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政治文明就是政治的不断进步与政治进步过程中所取得的积极成果的总和,它作为人类政治智慧结晶,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政治文明是由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构成,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政治文明的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继资本主义政治文明之后人类政治文明的最高阶段,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研究政治文明,政治文明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党的每一代领导集体始终坚持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立足国情,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在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道路,并在不同时期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政治文明观。
     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适应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政治道德得到弘扬,净化了道德风尚,带动社会其他领域的道德健康发展;民主法制建设得到稳步推进,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不断深入,使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备了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强大经济基础,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任务依然沉重。公民政治意识自觉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健康发展;民主政治制度尚待落实到实处;一些政治参与者的政治行为不规范,一方面损害了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极大地阻碍了政治文明建设的不断前进。我们要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基础上,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德法兼重思想、中庸之道,开展政治文明建设,并且清除中国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抵制腐朽文化意识,坚持政治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突破落后思想观念,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改革不良文化体制,实现政治文明、传统文化的辩证统一发展,促进政治文明建设。
     目前中国社会已到了改革的攻坚期和关键期,国际国内的严峻形势对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首先要开拓创新,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其次要兼容并蓄,吸收人类政治文明丰硕之果;再者要在和谐共进中实现文化、文明的双重构建。社会是文明、文化共同组成的有机体,在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坚持以政治文明促进传统文化全新发展,用传统文化的精髓推动政治文明的进步,才能为当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永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鲜活的生命力。
Political civilization is the sum total of the positive results achieved in the continuousprogress and the political progress process. As a crystal of human political wisdom, it is anintegral part of social civilization. Political civilization is composed by political consciouscivilization, political system civilization and political behavior civilization, which influence andpromote each other, and joint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civilization. Socialistpolitical civilization is the highest stage of human political civilization after the capitalistpolitical civiliza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politicalcivilization is a socialist political civil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has been more than60years since the founding of China, each generation of collectiv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always adhere to the combination of Marxism-Leninism with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ndconstruction practice, take the interests of masses of the people as the fundamental starting point,based on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forge ahead in a pioneering spirit, advance with the times, takea development path of socialist political civil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basis ofadaptation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ll-round social progress, and form distinctivepolitical civilization notions at different times.
     We have made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in the polit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ourcountry: the socialist political ethics which adapts to the socialist system has been promoted, andthe morality is purified, which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morality in the otherareas of the society.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cracy and legal system has made steady progress,which could mobilize all the positive factors to help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The successfulpractice and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provides socialistpolitical civilization with strong economic base to a higher level of development, and preparesgood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polit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new era.
     It is still a hard task to construct of our country's socialist political civilization. People'spolitical awareness is not enough, which to some extent may restric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the socialist political civilization. Democratic political system has yet to be implemented intopractice. Some political participants' political behaviors are not standardized, which on one hand,damages the interests of the state, the society and the masses, and on the other hand, greatlyhinders the building of the political civilization from continuously moving forward. We should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political civilization on the basis of carrying forward the traditionalChinese culture, learn the Humanistic thought, thought of emphasis on moral and law, andmoderation thought fro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meanwhile, remove the negative factors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resist the decayed cultural awareness, and adhere to the socialist direction of the polit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We should make a breakthrough inthe backward ideas and notions, and stick to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culture. We should make reformation on the unhealthy cultural system, realize the dialecticalunific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political civilization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promote thepolit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Chinese society nowadays has reached a crucial and critical period of reform, and thegrim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ituations has raised new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to furtherpromote socialist polit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First of all, we should forge ahead in apioneering spirit, and promote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Secondly, weshould be fully inclusive, and absorb the rich fruits of human's political civilization. Thirdly, weshould achieve the dual construction of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harmoniously. The society is oneorganism composed together by civilization and culture, so we should stick to use the politicalcivilization to promote new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use the essence oftraditional culture to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polit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socialistpolit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so as to continually inject energy to the political civilizationconstruc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keep the fresh vitality of the socialist politicalcivilization.
引文
①《胡适文集》第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59页。
    ②《胡适文集》第4卷,第161页。
    ③辛向阳,王鸿春:《文明的期盼——影响人类的十大文明理论》,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97页。
    ③《胡适文集》第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6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38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08页。
    ①《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70页。
    ②朱伟芳等著:《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探索》,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8页。
    ③《列宁选集》第4卷,第36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59页。
    ②王沪宁主编:《政治的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81-282页。
    ③许启贤:《世界文明论研究》导言(下),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3期。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9页。
    ②《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一),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3页。
    ③《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4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4页。
    ②《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2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7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6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48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72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8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89页。
    ①《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416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0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00页。
    ①《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一),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74页。
    ①《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46页。
    ①《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一),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05页。
    ②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4页。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25页。
    ②虞崇胜:《从政府推进到社会自主:新世纪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0页。
    ①邓伟志主编:《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稳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41页。
    ②张明澍:《中国“政治人”——中国公民政治素质调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90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6页。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17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
    ③《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理决定》,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2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5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7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51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1页。
    ③《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一),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19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7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0页。
    ②《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一),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56页。
    ③《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8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2页。
    ①冯友兰:《道中庸——贞元六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29-432页。
    ②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7页。
    ③《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92页。
    ①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页。
    ②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上册),第90页。
    ①王邦雄:《当代新儒家面对的问题及其展开》,台湾学生书局1974年版,第152页。
    ②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8页。
    ①王文章:《中国先进文化论》,文学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24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3页。
    ②汤一介:《新国学要立足于中西两种文化》,社会科学报2006年9月28日第6版。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3]《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4]《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7]《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8]《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9]《江泽民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一),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1]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2]虞崇胜:《政治文明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胡适:《胡适文集》第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张允熠:《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世纪出版社,2005年版。
    [6]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论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刘钰:《第三种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龚鹏程:《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李泽厚:《论语今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
    [10]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版。
    [11][美]塞缪尔·P·亨廷顿著,王冠华、刘为等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89年版。
    [12]张允金:《走向政治文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视角》,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3]许明:《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版。
    [14]王建华:《“三个代表”与依法治国方略》,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5]王邦雄:《当代新儒家面对的问题及其展开》,台湾学生书局,1974年版。
    [16]张明澍:《中国“政治人”——中国公民政治素质调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7]邓伟志主编:《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稳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8]辛向阳,王鸿春:《文明的期盼——影响人类的十大文明理论》,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9]朱伟芳等著:《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探索》,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0]王沪宁主编:《政治的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1]李安增,聂家华,李兆祥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
    [25]虞崇胜,王维国:《改革30年中国政治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6]叶南客:《文化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与创新》,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7]郭榛树:《政党·民主与法治--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三统一”问题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版。
    [28]王坤庆:《精神与教育:一种教育哲学视角的当代教育反思与建构》,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9]王振亚:《政治文明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0]郑曙村,汝绪华:《小康社会的政治文明及其建设路径》,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
    [31]许启贤:《世界文明论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2]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版。
    [1]虞崇胜:《从政府推进到社会自主:新世纪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2]龚廷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政治文明》,《党建导刊》2002年第7期。
    [3]宋景堂:《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的哲学思考》,《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年第2期。
    [4]陈松林:《政治文明: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借鉴与超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第2期。
    [5]褚添有:《现代政治文明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之路径选择》,《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7期。
    [6]《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求是》2006年第20期。
    [7]程东阳:《中国传统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8]张志昌,王玲芳:《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背景和意义分析》,《莱阳农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9]王孝哲:《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10]汤一介:《新国学要立足于中西两种文化》,《社会科学报》2006年9月28日。
    [11]胡筱秀:《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明建设:新契机与增长点》,《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年第12期。
    [12]田启波:《当代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与路径选择》,《求索》2004年第6期。
    [13]李贤浩:《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化》,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9月。
    [14]吴自斌:《社会发展视域中的政治文明》,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5月。
    [15]郑亚男:《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与政治文明建设》,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5月。
    [16]李安增:《中国共产党政治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11月。
    [17]刘海龙:《传统“和”文化与和谐社会》,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
    [18]王晓刚:《文化体制改革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6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