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与女性主体意识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每一次社会转型时期都会伴随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革、变化。从“五四”运动时期开始的中国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正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结果。在当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女性主体意识在政治、经济、婚姻家庭等各个方面得到进一步的确立和高扬,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和高度。同时,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以及受中国传统观念和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的影响,女性主体意识也出现了一定的矛盾和困难。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只有努力提高女性素质,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女性主体意识才能最终确立起来。
There are innovations in fields of economy, culture and thought along with every social transformation. Chinese women's subject consciousness awakening started from the May 4th Movement, it reflected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a. At present time, women's subject consciousness has been further promoted in politics, economy, marriage and family along with the gradual establish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which makes Chinese women's emancipation movement reach a new level. But. the women's subject consciousness is in a conflict because of the imperfect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ideas and western feminism. In the course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the women's subject consciousness could be achieved only after quality of women is improved, social security policy perfected and economy developed.
引文
(1) 方世南:《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 张军:《走出黑洞》,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3) 丁琼娥:《女性价值观上的新误区》,载《探索》1995年第2期。
    (4) 杨丽萍:《传统与现实:社会转型期社会意识现状、成因及建设》,载《中州学刊》1997年第4期。
    (5) 张志坚:社会转型期的基本特征及人际关系的负面变化》,载《新东方》1997年第2期。
    (6) 祖嘉合:《试论女性的主体意识》,载人大复印资料《妇女研究》1999年第3期。
    (7) 晏辉:《论社会转型的实质、困境与出路》,载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1998年第3期。
    (8) 祝福恩等:《论社会转型期人的思想、行为特征》,载《学术交流》1996年第6期。
    (9) 吴秀生、刘文波:《论文化转型、社会转型及其一般关系》,载《中州学刊》1996年第3期。
    (10) 王小波:《再论女性意识与妇女解放》,载《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11月。
    (11) 李霞:《传统女权主义的局限与后现代女权主义的超载》,载《社会学》月刊2001年第6期。
    (12) 易清:《转型期职业女性角色心理问题探析》,载人大复印资料《妇女研究》1998年第1期。
    (13) 刘宁:《妇女权力:转型时期的主体回归与社会实现》,载《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3期。
    (14) 李宏伟:《妇女发展的当代转型——从政府保护到自主参与》,载《浙江学刊》1998年第5期。
    (15) 毛园芳:《建国后我国妇女解放的历程和现状》,载《浙江师大学报》社科版1998年增刊。
    (16) 王政:《“女性意识”、“社会性别意识”辩异》人大复印资料《好女研究》1979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