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人居环境建设综合交通体系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三峡工程整体人居环境建设中,库区综合交通体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三峡库区乃至更广大范围城乡社会和谐发展、经济和文化进步、城镇体系与城市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作用。论文选题力求紧扣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着眼于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相关实践积累基础上,结合导师所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南地区流域开发与人居环境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5057816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三峡库区城市建设的工程技术研究”(项目批准号:20030611022)工作,作为项目研究的骨干人员,论文选择对库区的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进行研究,从纵横两方面分析库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发展规律以及理论及其实践的技术方法:在纵向方面,总结三峡地区交通建设的历史变迁及库区现代交通的发展态势,在横向方面,研究三峡库区规模和性质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技术对策。
     在库区的区域交通研究方面,论文从三峡周边地区、泛三峡区域、三峡库区三个地域入手,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运输这四个具有常规交通规划与建设类型体系,进行比较研究,提出结合流域经济开发、人居环境建设而引发的区域协作与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思考与措施;在库区的城市交通研究方面,针对道路及交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三峡库区及山地城市特点,对不同规模与形态的城市、城镇,从对外交通与内部交通两方面,结合移民迁建和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等技术内容,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规划与设计的技术性思考。
     论文研究内容分为:
     第一章为绪论,包括选题的依据、研究的目的与方法、支撑的学科体系等内容。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项目,三峡工程百万移民带来的库区城市迁建与交通工程系统建设是十分复杂的,论文介绍了国内其它流域水利工程移民迁建的基本情况,以及三峡库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典型示范价值。
     第二章为三峡库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与交通建设的关系研究,提出适应库区与山地环境的交通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从地形、地貌、山脉、水系等方面,总结三峡库区城市与交通建设的地域特点;分析三峡库区的资源条件、人口与城镇分布、移民迁建特征,提出库区交通体系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
     第三章为三峡地区交通建设的历史变迁研究,将交通建设成就融入三峡地区历史文化范畴。包括三峡地区古代的水陆交通与城市发展关系、桥梁建筑成就、街道空间格局等,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剖析交通建设历史遗产保护对三峡库区城市发展的积极意义。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ffic system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is very important. It is directly connected to the traffic net、the towns system in the region. and effects the urbanization、shaking off poverty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district too. There are 7 parts in the dissertation studied the regional and urban transportation. it introduces the contents and the targets of the study in the first part .In the 2nd part of the dissertation it summar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planning and traffic system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district by analysis the nature environment condition(such as terrain、relief、mountain、river etc)、the social and economical factor (such as population、GDP、building of migrated towns) in the region. The aims of the analysis are to find the regularity in towns and traffic net and get a total knowledge about the synthetic traffic system in the three gorges district. It studies the vicissitudes of the roads、bridges and streets in the past and considers as a historical heritage of the three gorges culture in the 3rd part of the dissertation.
     It is the study about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the 4th and 5th part of the dissertation. It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portation of the rivers、roads、railways、aviation and towns system in the region,the ac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ies from transport .It compares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with the Yangtze-River delta and the Zhujiang-River delta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nsportation .and rises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nthetic traffic system in the different range such as increasing the density of highway and railway . and strengthening the highway connection in the South-north direction in the three gorges district. It is necessary assorting with the traffic net of the neighborhood provinces such as Sichuan、Guizhou、Hubei and Hunan .The article studies the transportation in Chongqing too. and discusses the metropolis’s action to the three gorges district traffic system.
     It’s the study about urban transportation in the 6th part. Some important problems are discussed in the section such as traffic demands in the future、the policy of development about urban communication in the cities beside the reservoir .There are some conclusion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transportation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It predicts the increasing tendency of the demands on the communication and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rban frame and the road system. It rises some
引文
1 引自《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吴良镛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年
    1 资料来源:《大巫山文化》 任桂圆著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年 8 月
    2 资料来源:《中国三峡移民》 雷亨顺 主编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12 月
    1 引自《中国三峡移民》,雷烹顺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年 12 月
     1 引自《迁建与发展——三峡库区城镇发展研究》 王松涛 重庆建筑大学博士论文
    1 引自《元史·地理志》。驿站是元代交通设施的核心,规模庞大而豪华,水路驿站提供舟船,陆路驿站提供车马,据统计元代忽必烈时期全国有陆驿 1095 个、水驿 424 个,站距 60 里至 100 里不等。
     1 根据《重庆市公路运输志》,《重庆交通大事记》及各地方志整理。
     1 《中国石桥》前言,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 年出版。
     1 资料来源:《云阳长江大桥可行性研究报告》
    1 资料来源 2005 年 1 月 22 日 《重庆青年报》
    1 资料来源:重庆市都市区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1 资料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重庆市人民政府第 64 次常务会议通过)。
     1 根据《重庆市城镇体系规划》(2004)及湖北省、宜昌市相关规划资料整理。
    1 资料来源:《深谷回声——三峡经济开发的历史反思》,南勇,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年
    2 资料来源:《深谷回声——三峡经济开发的历史反思》,南勇,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年
    1 根据《重庆市城镇体系规划》(2004)及湖北省、宜昌市相关规划资料整理。
     1资料来源:上海大都市圈综合交通发展研究,陆锡明,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
    1 资料来源:重庆市地图册,成都地图出版社,2005 年 1 月出版
     1 资料来源:《奉节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02 年编制
     1 资料来源:《重庆市忠县城镇体系规划》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2 年编制
     1 资料来源于《长寿区城镇体系规划》,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02 年编制
    2 资料来源:重庆晚报 2005 年 3 月 14 日
    1 资料来源:《长江三峡工程初步设计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报告》,长江水利委员会 1993.6
     1 资料来源:《长 11.4 江三峡工程初步设计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报告》,长江水利委员会 1993.6
    2 资料来源:《长江三峡工程初步设计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报告》,长江水利委员会 1993.6
     1 资料来源:《长江三峡工程初步设计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报告》,长江水利委员会 1993.6
     1 资料来源:《长江三峡工程初步设计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报告》,长江水利委员会 1993.6
     1 资料来源:《长 10.6 江三峡工程初步设计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报告》,长江水利委员会 1993.6
    2 资料来源:《长江三峡工程初步设计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报告》,长江水利委员会 1993.6
     1 资料来源:《长江三峡工程初步设计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报告》,长江水利委员会 1993.6
     1 资料来源:《长江三峡工程初步设计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报告》,长江水利委员会 1993.6
     1 资料来源:《长江三峡工程初步设计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报告》,长江水利委员会 1993.6
    2 资料来源:《我国支线航空发展的方针与对策》,匡新,INTERNATIONAL AVIATION,2001.8
     1 中国民航总局运输司统计资料(2002)
    2 资料来源:《中国交通地理》陈航主编,科学出版社 2000,根据其他资料有增减。
    1 中央电视台 2005 年 4 月 23 日《天工开物》节目。
    2 资料来源:重庆市综合交通规划(2004)
     1 资料来源:方贵金 张喜成 《四川支线机场定位及旅游航线布局》 机场 2003.5
     1 资料来源:《四川省 3 个民航支线机场亏损原因及对策建议》,任承彝,经济体制改革,2003.1
     1 刁永海 朱金福 支线机场的建设与发展 中国民用航空 2002.5
     1 资料来源:《我国民航支线机场发展战略研究》,赵民合,综合运输,2003.11
     1 资料来源:《云阳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06),重庆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
    1 资料来源:《长江三峡工程移民迁建大纲》
    2 资料来源《三峡工程移民研究》p109,长江水利委员会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1 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陈茜 陈学武,《城市交通》2003.1
     1 资料来源:《重庆市长寿港总体规划报告》
    1 资料来源:全国公路普查资料汇编(1979 年),目前多数江河渡口已经被桥梁取代。
     1 资料来源:《中国交通地理》陈航主编,科学出版社 2000,有增减。
    1 资料来源:《长江三峡工程初步设计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报告》,长江水利委员会 1993.6
    2 资料来源:同上。
     1 本节部分交通调查资料来源于:《重庆市综合交通规划》(2004~2020),重庆市规划局交通所 2005 年编制
    1 本表部分资料来源于《重庆市港口岸线规划》,重庆市规划局 2004 年编制
     1 根据《万州区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及其他相关资料整理。
     1 资料来源:《自贡市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发展研究》,自贡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及其他资料整理
    1 根据《万州区城市总体规划 2003—20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及其他相关规划整理。
    2 资料来源:《万州区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年)》中国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04 年编制
    1 资料来源:重庆市万州城市公共交通规划,重庆市万州区规划设计研究院,2003 年 12 月
    2 资料来源:重庆市万州城市公共交通规划,重庆市万州区规划设计研究院,2003 年 12 月
    1 资料来源:《重庆市建设系统统计年鉴》
     1 资料来源于《重庆市万州城市公共交通规划》,重庆市万州区规划设计研究院,2003 年 12 月
     1 资料来源:《云阳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2002 年编制
    [1] Ebenezer Howard 著.金经元译.明日的田园城市.商务印书馆.2000
    [2] 吴良镛.城市规划与设计论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86
    [3] 吴良镛.广义建筑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4]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5] 吴良镛等.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6] 赵万民.三峡工程与人居环境建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7] 黄光宇.山地城市学.科学出版社.2002.
    [8] 黄光宇.山地城市学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9] 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 科学出版社.2002
    [10] 黄光宇.山地城市规划与设计(1959——2002)作品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11] 黄光宇等.97’山地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发展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97
    [12] 龙彬.中国古代山水城市营建思想研究.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3] 面向 21 世纪的建筑学.1999 年北京国际建协第 20 届世界建筑师大会论文集.1999
    [14] 姚士谋、朱英明、陈振光等.中国城市群.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15] 武吉华.自然资源评价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6] 唐璞.山地住宅建筑.科学出版社.1992
    [17] 卢济威、王海松.山地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8] [美]凯文·林奇等.总体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19] [美]凯文·林奇著.林庆怡等译.城市形态.华夏出版社.2001
    [20] 大坝经济学.P·麦卡利编著.鲁志强等编译.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1
    [21] 王振复.人居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2] 袁中全、王勇.小城镇发展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23] 柳孝图.城市物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4] 雷亨顺、林建设.中国三峡移民.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25] 廖元和.中国西部工业化进程研究.重庆出版社.2000
    [26] 李国豪.建苑拾英 (1、2、3). 同济大学出版社
    [27] 赵和生.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8] 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29] 贺业钜.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30] 张驭寰.中国城池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31] 黄济人.老重庆——巴山夜雨.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
    [32] 史念海.黄河流域诸河流的演变与治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33] 任桂园.大巫山文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34] 蓝勇.三峡古镇.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35] 蓝勇.千古三峡.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36] 陈鸿彝.中华交通史话.中华书局.1992
    [37] 房仲甫、李二和.中国水运史.新华出版社.2003
    [38] 王祥荣.生态与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39] 宋永昌、由文辉、王祥荣.城市生态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0] 王玉德、张全明.中华五千年生态文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1] 王祥荣.生态与环境.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42] 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43] 周珂.生态环境法论.法律出版社.2001
    [44] 周干峙等.发展我国大城市交通的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5] 李杰.道路工程技术分析与决策.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46] M.D.迈耶著 曹锡秀译.城市交通规划有关决策的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47] 城市和城市群的客运交通系统.沙巴洛夫著 刘统畏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48] 钱柄华、张玉芬.机场规划设计与环境保护.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9] J.Michael Thamson 著 倪文彦译.城市布局与交通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50] Jim.Mccluskey 著.张仲一译.道路型式与城市景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51] 李旭宏.道路交通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52] 李海渊译.交通系统控制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
    [53] 蔡君时.世界公共交通.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54] 任天德等.铁道概论.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55] 杨晓光等.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56] 都市交通运输——新世纪的挑战与对策:第六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57] 21 世纪都市交通运输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第七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58] 中国交通研究与探索.第四届全国运输领域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民航出版社.2001
    [59] 21 世纪中国西部交通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四川科技出版社.2000
    [60] 世界大城市交通研究.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61] 97’重庆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62] 戴慎志.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63] 陈国阶等.中国科学院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科研项目组.长江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科学出版社.1994
    [64] 蓝勇.深谷回声——三峡经济开发的历史反思.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5] 王崇章.潘复生.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与科技进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66] 王冰.朱农.21 世纪长江三峡库区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67] 周万钧、黄志亮.长江三峡经济开放区发展研究.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
    [68] 冯德君.三峡库区建设与西部大开发.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1
    [69] 易熙平.三峡库区纵横谈.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
    [70] Eurasian T-ecopolis modern innovations in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international forum,Ufa,Russia ,2006
    [71]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Urban Planning and Networking for Historical Cities in Eastern and Central Asia,Baku,Azebiejian,2005
    [72] The First Workshop for Planning and Networking of Historical Cities in Eastern and Central Asia,Kunming,P.R.China,2003
    [73] T.W.Mermel ,The World’Major Dams and Hydro Plants, International Water Power & Dam Construction Handbook 1995,IWPDC,survey UK,1995
    [74] Environment and Housing in Third World Cities Edited by Hamish Main and Stephen Wyn Williams ,John Wiley &Sons ,Printed and Bound in Great Britain by Biddles ltd,Guildford, Surrey,1994
    [75] Development Intensity of Hillside Land in a Mountain C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liuYun, liu xianjie,Fro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mountainous regions 1997
    [76] The Significance of Architecture with Environment in the three Gorges Region,By Zhao wanmin,,Fro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mountainous regions 1997
    [77] On the Eco-Features of Cities and Town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ior Region and the Ecology of Reconstruction Planning By Li heping ,Fro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mountainous regions 1997
    [78] On the Urban Structure of the Moved Cities and Towns in the Yantze River Three Gorges Reservior Region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Han hua ,Fro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mountainous regions 1997
    [79] Studies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ountainous Region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ior Region By Zhang Anming,Fro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mountainous regions 1997
    [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2001
    [81]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规划大纲.1994
    [82]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重庆市实施<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办法.2002
    [83]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市万州城市总体规划(主城).1999
    [84]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万州区规划设计研究院、万州区建设委员会. 重庆市万州区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85]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重庆市万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0
    [86] 重庆市统计局.《重庆统计年鉴(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87]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重庆年鉴(2002).重庆年鉴社.2002
    [88] 汪德华.中国山水文化与城市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2
    [89] 应金华、樊丙庚. 四川历史文化名城.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
    [90] 武进.中国城市形态——结构、特征极其演变.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91] 吴良镛.赵万民..三峡库区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 .中国工程院首届论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前沿》.1998
    [92] 金经昌.城市规划、城市道路交通和城市高速道路. 城市规划汇刊.1979(3)
    [93] 赵万民.论三峡地域传统聚居的建筑学价值.新加坡“建筑与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1998
    [94] 赵万民.三峡聚居与文化意义.清华大学“现代乡土建筑与聚居环境” 国际学术研讨会.1997
    [95] 赵万民.论三峡传统聚居的环境观.建筑师.1999(2)
    [96] 赵万民.三峡库区城市迁建合理用地布局问题.城市规划. 1998(2)
    [97] 徐循初.关于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的改进.城市规划汇刊.1995(3)
    [98] 戴志中.山地城市广场创造.97'山地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发展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97
    [99] 徐思淑.山地城市街路析.97'山地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发展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97
    [100] 王松涛、祝莹.三峡库区城市形态的演变与迁建.城市规划汇刊.2000(2)
    [101] 舒从全.三峡库区城市形态的变迁.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6)
    [102] 黄建中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策略研究.城市规划 2002(7)
    [103] 杨明松.关于城市工程规划的几点看法.城市规划 2002(7)
    [104] 吴庆州.中国古城防洪的历史经验与借鉴.城市规划 2002(4)
    [105] 盛广耀.三峡库区城镇发展研究.城市问题.2000(3)
    [106] 孙静怡.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原则.都市交通运输.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107] 吴小柏.都市交通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市交通运输.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108] 周 涛.对重庆市道路交通规划及管理的几点认识.都市交通运输.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109] 腾西全.公路交通重庆主结点——采用双环线过境的综合实施研究.都市交通运输.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110] 吴国雄. 山水都市交通规划的特征问题及其特征研究.都市交通运输.西南交通大学出版.1998
    [111] 乔乐中. 重庆主城区城市交通规划值得探讨的问题.都市交通运输.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112] 沈晓阳.重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发展设想.都市交通运输.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113] 易圣涛.重庆都市交通发展对策.都市交通运输.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114] 陈忠富.重庆市道路交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都市交通运输.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115] 林海涛等.重庆市汽车保有量预测.都市交通运输.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116] 乔乐中.建设重庆综合交通系统若干问题的建议.21 世纪都市交通运输发展.1999
    [117] 景国胜.城市交通规划与总体规划的协调.21 世纪都市交通运输发展.1999
    [118] 张安明等.重庆三峡库区山地可持续发展发展初步研究.97’山地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发展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97
    [119] 张勇等.万县市库岸保护利用研究.97’山地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发展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97
    [120] 王松涛.迁建与发展——三峡库区城镇发展研究.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建筑大学.1999
    [121] 周建华.三峡库区城镇迁建的生态学对策与方法研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重庆.西南农业大学.200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