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NGO的组织生态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形态的转型,社会力量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民间社会组织大量涌现,NGO成为公共治理的主体之一。然而,在教育领域,教育NGO稀少,不利于教育公共治理的形成。本研究运用组织生态理论,通过典型案例调查,对教育NGO的实态进行分析,以期揭示教育NGO生存的制约性因素,为教育NGO的发展提供理性的思考。
     本研究以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R教育研究院为对象,开展田野调查。先对R教育研究院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回答了“R教育研究院生存状况如何”的问题;然后通过对研究院内生态和外生态的分析,回答了“环境中哪些因素制约R教育研究院发展”的问题;最后通过对环境和R教育研究院的相互作用进行解析,解释了“R教育研究院在现实环境中拓展生存空间的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教育行政方式、显性和隐性的制度规定、慈善的捐赠意识、社会的教育关怀是宏观层面制约R教育研究院发展的主要因子;R教育研究院和其它组织的关系是中观层面影响R教育研究院发展的主要因子;资金、人员、领袖是微观层面影响R教育研究院发展的主要因子。R教育研究院的生存能力主要受到社会资本、组织结构和内部动力机制的影响。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R教育研究院采取积极的生存策略,通过巧妙处理与政府的关系、灵活运用制度规定、努力营造公信力的方式拓展生存空间,通过组织自身再生产、组织产品再生产、社会资本再生产来实现组织的发展。
     R教育研究院的发展是偶然和必然的结合,一个“个性”的过程,既有其它NGO不具有的优势,也面临其它NGO不曾面临的问题。本文归纳了教育领域民间组织参与公共治理水平比其它领域低的特殊原因:一是教育NGO较之其它NGO,政府管制更为严格,社会认同较低,受环境制度性限制更大;二是教育NGO的组织结构不完善、发展不均衡,生存能力弱;三是教育NGO追踪政策热点和盲点、避让有争议的话题,有限的参与教育公共治理,在活动范围和专业程度上往往顾此失彼。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society, social forces are increasingly participating in public affairs. While a large number of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established, NGOs are becoming one of the subjects of public governance. However, NGOs for education (ENGO) is scarce, thus it is not conducive to realize the public governance of education. This study proceeded along organizational ecology theory, chose typical case, and analyzed the present state of the ENGO, with the aim to find the restrictiv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d ENGO and rational though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GO.
     R Education Institute (REI), which had some influence in the country, was chosen as case study for fieldwork. Firstly, the study presented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of REI, and answered "what is the living status quo of REI ". Secondly, made an assay of in-ecology and ex-ecology, and answered "for REI, what are restraining factors ". Finally, interpret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EI and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 and explained "the ecological effect of living space expanding of REI."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ode, the dominant and recessive system requires, the sense of charitable donations and the social care of education are the major macro factors constrain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I; relationships among REI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are the main meso factors affecting the growth of REI; funds, personnel and leaders are the prime micro factors impa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I. Social capital,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internal Dynamic mechanisms primarily influence the viability of REI. In order to survive and develop, REI adopts proactive survival strategies, expanding living space by appropriate treatment of the relations with government, flexible use of regulations and building credibility, and through self reproduction, social capital reprodu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products reproduction to achieve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The growth of REI is full of necessity and contingency. It is also a process of "character", wi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hich NGOs of other fields do not have. This study inducted the reasons why ENGO participated in public management less than NGOs of other areas. Compared with other NGOs, ENGO faces stricter control, lower social identity and even more environment restrictions. What's more, ENGO has unfit organization structure, imbalance development and poor survival ability. The other reason is that ENGOs devote themselves to current policy or political "blind spots", avoiding controversial topics, partly participated in education public management.
引文
1引自:熊庆年&张珊珊.我国高等教育社会治理发展的过渡性[J].教育发展,2009/3:55.
    2引自:张德祥.政府与高等教育学校之间的“缓冲器”[J].高等教育研究,2004/27:13.
    3引自:高艳利.我国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生存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07:5.
    4引自:霍佳生.高等教育中介组织概念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4/2:14.
    5引自:王建民.大力发展非政府教育中介组织[J].北京观察,2005/6:46.
    6引自:高艳利.我国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生存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07:53.
    7引自:葛大汇.论教育评估中介组织的专业独立与权威——对上海教育评估院机构改革的思考与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17.
    8引自:朱向阳.教育中介组织与教育权重构[J].现代教育科学,2008/2:92.
    9引自:桑锦龙.教育中介组织建设:教育体制创新的重要环节[J]教育科学研究2000/4:33.
    10引自:朱向阳.教育中介组织与教育权重构[J].现代教育科学,2008/2:92.
    11引自:赵雄辉.教育中介组织:沟通学校与政府的桥梁[J].湖南教育,2006/10:40.
    12引自:霍佳生.高等教育中介组织概念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4/2:15.
    13引自:高艳利.我国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生存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07:33.
    14引自:孙其悦.制度安排与非政府组织发展——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例[D].吉林:吉林大学,2006:45.
    15引自:黄璐璐.论职业教育中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扶持与管理——以中华职业社、小康启动工程为例[D].上海:复旦大学,2008:27.
    16引自:孙其悦.制度安排与非政府组织发展——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例[D].吉林:吉林大学,2006:28.
    17引自:黄璐璐.论职业教育中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扶持与管理——以中华职业社、小康启动工程为例[D].上海:复旦大学,2008:34.
    18引自:赵雄辉.教育中介组织:沟通学校与政府的桥梁[J].湖南教育,2006/10:41.
    19引自:邓敏.非政府组织的运行机制分析——以C基金会为个案[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36.
    20引自:高艳利.我国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生存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07:29.
    21引自:杨元业.论我国教育中介组织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办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9:107.
    22引自:邓敏.非政府组织的运行机制分析——以C基金会为个案[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34.
    23引自:张振宇.试析高等教育中介组织产生的合理性[J].大学教育科学,2005/2:35.
    24引自:李彦荣.我国教育中介组织发展的特点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7.10A
    25引自:张振宇.试析高等教育中介组织产生的合理性[J].大学教育科学,2005/2:37.
    26引自:李春梅.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介组织专业性问题探讨[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2:90.
    27引自:杨元业.论我国教育中介组织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办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9:107.
    28引自:杨元业.论我国教育中介组织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办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9:107.
    29引自:尚悦&王振朋.中国高等教育中介组织发展趋向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5:4.
    30引自:孙其悦.制度安排与非政府组织发展——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例[D].吉林:吉林大学,2006:35.
    31引自:葛大汇.论教育评估中介组织的专业独立与权威——对上海教育评估院机构改革的思考与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19.
    32引自:杨持.生态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1.
    33引自:赵红.生态智慧型企业成长及其仿生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2004:67.
    34引自:谢永平&王安民.关于组织生态化研究的理论思考[J].管理现代化,2008/2:6.
    35转引自:梁磊&邢欣.论组织生态学研究对象的层次结构[J].科学学研究2003/12:38页
    36引自:梁磊&邢欣.论组织生态学研究对象的层次结构[J].科学学研究2003年12月39页
    37引自:姚耀&骆守俭.西方组织生态理论研究综述[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6年9月40页
    38引自:梁磊&邢欣.论组织生态学研究对象的层次结构[J].科学学研究2003年12月38页
    39引自:姚耀&骆守俭.西方组织生态理论研究综述[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6年9月39页
    40引自:姚耀&骆守俭.西方组织生态理论研究综述[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6年9月39页
    41引自:谢永平&王安民关于组织生态化研究的理论思考[J].管理现代化2008年2期6页
    42引自:梁磊.中外组织生态学研究的比较分析管理论坛[J].2004(3):51.
    43引自:姚耀&骆守俭.西方组织生态理论研究综述[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6年9月41页.
    44引自:梁磊&邢欣.论组织生态学研究对象的层次结构[J].科学学研究:2003年12月42页.
    45引自:胡伟.组织生态进化理论进展[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03:105.
    47引自:梁磊&邢欣.论组织生态学研究对象的层次结构[J].科学学研究2003年12月39页.
    47引自:赵红生态智慧型企业成长及其仿生研究华中科技大2004年
    48引自:梁磊&邢欣.论组织生态学研究对象的层次结构[J].科学学研究2003年12月38页.
    49引自:王龙伟李垣王刊良.组织惯性的动因与管理研究[J].预测2004/6:1.
    50侯东成.对组织生态学的理论反省http://www. rnd. ncnu. edu. tw/hdcheng/org/reforgeco. doc
    51侯东成.对组织生态学的理论反省http://www. rnd. ncnu. edu. tw/hdcheng/org/reforgeco. doc
    52侯东成.对组织生态学的理论反省http://www. rnd. ncnu. edu. tw/hdcheng/org/reforgeco. doc
    53侯东成.对组织生态学的理论反省http://www. rnd. ncnu. edu. tw/hdcheng/org/reforgeco. doc
    54侯东成.对组织生态学的理论反省http://www. rnd. ncnu. edu. tw/hdcheng/org/reforgeco. doc
    55侯东成.对组织生态学的理论反省http://www. rnd. ncnu. edu. tw/hdcheng/org/reforgeco. doc
    56转引自:苏博聪.组织惯性研究文献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2008/11:64.
    57ZX报是国内一份重要的政治题材报纸,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58Z女士是“房产代理界的大姐大”,“上海楼市的巾帼英雄”。
    59N公益基金会是一家经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使命是支持民间公益,即:关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问题,资助优秀公益项目,推动民间组织的社会创新,促进社会平等和谐。
    60即智囊机构,也称“思想库”或“智慧库”,英文称呼"think tank"。是指由专家组成、多学科的、为决策者在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问题出谋划策,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思想等的公共研究机构,是影响政府决策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严格意义上的智库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独立于政府决策机制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
    61图中粗体字是本研究的采访对象。
    62摘自“应对变化:教育类公益组织的行动与思考”分享交流会会议指南。
    63R-Y和Z-L、X-L、Z-W是ZRZY的创始人,该NGO是中国最早在民政部门注册成立的民间环保组织之一,采用会员制,目前已有万余名会员分布在各地方分会。R-Y现任会长职务。其宗旨为:开展群众性环境教育、倡导绿色文明、建立和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文化、促进中国的环保事业。ZRZY在环境保护业界颇具公信力,屡获国际国内奖项,如“亚洲环境奖”、“地球奖”、 和菲律宾“雷蒙·麦格赛赛奖”等。
    64T研究会是教育部主管的国家一级社会团体,是非盈利性质的民间组织机构,1985年成立,目前有23个省级会员单位,个人会员总计约3万人。T研究会的宗旨是开展TXZ(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推进和发展教育公益事业。T研究会开展的主要活动有出版刊物、组织研讨会、开展教育实验等。R-Y担任T研究会的常务副会长。
    65兰德公司是美国最重要的以军事为主的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它先以研究军事尖端科学技术和重大军事战略而著称于世,继而又扩展到内外政策各方面,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研究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社会等各方面的综合性思想库,被誉为现代智囊的“大脑集中营”、“超级军事学院”,以及世界智囊团的开创者和代言人。它可以说是当今美国乃至世界最负盛名的决策咨询机构。
    66引自:理事R-L-YY的博客。
    盯F基金会:美国著名的基金会之一,历史悠久、实力雄厚,自1988年起在中国建立办事处。其宗旨是:接受和管理资金以用于科学、教育与慈善目的,一切为了公众福利,此外无其他目的。
    68CJ教育基金会:2004年底,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民政厅联合批准成立的教育基金组织,信誉良好、运营健康,CJ教育基金会的业务范围是:接受社会捐赠;改善平民地区教育设施,支持平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69B职校:B职校是我国第一所免费的为贫困家庭子女提供职业教育的学校,北京市职业教育领域的一个突出典型,希望工程定点资助学校,职业教育助学基金实施学校。
    70由于R教育研究院的财务信息没有对外公布,所以笔者对与研究关系不大的数据做了技术处理。
    71数据来源于X基金会的官网,笔者对部分无关数据做了技术处理。
    72龙应台,台湾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识份子,台湾地区著名作家,作品针砭时事,鞭辟入里。在欧洲、大陆、台湾三个文化圈中,龙应台的文章成为一个罕见的档案,作品《野火集》等具有很大的影响。
    73引自:09年,R-X在R教育研究院上海教育政策研讨会上的发言。
    742006年起,X-w任X基金会副秘书长。
    75YC扶贫基金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立、在民政部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社会公益组织,以参与式资助为主要运作模式。
    76引自:滨海新区新闻网。
    77引自:龚益.有利于克服行政过度[J].人民论坛2008/01/B,34.
    78 HNPO于2007年初创办于深圳,通过高效规范的商业运作模式,搭建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利益 平台,为社会创造更具前瞻性的环境,实现人的社会属性的价值最大化。目前主要工作范畴涉及企业社会责任、个人终身教育、平等机会、环境保护、家庭建设等方面。
    79基于在美国考察时形成的共识,大家认为NPO(非营利组织)是个比NGO(非政府组织)更恰当、更好用的称谓。这次会议的标题,从原先的“教育NGO”改为“教育NPO”,后来考虑到许多人还是不太明了,索性按照汉语规范改为“教育公益组织”,也成为一个新的开端——出自R-Y的博客。
    80引自:R-Y博客
    81引自:R-Y博客
    82引自:R-Y博客
    83R教育研究院认为教育从本质上应当是因地制宜的。因此各地根据实际需要出发,自下而上的开展地方教育改革实践和探索是非常有意义的。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2008年R教育研究院联合N公益基金会和某网络媒体举办了首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活动,对各地参选的地方教育创新进行评比.
    84引自:企业缺失:中国教育制度创新之困,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07月09日
    85引自:R教育研究院官方网站。
    86呼唤教育家精神理论研讨会:2007年5月在北京由R教育研究院、T研究会主办。本次会议是由民间组织发起,中国大陆第一次召开的专门研讨教育家精神的会议。会议邀请了六个教育创新的办学机构: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学校、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海南省石屋农村社区大学、厦门市吾齐职业培训学校、北京百年农工子弟职业学校、山西省柳林县前元庄实验学校。国内一批教育专家、经济专家、改革家及教育学者、教授,著名教育家的后代和若干媒体出席了会议。
    87引自:杨树琪.规范与发展社会中介组织问题探讨——基于“小政府、大社会”框架下[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第10期
    88引自:贾西津.清华NGO研究所副所长:NGO该如何登记[J].中国周刊.
    89引自:2009中国慈善捐赠发展蓝皮书[M]中国社会出版社.
    90引自:贾西津.当前中国NGO的发展状况,清华大学NGO研究,http://www.ngorc.org.cn/info.asp?b_cid=28 & m_cid=55 & s_cid=& id=119 2010-4-22
    91引自:周健.组织智能与组织生存能力[J].运筹与管理,2004/12:140.
    92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把社会资本定义为“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
    93引自:和经纬黄培茹黄慧.在资源与制度之间:农民工草根NGO的生存策略以珠三角农民工维权NGO为例[J].社会,2009/6:9.
    94引自:和经纬黄培茹黄慧.在资源与制度之间:农民工草根NGO的生存策略以珠三角农民 工维权NGO为例[J].社会:2009/6:15.
    [1]Freeman & Hannan. Organizational Ecology [M]. 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2]Singh. Organizational Evolutionary:New Directions [M]. California:Sage,1990.
    [3]Baum J A C.Companion to Organizations [M]. Massachusetts:Blackwell Publishers Ltd,2002.
    [4]杨持.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贺祖斌.高等教育生态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5.
    [6]王沪宁.行政生态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7]李亚平&于海.第三领域的兴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8]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江苏:译林出版社,2008:424-468.
    [9]巴比.社会研究方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10]纽曼.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1]赵海利.高等教育公共政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12]焦亚蛟.中国教育改革前沿报告:浦东新区教育公共治理结构与服务体系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13]江光荣.班级社会生态环境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4]陈志伟.新社会组织实践与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15]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6]颜丙峰&宋晓慧.教育中介组织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7]邓正来.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8]刘京.2009中国慈善捐赠发展蓝皮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19]上海民间组织年鉴[M].上海: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5.
    [20]中国民政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民政统计年鉴编辑部,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9.
    [21]中国教育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2009,2010.
    [22]陈文娇.我国教育中介组织失灵与治理之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23]郭冬霞.论我国政府对教育中介组织的管理[D].河南:河南大学,2008.
    [24]徐冰.上海幼儿园课程变革中的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2006.
    [25]朱向阳.我国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发展对策研究[D].江苏:扬州大学,2008.
    [26]高艳利.我国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生存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07.
    [27]王建华.大学中介性组织研究[D].福建:厦门大学,2002
    [28]孙其悦.制度安排与非政府组织发展——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例[D].吉林:吉林大学,2006
    [29]黄璐璐.论职业教育中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扶持与管理——以中华职业社、小康启动工程为例[D].上海:复旦大学,2008.
    [30]赵红,生态智慧型企业成长及其仿生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
    [31]陈兰枝,教育领域第三种力量探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32]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政府的角色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07
    [33]王蕾,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探析——以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协会为例[D].上海:复旦大学,2008
    [34]白芸.理解学生文化——上海市一个初中班级的个案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3
    [35]翁朱华.影响大-中小学合作的因素分析——一个大学-小学合作的个案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3
    [36]邓敏.非政府组织的运行机制分析——以C基金会为个案[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37]张文涛.基于组织生态理论的创业环境因子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1,15-19
    [38]王发明蔡宁基于组织生态理论的产业集群演进动力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3,37-39
    [39]白晶晶.非营利组织的社会生态网络分析——以徐州市心缘志愿者服务中心为个案[J].社会工作,2007/6,11-13.
    [40]张艳辉.基于组织生态视角的产业经济理论新解[J].财经科学,2005/5,212期:64-70.
    [41]廖湘阳王战军.我国教育中介机构的组织特性分析[J].江苏高教,2002/5:7-10.
    [42]张德祥.政府与高等教育学校之间的“缓冲器”[J].高等教育研究,1995/04:37-41.
    [43]霍佳生.高等教育中介组织概念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4/27:13-16.
    [44]王建民.大力发展非政府教育中介组织[J].北京观察,2005/6,46-47.
    [45]葛大汇.论教育评估中介组织的专业独立与权威——对上海教育评估院机构改革的思考与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16-19.
    [46]朱向阳.教育中介组织与教育权重构[J].现代教育科学,2008/2:92-94.
    [47]桑锦龙.教育中介组织建设:教育体制创新的重要环节[J].教育科学研究,2000/4:31-35.
    [48]赵雄辉.教育中介组织:沟通学校与政府的桥梁[J].湖南教育,2006/10:40-41.
    [49]杨元业.论我国教育中介组织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办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9:107-109.
    [50]张振宇.试析高等教育中介组织产生的合理性[J].大学教育科学,2005/2:35-37.
    [51]李彦荣.我国教育中介组织发展的特点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7-10A:10-12.
    [52]李春梅.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介组织专业性问题探讨[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2:90-95.
    [53]杨元业.论我国教育中介组织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办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9:107-110.
    [54]尚悦王振朋.中国高等教育中介组织发展趋向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5:4-6.
    [55]谢永平&王安民.关于组织生态化研究的理论思考[J].管理现代化,2008/2:6-8.
    [56]梁磊邢欣.论组织生态学研究对象的层次结构[J].科学学研究,2003/12:38-45.
    [57]姚耀骆守俭.西方组织生态理论研究综述[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6/9:39-43.
    [58]梁磊.中外组织生态学研究的比较分析[J].管理论坛,2004/3:56页
    [59]胡伟.组织生态进化理论进展[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03:105-106.
    [60]王龙伟李垣王刊良.组织惯性的动因与管理研究[J].预测,2004/6:1-4.
    [61]侯东成.对组织生态学的理论反省[J].
    [62]周健.组织智能与组织生存能力[J].运筹与管理,2004/12:138-143.
    [63]和经纬黄培茹黄慧.在资源与制度之间:农民工草根NGO的生存策略以珠三角农民工维权NGO为例[J].社会:2009/6:1-21.
    [64]梁嘉骅 葛振忠 范建平.企业生态与企业发展[J].管理科学学报,2002/4:34-79.
    [65]杨树琪.规范与发展社会中介组织问题探讨——基于“小政府、大社会”框架下[J].经济问题探索,2006/10:137-14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