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日本对华认识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日本对华认识”,在本研究领域也常以日本的“中国观”“中国印象”“中国形象”等方式被表述。本文认为“日本对华认识”是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应该在有明确定义的前提下展开研究。中国当前该领域的成果以宏观的综合性研究和代表性人物的个别研究为主,近年出现的一些比较踏实的研究也主要围绕政界典型人物展开,对日本经济界中国认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日本经济界对华认识信息来源、对华认识文本及影响力发展变迁的研究,探讨日本对华认识的变化对日本政府涉华政策和日本社会各阶层对华认识影响的过程和机制。
     笔者通过多学科综合理论的应用和具体的文本分析,发现不同群体日本人对华认识的信息来源渠道、表现方式、对外交流方式和影响力都各有不同。因此,提出了在对日本对华认识进行概念定义的前提下,对作为认识主体的日本人进行分类研究的思路。并进一步结合前人的研究,确定了依据在整个社会对华认识生成的影响力大小,把日本人初步按照政界、经济界、学界和民界的分类展开研究的方法。
     本文提出,经济活动是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的最重要内容,日本经济界的对华认识在整个日本对华认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日本社会仅次于政界的最重要的影响力量。本文主要根据不同时期中日经济合作的特点,从日本经济界观察中国的视角,沿着其对华认识内容形成、发展和影响力的变化轨迹,把邦交正常化40多年以来日本经济界的对华认识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展开研究:1972年到1992年是以中日双边贸易为中心的第一阶段,中国在日本经济界的认识定位为“贸易对象”。以邦交正常化这一政治背景及相关经贸协议的签订为前提,中日双边贸易额在这个时期实现了大幅增长;1992年到2001年中国加盟WTO之前是第二阶段。这个时期经济界的对华认识定位特点为“投资、贸易对象”。本时期中日关系较前一个时期有了明显变化,由“崇尚友好”转为“注重合作”,政治方面也出现了偶尔的摩擦,但并未对经济合作大局造成明显影响;2001年中国加盟WTO以后属于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日本经济界对中国的认识定位为“合作与竞争伙伴”、“潜力巨大的消费者市场”。中日在全球的经济地位在这个时期(2010年)发生逆转,探索双赢的新发展模式成为中日经济合作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政治方面的摩擦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在本时期后段逐渐表现出来。日本经济界一方面加强面向双方政府的影响工作,另一方面呼吁民界人士建立不依靠政府的民间交流与合作。本文就是在邦交正常化以来这三个大的纵向分期内,对每个时期日本经济界的涉华言论、行动和对华研究文本的内容、特点和影响力展开横向研究和分析。
     本文的研究结果发现,日本经济界对华认识内容的发展变化,与中日经济合作的状况密切相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日本的对华经济政策。当中日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时,双方比较容易建立安定的互补性经济合作关系。反之,当一方的发展打破这种平衡,中日关系就会出现摩擦。就当前双方摩擦的根本原因来说,可以归结为原来在中日经济合作中明显占主导地位的日本,不能适应中日经济合作关系从由双边互补转变为全球市场环境下的竞争性合作的结果。但是,日本经济界在长期的对华经济合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加之中国作为全球性市场的巨大潜力成为日本经济界的共识,他们在变化的对华经济合作中提高管理能力,正确面对在中国存在的市场风险,对华认识越来越走向理性和成熟。就中日双方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来说,本世纪之前,中日经济合作的稳定性对政治关系的依赖性很强,双方很多合作项目都是在政府层次的协议前提下展开的。随着中国加盟WTO和全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市场在两国经济合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强。
引文
1 程永明:复交以来日本经济界的对华认识,《东北亚学刊》。2013年第1期。
    2 同上,第35页。
    3 李廷江:『日本财界と近代革命—辛亥革命を中心に—』。东京:御茶の水书房2003版,第16瓦
    4 同上。
    1 CiNii是由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简称NⅡ)开发的日本学术期刊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日文学术期刊网,收录了日本各学术机构及团体的期刊论文及大学学报论文,并可通过检索获取日本国会图书馆“日文期刊索引数据库”所收录的论文,索引文献多,并含有相当数量的全文文献,并可显示论文之间引用与被引用的情况。
    2 周维宏:近代以来日本对华认识研究现状分布,《日本研究》。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2009年第08期,第11页。
    1 江小蕙:日本高中生的中国观与鲁迅观,《鲁迅研究动态》。1986年第08期。
    2 周维宏:近代以来日本对华认识研究现状分布,《日本研究》。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2009年第08期。
    1 崔世广:中日相互认识的现状、特征与课题,《日本学刊》。2011年06期。
    2 李玉: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来相互认识的变化——以中日关系舆论调查为例,《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2012年第2期(总第107期)。
    3 吴怀中:“文明史观”在近代日本对华认识及关系中的影响——从思想史与国际关系的接点出发,《日本学刊》。1998年第05期。
    1 严绍璗:20世纪日本人的中国观,《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1999年第2期,第37-46页。
    2 严绍璗:战后60年日本人的中国观,《粤海风》。2006年第5期,第33-44页。
    1 严绍璗:战后60年日本人的中国观,《粤海风》。2006年第5期,第33页。
    2 同上,第32页。
    3 田庆立,程永明:《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六卷(1972-2010)》。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1 田庆立:二战后日本政界的中国观,《日本问题研究》。2009年第4期。
    2 田庆立:大平正芳的中国观及外交实践,《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1卷第3期,2010年版。
    3 张雅晶:日本人的中国观——以文化大革命时期为中心,《辅仁历史学报》。第12期。
    1 田庆立:大平正芳的中国观及外交实践,《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1卷第3期,2010年6月;田庆立:二战后日本政界的中国观,《日本问题研究》。2009年4月。
    2 翟新:日本政治家古井喜实对华友好观及其活动,《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
    1月;翟新:战后日本“亲华”保守政治家的对华政策观——以自民党顾问松村谦三众议员为例,《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月。作为第四届日本研究青年论坛的成果,曾由蒋立峰主编《中日两国的相互认识 第四届日本研
    究青年论坛论文集》,2003年版。中国关于日本对华认识的一部分论文收集于此集。
    1 石晓军,日本姬路独协大学外国语学部教授,文学博士,1990年留学日本并定居。主要研究领域为古代东亚交流史、中日关系史。兼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授、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客座教授、日本关西大学亚洲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2 王文亮,1963年生,文学博士。主要在日本活动的中国研究者,金城学院大学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社会问题、社会保障及中日比较研究。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九州看护福祉教授,现任金城学院大学现代文化学部交际福祉学科教授,大学院文学研究科社会学教授。南昌大学客座教授、宜春学院客座教授。
    3 朱建荣,1957年生,政治学博士,研究领域为中国政治外交史。东洋学园大学人文学部教授。
    4 王敏,1954年生,御茶水女子大学人文博士,研究领域为日本文学研究,中日关系、中日文学比较研究。曾任东京成德大学教授,2003年起任法政大学国际日本学研究所教授。日中关系史学会会员,东亚文化交流学会评论员。
    1 藤田昌志自2005年起,每年都对前一个年度9月到本年度8月之间,在日本出版的中国关联书籍进行整理、分类和评价,从中梳理“日本人的中国观”。到2013年度,已经发表了8篇以“日本人的中国观——最近在日本出版中国关联书籍报告”命名的论文。
    1 藤原定:中国研究の裸题性と大众の思想,《中国研究》。1947年第1期,第56-58页。
    2 村松祐次:战后日本の近代中国研究の勤向,『一桥论丛』。1950年第23卷第1期,第45-65页。
    3 山根幸夫:现代:战后の日中交流と我力;国中国现代史研究の背景,山根幸夫编『中国史研究入门』。东京:山川出版社1983年版,第498页。
    4 国分良成:建国五十年-中国研究と中国近代史の再检讨,《北大法学论集》。2000年版第51卷第4期,第1390-1395页。
    5 同上,第1395页。
    1 指的是1981年6月27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 国分良成:建国五十年-中国研究と中国近代史の再检讨,《北大法学论集》。2000年版第51卷第4期,第1397-1398页。
    1 竹内実:『日本に つ い ての中国像』。东京:岩波新书1992年版,第276页。
    2 同上,第227页。
    1 竹内实:『日本人に つ い て の中国像』。东京:岩波新书1992年版,第130其。
    2 #12
    1 #12
    2 天儿慧著,范力译:《日本人眼里的中国》。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7页。
    3 同上,第35,50,52,252页。
    1 李恩民:『耘换期の中国·日本と台湾——1970年代中日民间经济外交の经纬』。东京:御茶の水书房第2001年版,第12-13页。
    2 牛场信彦,原康:『对谈·日本经济外交の系谱』。东京:朝日晚报社第1979年版,第13页。
    3 天儿慧著,范力译:《日本人眼里的中国》。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35页。
    1 李恩民:『耘换期の中国·日本七台湾——1970年代中日民间经济外交の经纬』。东京:御茶の水书房,第2001年版。
    1 李恩民:『転换期の中国·日本と台湾——1970年代中日民间经济外交の经纬』。东京:御茶の水书房,第2001年版,第13-15页。
    1 程永明:复交以来日本经济界的对华认识,《东北亚学刊》。2013年第1期,第29-35页。
    1 严绍璗:20世纪日本人的中国观,《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1999年第2期,第37页。
    2 同上。
    1 严绍璗:战后60年日本人的中国观,《粤海风》。2006年第5期,第32页。
    2 同上。
    3 郝秉键:日本人中国观的一次转换,《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4期,第40页。
    4 王卓宇在其论文“浅议日本人中国观的变迁及其原因”(《陇东学院学报》。第20卷第3期,2009年5月,第46页)中,直接借用了郝秉键对“中国观”的定义并展开研究。
    1 关于三次中国观变迁的具体内容,参见徐志成,刘宁“日本人的‘中国观”’,《东疆学刊》。2008年1月,第52-55页。
    1 参见艾思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第八章。
    1 李廷江:《日本财界与辛亥革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页。
    2 李廷江:『日本财界と近代革命—辛亥革命老中心に—』。束京:御茶の水书房2003年版。第5,15页。
    3 同上,第11页。
    4 李廷江:《日本财界与辛亥革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页。
    5 李廷江:『日本财界と近代革命-辛亥革命を中心に—』。东京:御茶の水书房2003年版。第12页。
    6 程永明:复交以来日本经济界的对华认识,《东北亚学刊》。2013年第1期,第29页。
    1 2002年,经济团体联合会(经团联)和日本经营者团体联盟(日经联)合并成为“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自此开始,经济界“四大团体”变为“三大团体”。
    2 #12
    3 原朗:财界,中村隆英·伊藤隆编『近代日本研究入门》。东京:东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71-172页。
    1 周维宏:近代以来日本对华认识研究现状分布,《日本研究》。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2009年8月。
    1 具体的分类依据在本部分“第二节研究理论”中有较为完整的论述。
    2 管秀兰:战后日本对华认识现状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と日本——その自画像と他画像——”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
    1 经团联网页公开资料。http://www.keidanren.or.jp/profile/pro001.html
    1 根据日中经济协会官方网页公开资料,笔者翻译。
    http://www.jc-web.or.jp/JCCont.aspx?SNO=001&b=001&s=007&k=104
    2 #12
    1 人民网日文版,2001年8月5日,http://japan.people.com.cn/2001/08/05/riben20010805_9654.html
    1 田庆立,程永明:《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1972-2010)》。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68页。
    2 石晓军:中日相互认识差异及芥蒂形成的若干历史性原因——从相互认识变迁史角度的一个观察,北京梅地亚中心“中日文化交流暨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报告论文,2000年8月。
    1 周维宏:《日本近代以来对华认识的研究现状分析》,《日本研究》。2009年第3期,第8页。
    1 宋新宁,陈岳:《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
    2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年中译本。[英]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年中译本。转引自刘江永主编:《中国与日本:变化中的“政冷经热”关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9页。
    3 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倾轧》。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 主编,《跨国故事纳西语世界政治》,哈佛大学出版社1972年版。转引自刘江永主编,《中国与日本:变化中的“政冷经热”关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页。
    1 [苏]M·玛克西莫娃:政治与经济在国际关系中的相互作用,《国际经济评论》。1980年第10期第55页。
    2 刘江永主编:《中国与日本:变化中的“政冷经热”关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0页。
    1 田庆立,程永明:《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1972-2010)》。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69页。
    1 李春玲,吕鹏:《社会分层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页。
    2 漆侠:《历史研究法》。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7页。
    1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1 田桓主编:《战后中日关系史(1945-1995)》。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页。
    2 同上,第17页。
    3 同上,第397页。
    4 同上,第19页。
    1 田中明彦:『日中关系(1945-1990)』。东京:东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页。
    1 张季风主编:《中日友好交流三十年(1978-2008)经济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3-5页。
    2 同上,第6页。
    1 服部健治·丸川知雄编:『日中阴保史1972-2012Ⅱ经济》。东京:东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7-21页。
    2 同上,第22页。
    1 林连德: 《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0年版,第109-112页。
    2 同上,前言第1页。
    1 #12
    1 本部分数据资料来自《第九次中日共同舆论调查报告》,第11页。
    1 毛里和子著,徐显芬译:《中日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88页。
    1 根据历年中国经贸部统计数据,到邦交正常化之前的1971年,中日贸易总额刚刚勉强实现9亿美元。邦交正常化实现的1972年一年为11亿美元,2013年的中日贸易额为3125亿美元。
    2 李恩民:『耘换期の中国·日本と台湾——1970年代中日民同经济外交の经纬』。东京:御茶の水书房第2001年版,第28页。
    1 “中国和日本关于互设领事馆的换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编,198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条约集》,第22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版,第1-2页。
    2 “廖承志办事处和高碕达之助办事处关于交换新闻记者的会谈纪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编,1965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条约集》,第13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64版,第359-362页。
    4 “关于日中常驻记者交换的备忘录”,《日中议联资料月报》第78号,1974年2月号。
    1 根据日中经济协会官方网页公开资料,笔者整理。http://www.jc-web.or.jp/JCCont.aspx?SNO=001&b=090&s=123&k=347
    1 藤田勇夫:米中新晴代下の日本财界,《经営问题》(季刊中央公论)第10卷5号。奇妙な中国问题研究机关の诞生,《财界》,1971年7月15日。
    1 本图表为本文作者根据国立国会图书馆官方网页2013年5月25日的公开数据总结整理而成。
    2 同上。
    1 稻山嘉宽:『私の铁网昭和史』。东京:东洋经济新报社1986年版,第103页。
    2 古贺繁一:中国の未来を考之える,『日中经济协会会报』。1978年3月号,第3页。
    3 土光敏夫等:安定と凳展への飞躍,『日中经济协会会报』。1978年5月号,第6页。
    1 岡崎嘉平太:新情势下の日中经济交流の提案,『日中经济协会会报』。1979年4月号,第2页。
    1 稻山嘉宽等:关于日中民间经济交流,《日中经济协会会报》创刊号。1973年6月第17页,第15页。转引自田庆立,程永明:《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六卷1972-2010》,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4页。
    2 同上,第17页。
    3 岩佐凯実:日本の径济环境と日中贸易,『日中经济协会会报』。1978年1月号,第3页。
    1 古贺繁一:思考中国的未来,《日中经济协会会报》。1978年3月号第3页。转引自田庆立,程永明:《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六卷1972-2010》。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3页。
    2 稻山嘉宽等:关于日中民间经济交流,日中经济协会编《日中经济协会会报》创刊号。1973年
    6月,第19页。
    3 同上,第20页。
    1 饭田经夫:‘亚洲时代’的梦”《世界经济文汇》。1985年第6期,第78页。
    2 郭莉:从春交会日商与会情况看我国面临的机会与挑战,《国际贸易》。1988年第8期,第14页。
    3 渡边弥荣司:展望80年代的日中合作,日中经济协会编《日中经济协会会报》。1980年1月号,第2页。
    1 渡边弥荣司:展望80年代的日中合作,日中经济协会编《日中经济协会会报》。1980年1月号,第2页。
    2 稻山嘉宽:日中合作构筑新时代,《日中经济协会会报》。1979年10-11月号,第3页。
    1 日本外务省中国课:《冈崎嘉平太氏关于高碕访华等的所见》(1962年10月20日),《高碕、廖备忘录交换》(外务省外交史料馆所藏)。转引自田庆立,程永明:《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六卷1972-2010》,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0页。
    2 冈崎嘉平太:《永无止境的日中之旅》。东京:原书房1984年版,第274,275,46页。
    3 冈崎嘉平太:思考过去日本的侵略中国——日中经济协会创立10周年之际,《日中经济协会会报》。1982年11月号,第3页。
    4 《每日新闻》,经团联土光会长‘期待尽早缔结日中条约’,1978年5月10日。岛田政雄:田家农,《战后日中关系五十年》。东京:东方书店1997年版,第331页。
    1 《人民日报》,“日本经济界著名人士赞扬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日中条约为发展两国经济贸易关系开辟道路”,1978年8月14曰。“日本经济界人士发表谈话,日中条约是发展两国经济和技术合作的新起点”,1978年10月24日。
    2 大内兵卫:日本经济的独立与中共,《世界》。1952年10月第82号,第46-51页。
    3 岡崎嘉平太:『私の记录—飞雪、春の到るを迎ぅ』。东京:东方书店1979年版,第48页。
    4 同上,第49页。
    1 #12
    2 同上,第39,69页。
    3 平井博二:『日中贸易の基礎知识』。东京:田烟书店1971年版,第67页。
    4 铃木治雄,日中阴保の基礎,『日中经济协会会报』。1975年8月号总第26号,第2页。
    5 同崎嘉平太:新条件下日中经济交流の提案,『日中径济协会会报』。1979年4月号,第2页。
    6 同崎嘉平太:『私の记录一飞雪、春の到る を迎り』。束京:东方书店1979年版,第49页。
    1 #12
    2 稻山嘉宽等:日中民间经济交流清交流に つ い て,『日中经济协会会报』创刊号。1973年6月,第14页。
    1 据1982年日本广播出版协会会刊所载,日本广播协会(NHK)舆论调查所编《图说战后舆论史》(第2版)内容显示,“喜欢中国”的比例在1950年为0.5%,1957年为2%,60年代初为4%以上。到1988年,该调查结果显示:“喜欢中国”的比例为57%,“讨厌中国”的比例仅为6%。这些数字的变化是中日关系在该时期走向友好的证据之一。
    1 李恩民:从经济战到石油外交——20世纪70年底日本对中国大陆的石油贸易,《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11月。
    1 田桓主编:《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1971-1995)》,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90页。
    2 该部分数字资料参考自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0年版,第141-142页。
    1 李恩民:从经济战到石油外交——20世纪70年底日本对中国大陆的石油贸易,《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11月,第128页。
    2 丸山伸郎:日中经济关系,同部达味编『中国をめぐる国际环境』。东京:岩波书店,2000年版。
    3 田桓主编:《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1971-1995)》。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30-731页。
    4 田桓主编:《战后中日关系史(1945-1995)》。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89页。
    5 法新社东京英文电讯,1989年6月6日。
    6 《产经新闻》。1990年7月16日。
    1 《日中经济协会会报》。1990年2月,第20-23页。
    2 孙乃民:《中日关系史》(第三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447页。
    3 《日刊工业新闻》。1989年11月28日。
    4 『日经产業新闻』。1991年2月21日。
    1 金熙德:日本对华ODA政策的演变和中日关系。《日本学刊》,1999年2月。
    2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0年版,第143页。
    1 稻山嘉宽:日中合作构筑新时代,《日中经济协会会报》。1979年10-11月号,第2-3页。转引自田庆立,程永明:《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六卷(1972-2010)》。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29页。
    2 大来佐武郎:最近的日中交流,《日本学刊》。1987年第5期,第18页。
    1 参见《日本经济新闻》。1978年10月26日。
    1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0年版,第172页。
    1 20世界90年代的最后10年日本经济发展长期萧条,被日本经济界称为“失去的10年”。
    1 #12
    1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1 张季风主编:《中日友好交流三十年(1978-2008)经济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2 周维宏:中日相互认识的难点,载蒋立峰主编,《中日两国的相互认识》。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72页。
    1 石川滋:经济改革与市场经济的培育,《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4年第7期,第22页。
    2 石川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步、困难和界限,《上海经济研究》。1991年第3期,第62-64页。
    1 长谷川启之: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日本模式”——社会类型理论的研究,《国际政治研究》。1993年第期,第29页。
    1 曲长缨:堤清二怎样看待中国经济,《中国经济信息》。1994年第21期,第10页。
    1 寺岛实郎:如何控制日美中“三角危机”,《中央公论》。1996年8月号。
    1 张季风主编:《中日友好交流三十年(1978-2008)经济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第416页。
    1 大谷宏:发展中的中国与变化着的亚洲经济,《中国石油和化工》。1995年第3期,第54页。转引自田庆立,程永明:《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六卷(1972-2010)》。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第191页。
    2 江瑞平:日本产业空心化的实态、症结及其‘中国因素’,《日本学刊》。2003年第3期,第6页。
    3 同上,第18页。
    4 张季风主编:《中日友好交流三十年(1978-2008)经济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421页。
    1 加藤弘之:加入WTO后的中国经济及日本的对策,《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第48页。
    2 张季风主编:《中日友好交流三十年(1978-2008)经济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87页。
    1 张季风主编:《中日友好交流三十年(1978-2008)经济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87页。
    1 丸山伸郎:日中经济关系,岡部达味编『中国をめぐる国际环境』。东京:岩波书店,2000年版。
    2 张季风主编:《中日友好交流三十年(1978-2008)经济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0页。
    1 本部分数字参考自中国海关总署,《海关统计》。每年第12期。
    1 主要原因是因为小泉纯一郎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导致中日两国高层出现第一次互访中止,但在2006年以后随着新任首相安倍晋三、福田康夫访华以及温家宝、胡锦涛的访日出现转机,从而引发了2008年以后的日本企业第三次对华投资热潮。
    1 通商产业省:《通商白书平成六年版》,第106页。
    2 同上,第40页。
    1 服部健治·丸川知雄编:《日中关系史1972-2012 Ⅱ经济》。东京:东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48页。
    1 人民网一日本频道,“驻日大使程永华:钓鱼岛和历史问题是目前中日关系中最突出的问题”,2014年03月11日。
    2 日本非营利组织“言论NPO”和《中国日报》在2013年8月5日共同实施完成的国民相互感情和认识第九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90.1%的日本人和92.8%的中国人对对方国家“印象不好”,分别比去年增加了5.8个和28.3个百分点,均跌至该调查项目启动以来的最低点。
    1 蒋丰,评析:日本“经团联”为何从华盛顿迁往北京,中国网。2012年02月13日。
    1 根据日中经济协会官方网页公开资料,笔者整理。http://www.jc-web.or.jp/JCCont.aspx?SNO=001&b=090&s=123&k=347
    1 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网页资料。http://www.keidanren.or.jp/journal/times/2013/0314_05.html
    1 石之瑜,何培忠等:《战后日本的中国研究》。“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中国大陆暨两岸关系教学与研究中心,2011年版,第1页。
    1 许共诚:日本智库的发展概况,《学习时报》。2013年7月15日。
    2 #12
    1 参照“现代中国地域研究”网页公开资料,由笔者总结绘制:http://www.china-waseda.jp/chinese/
    1 亚洲经济研究所网页资料,“调查研究方针”。http://www.ide.go.jp/Japanese/Research/Policy/index.html
    1 摘自时任亚洲经济研究所所长小仓武一在《亚洲动向年报》创刊号(1970年版)“发刊辞”,1970年3月。
    2 #12
    1 根据亚洲经济研究所网页资料,笔者整理。
    1 2008年5月6目至10日,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被称为“暖春之旅”。双方发表《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这是中日第四个政治文件。双方还发表了《中日两国政府关于加强交流与合作的联合新闻公报》,确定了当前落实联合声明的70项具体举措。双方就增进政治互信、促进人文交流、深化互利合作、共同致力于振兴亚洲及应对全球性挑战达成广泛共识。
    1 根据日中经济协会网页公开资料,笔者综合整理。http://www.jc-web.or.jp/JCCont.aspx?SNO=001&b=548&s=560&k=562
    1 人民网2001年9月14日“江泽民会见日本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6/20010914/561009.html
    1 本次采访的具体内容参见:财新网,木寺昌人:中日关系改善没有魔法,惟有不断沟通,增强了解。2013年01月31日。http://special.caixin.com/2013-01-31/100488029.html
    2 具体内容参见:“中国企業访日团:经团连·米仓会长らと相次ぎ会谈”,每日新闻,2013年09月25日。http://mainichi.jp/select/news/20130926k0000m020070000c.html
    1 #12
    2 蒋丰:没有任何国家的市场能够取代中国市场,日本新华侨报网。2013年7月22日。3 蒋丰:日中两国关系不影响日企关注中国——访日中经济交流协会会长正田紘,日本新华侨报网。2014年1月20日。
    1 服部健治·丸川知雄编:《日中关系史1972-2012 Ⅱ经济》。东京:东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336页。
    2 张季风主编:《中日友好交流三十年(1978-2008)经济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1页。
    1 刘昌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发展、新特点及其对策,《现代日本经济》。2012年第1期,第53页。
    1 大桥英夫编:《変貌する中国经济七日系企業の役割》。东京:劲草书房,2012年版,第212-213页。
    1 蒋丰:日中都要树立不战而胜的战略目标,日本新华侨报网,2014年2月12日。
    1 尚会鹏:全球化形势下东亚社会面临的挑战,林振江、梁云祥主编《全球化与中国、日本》。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第325页。
    1 蒋丰,评析:日本“经团联”为何从华盛顿迁往北京,中国网,2012年02月13日。
    1 大橘英夫编:『变貌する中国经济と日系企業の役割』。东京:劲草书房,2012年版,第212-213页。
    2 详细访谈内容见本文第四章,第170页。
    1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0年版,第172页。
    1 井植薰:希望日本企业的对华投资有较大增长,《国际贸易》。1986年第2期。
    1 #12 作者译。节选自[日]草野原:『历代首相の经济政策全デ一夕』。东京:角川书店,2005年版,第11-12页。
    1 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目前中日两国高层对话基本中断,人民网北京,2014年3月11日。
    高原明生·服部龙二编:『日中关系史1972-2012 Ⅰ政治』。东京:东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服部健治·丸川知雄编:『日中阴保史1972-2012 Ⅱ经济』。东京:东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园田茂人编:『日中关系史 1972-2012 Ⅲ社会·文化』。东京:东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毛里和子,加藤千洋,美根庆树:『21世纪的中国政治·社会篇』。东京:朝日新闻出版社,2012年版。
    茅原郁生,美根庆树:『21世纪の中国军事外交篇』。东京:朝日新闻出版社,2012年版。
    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米国议会への年次报告书:中华人民共和国に関わる军事安全保障上の展開2011』,美国国防长官府,2012年版。
    松本三之介:『近代日本の中国忍褒 德川期儒学から东亚协同体论まで』。东京以文社,2011年版。
    马场公彦:『战后日本人の中国像:日本败战から文化大革命·日中復交まで』。 束京:新曜社,2010年版。
    杉本信行:『大地の咆哮——元上海总领事力が见た中国』。东京:PHP研究所,2006年版。
    内田榭:『街埸の中国论』。东京:三岛出版,2007年版。
    杉野定嘉:『对日宣伍と新闻の中国报道』。学文社,2007年版。
    毛里和子:『战后中日关系』。东京:岩波书店,2006年版。
    草野厚:『历代首相の经济政策全デ一夕』。东京:角川书店,2005年版。
    国分良成:『现代中国の政治と官僚制』。东京:庆応义塾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李廷江:『日本财界と近代中国:辛亥革命を中心に』。东京:御茶の水书房,2003年版。
    吉村道男监修:『日本外交秘录』。东京:ゆまに书房,2002年版。
    李恩民:『耘换期の中国·日本と台湾——1970年代中日民间经济外交の经纬』。东京:御茶水书房,2001年版。
    #12
    #12
    国际協力事業团:『中国工场近代化计画予备调查报告书』。国际协力事業团鉱工业開発调查部,1998年版。
    小岛晋治主编:『幕末明治中国见闻录集成』(20卷)。东京:ゅまに书房,1997年版。小室直树:『小室直树的中国原论』。东京:德间书店,1996年版。
    大嶽秀夫,鸭武彦,曾根泰教:『政治学』。东京:有斐阁,1996年版。
    #12
    山田辰雄编:『日中关系の150年』,东京:东方书店,1994年版。
    外务省亚洲局中国课监修:『日中关系保基本资料集1970-1992年』。东京:霞山会,1993年版。
    #12
    小岛晋治主编:『大正时期中国见闻录集成》(20卷)。东京:ゅまに书房,1991年版。田中明彦:『日中关系(1945-1990)』。东京:东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渡边昭夫编:『战后日本の对外政策』。东京:有斐阁,1991年版。
    有贺贞等编:『国际政治讲座4:日本の外交』。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89年版。
    石射猪太郎:『外交官の一生』。东京:中央公论社,1989年版。
    稻山嘉宽:『私の铁钢昭和史』。东京:东京经济新报社,1986年版。
    原荣吉:『战后日本の外交史潮』。东京:庆応通信株式会社,1984年版。
    岡崎嘉平太:『终りなき日中の旅(财界人の昭和史)』,东京:原书房,1984年版。
    岡崎嘉平太:『终りなき日中の旅(财界人の昭和史)』,东京:原书房,1984年版。
    永野信利:『天皇と邓小平の握手 実录·日中交涉秘史』。东京:行政问题研究所,1983年版。
    #12
    岡崎嘉平太:『私の记录—飞雪、春の到るを迎ぅ』,东京:东方书店,1979年版。牛场信彦,原康:『对谈·日本经济外交の系谱』。东京:朝日晚报社,1979年版。
    宫下忠雄,上野秀夫:『中国经济の国际展開』。京都:密涅瓦书房,1975年版。
    日本促进恢复日中邦交议员联盟编:『恢复日中邦交有关资料集(1945-1972)』。东京:日中邦交资料委员会,1972年。
    平井博二:『日中贸易の基礎知识』,东京:田畑书店,1971年版。
    安彦藤太郎:『日本人の中国观』,东京:劲草书房,1971年版。
    日本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书』各卷。
    日本中国研究所:『中国年鉴』各卷。
    日本中国研究所:『中国研究月报』各卷。
    日本总理府:『外交に関する世论调查』,参见『舆论调查月刊』各年版。
    内阁总理大臣官房広报室编:『世论调查年鉴』,各年版。
    琴秉洞:『朝鲜人の日本观—历史认识の共有は可能か』。东京:总和社,2002年版。
    杨栋梁主编:《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一卷一一第六卷)。南京:江苏人民出版
    社,2012年版。田庆立,程永明:《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六卷》(1972-2010)。南京:江苏人民
    出版社,2012年版。翟新:《战后日本的对外观》。山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张雅意:《实用主义与日本对华政策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版。
    程永明:《裕仁天皇传》。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
    李佳徽:《知己?异己?港台知识人——李万居与李南雄父子的中国认识》。台北:“国
    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中国大陆暨两岸关系教学与研究中心,2011年版。陈绮龄,邵轩磊:《加加美光行得中国认识及其学思历程》。台北:国立台湾大学政治
    学系中国大陆暨两岸关系教学与研究中心,2011年版。张芝瑾:《石原莞尔的中国认识与亚洲性》。台北:“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中国大陆暨
    两岸关系教学与研究中心,2010年版。廉德瑰:《“大国”日本与中日关系》。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0年版。
    史桂芳:《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与中日关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黄佳甯、石之瑜:《不是东方:日本中国认识中的自我与欧洲性》。台北:“国立”台湾大
    学政治学系中国大陆暨两岸关系教学与研究中心,2009年版。
    王新生:《中日友好交流三十年(1978-2008)政治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张季风主编:《中日友好交流三十年(1978-2008)经济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黄大慧·周颖昕主编:《中日友好交流三十年(1978-2008)文化教育与民间交流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黄大慧:《日本大国化趋势与中日关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刘江永主编:《中国与日本:变化中的“政冷经热”关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程永明,石其宝:《中日经济关系60年》。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天儿慧:《日本人眼里的中国》。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金熙德:《21世纪初的日本政治与外交》。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
    黄大慧:《日本对华政策与国内政治——中日复交政治过程分析》。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年版。
    孙乃民:《中日关系史》(第一~三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史桂芳:《战后中日关系(19450-2003)》。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年版。
    王屏:《近代日本的亚细亚主义》。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蒋立峰编:《中日两国的相互认识》。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漆侠:《历史研究法》。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出版社,2001年版。
    蒋立峰主编:《当代日本社会思潮》。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版。
    邵轩磊:《战后日本之中国研究系谱》。台北:“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中国大陆暨两岸关系教学与研究中心,1998年版。
    田桓主编:《战后中日关系文献集(1971-1995)》。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刘江永主编:《跨世纪的日本——政治、经济、外交新趋势》。北京:时事出版社,1995年版。
    宋成有,李寒梅:《战后日本外交史(1945-1994年)》。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
    吴学文,林连德,徐之先:《当代中日关系(1945-1994)》。北京:时事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1995)。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田桓主编:《战后中日关系史年表(1945-1993)》。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李廷江:《日本财界与辛亥革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0年版。
    严绍望:《日本的中国学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新加坡]卓南生:《日本的亚洲报道与亚洲外交》。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版。
    [美]Joshua A.Fogel著:《日本人的游记:重新认识中国(1862-1945)》。斯坦福市: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毛里和子著,徐显芬译:《中日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池田大作:《我的中国观》。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若宫启文著,吴寄南译:《和解与民族主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
    福田赳夫,谢秦译:《回顾九十年——福田赳夫回忆录》。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年版。
    天儿慧著,范力译:《日本人眼里的中国》。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五百旗头真著,吴万虹译:《战后日本外交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
    中曾根康弘著,联慧译:《日本二十一世纪的国家战略》。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年版。
    野村浩一著,张学锋译:《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走向亚洲的航迹》。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李乐:近代日本文学中的中国像,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李千晴:新世纪以来日本媒体的的中国形象构建一以2006-2010年《朝日新闻》为中心,复旦大学,2012年。
    李雪:日本产经新闻网涉华报道中的中国形象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田庆立:中日复交后日本政界中国观的演变(1972年-2006年),南开大学,2009年。
    王宗瑜:日本人の中国认识とその行动——村田省蔵·有田八郎·风见章を中心に—一,中央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2008年。
    程永明:复交以来日本经济界的对华认识,《东北亚学刊》。2013年第1期。
    何培忠:30年海外当代中国研究的嬗变,《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9月6日。
    石岩:近代日本对华团体的中国观及其在华活动,《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7月。
    崔世广:中日相互认识的现状、特征与课题,《日本学刊》。2011年第06期。
    邢丽雅:近代以来日本人的中国观,《社会科学家》。2011年5月(第5期,总第169期)。
    诸葛蔚东:作为方法的“中国”——评马场公彦《战后日本人的中国观:19451972)),《开放时代》。2011年5月。
    张静之:从「新兴国」到「中国脅威论」——浅谈新时期日本人“中国观”的特点,《青年文学家》。2011年11月。。
    张耀武:吉田茂的“中国观”,《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月。
    田庆立:大平正芳的中国观及外交实践,《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1卷第3期,2010年6月。
    翟新:日本政治家古井喜实对华友好观及其活动,《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月。
    翟新:战后日本“亲华”保守政治家的对华政策观——以自民党顾问松村谦三众议员为例,《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月。
    田庆立:二战后日本政界的中国观,《日本问题研究》。2009年4月。
    王卓宇:浅议日本人中国观的变迁及其原因,《陇东学院学报》第20卷第3期。2009年5月。
    翟新:日本政治家藤山爱一郎的对华认识及其实践,《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月。
    周维宏:近代以来日本对华认识研究现状分布,《日本研究》,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2009年8月。
    张敬进:浅论近代以前日本人中国观的变迁,《考试周刊》。2009年5月。
    屈彩云:从《中央公论》看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后日本人的中国观,《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1月。
    苏明:“诗意”的幻灭:中国游记与近代日本人中国观之建立,《学术月刊》。2008年8月。
    田庆立:田中角荣的中国观,《日本问题研究》。2008年2月
    徐志成,刘宁:日本人的“中国观”,《东疆学刊》。2008年1月。
    安善花:近代日本中国观的变迁及其东亚强国地位的确立,《日本学论坛》。2008年3月。
    牛建科:试析日本国学家的中国观,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严绍璗:对海外中国学研究的反思,《探索与争鸣》。2007年第2期。
    史桂芳:简论近代日本人中国观的演变及其影响,《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6月。
    严绍璗:战后60年日本人的中国观,《粤海风》。2006年5月。
    张跃斌:文化上的敌对——一个日本主流史学家的中国观,《世界博览》。2005年8月。
    王运祥:日本社会对华心态析论,《东南亚研究》。2005年第1期。
    石之瑜:回到亚洲?——日本认识中国崛起的思想基础,《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第4期。
    严绍璗:战后60年日本人的中国观,《日本研究》。2005年第3期。
    祁建民:近代日本的中国研究与共同体理念,《中国大陆研究教学通讯》。第70期。
    国分良成:日本的当代中国研究:需要改进的四个矛盾,《当代中国史研究》。第12卷第3期。
    高尔平:日本人的“中国观”,《华声月报》六月号。
    诸葛蔚东:战后日本知识界与中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1卷第1期。
    班玮:日本人的中国观与中国情结,蒋立峰主编《中日两国的相互认识第四届日本研究青年论坛论文集》。2003年。
    高淑娟:从经贸关系看日本人的中国观的变迁,蒋立峰主编《中日两国的相互认识第四届日本研究青年论坛论文集》。2003年。
    屈亚娟:福泽谕吉的中国观,《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3月。
    王屏:论日本人“中国观”的历史变迁,《日本学刊》。2003年2月。
    康庆:沟口雄三的中国学方法研究,《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2月。
    何培忠:战后日本的中国研究1945-1976,《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马场公彦:战后日本论坛的中国观变迁——从《世界》杂志的相关报道中所看到的,《开放时代》。2002年第5期。
    张雅晶:日本人的中国观——以文化大革命时期为中心,《辅仁历史学报》。2001年第12期。
    雷慧英:日本的中国观变化及其原因,《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2001年。
    朱建荣:日本的中国观----冷战结束后的变化与趋势,蒋立峰主编《当代日本社会思潮》,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9月。
    张雅晶:日本人的中国观——以<文化大革命>时期为中心,《辅仁历史学报》。2001年第12期。
    国分良成:建国五十年-中国研究と中国近代史の再检讨,《北大法学论集》。2000年第51卷第4期。
    严绍璗:20世纪日本人的中国观,《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1999年2月。
    王明星:锁国时代日本漂民的中国观,《日本问题研究》。1998年3月。
    吴怀中:“文明史观”在近代日本对华认识及关系中的影响——从思想史与国际关系的接点出发”,《日本学刊》。1998年5月。
    李恩民:论日本经济界与中日邦交正常化,《山西师大学报》。第24卷第4期。
    李子平:日本人的“中国情结”,《海内与海外》。1996年第10期。
    臧世俊:福泽谕吉的中国观,《日本学刊》。1995年1月。
    郝秉键:日本人中国观的一次转换,《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1994年4月。
    高增杰:福泽谕吉与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思想史和国际关系的接点,《日本学刊》。1993年1月。
    江小蕙:日本高中生的中国观与鲁迅观,《鲁迅研究动态》。1986年第08期。
    [德]托马斯·沙尔平著,关山译:作为社会科学的中国研究:历史与展望,《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丸山伸郎:日中经济关系,同部连味编『中国をめぐる国际环境』。束京:岩波书店,2000年。
    山根幸夫:现代:战后の日中交流と我が国中国现代史研究の背景,山根幸夫编,『中国史研究入门』。束京:山川出版社,1983年。
    藤田勇夫:米中新时代下の日本财界,『经営问题(季刊中央公论)』。1972年第10卷5号。
    藤原定:中国研究の课题性と大众の思想,『中国研究』。1947年第1期。
    村松祐次:战後日本の近代中国研究の勤向,『一桥论严』。第23卷第1期。1950年。
    中日网:http://www.sjhistory.org/site/newxh/yjzt8-3mb_a200509296338.htm
    感知中国:http://www.china.com.cn/zhuanti2005/node_5915235.htm
    人民网日文版:http://japan.people.com.cn/2001/08/05/riben20010805_9654.html
    G-search日本全国报纸资料库http://www.da.g-search.or.jp
    日本当代中国研究:http://www.china-waseda.jp/japanese_studies_of_contemporary_china_2009/thesis/preface. html
    日本国驻华大使馆:http://www.cn.emb-japan.go.jp/bilateral/j-c080507-2.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日本国大使馆:http://www.china-embassy.or.jp/chn/zrgx/zywj/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chn/pds/gjhdq/gj/yz/1206_25/sbgx/
    爱知大学现代中国学部:http://leo.aichi-u.ac.jp/~genchu/china21/2005_6.html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http://ijs.cass.cn/一般社团法人中国研究所:http://wwwsoc.nii.ac.jp/ica/index.html
    日本现代中国学会:http://www.genchugakkai.com/index.html
    中国商务部网站:www.mofcim.gov.cn
    中国外交部网站www.fmprc.gov.cn
    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网www.sionir.com
    日本首相官邸网站www.kantei.go.jp
    日本政府外务省网站www.mofa.go.jp
    日本政府防卫省网站:www.jda.go.jp
    日本国会参议院网站:www.sanggiin.go.jp
    日本国会众议院网站www.shugiin.go.jp
    日本青年社网站www.seinensya.org
    日本早稻田大学www.waseda.ac.jp
    日本朝日新闻http://www.asahi.com/
    日本产经新闻http://www.asahi.co.jp/main.htm
    日本读卖新闻http://www.yomiuri.co.jp/
    日本TBS民调中心:http://www.tvbs.com.tw/news/poll.center/default.asp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九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和平友好条约》(一九七八年八月十二日)
    《中日关于建立致力于和平和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二○○八年五月七日于东京)
    《21世纪日本外交的基本战略一新时代、新理念、新外交》(二○○二年十月二十八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