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管理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是社会建设却明显滞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社会管理水平和社会管理效果不容乐观,这些问题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一个高度关注社会管理的时代,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现阶段党和政府重要的执政理念和制定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
     社会管理思想源于我国社会管理的实践,并随着管理实践的变化而变化。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矛盾和问题相互交错,我们对当前的社会管理现状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地深化,只有加强对社会管理思想的认识和研究,发展并创新社会管理思想才能更好地认识并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论文主要阐释了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管理思想,全文主要包括前言、正文、结语,共分为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此部分主要介绍了社会管理思想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相关研究状况;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部分:社会管理及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此部分主要解释了社会和社会管理的含义,并且论述了社会管理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部分: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管理思想主要内容。此部分是论文的重点章节之一,从社会管理思想的指导思想、社会管理的目标、社会管理的主体、社会管理的动力等四个角度全面概括并阐述了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四部分: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管理思想的辩证思维。此部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社会管理的继承性、创新性、民主性、开放性、服务性等五个视角集中论述社会管理在当代社会的五个显著特点。第二部分从社会管理的特征挖掘其蕴藏的辩证思想,即坚持“核心”和“根基”辩证统一、坚持“法治”和“德治”辩证统一、坚持“秩序”和“公平”辩证统一、坚持“利益”和“人民”辩证统一。
     第五部分: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管理思想的当代价值。此部分深入论述了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管理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管理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力保障,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六部分:总结全文。在加强社会管理、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时代背景下以及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思想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Since New China has been founded for60years, especially30years reform and opening up,China's economic and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hav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ut social construction lagged behind the pace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social management and its effects are not optimistic. The government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se problems. At this stage of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to strengthen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innovate social management are Chinese government's important concept of governance and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king guidelines and policies.
     Social management thoughts originates from practice managed by our country society, and varies with practice managed by our country society.Our country is in the key time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contradiction and problem interlaces mutually.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develop and innovate the social management thoughts know much better and perfectly resolve the contradiction and problem in the current time More importantly, it is good to promote our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and it is good to consolidate the ruling status of the CPC. Lastly, it is better to serve for constructing th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The paper analyses the social management thoughts since the Sixteenth National Congress.The full text includes the preface, text, concluding remarks and it is divided into six major parts.
     Part Ⅰ is preface. This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of social management thoughts;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study; the status of relevant study; the method and the way of the study.
     Part Ⅱ:Social management and its important position in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and construction. This part mainly explains the meaning of the society, social management.And at the same time, it discuss the social management moder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Part Ⅲ 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oughts which belongs to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ince the Six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This part is one of the main chapters and sections of the paper priority four angle views and the main content having set forth the social management thought since the Six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It summarize and discuss the main content of social management thoughts since the Six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from four angles such as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social management thoughts, the aim of the social management,the main body of the social management and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social management.
     Part Ⅳ:The dialectical thoughts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management thoughts since the Six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This part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Part I concentrates on five notab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cial management in the modern society and discusses it from five visual angles such as Inheritance, innovation, democratic, open, service. Part II excavates the dialectical thoughts from the characteristic social management t.That is to say that it insists on four dialectical reunifications such as "core and foundation ","rule by law" and "rule of virtue""order" and "fairness","benefits" and "the people".
     Part V: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social management thought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 since the16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This section deeply discusses social management's theory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hich belongs to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ince the16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It has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the theory of Marx's social management thought. It is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is a powerful guarantee to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It is beneficial to consolidate the position of the CPC and it is beneficial to realiz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Part VI:Summary the whole paper. At the background of strengthening social management,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promoting social harmony, as well as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m Social Management, Social Manage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ill enrich and develop deeply.
引文
①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53至54页。
    ②窦玉沛:《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第4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年,第487页。
    ②郝立忠:《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研究》,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7至8页。
    ①郝立忠:《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研究》,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8页。
    ②郝立忠:《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研究》,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2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洋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37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7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2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2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4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79页。
    ④列宁:《列宁全集》(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55页。
    ①列宁:《列宁全集》(第4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64页。
    ②列宁:《列宁全集》第3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46页。
    ③列宁:《列宁全集》第3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520页。
    ④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09页。
    ①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11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276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288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271页。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1479页。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页。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07页。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64页。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55页。
    ③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57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211页。
    ⑤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7页。
    ⑥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8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杜,2002年,第217页。
    ②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2页。
    ③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436页。
    ①王亚丽、曹惠民:《孟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282页。
    ②任继愈:《老子绎读》(汉英对照),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316页。
    ③任继愈:《老子绎读》(汉英对照),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330贝。
    ④张觉:《韩非子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603页。
    ⑤唐铁汉:《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思路与对策》,《社会治理创新(中欧政府管理高层论坛)》,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年,第23页。
    ①唐铁汉:《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思路与对策》,《社会治理创新(中欧政府管理高层论坛)》,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年,第24页。
    ②周永康:《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的和谐稳定》,《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800页。
    ①周永康:《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的和谐稳定》,《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800。
    ②胡锦涛:《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65页。
    ③许宝友、常欣欣:《从哈佛看中国——中国问题学术演讲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3页。
    ①陈挥、王关兴:《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史》,上海:东方出版社中心,2011年,第431页。
    ①2011年10月13日下午,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广大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是一位拾荒阿姨陈贤妹看到并救起了小悦悦。
    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41页。
    ②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569页至570页。
    ③2011年9月21日上午,广东省乌坎村400多名村民因土地问题、财务问题、选举问题对村十部不满,到陆丰市政府非正常上防,随后发生了打砸警员、警车事件。随着事态发展,11月21日,村民再次集体上访,数日内不断引发冲突,随后事态逐渐平息。
    ①周永康:《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的和谐稳定》,《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801页。
    ②周永康:《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的和谐稳定》,《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801页。
    ①胡锦涛:《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399页。
    ②罗干:《政法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担负重大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775页至776页。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0页。
    ②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人民日报,2011年2月20日第1版。
    ①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人民日报,2011年2月20日第1版。
    ①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696页。
    ②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30页。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29页。
    ②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十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714页。
    ③周永康:《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的和谐稳定》,《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811页。
    ①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581页。
    ②《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663页。
    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政法委、中央社会治安治理委页会关十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7页。
    ①江泽民:《加强技术创新》,《江泽民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93页。
    ①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人民日报,2011年2月20日第1版。
    ②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人民日报,2011年2月20日第1版。
    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41页。
    ②周永康:《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的和谐稳定》,《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809页。
    ①吴邦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715页。
    ②周永康:《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的和谐稳定》,《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805页。
    ③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582页。
    ①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799页。
    ②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人民日报,2011年2月20日第1版。
    ③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人民日报,2011年2月20日第1版。
    ①周永康:《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的和谐稳定》,《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810页。
    ②周永康:《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的和谐稳定》,《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804页。
    ③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26至27页。
    ①马凯:《努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第4页。
    ②曾庆红:《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735至736页。
    ①曾庆红:《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736页。
    ①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人民日报,2011年2月20日第1版。
    ①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700页。
    ②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人民日报,2011年2月20日第1版。
    ①温家宝:《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755页。
    ②《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41页。
    ①周永康:《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的和谐稳定》,《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808页。
    ②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人民日报,2011月2月20日第1版。
    ③《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44页。
    ④周永康:《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和谐稳定》,《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802页。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列宁选集(第1—4卷)第3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宁.列宁全集(第34,36,43卷)第3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985,1987.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4卷)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993.
    [7]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001.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006,2008.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2011.
    [13]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修订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1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5]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N].人民日报,2011-2-20(1)
    [16]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1-3-16(1、2、3)
    [17]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2-3-16(1、2、3)
    [1]施九青.社会管理体制中的党政关系[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
    [2]高树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主要历史经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
    [3]王怀超.社会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4]李君如,郭德宏.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成就与经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5]彼得·德鲁克.社会的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6]童星.现代社会学理论新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王亚丽、曹惠民.孟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8]窦玉沛.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9]朱贻庭.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10]苏东水,彭贺.中国管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11]王伟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12]李迎生.转型时期的社会政策:问题与选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3]逢锦聚.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14]俞可平、李慎明、王伟光.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和谐社会建设[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15]张觉.韩非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16]唐铁汉、袁曙宏.社会治理创新(中欧政府管理高层论坛)[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年.
    [17]李颖.从一大到十七大[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18]郝立忠.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
    [19]任继愈.老子绎读(汉英对照)[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
    [20]陈方勐.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共产党[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21]许宝友、常欣欣.从哈佛看中国——中国问题学术演讲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
    [22]陈挥、王关兴.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史[M].上海:东方出版社中心,2011年.
    [23]石杰琳.中西方政府体制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4]万军.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
    [25]陆学艺.中国社会建设与管理:对话·争鸣[M].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1]马徒.毛泽东的社会管理思想[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0(1)
    [2]马徒.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社会管理思想[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0(3)
    [3]尹卫东.试论管理哲学的三重研究向度[J].苏州大学学报,2002(2)
    [4]尹世洪.邓小平管理思想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2(4)
    [5]卢卫红.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J].东岳论丛,2005(11)
    [6]苗贵山.马克思恩格斯的政府社会管理思想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7(2).
    [7]王勇.近年来我国社会管理问题研究综述[J].云南社会科学,2007(5)
    [8]白琳.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社会主义研究,2009(1)
    [9]任映红.改善民生以促进公平正义:胡锦涛社会建设思想解读[J].浙江学刊,2009(4)
    [10]齐英艳.试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社会管理思想的特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4)
    [11]蒋兴礼.胡锦涛和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J].社科纵横,2009(11)
    [12]郝立忠.论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中国社会管理现代化[J].东岳论坛,2009,30(12)
    [13]赵永振.科学发展观视域下弱势群体话语权问题探讨[J].前沿,2010(8)
    [14]赵雪峰.论科学发展观的社会管理思想[J].理论月刊,2011(5)
    [15]周澍、郑晓东、毛丹.国外社会管理的有益经验[J].浙江社会科学,2011(8)
    [16]王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17]徐赞.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行政管理思想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8]宫秀丽.转型期我国社会管理思想评析[D].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9]黄艳.毛泽东社会管理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0]于雪芬.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探析[D].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