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在探索中国文化产业法制理论的前提下,研究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法制的现状、存在问题,并借鉴国外文化产业法制的有益经验,结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对的新情况,提出了中国文化产业法制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中国文化产业法制是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探讨文化产业法制的基本理论,首先回答文化产业法制的理论依据。之所以加强文化产业法制建设,源于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这一基本认识。而成熟的市场经济又是“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共同起作用的混合经济制度。市场原本就有缺陷,市场也可能失灵,当市场失灵的情况出现,政府的干预调控就是不可缺少的了。市场为文化产业资源配置的基础机制,国家干预管理必不可少,其中重要的手段就是法制。于是就有了文化产业包括立法、执法、司法三大主要环节的法制体系。这一法制体系是整个社会法制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制度保障。
     在以上讨论基础上,文章转入实证研究,考察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立法、执法、司法的现状,侧重分析了法制进程和已取得的主要成果,改革开发以来,中国文化产业法制主要经历了以规范管理为主的探索阶段(1978年—2000年)和以促进发展与保障权利为主的发展阶段(2001年-)。在探索阶段,其成绩主要是通过立法建立文化市场、允许“双轨制”运行、推进社会资本准入、规范文化内容与市场秩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行许可证制度。在发展阶段,通过制定、修改和废止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速培育市场主体,文化企业的所有制准入政策更加灵活;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走出去;运用金融和税收杠杆,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对文化产业的宏观引导,并采取若干措施引导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等等,初步形成了一批法律法规制度文本。从执法、司法上看,也开始探索建立相应机制的步伐。对国外特别是文化产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法制的情况、主要经验和可资借鉴的方面进行了讨论,归纳了重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重视内容创意核心产业、重视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开发、重视文化产业结构提升、重视文化产业主导行业等六条基本经验。国外文化产业通过立法确认经营性文化的产业地位,立足于产业的市场运作机制;重视文化产业宏观管理,强化战略谋划,通过立法确立适合本国国情的文化产业引导和扶持政策;重视科学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引擎作用,通过立法促进高新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鼓励文化产业创意与高新技术的融合,支持文化产业链的发育;通过立法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维护文化经营者的权益,创造良好市场环境;通过立法支持鼓励本国文化产业走出去,占领国际文化市场的更大份额;通过立法实施文化保护,维护本民族优良文化传统,抵御文化霸权主义,保护国内市场,重视国家文化安全。中国文化产业法制建设应借鉴这些做法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文章对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中涉及文化产业的内容及其与我国文化产业法制相关的事项进行了梳理,讨论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面临的问题以及文化产业规制应当解决的新课题,主要是要利用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则,推动文化产业资源市场配置的改革,促进中国文化产品走向国际文化市场,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接轨当中,中国文化产业法制必须从中国文化产业起步阶段的现实出发,注重保护民族文化产业,有步骤、讲策略地开放国内文化市场,有选择、有区别地引进外资,在传媒,特别是广播电视网络传媒产业领域应慎之又慎。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接轨,国内文化产业规制的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其中包括扩大对外文化贸易、扩大文化交流等,但是必须确保国家文化安全,这是国家核心利益的大事。文章随后指出了我国文化产业立法、执法、司法和整体法制建设中存在的诸多主要问题,立法上的主要问题是文化产业法律位阶不高、文化产业规章质量不高、文化产业立法重管理轻保障、文化产业立法滞后。执法上的主要问题是政企不分、管办混淆;政出多门、权责不清;忽视程序、缺少监督。司法上的主要问题是司法独立性和中立性有待加强、司法体制和审判方式有待改革、非诉讼手段解决纠纷有待推进、对侵权的打击有待加强等。
     文章最后部分,针对中国文化产业法制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法制的有益经验,提出了我国文化产业法制建设的总目标和任务。我国文化产业法制建设的总目标是: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与趋势,借鉴发达国家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经验,从中国国情出发,加强和完善文化产业立法、执法、司法体系,形成健全的文化产业法制保障环境,推动文化产业成长、壮大、可持续发展。从立法角度说,文化产业法制体系建设包括三个层次的目标。一是根据《宪法》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法,如《文化产业促进法》来作为文化产业法制体系建设的统领性法律。二是制定与《文化产业促进法》配套的各种法律法规,要在文化产业发展主体、文化市场、宏观调控、财产权制度、企业生产经营、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保险与救济、支持公益文化事业等方面明确权利义务与具体措施。三是制定相关规章与实施细则,并制定各地区域性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法制体系。根据此目标,文化产业法制建设的重点任务是要进一步提高立法级别、构建文化产业的实体法律框架、建立与完善文化产业法律体系、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等四大任务,同时应当注意转变政府定位,调整规制主体扮演角色;引入立法后评估,减少立法滞后型风险;优化规制行为,积极防范规制机构失灵等三个问题。
     本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跨学科交叉融合、现实性与前瞻性有机结合的原则,运用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系统研究以及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论述,主要创新之处在于深入探讨文化产业法制的理论依据、系统进行文化产业法制实证研究以及从建设法治社会高度立意,提出符合中国实际的文化产业法制建设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措施可行,富有建设性和前瞻性。
Based on the presupposition of exploring the legislative theory of China cultural industry, this dissertation makes a study of the status quo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legislation construction of China cultural industry. Drawing on the beneficial legislation experience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other countries, and taking the new conditions after China's entry into WTO, the author presents the objective and tasks of legislation construction of China cultural industry.
     The legislation of China cultural industry is presented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from planned economy to market economy an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ts vigorously developing cultural industry. To discuss the basic theory of cultural industry legislation requires answering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irst. The reason to enhance the legislation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comes primarily from the cognition that market economy is legal economy, and a mature market economy is a mixed economic system manipulated by "a visible hand" and "an invisible hand". Defects exist in market, and market failure may occur. When market failure happens, regulation and intervention from the government becomes inevitable. Market is, for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the fundamental mechanism, which cannot function properly without government's regulation and intervention, and one of the essential means is law, and hence the legal system concerning cultural industry, which includes three main sectors, i.e. legislation, enforcement and judicature. This legal system concerning cultural industry is an organic part of the whole social legal system and offers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for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After the above discussion, the dissertation turns to empirical research. A study is made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egislation, enforcement and judicature of cultural industry. It is focused on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and the achievements. Since the opening-up and reform, China cultural industry legislation has mainly undergone two periods:one is the exploring period emphasizing regulation and management (1978—2000) and the other is the development period emphasizing promotion and right guarantee (2001~). In the exploring period, the main achievements are the establishment of cultural market, admittance of double-track pricing system, promotion of social capital entry, regulation of cultural content and market order, reinforc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te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icense system, which are all confirmed in the form of law. In the development period,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re constituted, revised and abolished to speed up market subject cultivation, to make ownership admittance more flexible,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and the going-abroad of Chinese cultural products, to support cultural industry by using financial and taxation leverage, and to enhance the macro guidance of cultural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Plan of China Cultural Industry is formulated and measures are taken to guide cultural industry to develop into a mainstay industry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A system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concerning cultural industry has been preliminarily formed. The corresponding mechanisms on enforcement and judicature are also in the process of being established. The cultural industry legislation and experience of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been discussed, and such conclusions are drawn as:emphasis should be put on the fundamental function of market,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the content-creative core industry, the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culture, the upgrade of cultural industry structure and the guiding industry of cultural industry. Its enlightenment on China cultural industry mainly lies in six aspects:the first is to confirm the legal status of cultural industry for commercial purposes through legislation and base its operation on market mechanism; the second is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macro-administra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strategic planning, and establish through legislation proper guiding and supporting policies suitable for China cultural industry; the third is to value the propelling rol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cultural industry and nurture a cultural industry chain by combining cultural industry creativity with high-tech and promoting its application in cultural industry through legislation; the fourth is to strengthen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through legislation and ensure the cultural industry runners'rights, and thus create a sound market; the fifth is to encourage the domestic cultural products to go abroad through legislation and take a larger share in international cultural market; the sixth is to enhance through legislation the protection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domestic market against cultural hegemony with emphasis on national cultural security. In this dissertation, contents in WTO regulations relevant to cultural industry and items in relation to China cultural industry are sorted out. China's entry into WTO brings challenges, problems and new topics for cultural industry administrations, which are mainly about how to utilize the WTO rules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support China's cultural products and service to occupy a larger share in the international cultural market, and thus make Chinese culture internationalized. In the process of being more in line with WTO regulations, the reality that Chinese cultural industry has just started must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legislation construction. The opening of domestic cultural market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capital must be carried out step by step with great caution,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mass communication. In blending with WTO regulations, many fields are involved in formulating cultural industry legal system, such as to promote cultural trade and expand cultural exchange, and so on, but the presupposition is to guarantee the national cultural security, which is concerning the national core benefit. Then problems in China cultural industry legislation are pointed out that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stay in comparatively low status, their quality needs improving, and the focus is more on regulation than on guarantee. Problems in enforcement lie in incomplete separation of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from management, confusion of administration and operation, neglect of procedure and lack of supervision. Problems in judicature mainly exist in the lack of independence and neutrality concerning judicial mechanism, inadequate non-contentious methods to settle dispute and to crack down on infringing act.
     In the last part of the dissertation, the objective and tasks of legislation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are presented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by referring to the experiences in legislation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general objective of legislation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is to improve the system of legislation, enforcement and judicial construction to form guarantee environmen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on the basis of China's real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gislation, there exist three levels of cultural industry legislation. The first level is to constitute the basic law of cultural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such as taking the Promotion Law of Cultural Industry as the leading law. The second level is to complement rules and regulations to make clear the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and formulate concrete measures in such aspects as the development subject of cultural industry, cultural market, macro adjustment, property system, enterprise management, cultural resource exploitation, insurance and remedy and public welfare-undertaking support. The third level is to establish a complete legal system of cultural industry by enacting corresponding implementation rules and framing regional developing plans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oal, the main tasks of cultural industry legislation are to upgrad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stitute the legal framework, enact the promotion law and improve the whole legislative system. Meanwhil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change of government function and the role of regulating subject; the introduction of post-legislation evaluation to reduce the risks resulted from lag of legislation and the measures to avoid regulation failure.
     Principles such as theory connecting with practice,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integrity of reality and prospect are used in this dissertation. The methodology includes historical, comparative, systematic and case study. The innovation points lie in thorough discussion of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legislation,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legislation and projecting the general objective and tasks of the legislation construction of China cultural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uilding a society of rule of law in conformity with China's reality. The countermeasures are feasible, constructive and prospective.
引文
①参见张国庆:《公共政策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4页。
    ②[英]H·K科尔巴奇著,张毅、韩志明译,《政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0页。
    ①[英]H·K科尔巴奇著,张毅、韩志叫译,《政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2页。
    ②参见[英]H·K科尔巴奇著,张毅、韩志明译,《政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3-14页。
    ①周宪:“文化研究:西方与中国”,《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第149--152页。
    ② S·Frith:Knowing One's Place:The Culture of Cultural Industries. Cultural Studies from Birmingham,1991年第1期,第133--135页。
    ③胡惠林:《文化产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341页。
    ④江奔东:《文化产业经济学》,泰山出版社,2008年,第325页。
    ⑤包晓光、徐海龙主编:中国当代文化产业导论》,2010年,第358页。
    ⑥丹增:《文化产业发展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81页。
    ⑦祁述裕、董小宇:我国文化建设面临三大历史性转变,《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1期.第82--86页。
    ①李宁:“自由市场”还是“文化例外”—美国与法、加文化产业政策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年第5期,第106-109页。
    ②张玉国:《文化产业与政策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③张红凤、杨慧等著:《西方国家政府规制变迁与中国政府规制改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13页。
    ③曲振涛、杨恺钧著:《规制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页。
    ④张红凤著:《西方规制经济学的变迁》,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1页。
    ①张红凤、杨慧等著:《西方国家政府规制变迁与中国政府规制改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5页。
    ②[美]史蒂芬·布雷耶著,李红雷、宋华琳、苏苗罕、钟瑞华译:《规制及其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8、9页。
    ③夏大慰、史东辉主编:《政府规制:理论、经验与中国的改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④江奔东:《文化产业经济学》,泰山出版社,2008年,第311页。
    ⑤吴曼芳著:《媒介的政府规制》,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年。
    ①王晨:《中国出版业的产业竞争与政府规制》,中国书籍出版社,2009年。
    ②唐月民:《中国电视传媒产业化研究》,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
    ③张丽娜:“我国国家规制理论研究综述”,《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2期,第90页。
    ④李德成主编:《文化传媒业政策法规精解》,法律出版社,2006年。
    ⑤赵玉忠编著:《文化产业法学通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
    ⑥林日葵编著:《中国文化产业政策法规与典型案例分析》,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09年。
    ①上海协力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事务中心、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编著:《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管理》,学林出版社,2006年版,2007年印刷。
    ②赵林青:《知识产权的利用与保护及法律法规—以陕西省为视角》,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
    ①江奔东:《文化产业经经济学》,泰山出版社,2008年,第13页。
    ①江奔东:《文化产业经经济学》,泰山出版社,2008年,第16-17页。
    ②胡惠林:《文化产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61页。
    ①[日]植草益著,朱绍文译:《微观规制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
    ①江奔东著:《文化产业经济学》,泰山出版社,2008年,第313页。
    ②黄河主编:《经济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3页。
    ①刘龙政:国家干预属市场经济范畴—提出“国家市场经济”概念,《中国经济问题》,2006年第4期,第13页。
    ②芮守胜,杨三止:《对“国家十预”的逻辑解析——基于经济法的视角》,《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第78页。
    ③[美]M·P·托达罗著,赵荣美译:《经济发展与第三世界》,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第513页。
    ④[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萧琛等译:《经济学》(第17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第607页。
    ⑤转引自张宇燕:《经济发展和制度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54页。
    ①[德]柯武刚、史漫飞著,韩朝华译:《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64页。
    ②李吕麒:《寻求经济法真谛之路》,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134—135页。
    ①参见王维澄(时任全国人大法津委员会主任),《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几个问题》,《求是》,1999年第14期。
    ①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199页。
    ①李建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新华文摘》,2010年第23期,第13页。
    ①资料来源:《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09》,2010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
    ①张彩凤、苏红燕:《全球化与当代文化产业发展》,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159页.
    ①林日葵:《中国文化产业政策法规与典型案例分析》,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5页.
    ①参见:《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一九八八年九月六日)》http: //law.baidu.com/pages/chinalawinfo/0/40/ffc636aee6b9c668651e4fa22038e8b8_0.html。
    ②王晨:《中国出版业的产业竞争与政府规制》,中国书籍出版社,2009年,第166页
    ①参见王蒙:“文化市场一议”,《星光》1994年第4期。
    ①参见谢耘耕:“中国传媒资本运营若十问题研究”,《新闻界》,2006年第3期。
    ①参见:中国法制出版社编:《出版管理条例 电影管理条例 音像制品管理条例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1月。
    ②参见:中国法制出版社编:《出版管理条例 电影管理条例 音像制品管理条例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1月。
    ③参见:中国法制出版社编:《出版管理条例 电影管理条例 音像制品管理条例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1月。
    ①熊澄宇:“并存互补竞争创新—发展中的国际文化产业”,《求是》,2007年第10期。
    ①董为民:“国外文化产业现状、发展措施与经验”,《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10期。
    ②董为民:“国外文化产业现状、发展措施与经验”,《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10期。
    ①董为民:“国外文化产业现状、发展措施与经验”,《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10期。
    ②董为民:“国外文化产业现状、发展措施与经验”,《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10期。
    ①董为民:“国外文化产业现状、发展措施与经验”,《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10期。
    ①熊澄宇:“并存 互补 竞争 创新—发展中的国际文化产业”,《求是》,2007年第10期。
    ①熊澄宇:“并存互补竞争创新—发展中的国际文化产业”,《求是》,2007年第10期。
    ①参见陈志江:“政策给予鼓励 法津提供保护”,《光明日报》,2003年8月8日。
    ②参见褚建勋主编:《中外传播政策》,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95页。
    ③褚建勋主编:《中外传播政策》,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73-74页。
    ①褚建勋主编:《中外传播政策》,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26页。
    ①参见:《服务贸易总协定》http://av.ccnt.com.cn/世界贸易组织/index.htm?lm=txt&id=O 10
    ②参见:《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http://tpb.mofcom.gov.cn/aarticle/co/h/s/200611/ 20061103720634.html
    ①参见:张晓明、胡惠林:“透视世界贸易组织规制与现行中国文化产业政策支持系统”,《中国文化报》,2004年6月1日.
    ①韩德强:《碰撞—全球化陷阱与中国的现实选择》,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版,第4-5页。
    ②刘跃进:《解析国家文化安全的基本内容》,《北方论丛》,2004年第5期,第88页。
    ③李志敏:《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安全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4期,第90页。
    ①阿兰·伯努瓦:《面向全球化》,载于王列、杨雪东编译:《全球化与世界》,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4页。
    ①张婷、张云:《正义、效率与秩序—司法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理论月刊》,2004年第6期,第96页。
    ①参见于嘉川:《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司法之维:现状透析与实务重构—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司法实践及社会需求》,载于“第六届成都法院院长论坛”,http://cdfv.chinacourt.org/vzlt6/detail.php?id=4912。
    ①参见可运领:《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导师刘学民,2007年。
    Harry Hilman-Chartrand and Claire McCaughey, " The Arm's Length Principle and the Arts: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Past, Present and Future", in Milton C.Cummings, Jr. and J.Mark Davidson Schuster, Who's to Pay for the Arts? New York:ACA Books,1989.
    ①丁贤、张明君:《立法后评估理论与实践初论》,《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1期,第131页。
    ②相关研究可参见汪全胜:《立法后评估概念阐释》,《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③在此对立法后评估工作的界定较之其法理学概念更为宽泛,即文化产业相关立法、国家规制政策、各类引导调整举措都应纳入评估范围。
    ④汪全胜:《立法后评估概念阐释》,《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第13页。
    ①相关研究参见丁贤、张明君:《立法后评估理论与实践初论》,《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1期。
    ①转引自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政府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4页。
    1、王仲尧:《文化市场与管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2、李步云、江平:《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法制建设》,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
    3、李桂香等主编:《现代文化与管理》,中国审计出版社,1992年。
    4、陈立旭:《市场逻辑与文化发展》,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5、王尧田主编:《世界贸易组织全书》,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年。
    6、吴童:《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经济法律事务》,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
    7、[英]罗伯逊著,梁光严译:《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8、陆杨、王毅主编:《大众文化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
    9、江蓝生、谢绳武主编:《文化白皮书—2003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10、曹卫东编选:《霍尔海默集:文明批判》,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
    11、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主编:文化蓝皮书《2005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12、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13、刘玉珠、金一伟:《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文化产业》,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
    14、李慧斌、薛晓源主编:《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15、范中汇:《英国文化管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
    16、夏大慰主编:《产业组织:竞争与规则》,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17、孔正焉:《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文化产业政策》,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
    18、[美]康芒斯著,于树生译:《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97年。
    19、高福进:《文化市场管理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20、张爱平、何静编著:《日本文化产业》,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
    21、赵雅安:《文化产业经济学导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22、王玉印、郑晓华主编:《文化产业学》,中原农民出版社,1994年。
    23、欧阳友权主编:《文化产业通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24、孙安民:《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北京出版社,2005年。
    25、潘嘉玮:《中国文化产业政策与立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
    26、胡惠林、李康化:《文化经济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
    27、林日葵:《中国文化产业政策法规与典型案例分析》,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09年。
    28、唐任伍、赵莉:《文化产业—21世纪的潜能产业》,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
    29、李德成主编:《文化传媒业政策法律精解》,法律出版社,2006年。
    30、花建等:《文化产业竞争力》,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31、朱威烈:《国际文化战略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
    32、金冠军等:《冲突、融合、发展—关于全球化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思考与对策》,学林出版社,2003年。
    33、胡惠林:《文化政策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
    34、江奔东主编:《中国资源配置机制转换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
    35、李学勇:《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
    36、王国荣:《信息化与文化产业》,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年。
    37、李向民、王晨等:《文化产业:变革中的文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
    38、夏林、王玉印、田孝荣:《文化经济论》,河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
    39、江奔东:《资源配置体制变革攻坚论》,泰山出版社,2005年。
    40、江奔东:《文化产业务经济学》,泰山出版社,2008年。
    41、江奔东:《文化产业创意学》,泰山出版社,2009年。
    42、赵玉忠:《文化产业法学通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
    43、谢自强:《政府干预理论与政府经济职能》,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44、陈东琪,《新政府干舆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
    45、鲁鹏:《制度与发展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
    46、黄升民、周艳:《中国传媒市场大变局》,中信出版社,2003年。
    47、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事务中心:《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管理》,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年。
    48、田韶华、严明、赵双阁:《传媒产业法律规制问题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49、吕庆华:《文化资源与产业开发》,经济日报出版社,2006年。
    50、文化部文化产业司编:《文化产业政策汇编》(增订本),2006年。
    51、张红凤、杨慧等著:《西方国家政府规制变迁与中国政府规制改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
    52、张红凤:《西方规制经济学的变迁》,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
    53、王晨:《中国出版业的产业竞争与政府规制》,中国书籍出版社,2009年。
    54、褚建勋主编:《中外传播政策》,科学出版社,2009年。
    55、张彩凤、苏红燕:《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
    56、朱希祥:《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市场管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57、李庆本、吴慧勇:《欧盟各国文化产业政策咨询报告》,大象出版社,2008年。
    58、胡惠林主编:《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理论文献研究综述》,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59、侯聿瑶:《法国文化产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
    60、张讴:《印度文化产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
    61、毕佳、龙志超:《英国文化产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
    62、孙有中:《美国文化产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
    63、[韩]姜锡一、赵五星编著:《韩国文化产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
    64、[美]史蒂芬·布雷耶著,李洪雷、宋华琳、苏苗罕、钟瑞华译:《规制及其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65、[英]H·K科尔巴奇著,张毅、韩志明译:《政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66、丹增:《文化产业发展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
    67、夏大慰、史东辉主编:《政府规制:理论、经验与中国的改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68、[美]小贾尔斯·伯吉斯著,冯金华译:《管制和反垄断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
    69、[日]日下公人著,范作申译:《新文化产业论》,东方出版社,1989年。
    70、[美]詹姆斯·M·布坎南著,吴良健、桑伍、曾获译:《自由、市场和国家》,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
    71、张友渔:《法学理论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72、韩彩珍:《外商投资政策与法律环境》,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
    73、陈解著:《企业与法律环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74、赵喜臣、张卫华:《外向型经济法律环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
    75、刘敢生:《世界贸易组织与旅游服务贸易的法律问题》,广东旅游出版社,2000年。
    76、李步云:《立法法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
    77、刘俊奇:《中国经济立法21实际展望》。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78、徐淑萍:《贸易与环境的法律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
    79、李霞:《文化艺术法学概论》,中国文化出版社,1998年。
    80、高树勋:《中国文化法规·机构》,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
    81、刘剑文:《税法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82、刘剑文:《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法律改革》,西苑出版社,2001年
    83、丁邦开:《科技颈部的法律环境》,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
    84、范柏乃:《高薪技术产业发展法律环境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85、张富强:《21实际经济法学前沿问题研究》,群众出版社,2002年。
    86、范竹增:《中国文化论述》,河海大学出版社,2000年。
    87、唐明生编:《文化的多变对话》,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
    88、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
    89、丁亚平:《艺术文化学》,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
    90、曲振涛、杨恺钧:《规制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91、彭立勋:《城市文化战略与高品味文化城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92、赵子忠:《内容产业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
    93、花建:《文化金矿》,海天出版社,2003年。
    94、叶朗主编:《2004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95、张荐华:《欧洲一体化与欧盟的经济社会政策》,上午印书馆,2001年。
    96、胡正荣:《媒介管理研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
    97、申维辰主编:《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专家谈》,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98、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主编:《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99、胡惠林、陈晞主编:《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12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100、包晓光、徐海龙主编:《中国当代文化产业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101、叶朗主编:《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102、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103、李怀亮、刘悦笛主编:《文化巨无霸—当代美国文化产业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104、韩德强:《碰撞—全球化陷阱与中国的现实选择》,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
    105、王列、杨雪东编译:《全球化与世界》,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106、张国庆:《公共政策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107、陆扬:《大众文化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108、[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商务印书馆,2000年(文化和传播译丛)。
    109、[加]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兰克·秦格龙著,何道宽译:《麦克卢汉精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110、[英]吉姆·麦圭根著,何道宽译:《重新思考文化政策(文化创意产业译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111、[荷]斯密尔斯、斯海恩德尔著,刘金海译:《抛弃版权:文化产业的未来》,人民出版社,2010年。
    112、胡乐明、刘刚著:《新制度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
    113、[日]植草益著,朱绍文译:《微观规制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
    114、黄河主编:《经济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115、[美]M·P·托达罗著,赵荣美译:《经济发展与第三世界》,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
    116、[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萧琛等译:《经济学》(第17 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
    117、张宇燕:《经济发展和制度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118、[德]柯武刚、史漫飞著,韩朝华译:《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0年。
    119、李昌麒:《寻求经济法真谛之路》,法律出版社,2003年。
    120、[日]金泽良雄著,满达人译:《经济法概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
    121、Harry Hilman-Chartrand and Claire McCaughey, "The Arm's Length Principle and the Arts: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Past, Present and Future", in Milton C.Cummings, Jr. and J.Mark Davidson Schuster, Who's to Pay for the Arts? New York:AC A Books,1989。
    121、[美]Joseph Straubhaar, Robert LaRose, Media Now:Understanding Media, Culture and Technology, Fourth Edition,《今日媒介:理解媒介、文化与技术》(影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122、[美]科斯、诺思、威廉姆森等著,[法]克劳德·梅纳尔编,刘刚、冯健、杨其静、胡琴等译:《制度、契约与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1、周斌博士论文:《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唐月民博士论文:《中国电视传媒产业化研究》,山东大学,2008年。
    3、雷光华博士论文:《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湖南大学,2004年。
    4、邓安球博士论文:《文化产业发展理论研究—兼论湖南文化产业发展》,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5、周亮硕士论文:《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环境分析》,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可运领硕士论文:《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郑州大学,2007年。
    1、金元浦:“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阶段”《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第3期。
    2、孟晓驷:“中外文化产业之比较研究”,《中外文化交流》,2004年第1期。
    3、顾江:“文化市场建设中的政府介入机制”,《江海学刊》,2001年第5期。
    4、程宗璋:“略论市场经济与法制的关系”,《内蒙古保险》,1998年第2期。
    5、熊澄宇:“并存互补竞争创新—发展中的国际文化产业”,《求是》,2007年第10期。
    6、刘跃进:“解析国家文化安全的基本内容”,《北方论丛》,2004年第5期。
    7、李志敏:“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安全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4期。
    8、王昊:“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产业制度的立法建构”,《科技创业月刊》,2004年第11期。
    9、谢耘耕:“中国传媒资本运营若干问题研究”,《新闻界》,2006年第3期。
    10、李庆本、吴慧勇:“中国文化传播对象国的文化产业政策研究报告”,《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秋之卷。
    11、丁贤、张明君:“立法后评估理论与实践初论”,《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1期。
    12、汪全胜:“立法后评估概念阐释“,《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13、周宪:“文化研究:西方与中国”,《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14、祁述裕、董小宇:“我国文化建设面临三大历史性转变”,《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1期。
    15、李宁:“自由市场”还是“文化例外”—美国与法、加文化产业政策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年第5期。
    16、张丽娜:“我国国家规制理论研究综述”,《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2期。
    17、胡惠林:“论文化产业的公共责任”,《新华文摘》,2010年第1期。
    18、芮守胜,杨三正:对“国家干预”的逻辑解析——基于经济法的视角,《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19、王维澄:“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几个问题”,《求是》,1999年第14期。
    20、王蒙:“文化市场一议”,《星光》,1994年第4期。
    21、肖扬:“法院、法官与司法改革”,《法学家》,2003年第1期。
    22、张婷、张云:“正义、效率与秩序—司法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理论月刊》, 2004年第6期。
    23、王登凯:“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与启示”,《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24、于浩:“文化蛋糕”,离做大还有多远?,《中国人大》2010年第9期。
    25、董为民:“国外文化产业现状、发展措施与经验”,《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10期。
    26、张今:“振兴音乐产业的立法应对”,《新华文摘》,2010年第11期。
    27、李建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新华文摘》,2010年第23期。
    28、厉无畏:“关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新华文摘》,2010年第3期。
    29、黄文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理论的总结与反思,《新华文摘》,2010年第23期。
    30.S·Frith:Knowing One's Place:The Culture of Cultural Industries,Cultural Studies from Birmingham,1991年第1期。
    31、李友根:“司法裁判中政策运用的调查报告—基于含政策字样裁判文书的整理”,《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32、张庆盈:“文化、创意、财富与创意的法律保护”,《东岳论丛》,2006年第4期。
    33、张庆盈:“关于我国文化产业立法建设的几点思考”,《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5期。
    34、张庆盈:“我国文化产业法制的历史发展”,《社会科学家》,2011年第1期。
    35、张庆盈:“创意的法律保护方法分析”,《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1、张晓明、胡惠林:“透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与现行中国文化产业政策支持系统”,《中国文化报》2001年6月1日。
    2、杨波:“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中国文化报》,2004年5月28日。
    3、邹广文:“文化产业向发达国家学习什么”,《扬州日报》,2006年6月22日。
    4、李邑兰、唐靖:“政府对摇滚有一点点动心—摇滚音乐节样板工程”,《南方周末》,2009年9月29日,亦可参见http://www.infzm.com/content/50607.
    5、崔若鸿:“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体系”,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_Detail.asp?ArticleId=24943.
    6、DoNews网:“法学专家会诊3Q大战,称相关立法滞后于互联网发展”,http://www.donews.com/net/201011/267976.shtm.
    7、马飞:“试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http://www.law-lib.com/1w/lw_view.asp?no=3966
    8、陈锋:“源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文化创新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http://www.yinxiangcn.com/Chanye/jiaoyu/200809/8961.html.
    9、肖兵、贾陈亮:“文化产业立法:缺失与弥合”,http://cci.cuc.edu.cn/Html/Cychina/C6/2007-7/16/20070716183050772.html
    10、中国新闻网:“谁在争夺<魔兽世界>?”,2009年11月11日,http://www.chinanews.com/it/news/2009/11-11/1959109.shtml.
    11、于嘉川:“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司法之维:现状透析与实务重构—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司法实践及社会需求”,载于“第六届成都法院院长论坛”,http://cdfy.chinacourt.org/yzlt6/detail.php?id=4912.
    12、搜狐网新闻中心,“广东音像产业面临危机,司法成文化保护伞”,http://news.sohu.com/20090728/n265554929.shtml.
    13、南方周末:“中文发”借卡拉OK监管平台获利KTV版权利益分配浮出水面,2010年3月24日,http://www.infzm.com/content/42972.
    14、陈志江:“政策给予鼓励法律提供保护”,《光明日报》,2003年8月8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