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条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哈耶克是二十世纪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是当代学界一个研究热点。目前的研究多侧重于他的经济、社会自发秩序等思想,而自由思想仍以梳理、介绍为主,对作为其核心思想的个人自由,尚缺乏有力的逻辑论述。本文以哈耶克自由的条件为研究对象,试图展示哈耶克自由思想的逻辑脉络。
     首先,通过对古典自由主义历史的追溯,将哈耶克的思想置于历史的背景之下以对其来龙去脉做一了解。然后,在对个人自由含义充分阐述的基础上,再对作为个人自由的两个前提:个人主义与社会秩序,分别予以了论述。最后,对实现自由的条件做了总结:理性不及的个人在自发规则的作用下形成社会自发秩序的过程中,财产分立,宪政制度以及良好的社会自发秩序构成了自由的核心要素。同时,哈耶克强调社会秩序的自发性,间接地减轻了国家的职责,这不仅有利于国家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有利于激活社会本身的活力,为个人自由的实现与保障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哈耶克以社会合作论为基础,克服了以道德价值作为政治哲学理论基础所带来的不足,有力地捍卫了古典自由主义的自由基础,他对自由的条件的这一问题的研究,为自由的追寻者提供一个参照的标杆。由于哈耶克忽视了起点不平等所可能造成的后果,这个疏漏使哈耶克难以对诺齐克等人的指责作出有力的反驳。
The ancient liberalism taking orders of Scotland moral philosophy tradition encountered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around the 20th Century. In the 19th Century the national power was restricted, but was increasingly expanded in the 20th Century. It’s seriously threatened the individual freedom. To protect the individual freedom, Hayek proved the individual freedom again. Traditional classical liberal theorists are both beginning from human nature to prove the individual freedom. But theorists of other schools criticized it seriously accompanying with it. The stress of the criticism is that the theory of human nature put individual atomization, completely ignoring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individual. Individual was fully abstracted. For this kind of criticism, the intrinsic traditional classical liberal theorists can’t response to it. But the cognition of freedom of Hayek not only succeeded to the base of human nature, but also broke through the intrinsic moralism of human nature, because he researched the human na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constitution. The breakout of the research framework makes the inherent criticism to liberalism instantly losing the pertinence, so Hayek become the leader of safeguarding liberalism in the new era. From then on, Hayek’s thought has been researched. Some people elaborate it, some people criticize it, and some people interpret and apply for it. In 1990s, because the world situation has occurred unheard-of great change, Hayek has done some forward-looking research about the whole situation in his theory, so he attracts the most attention.
     The research about Hayek mainly plays emphasis upon the doctrinal interpretation that more fasten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about the nature of the freedom, spontaneous social order and constitution theory and so on. But it pays less attention about the question that Hayek wants to interpret and to face: to make the individual freedom come true. Hayek defended the liberalism in his whole life, so safeguard freedom is the core theme in his theory. This dissertation makes detailed discourse on the condition of freedom that is the theme of the dissertation.
     Hayek is the representative person of the classic liberalism in the new period, so if we want to understand his freedom thought, we must give him a corresponding position in the corresponding theory tradition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Hayek’s thought and its source, and to find the rough changes of the theory venation. Meanwhile, it has an introduction about the era background that Hayek’s thought has come into being upon it, because theory comes through age background. Through the theory combines the age background, we can truly understand the source of Hayek’s thought. Hayek thinks that freedom is a kind of regulation and a kind of value. It exists depending on the freedom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of the social spontaneous order, and it enhances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and it also is the regulation of the spontaneous revolve of the society.
     Because freedom is the core thought of Hayek, so it’s necessary to interpret the nature of freedom. The freedom that Hayek advocates is a kind of nugatory freedom that it only tells people behavior is allowable behavior except the forbidden behavior. That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freedom thought. It is a kind of law freedom. Becaus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freedom, equality and democracy is inextricably involved in modern times, the dissertation compare and analysis them.
     Logically, freedom thought runs though in this logical venation: individual freedom is the premise of the freedom, and freedom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of the social spontaneous order. The main character of Hayek’s individualism thought is that individual reason is not full, and the methodology individualism, through it he puts individua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order, meanwhile he emphasis the limitation of individual. He changes the moralism into mental faculty theory of human nature and he overcomes the shortcoming of atomic individual. Because individual reason is not full, it’s necessary to communicate between people. In this process, people gradually forms kinds of regulations that in favor of people’s life. People follow this regulations and continuous adapt their behavior to form a kind of relative stable behavior structure making the society to be an ordered situation, this is social spontaneous order. Social spontaneous order is a kind of expended order, because it can be expended following the scope of the behavior of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In this spontaneous order, the decisive regulation is the inner regulation that people’s behavior be regulated and restricted by and its change will affect the social orde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itself. Organization order and outer regulation correspond to the spontaneous order and inner regulation. Organization order wholly serves for the spontaneous order, but the change of its regulation has relative independence. In the society, organization order has its existed reason and necessary, because it can resolve the‘free riding’and‘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that can’t be resolved by inner regulations.
     Social spontaneous order is dominated by the inner regulation. The form and creation of the regulation needs people to trial-and-error and accumulate experiences. So people need enough behavior square to find the suitable new regulation and it’s necessary to protect the square to make people to allodium choice. This is private squares. In other words, it actually needs to maintain freedom. But maintain freedom is one of the conditions to make the freedom come true. Other question is that how to carry out the communication in the private squares, especially the change to satisfy the material necessary. Private ownership of property and the separation of property provide the base for the succeed change. The shortcoming of the system is that it can lead to polarize of property, to make the pattern of ownership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led right of self and the distributive right of income, and to separate them to make up the inequality. The most dangerous factors for freedom are the arbitrary enforcement. Although country is a kind of system order, but it comes through the necessary of spontaneous social order, it easily threatens the individual freedom when it executes the function given by society. The obvious prove is that governmental power expends and permeates in the everywhere in the democracy system. To hold back the dilation of public power, Hayek reiterates the spirit of law, hoping to remodel the constitution system to protect individual freedom and to provide corresponding condition to make the freedom come true. For this purpose, Hayek transforms the legislative parliament to be pure legislative parliament and governing parliament basing on the intrinsic separation of the executive, legislative and judicial powers. If there are disputes between each other, the jurisdictional right belongs to the constitution court. Hayek’s constitution mechanism is a kind of distributive power system that justice is the core of it. He puts the jurisdictional right in the hand of justice, embodying that Hayek’s mental to guard against democracy. This is a kind of mode in which legal mechanism substitutes for political mechanism.
     The form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spontaneous order must maintain freedom that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of the inborn of freedom. But, carefully read up his works, we find that the grow of the social spontaneous order in favor of the carry out and maintain of freedom, because the former theorist usually put the task to maintain the social order to give to nation, Hayek considers that the social order to be a kind of spontaneous order, in order to less the important mission, then the country can pay more attention to accomplish its corresponding task following the rule of law. This is good at the realization of freedom.
     There are many shortcomings of his thought, e.g. he emphasis the importance to realize the cooperation in the social cooperating order and put the cooperator’s independence and equality in a very preferential position, but he ignores the results of inequality of starting point. The factor threatening freedom is not only from government, but also from the great disparity of property. Though government’s interference can level the disparity, the weakened party may not improve their situation. But because Hayek’s constitution mechanism strictly restricts the democracy, so people using the method to improve their situation will be influenced.
     The discourse of freedom and illumination of the condition of freedom of Hayek mainly research the constitute factors of freedom and his object of research is the country that freedom has already formed. The only thing that Hayek worried is that people will forget the value of freedom that brings out progress and prosperous, not the freedom that people never enjoy. He warmed is only the people living in the freedom society but not concerned the people living in the enslavedness. So, we must search the road to carry out the freedom when we advocate his maintaining of freedom.
     In a word, Hayek reproves the core value of classic liberalism in the foundation of new theory, doing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for the renascence of classic liberalism. Though Hayek’s theory is not perfect, but the defects cannot obscure the virtues. His thought needs us to research continuously and hardly.
引文
1 [美]丹尼尔·耶金、约瑟夫·斯坦尼斯罗:《制高点》,段宏等译,外文出版社2000年版,第369页。
    2 [英]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上),郑明萱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版,第203—206页。
    
    1王惠岩:《政治学原理》,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08页。
    2 [英]霍布豪斯:《自由主义》,朱曾汶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80页。
    1 [英]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冯兴元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5—27页。
    2 [英]哈耶克、[美]诺齐克等著:《知识分子为什么反对市场》秋风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0页。
    1 [美]乔治·霍兰·萨拜因:《政治学说史》,[美]托马斯·兰敦·索尔森修订,盛葵阳、崔妙因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4月第1版,第2—3页。
    1 [美]列奥·斯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彭刚译,三联书店2003年第1版,第65—66页。
    2[美]列奥·斯特劳斯、约瑟夫·克罗波西主编,《政治哲学史》,李天然等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49页。
    1 [英]昆廷·斯金纳:《政治的洞见:斯金纳文集》(Quentin Skinner )3卷本,总序,剑桥大学出本社2002年版,第8页。
    2 [英]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何兆武、张文杰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435页。
    1 [英]安东尼·阿巴拉斯特:《西方自由主义的兴衰》,曹海军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版,第13页。
    1 [英]约翰·格雷:《自由主义》,曹海军、刘训练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版,导论第1页。
    2公共论丛《自由与社群》,三联书店,1998年2月版,第308-309页。
    3公共论丛《自由与社群》,三联书店,1998年2月版,第314—315页。
    1 [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东方出版社1998年12月第2版,第321页。
    
    1 [英]霍布斯:《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94—95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32页(着重为号原文所有)。
    3 [美]列奥·斯特劳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学》,申彤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34页。
    1 [美]乔治·霍兰·萨拜因:《政治学说史》,[美]托马斯·兰敦·索尔森修订,盛葵阳、崔妙因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4月第一版,第534页。
    2 [美]乔治·霍兰·萨拜因:《政治学说史》,[美]托马斯·兰敦·索尔森修订,盛葵阳、崔妙因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4月第1版,第587页。
    3 [英]洛克:《政府论》(下),叶启芳、翟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2月版,第17页。
    1王彩波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版,第374页。
    1 [英]休谟:《人性论》,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498页。
    1 [英]密尔:《代议制政府》,汪瑄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4页。
    1转引自[美]乔治·霍兰·萨拜因:《政治学说史》,[美]托马斯·兰敦·索尔森修订,盛葵阳、崔妙因、南木等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4月第1版,第799页。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2 [美]丹尼尔·耶金、约瑟夫·斯坦尼斯罗:《制高点》,段宏等译,外文出版社2000年版,第78页。
    1对自由的区分,类别众多,本文所采用的戴维·米勒的区分方式,主要以英国传统为标准,详细的区分见戴维·米勒主编的《布莱克威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修订版),邓正来等译,2002年12月版,字典中对自由一词做了大致的分析。另外,人们一般会将自由的传统追溯到古希腊,认为古希腊具有共和自由的传统,贡斯当对此做了初步的分析,其后阿伦特对其自由精神进行了整理,在近代,人们也常将卢梭归之于这一传统之中。
    2 [英]昆廷·斯金纳、博·斯特拉思主编:《国家与公民》,彭利平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第15页。
    3 [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62—163页。
    1 [英]洛克:《政府论》(下),叶启芳、翟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16页。
    2 [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30页。
    1 [英]以赛亚·伯林:《自由论》,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第200页。
    2 [英]以赛亚·伯林:《自由论》,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第204页。
    
    1 [英]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邓正来译,三联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155—156页。
    2 [英]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邓正来译,三联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105页。
    1 [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12月版,第37页。
    
    1 [英]诺尔曼·p·巴利:《古典自由主义与自由至上主义》,竺乾威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2页。
    2 [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12月版,第28页。
    1 [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12月版,第4页。
    1 [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2页。
    2 [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6页。
    2 [英]约翰·格雷:《自由主义》,曹海军、刘训练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第86—87页。
    3公共论丛《自由主义与当代世界》,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123页。
    1 [英]斯金纳:《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李宏图译,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10月出版,第59页。
    2 [澳]菲利普·佩迪特:《共和主义》,刘训练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版,第27页。
    3应奇、刘训练编:《第三种自由》,东方出版社2006年3月版,第461—462页。
    1 [美]德沃金:《至上的美德》,冯克利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版,导论第5页。
    1 [加]威尔·金里卡:《当代政治哲学》,刘莘译,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1月版,第9页。
    2 [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东方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第380页。
    1 [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23页。
    1 [英]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译,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36页。
    1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下卷),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625—626页。
    2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下卷),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627页。
    1 [英]休谟:《人性论》,关文运、郑之骧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01页。
    1 [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12月版,第80—81页。
    2 [英]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邓正来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87页。
    3 [美]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341页。
    4 [美]马赫:《感觉的分析》(注释2),洪谦、唐钺、梁志学等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3页。
    5地图是指大脑作为过去的经验之结果已经建立起来的暂时的关系和关联,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分类结构驱
    1 [英]哈耶克:《The Sensory Order》,Routledge & Kegan Paul,1987年版,第165页。
    2 [英]约翰·格雷:《Hayek on Liberty》,Routledge1998年第3版,第4—5页。
    3 [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蓝公武译,1997年版,第459页。
    4 [英]哈耶克:《The Sensory Order》,Routledge & Kegan Paul,1987年版,第166页。
    
    1 [英]哈耶克:《The Sensory Order》,Routledge & Kegan Paul,1987年版,第179页。
    2 [英]哈耶克:《The Sensory Order》,Routledge & Kegan Paul,1987年版,第182页。
    3 [英]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邓正来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02页。
    4 [英]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邓正来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90—91页。
    5 [英]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邓正来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92页。
    1 [英]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邓正来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04页。.
    2 [英]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邓正来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05页。
    3 [英]哈耶克:《The Sensory Order》,Routledge & Kegan Paul,1987年版,第192页。
    4 [英]哈耶克:《The Sensory Order》,Routledge & Kegan Paul,1987年版,第188—159页。
    5 [英]哈耶克:《The Sensory Order》,Routledge & Kegan Paul,1987年版,第190页。
    1 [英]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邓正来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21页。
    2 [英]迈克尔·波兰尼:《个人知识》,许泽民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73页。
    3在研究中,哈耶克初期使用的是知识这一词汇,到后期他认为,实际上他所使用的知识一词与信息没有根本的区别,并且信息更为妥当一些,因为知识往往意味着可以通过语言、文字等方式予以传播,它往往与理论知识相联系。
    4 [英]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邓正来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35页。
    1 [英]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邓正来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55—156页。
    2 [英]安德鲁·甘布尔:《自由的铁笼》,王晓冬、朱之江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9页。
    3 [英]马克斯·H·布瓦索:《信息空间》,王寅通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版,第228页。
    
    1 [英]斯蒂文·卢克斯:《个人主义》,阎克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版,第138页。
    2 [英]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邓正来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1页。
    3 [加]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韩震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257页。
    4 [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代译序,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49页。
    5 [英]哈耶克:《科学的反革命》,冯克利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32—33页。
    1 [英]哈耶克:《科学的反革命》,冯克利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24页。
    1 [英]斯蒂文·卢克斯:《个人主义》,阎克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版,第111页。
    2 [美]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李琨译,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7页。
    
    1李强:《自由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57页。
    2 [美]斯蒂芬·霍尔姆斯:《反自由主义剖析》,曦中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65页。
    3孙正聿:《哲学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29页。
    4孙正聿:《哲学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31页。
    
    1俞宣孟:《本体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9页。
    2 [英]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邓正来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9—20页。
    1邓正来:《规则·秩序·无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126页。
    2 [英]哈耶克:《致命的自负》,冯克利、刘晋华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9页。
    1 [德]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52页。
    2 [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一卷),邓正来译,2000年版,第54页。
    3 [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三联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第200页。
    4 [英]哈耶克:《法律、立法、自由》(第一卷),邓正来、张守东、李静冰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页。
    1 [英]哈耶克:《致命的自负》,冯克利、刘晋华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页。
    2 [英]哈耶克:《致命的自负》,冯克利、刘晋华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页。
    3 [英]哈耶克:《法律、立法、自由》(第一卷),邓正来、张守东、李静冰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54-55页。
    1 [英]哈耶克:《法律、立法、自由》(第一卷),邓正来、张守东、李静冰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56页。
    1 [英]哈耶克:《法律、立法、自由》(第一卷),邓正来、张守东、李静冰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58页。
    2 [英]哈耶克:《法律、立法、自由》(第一卷),邓正来、张守东、李静冰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64页。
    2 [英]哈耶克:《法律、立法、自由》(第一卷),邓正来、张守东、李静冰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7页。
    3 [英]哈耶克:《致命的自负》,冯克利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3页。
    4 [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37—38页。
    1 [英]哈耶克:《致命的自负》,冯克利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页。
    2 [英]哈耶克:《致命的自负》,冯克利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页。
    1 [英]哈耶克:《科学的反革命》,冯克利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87—88页。
    2 [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第3版,导论第2页。
    3转引自《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奥斯特罗姆、菲尼、皮希特等编,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84页。
    
    1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7译,第48页。
    2转引自[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汉朝华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39页。
    3 [英]哈耶克:《致命的自负》,冯克利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页。
    4 [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35页。
    1 [英]哈耶克:《哈耶克论文集》,邓正来选编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1年版,第168页。
    1 [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49—50页。
    2 [美]科斯、阿尔钦、诺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刘守英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84页。
    2秦海:《制度、演化与路径依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170页。
    1 [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02页。
    1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4页。
    2 [英]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01页。
    3 [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73页。
    4 [英]迈克尔·奥克肖特:《政治中的理性主义》,张汝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第113页。
    1 [英]阿巴拉斯特:《西方自由主义的兴衰》,曹海军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3页。
    2 [美]罗伯特·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63页。
    3 [美]克里斯特曼:《财产的神话:走向平等主义的所有权理论》,张绍宗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7页。
    4 [美]克里斯特曼:《财产的神话:走向平等主义的所有权理论》,张绍宗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7页。
    1 [美]克里斯特曼:《财产的神话:走向平等主义的所有权理论》,张绍宗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76页。
    1[英]哈耶克:《法律、立法、自由》(第一卷),邓正来、张守东、李静冰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69页。
    2[英]哈耶克:《法律、立法、自由》(第一卷),邓正来、张守东、李静冰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8页。
    1[德]帕普克主编:《自由与秩序:哈耶克思想论集》,黄冰源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54页。
    2[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三联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第228页。
    1[英]哈耶克:《法律、立法、自由》(第二、三卷),邓正来、张守东、李静冰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475页。
    1[美]布坎南:《自由、市场、国家》,平新乔、莫扶民译,三联出版社1989年版,第116页。
    2[英]哈耶克:《法律、立法、自由》(第二、三卷),邓正来、张守东、李静冰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428页。
    1 [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东方出版社1998年12月第2版,第370页。
    
    1高全喜:《法律秩序与自由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19页。
    2何信全:《哈耶克自由理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7页。
    3 [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7页。
    1周光辉:《政治文明的主题:人类对合理的公共秩序的追求》,载于《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4期,第186页。
    2 [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228页。
    3王惠岩:《当代政治学基本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1—13页。
    4 [英]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邓正来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30页。
    5 [英]Ferguson:《An Essay on the History of Civil Society》,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4页。
    1 [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二、三卷),邓正来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487页。2高全喜:《法律秩序与自由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64页
    1高全喜:《法律秩序与自由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65页
    2[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二、三卷),邓正来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487页。
    3[英]Bernard Crick:《In defence of politics》fourth edition 1992,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第123页。
    1 [澳] Chandran Kukathas: Hayek and modern liberali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第2-3页。
    2参见王焱等编,《自由主义与当代世界》,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149页。
    3 [加]威尔·金里卡:《当代政治哲学》,刘莘译,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7页。
    
    1 [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三联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第72页
    2 [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三联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第74页
    1 [美]R·M·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吴玉章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27页。
    1 [美]R·M·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吴玉章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30页。
    
    1 [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三联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第73页。
    2 [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三联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邓正来代译序第49页。
    2《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刘军宁,刊于《开放时代》,98年4期专题研究第33页。
    1 [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60-61页。
    2 [美]罗伯特·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前言第1页。
    
    1 [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下),邓正来译,三联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第49页
    2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54页。
    
    1邓正来:《规则·秩序·无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296页。
    2 [美]霍伊:《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刘峰译,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164页
    1参见佩里·安德森“新自由主义的历史和教训”,《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年第3期。
    1、[英]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邓正来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
    2、[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三联出版社1997年版。
    3、[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一、二、三卷),邓正来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
    4、[英]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冯兴元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5、[英]哈耶克:《科学的反革命》,冯克利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
    6、[英]哈耶克:《哈耶克论文集》,邓正来选编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英]哈耶克:《致命的自负》,冯克利、刘晋华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8、[英]hayek,F.A.The Sensory Order:An Inquiry into the Foundations of Theoretical Pshcholotg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2.
    1、王惠岩:《政治学原理》,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王惠岩:《当代政治学基本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王彩波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版。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6、〔美〕萨拜因:《政治学说史》,盛葵阳、崔妙因、南木等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7、[英]哈耶克、[美]诺齐克等著:《知识分子为什么反对市场》,秋风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英]阿兰·艾伯斯坦:《哈耶克传》,秋风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9、[美]约瑟夫·科罗普西:《国体与经体:对亚当·斯密原理的进一步思考》,邓文正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0、《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戴维·米勒(英文版主编)韦农·波格丹诺(英文版主编),邓正来(中译本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11、[美]列奥·斯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彭刚译,三联书店2003年第1版。
    12、[美]列奥·斯特劳斯、约瑟夫·克罗波西主编:《政治哲学史》,李天然等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3、何秉孟主编:《新自由主义评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4、[英]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何兆武、张文杰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5、刘小枫著:《沉重的肉身》,华夏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16、[英]安东尼·阿巴拉斯特:《西方自由主义的兴衰》,曹海军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17、[英]约翰·格雷:《自由主义》,曹海军、刘训练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版。
    18、公共论丛《自由与社群》,三联书店,1998年2月版。
    19、[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东方出版社1998年12月第2版。
    20、[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21、[美]列奥·斯特劳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学》,申彤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22、[英]洛克:《政府论》(上、下),叶启芳、翟菊农,1964年2月版。
    23、[英]霍布豪斯:《自由主义》,朱曾汶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24、[英]休谟:《人性论》,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25、[英]密尔:《代议制政府》,汪瑄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26、[英]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上),郑明萱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版。
    27、[英]昆廷·斯金纳、博·斯特拉思主编:《国家与公民》,彭利平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28、[英]以赛亚·伯林:《自由论》,胡传胜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29、[英]诺尔曼·p·巴利:《古典自由主义与自由至上主义》,竺乾威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0、[英]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冯钢、刘阳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版。
    31、公共论丛《自由主义与当代世界》,三联书店2000年版。
    32、[英]斯金纳:《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李宏图译,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10月版。
    33、[澳]菲利普·佩迪特:《共和主义》,刘训练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版。
    34、应奇、刘训练编:《第三种自由》,东方出版社2006年3月版。
    35、[美]德沃金:《至上的美德》,冯克利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版。
    36、[加]威尔·金里卡:《当代政治哲学》,刘莘译,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1月版。
    37、[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下卷),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38、[美]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三联书店,1996年版。
    39、[美]马赫:《感觉的分析》,洪谦、唐钺、梁志学等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40、周德伟:《周德伟论哈耶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1、[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蓝公武译,1997年版。
    42、[英]迈克尔·波兰尼:《个人知识》,许泽民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3、[英]安德鲁·甘布尔:《自由的铁笼》,王晓冬、朱之江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4、[英]马克斯·H·布瓦索:《信息空间》,王寅通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版。
    45、[英]斯蒂文·卢克斯:《个人主义》,阎克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年8月版。
    46、[加]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韩震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47、[美]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李琨译,三联书店2002年版。
    48、李强:《自由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49、[美]斯蒂芬·霍尔姆斯:《反自由主义剖析》,曦中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50、孙正聿:《哲学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1、俞宣孟:《本体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2、邓正来:《规则·秩序·无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53、[德]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54、[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第3版。
    55、奥斯特罗姆、菲尼、皮希特等编:《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56、[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97译。
    57、[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汉朝华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58、[美]科斯、阿尔钦、诺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刘守英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9、秦海:《制度、演化与路径依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60、[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61、[英]迈克尔·奥克肖特:《政治中的理性主义》,张汝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62、[美]罗伯特·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63、[美]克里斯特曼:《财产的神话:走向平等主义的所有权理论》,张绍宗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4、[德]帕普克主编:《自由与秩序:哈耶克思想论集》,黄冰源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65、[美]布坎南:《自由、市场、国家》,平新乔、莫扶民译,三联出版社1989年版。
    66、高全喜:《法律秩序与自由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7、何信全:《哈耶克自由理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8、[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
    69、[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70、[美]丹尼尔·耶金、约瑟夫·斯坦尼斯罗:《制高点》,段宏等译,外文出版社。
    71、[英]迈克尔·H·赖斯诺夫:《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家》,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72、[英]马丁·洛克林:《公法与政治理论》,郑戈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73、[英]昆廷·斯金纳:《政治的洞见:斯金纳文集》(Quentin Skinner )3卷本,总序,剑桥大学出本社2002年版。
    74、Chandran Kukathas , Hayek and modern liberalism , Clarendon Press·Oxford,1989。
    75、Bernard Crick: fourth edition 1992,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76、Ferguson:《An Essay on the History of Civil Society》,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7、John Gray :Hayek on Liberty,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8年第3版。
    78、Christina Petsoulas:Hayek’s Liberalism and it’s Origins,First published 2001 by Routledge.
    79、The Legacy of Friedrich von Hayek Volume I:Politica,ed.by Peter J. Boettke,Edward Elgar Publishing,Inc,1999.
    80、Friedrich A.Hayke;Critical Assessments(Vol.I、II、III,IV),Ed.by John Cunningham Wood and Ronald N.Woods,London and NewYork:Routledge,1991.
    1、应奇:《政治理论史研究的三种的范式》载于《浙江学刊》2002年第2期。
    2、周光辉:《政治文明的主题:人类对合理的公共秩序的追求》,载于《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4期
    3马德普:《个人自由与社会正义的冲突》,载于《孝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4、詹得雄:《关于自由的札记》,载于《参考消息》,2005年6月2日参考论坛版。
    5、顾志龙:《哈耶克心灵学说述评》,载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6、杨春学:《从无知到自由的逻辑:对哈耶克式自由主义的理解》,载于《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8年夏季卷,总第2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