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制度变迁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从世界银行业的整体发展来看,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管理制度作为金融制度变迁中最活跃的内容之一,经历了混营、分业、综合三个发展阶段,代表着商业银行制度变迁发展的方向。随着世界范围内兴起的金融自由化、全球银行并购的浪潮,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广度和深度在以前所未有的程度发展。银行业的综合化已成为当今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它对全世界的银行业竞争格局、商业银行在本国和国际经济中的作用、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对商业银行制度方面产生越来越重大的影响。
     随着我国加入WTO,在世界银行综合化潮流中,我国银行业与世界发达国家银行业在制度和技术上的差距及由此产生的效率差距也进一步加大。如何在我国银行业综合化发展趋势中采用合适的银行制度模式,贯彻市场化的效率准则和激励机制,深化商业银行的制度改革,在参与国际银行业的竞争中占据优势,为我国经济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本文首先阐述了商业银行制度的内涵,描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及制度变迁的理论论述。提出了商业银行制度的定义、构成、基本功能与目标。其次,用历史的分析方法对商业银行制度进行了总结,论述了商业银行制度历史变迁
    
    中三个阶段的制度特征及理论特征,提出了由市场力量和国家力
    量共同主导下的综合银行制度变迁的理论特征及引导性制度变迁
    模式。再次对商业银行制度做了横向的比较分析,论述了商业银
    行制度的趋同性和差异性。最后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中
    国商业银行制度的历史变迁过程和现实银行制度变迁的综合化趋
    向及动因,提出了中国商业银行制度综合化的模式及商业银行制
    度的具体要求和内容,为中国的商业银行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In the whol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s banking, it experienced the period of fixed business, separate businesses and synthetic business , among which the commercial Bank' s business managing system, a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contents in the vicissitude of the monetary system, represents the direction of the vicissitude of the commercial bank' s system with the rising wave of the worldwide monetary liveralisman and the gloval bank mergence, the width and the depth of the synthetic business of the commercial bank develops towards the unparalleled level, the synthetic business commercial bank has become nowadays focus . It has more and more influence on it gloval competitive style , on the function of the commercial bank in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on the mode of the commercial bank' s development, especially on the aspect of system of commercial bank. With out country' s entering WTO, in the wave of the world wide bank synthesis, the distance between our banking business and world' s developed banking business on system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the efficiency has become enlarged .How to employ the proper mode of the bank system in the tendency of the synthetic development of our banking business, to carry owl the market' s efficiency policy and encouraging system, to put forward the reforming of the commercial bank' s system, to take preference in the competi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banking business, to have the positive function for our
    
    
    
    economic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tinselly explains the connotation of commercial bank' s system, describes Marxian and the new system economics, puts forwards the definition essential function and target of the commercial bank' s system on the theory Of the system and its vicissitude; Secondly, summarizes of historic analysis puts forwards the features of both system and theory for the three period in the historic vicissitude, and the instructive node of vicesitudesystem of the theory of it synthetic bank system' s vicissitude with the force of market and nation;Thirdly, illustrates the identity and difference of the commercial bank' s system through the horizontal analysis for its system; Finally , according to china' s reality , analyses the processes of the Chinese commercial bank' s system , the synthetic tendency of the vicissitude of realistic bank' s system and the reason for synthesis , puts forwards it synthetic mode of the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system and the specific request and content of the creation of commercial bank' s system , providing th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the Chinese commercial bank' s system.
引文
[1] 《列宁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9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32页。
    [3] 见R·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文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工990年版,V·W·拉坦:《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第377页。
    [4] 同3,第329页。
    [5] 见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6页。
    [6] 见甘培根、林志琦:《外国金融制度与业务》,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7页。
    [7] 【日】铃木淑夫:《日本金融制度》,李言赋译,中国金融出版社,1987年版,第40页。
    [8] 转引自【美】科斯、哈特、斯蒂格利茨等著,【瑞】拉斯·沃因汉斯·韦坎德编。李购圣主译:《契约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译者前言第2页。
    [9] 马洪、孙尚清主编:《金融百科知识大全》,中国发展出版社,1990年版。第694、695、1893、1928、1929页。
    [10] “国民主权”思想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启蒙思想家洛克和卢梭等人的思想。美国宪法的制定者深受这一思想的影响。在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中,“国民主权”有较全面的表述,即“人人生而平等”,他们由造物主赋予几种不能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有生命、自由、追求幸福的权利。人民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成立政府。政府的正当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任何政府如要破坏这些目的,人民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另建新政府。美国的国民主权是形式上的,实际的国家权力是掌握在垄断资产阶级手里的。
    [11] 马克思:《资本论》(节选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
    
    473、474页。
    [12] 【美】P·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融史》,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年版,第182页。
    [13] 万红:《美国金融管理制度和银行法》,中国金融出版社,1987年版,第67、68页。
    [14] 同上,第136、137页。
    [15] 【美】劳埃德·B·托马斯:《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第173页。
    [16] 周林主编:《世界银行业监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5页。
    [17] 郭吴新:《90年代美国经济》,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269页。
    [18] 有关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的详细内容,可参阅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的《美国金融服务现代法》。
    [19] 曾繁正等:《金融管理》,红旗出版社,1998年版,第61页。
    [20] 同上,第71页。
    [21] 同上,第50页。
    [22] 本段论述参考张曙光:《论制度均衡和制度变革》,《经济研究》1992年第6期。
    [23] 马克思《资本论》(节选本),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73页。
    [24] 同上。
    [25] 同上,第471页。
    [26] 也存在封建国家被以武力强制开放,由外来势力带进了商业银行制度。
    [27] 见【美】道格拉斯·C·诺思著《经济史中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页。
    [28] 见杨瑞龙《论制度供给》,载经济研究,1993年第8期,第49页。
    
    
    [29] 载于【美】R·科思等著《财产权与制度变迁》,L·E·戴维斯、D·C·诺思:《制度变迁的理论:概念与原因》,275页。
    [30] 具体还应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为分析方便仅列商业银行。
    [31] 见刘宇飞著《国际金融监管的新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78页~185页。
    [32] 同上,第175页。
    [33] 微观金融效率的概念见杨德勇著《金融效率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版,第75页。
    [34] 见【英】马尔科姆·卢瑟福《经济学中的制度》,陈建波、郁仲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31、132页。
    [35] 冯必扬著《现代竞争》,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年版,第17—21页。
    [36] 参见吴雁著《中国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培育》,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25、26页。
    [37] 程霖著《近代银行建设思想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54页。
    [38]、[39]、[40] 见马洪等主编《金融知识百科全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0年版,第2231—2241页,第2275—2288页。
    [41]、[42]、[43]、[44] 见俞乔等著《商业银行管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805页。
    [45] 见宋逢明、杜莘《关于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经营分业制度的再思考》,载《金融研究》,2000年第八期。
    [46] 袁守太:《金融业混业经营不能再继续下去》,载《金融时报》,1995年4月16日。
    
    
    [1] 马克思:《资本论》(节选本),人民出版社 〔1998〕。
    [2] 【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3] 【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4]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6〕。
    [5] 【美】道格拉斯·C·诺思、罗伯特·保尔·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学苑出版社 〔1998〕。
    [6] 汪丁丁:《我思考的经济学》,三联书店〔1997〕。《产权博弈》,《经济研究》1996年第10期。《制度创新的一般理论》,《经济研究》1992年第5期。《回顾金融革命》,《经济研究》1997年第12期。
    [7] 孔泾源:《中国经济生活中的非正式制度安排》,《经济研究》1992年第7期。《中国古典商业精神及其现代意义》,《经济研究》1993年第9期。
    [8] 张曙光:《论制度均衡与和制度变革》,《经济研究》1992年第6期。
    [9] 张旭昆:《论制度的均衡与演化》,《经济研究》1993年第9期。
    [10] 杨瑞龙:《论制度供给》,《经济研究》1993年第8期。杨瑞龙:《论我国制度变迁方式与制度选择目标的冲突及其协调》,《经济研究》1994年第5期。杨瑞龙:《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11] 卫兴华主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12] 甘培根、林志琦:《外国金融制度与业务》,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9〕。
    
    
    [13] 【日】铃木淑夫:《日本金融制度》,中国金融出版社 〔1987〕。
    [14] 【美】彼得·S·罗斯:《商业银行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
    [15] 艾伦·加特:《管制、放松与重新管制》,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
    [16] 【美】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
    [17] 思拉恩·埃格特森:《新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 〔1996〕。
    [18] 【美】科斯、哈特、斯蒂格利茨等著,[瑞]拉斯·沃因、汉斯·韦坎德编:《契约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
    [19] 马洪、孙尚清主编《金融百科知识大全》,中国发展出版社〔1990〕。
    [20] 【美】伊曼纽尔·N·鲁萨基斯:《金融自由化与商业银行管理》 〔1992〕。
    [21] 万红:《美国金融管理制度和银行法》,中国金融出版社 〔1987〕。
    [22] 【美】劳埃德·B·托马斯:《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23] 周林主编《世界银行业监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8〕。
    [24] 金晓斌:《银行并购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25] 刘江、徐筱凤:《美国金融面面观——美国金融管理与社会服务》,学林出版社 〔1995〕。
    [26] 胡国成:《塑造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之路》,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5〕。
    [27] 郭金龙:《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国际比较》,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0〕。
    [28] 汤敏、茅于轼主编《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1集、第2集,商务印书馆 〔1996〕。
    [29] 曾康霖、谢太峰、王敬:《银行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7〕。
    [30] 庄毓敏:《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31] 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2] 黄金军:《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运行机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33] 刘逖:《跨国银行与金融演化》,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8)。
    [34] 刘宇飞:《国际金融监管的新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
    [35] 理查士·思诺克、约翰·格林编辑:《分行业的稳健与货币政策》,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9)。
    [36] 杨德勇:《金融效率论》,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9)。
    [37] 邓荣霖、张用刚主编《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38] 张军:《现代产权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9] 刘伟、李凤圣:《产权通论》,北京出版社 (1998)。
    [40] 胡坚等:《当代资本主义的财产制度》,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3)。
    [41] 方晓霞:《中国企业融资:制度变迁与行为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42] 唐旭等:《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9)。
    [43] 刘灿:《现代公司制的产权关系和治理结构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7)。
    [44] 【法】让·里瓦尔:《银行史》,商务印书馆 (1997)。
    [45] 程霖:《近代银行制度建设思想研究》,上海财经出版社(1999)。
    [46] 吴雁:《中国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培育》,新华出版社 (1998)。
    [47] 俞乔等《商业银行管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48] 宋逢明、杜辛:《关于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业经营制度的再思考》,载《金融研究》,2000年第8期。
    [49] 王元龙:《金融的发展与中国的对策》,载《国际金融》,2000年第1期。
    
    
    [50] 中国人民银行编:《2000年中国金融展望》。
    [51] 徐忠:《金融全球化与金融风险》,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
    [52] 倪月菊:《争夺全球市场》,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53] 《列宁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5] L·E·戴维斯、D·C·诺思:《制度变迁的理论:概念与原因》。
    [56] 【英】马尔科姆·卢瑟福《经济学中的制度》,陈建波、郁仲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31,132页。
    [57] 冯必扬著《现代竞争》,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年版。
    [58] 【美】P·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融史》,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年版。
    [59] 周林主编:《世界银行业监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0] 郭吴新:《90年代美国经济》,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61] 曾繁正等:《金融管理》,红旗出版社,1998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