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香山县地方志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县”这个行政单位在明清行政系统中上连省府、下接都乡,具有基础地位和特殊意义。研究“县”一级的方志,则是史志研究中最基础的工作。明清时期的香山县,行政区域较为固定,现存方志数量较多、种类较全,最重要的是其管辖澳门这个特殊的地方,所以其方志成为本文的关注点。本论文主要研究明清时期的县级(也包含其所属的都、乡等单位)修志的理论、方法、过程及方志内容,兼及修志的启示及思想研究,试图从中找到一些带有规律或理论模型的东西,对今人认识方志学和研究地方史及修志活动提供借鉴。
     全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章主要讨论地方志的性质,地方志与地方史、正史及国史的关系,认为地方志是后三者的补充和来源之一,但并非单纯为后三者而作。笔者赞同章学诚的“志属史体”的观点,认为不同时期的方志性质是不同的,明清方志应当属“史”。判断方志的性质可从方志的内容、用途、修方志者认为该志的性质、方志表现的“义”(即宗旨)等方面判定,方志的官修性也可从侧面证明方志属史体。地方志所载有可信与不可信之分,可从志料来源、修志者的才学识及时代局限等几个方面去判断。
     第二章主要研究香山方志史和香山方志提要。序、跋是方志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研究方志史的重要史料。本章分析了香山方志序跋的位置、数量和作者,重点对其内容进行研究,发现其主要是讲述方志的性质、作用、纂修目的和经过、方志评价、志料的搜集及纂修方法、主持和参编人员等。方志的小序也有重要作用,即是每一门类的指引门径,又具有小凡例的作用。研究方志史之目的在于辨家学之渊源,明折衷之有自也。方志提要是方志史的不可或缺材料,本章所收各家对香山方志的提要,不光著录书名、卷数、纂修者、版本、藏书单位等,以提供志书存在的线索和一般状况,还研究每一志书的内容,对每种志书力求搞清楚其纂修者身份、时代背景、修志缘起、主要内容、文献特征与价值、影响等,对这些项目作出解释性的评语。这无疑有利于后来者研究香山方志的历史和优缺点。本章还关注香山方志续修的断限、类型、效果、目的等方面,对于今人修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三章主要研究香山方志的纂修组织和纂修方法。提出一部方志的质量不仅取决于纂修时间长短、经费是否充裕、环境是否安定等客观因素,更决定于纂修人的素质和组织方法是否得当等主观因素。修志人员名单,既能反映修志分工不断变得精细,而且体现香山内部各都乡之经济发展、功名盛衰及氏族势力变迁。地方官是修志的主要领导者和支持者,士绅则是修志主体。清中期以前,香山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主要集中在县城和小榄,清中后期逐渐形成县城、小榄和澳门三足鼎立之势。方志的不同门类有不同的纂修方法,本论文将明清以来方志学家的研究成果与香山方志的相关内容结合,从而得出有益于后来修志和研究者利用的结论。历代所修香山方志,基本采用纂辑体或撰著体的编纂方式,各有优点,但都未完全遵循详今略古、繁简得当、不越境而书、有褒无贬或少贬的修志原则。
     第四章主要研究香山方志的体例。官方的意志通过颁布修志政策,编纂者的思想通过方志体例,都渗透到方志的方方面面。凡例是一部方志宗旨的集中体现,香山方志中只有乾隆《香山县志》有完整的凡例,其他或隐于序中,或散见于各卷之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方志质量的提高。本论文还品评了香山方志的各种体例,总体看来体例不断优化。方志中的八景诗和八景图历来为方志学家褒贬不一。本文梳理了香山方志中的八景诗及其演变,认为八景诗是因为作者热爱乡邑或为留美名而作,志书收录它们,既可反映当地自然和人文变化,又能起到资政、教化的作用,不应完全视为允谐风雅或装点名胜之物。
     第五章主要研究香山方志地图,将其与舆地图、西人所绘地图做对比,试图找出方志地图绘制原则、理念及各自优缺点。本文研究了“制图六体”与“四至八到”在方志地图中的运用,特别注意到其中道里之差别乃是采用人行里数与虚空鸟道两种不同的度量方式而导致的。通过将香山方志所载地图及中国人所绘的有关澳门地图与西人所绘有关澳门地图的对比研究,发现东西方所绘地图在方法、内容及所蕴含的观念方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大陆文明与江河文明在这些地图中有所体现。名从主人应是通行的地名标注原则。
     第六章主要综述编纂香山方志思想研究及纂修方志的启示。方志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史志同源,凡欲考一县一郡之历史莫不藉其方志,理清历史发展脉络和前因后果,以资当世修史、治世之用。纵观明清的香山方志,可见其修志的组织方式、人才选择、体例编排等等,有利于进一步研究方志学理论,促进修志事业的良性发展。将方志与其他史料结合起来研究,有利于历史学家观察该地域长时段内的历史变迁和自然变化,并总结其中的规律。旧方志对今人修志、理政、国防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尤其是香山方志中有关澳门这个特殊地区的记载,对中西文化交流和“一国两制”政策的贯彻具有积极意义。方志可以体现儒家思想,凝聚着民族感情,发扬着爱国爱乡的精神,同时又具有经世致用和“开眼看世界”的作用。
As an administrative unit connecting the province and village, county is fundamental and special in Ming and Qing's administration system which makes the research of local Gazetteers becoming the base of historical study.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of XiangShan in the Ming and Qing periods was comparatively settled, thus the local Gazetteers are abundant in numbers and complete in types. Most important is that Macau which was still belonged to XiangShan in those two periods had become a special place. Hence, the local Gazetteers of those periods become the focus of this thesis. The main purposes here are through research of the theories, methods and processes in local Gazetteer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on the level of county (including "Du" and rural area which belong to county), as well as the enlightenment and thought from them, to find out some regular pattern or theoretical model and offer example for the research and cognizing of local Gazetteers study.
     This article includes six parts.
     Chapter one discusses the character of local Gazetteers as well as the relation of local Gazetteers with local history, official history and national history. Although the local Gazetteers are supplement and one of the sources of the latter three, they are not written as the addition of them. The author agrees with the viewpoint of Zhang Xuecheng that "Gazetteers belong to history". Although there are special natures in local Gazetteers of different periods, the local Gazetteers of Qing dynasty should belong to the range of "history". To estimate the nature of local Gazetteers, we could focus on the following characters:the contents, the purpose, the natures of them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writers and the aim. Official characters of the local Gazetteers could also provide evidence in nature of them in some degree. The reliable of contents of local Gazetteers can be judged from the sources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the knowledge of their writers and the limitation of their periods.
     Chapter two focus on the history and the synopsis of Xiangshan local Gazetteers. The preface and postscript are both important and indispensable parts as well as important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local Gazetteers. This chapter analyzes the position, number and writers of Xiangshan local Gazetteers. For the content becomes the most focal parts of the research in which we find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m focus on the nature, role, purpose and process of the compiling, the evaluation, methods of material collection and compiling, and the leader and staffs. Sub-prefaces of local Gazetteers still have their important roles. They are either the guides or the sub-notes of each category. The purpose of research local Gazetteers are to distinguish the sources of historians and the reasons of compromising. The synopsis of local Gazetteers is indispensible materials. This chapter collected all the synopsis of Xiangshan local Gazetteers which not only record the name, volume number, writers, version and collectors to offer the clue and situation of this local Gazetteers but also research the content of every Gazetteer to figure out the identity of the writer, the background, the origin, the main content along with the feature, value and influence of literature. All of those parts are given explanatory comment which undoubtedly in favor of 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ling of the history, merit and demerit in researching the Xiangshan local Gazetteers. Besides, this chapter pays attention on the determination, types, results and purpose of the continued Xiangshan local Gazetteers which contribute to the local Gazetteers of today.
     Chapter three researches the organization and method of the compiling of Xiangshan local Gazetteers.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 idea that the quality of a local Gazetteer is decided not only by the time, money or environment but also by the quality and organization method of the writers. Name lists of the writers reflect the trend of more and more careful of the work division as well a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rise and fall of the scholar honors, and change of the power of clan in " Du" and rural area of Xiangshan. The main leaders and supporters of local Gazetteers are officials of local governments while the main powers are gentries. Before the mid-Qing Dynasty,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enter of Xiangshan concentrated upon city of Xiangshan and area of Xiaolan. After that, Macau became the third important part and the time of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came. As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local Gazetteers have different methods to compile, this article will combine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 of Gazetteer scholars sinc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comparative content in Xiangshan local Gazetteers to make conclusion which is benefit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ers and writers of local Gazetteers. The Xiangshan local Gazetteers of each period have basic compiling methods of compiling or composing. Both the two method have their benefit but neither of them can completely obeyed the principle of detailed today and brief in past, expediently in complex and briefness, not cross the area as well as the principle of no or less degrading.
     Chapter four focus on the style of Xiangshan local Gazetteers. The official will is expressed through publishing the political of local Gazetteers. Ideas of writers permeate to every word of local Gazetteers through the style. The guide concentrated reflects a local Gazetteer. Of all the Xiangshan local Gazetteers, only that of Qianlong period remained the integrated guide while others are contained in the sequences or dispersed in the beginning of every volume which influences the quality of local Gazetteer to some extent. This article also comments different styles of Xiangshan local Gazetteers which become better and better in total. For scholars have always given different judgment to the eight views and poets, this chapter resettles the poets of eight views and their development and concludes that they are recorded for the love to the hometown of the writers or for their good names. The record of them could not only reflect the change of nature and culture but also contribute to the civilization which does not just to vote to art-crafty.
     Chapter five discusses the geographical maps in Xiangshan local Gazetteers and compares the different between those maps and "whole maps", the maps from Westerners to find out the principles, idea, merit and demerit of map-drawing in local Gazetteers. We also discuss the six styles and theory of "four boundaries and eight methods" in map-drawing which pays special attention on two different methods for recording the distance in the local Gazetteers. That different is caused by the using of two different methods of "distant by walk" and "distant by bird fly". Then, through the contrast studies of maps in Xiangshan local Gazetteers with Macau maps from Chinese and Westerners, the author finds out that there is either connection or difference in the method, content and ideology of east and west in map-drawing. There is also reflection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ainland civilization and river-civilization in those local Gazetteers. The author still believes that the general principle of name noting in maps should be "name following the owner".
     Chapter six summarized the inspiration from the compiling of Xiangshan local Gazetteers as well as the researching thought. In historical research, the local Gazetteer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s history and Gazetteers come from the same source, all the history of district or county should be found in local Gazetteers which help historians to clean the clue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discover the cause and result of it as well as favor to the historical writing and political of today. Through the Ming and Qing local Gazetteers, we can see the organization, choosing of writers, style, etc. which help us in deeper discovering for theory of local Gazetteer. To combine the local Gazetteers with other historical materials is useful in long-term history and natural developing observing as well as regular pattern conclusion. The traditional local Gazetteers have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Gazetteer writing, political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defense of today which reflected particularly in Macau history of Xiangshan local Gazetteers. They are also positively in the cultural exchange and policy of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In a word, local Gazetteers not only reflect the Confucianism, condense the national spirit, promote the patriotism and love of their own hometown but also fill with the thought of "Putting what is learned into practice" and "Opening eyes to the world".
引文
黄一农:《两头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286页。
    ②傅振伦:《中国方志学通论》,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0年2版,4页。
    章文钦:《澳门历史文化》,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274页。近有骆伟、邓骏捷:《<澳门记略>清乾隆“西阪草堂”版本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年1期)一文对《澳门纪略》版本有新的发现和考证。
    ①(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下册,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重印,587页。
    ②(清)林星章修,黄培芳纂:《新会县志》卷首黄序,道光二十一年(1841),台北:成文出版社,1966年,5页。
    ①陈寅恪:《陈宙恪集.金明馆从稿二编》.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266页
    ②尽管张其昀先生曾将密尔博士(?)(Hugh Robert Mill)于1921年在英国地学协会(Geographical Association. Aberystwyth)纪念故牛津大学侯伯生教授(A·T·Herhertson)淌讲原稿翻译为《方志之价值》.但是张先生对标题的注释提到:“方志之原文为Regional Geography',直译‘区域地理’对世界地理World Geography而言。英文中又有chorography, Landlore二字,其义亦同,可直译为地志。”(见南京高等师范史地研究会编《史地学报》第二卷四号,1923年,27页。)可见,此方志是讲地理的地志,并非与中国方志同。
    ③余绍宋:《龙游县志》序,1935年铅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3页。
    王建宗:《万志字的独立字科地位》,《中国地方志通讯》,1983年6期,14页。
    ④梁启超:《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下册)·方志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65页。
    ⑤张其昀:《缘起》,《地理杂志》,第2卷4期,1929年,2页。
    ①胡巧利:《论梁启超对方志理论的贡献》,《广东史志》,1999年1期,64页。
    ②潘光旦:《中国地方志综录》书评,《清华学报》,1936年1期,258页。
    ③胡行之:《论方志的编辑》,《文化建设月刊》,2卷12期,1936年,75页。
    ④胡行之:《论方志的编辑》,《文化建设月刊》,2卷12期,1936年,75页。
    何光谟:《中国方志丛书导言:论方志在史籍中的地位及功用》,张仲弼修:《香山县志》,民国九年(1920)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3页。
    (清)印光任、张汝霖著,赵春晨点校:《澳门记略》上卷,澳门:澳门文化司署,1992年,83页。
    于能模、黄月波等:《中外条约汇编》,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第一集一千种,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412页。
    ②巴兆祥:《方志学新论》,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年,73、83页。
    梁启超:《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下册)·方志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64-65页。
    朱士嘉编著:《中国旧志名家论选》,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年,2-3页。
    ②(清)张坊、胡元琢、徐储:《新修曲沃县志》旧序,乾隆二十三年(1758),7页。
    (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80页。
    陶希圣:《搜读地方志的提议》,《食货》,第1卷第2期,1934年,40页。
    ①许卫平:《中国近代方志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133页。
    ②朱希祖:《<广东通志>略例》、《<广东通志>总目说明书》,《文史学研究所月刊》,1卷3期,1933年,9-44页。《广东方志馆征访条例》、《征集新撰近代广东名人传条例,附征明季广东忠逸传》,《文史学研究所月刊》1卷4期,1933年,7-16页。
    ③陈泽泓:《修志贵创不贵因——饶宗颐的方志实践与理论及其对新方志编修的启示》,陈强主编:《2007广东省地方志理论研究优秀论文集》,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15-23页。
    ④冼玉清:《粤东印谱考》,《岭南学报》,第5卷1期,1936年,102页。
    ⑤冼玉清:《天文家李明彻与潄珠冈》,《岭南学报》,10卷2期,1950年,175、177页。
    李景新:《广东研究参考资料叙录——史地篇》,广州:岭南大学图书馆,1937年初版,台湾学生书局1970年影印。
    ②该书253、254页分别统计出广东的明代方志为37种、清代方志为296种,这是首次对广东明清方志做的统计,难免统计不周全。
    ③广东省立图书馆编:《广东方志目录》弁言,广州:广东省立图书馆,1946年,2页。
    ④马国维:《广东省史地上最要之典籍——<广东通志>》,《广东文献》,1975年9期。祝秀侠:《谈阮元<广东通志>及民国以来续修工作》,《广东文献》,1978年6期。
    李默:《广东通志要录》,《广东图书馆学刊》,1983年3期,28-34页。
    曾昭璇:《明清<广东通志>之比较及对我省新修地方志的意见》,《广东史志》,2001年3期,74-76页。
    林天蔚:《地方文献研究与分论》,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277-300页。
    ⑧林天蔚:《浪白滘地理考——明代葡人在中国贸易的个案研究》,沙其敏、钱正民主编《中国族谱地方志研究》,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年,125-136页。
    ⑨颜广文:《阮元与<广东通志>编纂》,《古代广东史地考论》,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168-180页。
    ⑩陈强:《2007广东省地方志理论研究优秀论文集》,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73-87页。
    11黄炯旋:《谈谈广东的地方志》,《学术研究》,1979年3期。
    祝秀侠:《关于广东方志丛谈》,《中国地方文献学会年刊》,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年。
    ②马建和:《广东旧方志研究》,《中国地方志》,2000年2期,60-72页。
    ③章文钦:《<澳门纪略>研究》,《澳门历史文化》,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271-310页。
    骆伟、邓骏捷:《<澳门记略>清乾隆“西阪草堂”版本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年1期,8491页。
    (德)普塔克(Roderich Ptak),赵殿红译:《<澳门纪略>中的鸟类记载》,《澳门研究》,澳门:澳门基金会,2009年52期,6-20页。
    ⑥黄燕生:《<永乐大典>地图考录》,《文献》,1988年4期。
    ⑦汤开建:《<粤大记·广东沿海图>中的澳门地名》,《岭南文史》,2000年1期,57-59页。
    ⑧汤开建:《雍正<广东通志·澳门图>研究》,《暨南学报》,2000年6期,5460页。
    ⑨汤开建:《祝淮《新修香山县志》澳门图研究》,《暨南学报》,2000年第3期,62-71页。
    ⑩汤开建:《熹庆十三年《澳门形势图》研究》,《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2期,92-96页。
    林发钦、陈业东主编:《澳门文献整理研究暨数字化论集》上册,澳门:澳门近代文学会,2008年,161-189页。
    林发钦、陈业东主编:《澳门文献整理研究暨数字化论集》上册,澳门:澳门近代文学会,2008年,190-209页。
    13蔡志祥:《从地方志看香山县地方势力的转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1期,60-68页。
    李兰萍:《从<香山县志>看清代妇女的命运——对广东妇女贞节观的研究》,《广东史志》,2003年1期,34-41页。
    ②赵艳珍:《香山县志考略》,《广东史志视窗》,2007年6期,51-54页。
    ③骆伟:《岭南乡镇志、乡十志述评》,《广东史志》,2003年2期,53-56页。
    ④金国平:《西方近代水文资料译文对澳门方志的影响》,《澳门研究》,澳门:澳门基金会,2009年54期,6570页。
    ⑤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参考研究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广东方志目录》,广州,1956年,18-19、60页。
    ⑥陈谦:《明清两代广东修志概况》,《岭南文史》,1983年2期,17-32页。
    ⑦李默:《广东方志考略》,长春: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图书馆学会,1988年。该文修订稿发表在林天蔚主编:《亚太地方文献研究论文集》,香港: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1991年,190-196页。
    ⑧陈春声:《现存广东地方志数量补遗》,《广东地方志通讯》,1985年1期,28-38页;《现存广东地方志数量再补》,《广东地方志通讯》,1985年2期。
    丁世良、赵放主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下》,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806-808页。
    ⑩张秋娟:《明代广东地方志述录》,中山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1付伟:《清初广东方志话语表达研究》,暨南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2周振宇:《道光<广东通志·金石略>研究》,暨南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3张亚红:《明清香山县城镇地理初步研究》,暨南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①李景新:《广东研究参考资料叙录——史地篇初编》,广州:岭南大学图书馆,1937年初版,台湾学生书局1970年影印,241页。
    朱士嘉:《中国地方志综录》(增订版),上海:商务印书馆,1958年,241页。
    ②中山市档案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香山明清档案辑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澳门基金会、暨南大学合编:《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①周谷城:《中国史学之进化》,上海:生活书店,1947年,69-70页。
    ①(清)戴震撰,张岱年主编:《戴震全书》(六),合肥:黄山书社,1995年,333页。
    ②(清)戴震撰,张岱年主编:《戴震全书》(六),合肥:黄山书社,1995年,580、581页。
    ③米新夏:《中国地方志综览(1949-1987)》,合肥:黄山书社,1988年,381页。
    ④来新夏:《中国地方志综览(1949-1987)》,合肥:黄山书社,1988年,381页。
    ⑤来新夏:《中国地方志综览(1949-1987)》,合肥:黄山书社,1988年,381页。
    李长傅:《分省地志·江苏》序,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3页。
    ②(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下册,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重印,821页。
    ③(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下册,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重印,869页。
    ④李泰棻:《方志学》(第2版),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2页。
    ⑤庄为玑:《泉州地方志论集》,泉州:泉州历史研究会,1982年,65页
    ①张舜徽:《四库提要叙讲疏·史部》,台北:台湾学生书局,2002年,106页。
    ②黎锦熙:《方志今议》,《民国丛书》第二编81册,影印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上海:上海书店,1989年,3灭。
    ③瞿宣颖:《志例丛话》,《东方杂志》,31卷1号,1934年,281页。
    ④王赓武:《海外华人社会与地方史文献》,林天蔚主编:《亚太地方文献研究论文集》,香港: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1991年,13页。
    ①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北京:三联书店,1983年,23页。
    ②郑吉雄:《中国方志学的跨世纪展望》,黄俊杰主编:《传统中华文化与现代价值的激荡》,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516页。
    ③方豪:《<台湾方志汇编>序》,《方豪六十自定稿》,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69年,2314页。
    ④陈正祥: 《广东地志》,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78年。
    ⑤(民国)王培棠:《江苏省乡土志》自序,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1页
    ⑥(清)梁启超:《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下册)·方志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55页。
    ⑦(清)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第一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56页。
    ①黄苇:《中国地方志词典》,合肥:黄山出版社,1986年,372页。
    ②王德恒:《中国方志学》,郑州:大象出版社,1997年,26页。
    ③仓修良:《方志学通论》(修订本),北京:方志出版社,2003年,61页。
    ④仓修良:《方志学通论》(修订本),北京:方志出版社,2003年,63页。
    ①傅振伦:《中国方志学通论》,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0年2版,19页。
    ②笔者按:应为《列女传》,此句疑有衍字。
    ③ (清)金烈修,沈廷芳纂:《广州府志》卷四十三《列女》,乾隆二十四年(1759),1页,国图藏。
    ④(民国)张树菜辑:《章实斋方志论文集》第二编,瑞安仿古印书局,1934年,309页。最后一个逗号应点在“方,,之前。
    (清)暴煜修,李卓揆辑:《香山县志》序,乾隆十五年(1750),故宫珍本丛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305-307页。
    ①瞿宣颖:《方志考稿甲集》序,《民国丛书》第二编81册影印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上海:上海书店,1990年,3页。
    ②张舜徽:《四库提要叙讲疏·史部》,台北:台湾学生书局,2002年,105页。
    ③黎锦熙:《方志今议》,《民国丛书》第二编81册,影印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上海:上海书店,1989年,5-6页。
    ④(明)邓迁修、黄佐纂:《香山县志》序,嘉靖二十七年(1548),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289、290页。
    ⑤丁锡田:《潍县地理说略》,《地学杂志》104号,12页。
    ⑥(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90页。
    ①瞿兑之:《国史与地方史》,《禹贡半月刊》,7卷5期,69页。
    ②寿鹏飞:《方志通义》,得天庐存稿之一,1941年,2页,国家图书馆藏。
    ③李泽主编:《朱士嘉方志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15页
    ①傅振伦:《中国方志学通论》,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0年2版,5-7页
    ②罗香林:《中国地方志备征目一册》,《文史学研究所月刊》,1933年,1卷4期,82页。
    ③谭其骧:《地方史志不可偏废旧志资料不可轻信》,中国地方史志协会编:《中国地方史志论丛》,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10页。
    (清)朱景星、李骏斌、郑祖庚:《闽县乡土志》卷一,光绪二十三年(1906),3页,国图藏。
    ②(清)庄毓鋐修,陆鼎翰纂:《武阳志余》卷七《经籍补遗》,光绪十四年(1888),5-6页,国图藏。
    ③宋晞:《方志学研究论丛》(修订版),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年,174页。
    ④宋晞:《方志学研究论丛》(修订版),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年,172173页。
    ①(清)纪昀:《纪文达公遗集》卷八,《续修四库全书》143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47-348页。
    ②谭其骧:《地方史志不可偏废旧志资料不可轻信》,中国地方史志协会编《中国地方史志论丛》,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8页。
    ③梁启超:《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下册)·方志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57页。
    朱希祖:《新河县志叙》,傅振伦等纂《新河县志》,1929年铅印本,台北:成文出版社影印,1968年,1页。
    ②王德毅:《宋元地方志的史料价值——以选举与学校为例》,台湾《汉学研究》,3卷2期,1985年12月,38页。
    ③(清)庄毓鋐修,陆鼎翰纂:《武阳志余》卷七《经籍补遗》,光绪十四年(1888),6页,国图藏。
    ①傅振伦:《中国方志学通论》自序,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0年2版,2页。
    (清)田明曜修,陈澧纂:《香山县志》卷十二《宦绩》,光绪五年(1879),《续修四库全书》7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294-295页。
    ①中山市档案局等编:《香山明清档案辑录》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3-5页。
    ②谢中凡:《姚启圣与香山》,王远明主编:《香山文化:历史投影与现实镜像》(第二版),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271-273页。
    (清)张廷玉:《明史》卷三百二十五《外国六》,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8433页。
    (明)温体仁:《明熹宗实录》卷十一,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影印本,1961年,549页。
    ③戴裔煊:《<明史·佛郞机传>笺正》,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60页。
    (清)印光任、张汝霖著,赵春晨点校:《澳门记略》下卷,澳门:澳门文化司署,1992年,113页。
    (清)印光任、张汝霖著,赵春晨点校:《澳门记略》下卷,澳门:澳门文化司署,1992年,113页。
    ⑥陈训正:《鄞志人物类表叙目辑录》,浙江省立图书馆编《文澜学报》,2卷1期,1936年,18页。
    ①(民国)刘稚良:《沙田志初稿》(一),《中山县志初稿》,吴相湘主编:《中山文献》,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5年再版,70页。
    ②(清)祝淮:《香山县志》卷六《列传上》,道光七年,《中山文献》第3册,898页。
    ③(民国)刘稚良:《沙田志初稿》(一),《中山县志初稿》,吴相湘主编:《中山文献》,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5年再版,70页。
    ④(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五《金石》,道光七年,《中山文献》,815页。
    ⑤(清)印光任、张汝霖著,赵春晨点校:《澳门记略》下卷,澳门:澳门文化司署,1992年,150页。
    ⑥(清)印光任、张汝霖著,赵春晨点校:《澳门记略》下卷,澳门:澳门文化司署,1992年,150页。
    ①(清)王廷钤:《澳门志略》,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40页。
    ②王文达:《澳门掌故》,澳门:澳门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不详,112页。
    ③章文钦:《澳门历史文化》,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304-305页。
    ①朱士嘉:《中国地方志的起源、特征及其史料价值》,《史学史资料》,1979年2期,4页。
    ②谭其骧:《地方史志不可偏废 旧志资料不可轻信》,中国地方史志协会编《中国地方史志论丛》,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19页。
    ③谭其骧:《地方史志不可偏废 旧志资料不可轻信》,中国地方史志协会编《中国地方史志论丛》,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16页。
    (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四《海防》,道光七年,《中山文献》,659-662页。
    ②(清)田明曜:《香山县志》卷二十二《附记》,《续修四库全书》7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523页。
    ③珠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珠海市文物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145页。
    ④谭棣华《广东碑刻集》212页录作“估”,正确,估船即商船。
    珠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珠海市文物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145页。
    ⑤谭世宝:《金石铭刻的澳门史——明清澳门庙宇碑刻钟铭集录研究》,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82页。
    ①(清)田明曜修,陈澧纂:《香山县志》卷二十二《祥异》,光绪五年(1879),《续修四库全书》7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523页。
    ②谭其骧:《地方史志不可偏废旧志资料不可轻信》,中国地方史志协会编:《中国地方史志论丛》,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8页。
    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澳门基金会、暨南大学古籍研究所:《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汇编》(一),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112页。
    (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四《海防,附澳门》,道光七年,《中山文献》,708-709页。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澳门基金会、暨南大学古籍研究所:《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汇编》(一),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192-193页。
    (清)印光任、张汝霖著,赵春晨点校:《澳门记略》下卷,澳门:澳门文化司署,1992年,143页。
    (英)斯当东著,叶笃义译:《英使谒见乾隆纪实》,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522-523页。
    ②澳门海事署:《历代澳门航海图》,澳门:澳门海事署,1986年,第九章。
    ③(清)林则徐:《林文忠公政书》乙集《使粤奏稿》卷六《会奏巡阅澳门情形折》,2页,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
    罗香林:《中国地方志备征目一册》,《文史学研究所月刊》,1933年,第1卷第4期,81页。
    ⑤陶希圣:《搜读地方志的提议》,《食货》,第1卷第2期,1934年,40页。
    ①(明)邓迁修,黄佐纂:《香山县志》卷一《风俗》,嘉靖二十七年(1548),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298页。
    ②(民国)厉式金修、汪炳文纂:《香山县志续编》卷二《舆地》,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509页。
    ③(清)印光任、张汝霖著,赵春晨点校:《澳门记略》上卷,澳门:澳门文化司署,1992年,152页。
    ①(明)邓迁修,黄佐纂:《香山县志》卷三《食货》,嘉靖二十七年(1548),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189页。
    ②(明)邓迁修,黄佐纂:《香山县志》卷三《食货》,嘉靖二十七年(1548),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189-190页。
    ③(清)申良翰修,欧阳羽文纂:《香山县志》卷二《建置》,康熙十二年(1673),《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181页。
    ④(清)田明曜修,陈澧纂:《香山县志》卷十《职官表》,光绪五年(1879),《续修四库全书》7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220页。
    (清)佚名:《搢绅册便览》6册,乾隆庚寅(三十五)冬季,崇寿堂刊本。
    ⑥黄鸿钊:《澳门同知与近代澳门》,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53页。
    ⑦(清)祝淮:《香山县志》卷三《职官表》,道光七年,《中山文献》第3册,464-465页。
    ⑧(清)佚名:《搢绅册便览》6册“广州府”,乾隆庚寅(三十五)冬季,崇寿堂刊本。
    清华大学图书馆:《清代缙绅录集成》2册,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年,593页。
    ②(清)阮元修,陈昌齐纂:《广东通志》卷四十五《职官表》,道光二年(1822),《续修四库全书》66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725-726页。
    ③清华大学图书馆:《清代缙绅录集成》8册,《广东·广州府》,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年,145页。
    (清)阮元:《广东通志》卷四十五《职官表三十六》,《续修四库全书》66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726页。
    ⑤(清)祝淮:《香山县志》卷三《职官表》,道光七年,《中山文献》第3册,466页。
    ⑥江庆柏:《清朝进士题名录》中册,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684页。
    ①(清)王廷钤:《澳门志略》,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78页。
    ②清华大学图书馆:《清代缙绅录集成》7册,《广东·广州府》,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年,172页。
    ③刘芳、章文钦:《葡萄牙东波塔档案馆藏清代澳门中文档案汇编(上册)》,澳门:澳门基金会,1999年,10章826号档案,424页。
    ④(清)祝淮:《香山县志》卷三《职官表》,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468页。
    (民国)王培棠:《江苏省乡土志》自序,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1页。
    ②关十序、跋的名称、源流、分类及作用等,可进一步参见张英聘:《明代南直隶方志研究》第五章第二节,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清)刘光谟:《高石斋文钞》,见王葆心:《方志学发微(注析本)》,武汉:湖北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84年,224页。
    马建和:《广东旧方志研究》,《中国地方志》,2000年2期,66页。
    ②(清)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栾保群、吕宗力点校:《日知录集释:全校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104-1105页。
    柳成栋:《东北方志序跋辑录》序,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1版,1996年1印,2页。
    ②(明)邓迁修,黄佐纂:《香山县志》序,熹靖二十七年(1548),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291页。
    ③(清)申良翰修,欧阳羽文纂:《香山县志》序,康熙十二年(1673),《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139页。
    (清)暴煜修,李卓揆辑:《香山县志》序,乾隆十五年(1750),故宫珍本丛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305-406页。
    (明)邓迁修,黄佐纂:《香山县志》卷八《地慝》,嘉靖二十七年(1548),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310页。
    (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首《目录书后》,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8-9页。
    ①(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首,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2页。
    ②(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首,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3页。
    ③(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八《艺文》,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1240页。
    ①(明)邓迁修,黄佐纂:《香山县志》,《后序》,嘉靖二十七年(1548),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424页。
    (清)申良翰修,欧阳羽文纂:《香山县志》序,康熙十二年(1673),《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139页。
    ③(清)印光任、张汝霖著,赵春晨点校:《澳门记略》后序,澳门:澳门文化司署,1992年,15-16页。
    (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八《艺文》,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1240页。
    (清)田明曜修,陈澧纂:《香山县志》卷二十二《跋》,光绪五年(1879),《续修四库全书》7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533页
    ①(清)王廷钤:《澳门志略》上卷,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3页。
    (明)邓迁修,黄佐纂:《香山县志》后序,嘉靖二十七年(1548),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424页。
    (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首《目录书后》,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7页。
    (清)田明曜修,陈澧纂:《香山县志》序,光绪五年(1879),《续修四库全书》7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43页。
    傅振照:《略论方志的卷首小序》,《中国地方志》,1993年2期,58页。
    (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四《海防》,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619页。
    ②马雷:《论志书小序》,《中国地方志》,1988年2期,60-61页。
    ③马雷:《论志书小序》,《中国地方志》,1988年2期,62页。
    ④(清)暴煜修,李卓揆辑:《香山具志》卷四《职官》,乾隆十五年(1750),故宫珍本丛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393页。
    ⑤(清)暴煜修,李卓揆辑:《香山县志》卷首《凡例》,乾隆十五年(1750),故宫珍本丛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315页。
    王葆心:《方志学发微(注析本)》,武汉:湖北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84年,113页。
    ②(清)田明曜修,陈澧纂:《香山县志》卷十六《列传·忠义》,光绪五年(1879),《续修四库全书》7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67页。
    (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下册,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重印,781页。
    (明)邓迁修,黄佐纂:《香山县志》卷八《杂考》,嘉靖二十七年(1548),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415-416页。
    (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首《许序》,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1页。
    ②李默:《广东方志考略》,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88年,34页。
    赵艳珍:《香山县志考略》,《广东史志视窗》,2007年6期,53页。
    ④赵艳珍:《香山县志考略》,《广东史志视窗》,2007年6期,53页。
    ①邬庆时:《方志序例》,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年,24页。
    ②李景新:《广东研究参考资料叙录——史地篇初编》,广州:岭南大学图书馆,1937年初版,台湾学生书局1970年影印,256-257页。
    ①金恩辉:《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序,台北:汉美图书有限公司,1996年,2页。
    ②金恩辉:《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台北:汉美图书有限公司,1996年,19-35页。
    ①陈光贻:《稀见地方志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87年,865-867页。
    ②金恩辉:《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台北:汉美图书有限公司,1996年,19-35页。
    ③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整理:《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24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742灭。
    ①金恩辉:《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台北:汉美图书有限公司,1996年,19-35页。
    ②(清)暴煜修,李卓揆辑:《香山县志》卷首,乾隆十五年(1750),故宫珍本丛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314页。
    ①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整理:《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3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430-431页。
    ②李景新:《广东研究参考资料叙录——史地篇初编》,广州:岭南大学图书馆,1937年初版,台湾学生书局1970年影印,32-33页。
    ③金恩辉:《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台北:汉美图书有限公司,1996年,19-35页。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整理:《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3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432页。
    ①李景新:《广东研究参考资料叙录——史地篇初编》,广州:岭南大学图书馆,1937年初版,台湾学生书局1970年影印,33页。
    ②李景新:《广东研究参考资料叙录——史地篇初编》,广州:岭南大学图书馆,1937年初版,台湾学生书局1970年影印,34页。
    ③金恩辉:《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台北:汉美图书有限公司,1996年,19-35页。
    ④笔者查阅民国《香山县志续编》目录末尾提到该志“创始于汪半樵大令”,但志文最后的“跋”又说是“泮樵”。《中山文史》18辑,汪文炳是“字冠时,号伴樵”。
    笔者按:据原志应为“营制”。
    ②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整理:《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3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433页。
    ③李景新:《广东研究参考资料叙录——史地篇初编》,广州:岭南大学图书馆,1937年初版,台湾学生书局1970年影印,34页。
    ④笔者查阅民国《香山县志续编》目录末尾提到该志“创始于汪半樵大令”,但志文最后的“跋”又说是“泮樵”。《中山文史》18辑,汪文炳是“字冠时,号伴樵”。
    金恩辉:《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台北:汉美图书有限公司,1996年,19-35页
    ②金恩辉:《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台北:汉美图书有限公司,1996年,19-36页。
    ③(清)水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七十四,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第一集第15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51页。
    ①金恩辉:《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台北:汉美图书有限公司,1996年,19-87页。
    ②(民国)厉式金修、汪炳文纂:《香山县志续编》卷八《职官表》,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573页。
    ③(民国)厉式金修、汪炳文纂:《香山县志续编》卷八《职官表》,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576页。
    ①黎锦熙:《方志今议》,《民国丛书》第二编81册,影印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上海:上海书店,1989年,1页。
    ②(民国)厉式金修、汪炳文纂:《香山县志续编》卷末《跋》,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645页。
    ③邬庆时:《方志序例》,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年,27页。
    ④江晓敏:《浅谈地方志续修与重修之异同》,郭凤岐主编:《海峡两岸地方史志比较研究文集》,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210页。
    ①(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八《艺文》,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1240页。
    ②(清)王廷钤:《澳门志略》,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5-6页
    ③(清)王廷钤:《澳门志略》,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6-7页。
    (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一《舆地上》,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105-109页。
    ②(清)申良翰修,欧阳羽文纂:《香山县志》卷九《兵防》,康熙十二年(1673),《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348页。
    ③(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四《选举表》,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544-545页。
    ①(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2006年重印,33页。
    ②(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四《海防》,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629-630页。
    ③(民国)厉式金修,汪炳文纂:《香山县志续编》卷十六《杂记》,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503页。
    ④(清)田明曜修,陈澧纂:《香山县志》卷四《舆地上》,光绪五年(1879),《续修四库全书》7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72页。
    ①(清)田明曜修,陈澧纂:《香山县志》卷四《舆地上》,光绪五年(1879),《续修四库全书》7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81页。
    ①马建和:《广东旧方志研究》,《中国地方志》,2000年2期,69页。
    ②(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首《目录书后》,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7页。
    ③(清)戴肇辰:《广州府志》卷二十八《职官表十二,光绪五年(1879),36页。
    ④(清)戴肇辰:《广州府志·职名》,光绪五年(1879),3页。
    ⑤(清)梁启超:《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下册)·方志学》,上海:商务印岀馆,1933年,76-77页。
    (清)阮元修,陈昌齐纂:《广东通志》卷首,道光二年(1822),《续修四库全书》66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2页。
    ②(清)万青黎、周家楣修,张之洞、缪荃孙纂:《顺天府志》卷一百三十,光绪十二年刻、十五年重印本,见《续修四库全书》68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734页。
    ③(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八《艺文》,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1240页。
    ④(清)梁启超:《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下册)·方志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57页。
    (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序,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1页。
    ①(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附录,道光八年(1828),广州富文斋刻本,据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影印,《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591-609页。《中山文献》所收道光七年《香山县志》并未见此附录。
    ②(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附录,道光八年(1828),广州富文斋刻本,据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影印,《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601页。
    ③
    ①(清)王廷钤:《澳门志略》,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82页。
    (清)王廷钤:《澳门志略》,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113-114页。
    ②蔡志祥:《从地方志看香山县地方势力的转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1期,62页。
    刘斯翰:《关于<澳门志略>的一点说明》,《澳门志略》,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2页。
    (民国)厉式金修、汪炳文纂:《香山县志续编》卷首《序》,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493页。
    ②(民国)厉式金修、汪炳文纂:《香山县志续编》卷末《跋》,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645页。
    (民国)厉式金修、汪炳文纂:《香山县志续编》卷九《选举表》,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577页。
    ④李逻通编纂:《香山历代名彦选录》,《中山文史》18辑,政协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文史编辑委员会,1990年,102页。
    (民国)厉式金修、汪炳文纂:《香山县志续编》卷九《选举表》,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577页。
    巴兆祥:《论明代方志的数量与修志制度》,《中国地方志》,2004年4期,51页。
    ②(明)邓迁修,黄佐纂:《香山县志》后序,嘉靖二十七年(1548),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424页。
    (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附录,道光八年(1828),广州富文斋刻本,据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影印,《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591-609页。《中山文献》所收道光七年《香山县志》并未见此附录。
    ②蔡志祥:《从地方志看香山县地方势力的转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1期,62页。
    ③(清)王廷钤:《澳门志略》上卷,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3页。
    (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二《建置·学校》,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289页。
    ②(民国)厉式金修、汪炳文纂:《香山县志续编》卷首《序》,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493页。
    ③黎锦熙:《方志今议》序,《民国丛书》第二编81册,影印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上海:上海书店,1989年,3页。
    (民国)邬庆时:《方志序例》自序,长沙:商务印书馆,1940年,1页。
    ①郝瑞平主编:《孤本旧方志选编》序,北京:线装书局,2004年,5页。
    ②祝秀侠:《关于广东方志丛谈》,《中国地方文献学会年刊》,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年,51页。
    ③(明)邓迁修,黄佐纂:《香山县志》卷六《儒林》,嘉靖二十七年(1548),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378页
    ④(清)暴煜修,李卓揆辑:《香山县志》卷六《人物·笃行》,乾隆十五年(1750),故宫珍本丛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31页。
    ⑤刘淑萍:《清代广东书坊的新型经营模式——以富文斋为例》,《新世纪图书馆》,2009年1期,100页。
    梁启超:《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下册)·方志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65页
    王葆心:《方志学发微(注析本)》,武汉:湖北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84年,44页。
    ②寿鹏飞:《方志通义》,得天庐存稿之一,1941年,6页,国图藏。
    ③(清)暴煜:《香山县志》序,故宫珍本丛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306页。
    ④余绍宋:《龙游县志》序,民国十四年(1925),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3页。
    (清)田明曜修,陈澧纂:《香山县志》卷四《舆地上》,光绪五年(1879),《续修四库全书》7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67页。
    (民国)厉式金修、汪炳文纂:《香山县志续编》卷二《晷度》,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2202页。
    黎锦熙:《方志今议》,《民国丛书》第二编81册,影印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上海:上海书店,1989年,16页。
    ②(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上册,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重印,219页。
    ③(清)田明曜修,陈澧纂:《香山县志》卷二十二《纪事》,光绪五年(1879),《续修四库全书》7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514页。
    ①庄为玑:《方志研究刍议》,《厦门大学学报》,3卷2期,1936年,4-5页。
    ②(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首《祝序》,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3页
    ③瞿宣颖:《方志考稿甲集》序,《民国丛书》第二编81册影印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上海:上海书店,1990年,3页。
    (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下册,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重印,844-845页
    (清)王廷钤:《澳门志略》下卷,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125、148页。
    (清)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栾保群、吕宗力点校:《目知录集释:全校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106页。
    ④邬庆时:《方志序例》,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年,32页。
    ①邬庆时:《方志序例》,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年,29页。
    ②吴宗慈:《修志丛论》,朱士嘉编著:《中国旧志名家论选》,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年,180页。
    ③(清)贾汉复修,沈荃纂:《河南通志》《凡例》,顺治十七年(1659),1页,京都大学图书馆藏。
    ④陈训正:《鄞志人物类表叙目辑录》,浙江省立图书馆编:《文澜学报》,2卷1期,1936年,6页
    ⑤(明)郭棐:《广东通志》凡例七,万历三十年(1602),3页,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
    (清)申良翰修,欧阳羽文纂:《香山县志》卷四《秩官》,康熙十二年(1673),《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212-213页。
    ②(清)朱鹤龄:《愚庵小集》卷上,《清人别集丛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480页。
    瞿宣颖:《志例丛话》,《东方杂志》,31卷1号,1934年,290页。
    ④(清)申良翰修,欧阳羽文纂:《香山县志》卷八《疏》,康熙十二年(1673),《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292页。
    ①何仰镐:《何吾驺墓志铭碑文》,政协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中山文史编辑部《榄溪风物》(中山文史42辑),1998年,160-161页。
    ②(民国)张树棻辑:《章实斋方志论文集》第二编,瑞安仿古印书局,1934年,262页。
    ③(清)暴煜:《香山县志》卷三《水利》,故宫珍本丛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376页
    ①陈训正:《鄞志人物类表叙目辑录》,浙江省立图书馆编:《文澜学报》,2卷1期,1936年,11-12页。
    ②(清)金烈修,沈廷芳纂:《广州府志》卷三十二《名臣》,乾隆二十四年(1759),1页,国图藏。
    余绍宋:《龙游县志》序,民国十四年(1925),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2页。
    (清)印光任、张汝霖著,赵春晨点校:《澳门记略》上卷,澳门:澳门文化司署,1992年,45页。
    (清)暴煜修,李卓揆辑:《香山县志》卷八《古迹》,乾隆十五年(1750),故宫珍本丛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77页。
    (清)田明曜修,陈澧纂:《香山县志》卷四《舆地上》,光绪五年(1879)《续修四库全书》7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204205页。
    (清)田明曜修,陈澧纂:《香山县志》卷九《古迹·廨宅》,光绪五年(1879),《续修四库全书》7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200-201页。
    ②(清)田明曜修,陈澧纂:《香山县志》卷九《古迹.廨宅》,光绪五年(1879),《续修四库全书》7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200-201页
    谭世宝:《珠海发现清代澳门莲峰庙与普济禅院的住持墓碑简介》,《澳门日报》,2010年5月24日,E08版。
    (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五《古迹》,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772页。
    (清)郝玉麟修,鲁曾煜纂:《广东通志》,《凡例》,雍正九年(173:),3页,国图藏。
    (清)郝玉麟修,鲁曾煜纂:《广东通志》卷六十四《杂事》,雍正九年(1731),1页,国图藏。
    (清)金烈修,沈廷芳纂:《广州府志》卷五十九《杂录》,乾隆二十四年(1759),1页,国图藏。
    (清)暴煜修,李卓揆辑:《香山县志》卷八《杂记》,故宫珍本丛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98页。
    (明)邓迁修,黄佐纂:《香山县志》卷八《杂考》,嘉靖二十七年(1548),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417页。
    (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三《职官表》,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468-469页。
    ②(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首《目录书后》,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9页。
    ③(清)戴震撰,张岱年主编:《戴震全书》(六),合肥:黄山书社,1995年,583-584页。
    ④(清)暴煜修,李卓揆辑:《香山县志》卷首《凡例》,乾隆十五年(1750),故宫珍本丛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315页。
    (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下册,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重印,873页。
    ②转引自王晓岩:《方志体例古今谈》,成都:巴蜀书社,1989年,89页。
    黎锦熙:《方志今议》,《民国丛书》第二编81册,影印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上海:上海书店,1989年,102页。
    章文钦:《澳门历史文化》,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279页。
    ②章文钦:《澳门历史文化》,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280-281页。
    ①(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四《海防》,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669-671页。
    (清)田明曜修,陈澧纂:《香山县志》卷七《经政·户役》,光绪五年(1879),《续修四库全书》7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35-136页。
    朱希祖:《广东通志略例》,《文史学研究所月刊》,1933年,第1卷第3期,14页。
    吴宗慈:《修志丛论》,朱士嘉编著:《中国旧志名家论选》,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年,144页。
    (清)王廷钤:《澳门志略》,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4-5页。
    ①谭世宝:《金石铭刻的澳门史——明清澳门庙宇碑刻钟铭集录研究》,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49页。
    ②谭世宝:《乾隆年间立于澳门营地墟亭的两块官碑点校简介》,澳门理工学院《中西文化研究》,2010年18期,68页。
    ③(清)王廷钤:《澳门志略》,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217-218页。
    ①(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五《金石》,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810、819、825-826页。
    ②朱士嘉编著:《中国旧志名家论选》,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年,98-99页。
    (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五《金石》,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827页。
    (清)申良翰修,欧阳羽文纂:《香山县志》目录,康熙十二年(1673),《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144页。
    (清)田明曜修,陈澧纂:《香山县志》卷五《舆地下》,光绪五年(1879),《续修四库全书》7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01页。
    (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卷六《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80页。
    ①(清)暴煜修,李卓揆辑:《香山县志》卷首《凡例》,乾隆十五年(1750),故宫珍本丛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314页。
    ②(清):王廷钤:《澳门志略》上卷,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3页。
    ③(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八《艺文》,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1242页。
    王赓武:《海外华人社会与地方史文献》,林天蔚主编:《亚太地方文献研究论文集》,香港: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1991年,13、16页。
    ②(德)普塔克(Roderich Ptak)撰,赵殿红译:《<澳门纪略>中的鸟类记载》,《澳门研究》,澳门:澳门基金会,2009年52期,15页。
    (清)印光任、张汝霖著,赵春晨点校:《澳门记略》下卷,澳门:澳门文化司署,1992年,187页。
    ①李泰棻:《方志学》(第2版),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31页。
    ②寿鹏飞:《方志通义》,得天庐存稿之一,1941年,5页,国家图书馆藏。
    ③史继忠:《方志丛谈》,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58页。
    ①(明)李思悦修,洪一鳌纂;李世芳续修,易文续纂:《重修寿昌县志》卷首,万历十四年刻、顺治七年补刻,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和家谱文献中心编:《明代孤本方志选》,北京: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复制缩微中心,2000年,23-30页。同时参考巴兆祥:《方志学新论》,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年,99-101页对此凡例的录文。根据该志篇首的嘉靖四十年李思悦序文可知此凡例最初刊于嘉靖四十年(1561)。此凡例最先为傅振伦:《又一件明初重要修志文献》,《中国史志论丛》,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145-148页转载,但有少许字词误漏。
    ②(明)王琛修,吴宗器纂,杨鹄重修:《莘县志》卷首,正德十年(1515)原刻,嘉靖二十七年(1548)增刻,上海:上海古籍书店据天一阁藏本影印,1965年。已为多种方志书籍转载。
    ①傅振伦:《又一件明初重要修志文献》,《中国史志论丛》,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144-145页。
    ②金恩辉:《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台北:汉美图书有限公司,1996年,19-3页。
    ③(明)姚鸣鸾修,余坤纂:《淳安县志》序,嘉靖三年刻本影印,《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2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
    ①寿鹏飞:《方志通义》,得天庐存稿之一,1941年,25页,国家图书馆藏。
    ①(清)金烈:《广州府志》卷二五《名宦一》,乾隆二十四年(1759),1页。
    ②付伟:《清初广东方志话语表达研究》,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13页。
    ③(清)贾汉复修,沈荃纂:《河南通志》《凡例》,顺治十七年(1659),1页,京都大学图书馆藏。
    ①(清)申良翰修,欧阳羽文纂:《香山县志》序,康熙十二年(1673),《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141-142页。
    ②清史馆原编,周骏富辑:《清史列传》(十),《贰臣传·乙》卷79,《清代笔记丛刊》105册,台北:明文书局,1985年,752页。
    ③(清)申良翰修,欧阳羽文纂:《香山县志》序,康熙十二年(1673),《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141页。
    ④(清)申良翰修,欧阳羽文纂:《香山县志》卷二《建置》,康熙十二年(1673),《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167页。
    ①见(明)黄佐:《香山县志》卷三《田赋》,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310页。
    ②(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一《舆地上》,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79-80页。
    ③(清)佚名:《文升阁缙绅全书》,雍正甲辰冬季,京都大学藏。
    ④清华大学图书馆:《清代缙绅录集成》1册,《广东·广州府》,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年,241页。
    ⑤清华大学图书馆:《清代缙绅录集成》2册,《广东·广州府》,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年,351页。
    ⑥清华大学图书馆:《清代缙绅录集成》7册,《广东·广州府》,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年,172页。
    ⑦(清)方大湜:《平平言》卷一,光绪十八年资州官廨刊本,25页,见《官箴书集成》7册,合肥:黄山书社,1997年。
    ⑧《明史.食货志》载:一百十户为一里。
    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第七册(上谕内阁),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319-320页。
    ②郑吉雄:《中国方志学的跨世纪展望》,黄俊杰主编:《传统中华文化与现代价值的激荡》,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494页。
    ①(清)阮元修,陈昌齐纂:《广东通志》卷首,道光二年(1822),《续修四库全书》66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页。
    ②(清)阮元修,陈昌齐纂:《广东通志》卷首,道光二年(1822),《续修四库全书》66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2页。
    ③(清)阮元修,陈昌齐纂:《广东通志》卷首,道光二年(1822),《续修四库全书》66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页。
    (清)田明曜修,陈澧纂:《香山县志》卷二十二《跋》,光绪五年(1879),《续修四库全书》7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533页。
    (清)暴煜修,李卓揆辑:《香山县志》卷四《知县》,乾隆十五年(1750),故宫珍本丛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396页。
    ①(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首《办理四库全书历次圣谕,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第一集第15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8-9页。
    ②(清)朱景星,李骏斌,郑祖庚:《闽县乡土志》卷一,光绪三十二年(1906),1-9页,国图藏。同时,(清)夏云程纂:《铜梁县乡土志》,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和家谱文献中心编:《乡土志抄稿本选编》11册,北京:线装书局,2002年,307-323页,该书系民国间抄本,有少许误漏,田雨:《清学部颁<乡土志例目>》,《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4期,纠正其中的部分误漏。
    ③(清)夏云程纂:《铜梁县乡土志》录作“植物、动物、矿物”,见《乡土志抄稿本选编》11册,307页。
    (清)张报和:《始兴县乡土志》序,始兴县志办公室影印光绪三十三年(1907)文茂印局铅印本,1985年,1页。
    ②骆伟:《岭南乡镇志、乡土志述评》,《广东史志》,2003年2期,54页。
    ③(民国)王培棠:《江苏省乡土志》自序,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1页。
    ④《学务大臣奏据编书局监督编成乡土志例目拟通饬编辑片》,《东方杂志》2卷9期,1905年,217-218页。
    程美宝:《由爱乡而爱国:清末广东乡土教材的国家话语》,《历史研究》,2003年4期,72页。
    赵尔巽:《清史稿》卷四百四十四,《列传》二百三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12451页。
    ②(清)张报和:《始兴县乡土志》序,清风桥文茂印局,序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
    ③佚名:《香山县乡土志》卷十四《物产》,中山:中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88年影印,1页。
    ④佚名:《香山县乡土志》卷十四《物产》,中山:中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88年影印,16页。
    ⑤佚名:《香山县乡土志》卷十四《物产》,中山:中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88年影印,1页。
    (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首《目录书后》,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7-8页。
    ②(清)田明曜修,陈澧纂:《香山县志》序,光绪五年(1879),《续修四库全书》7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43页。
    ③(民国)厉式金修、汪炳文纂:《香山县志续编》卷十六《杂记》,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591页。
    ④广州市文化局:《广州文物志》,广州:广州出版社,2000年,316页。
    邬庆时:《方志序例》,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年,24页。
    ②(清)万青黎、周家楣修,张之洞、缪荃孙纂:《顺天府志》卷一百三十,光绪十二年刻、十五年重印本,见《续修四库全书》68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735页。
    朱希祖:《广东通志略例》,《文史学研究所月刊》,1933年,第1卷第3期,31页。
    (清)金烈修,沈廷芳纂:《广州府志》卷十一《贡赋》,乾隆二十四年(1759),1页,国图藏。
    (明)邓迁修,黄佐纂:《香山县志》卷二《土贡》,嘉靖二十七年(1548),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312贝。
    (明)邓迁修,黄佐纂:《香山县志》卷二《食货》,嘉靖二十七年(1548),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318页。
    (清)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栾保群、吕宗力点校:《日知录集释:全校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106页
    刘永之、耿瑞玲:《河南地方志提要》,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86页。
    (清)庄毓鋐修,陆鼎翰纂:《武阳志余》卷七《经籍补遗》,光绪十四年(1888),10、11页,国图藏。
    (清)田明曜修,陈澧纂:《香山县志》卷十《职官表》,光绪五年(1879),《续修四库全书》7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224页。
    (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四《选举表》,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541页。
    (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七《列传》,道光七年,《中山文献》,1045页。
    朱希祖:《广东通志略例》,《文史学研究所月刊》,1933年,第1卷第3期,23页。
    邬庆时:《方志序例》,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年,3页。
    蔡志祥:《从地方志看香山县地方势力的转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1期,65页。
    邬庆时:《方志序例》,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年,25页。
    朱希祖:《广东通志略例》,《文史学研究所月刊》,1933年,第1卷第3期,30页。
    ③(清)申良翰修,欧阳羽文纂:《香山县志》卷八《艺文》,康熙十二年(1673),《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广州:岭南美木出版社,2007年,289页。
    甘鹏云:《方志商》,见《方志学两种》,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162页。
    邬庆时:《方志序例》,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年,29-30页。
    (清)申良翰修,欧阳羽文纂:《香山县志》卷十《外志》,康熙十二年(1673),《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351页。
    ②(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五《金石》,道光七年,《中山文献》,773页。
    ③(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五《金石》,道光七年,《中山文献》,784-785灭。
    ①寿鹏飞:《方志本义管窥》,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中国地方志论集(1911-1949)》,长春:吉林省图书馆学会,1985年,41页。
    (清)暴煜修,李卓揆辑:《香山县志》卷九《艺文·记》,乾隆十五年(1750),故宫珍本丛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125页。
    (清)暴煜修,李卓揆辑:《香山县志》卷九《艺文·记》,乾隆十五年(1750),故宫珍本丛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126-127页。
    ④朱希祖:《广东通志馆征访条例》,《文史学研究所月刊》,1933年,第1卷第5期,12页
    邬庆时:《宝安县志例言》,《文史学研究所月刊》,1933年,第2卷第1期,86页。
    ①(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下册,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重印,737页。
    ②(清)戴震撰,张岱年主编:《戴震全书》(六),合肥:黄山书社,1995年,584页。
    ③(清)张坊、胡元琢:《新修曲沃县志.凡例》,乾隆二十三年(1758),1页,国家图书馆藏。
    ④(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七十四,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第一集第15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49页。
    ⑤寿鹏飞:《方志通义》,得天庐存稿之一1941年,1718页,国家图书馆藏。
    ⑥李泽主编:《朱士嘉方志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53页
    ⑦刘丽卿: 《清代台湾八景与八景诗》,台北:文津出版社,2002年。
    ⑧萧琼瑞: 《怀乡与认同:台湾方志八景图研究》,台北:典藏艺术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①陈捷先: 《清代台湾方志研究》,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6年,199页。
    ②黄坤尧: 《论<澳门八景>的诗词创作》(上、下), 《中国语文》,76卷1、2期,1995年。
    ③曾昭璇:《宋代羊城八景》,《开放时代》,1987年4期,60页有对宋代羊城八景的阐释。
    ④(清)仇池石:《羊城古钞》,《凡例》,嘉庆十一年(1806),5、7页。
    ⑤(清)郑荣修,桂坫纂:《南海县志》卷五《古迹略》,宣统二年(1910),台北:成文出版社影印,633页。
    (明)邓迁修,黄佐纂:《香山县志》卷六《文苑》,嘉靖二十七年(1548),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380页。
    ②(明)邓迁修,黄佐纂:《香山县志》卷七《诗》,嘉靖二十七年(1548),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403页。
    (明)邓迁修,黄佐纂:《香山县志》卷七《诗》,嘉靖二十七年(1548),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403-404页。
    ④乾隆《香山县志》卷十《诗》将“光”录作“花”,从诗的主题来理解,录作“花”应误。
    ⑤康熙《香山县志》卷八《艺文》将“漏”录作“满”。
    ①《香山诗略》上册,11页录作“野船”,似更符合诗意。
    ②康熙《香山县志》卷八《艺文》将“宗”录作“京”。
    ③康熙《香山县志》卷八《艺文》将“沓”录作“踏”。
    ④康熙《香山县志》卷八《艺文》将“描”录作“抽”,误。
    ⑤(明)邓迁修,黄佐纂:《香山县志》卷六《文苑》,嘉靖二十七年(1548),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299-301页。
    ⑥(明)邓迁修,黄佐纂:《香山县志》卷六《文苑》,嘉靖二十七年(1548),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380页。
    《香山诗略》上册108页据《鸠艾山人遗集》改为“浣坐”,似史符合诗意
    (清)申良翰修,欧阳羽文纂:《香山县志》卷八《艺文》,康熙十二年(1673),《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341-342页。
    ②(明)黄佐:《广东通志》凡例,嘉靖三十九年(1560),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誊印,香港:大东图书公司,1977年,21页。
    (清)暴煜修,李卓揆辑:《香山县志》卷十《艺文·诗》,乾隆十五年(1750),故宫珍本丛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321页。
    《香山诗略》上册201页录作“一啸回”,应误。
    《香山诗略》上册201页录作“上松杉”,似语意不通。
    张廷银:《地方志中“八景”的文化意义及史料价值》,《文献》,2003年4期,36页。
    (清)暴煜修,李卓揆辑:《香山县志》卷九《艺文·记》,乾隆十五年(1750),故宫珍本丛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127页。
    (明)邓迁修,黄佐纂:《香山县志》卷一《津渡》,嘉靖二十七年(1548),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306页。
    刘居上:《香山旧事》,郑集思主编:《中山历史文化从书》2辑,珠海:珠海出版社,2004年,62页。
    (明)邓迁修,黄佐纂:《香山县志》卷六《文苑》,嘉靖二十七年(1548),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380页。
    ②(明)邓迁修,黄佐纂:《香山县志》卷一《风土》,嘉靖二十七年(1548),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297页。
    ③由此可确知,八景确是在元代评定并命名的,元以后其实已不存在“天池芰荷”了。
    ④刘居上:《香山旧事》,郑集思主编:《中山历史文化丛书》2辑,珠海:珠海出版社,2004年,61页。
    ①(清)田明曜:《香山县志》卷九《古迹》,《续修四库全书》7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99页
    ②(民国)厉式金修、汪炳文纂:《香山县志续编》卷十六《杂记》.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591页
    ③(清)陈融:《顒园诗话》。
    ④(清)申良翰修,欧阳羽文纂:《香山县志》卷六《选举》,康熙十二年(1673),《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234页。
    ⑤(清)田明曜:《香山县志》卷十三《列传》,《续修四库全书》7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18页。
    ①(清)暴煜修,李卓揆辑:《香山县志》卷九《艺文·序》,乾隆十五年(1750),故宫珍本丛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130页。
    ②刘居上:《香山旧事》,郑集思主编:《中山历史文化丛书》2辑,珠海:珠海出版社,2004年,63页。
    ③中山市沙溪镇人民政府:《沙溪镇志》,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年,332页。
    ①中山市黄圃镇人民政府:《黄圃志》,1997年,163-164页。
    ②中山市黄圃镇人民政府:《黄圃志》,1997年,145页。
    ③张廷银:《地方志中“八景”的文化意义及史料价值》,《文献》,2003年4期,36页。
    (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四《选举表》,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578页。
    ①(清)黄绍昌纂,何文广校勘,李浩音释:《香山诗略》卷八,中山:中山诗社重刊,1987年,225-226页
    ②笔者认为此处不用濠镜而用“镜濠”,为的是与前面的“高”字押韵,其所指即是濠镜。
    ①(清)黄绍昌纂,何文广校勘,李浩音释:《香山诗略》卷八,中山:中山诗社重刊,1987年,226-230页。
    ②(清)王廷钤:《澳门志略》下卷,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182-183页。
    ①(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一《舆地上·山川》,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161页。
    ②《小榄镇初志》编写组:《小榄镇初志》,文化篇(初稿),1986年,45页。
    《小榄镇初志》编写组:《小榄镇初志》,文化篇(初稿)第八章,1986年,9-15页。古八景和新八景皆有诗,限于篇幅,暂不在此转录。
    ④《小榄镇初志》编写组:《小揽镇初志》,文化篇(初稿)第八章,1986年,11页。
    ⑤《小榄镇初志》编写组:《小榄镇初志》,文化篇(初稿)第八章,]986年,12页。
    (清)印光任、张汝霖著,赵春晨点校:《澳门记略》上卷,澳门:澳门文化司署,1992年,39页。
    ①吴志良、杨允中:《澳门百科全书》(修订本),澳门:澳门基金会,2005年,120页。
    ①(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下册,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重印,731页。
    ②(明)曹才汉修,叶良佩纂:《太平县志》图序,《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22册,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63年。
    ③王庸:《山海经图与职方图》,《禹贡》,1卷3期。
    ④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叙例,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2页。
    ①张舜徽:《四库提要叙讲疏·史部》,台北:台湾学生书局,2002年,105页。
    ②(清)廖廷相等纂:《广东舆地图说》录例,光绪十五年重修会典馆原本、宣统元年十月广东参谋处重印,台北:成文出版社影印,1967年,16页。
    ③(清)廖廷相等纂:《广东舆地图说》卷一,光绪十五年重修会典馆原本、宣统元年十月广东参谋处重印,台北:成文出版社影印,1967年,14页。
    ④(清)廖廷相等纂:《广东舆地图说》卷一,光绪十五年重修会典馆原本、宣统元年十月广东参谋处重印,台北:成文出版社影印,1967年,94页。
    ①(清)张人骏:《广东舆地全图》,光绪二十三年,12页,国家图书馆藏。
    ②(清)蒋伊:《广东舆图》,康熙二十四年,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年,679、681页。
    ③(清)蒋伊:《广东舆图》,康熙二十四年,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年,682页。
    ④(清)蒋伊:《广东舆图》卷二,康熙二十四年,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年,712、714页。
    ⑤(清)蒋伊:《广东舆图》序,康熙二十四年,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年,672-673页。
    (清)田明曜:《香山县志》卷四《舆地上》,《续修四库全书》7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66页。
    ②(民国)厉式金修、汪炳文纂:《香山县志续编》卷二《疆域》,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40页。
    ③(清)张人骏:《广东舆地全图》凡例,光绪二十三年,12页,国家图书馆藏。
    ④(宋)沈括著,胡道静校证:《梦溪笔谈校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991-992页。
    (唐)欧阳询撰,汪绍楹校:《艺文类聚》卷六《地部·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版1985年2次印刷,100-101页
    ②胡焕庸:《地理之科学基础》,南京:钟山书局,1935年,12页。
    ③张怡:《中西古代地图之比较》,《地理杂志》,2卷5期,1929年,39页。
    (清)暴煜:《香山县志》卷一《疆域》,故宫珍本丛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321页。
    ②(清)暴煜:《香山县志》卷一《山川》,故宫珍本丛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326页。
    ③(清)佚名:《广东各府州所属相距里数册》上卷,时间不详(应在乾隆九年以后),30页,国图藏。
    (清)朱景星、李骏斌、郑祖庚:《闽县乡土志》卷一,光绪二十三年(1906),5页,国图藏。
    ②(清)廖廷相等纂:《广东舆地图说》录例,光绪十五年重修会典馆原本、宣统元年十月广东参谋处重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16页。
    ③汪前进:《序言:民国时期地图学史研究的重要成就》,《中国地图学史研究文献集成》(民国时期),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5年,1页。
    ④汪前进:《地图在中国古籍中的分布及其社会功能》,《中国科技史料》,1998年3期,19页。
    ①陈光贻:《中国方志学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38页。
    ②刘廷祥:《我国方志地图的研究:以明代方志地图为例》,台北:花木兰文化工作坊,2005年,54页。
    (清)申良翰修,欧阳羽文纂:《香山县志》卷二《建置》,康熙十二年(1673),《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170页。
    (清)暴煜修,李卓揆辑:《香山县志》卷首《凡例》,乾隆十五年(1750),故宫珍本丛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314页。
    (清)暴煜修,李卓揆辑:《香山县志》卷一《学校》,乾隆十五年(1750),故宫珍本丛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331页。
    ③佚名:《香山县乡土志》卷十四《物产》,中山:中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88年影印,1页。
    ①汤开建:《祝淮<新修香山县志>澳门图研究》,《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0年3期。
    ②汤开建:《祝淮<新修香山县志>澳门图研究》,《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0年3期,64页。
    ③谭世宝:《金石铭刻的澳门史——明清澳门庙宇碑刻钟铭集录研究》,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277页。
    ④骆伟:《从历史舆图探索澳门的崛起》,林发钦、陈业东主编:《澳门文献整理研究暨数字化论集》上册,澳门:澳门近代文学会,2008年,185页。
    ⑤谭世宝:《澳门历史文化探真》,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28页。
    ①(清)卢坤、邓廷桢主编,王宏斌等点校:《广东海防汇览》卷一《三路海图》,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27页。
    ②(清)印光任、张汝霖著,赵春晨点校:《澳门记略》上卷,澳门:澳门文化司署,1992年,38页。
    ③(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一《舆地上》,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108页。
    ④(清)印光任、张汝霖著,赵春晨点校:《澳门记略》上卷,澳门:澳门文化司署,1992年,39页。
    ⑤(清)印光任、张汝霖著,赵春晨点校:《澳门记略》下卷,澳门:澳门文化司署,1992年,156页。
    (清)申良翰修,欧阳羽文纂:《香山县志》卷一《舆地》,康熙十二年(1673),《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146页。
    ②(清)申良翰修,欧阳羽文纂:《香山县志》卷九《兵防》,康熙十二年(1673),《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348页。
    ③陈光贻:《中国方志学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41-42页。
    邬庆时:《方志序例》,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年,25页。
    ②(清)廖廷相等纂:《广东舆地图说》卷一,光绪十五年重修会典馆原本、宣统元年十月广东参谋处重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100页。
    汤开建:《祝淮<新修香山县志>澳门图研究》,《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0年3期,70页。
    (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首,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3页。
    (明)戴璟:《广东通志初稿》卷四《形胜》,嘉靖十四年(1535),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年,81页。
    (清)王永瑞纂修:《新修广州府志》卷四《形胜》,康熙抄本,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年,39页。
    ①(明)解缙:《永乐大典》(残卷),卷之一万一千九百六《十八养广.广州府二》。
    ②(明)邓迁修,黄佐纂:《香山县志》卷一《风土》,嘉靖二十七年(1548),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294页。
    ③(清)金烈:《广州府志》卷二《疆域》,乾隆二十四年(1759),1页,国图藏。
    (清)金烈:《广州府志》卷二《舆图》,乾隆二十四年(1759),24-25页,国图藏。
    ②(清)金烈:《广州府志》卷二《舆图》,乾隆二十四年(1759),4445页,国图藏。
    ③(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一《舆地上·图说》,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14页。
    ④金瑾乐、孙达、林增春:《地图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90页。
    ①吴利勤:《澳门历史文物艺术展》,澳门:澳门收藏家协会、澳门历史文化研究会,2007年,18页。
    ②吴宏岐、赵湘军:《<望厦及其附近村落地图>初步研究》,《文化杂志》,2010年,77期,189页。
    ③(清)戴肇辰:《广州府志·职名》,光绪五年(1879),3页。
    ④(清)田明曜:《香山县志》序、卷三《新图》,光绪五年(1879),《续修四库全书》7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43、65页。
    (清)陈澧:《东塾读书记》自述,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2版,1页。
    ②(清)田明曜修,陈澧纂:《香山县志》卷一《舆地上·图说》,光绪五年(1879),《续修四库全书》7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57页。
    (清)王廷钤:《澳门志略》上卷,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3页。
    (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下册,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重印,731页。
    ②徐新:《历史文化瑰宝——<澳门远岛>图》,王国强主编:《“澳门: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澳门:澳门社会科学学会,2004年,145页。
    ③(民国)厉式金修、汪炳文纂:《香山县志续编》卷十六《杂记》,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641页。
    ④林天蔚:《浪白滘地理考——明代葡人在中国贸易的个案研究》,沙其敏、钱正民主编:《中国族谱地方志研究》,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年,130页。
    ⑤林天蔚:《浪白滘地理考——明代葡人在中国贸易的个案研究》,沙其敏、钱正民主编:《中国族谱地方志研究》,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年,135页。
    ①(清)卢坤、邓廷桢主编,王宏斌等点校:《广东海防汇览》卷一《三路海图》,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28页。
    ②(清)印光任、张汝霖著,赵春晨点校:《澳门记略》上卷,澳门:澳门文化司署,1992年,74页。
    ③(清)印光任、张汝霖著,赵春晨点校:《澳门记略》上卷,澳门:澳门文化司署,1992年,80页。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澳门历史地图精选》,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年,19页。
    (清)张之洞:《进呈粤海图说折》(光绪十五年十月十二日),《张之洞全集》卷二十八,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728-729页。
    ②(清)张之洞:《进呈粤海图说折》(光绪十五年十月十二日),《张之洞全集》卷二十八,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729页。
    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澳门历史地图精选》,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年,81页。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澳门历史地图精选》,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年,80页。
    (宋)陈襄:《州县提纲》卷二,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932册,商务印书馆,1939年,22页。
    (清)祝淮:《香山县志》卷一《舆地》,道光七年刻本,《中山文献》(三),36页。
    ①(清)印光任、张汝霖:《澳门纪略》,上海进步书局印行,《笔记小说大观》第30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年,118页。
    ②(清)张甄陶:《澳门图说》,王锡祺辑:《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九帙,上海著易堂印行,光绪十七年(1891)315页。
    ③(清)梁廷枬,袁钟仁校注:《粤海关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73页
    ④(英)布莱克著,张澜译:《地图的历史》,太原:希望出版社,2006年,40页。
    ⑤周振鹤:《西洋古地图里的中国》,郑培凯主编:《九州学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221页。
    ①临时澳门市政局文化暨康体部:《俯瞰大地:中国、澳门地图集》,澳门,2001年,第9图。
    ②临时澳门市政局文化暨康体部:《俯瞰大地:中国、澳门地图集》,澳门,2001年,第17图。
    临时澳门市政局文化暨康体部:《俯瞰大地:中国、澳门地图集》,澳门,2001年,第22图。
    朱希祖:《广东通志馆征访条例》,《文史学研究所月刊》,1933年,第1卷第5期,11页。
    ⑤(日)海野一隆著,工妙发译:《地图的文化史》前言,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年,2页。
    ⑥(清)廖廷相等纂:《广东舆地图说》卷首,光绪十五年重修会典馆原本、宣统元年十月广东参谋处重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9页。
    (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下册,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重印,731页
    ②徐新:《历史文化瑰宝:<澳门远岛>图》,王国强主编:《“澳门: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澳门:澳门社会科学学会出版,2004年,145页。
    ③(美)余定国著,姜道章译:《中国地图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98页。
    ④(英)布莱克著,张澜译:《地图的历史》,太原:希望出版社,2006年,43页。
    (清)祝淮:《香山县志》卷一,道光七年刻本,《中山文献》(三),32页。
    黄福庆:《澳门专档》(三),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5年,674页附图。
    (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下册,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重印,733页。
    ②(清)阮元:《广东通志》卷八十三,《舆地略一》,道光二年。
    ③姚伯岳:《论清代彩绘地图的特点和价值》,北京大学图书馆编:《皇舆遐览: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代彩绘地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前言,1-2页。
    ④北京大学图书馆编:《皇舆遐览: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代彩绘地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08页。
    (清)徐继畬:《瀛环志略》,上海:上海书店,2001年,自序,6页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澳门历史地图精选》,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年,80页。
    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澳门历史地图精选》,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年,77页。
    ③具体考证见汤开建:《嘉庆十三年<澳门形势图>研究》,《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2期,92-96页。
    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澳门历史地图精选》,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年,19页。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澳门历史地图精选》,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年,101页。
    葛兆光:《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视野、角度与方法》,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186页。
    (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一《舆地上》,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11页
    (清)徐继畬:《瀛环志略》自序,上海:上海书店,2001年,6页
    (英)布莱克著,张澜译:《地图的历史》,太原:希望出版社,2006年,54页。
    澳门海事署:《历代澳门航海图》,澳门:澳门海事署,1986年,第八章。
    澳门海事署:《历代澳门航海图》,澳门:澳门海事署,1986年,第九章。
    (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首《目录书后》,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8页。
    ②胡焕庸:《地图绘法举要》,《地理杂志》,4卷2期,1934年,1页。
    ③(清)威勇巴图鲁、刘恩荣翻译,梁文锦笔述:《海图》序,光绪戊寅(1878),1页,国图藏。
    ④(英)布莱克著,张澜译:《地图的历史》,太原:希望出版社,2006年,52页。
    丁锡出《潍县地理说略》,《地学杂志》104号,12页。
    (清)廖廷相等纂:《广东舆地图说》录例,光绪十五年重修会典馆原本、宣统元年十月广东参谋处重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14页。
    ③(民国)厉式金修、汪炳文纂:《香山县志续编》卷六《海防》,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562页。
    ④(瑞典)龙斯泰著,吴义雄等译,章文钦校:《早期澳门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年,160页。
    ⑤(葡)徐萨斯(Montalto de Jesus)著,黄鸿钊、李保平译:《历史上的澳门》,澳门:澳门基金会,2000年,132页。
    谭世宝:《拱北口岸的始设时间及其名称来源略考》,待刊。
    ②黄福庆:《澳门专档》(三),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5年,511页。
    ③见谭世宝:《拱北口岸的始设时间及其名称来源略考》,待刊。
    见谭世宝:《澳门历史文化探真》,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114-143页。
    (清)印光任、张汝霖著,赵春晨点校:《澳门记略》上卷,澳门:澳门文化司署,1992年,182页。
    ②(清)田明曜修,陈澧纂:《香山县志》卷八《海防》,光绪五年(1879),《续修四库全书》7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83页。
    (清)田明曜修,陈澧纂:《香山县志》卷八《海防》,光绪五年(1879),《续修四库全书》7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95页。
    ④(英)金约翰辑,(美)金楷理口译,(清)王德均笔述:《海道图说》凡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出版,光绪刻本,1页,国图藏。
    ①(清)威勇巴图鲁、刘恩荣翻译,梁文锦笔述:《海图》序,光绪戊寅(1878),1页,国图藏。
    ②(清)莫祥芝等修,汪士铎等纂:《上江两县志》卷二十九《叙录》,同治十三年(1874),《江苏府县志辑》4,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影印,1991年,302页。
    ③笔者注:后来所修志书改名叫“小磨山”
    (明)邓迁修,黄佐纂:《香山县志》卷一《山川》,嘉靖二十七年(1548),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310页。
    据嘉站《香山县志》卷一《山川》记载可能为“南亭山”。
    (清)申良翰修,欧阳羽文纂:《香山县志》卷一《舆地》,康熙十二年(1673),《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159页。
    ①谭世宝:《澳门历史文化探真》,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17页。
    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澳门历史地图精选》,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年,39页。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澳门历史地图精选》,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年,86页。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澳门历史地图精选》,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年,99页。
    ②(民国)朱庆澜修,梁鼎芬纂:《续广东通志未成稿》序,民国五年广东通志局稿抄本,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2页。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澳门历史地图精选》,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年,38页。
    (清)廖廷相等纂:《广东舆地图说》卷首,光绪十五年重修会典馆原本、宣统元年十月广东参谋处重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8页。
    北京大学图书馆编:《皇舆遐览: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代彩绘地图》前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7页。
    ②周振鹤:《西洋古地图里的中国》,郑培凯主编:《九州学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207页。
    ③转引自洛佩斯:《罗明坚的<中国地图集>》,澳门文化司署《文化杂志》,34期,1998年春季,5页。
    (葡)洛佩斯:《罗明坚的<中国地图集>》,《文化杂志》34期,1998年春季,3页。
    周振鹤:《西洋古地图里的中国》,郑培凯主编:《九州学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209-210页。
    ①邬庆时:《宝安县志例言》,《文史学研究所月刊》,1933年,2卷1期,85页。
    ②葛兆光:《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视野、角度与方法》,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177页。
    ③杨树达:《论语疏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36页。
    ④(清)汪康年:《澳门公牍存录》,振绮堂丛书初集,宣统三年(1911),6页。
    ⑤(葡)贾乐龙(Nuno Calado)姚京明译:《澳门:从地图绘制看东西方交汇》,澳门:纪念葡萄牙发现事业澳门地区委员会,4页。
    ①张怡:《中西古代地图之比较》,《地理杂志》,2卷5期,1929年,39页
    ②(清)佚名:《广东各府州所属相距里数册》,时间不详(应在乾隆九年以后),1-2页,国图藏。
    ①金恩辉、胡兆述:《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序,台北:汉美图书有限公司,1996年,1页。
    ②(明)邓迁修,黄佐纂:《香山县志》卷七《艺文》,嘉靖二十七年(1548),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398-399页。
    ③(清)申良翰修,欧阳羽文纂:《香山县志》卷八《艺文》,康熙十二年(1673),《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293页。
    ①(明)邓迁修,黄佐纂:《香山县志》后序,嘉靖二十七年(1548),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424-425页。
    ②(明)邓迁修,黄佐纂:《香山县志》卷七《艺文》,嘉靖二十七年(1548),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390-391页。
    ③中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中山市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1091页。
    郑吉雄:《中国方志学的跨世纪展望》,黄俊杰主编:《传统中华文化与现代价值的激荡》,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509页。
    ②佚名:《香山县乡土志》卷十,中山:中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88年影印,5页。
    ③(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七《列传下·列女》,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1127页。按:阮元《广东通志》载容辛丑姑作道光元年旌。
    (清)王廷钤:《澳门志略》,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121页。
    (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二《舆地下·风俗》,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203页。
    ②有关香山方志所载佛、道及民间传统信仰的分析研究,可参见郑炜明、黄启臣:《澳门宗教》,澳门基金会,1994年,1-15页。
    ③来新夏:《中国地方志综览(1949-1987)》,合肥:黄山书社,1988年,381页。
    ④来新夏:《中国地方志综览(1949-1987)》,合肥:黄山书社,1988年,381灭。
    ⑤(清)申良翰修,欧阳羽文纂:《香山县志》序,康熙十二年(1673),《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139-140页。
    ①(清)王廷钤:《澳门志略》,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75页。
    ②(葡)潘日明神父著,苏勤译:《殊途同归——澳门的文化交融》,澳门:澳门文化司署,1992年,93页。
    ③(清)甲艮翰修,欧阳羽文纂:《香山县志》卷八《艺文》,康熙十二年(1673),《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290页。
    ④(葡)潘日明神父著,苏勤译:《殊途同归——澳门的文化交融》,澳门:澳门文化司署,1992年,94、100页。
    (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四《海防》,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669页。
    ②费成康:《澳门:葡萄牙人逐步占领的历史回顾》,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42页。
    ③(民国)厉式金修、汪炳文纂:《香山县志续编》卷六《海防》,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561页。
    (清)田明曜修,陈澧纂:《香山县志》卷十五《列传》,光绪五年(1879),《续修四库全书》7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54页。
    ②吴宗慈:《修志丛论》,载朱士嘉编著:《中国旧志名家论选》,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年,148页
    ③(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八《艺文》、卷一《舆地上·山川》,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1304-1305、103页。
    ①(明)邓迁修,黄佐纂:《香山县志》卷三《政事志》,嘉靖二十七年(1548),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324页。
    ②(明)邓迁修,黄佐纂:《香山县志》卷三《政事志》,嘉靖二十七年(1548),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332页。
    ③(清)申良翰修,欧阳羽文纂:《香山县志》卷三《食货》,康熙十二年(1673),《广东历代万志集成》,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206页。
    ④司徒尚纪:《岭南史地论集》,广州:广东地图出版社,1994年,382页。
    ⑤张建军:《历史上香山场的盐业经济及其变迁》,中山市地方志办公室等编:《香山设县850年》,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119页。
    ⑤段雪玉:《<十排考>——清末香山盐场社会的文化记忆与权力表达》,《盐业史研究》,2010年3期,51页。
    ①(清)申良翰修,欧阳羽文纂:《香山县志》卷三《食货》,康熙十二年(1673),《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184页。
    ②刘志伟:《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地区里甲赋役制度与乡村社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25-126页。
    ③章文钦:《澳门历史文化》,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283页。
    ①(清)印光任、张汝霖著,赵春晨点校:《澳门记略》下卷,澳门:澳门文化司署,1992年,175、176页。“天经”指代替徐光启负责西局的山东参政李天经。
    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澳门基金会、暨南大学合编:《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一),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105页。
    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澳门问题明清珍档荟萃》,澳门:澳门基金会,2000年,79页。
    (清)印光任、张汝霖著,赵春晨点校:《澳门记略》前言,澳门:澳门文化司署,1992年,5-7页。
    ②黄鸿钊:《<澳门记略>对澳门史研究的贡献》,澳门理工学院《中西文化研究》,2010年18期,78页。
    ③(清)田明曜修,陈澧纂:《香山县志》卷八《海防》,光绪五年(1879),《续修四库全书》7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83页。
    ④(清)田明曜修,陈澧纂:《香山县志》卷八《海防》,光绪五年(1879),《续修四库全书》7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95页。
    (英)金约翰辑,(美)金楷理口译,(清)王德均笔述:《海道图说》凡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出版,光绪刻本,1页,国图藏。
    ②香山睁眼看世界的人物和团体可参见王远明主编:《风起伶仃洋——香山人物谱》,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珠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珠海市人物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
    ③寿鹏飞:《方志通义》,得天庐存稿之一,1941年,2页,国家图书馆藏。
    ①(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卷四《海防》,道光七年(1827),《中山文献》,628页。
    1. (明)曹才汉修,叶良佩纂:《太平县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22册,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63年。
    2. (明)戴璟:《广东通志初稿》,嘉靖十四年(1535),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年。
    3. (明)郭棐:《广东通志》,万历三十年(1602),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
    4. (明)邓迁修,黄佐纂:《香山县志》,嘉靖二十七年(1548),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
    5. (明)李思悦修,洪一鳌纂:李世芳续修,易文续纂:《重修寿昌县志》,万历十四年刻、顺治七年补刻,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和家谱文献中心编:《明代孤本方志选》,北京: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复制缩微中心,2000年。
    6. (明)王琛修,吴宗器纂,杨鹊重修:《莘县志》,正德十年(1515)原刻,嘉靖二十七年(1548)增刻,上海:上海古籍书店据天一阁藏本影印,1965年。
    7. (明)姚鸣鸾修,余坤纂:《淳安县志》,嘉靖三年刻本影印,《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2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
    8. (清)暴煜修,李卓揆辑:《香山县志》,乾隆十五年(1750),故宫珍本丛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
    9. (清)仇池石:《羊城古钞》,嘉庆十一年(1806),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
    10.(清)戴肇辰:《广州府志》,光绪五年(1879),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
    11.(清)郝玉麟修,鲁曾煜纂:《广东通志》,雍正九年(1731),国图藏。
    12.(清)贾汉复修,沈荃纂:《河南通志》,顺治十七年(1659),京都大学图书馆藏。
    13.(清)蒋伊:《广东舆图》,康熙二十四年(1685),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年。
    14.(清)金烈修,沈廷芳纂:《广州府志》,乾隆二十四年(1759),国图藏。
    15.(清)廖廷相等纂:《广东舆地图说》,光绪十五年重修会典馆原本、宣统元年十月广东参谋处重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
    16.(清)林星章修,黄培芳纂:《新会县志》,道光二十一年(1841),台北:成文出版社,1966年。
    17.(清)莫祥芝等修,汪士铎等纂:《上江两县志》,同治十三年(1874),《江苏府县志辑》4,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影印,1991年。
    18.(清)阮元:《广东通志》,道光二年(1822),《续修四库全书》66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19.(清)申良翰修,欧阳羽文纂:《香山县志》,康熙十二年(1673),《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
    20.(清)田明曜:《香山县志》,光绪五年(1879),《续修四库全书》71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21.(清)万青黎、周家楣修,张之洞、缪荃孙纂:《顺天府志》,光绪十二年刻、十五年重印本,《续修四库全书》68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22.(清)王廷钤:《澳门志略》,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
    23.(清)王永瑞:《新修广州府志》,北图古籍珍本丛刊,影印清康熙抄本。
    24.(清)夏云程纂:《铜梁县乡土志》,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和家谱文献中心编:《乡土志抄稿本选编》11册,北京:线装书局,2002年。
    25. (清)佚名:《广东各府州所属相距里数册》,时间不详(应在乾隆九年以后),国图藏。
    26.(清)印光任、张汝霖:《澳门纪略》,上海进步书局印行,《笔记小说大观》第30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年。
    27.(清)印光任、张汝霖著,赵春晨点校:《澳门记略》,澳门:澳门文化司署,1992年。
    28.(清)张报和:《始兴县乡土志》,始兴县志办公室影印光绪三十三年(1907)文茂印局铅印本,1985年。
    29.(清)张坊、胡元琢、徐储:《新修曲沃县志》,乾隆二十三年(1758),国图藏。
    30.(清)张人骏:《广东舆地全图》,光绪二十三年(1897),国图藏。
    31.(清)张甄陶:《澳门图说》,王锡祺辑《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九帙,上海著易堂印行,光绪十七年(1891)。
    32.(清)郑荣修,桂坫纂:《南海县志》,宣统二年(1910),台北:成文出版社影印,1974年。
    33. (清)朱景星、李骏斌、郑祖庚:《闽县乡土志》,光绪二十三年(1906),国图藏。
    34.(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道光八年(1828),广州富文斋刻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影印,《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
    35.(清)祝淮修,黄培芳辑:《香山县志》,道光七年(1827),台北:学生书局《中国史学丛书—中山文献》影印原刊本,1984年。
    36.(清)庄毓鋐修,陆鼎翰纂:《武阳志余》,光绪十四年(1888),国图藏。
    37.(民国)佚名:《香山县乡土志》,中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88年影印。
    38. (民国)傅振伦等纂:《新河县志》,1929年铅印本,台北:成文出版社影印,1968年。
    39.(民国)厉式金修、汪炳文纂:《香山县志续编》,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
    40.(民国)王培棠:《江苏省乡土志》,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
    41.(民国)余绍宋:《龙游县志》,民国十四年(1925),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42. (民国)郑荣修,桂坫纂:《南海县志》,宣统二年(1910),台北:成文出版社影印。
    43.(民国)朱庆澜修,梁鼎芬纂:《续广东通志未成稿》,民国五年广东通志局稿抄本, 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
    44. (民国)刘稚良:《沙田志初稿》,《中山县志初稿》,吴相湘主编《中山文献》,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5年再版。
    45.郝瑞平主编:《孤本旧方志选编》,北京:线装书局,2004年。
    46.《小榄镇初志》编写组:《小榄镇初志》,文化篇(初稿),1986年。
    47.中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中山市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
    48.中山市黄圃镇人民政府:《黄圃志》,1997年。
    49.中山市沙溪镇人民政府:《沙溪镇志》,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年。
    1. (唐)欧阳询撰,汪绍楹校:《艺文类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版1985年2次印刷。
    2. (宋)沈括著,胡道静校证:《梦溪笔谈校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3. (宋)陈襄:《州县提纲》,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932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年。
    4. (明)解缙:《永乐大典》(残卷),卷之一万一千九百六《十八养广·广州府二》。
    5. (明)温体仁:《明熹宗实录》,台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影印,1961年
    6. (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7. (清)方大湜:《平平言》,光绪十八年资州官廨刊本,见《官箴书集成》7册,合肥:黄山书社,1997年。
    8. (清)戴震撰,张岱年主编:《戴震全书》,合肥:黄山书社,1995年。
    9. (清)刘光谟:《高石斋文钞》,王葆心:《方志学发微(注析本)》,武汉:湖北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84年
    10.(清)林则徐:《林文忠公政书》乙集《使粤奏稿》,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
    11.(清)梁廷枬著,袁钟仁校注:《粤海关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
    12.(清)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第一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
    13.(清)卢坤、邓廷桢主编,王宏斌等点校:《广东海防汇览》,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
    14.(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顺治十五年(1658)。
    15.(清)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栾保群、吕宗力点校:《日知录集释:全校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16.(清)何士祁:《候补二十一则》,《皇朝经世文续编》卷二十五。
    17. (清)黄绍昌纂,何文广校勘,李浩音释:《香山诗略》,中山:中山诗社重刊,1987年
    18.(清)纪昀:《纪文达公遗集》,《续修四库全书》143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
    19.(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2006年重印。
    20.(清)徐继畬:《瀛环志略》,上海:上海书店,2001年。
    21.(清)赵尔巽:《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22.(清)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23.(清)张之洞著,苑书义主编:《张之洞全集》,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
    24.(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重印。
    25.(清)朱鹤龄:《愚庵小集》,《清人别集丛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26.(清)陈澧:《东塾读书记》,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2版。
    27.(清)佚名:《搢绅册便览》6册,乾隆庚寅(三十五年)冬季,崇寿堂刊本。
    28.(清)佚名:《文升阁缙绅全书》,雍正甲辰冬季,京都大学藏。
    29.(清)汪康年:《澳门公牍存录》,振绮堂丛书初集,宣统三年(1911)。
    30.(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第一集第15册。
    31.(英)金约翰辑,(美)金楷理口译,(清)王德均笔述:《海道图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出版,光绪刻本,国图藏。
    32.清史馆原编,周骏富辑:《清史列传》,《清代笔记丛刊》105册,台北:明文书局,1985年。
    3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澳门海事署:《历代澳门航海图》,澳门:澳门海事署,1986年。
    2. 巴兆祥:《方志学新论》,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年。
    3.北京大学图书馆编:《皇舆遐览: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代彩绘地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4.仓修良:《方志学通论》(修订本),北京:方志出版社,2003年。
    5.陈光贻:《稀见地方志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87年。
    6.陈光贻:《中国方志学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
    7.陈捷先:《清代台湾方志研究》,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6年。
    8.陈寅恪:《陈寅恪集·金明馆丛稿二编》,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
    9.陈正祥:《广东地志》,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78年。
    10.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北京:三联书店,1983年。
    11.戴裔煊:《<明史·佛郎机传>笺正》,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12.费成康:《澳门:葡萄牙人逐步占领的历史回顾》,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
    13.傅振伦:《中国方志学通论》,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0年2版。
    14.甘鹏云:《方志商》,载《方志学两种》,长沙:岳麓书社,1984年。
    15.葛兆光:《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视野、角度与方法》,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
    16.广东省立图书馆编:《广东方志目录》,广州:广东省立图书馆,1946年。
    17.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参考研究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广东方志目录》,广州,1956年。
    18.广州市文化局:《广州文物志》,广州:广州出版社,2000年
    19.胡焕庸:《地理之科学基础》,南京:钟山书局,1935年。
    20.黄福庆:《澳门专档》,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5年。
    21.黄鸿钊:《澳门同知与近代澳门》,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
    22.黄苇:《中国地方志词典》,合肥:黄山出版社,1986年。
    23.黄一农:《两头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24.江庆柏:《清朝进士题名录》,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25.金恩辉、胡兆述:《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台北:汉美图书有限公司,1996年。
    26.金瑾乐、孙达、林增春:《地图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
    27.瞿宣颖:《方志考稿甲集》,《民国丛书》第二编81册影印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上海:上海书店,1990年。
    28.来新夏:《中国地方志综览(1949-1987)》,合肥:黄山书社,1988年。
    29.黎锦熙:《方志今议》,《民国丛书》第二编81册影印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上海:上海书店,1989年。
    30.李长傅:《分省地志·江苏》,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
    31.李景新:《广东研究参考资料叙录——史地篇初编》,广州:岭南大学图书馆,1937年初版,台湾学生书局1970年影印。
    32.李默:《广东方志考略》,长春: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图书馆学会,1988年。
    33.李泰桑:《方志学》(第2版),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
    34.李泽主编:《朱士嘉方志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
    35.梁启超:《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下册)·方志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
    36.林发钦、陈业东主编:《澳门文献整理研究暨数字化论集》,澳门:澳门近代文学会,2008年。
    37.林天蔚:《地方文献研究与分论》,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
    38.临时澳门市政局文化暨康体部:《俯瞰大地:中国、澳门地图集》,澳门,2001年。
    39.刘芳、章文钦:《葡萄牙东波塔档案馆藏清代澳门中文档案汇编》,澳门:澳门基金会,1999年。
    40.刘居上:《香山旧事》,郑集思主编:《中山历史文化丛书》2辑,珠海:珠海出版社,2004年。
    41.刘丽卿:《清代台湾八景与八景诗》,台北:文津出版社,2002年。
    42.刘廷祥:《我国方志地图的研究:以明代方志地图为例》,台北:花木兰文化工作坊, 2005年。
    43.刘永之、耿瑞玲:《河南地方志提要》,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
    44.刘志伟:《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地区里甲赋役制度与乡村社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45.柳成栋:《东北方志序跋辑录》,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1版,1996年1印。
    46.秦国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47.清华大学图书馆:《清代缙绅录集成》,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年。
    48.史继忠:《方志丛谈》,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
    49.寿鹏飞:《方志通义》,1941年,国家图书馆藏。
    50.司徒尚纪:《岭南史地论集》,广州:广东地图出版社,1994年。
    51.宋晞:《方志学研究论丛》(修订版),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年。
    52.谭棣华:《广东碑刻集》,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53.谭世宝:《澳门历史文化探真》,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54.谭世宝:《金石铭刻的澳门史——明清澳门庙宇碑刻钟铭集录研究》,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
    55.王葆心:《方志学发微(注析本)》,武汉:湖北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84年。
    56.王德恒:《中国方志学》,郑州:大象出版社,1997年。
    57.王文达:《澳门掌故》,澳门:澳门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不详。
    58.王晓岩:《方志体例古今谈》,成都:巴蜀书社,1989年。
    59.王远明主编:《风起伶仃洋——香山人物谱》,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
    60.吴利勳主编:《澳门历史文物艺术展》,澳门:澳门收藏家协会、澳门历史文化研究会,2007年。
    61.邬庆时:《方志序例》,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年。
    62.吴志良,汤开建,金国平:《澳门编年史》,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
    63.吴志良、杨允中:《澳门百科全书》(修订本),澳门:澳门基金会,2005年。
    64.萧琼瑞:《怀乡与认同:台湾方志八景图研究》,台北:典藏艺术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65.徐继畬:《瀛环志略》,上海:上海书店,2001年。
    66.许卫平:《中国近代方志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
    67.杨树达:《论语疏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68.于能模、黄月波等:《中外条约汇编》,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第一集一千种,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
    69.张海鹏:《中葡关系史资料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70.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71.张树菜辑:《章实斋方志论文集》,瑞安仿古印书局,1934年。
    72.张舜徽:《四库提要叙讲疏》,台北:台湾学生书局,2002年。
    73.张英聘:《明代南直隶方志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74.章文钦:《澳门历史文化》,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
    75.章文钦校注:《澳门诗词笺注·明清卷》,珠海:珠海出版社,2002年。
    76.郑炜明、黄启臣:《澳门宗教》,澳门:澳门基金会,1994年。
    7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澳门基金会、暨南大学古籍研究所:《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7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澳门历史地图精选》,北京:华文出版社,2000年。
    7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澳门问题明清珍档荟萃》,澳门:澳门基金会,2000年。
    80.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
    81.中山市档案局等编:《香山明清档案辑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82.周谷城:《中国史学之进化》,上海:生活书店,1947年。
    83.朱士嘉:《中国地方志综录》(增订版),上海:商务印书馆,1958年。
    84.珠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珠海市文物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
    85.庄为玑:《泉州地方志论集》,泉州:泉州历史研究会,1982年。
    1. 巴兆祥:《论明代方志的数量与修志制度》,《中国地方志》,2004年4期。
    2. 蔡志祥:《从地方志看香山县地方势力的转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1期。
    3.陈春声:《现存广东地方志数量补遗》,《广东地方志通讯》,1985年1期。
    4.陈春声:《现存广东地方志数量再补》,《广东地方志通讯》,1985年2期。
    5.陈谦:《明清两代广东修志概况》,《岭南文史》,1983年2期。
    6. 陈训正:《鄞志人物类表叙目辑录》,浙江省立图书馆:《文澜学报》,2卷1期,1936年。
    7. 陈泽泓:《修志贵创不贵因——饶宗颐的方志实践与理论及其对新方志编修的启示》,陈强主编:《2007广东省地方志理论研究优秀论文集》,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
    8.程美宝:《由爱乡而爱国:清末广东乡土教材的国家话语》,《历史研究》,2003年4期。
    9.丁锡田:《潍县地理说略》,《地学杂志》104号。
    10.段雪玉:《<十排考>——清末香山盐场社会的文化记忆与权力表达》,《盐业史研究》,2010年3期。
    11.方豪:《<台湾方志汇编>序》,《方豪六十自定稿》,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69年。
    12.傅振伦:《又一件明初重要修志文献》,《中国史志论丛》,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
    13.傅振照:《略论方志的卷首小序》,《中国地方志》,1993年2期。
    14.何光谟:《中国方志丛书导言:论方志在史籍中的地位及功用》,张仲弼修:《香山县 志》,民国九年(1920)刊本影印,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
    15.何仰镐:《何吾驺墓志铭碑文》,政协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中山文史编辑部:《榄溪风物》(中山文史42辑),1998年。
    16.胡焕庸:《地图绘法举要》,《地理杂志》,4卷2期,1934年。
    17.胡巧利:《论梁启超对方志理论的贡献》,《广东史志》,1999年1期。
    18.胡行之:《论方志的编辑》,《文化建设月刊》,2卷12期,1936年。
    19.黄鸿钊:《<澳门记略>对澳门史研究的贡献》,澳门理工学院《中西文化研究》,2010年18期。
    20.黄健敏:《中山濠头<新贵谒祖支用部>介绍》,《华南研究数据中心通讯》,香港科技大学,2005年38期。
    21.黄炯旋:《谈谈广东的地方志》,《学术研究》,1979年3期。
    22.黄坤尧:《论<澳门八景>的诗词创作》(上、下),《中国语文》,76卷1、2期,1995年。
    23.黄燕生:《<永乐大典>地图考录》,《文献》,1988年4期。
    24.江晓敏:《浅谈地方志续修与重修之异同》,郭凤岐主编:《海峡两岸地方史志比较研究文集》,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
    25.金国平:《西方近代水文资料译文对澳门方志的影响》,《澳门研究》,澳门:澳门基金会,2009年54期。
    26.瞿兑之:《国史与地方史》,《禹贡》半月刊,7卷5期。
    27.瞿宣颖:《志例丛话》,《东方杂志》,31卷1号,1934年。
    28.李兰萍:《从<香山县志>看清代妇女的命运——对广东妇女贞节观的研究》,《广东史志》,2003年1期。
    29.李逻通编纂:《香山历代名彦选录》,《中山文史》18辑,中山:政协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文史编辑委员会,1990年。
    30.李默:《广东通志要录》,《广东图书馆学刊》,1983年3期。
    31.林天蔚:《浪白滘地理考——明代葡人在中国贸易的个案研究》,沙其敏、钱正民主编:《中国族谱地方志研究》,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年。
    32.刘淑萍:《清代广东书坊的新型经营模式——以富文斋为例》,《新世纪图书馆》,2009年1期。
    33.刘斯翰:《关于<澳门志略>的一点说明》,《澳门志略》,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
    34.罗香林:《中国地方志备征目一册》,《文史学研究所月刊》,1卷第4期,1933年。
    35.骆伟、邓骏捷:《<澳门记略>清乾隆“西阪草堂”版本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年1期。
    36.骆伟:《岭南乡镇志、乡土志述评》,《广东史志》,2003年2期。
    37.马楚坚:《明末何吾驺相国之生平与志节》,吴智和主编:《明史研究专刊》,台湾, 1981年4期。
    38.马国维:《广东省史地上最要之典籍——<广东通志>》,《广东文献》,1975年9期。
    39.马建和:《广东旧方志研究》,《中国地方志》,2000年2期。
    40.马雷:《论志书小序》,《中国地方志》,1988年2期。
    41.潘光旦:《中国地方志综录》书评,《清华学报》,1936年1期。
    42.寿鹏飞:《方志本义管窥》,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中国地方志论集(1911-1949)》,长春:吉林省图书馆学会,1985年。
    43.谭其骧:《地方史志不可偏废旧志资料不可轻信》,中国地方史志协会编:《中国地方史志论丛》,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44.谭世宝、刘冉冉:《张保仔海盗集团投诚原因新探》,《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2期。
    45.谭世宝:《拱北口岸的始设时间及其名称来源略考》,待刊。
    46.谭世宝:《乾隆年间立于澳门营地墟亭的两块官碑点校简介》,澳门理工学院《中西文化研究》,2010年18期。
    47.汤开建:《<粤大记·广东沿海图>中的澳门地名》,《岭南文史》,2000年1期。
    48.汤开建:《嘉庆十三年<澳门形势图>研究》,《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2期。
    49.汤开建:《祝淮《新修香山县志》澳门图研究》,《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0年3期。
    50.陶希圣:《搜读地方志的提议》,《食货》,1卷第2期,1934年。
    51.汪前进:《地图在中国古籍中的分布及其社会功能》,《中国科技史料》,1998年3期。
    52.汪前进:《序言:民国时期地图学史研究的重要成就》,《中国地图学史研究文献集成》(民国时期),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5年。
    53.王德毅:《宋元地方志的史料价值——以选举与学校为例》,台湾《汉学研究》,3卷2期,1985年12月。
    54.王赓武:《海外华人社会与地方史文献》,林天蔚主编:《亚太地方文献研究论文集》,香港: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1991年。
    55.王建宗:《方志学的独立学科地位》,《中国地方志通讯》,1983年6期。
    56.王庸:《山海经图与职方图》,《禹贡》半月刊,1卷3期。
    57.邬庆时:《宝安县志例言》,《文史学研究所月刊》,1933年,2卷1期。
    58.吴宏岐、赵湘军:《<望厦及其附近村落地图>初步研究》,澳门《文化杂志》,2010年,77期。
    59.吴宗慈:《修志丛论》,朱士嘉编著:《中国旧志名家论选》,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年。
    60.冼玉清:《天文家李明彻与潄珠冈》,《岭南学报》,10卷2期,1950年。
    61.冼玉清:《粤东印谱考》,《岭南学报》,5卷1期,1936年。
    62.谢中凡:《姚启圣与香山》,王远明主编:《香山文化:历史投影与现实镜像》(第二版),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
    63.徐新:《历史文化瑰宝:<澳门远岛>图》,王国强主编:《“澳门: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澳门:澳门社会科学学会出版,2004年。
    64.颜广文:《阮元与<广东通志>编纂》,《古代广东史地考论》,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
    65.姚伯岳:《论清代彩绘地图的特点和价值》,北京大学图书馆编:《皇舆遐览: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代彩绘地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66.佚名:《学务大臣奏据编书局监督编成乡土志例目拟通饬编辑片》,《东方杂志》,2卷9期,1905年。
    67.曾昭璇:《明清<广东通志>之比较及对我省新修地方志的意见》,《广东史志》,2001年3期。
    68.曾昭璇:《宋代羊城八景》,《开放时代》,1987年4期。
    69.张建军:《历史上香山场的盐业经济及其变迁》,中山市地方志办公室等编:《香山设县850年》,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
    70.张其昀:《方志之价值》,南京高等师范史地研究会编:《史地学报》,第2卷4号,1923年。
    71.张其昀:《缘起》,《地理杂志》,第2卷4期,1929年。
    72.张廷银:《地方志中“八景”的文化意义及史料价值》,《文献》,2003年4期。
    73.张怡:《中西古代地图之比较》,《地理杂志》,2卷5期,1929年。
    74.赵艳珍:《香山县志考略》,《广东史志视窗》,2007年6期。
    75.郑吉雄:《中国方志学的跨世纪展望》,黄俊杰主编:《传统中华文化与现代价值的激荡》,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76.周振鹤:《西洋古地图里的中国》,郑培凯主编:《九州学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77.朱士嘉:《中国地方志的起源、特征及其史料价值》,《史学史资料》,1979年2期。
    78.朱希祖:《广东通志馆征访条例》,《文史学研究所月刊》,1卷第5期,1933年。
    79.朱希祖:《广东通志略例》,《文史学研究所月刊》,1卷第3期,1933年
    80.朱希祖:《征集新撰近代广东名人传条例附征明季广东忠逸传》,《文史学研究所月刊》,1卷4期,1933年。
    81.祝秀侠:《关于广东方志丛谈》,《中国地方文献学会年刊》,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年。
    82.祝秀侠:《谈阮元<广东通志>及民国以来续修工作》,《广东文献》,1978年6期。
    83.庄为玑:《方志研究刍议》,《厦门大学学报》,3卷2期,1936年
    1. (德)普塔克(Roderich Ptak),赵殿红译:《<澳门纪略>中的鸟类记载》,《澳门研究》,澳门:澳门基金会,2009年52期。
    2. (葡)洛佩斯:《罗明坚的<中国地图集>》,澳门文化司署《文化杂志》34期,1998年春季。
    3. (日)海野一隆著,王妙发译:《地图的文化史》,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年。
    4. (瑞典)龙斯泰著,吴义雄等译,章文钦校:《早期澳门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年。
    5. (英)布莱克著,张澜译:《地图的历史》,太原:希望出版社,2006年。
    6. (英)斯当东著,叶笃义译:《英使谒见乾隆纪实》,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
    7. (葡)潘日明神父著,苏勤译:《殊途同归——澳门的文化交融》,澳门:澳门文化司署,1992年。
    8. (葡)徐萨斯(Montalto de Jesus)著,黄鸿钊、李保平译:《历史上的澳门》,澳门:澳门基金会,2000年。
    9. (葡)贾乐龙(Nuno Calado),姚京明译:《澳门:从地图绘制看东西方交汇》,澳门:纪念葡萄牙发现事业澳门地区委员会,1994年。
    10.(美)余定国著,姜道章译:《中国地图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付伟:《清初广东方志话语表达研究》,暨南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2.刘冉冉:《1651-1849年清朝政府对澳门的管治研究》,山东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3.徐素琴:《清末中葡澳门水界之争及其影响》,中山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4. 张秋娟:《明代广东地方志述录》,中山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5.张亚红:《明清香山县城镇地理初步研究》,暨南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6.周振宇:《道光<广东通志·金石略>研究》,暨南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1. 《前山河与“前山八景”》,《珠海特区报》,2003年12月29日。http://www·zhxz·gov·cn/shownews·asp?articleid=5261
    2. 《圆明新园再现“石上三台”景观》, 《珠海特区报》http://www·zhxz·gov·cn/2006-4/20064310010063·htm
    3.谭世宝:《珠海发现清代澳门莲峰庙与普济禅院的住持墓碑简介》,《澳门日报》,2010年5月24日,E08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