村的扶贫规划”,贵州农业科学,2004.3
    [1]香港嘉道理KCF二期援建项目——镇安县回龙镇人畜饮水工程项目建议书
    [1]邓正来,“市民社会与国家知识治理制度的重构——民间传播机制的生长及其作用”,《开放时代》,2000
    [2]梁治平,“民间、民间社会和Civil Society-Civil Society概念再探讨”,2001
    [3]吴忠泽,民间组织管理,清华大学发展研究通讯,1999年第13期
    [4]邓正来,<中国发展研究的检视——兼论中国市民社会研究>,邓正来、亚历山大,《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453-457。
    [5]王绍光、秦晖、康晓光,《第三部门的概念界定》(Z)http://www.social.org.cn
    [6]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7]孙立平等,《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J),《中国社会科学》,北京:1994(2)
    [8](德)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张乃根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9]俞可平主编,2000:《治理与善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P7.
    [10]王名,《中国的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1
    [11]王名,中国的非政府公共部门,中国行政管理,2001(5)
    [12]王名,中国NGO的发展分析,管理世界,2002(8)
    [13]王名,NGO及其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14]康晓光,《转型时期的中国社团》,http://www.npo.org.cn
    [15]朱又红,《第三部门中的社会创新——对一个非营利机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思考》,http://www.npo.org.cn
    [16]李昌满,农村科技扶贫项目的选择与组织实施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03(6)
    [17]杜旻,NGO农村扶贫项目中的管理问题对实施效果的影响——以宁夏径原项目为例(J),调查与研究,2002(6)
    [18]汪三贵,中国扶贫项目的影响评估,http://www.iprcc.org.cn 2006-5-20
    [19]王宏梅,以人为本的农村扶贫模式初探—以香港乐施会为例,中国农村研究网 2005-2-1.
    [20]李小云,英国国际发展部资助项目,中国新世纪财政扶贫资金的运行:瞄准与偏离的分析(初稿)
    [21]王国良、李小云,参与式扶贫培训教程(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
    [22]高鸿宾,扶贫开发规划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10
    [23]李小云,参与式发展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1
    [24]秦晖,《从传统民间公益组织到现代第三部门—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的若干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9
    [25]孙志祥,《双重管理体制下的民间组织—以三个民间环保组织为例》(J),《中国软科学》,2001(7)
    [26](美)莱斯特·萨拉蒙,《第三域的兴起》,于海、李亚平选编,《第三域的兴起——西方志愿工作及志愿组织理论文选》(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24。
    [27]吴忠泽、陈金罗(编),1996,《社团管理工作》,中国社会出版社。
    [28]嘉道理基金会中国部项目概述——山阳、镇安二期项目,内部资料
    [29]朱又红,第三部门中的社会创新—对一个非营利机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思考 http://www.chinanpo.org/news/findnews/shownews.aspnews3159,2004-10-17.
    [30]崔云开,近年来我国非政府组织研究述评[J],《东南学术》,2003(3)
    [31]陶庆,地方政府与民间组织“正当妥协”的宪政维度——南方市福街草根商会的“民族志”视角,《国际政治研究》2006(3)
    [32]李景鹏,关于非政府组织若干问题的探讨,《新视野》2003(1)
    [33]郁建兴:《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当代可能性》,《文史哲》2003年第1期,第75-81页。
    [34]黄浩明,《国际民间组织与中国的扶贫事业》,《中国NGO扶贫国际会议论文集》
    [35]康晓光,《NGO扶贫行为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36]沈红,穷人主体建构与社区性制度创新[J]《社会学研究》,2002第1期
    [37]洪大用,中国民间组织扶贫工作的初步研究,《江海学刊》,2002年第2期。
    [38]张光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反贫困中市场与政府作用的探讨[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5)。
    [39]陈维佳,论非政府组织在扶贫领域的优势[J],贵阳建筑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40]马青艳,周庆华,非政府组织的制度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08期,第101-106页
    [41]郑光梁,魏淑艳,浅议国外非政府组织扶贫机制及其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42]戈兰·海登,《公民社会、社会资本和发展:对一种复杂话语的剖析》,何增科著:《公民与第三部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105页
    [42]戈登·怀特:《公民社会、民主化和发展:廓清范围的分析》,何增科著:《公民与第三部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P91
    [43]郑杭生,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44]洪大用、康晓光等著:《NGO扶贫行为研究调查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10月
    [45]王名,中国非政府公共部门——清华发展研究报告2003[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6]陈向阳,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现状及挑战[N].中国经济时报,2005-05-2
    [47]王名,陶传进.中国民间组织的现状与相关政策建议.中国行政管理[J].2004年(1)
    [48]何云峰,马凯.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4(3)
    [49]汪三贵,中国扶贫项目的影响评估,http://www.iprcc.org.cn.2006-5-20
    [50]王宏梅,以人为本的农村扶贫模式初探—以香港乐施会为例,中国农村研究网.2005-2-1
    [51]黄承伟,中国农村反贫困的实践与思考[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52]Seleneer,1997:Farmer Participatory Research.In 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 and Social Change.New York:The Cornell 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 Network,Cornell University .p.145-195
    [53]Chmabers,R.1993.Challenging the Profession:Frontiers for rural Development.London Intermediate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54]Chambers,R.1989.Farmer First:Farmer Innovation and Agricultural Research.London:Intermediate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55]Chmabers,R.1983.Rural Development:Putting the Last First.London:Longmans.
    [56]Biggs,S.1980.Informal R&D.Ceres.13(4):23-2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