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我国政治道德建设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当前我国政治道德建设的研究,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和对政治道德建设要求的增强而日益迫切,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课题。政治道德是政治伦理学、政治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应用伦理学。笔者认为,政治道德是指政治行为主体(包括政府、政党、政治组织、政府管理者和公民个人)必须拥有的价值属性,是基于一定的政治理想与和维护一定的政治秩序的需要,在政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政治伦理价值观、道德准则以及政治行为主体的道德规范总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加强社会主义政治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政治道德不仅是保障社会稳定,扭转社会风气的需要,而且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现全民小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
     本文就是从对政治道德的学理分析出发,着重探讨社会转型期我国政治道德的建设问题。文章第一部分从分析政治道德的基本理论入手,对政治道德的涵义及我国政治道德的基本内涵做了基本的界定与概述;第二部分阐述了社会转型期我国政治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与必然性;文章第三部分阐述了社会转型期我国政治道德建设的现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对我国政治道德建设的失范现象做了探讨,并对其成因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析;第四部分着重阐述了社会转型期我国政治道德建设的途径:首先,确立社会主义政治道德价值观是政治道德建设的核心,其次,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是政治道德建设的关键,再次,加强对公共权力有效的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最后,推进政治道德规范的法制化、扩大公民有序合法的政治参与分别是政治道德建设的法制基础和群众基础。
At present,China's polit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 of research,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struggle against corruption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polit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 of increasingly urgent requirement has become a widespread concern. Political morality and political ethics, political science, a branch of applied ethics is one.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political morality is the political actors (including government, political parties, political organizations, government regulators and private citizens) must have the value of property is based on a certain political ideal and political order and maintain a certain need, in the political the formation of political practice ethical values, moral standards and ethics of political actors combined. China is undergoing social transition,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socialist political ethics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Political morality is not only to ensure social stability and the need to reverse the social atmosphere, but als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mprove the socialist democracy and building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realize full well,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the fundamental security.
     This article is from the academic analysis of political ethics proceeding focuses on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our political morality building. The first part of the article, the political and moral overview of the basic theory and analysis, 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 of the political ethics and political morality in our country's basic meaning; the second part of the Transition Period in China described the construction of political and moral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Article No. 3 describes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our polit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affirming the results should also see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political and moral anomie, and then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its formation; fourth part of the social transition, and then come to our polit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 ways: First, to establish a socialist political and moral values are the core of polit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 and secondly, to improve the moral training of leading cadres is the key to building political morality, again, strengthen the public power of effective supervision and restriction of polit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 of system protection, and finally, push forward the political ethics of the legal system, expand the orderly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are the legitimate polit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 of the legal basis and mass basis.
引文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版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列宁:列宁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6]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2]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社1981年版
    [13]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4]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5]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杨丙安、唐能赋、李光耀著:政治伦理学[M]成都: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2]吴灿新主编:政治伦理学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版
    [3]杨心宇著:法理学研究:基础与前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冯益谦主编:公共伦理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程立显著:伦理学与社会公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朱贻庭主编: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王正平著:中国传统道德论探微[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4年版
    [8]刘云虹主编:中国传统政治思想[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王浦劬著: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0]周辅成主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11]应克复等主编:西方民主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2]王沪宁主编:当代西方政治学分析[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3]高兆明著:制度公正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14]朱贻庭主编:伦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
    [15]杨心宇著:法理学研究:基础与前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6]王惠岩主编:政治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版
    [17]陆学艺、景天魁主编:转型中的中国社会[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8]刘伟、梁钧平:冲突与和谐的结合.经济与伦理[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9]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
    [20]彭国甫、颜佳华:政治文明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1]徐祥民,刘惠荣等著:政体学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2]应克复等著:西方民主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23]戴华山著:新闻学理论与实务[M]中国台湾学生书局1980年版
    [24]黄炎培著:八十年来[M]北京:文汇出版社2000年版
    [25]徐大同主编:二十世纪西方政治思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6]樊浩著:中国伦理精神的现代建构[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7]高兆明著:道德生活论[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8]戴木才著:政治文明的正当性——政治伦理与政治文明[M]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2000年版
    [29]谷春德、吕世伦著: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上册[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柏拉图著,郭斌、张竹明译: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2]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3]康德著,何兆武译: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4]黑格尔著,范扬、张企泰译: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5]拉法格著:思想起源论[M]北京:三联书店1963年版
    [6]罗尔斯著,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7]边沁著,时殷弘译: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8]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9]洛克著,叶启芳、瞿菊农译:政府论下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10]亚当.斯密,蒋自强等译:道德情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11]约翰.罗尔斯,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12][美]威廉.威斯特摩兰著:一个军人的报告[M]北京:三联书店1978年版
    [13][美]塞缪尔.P.亨廷顿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
    [14][美]路易斯.亨金著:权利的时代[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
    [15][美]博登海墨著,邓正来、姬敬武译: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16][法]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17][美]列奥.斯特劳斯著,李天然等译:政治哲学史上册[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8][英]阿克顿著,侯建、范亚峰译:自由与权力[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王乐夫:论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与互动[J]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2期
    [2]包心鉴: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政治发展[J]政治学研究1996年1期
    [3]谢俊春、金建萍:论中国古代政治道德文明及其现代价值[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4]虞崇胜:重视政治道德建设[J]理论前沿2002年第9期
    [5]吕景城:加强社会主义行政道德的对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6]尹杰钦、谭献民: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研究论纲[J]伦理学研究2004年5期
    [7]李建华:以德治党与政党伦理建设[J]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8]杨松:论政治道德与政治道德化[J]暨南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9]张分田:论“立君为民”在民本思想体系中的理论地位[J]政治学2005年8期
    [10]王泽应:我国政治伦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11]蒋云根:略论我国政治道德建设[J]政治学研究2003年第2期
    [12]袁久红、陈培永:论执政能力建设的政治道德基石[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5期
    [13]王泽普、苟兆国:道德制度建设引论[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3期
    [14]罗文东: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地位和作用[J]山东社会科学1997年第6期
    [15]缑文学:转型期政治道德实现的条件和途径[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16]韩玲梅:政治道德在政治发展中的价值[J]聊城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17]刘汶:政治道德有效性探析[J]哲学当代视野2005年第2期
    [18]刘汶:政治道德有效性评估标准和方法[J]理论月刊2006年第1期
    [19]范楚平、王泽伟:政治道德及传统政治道德的创造性转化[J]理论探索2004年第5期
    [20]胡吉良,王贵锋:政治道德还是道德政治———评我国传统的德治思想[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21]王继奎、常永军:政治道德:执政党执政理念的伦理基础[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22]赵玲:社会主义社会政治道德的基本内涵及其实现途径[J]政治学研究2004年第2期
    [23]黄颂:论政治发展中的政治道德建构[J]求实2002年第2期
    [24]李文良:西方国家行政伦理的内涵及其特点[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2期
    [25]王波:谈谈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1期
    [26]江荣海、伶福玲:中国古代行政伦理思想与现代行政伦理学[J]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3期
    [27]罗德刚:行政伦理的涵义、主体和类别探讨[J]探索2002年第1期
    [28]江秀平:对行政伦理建设的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第9期
    [29]宋巧香:论道德环境[J]浙江学刊2001年第4期
    [30]孙敬林:加强社会主义政治道德建设势在必行[J]决策2002年第2期
    [31]张军、马梦诗:道德法律化:转型期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J]理论观察2002年第5期
    [32]包美他:政治道德建设与制度安排[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4期
    [33]赵立平:我国行政伦理制度化建设的途径[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4期
    [34]吴艳君:加强政治道德建设,促进反腐倡廉[J]理论探讨1999年第3期
    [35]王永杰:对道德“失范”与“整合”的思考[J]前沿1997年第1期
    [36]沈远新:转型期的政治道德冲突[J]理论与改革1995年第1期
    [37]李培超:社会转型与道德冲突[J]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1期
    [38]陈雅丽:浅论转型期道德失范的问题[J]孝感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3期
    [39]吴绍芬:道德失范探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2期
    [40]张康之:论政治道德缺失的根源[J]甘肃理论学刊1997年第4期
    [41]孙晓峰:现代官德建设的新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7期
    [42]申和平:论官德规范机制建设[J]云南社会科学2002年第11期
    [43]郑晓红:官德建设的他律与自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12期
    [44]张鹏程:论官德建设[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45]李文:西方国家行政伦理的内涵及其特点[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淞会科学版)2001年3期
    [46]周建民:美国政府伦理的历史演变及启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3期
    [47]周金恋:论道德法律化的限度[J]南昌大学学报(人社版)第33卷第2期
    [48]孔凡宏:中西方行政伦理建设差异比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8期
    [49]熊水龙:试论我国转型期的政治道德建设[J]行政论坛2002年7期
    [1]孙敬林:论社会主义政治道德[D]郑州大学2001年
    [2]陈庆之:转型期我国行政道德失范的原因及治理对策[D]湘潭大学2004年
    [3]郭飒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公务员行政道德建设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沈杰:转型期中国官德失范的制度分析及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5]宋晓燕: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道德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6]李利平:政治道德的学理分析及其建构[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7]郑传东:当前我国行政道德责任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8]李佩芸:我国服务型政府中的行政道德建设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①蒋云根:《略论我国政治道德建设》政治学研究2003年第2期第37页
    ②虞崇胜:《重视政治道德建设》理论前沿2002年第9期第15页
    ①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第375页
    ①缑文学:《转型期政治道德实现的条件和途径》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第88页
    ②朱贻庭主编:《伦理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第221页
    ①王泽应:《我国政治伦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第54页
    ②虞崇胜:《重视政治道德建设》理论前沿2002年第9期第15页
    ③王泽应:《我国政治伦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第54页
    ④万俊人:《“德治”的政治伦理视角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学术研究2001年第4期第18页
    ⑤李建华:《以德治国与政党伦理建设》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第35-36页
    ①柏拉图著,郭斌和、张朱明译:《理想国》商务印书社1957年版第154页
    ②朱贻庭著:《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49页
    ③孟子:《告子》上
    ④北京大学哲学系:《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649页
    ⑤费尔巴哈:《费尔巴哈选集上卷》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58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95版第435页
    ②《论语.颜渊》
    ③凯尔森:《法和国家的一般理论》哈佛大学出版社1945年版第225页
    ④拉斯韦尔、卡普兰:《权利和社会:政治学研究的框架》耶鲁大学出版社1950年版第9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1页
    ⑥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7页
    ⑦列宁:《列宁全集》31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178页
    ⑧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6页
    ⑨王惠岩主编:《政治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版第6页
    ①虞崇胜:《重视政治道德建设》理论前沿2002年第9期第15页
    ②朱贻庭主编:《伦理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第221页
    ③杨松:《论政治道德与政治道德化》暨南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第9页
    ④戴木才:《政治文明的正当性——政治伦理与政治文明》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年版第32-33页
    ⑤杨丙安唐能赋李光耀:《政治伦理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435页
    ②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1995年版第435页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96页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
    ②《大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篇》1996年第2082页
    ①赵玲:《社会主义社会政治道德的基本内涵及其实现途径》政治学研究2004年第2期第42页
    ②吴祖名、王凤鹤:《中国政治道德论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8-49页
    ③吴祖名、王凤鹤:《中国政治道德论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0-51页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7页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9页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选》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75页
    ②毛泽东:《毛泽东选选》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44页
    ③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5-176页
    ①程立显:《伦理学与社会公正》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88-289页
    ②罗文东:《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地位和作用》山东社会科学1997年第6期第61页
    ①温家宝:《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新华网2004-2-22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73页
    ①高兆明:《道德生活论》河海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3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0-171页
    ①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700页
    ②赵玲《社会主义社会政治道德的基本内涵及其实现途径》政治学研究2004年第2期第47页
    ①陆学艺、景天魁主编:《转型中的中国社会》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07页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7页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5页
    ①刘伟、梁钧平:《冲突与和谐的结合、经济与伦理》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75页
    ①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第375-376页
    ②《尚书·说命》
    ③《陆九渊集》第二十二卷
    ①彭国甫、颜佳华:《政治文明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0页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页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页
    ①卜宇:《社会转型中腐败危害的社会学思考》南京社会科学1995年第12期第15页
    ②《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新华网-新华资料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页
    ①李建华、粟仁玉:《集体主义是惩治腐败的道德武器》学海1999年第4期第54页
    ①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154页
    ②2009年3月11日人民网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0页
    ①张康之:《公共政治道德化的制度建设》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第45页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2页
    ①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刷馆1992年版第154页
    ①孙向军:《我国当代转型期政治道德建设的对策》前线2008年第3期第33-34页
    ①孙向军:《转型期政治道德建设现状及整体思路》理论前沿2004年第19期第12-13页
    ②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61页
    ①《论语·为政》
    ①黄颂:《论政治发展中的政治道德建构》求实2002年第2期第14页
    ①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社1981年版第148页
    ②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84页
    ③谢牧青:《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政治道德建设》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1期第14页
    ④谢牧青:《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政治道德建设》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1期第15页
    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
    ②宋扬时《河南程粹言》
    ③《孟子.离娄章句》下
    ①宋朝张孝祥:《于湖词》1卷
    ②江泽民:《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
    ①江泽民:《在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1993年9月15日
    ②[英]阿克,侯建、范亚峰译:《自由与权力》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342页
    ①徐祥民、刘惠荣等:《政体学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88页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3页
    ③应克复等:《西方民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76页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1页
    ③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11页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9-310页
    ②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457页
    ③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159页
    ④戴华山:《新闻学理论与实务》中国台湾学生书局1980年版第649页
    ⑤[美]威廉·威斯特摩兰:《一个军人的报告》三联书店1978年版第703页
    ①黄炎培:《八十年来》文汇出版社2000年版第205页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2页
    ①[美]特里·库拍:《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序言第15页
    ①马长山:《法治社会中法与道德关系及其把握》法学研究1999年第1期第5页
    ②范进学:《论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法学评论1998年第2期第34页
    ③徐晓明:《道德的法律化与法律的道德化》光明日报2002-01-08 B4
    ④王云骏:《浅议道德规范法规化》江西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第49页
    ⑤刘云林:《道德法律化的学理基础及其限度》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第38页
    ⑥褚宸舸:《中国古代德治传统及其借鉴》唐都学刊2002年第2期第33页
    ①范进学:《论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法学评论1998年第2期第41页
    ①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47-548页
    ①江秀平:《对行政伦理建设的思考》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第9期第15页
    ①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25页
    ①[英]米勒、波格丹诺主编,邓正来译:《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555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