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少年犯罪的成因及其预防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广义的少年犯罪,即包含我们所理解的违法,也包含我们所理解的犯罪。少年犯罪已经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我国也不例外。遏制少年犯罪,重在预防。本文从犯罪学和刑事法律制度的角度,分析了导致少年犯罪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全文分为五大部分,每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阐述少年犯罪的含义、概述当前我国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首先,本文认为少年犯罪应作广义理解。因为少年的可塑性强,不良行为往往是犯罪的前奏,应当提前干预。接着,从少年犯罪的总量和占刑事犯罪的比率来总结少年犯罪的现状;从主体、行为、类型三方面来总结少年犯罪的特点。
     第二部分,从家庭、学校、社会、特殊少年群体四个方面探讨了诱发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家庭、学校、社会在关爱少年成长工作中的不足,并注重对特殊少年群体犯罪原因的分析。
     第三部分,结合少年犯罪的原因,提出应当建立少年犯罪的社会预防体系。因为少年犯罪不是单纯的法律问题,而是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全方位的作为和配合。
     第四部分,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制度,提出应当尽快建立我国的少年司法制度。少年司法制度的基本理念就是通过对少年的特殊对待,达到预防其再次犯罪的目的。通过介绍国外少年司法制度的建设情况,提出在三方面完善中国的少年司法制度:制定独立的少年法、建立独立的少年法院、完善少年司法处遇措施。
Juvenile delinquency is the social common question which many countries are facing with now. It is becoming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that all the countries are focus on and shoud be taken seriously to various social departments about preventing,reducing and controlling juvenile delinquency effectively.
     From the criminology and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analyzes the reasons leading to juvenile delinquency,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The full text of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each part of the specific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The first part explain the meaning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and an overview of the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This article that juvenile crime should be understood more broadly. From the total amount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ratio and accounted for a criminal offense to summari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Summar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in the main body, behavior, type.
     The second part discussing the family, school, society and Special juvenile groups these the four aspects are reasons for induced juvenile delinquency. Analysis the family, school, social care for the juvenile growth deficiencies, and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groups of special juvenile criminal reasons.
     The third part combination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should establish a system of social prevention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Recommendations for families, schools, government, society.
     The fourth section presents that learning from foreign experience and the system, put forward China's juvenile justice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as soon as possible. Involving China should establish a separate juvenile law,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eparate juvenile court case of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juvenile justice at the case of measures.
引文
1王牧:《我国应当尽快建立少年司法制度》,载《人民法院报》,2003年1月6日。
    2高晓莹:《少年司法制度论纲》,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第7期。
    3公安部《关于对不满十四周岁的少年犯罪人员收容教养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收容教养的下限年龄可以低于14周岁,从实践看,大都最低控制在12或13岁。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劳动教养案件规定》明确收容教养人员限制在16周岁以上小满18周岁。国家教委等《关于办好工读学校的几点意见》明确工读学校的招生对象为12周岁至17周岁的人。
    4姚建龙:《刑事法视野中的少年:概念之辩》,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年第3期。
    5本章涉及的统计数据部分,“犯罪”仅限于狭义理解。同时为行文方便,本文所指“未成年人犯罪”也是狄义的。
    6操学诚、刘桂明、路琦、牛凯:《我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年第4期。
    7操学诚、刘桂明、路琦、牛凯:《我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年第4期。
    8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调研报告论文集》2006-2008年,第98页。转引自刘伟:《未成年人犯罪若十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土学位论文,2009年。
    9同7。
    10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调研报告论文集》2006-2008年,第225页。转引自刘伟:《未成年人犯罪若干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11周志明:《让农民工子女尽快融入城市》,中国法院网http://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id/236944.shtml,2007年2月27日。
    12操学诚、刘桂明、路琦、牛凯:《我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年第4期。
    13操学诚、刘桂明、路琦、牛凯:《我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年第4期。
    14胡艳辉:《家庭功能不全与未成年人犯罪研究》,载《湘潮》,2007年第2期。
    15郗杰英、鞠青:《家庭抚养和监护未成年人责任履行的社会干预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7页。
    16周振想:《青少年犯罪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版,第214页。
    17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调研报告论文集》2006-2008年,第56页。转引自刘伟:《未成年人犯罪若干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18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调研报告论文集》2006-2008年,第79页。转引自刘伟:《未成年人犯罪若十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19向红:《未成年人犯罪的学校原因探析》,载《沧桑》,2006年第1期。
    20同19。
    21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97页。
    22邵磊:《略谈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原因及司法对策》,载《河北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23丛燕燕、刘春新、张莉:《南京市未成年人犯罪调研和思考》,载《青少年犯罪研究》,2006年第3期。
    24武侠:《关注流动人口犯罪》,载《人民日报》,2001年2月14日。
    25王道春:《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载《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26芦萍、阎鑫:《留守儿童缺爱人生需“看守”》,载《人民法院报》,2011年1月5日。
    27张利兆:《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第267页。
    28高晓莹:《论少年犯罪的社会预防政策》,载《学术论坛》,2010年第12期。
    29张利兆:《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第284页。
    30王牧:《新犯罪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334页。
    31马丁·R·哈斯克尔,路易斯·雅布隆斯基:《青少年犯罪》,群众出版社,1987年版,第83页。
    32徐秉政:《浅探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及预防对策》,载《成都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33李文安:《城市民工犯罪的社会因素和控制对策》,载《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第1期。
    34张利兆:《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第273页。
    35高晓莹:《少年司法制度论纲》,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第7期。
    36郭翔:《美、英、德少年司法制度概述》,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37牛忠志、姚桂芳:《中外少年刑法若干问题比较研究》,载《政法论丛》,2004年第6期。
    38牛忠志、姚桂芳:《中外少年刑法若干问题比较研究》,载《政法论从》,2004年第6期。
    39张利兆:《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第85页。
    40王牧:《少年司法制度是国家预防和减少犯罪的重大战略措施》,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年第1期。
    41工敏远、李贵方、张鸿巍、李建明、雷小政、左为民、陈卫东:《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与矫正的域外比较》,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42熊红祥:《我国已有少年法庭2000余个,法官7000余人》,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09-11/02/content_12372713.htm,2009年11月2日。
    43谢佑平、金勇、刘辉、上官春光、李博、潘度文、黄京平:《.中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现状》,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44徐建:《论我国建设少年法院的条件和必要性》,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1年第4期。
    45王牧:《我国犯罪对策的战略选择》,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年第3期。
    46于国旦:《应将少年刑事立法独立出来》,载《检察日报》,2005年10月25日。
    47廖卫华:《专家:中国应增设<少年法>,维护少年犯权益》,中国新闻网,http://news.sina.com.cn/c/2004-07-18/10233118585s.shtml,2004年7月18日。
    48高晓莹:《少年司法制度论纲》,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第7期。
    49赵秉志:《社区矫正专题整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页。
    50谢佑平、金勇、刘辉、上官春光、李博、潘度文、黄京平:《中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现状》,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51冯卫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前调查制度探讨》,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年第1期。
    [1]姚建龙.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综述.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
    [2]张利兆.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研究.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
    [3]鲁宽民.张晓玲.青少年犯罪预防与对策研究.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
    [4]沈玉忠.未成年人犯罪特别处遇研究.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10
    [5]王牧.新犯罪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张利兆.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研究.北京:中国检察出版.2006
    [7]王牧.中国犯罪对策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8]梁根林.刑事政策:立场与范畴.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9]姚建龙.长人成人:少年司法制度的构建.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10]周振想.青少年犯罪学.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11](日)大谷实.刑事政策学.黎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2]郗杰英.鞠青.家庭抚养和监护未成年人责任履行的社会干预研究报告.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13]赵乘志.社区矫正专题整理.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14]顾军.未成年人犯罪的理论与司法实践.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15]张远煌.未成年人犯罪专题整理.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16]张中剑,黄荣康,赵俊,邬耀广.少年法研究.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
    [17]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18]康树华.犯罪学.北京:群众出版社.1988
    [1]冯卫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市前调查制度探讨.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1)
    [2]高晓莹.少年司法制度论纲.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7)
    [3]操学诚,桂明,路琦,牛凯.我国术成年犯抽样调查分析报告.青少年犯罪问.2010,(4)
    [4]徐建.论我过建设少年法院的条件和必要性.青少年犯罪问题.2001,(4)
    [5]王牧.少年司法制度是国家预防和减少犯罪的重大战略措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1)
    [6]牛忠志,姚桂芳.中外少年刑法若干问题比较研究.政法论丛.2004,(6)
    [7]郭翔.美、英、德少年司法制度概述.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95,(4)
    [8]高晓莹.论少年犯罪的社会预防政策.学术论坛.2010,(12)
    [9]向红.未成年人犯罪的学校原因探析.沧桑.2006,(1)
    [10]胡艳辉.家庭功能不全与未成年人犯罪研究.湘潮.2007,(2)
    [11]姚建龙.刑事法视野中的少年:概念之辩.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3)
    [12]梁根林.当代中国少年犯罪的刑事政策总评.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9,(1)
    [13]周道鸾.中国少年法庭制度的发展与完善.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6)
    [14]谢佑平,金勇,刘辉,上官春光,李博,潘度文,黄京平.中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现状.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1,(4)
    [15]陈光中,姚建龙,宋志军,何挺,吴燕,龙宗智,万春,宋英辉.中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的完善.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1,(4)
    [16]王牧,张远煌,叶青,夏阳,张宇,林维,万春.未成年人犯罪基本状况与走向.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1,(4)
    [17]王敏远,李贵方,张鸿巍,李建明,雷小政,左为民,陈卫东.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与矫正的域外比较.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1,(4)
    [1]王牧.我国应当尽快建立少年司法制度.人民法院报,2003\1\6
    [2]芦萍,阎鑫.留守儿童缺爱人生需“看守”.人民法院报.2011\1\5
    [3]武伙.关注流动人口犯罪.人民日报,2001\2\14
    [4]于国口..应将少年刑事立法独立出来.检察日报,2005\10\2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