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规划策略研究基于唐山的理论与实践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研究在总结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特点、城市转型的演变规律、转型发展相关的理论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回顾资源型城市典型的代表城市-唐山的产业及城市发展历程。结合唐山自身特点,分析城市转型的思路和确立的城市发展目标。
     重点研究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战略支持、以及空间上的引导和落实,配合城市的经济转型,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推动产业转型和升级产业结构转型的绿色策略;引导城市空间和产业向沿海布局的蓝色策略;促进城乡社会和谐建设的红色策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的深绿策略。并提出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公共优先、生态优先、安全优先”等原则。论证发展策略的可实施途径。
     通过研究和探讨各策略间的内在联系,策略对城市发展建设中的相关决策制定产生作用与影响。形成在转型时期城市规划相应的工作思路。将具体的规划策略转化为操作层面能付诸实施的法定规划。
     通过对城市规划失效成因的解析、实效评估以及城市规划的再认识。分析目前规划领域技术层面、制度层面存在的问题,探讨对规划变革的途径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变革现有的城市规划运作模式,强化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建立具有实效性的规划编制方法。构建完备的城市规划研究和编制体系。研究通过对规划管理运行体系和决策体系相关制度的研究,希望能变革现有体制、机制的制度障碍,建立符合城市发展规律有效解决现实问题,建立在理性务实基础上,富有城市自身特色的城市规划研究、编制、决策、管理体系框架。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the features of resources–type-citie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t’s also based on the regular evolution pattern of the city transition and the achievements of relevant theory and research. Tangshan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resources-type-city and its industries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are reviewed. The idea of city transition and the established city development goals are analyzed combining the features of the Tangshan city itself.
     City planning has been studied as a key point and strategies have been provided. ooperating with the economic evolution, some planning strategies have been put orward with the guidance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practice. Those strategies are: he green strategy which can push industrial transition and upgrade the transition of ndustry structure; the blue strategy which can lead cities and their industries to ocean ayout; the red strategy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in oth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he deep green strategy which aims to construct an cologically Habitable City. Principles such as priority of public, priority of ecology nd priority of safety have been put forward.
     The research aims at having influences on decision making of city construction nd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about the inner link between all he strategies. Hence the ideas for city planning during the city transitional time are ormed in order to turn specific planning strategy into enforceable law and egulations.
     The research has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echnique level and system level of the present planning field through analyzing the failure city planning factors. It also has discussed the ways of planning innov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y to perfect it. Change the existing urban planning and operational mode, strengthen urban planning to establish a public policy attribute and set up effective planning method. Build a comprehensive urban planning research and formulation system. Through researching into related planning management operation system and decision-making system, the research hopes to remove the barriers from the existing system and mechanism, and to establish the framework of planning research, compilation, decision-making and management, which conforms to the regular pattern of city development and can solve problems in the real world. This framework is also set up on the basis of reason and reality and it bear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ty itself.
引文
6傅威,林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模型的比较分析【J】四川环境. 2010.6第29卷第3期
    7沙彬,刘冰,崔明子.唐山城市文化探微[J].唐山学院学报. 2005.12第18卷第4期
    19王建国,戎俊强,城市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改造再利用,世界建筑,2001(06)
    21 Lynch, Kevin. Good City Form.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1984
    22曹凯成等,唐山市环境空气功能区达标实施方案的研究,河北工业科技,2007,07
    
    23王建国等,后工业时代产业建筑遗产保护更新,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4黄琪,上海近代工业建筑保护和再利用,同济大学博士论文,2007中服务的产业。
    27王建国,张愚,沈瑾,唐山焦化厂产业地段及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城市规划,2008年第32卷第2期.
    28吴良铺,世纪之交的凝思—建筑学的未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9刘伯英,李匡,北京工业遗产评价办法初探,建筑学报,2008(12)
    黄琪,上海近代工业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同济大学博士论文,2007
    30,梁思成,《梁思成全集》第五卷,闲话文物建筑的重修与维护,北京,中国建筑下业出版社,2001,P446
    31王辉,唐山市城市展览馆,建筑学报,2008(12).
    32王建国,张愚,沈瑾,唐山焦化厂产业地段及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城市规划,2008年第32卷第2期.
    33刘抚英,栗德祥,唐山市古冶区工业废弃地活化与再生策略研究,建筑学报,2006(08).
    34王建国等,后工业时代产业建筑遗产保护更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8
    44陈浩,张京祥,吴启焰.转型期城市空间再开发中非均衡博弈的透视: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城市规划学刊, 2010(5).
    4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解说,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4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解说,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49邢海峰,《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其制度化》.团结,2009(4)
    50张忠国、邢海峰,城乡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策略,兵器工业出版社出版,2008
    仇保兴,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变革,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241
    51雷翔.走向制度化的城市规划决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6
    52建设部2005年软科学项目,住房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研究,2007
    53刘佳福、邢海峰、张舰《市场经济条件下省域城乡规划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其制度创新》.城市发展研究,2008(4)
    [1]赵天石.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7.22-23
    [2]齐建珍等.资源型城市转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62-65
    [3]刘云刚.中国资源型城市界定方法的在考察[J].经济地理,2006,06:940-943
    [4]叶蔓.资源型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6:8-10
    [5] Roger Perman, Yue Ma, James McGilvarv, Michael Common. Natur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Second Edition).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1999:19
    [6]吴前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理论与模式优化研究-以铜州市为例[D].博士论文,2008.12:8-13
    [7]王国栋申守勤;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规划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9.4:47-52
    [8]焦华富,陆林;西方资源性城镇研究的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07.3第15卷第3期
    [9]王国栋申守勤.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规划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9.4
    [10]李文彦.煤矿城市的工业发展与城市规划问题[J].地理学报,1978,33(1):63-78
    [11]李雨潼.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9.1:25-31
    [12]吴前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理论与模式优化研究—以铜州市为例[D].博士论文,2008.12:13-16
    [13]孙雅静.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出路[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88
    [14]赵天石.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7.41
    [15]孙雅静.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出路[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19
    [16]屈有名,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模式、途径、及政策研究[D],2008.5 13
    [17]戴昕晨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基于安徽淮北市的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05.1
    [18]贾庆,卜正学.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研究[J].科学实践.2010 .1.174
    [19]齐建珍等.资源型城市转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74-75
    [20]戴伯勋,沈宏达.现代产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 45-49
    [21]刘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与就业[J].经济导刊.2010,02.35
    [22]李雨潼,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8.8
    [23]清泰、刘世锦,振兴东北新思路[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4]李雨潼,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8.8,119-120
    [25]李雨潼,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8.8 ,132
    [26]王莉娴资源型城市人口生存与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以大庆市为例[J].中国保健营养,2010,04:116.
    [27]王喜荣李锦峰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提升研究——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2010,07.99
    [28]李晟晖:矿业城市产业转型研究—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区域经济,2002年第6期.总第139期
    [29]葛竞天: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经验看东北老工业区的改革.财经问题研究.第1期(总第254期),2005.1
    [30]焦华富韩世君路建涛:德国鲁尔区工矿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经济地理.第17卷第2期,1997.6
    [31]增长的极限.http://baike.baidu.com/view/1127603.htm
    [32]段昌钰.曹妃甸工业区发展循环经济的SWOT分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 2008.9
    [33]程立显.关于社会公正、经济和生态的伦理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9第18卷第3期
    [34]资源型城市转型学齐建珍《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06-30
    [35]段昌钰.曹妃甸工业区发展循环经济的SWOT分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 2008.9
    [36]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路径探索董锁成李泽红《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1-01-10
    [37]经济空间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谢爱辉《经济问题》- 2005-05-28
    [38]戴昕晨,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基于安徽淮北市的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05.1
    [39]贾庆,卜正学,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研究[J].科学实践.2010,1.174
    [40]刘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与就业[J].经济导刊.2010,02.35
    [41]刘云刚,中国资源型城市界定方法的在考察[J].经济地理,2006,06:940-943
    [42]焦华富陆林,西方资源性城镇研究的进展.自然资源学报.2007.3第15卷第3期[43]李文彦,煤矿城市的工业发展与城市规划问题[J].地理学报,1978,33(1):63-78
    [44]李文彦,煤矿城市的工业发展与城市规划问题.地理学报, 1978, Vol.33 No.1: 63-76
    [45]董锁成,等.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与战略探索.城市规划, 2007, Vol.17No.5: 12-17
    [46]武前波,崔万珍.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生态哲学:天人合一,现代城市研究,2005(9):45-49
    [47]马继云,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形态特征,学术研究,2002(3):54-58
    [48]龙彬,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传统精髓钩沉,城市规划汇看,1998(6):42-45
    [49]王娅琳,风水与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山西建筑,2004,vol30(20)L:12-13
    [50]程立显,关于社会公正、经济和生态的伦理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9第18卷第3期
    [51]李晟晖,矿业城市产业转型研究—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区域经济,2002年第6期.总第139期
    [52]王莉娴,资源型城市人口生存与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以大庆市为例[J].中国保健营养,2010,04:116.
    [53]王喜荣李锦峰,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提升研究——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2010,07.99
    [54]葛竞天,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经验看东北老工业区的改革.财经问题研究.第1期(总第254期),2005.1
    [55]焦华富韩世君路建涛,德国鲁尔区工矿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经济地理.第17卷第2期,1997.6
    [56]国外宜居城市建设实践及其启示姜煜华;甄峰;魏宗财国际城市规划2009-08-19
    [57]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进展综述赵景海城市发展研究2006-05-26中篇
    [58]江曼琦: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经济分析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59—160页。
    [59]顾朝林、甄峰、张京祥:集聚与扩散——城市空间结构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4页。
    [60]何伟:区域城镇空间结构与优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09—214页。
    [59]生态
    [61]桂萍;孔彦鸿;莫罹生态安全格局视角下的城市水系统规划城市规划2009-0409
    [62]曹凯成等,唐山市环境空气功能区达标实施方案的研究,河北工业科技,2007,
    [63]张路峰,唐山震后重建回顾,北京规划建设[J], 2008年04期:45-47
    [64]洪金祥,崔雅君,城市园林绿化与抗震防灾——唐山市震后绿地作用与建设的思考,中国园林[J],1999年03期
    [65]左进,周铁军,林岭,从城市震灾的角度探析中小型城市公园的发展,重庆建筑大学学报[J],第30卷第2期,2008年4月
    [66]杨晓春、司马晓、洪涛,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方法初探——深圳的启示,规划师[J],2008年6月:122-129
    [67]王建国,蒋楠,后工业时代中国产业类历史建筑遗产保护性再利用,建筑学报,2006(08)
    [68]王建国,张愚,沈瑾,唐山焦化厂产业地段及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城市规划,2008年32卷第2期.
    [69]王辉,唐山市城市展览馆,建筑学报,2008(12)
    [70]刘抚英,栗德祥,唐山市古冶区工业废弃地活化与再生策略研究,建筑学报,2006(08)
    [71]郝卫国,于坤,城市记忆的延续——唐山工业旧厂区再生为系列展陈空间的探索与实践,装饰,2010(02)
    [72]刘伯英,李匡,北京工业遗产评价办法初探,建筑学报,2008(12)
    [73]王建国,戎俊强,城市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改造再利用,世界建筑,2001(06)
    [74]刘晶晶,地震与中国人如影随形——解读中国地震带,中国国家地理[J],第572期,2008年6月
    [75]雷芸,阪神·淡路大地震后日本城市防灾公园的规划与建设,中国园林[J]
    [76]杨晓春,李云,周舸;,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的平灾结合视点—以唐山为例《城市建筑》- 2009-08-05
    [77]宋伟轩,朱喜钢,中国封闭社区——社会分异的消极空间响应规划师2009-11-01
    [78]刘小波,马燕,张飏;张杰,北京当前典型城市住区的共有权客体分析北京规划建设2010-05-15
    [79]彭晖,紧凑城市的再思考紧凑城市在我国应用中应当关注的问题国际城市规划2008-10-18
    [80]易峥,混合式住区对中国大都市住房建设的启示城市规划2009-11-09
    [81]周静,彭晖,历史主义视角下紧凑城市的再思考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82]张旺锋,赵威,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实践失效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7-20
    [83]王晓川,走向公共管理的城市规划管理模式探寻—兼论城市规划、公共政策与政府干预规划师2004-01-25
    [84]张旺锋,朱德宝,江琦,城市规划编制中的规划失效影响分析现代城市研究2007-02-28
    [85]张京祥,陈浩;中国的“压缩”城市化环境与规划应对城市规划学刊2010-11-20
    [86]二元性的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实践童明城市规划1997-09-09
    [87]张京祥;吴启焰;转型期城市空间再开发中非均衡博弈的透视—政治经济学的视角陈浩;城市规划学刊2010-09-20
    [88]董屹平从社会公正到空间公正关于安置区设计策略的社会意义分析时代建筑2009-03-18
    [89]陈锋,王唯山,吴唯佳,孙施文,周岚,吕斌,杨保军,赵万民非法定规划的现状与走势城市规划2005-11-09
    [90]高中岗;张兵对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若干思考和建议城市发展研究2010-02-26
    [91]汤海孺不确定性视角下的规划失效与改进城市规划学刊2007-05-15
    [92]宋军非法定规划方法初探规划师2006-12-30
    [93]郑卫,杨建军,也论唐长安的里坊制度和城市形态,城市规划,vol29(10):83-88
    [94]卢济威,于奕,现代城市设计方法概论,城市规划,2009,vol33(2):66-71
    [95]丁成日,“经规”、“土规”、“城规”规划整合的理论与方法,规划师,2009,vol(3):53-58
    [96]陈浩,张京祥,吴启焰,转型期城市空间再开发中非均衡博弈的透视:政治经济学视角.城市规划学刊,2010,(5)
    [97]张京祥,陈浩,中国的压缩型城市化环境与规划应对.城市规划学刊,2010,(6)
    [98]王明田,等.基于民生视角的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规划, 2008, 05
    [99]汤海孺,不确定性视角下的规划失效与改进.城市规划学刊, 2007, 3: 25-29
    [100] Stuart F, Chapin Jr, Edward J Kaiser. Urban Land Use Planning(3rdedition). Urban a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85.
    [101]丁成日,市场实效与规划失效.国外城市规划, 2005,Vol20,No4: 1-6
    [102]王唯山,非法定规划的现状与走势.城市规划, 2005,11
    [103]吴志强,于泓,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城市规划学刊, 2005,6 : 2-10
    [104]张兵,对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若干思考和建议.城市发展研究, 2010,2 : 16-22
    [105]胡序威,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态势与面临问题.城市规划, 2002,2
    [106]陈雯,我国区域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的若干问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Vol9 No.2
    [107]王利等,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三规”协调设想.经济地理, 2008.05
    [108]宋军,非法定规划方法探索.规划师, 2006-S2-010
    [109]丁成日,城乡规划法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挑战及其对策.城市规划, 2009,Vol.33 No.2: 50-55
    [110]于亚滨,新时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重点探讨.城市规划, 2006,Vol.30 No.8: 75-77
    [111]阎树鑫,关也彤,面向多元开发主体的实施性城市设计.城市规划, 2007,Vol.31 No.11: 21-26
    [112]赵蔚,赵民,从居住区规划到社区规划.城市规划汇刊, 2006(,142)6: 68-71
    [113]罗震东,等,1980年代以来我国战略规划研究的总体进展[J ] .城市规划汇刊, 2002 (3)
    [114]仇保兴,论五个统筹与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 2004, Vol.28 No.1: 8-16
    [115]吴良镛,论从战略规划到行动计划.城市规划, 2003, Vol.27 No.12: 13-17
    [116]王茹,从北京高层建筑的发展看加强城市设计的必要性.海淀走读大学学报, 2004-S1-005
    [117]吴松涛、郭恩章,详细规划阶段城市设计导则编制.城市规划, 2001, Vol.25 No.3: 74-77
    [118]张明是,智囊系统城市规划管理决策链的重要环节
    [119]张京祥,城乡规划原理.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内部教材,2007
    [120]高中岗张兵,对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若干思考和建议城市发展研究17卷2010年2期
    [121]周岚,叶斌,徐明尧;探索面向管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度架构以南京为例城市规划2007-03-09
    [122]罗震东,赵民;试论城市发展的战略研究及战略规划的形成城市规划2003-01-09
    [123]于亚滨,新时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重点的探讨城市规划2006-08-09
    [124]王利,韩增林,王泽宇;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三规协调设想经济地理2008-09-26
    [125]石楠;人口规模城市规划2010-08-09
    [126]杨保军,王文彤;总体规划批什么城市规划2010-01-09
    [127]周建军,城市规划管理机制创新的思考和实践—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
    [128]吴松涛,郭恩章;论详细规划阶段城市设计导则编制城市规划2001-03-09
    [129]刘佳福,邢海峰,张舰;市场经济条件下省域城乡规划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其制度创新城市发展研究2008-12-26
    [130]邢海峰;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其制度化团结2009-08-15
    [131]郑文武;以“人大”为核心的综合型城乡规划申诉机制构建探讨规划师2009-09-01
    [1]朱介鸣,市场经济下的中国城市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2]P?霍尔著,城市和区域规划.邹德慈,金经元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3]邢海峰,新城有机生长规划论—工业开发先导型新城规划实践的理论分析.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6
    [4]张坤民温宗国杜斌等,生态城市评估与指标体系.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6
    [5]袁占亭,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转型与再城市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0
    [6]扬帆,城市规划政治学.南京:东南大学社版社,2008.6
    [7]钟纪刚,巴黎城市建设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8]王旭,美国城市发展模式:从城市化到大都市区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
    [9]孙群郎,美国城市郊区化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0]雅各布斯著,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纪念版.金衡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8
    [11]卡莫纳等编著,公共场所—城市空间.冯江等译.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1
    [12]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12
    [13]王富臣,形态完整—城市设计的意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4]郭湘闽,走向多元平衡—制度视角下我国旧城更新传统规划机制的变革.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5]格林斯坦等编,循环城市:城市土地利用与再利用.丁成日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16]王颖,杨贵庆.社会转型期的城市社区建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7]王世福,面向实施的城市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8]童明,政府视角的城市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9]凯文.林奇著,城市形态.林庆怡陈朝晖邓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6
    [20]李阎魁,城市规划与人的主体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1]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芮经纬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10
    [22]杨志疆,当代艺术视野中的建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3
    [23]何子张,城市规划中空间利益调控的政策分析.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5
    [24]加文著,美国城市规划设计的对与错(原著第二版).黄艳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5]杨德昭,新社区与新城市:住宅小区的消逝与新社区的崛起.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26]杨德昭,社区的革命—世界新社区精品集萃.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2
    [27]理查德.瑞杰斯特著,生态城市伯克利:为一个健康的未来建设城市.沈清基沈贻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8]王兴平,中国城市新产业空间:发展机制与空间组织.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9]李冬生,大城市老工业区工业用地的调整与更新:上海市杨浦区改造实例.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12
    [30]田野,转型期中国城市不同阶层混合居住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1]王伟强,和谐城市的塑造—关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政治经济学实证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2]邓毅,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方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3]赵民赵蔚,社区发展规划—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4]凯文.林奇著,城市意象.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4
    [35]新都市主义协会编,杨北帆张萍郭莹译,新都市主义宪章.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6]CARL FINGERHUTH著,向中国学习:城市之道.张路峰包志禹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7]丁成日,城市空间规划—理论、方法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
    [38]查尔斯沃思著,夏海山等译,城市边缘:当代城市化案例研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6
    [39]张鸿雁等,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城市可持续创新战略.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1
    [40]顾朝林等,城市管治:概念.理论.方法.实证.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3
    [41]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编著;人性场所(第二版):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俞孔坚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0
    [42]王佐,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整治.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9
    [43]周进,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规划控制与引导—塑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4]王爱华夏有才主编,城市规划新视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5]张兵,城市规划实效论:城市规划实践的分析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6]郝寿义主编,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期城市规划体系建设.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12
    [47]严正主编,中国城市发展问题报告.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1
    [48]朱喜钢,城市空间集中与分散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9]鞠美庭等编著,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5
    [50]孙振华鲁虹主编,公共艺术在中国.香港心源美术出版社,2004.10
    [51]霍尔著,明日之城:一部关于20世纪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思想史.童明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11
    [52]赵天石,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7.22-23
    [53]齐建珍等,资源型城市转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62-65
    [54] Roger Perman, Yue Ma, James McGilvarv, Michael Common. Natur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Second Edition).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1999:19
    [55]王国栋申守勤,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规划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9.4,47-52
    [56]戴伯勋,沈宏达,现代产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45-49
    [57]清泰、刘世锦,振兴东北新思路[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58]李雨潼,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8.8,119-120
    [59]孙雅静,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出路[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88
    [60]江曼琦:《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经济分析》,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59-160
    [61]顾朝林、甄峰、张京祥:《集聚与扩散——城市空间结构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74
    [62]何伟:《区域城镇空间结构与优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209-214
    [63]梁思成,《梁思成全集》第五卷,闲话文物建筑的重修与维护,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64]吴良铺,世纪之交的凝思—建筑学的未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65]王建国等,后工业时代产业建筑遗产保护更新,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吴前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理论与模式优化研究-以铜州市为例[D].博士学位论文,2008.12:8-16
    [2]叶蔓,资源型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6:8-10
    [3]黄琪,上海近代工业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同济大学博士论文,2007
    [4]屈有名,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模式、途径、及政策研究[D],2008.5 13
    [5]赵景海;我国资源型城市空间发展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05-01
    [6]张晨;我国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复合系统研究南开大学博士论文2010-05-01
    [7]孙春暖;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城市空间结构重构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05-01
    [8]宋飏;矿业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与机理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8-12-01
    [9]朱巍;成都市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相互关系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5-12-01
    [10]秦贞兰;从优化空间结构角度探讨城市可持续发展青岛大学硕士论文2008-05-15
    [11]江琦;城市规划失效分析与研究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6-05-01
    [12]杨春盛;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城市规划失效研究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10-01
    [1]建设部课题组,住房、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市场专题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
    [2]唐山市规划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唐山市总体规划纲要2007-2020》([R],2008年
    [3]唐山市规划局,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唐山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在编)[R],2008年,课题组成员:杨晓春、周舸、李云、陈淑芬、张剑、潘钧鹏,规划局主持人员:赵铁政等
    [4]杭州市规划局、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杭州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R],2007年,课题组成员:杨晓春、黄卫东、洪涛、刘冰冰等,规划局主持人员:黄瑚、郑心舟、吴为、董巧巧
    [5]深圳市规划局、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R],2006年,课题组成员:杨晓春、黄卫东、李云、洪涛、黄治、曾媛,规划局主持人员:黄伟文、潘津江、陈广俊
    [6]唐山市规划局;东南大学王兴平唐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战略发展研究
    [7]唐山市规划局;南京大学张鸿雁唐山市城市文化资本城市文脉体系开发战略研究
    [8]唐山市规划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恺唐山市城市中心区空间整治研究;
    [9]唐山市规划局;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张路峰唐山机场铁路线性空间再利用研究
    [10]唐山市规划;都市实践王辉刘旭西北井粮库地段改造研究
    [11]唐山市规划局;邹涛栗德祥唐山市主城区与中心城区生态规划研究
    [12]唐山市规划局;南京大学唐山市城市经营策略研究
    [13]唐山市规划局;河北理工学院苏幼坡基于综合防灾唐山市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
    [14]唐山市规划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刘抚英栗德祥唐山市古冶区工业废弃地活化与再生及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15]唐山市规划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刘小波栗德祥张杰唐山凤凰新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体系的研究
    [1]增长的极限.http://baike.baidu.com/view/1127603.htm
    [2]唐山市情http://www.tangshan.gov.cn/html/tangshanshiqing/2010/0608/115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