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文化视域下的宋代女性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巫术是遍存于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就古代女性而言,无论生、老、病、死,还是婚、孕、产、育,大多离不开包括巫术在内的手段和技艺以化解危机、规避风险。本文以宋代女性为研究对象,将其置于巫文化视域下进行检视,从婚育、身体、疾病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概述宋代女性与巫术的关系,对女性生活中的巫术事象、沟通人神的女性及拒巫者的行为表现进行描述分析。其次,寻绎宋代婚育巫术的社会和文化语境,透视宋代女性婚育中的巫术行为,如婚姻巫术、求子转胎、催生巫术、保育巫术等,并探寻婚育巫术的文化意蕴。宋代社会婚姻和生育的异化不可避免地将女性置于现实困惑之中,受生存本能的驱使和鬼神观、婚育观的支配而实施的各种巫术仪式与行为既寄托着宋人的各种愿望,也不失为一种解决女性职责与生育困扰之间冲突的方法。再次,剖析巫术活动中的女性角色及女体观,解读女性的身体象征,探讨妇科疾病的巫术疗法。在中国古代社会男性本位的文化背景下,女性身体更多地承载着社会文化的塑模和欲望的表达,有关女性身体的观念和实践、象征和符号或多或少地具有巫术的意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视女体污秽的观念渗透到宋代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二是在“割股”疗亲的队伍中,有为数不少的女性身负孝亲之责,不惜戕害自我,以己之血肉入药救治父母、公婆,就其行为发生机制来看,既有内在的精神动因,又有外在的社会动力;三是女性身体在不同的历史情境下都被赋予了十分丰富的内涵,诸如女童驱傩、倮形夜祭都有着特定的文化意义。由于传统意识的自
Witchcraft is a kind of cultural phenomena widely existed in human society. As far as ancient woman's concerned, not only birth, ageing, falling ill, death but also marriage, pregnancy, bearing and rearing children, she is always indispensable to the methods including witchcraft to dissolve crises and avoid risks. In the thesis, we make womankind in Song Dynasty as subject researched, investigates them from the view of sorcery culture, and has a discussion from the aspects of marriage and child-rearing, body, and diseases.
    First of all, the article outl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itchcraft and woman in Song Dynasty. It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sorcery matters in woman's life, the women connecting human beings with goddess, and woman's behavior of refusing witchcraft. Then, the author probes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of the witchcraft for marriage and child-bearing in Song Dynasty, inspects woman's sorcery behaviors during their marriage and nurturance, such as marriage witchcraft, impetrating pregnancy and positioner, midwifery witchcraft, child care witchcraft and so on, and further seeks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 of the witchcraft.In Song society, the alienation of marriage and child-bearing inevitably puts woman into practical bewilderment. Various sorcery ceremonies and behaviors which are motivated by life instinct and governed by the outlook on ghosts and child-bearing are not only the anchorage of
引文
① [美]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陈兼、刘昶译,第146页。
    ② [英]马林诺夫斯基著《文化论》,费孝通译,第72页。
    ③ [法]伏尔泰《风俗论》,梁守锵译,第129页。
    ④ [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连树声译,第121页。
    ⑤ [波]雅各布·布朗诺斯基《巫术、科学与文明》,邵家严译,第74页。
    ① [俄]沙利·安什林《宗教的起源》,第66页。
    ② [英]詹·乔·弗雷泽《金枝》,徐育新、汪培基等译,第58页。
    ③ 粱钊韬《中国古代巫术-宗教的起源和发展》,第16页。
    ④ 张紫晨《中国巫术》,第37页。
    ⑤ 詹鄞鑫《心智的误区-巫术与中国巫术文化》,第30-31页。
    ① 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第290页。
    ② 梁钊韬《中国古代巫术-宗教的起源和发展》,第36页。
    ③ 秦家懿、孔汉思《中国宗教与基督教》,44页。
    ④ 关于禁忌与巫术的讨论参见詹·乔·弗雷泽《金枝》,弗氏将禁忌看作“应用巫术中的消极的应用”(第31页)。
    ⑤ 《周礼注疏》卷27,《十三经注疏》,第828页。
    ⑥ 王章伟《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宋代巫觋信仰研究》,第35页。
    ⑦ [法]马塞尔·毛斯《社会学与人类学》,余碧平译,第14页。
    ⑧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卷29《禁经上》,《千金方》,第266页。
    ⑨ [宋]《圣济总录》卷4,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年版。(凡未注明乾隆汪氏燕远堂刻本者,均为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年版)。
    ⑩ 参考袁玮《中国古代祝由疗法初探》,《自然科学史研究》1992年1期。
    11 [元]脱脱等《宋史》卷168《职官八》。
    ① [美]卡拉·亨德森、苏珊·萧等著《女性休闲-女性主义的视角》,刘耳、季斌等译,第34页。
    ② [法]雅克·洛维希《巫术奇观》前言《致读者》,谢军瑞等译,第2页。
    ③ 江绍原《发须爪-关于它们的风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陈梦家《商代的神话与巫术》,《燕京学报》第20期(1936年);瞿兑之《释巫》,《燕京学报》第7期(1930年):梁钊韬《中国古代巫术-宗教的起源和发展》;李安宅著译《巫术的分析》。
    ④ 张光直《商代的巫与巫术》(《中国青铜时代》第2集,北京:三联书店1990年版):童恩正《中国古代的巫》(《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5期):饶宗赜《历史家对萨满主义应重新作反思与检讨:“巫”的新认识》(《中华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华书局1992年版);张紫晨《中国巫术》;胡新生《中国古代巫术》;高国藩《中国巫术史》、《敦煌巫术与巫术流变-中国民俗探微》:李零《中国方术考》、《中国方术续考》;林富士《汉代的巫者》;詹鄞鑫《心智的误区-巫术与中国巫术文化》;邓启耀《中国巫蛊考察》;宋兆麟《巫与巫术》、《巫觋—人与鬼神之间》等。
    ① 香港:中华书局2005年9月版。
    ② 成都:巴蜀书社2004年版。
    ③ 《中国史研究》1993年1期。
    ④ 张其凡、陆勇强《宋代历史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⑤ 《学术研究》2003年7期。
    ⑥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3期。
    ⑦ 《东方学》第101辑,2001年。
    ⑧ 《宗教学研究》2002年4期。
    ⑨ 《中国研究》,东京:刀水书房,1992年。
    ⑩ 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1996年。
    ① 所见相关研究成果中,专门性论著有:宋兆麟有关生育巫术、性巫术的专著:《生育神与性巫术研究》、《民间性巫术》、《中国的性、生育与巫术》。王子今《战国秦汉时期的女巫》;王贵元《女巫与巫术》;台湾学者宋锦秀《妇人胎产厌胜纵论》(《历史月刊》1999年第132期“驱邪避煞的巫术与信仰”专辑)、《古典妊娠医书中的“安胎”、“养胎”与“辟杀”》(《思与言》第35卷第2期,1997年);李贞德《汉唐之间医方中的忌见妇人与女体为药》(《新史学》第13卷第4期抽印本,2002年);李建民《马王堆汉墓帛书“禹藏埋胞图”笺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65本,第4分,1994年)、《“妇人媚道”考-传统家庭的冲突与化解方术》(《新史学》7卷4期,1996年)、《胞衣-关于它的传统、咒术与礼俗》(《北县文化》36,1993年);蒋竹山《女体与战争-明清厌炮之术‘阴门阵’再探》(《新史学》10卷3期,1999年)等。其它有所涉及的论著有:江绍原《中国礼俗迷信》:宋兆麟《中国生育信仰》;郭立诚《中国生育礼俗考》:赵健伟等《女性的禁忌:中国古代妇女礼仪的文化审视》;张志斌《古代中医妇产科疾病史》;李贞德《汉唐之间医书中的生产之道》(《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7本,第3分,1996年)、《汉唐之间求子医方试探-兼论妇科滥觞与性别论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8本,第2分,1997年);《唐代的性别与医疗》(邓小南主编《唐宋女性与社会》);张珣《几种道经中对女性身体之描述初探》(《妇女与宗教:跨领域的视野》);李建民《祟病与场所:传统医学对崇病的一种解释》(《汉学研究》第12卷,第1期,1994年);王明珂《女人、不洁与村寨认同:岷江上游的毒药猫故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70本,第3分,1999年);傅才武《古代情爱巫术及影响》(《江汉大学学报》2004年4期);萧兵《神妓、女巫和破戒引诱》(《民族艺术》2002年1期)等。
    ② [宋]朱端章《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4。
    ① [英]罗宾·布里吉斯《与巫为邻:欧洲巫术的社会和文化语境》,雷鹏、高永宏译,第8页。
    ① [英]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第55页。
    ② 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李安宅编译,第109页。
    ③ [罗马尼亚]米尔恰·伊利亚德《神圣与世俗》,王建光译,第72页。
    ④ [宋]《圣济总录》卷160。
    ① [英]罗宾·布里吉斯《与巫为邻:欧洲巫术的社会和文化语境》,79页。
    ② [英]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第55页。
    ③ 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第55页。
    ④ 李建民《“妇人媚道”考-传统家庭的冲突与化解方术》,《新史学》7卷4期(1996年),第3页。
    ⑤ [美]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第300页。
    ① [宋]陈均《九朝编年备要》卷24。
    ② [宋]窦仪等《宋刑统·贼盗律》。
    ③ 钱钟书《管锥编》第1册,第297页。
    ④ 林富士《汉代的巫者》,第78—82页。
    ⑤ 李零《中国方术考》,第424页。
    ⑥ 李建民《“妇人媚道”考-传统家庭的冲突与化解方术》,《新史学》7卷4期(1996),第29页,第8-9页。
    ⑦ 《宋大诏令集》卷20《废皇后孟氏诏》。
    ⑧ [宋]苏轼《物类相感志》,《说郛》卷91,涵芬楼本。
    ⑨ [唐]蒋防《霍小玉传》,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第98页。
    ① [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3。
    ②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后妃1之6。
    ③ [宋]陈均《九朝编年备要》卷29。
    ④ 王明清《挥麈后录》卷3。
    ⑤ 《宋大诏令集》卷24《贵妃崔氏降为庶人制》,第118页。
    ⑥ [末]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6。
    ① [清]沈家本《历代刑法考》。
    ② [宋]窦仪等《宋刑统》卷18《贼盗律》。
    ③ 《宋刑统》卷1《名例律》。
    ④ [元]脱脱等《宋史》卷243《后妃下》。
    ⑤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21。
    ⑥ [汉]桓谭《新论》卷下《辨惑第十三》。
    ⑦ [宋]周密《增补武林旧事》卷3引《杭州府志》。
    ① [宋]叶廷珪《海录碎事》卷2。
    ② [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34引《岁时杂记》。
    ③ [宋]祝穆《宋本方舆胜览》卷57。
    ④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21。
    ⑤ [宋]范成大《吴郡志》卷2。
    ⑥ 叶廷硅《海录碎事》卷2。
    ⑦ [宋]苏轼《子姑神记》,《全宋文》卷1970。
    ⑧ 苏轼《天篆记》,《全宋文》卷1970。
    ⑨ [宋]程颐《家世旧事》,《全宋文》卷1757,第40册,718页。
    ⑩ [宋]范成大《范石湖集》卷17。
    11 [元]脱因、俞希鲁《至顺镇江志》卷3。
    ① [宋]蔡襄《太常丞管勾河东安抚使机宜文字蒲君墓志铭》,《全宋文》卷1022,第24册,258页。
    ② [宋]司马光《书仪》卷4《婚仪下》。
    ③ 《礼记·内则》,《礼记正义》卷27,《十三经注疏》,第1462页。
    ④ [英]菲奥纳·鲍伊《宗教人类学导论》,第257页。
    ① [宋]方中《蛟峰外集》卷3《故侍读尚书方公墓志铭》。
    ② [日]中村治兵卫<宋代巫特徵——入巫过程究明——>,《中国研究》,129页,东京:刀水书房,1992年。
    ③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101,天圣元年十一月戊戌。
    ④ [宋]王禹偶《小畜集》卷3。
    ⑤ 方中《蛟峰外集》卷3《故侍读尚书方公墓志铭》。
    ⑥ 《宋史》卷295《谢绛附子景温传》。
    ⑦ [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卷3之1。
    ⑧ [宋]洪迈《夷坚志》甲志卷15《马仙姑》。
    ① 关于巫觋的来源问题,参阅刘黎明《宋代民间巫术研究》,第40-49页,巴蜀书社2004年版;万晴川《巫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古代小说》,第18-2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宋兆麟《巫觋—人与鬼神之间》,第112—118页,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年版。
    ② [宋]王称《东都事略》卷54、卷75。
    ③ 王称《东都事略》卷75。
    ④ 《宋史》卷334《刘彝传》。
    ⑤ 王称《东都事略》卷112。
    ⑥ 《长编》卷5,乾德二年四月已已。
    ⑦ [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9《公廨类三·诸县祠庙》。
    ⑧ E·E·埃文思-普里查德《阿赞德人的巫技》,罗伯特·鲍柯克、肯尼思·汤普森编《宗教与意识形态》,龚方震等译,第147页。
    ① [汉]班固《汉书》卷28下《地理志》。
    ②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4。
    ③ [宋]洪迈《夷坚志》丁志卷19《江南木客》。
    ① [美]珍尼特·希伯雷·海登、B·G·罗森伯格《妇女心理学》,范志强、周晓虹等译,第266页。
    ② [苏格兰]克里斯蒂纳·拉娜《巫术与宗教》,刘靖华、周晓慧译,第74页。
    ③ [宋]范成大《吴郡志》卷50。
    ④ [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连树声译,第589页。
    ⑤ [美]米尔奇·伊利亚德《萨满教—总论》,史昆译。
    ⑥ [日]中村治兵卫<宋代巫特徵——入巫过程究明含——>,《中国研究》,135页、133页,东京:刀水书房,1992年。
    ⑦ 如水族女巫过阴婆“其‘过阴’能力不是通过学习,而是因某种机遇而获得,如突发某种怪症或在某些鬼类经常出没的地方突然晕倒,致使鬼魂附身,恢复正常后便开始具有巫卜的能力。”布依族女巫雅牙“一般是成年女子大病后出现思维奇异、言语怪诞等情况,有的便宣称有神灵附身,可沟通人与神鬼之间的关系。”参考杨学政主编《中国原始宗教百科全书》第236页,769页,四川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
    ① 《长编》卷101,天圣元年十一月戊戌。
    ② [清]潘永因《宋稗类钞》卷4。
    ③ 瞿兑之《释巫》,《燕京学报》第7期,1930年。
    ④ [宋]范成大《石湖诗集》卷27。
    ① [宋]王洋《东牟集》卷2。
    ② [宋]陆游《陆游集》卷16。
    ③ [宋]刘敞《公是集》卷7。
    ④ [美]托马斯·芒罗《艺术的发展及其它文化史的理论》,第136页。
    ⑤ 《书·伊训》,《尚书正义》卷8,《十三经注疏》,第163页。
    ⑥ [宋]《续墨客挥犀》,《说郛》卷24,涵芬楼本。
    ⑦ 《春秋公羊传注疏》卷2,《十三经注疏》,第2205页。
    ⑧ 张紫晨《中国巫术》,第168页。
    ⑨ 《夷坚志》丁志卷12《吉撝之妻》。
    ① 漆浩《医、巫与气功-神秘的中国养生治病术》。
    ② 王章伟《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宋代巫觋信仰研究》,第309-310页。
    ③ [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214。
    ④ [宋]廖刚《高峰文集》卷2《乞禁奉邪神劄子》。
    ⑤ [宋]张耒《柯山集》卷50《李参军墓志铭》。
    ⑥ 《宋史》卷431《儒林传》。
    ⑦ [英]罗宾·布里吉斯《与巫为邻:欧洲巫术的社会和文化语境》,第1页。
    ⑧ [苏格兰]克里斯蒂娜·拉娜《巫术与宗教》,刘靖华、周晓慧译,101页。
    ⑨ 《宋史》卷386《王刚中传》。
    ⑩ [宋]方中《蛟峰外集》卷3《故侍读尚书方公墓志铭》。
    ① [宋]袁燮《洁斋集》卷14《秘阁修撰黄公行状》。
    ② [宋]范成大《吴郡志》卷50《杂志》。
    ③ [法]马塞尔·毛斯《社会学与人类学》,第16页。
    ④ [英]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费孝通等译,第63页。
    ⑤ 富育光《萨满论》,第73页。
    ⑥ [美]卡伦·霍妮《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第2页。
    ⑦ [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连树声译,第141页。
    ⑧ 《夷坚志》支景卷5《圣七娘》。
    ① [英]罗宾·布里吉斯《与巫为邻:欧洲巫术的社会和文化语境》,189页。
    ② 《夷坚志》甲志卷17《解三娘》。
    ⑨ [宋]范成大《吴郡志》卷50。
    ④ 《夷坚志》支景卷5《圣七娘》。
    ⑤ [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1。
    ⑥ [荷兰]德格鲁特著,庞政樑译《汉代以后巫术信仰考述》,选自德格鲁特《中国的宗教体系》第6卷第5篇第2章,载《阜阳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2期。
    ⑦ [宋]储泳《祛疑说》,《说郛》卷76,涵芬楼本。
    ① 《夷坚志》丙志卷5《叶议秀才》。
    ② 《夷坚志》甲志卷11《五郎鬼》。
    ③ [宋]费衮《梁溪漫志》,《说郛》(?)18,宛委山堂本。
    ④ [英]罗宾·布里吉斯《与巫为邻:欧洲巫术的社会和文化语境》,142页。
    ⑤ [宋]周文玘《开颜集》,《说郛》(?)32,宛委山堂本。
    ① [金]元好问《续夷坚志》卷1。
    ② 宋兆麟《巫觋—人与鬼神之间》,第104页。
    ③ 饶宗颐《历史家对萨满主义应重新作反思与检讨:“巫”的新认识》,《中华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华书局1992年版。
    ④ [汉]司马迁《史记》卷28《封禅书》。
    ⑤ [唐]李林甫等《唐六典》卷14。
    ① [晋]陈寿《三国志》卷3《明帝纪》。
    ② [梁]沈约《宋书》卷99《刘劭传》。
    ③ [唐]李延寿《南史》卷5《齐本纪》。
    ④ [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卷76《后妃·韦皇后传》。
    ⑤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6。
    ① [清]潘永因《宋稗类钞》卷4。
    ② 《长编》卷99,真宗乾兴元年七月己卯。
    ③ [宋]周密《齐东野语》卷10。
    ① 两宋只在特定时期颁发过限制女尼女冠出入宫闱的诏令,如仁宗宝元二年“己亥,诏皇族之家及诸命妇、女冠尼等,非朝元节、南郊进奉并每岁孟冬朔,毋得入内。”(《长编》卷123)宁宗庆元四年规定“今后女冠、道士不得出入宫禁”。(《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30)
    ② [宋]《两朝纲目备要》卷4。
    ③ [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卷2之2。
    ④ [宋]周煇《清波杂志》卷12。
    ⑤ 《长编》卷453,元祐五年十二月壬子。
    ① 葛兆光《屈服史及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第120页。
    ② [宋]赵与泌、黄岩孙《仙溪志》卷3《祠庙》。
    ③ 《仙溪志》卷3《祠庙》。
    ④ [宋]真德秀《西山文集》卷54《圣妃祝文》。
    ⑤ 《仙溪志》卷3《祠庙》。
    ⑥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0。
    ① [宋]丁伯桂《顺济圣妃庙记》,《咸淳临安志》卷73。
    ② [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91《风亭新建妃庙记》。
    ③ [宋]廖鹏飞《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莆田白塘李氏家族的《自塘李氏家谱》忠部,为莆田文物工作者在文物调查时所得。
    ④ 李丰楙《从成人之道到成神之道一个台湾民间信仰的结构性思考》,《东方宗教研究》新4期(1994年),第198-199页。
    ⑤ 《从成人之道到成神之道-一个台湾民间信仰的结构性思考》,194页。
    ⑥ 丁伯桂《顺济圣妃庙记》。
    ⑦ 廖鹏飞《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
    ⑧ [德]埃利希·诺伊曼《大母神-原型分析》,李以洪译,第45页、41页。
    ①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106。
    ② 《宋会要辑稿》礼20之144。
    ③ 《宋会要辑稿》礼20之3。
    ④ 《会要辑稿》礼20之144。
    ⑤ [美]韩森《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包伟民译,第100页。
    ⑥ [宋]赵与泌、黄岩孙《仙溪志》卷3《祠庙》。
    ⑦ 《历朝褒封致祭诏诰》,《天妃显圣录》。
    ⑧ 徽宗宣和五年赐神名“湄州神女”,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封灵惠夫人,至孝宗淳熙十年封号累增至“灵惠昭应崇福善利夫人”十个字,光宗绍熙元年晋封为“灵惠妃”。按宋代封爵制度,若赐大臣国公封号,其妻可得“夫人”之号;若封皇亲国戚为王,其妻可得“妃”之封号。
    ① 朱天顺《妈祖信仰的起源及其在宋代的传播》,《厦门大学学报》1986年2期。
    ② 蒋竹山《宋至清代的国家与祠神信仰研究的回顾与讨论》,第193页,《新史学》第8卷2期,1997年。
    ③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序。
    ④ [宋]叶适《水心文集》卷9《汉阳军新修学记》。
    ⑤ [宋]李俊甫《莆阳比事》卷1。
    ⑥ [明]丘浚《丘文庄公集》卷5《天妃宫碑》。
    ⑦ 吕敏《陈宝祠-历史发展与现况》,傅飞岚、林富士《遗迹崇拜与圣者崇拜》,第281页。
    ⑧ [宋]丁伯桂《顺济圣妃庙记》,《咸淳临安志》卷73。
    ① [宋]黄公度《莆阳知稼翁文集》卷5《题顺济庙》。
    ② [宋]廖鹏飞《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
    ③ [宋]李俊甫《莆田比事》卷7。
    ④ [宋]赵与泌、黄岩孙《仙溪志》卷3《祠庙》。
    ⑤ [宋]蔡襄《圣惠方后序》,《全宋文》卷1014,第24册,125页。
    ⑥ 蔡襄《尚书屯田员外郎赠光禄卿刘公墓志铭》,《全宋文》卷1020,第24册,229页。
    ⑦ [宋]陈渊《默堂集》卷21《陈伯瑜宣义行状》。
    ⑧ 赵与泌、黄岩孙《仙溪志》卷1《风俗》。
    ⑨ [美]韩森《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包伟民译,第100页。
    ① 就笔者所见,已出土的宋代女性墓志资料中较缺乏此方面的记载,如《宋代石刻文献全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的女性墓志44篇;陈柏泉《江西出土墓志选编》(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的宋代女性墓志34篇。
    ② [宋]刘昉《幼幼新书》卷2。
    ③ [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17。
    ④ [宋]《太平圣惠方》卷76。
    ⑤ 宋徽宗敕撰,[清]程林删定《圣济经》卷2。
    ① [宋]刘宰《漫塘集》卷34《故吉州王使君夫人蔡氏行状》。
    ②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3。
    ③ [宋]苏颂《苏魏公文集》卷64《润州州宅后亭记》。
    ④ 《宋史》卷414《郑清之传》。
    ⑤ 《宋史》卷334《刘彝传》。
    ⑥ [宋]韩琦《故尚书祠部郎中集贤校理致仕赵君墓志铭》,《全宋文》卷858,第20册,416页。
    ⑦ 《长编》卷24,太平兴国八年十二月。
    ⑧ [宋]李元纲《厚德录》,《笔记小说大观》第7册,第126页。
    ⑨ [宋]程颢《华阴侯先生墓志铭》,《全宋文》卷1736,第40册,第357页。
    ⑩ [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说郛》鹭62,宛委山堂本。
    11 《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67。
    ① [宋]汪藻《浮溪集》卷28《孺人晁氏墓志铭》。
    ② 《浮溪集》卷28《吴国夫人陈氏墓志铭》。
    ③ [宋]袁燮《洁斋集》卷21《何夫人宣氏墓志铭》。
    ④ [宋]刘宰《漫塘集》卷31《故韦氏孺人墓志铭》。
    ⑤ [宋]真德秀《西山文集》卷45《夫人蔡氏墓志铭》。
    ⑥ [宋]楼钥《攻娩集》卷105《朝请大夫史君(浚)墓志铭》。
    ⑦ [宋]杨万里‘诚斋集》卷127《通直刘君裴夫人墓志铭》。
    ① [宋]胡寅《斐然集》卷26《亡室张氏墓志铭》。
    ② 《夷坚志》支庚卷6《金神七煞》。
    ③ [宋]许景衡《横塘集》卷20《丁昌期妻蒋氏墓志铭》。
    ④ [宋]沈括《太康县君商氏墓志铭》,《全宋文》卷1694,第39册,386页。
    ⑤ [宋]刘宰《漫塘集》卷31《故韦氏孺人墓志铭》。
    ⑥ [宋]应俊《琴堂谕俗编》卷上《正丧服》。
    ① [宋]吕祖谦《东莱集》卷13。
    ② [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58《赵孺人墓志铭》。
    ③ 《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54《赵安人墓志铭》。
    ① [宋]刘宰《漫塘集》卷31《故韦氏孺人墓志铭》。
    ② [宋]胡寅《斐然集》卷26《亡室张氏墓志铭》。
    ③ [末]马廷鸾《碧梧玩芳集》卷19《咸宁郡段太夫人墓志》。
    ④ [宋]真德秀《西山文集》卷45《夫人蔡氏墓志铭》。
    ⑤ [宋]刘宰《漫塘集》卷31《故韦氏孺人墓志铭》。
    ⑥ [宋]马廷鸾《碧梧玩芳集》卷19《咸宁郡段太夫人墓志》。
    ⑦ 邓小南《“内外”之际与“秩序”格局:兼谈宋代士大夫对于<周易家人>的阐发,《唐宋女性与社会》,第99页。
    ⑧ 卢建荣《从在室女墓志看唐宋性别意识的演变》,第31页,《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第25期,1997年。
    ① [宋]袁燮《洁斋集》卷21《何夫人宣氏墓志铭》。
    ② [宋]汪藻《浮溪集》卷28。
    ③ [宋]叶适《水心集》卷14《张令人墓志铭》。
    ④ 《洁斋集》卷21《何夫人宣氏墓志铭》。
    ⑤ [宋]吕陶《长安县君祝氏墓志铭》,《全宋文》卷1615,第37册,497页。
    ⑥ [宋]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卷36《渤海县太君高氏墓碣》。
    ⑦ [宋]叶适《水心集》卷14《张令人墓志铭》。
    ⑧ [宋]胡寅《辈然集》卷26《亡室张氏墓志铭》。
    ① [末]刘宰《漫塘集》卷32《继室安人梁氏墓志》。
    ② [宋]范镇《东斋记事》卷4。
    ③ [宋]文天祥《文山集》卷16《刘翁乐菴老人墓志铭》。
    ④ 《夷坚志》卷4《郑百三妻》。
    ① 《夷坚志》支乙卷9《九梁星》。
    ② 《夷坚志》支庚卷6《金神七煞》。
    ③ [英]菲奥纳·鲍伊《宗教人类学导论》,第107页。
    ④ [宋]刘宰《漫塘集》卷34《故吉州王使君夫人蔡氏行状》。
    ① 夏晓虹《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导言,第5页。
    ② [宋]郑至道《谕俗文》,曾枣庄、刘琳《全宋文》卷2113,48册,第118页。
    ③ [宋]蔡襄《福州五戒》,吕祖谦《宋文鉴》卷108。
    ④ [美]邓尼丝·拉德纳·卡莫迪《妇女与世界宗教》,徐钧尧、宋立道译,第71页。
    ⑤ [英]哈夫洛克·埃利斯《性心理学》,陈维政、王作虹等译,223页。
    ⑥ [宋]司马光《书仪》卷3《婚仪上》。
    ⑦ [宋]严用和《济生方》“求子论治”,《重订严氏济生方》。
    ①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9。
    ② 宋徽宗敕撰,[清]程林删定《圣济总录纂要》卷24。
    ③ [宋]愚谷老人《延寿第一绅言》,宋书功《中国古代房室养生集要》,第297页。
    ④ 邢铁《宋代家庭研究》,第8-31页。
    ⑤ 《妇人大全良方》卷9。
    ⑥ [宋]李觏《疑仙赋》并序,《李觏集》卷1。
    ① 《夷坚志》乙志卷17《翟楫得子》。
    ② [宋]叶适《水心集》卷20《虞夫人墓志铭》。
    ③ [宋]吴自牧《梦梁录》卷5“僧塔寺塔”条。
    ④ 《夷坚志》甲志卷14《黄氏祷罗汉》。
    ⑤ 《夷坚志》支乙卷10《黄讲书祷子》。
    ⑥ 《夷坚志》三志巳卷4《宁氏求子》。
    ⑦ [宋]舒岳祥《阆风集》卷12。
    ① [宋]吴自牧《梦粱录》卷20“嫁娶”条。
    ②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5“育子”条。
    ③ [宋]洪遵《泉志》卷15。
    ④ 王景海、陈劳志等《中华礼仪全书》。
    ⑤ 《梦粱录》卷4“八月”条。
    ① [俄]谢·亚·托卡列著、魏庆征译《世界各民族历史上的宗教》,第278页。
    ② [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17。
    ③ [宋]舒岳祥《阆风集》卷2。
    ④ [宋]梅尧臣《宛陵先生集》卷11《戏寄师厚生女》。
    ⑤ [宋]司马光《书仪》卷3《婚仪上》。
    ⑥ [法]米歇尔·福柯《性史》,张廷琛、林莉等译,第309页。
    ⑦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9。
    ①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9。
    ② [宋]朱熹《小学》卷1《内篇·立教第一》,朱杰人、严佐之等《朱子全书》第13册。
    ③ 《妇人大全良方》卷10。
    ④ [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1《建安郡夫人游氏墓志铭》,《朱子全书》第25册。
    ⑤ [宋]朱端章《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2。
    ⑥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附《指南总论》卷下。
    ⑦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5。
    ①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11。
    ② 《妇人大全良方》卷11。
    ③ [宋]《太平圣惠方》卷76。
    ④ [宋]赵佶撰、吴褆注《圣济经》卷2。
    ⑤ [英]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第29页。
    ⑥ [宋]朱端章《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3。
    ⑦ 何时希《妊娠识要》,第14页。
    ① [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卷10。
    ②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9。
    ③ [宋]《太平圣惠方》卷80。
    ④ [宋]王衮《博济方》卷4。
    ⑤ [宋]朱端章《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6。
    ① [宋]周密《武林旧事》卷8。
    ② 闻一多《匡斋尺牍》第1卷,《闻一多全集》第一册,第347页。
    ③ [未]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18。
    ④ [宋]周必大《文忠集》卷76《益国夫人墓志铭》。
    ⑤ [美]伊沛霞《内闱-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胡志宏译,第152页。
    ① [宋]赵鼎臣《竹隐畸士集》卷19《季妹十六安人墓志铭》。
    ② [宋]黄庭坚《山谷外集》卷8《单卿夫人张氏墓志铭》。
    ③ [宋]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20。
    ④ [宋]苏轼《苏轼文集》卷15《朝云墓志铭》。
    ⑤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13。
    ⑥ 袁珂《山海经校译》,第22页、124页。
    ⑦ [宋]张杲《医说》卷10。
    ① 刘静贞《从损子坏胎的报应传说看宋代妇女的生育问题》,《大陆杂志》第90卷第1期(1995年)。
    ② [法]米歇尔·福柯《性史》,张廷琛、林莉等译,第314页。
    ③ [宋]《圣济总录》卷160。
    ④ 《大戴礼记·本命》,[清]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卷13。
    ⑤ [唐]长孙无忌等《唐律疏议》卷14《户婚》。
    ⑥ [宋]欧阳修《文忠集》卷62《胥氏夫人墓志铭》。
    ⑦ [宋]谢逸《溪堂集》卷9《张夫人墓志铭》。
    ① [宋]晁补之《济北晁先生鸡肋集》卷68。
    ② [宋]黄庭坚《山谷外集》卷8《王氏墓志铭》。
    ③ [宋]《苏舜钦集》卷14《亡妻郑氏墓志铭》。
    ④ [宋]姚勉《雪坡集》卷50《梅庄夫人墓志铭》。
    ⑤ 许地山《扶箕迷信底研究》,第83页。
    ① 《上清灵宝大法》卷34,《道藏》第31册。
    ② 《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卷上,《道藏》第2册。
    ③ 《忏血盆牒》中有“血盆化作莲盆,业海翻成法海”之句。参考[法]苏远鸣《<血盆经>资料研究》,刘长东译,第95页、93页,《法国汉学》第7辑“宗教史专号”,中华书局2002年版。
    ④ [美]邓尼丝·拉德纳·卡莫迪《妇女与世界宗教》,第178页。
    ① 《上清灵宝大法》,《道藏》第31册。
    ② 《夷坚志》三志己卷第2《天庆黄箓》。
    ③ 《夷坚志》补志卷18《屠光远》。
    ④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2。
    ① [宋]晁补之《济北晁先生鸡肋集》卷70。
    ② [法]安德烈·比尔基埃、玛尔蒂娜·雪伽兰等《家庭史》第1卷,袁树仁、姚静、肖桂译,第227页。
    ③ [英]勃洛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两性社会学-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之比较》,第21页。
    ① [英]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李安宅编译,第28页。
    ② [宋]朱熹《家礼》卷3《昏礼》:“古礼有问名、纳吉,今不能尽用,止用纳采、纳币,以从简便。”(朱杰人、严佐之等《朱子全书》第7册,第895页。)
    ③ [宋]司马光《书仪》卷3《婚仪上》。
    ① [宋]高承《事物纪原》卷9。
    ② [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上。
    ③ 阙名《戊辰杂抄》,《说郛》(?)31,宛委山堂本。
    ④ [芬兰]E·A·韦斯特马克《人类的婚姻》,第864-865页。
    ⑤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5。
    ⑥ 《礼记·昏义》,《礼记正义》卷61,《十三经注疏》,第1680页。
    ① [宋]王得臣《麈史》卷下。
    ② 王得臣《麈史》卷下。
    ③ 刘宁波《生死转换与角色认证-中国传统婚礼的民俗意象》,《民间文学论坛》1994年第1期。
    ④ [芬兰]E·A·韦斯特马克《人类的婚姻》。
    ⑤ [宋]庄绰《鸡肋编》卷上。
    ⑥ 王章伟《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宋代巫觋信仰研究》,第36页。
    ⑦ 庄绰《鸡肋编》卷上。
    ⑧ 《长编》卷101,天圣元年十一月戊戌。
    ① 《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73。
    ② 《宋史》卷456《孝义传·侯可》。
    ③ [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214。
    ④ [宋]康誉之《昨梦录》,《说郛》卷21,涵芬楼本。
    ① [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10。
    ② 闻一多《匡斋尺牍》,《闻一多全集》第1册,第347页。
    ③ [芬兰]E·A·韦斯特马克《人类的婚姻》第2卷,第854页。
    ④ [宋]吴自牧《梦梁录》卷20“嫁娶”条。
    ① [宋]袁褧《枫窗小牍》卷下。
    ② [宋]庄绰《鸡肋编》卷上。
    ③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76。
    ④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122《道教灵验记》,第682页。
    ⑤ 参考黄杰《宋词与民俗》,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⑥ 唐圭璋《全宋词》第2册,721页。
    ⑦ [宋]周密《武林旧事》卷3。
    ①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8“七夕”条。
    ② 《东京梦华录》卷8“七夕”条。
    ③ [宋]吴自牧《梦梁录》卷4“七夕”条。
    ④ [宋]金盈之《新编醉翁谈录》卷4。
    ⑤ [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26。
    ⑥ 《岁时广记》卷26。
    ⑦ 无名氏《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后集卷2。
    ⑧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5。
    ⑨ 《东京梦华录》卷8“七夕”条。
    ⑩ 《东京梦华录》卷8“七夕”条。
    ① 高福进《太阳崇拜与太阳神话》,第212-213页。
    ② [美]M·艾瑟·哈婷《月亮神话-女性的神话》,蒙子、龙天等译,第20页。
    ③ [宋]沈作宾、施宿等《嘉泰会稽志》卷13《节序》。
    ④ 王炽文译《莲花的民俗和象征》,《民间文学论坛》1992年6期。
    ⑤ [宋]金盈之《新编醉翁谈录》卷3。
    ⑥ [宋]吴自牧《梦梁录》卷4“八月”条。
    ⑦ 《梦梁录》卷1“二月”条。
    ①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5“育子”条。
    ② [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卷23。
    ③ [陈]江总《三日侍宴宣猷堂曲水》,《全陈诗》卷3,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下册,第1414页。
    ④ [宋]葛天民《迎燕》,《宋诗鉴赏辞典》,第1340页。
    ⑤ 《毛诗正义》卷20,《十三经注疏》,第622页。
    ⑥ 司马迁《史记》卷3《殷本纪》。
    ⑦ 《毛诗正义》卷17,《十三经注疏》,第528页。
    ⑧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85。
    ① 《宋史》卷103《礼六·高禖》。
    ② 《礼记正义》卷15,《十三经注疏》,第1361页。
    ③ [汉]蔡邕《月令章句》,清刻汉学堂丛书本。
    ④ [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2。
    ⑤ 张铭远《生殖崇拜与死亡抗拒》,第232页。
    ⑥ 刘黎明《末代民间巫术研究》,第40-49。
    ① 司马迁《史记》卷1《五帝本纪》。
    ② [奥]弗洛伊德《梦的解析》,280页。
    ③ [英]霭理士《性心理学》,潘光旦译注,第206页。
    ④ [英]哈夫洛克·埃利斯《性心理学》,陈维政、王作虹等译,127页。
    ①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330。
    ② 王政《女衣——女身的象征》,《东南文化》1997年4期。
    ③ [英]弗雷泽《交感巫术的心理学》,李安宅注译《巫术的分析》,第45页。
    ④ 江绍原《中国礼俗迷信》,第73页。
    ⑤ 参木拉《关于白朗县“甲村”生育习俗的调查报告》,《西藏研究》2004年1期。
    ① “治妇人无子,皆因五劳七伤,虚赢百病所致,宜服五味子圆方。五味子一两 牡荆子一两 菟丝子一两 酒浸三日晒干别杵为末 车前子一两 菥莫子一两…肉苁蓉一两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干 巴戟一两去心 钟乳粉二两 右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五七百杵,圆如梧桐子大,每于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下三十圆。”(《太平圣惠方》卷70);“七子散 主丈夫风虚目暗,精气衰少,无子,补不足方。牡荆子 五味子 菟丝子 车前子 菥蓂子 山药 石斛 熟地黄 杜仲 鹿茸 远志 各八分 附子 蛇床子 川芎各六分 山茱萸 天雄各五分 桂心十分 白茯苓 川牛膝 人参 黄芪各五分 巴戟十二分 苁蓉七分 钟乳粉八分 上为细末,酒服方匕,日二服”(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9)。
    ② [清]徐大椿《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徐大椿医书全集》,第84页。
    ③ 《闻一多全集》第4册第69页,第2册第121页。
    ④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徐大椿医书全集》,第82页。
    ⑤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徐大椿医书全集》,第88页。
    ⑥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徐大椿医书全集》,第87页。
    ⑦ 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第357页。
    ⑧ [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17。
    ⑨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17。
    ① [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各用本草》卷17。
    ②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17。
    ③ 朱狄《原始文化研究》,第643页。
    ④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21。
    ⑤ [明]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卷21。
    ⑥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20。
    ⑦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20。
    ⑧ [宋]赵佶撰、吴褆注《圣济经》卷2。
    ⑨ 《胎产书》,鲁兆麟、黄作阵点校《马王堆汉墓帛书》,《中国医学名著珍品全书》上册,第40页。
    ① [唐]孙思邈《各急千金要方》卷2,《千金方》,第18页。
    ② [宋]陈言《三因极—病证方论》卷17。
    ③ 《三因极—病证方论》卷17。
    ④ [美]O·A·魏勒《性崇拜》,史频译,第207页。
    ⑤ [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第829页。
    ⑥ [宋]《太平圣惠方》卷76。
    ⑦ [宋]苏轼《物类相感志》,《说郛》卷91,涵芬楼本。
    ① [美]谢德尔博士《生男生女有秘诀》,第25页。
    ② 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第322页。
    ③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10。
    ④ [清]徐大椿《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徐大椿医书全集》,第93页。
    ⑤ [美]O.A·魏勒《性崇拜》,史频译,第1页。
    ① [英]大卫·休谟《宗教的自然史》,徐晓宏译,第17页。
    ② 朱狄《信仰时代的文明-中西文化的趋同与差异》,第241页。
    ③ [宋]《太平圣惠方》卷76。
    ④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3。
    ⑤ 李贞德《汉唐之间求子医方试探-兼论妇科滥觞与性别论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68本,第2分,309页。
    ① [宋]赵佶撰、吴褆注《圣济经》卷2。
    ② 胡厚宣《殷代婚姻宗法生育制度考》,《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上册,第157页。
    ③ 《毛诗正义》卷11,《十三经注疏》,第437页。
    ④ 《圣济经》卷2。
    ⑤ 《毛诗正义》卷11,《十三经注疏》,第437-438页。
    ⑥ [美]S·南达《文化人类学》,刘燕鸣、韩养民编译,第72页。
    ⑦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10。
    ① 李亦园《宗教与神话》,4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②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16。
    ③ [日]丹波康赖《医心方》卷23。
    ④ 李贞德《唐代的性别与医疗》,邓小南主编《唐宋女性与社会》,第425页。
    ① [宋]朱端章《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1。
    ②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10。
    ③ [宋]陈言《三因极—病证方论》卷17。
    ④ 《妇人大全良方》卷16。
    ⑤ [宋]《产育宝庆集》卷下。
    ⑥ [宋]朱佐《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卷10。
    ⑦ 《妇人大全良方》卷16。
    ⑧ [宋]周密《武林旧事》卷8。
    ⑨ [宋]王衮《博济方》卷4。
    ⑩ [宋]《圣济总录》卷158,清乾隆汪氏燕远堂刻本。
    ① 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16。
    ② 《妇人大全良方》卷16。
    ③ [宋]朱佐《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卷10。
    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9。
    ⑤ 《妇人大全良方》卷16。
    ⑥ [英]詹·乔·弗雷泽《金枝》,徐育新、汪培基等译,第60页。
    ⑦ 詹·乔·弗雷泽《金枝》,32页。
    ① 居阅时、瞿明安《中国象征文化》),第630页。
    ② 杨学政主编《中国原始宗教百科全书》,第558页。
    ③ [宋]《太平圣惠方》卷76。
    ④ 《胎产书》,鲁兆麟、黄作阵点校《马王堆汉墓帛书》,《中国医学名著珍品全书》上册,第37页。
    ⑤ 李建民《马王堆汉墓帛书“禹藏埋胞图”笺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5本第4分,1994年。
    ① [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15。
    ② 宋锦秀《古典妊娠医书中的“安胎”、“养胎”与“胎杀”》,《思与言》第35卷第2期,1997年。
    ③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11。
    ④ [宋]《太平圣惠方》卷76。
    ①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11。
    ② 《妇人大全良方》卷10。
    ③ 金泽《宗教禁忌》,第147页。
    ④ 《妇人大全良方》卷16。
    ⑤ [宋]朱端章《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6。
    ⑥ 《妇人大全良方》卷16。
    ⑦ [宋]《圣济总录》卷159。
    ⑧ 《妇人大全良方》卷17。
    ⑨ 《妇人大全良方》卷16。
    ①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16。
    ② [罗马尼亚]米尔恰·伊利亚德《神圣与世俗》,王建光译,第72页。
    ③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9。
    ④ 《妇人大全良方》卷10。
    ⑤ [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
    ⑥ 《妇人大全良方》卷16。
    ⑦ 《妇人大全良方》卷16。
    ① [日]池田大作、[英]B·威尔逊《社会与宗教》,第4页。
    ② [日]丹波康赖《医心方》卷23。
    ③ [宋]《太平圣惠方》卷76。
    ④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17。
    ⑤ 宋兆麟《中国生育信仰》,第258-259页。
    ⑥ [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18。
    ① [宋]王易《重编燕北录》,《说郛》卷38,涵芬楼本。
    ② 姜彬《吴越民间信仰民俗-吴越地区民间信仰与民间文艺关系的考察和研究》,第494页。
    ③ 徐桂兰《中国育俗的文化叠合》,第78-79页。
    ④ [芬兰]E.A·韦斯特马克《人类的婚姻》,第871页。
    ⑤ [宋]朱佐《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卷10。
    ⑥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17。
    ①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16。
    ② [宋]《产育宝庆集》卷下。
    ③ [宋]朱端章《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6。
    ④ 《妇人大全良方》卷17。
    ⑤ 《妇人大全良方》卷17。
    ⑥ [宋]张杲《医说》卷9。
    ① [宋]《太平圣惠方》卷77。
    ② [宋]王衮《博济方》卷4。
    ③ [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17。
    ④ 徐桂兰《中国育俗的文化叠合》,第89页。
    ① [宋]王贶《全生指迷方》卷4。
    ②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17。
    ③ [宋]《圣济总录》卷159。
    ④ [宋]朱端章《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6。
    ⑤ [宋]王衮《博济方》卷4。
    ⑥ 宋徽宗敕撰,[清]程林删定《圣济总录纂要》卷24。
    ⑦ [宋]朱佐《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卷10。
    ⑧ [宋]《太平圣惠方》卷77。
    ⑨ 《太平圣惠方》卷77。
    ⑩ [宋]张杲《医说》卷9。
    11 《太平圣惠方》卷77。
    12 [宋]《产育宝庆集》卷下。
    13 《妇人大全良方》卷17。
    ① [宋]《太平圣惠方》卷77。
    ② [宋]董汲《旅舍备要方》。
    ③ [明]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卷17。
    ④ 《神农本草经疏》卷21。
    ⑤ 《神农本草经疏》卷22。
    ⑥ [宋]苏颂《图经本草》卷17。
    ⑦ 苏颂《图经本草》卷17。
    ⑧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17。
    ⑨ 《太平圣惠方》卷77。
    ⑩ 《太平圣惠方》卷77。
    ① [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3,80页
    ② [宋]《太平圣惠方》卷77。
    ③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5,136页。
    ④ 《太平圣惠方》卷77。
    ⑤ 宋徽宗敕撰,[清]程林删定《圣济总录纂要》卷24。
    ⑥ [宋]《圣济总录》卷157。
    ⑦ [宋]张杲《医说》卷9。
    ⑧ [宋]赵佶撰、吴提注《圣济经》卷9。
    ⑨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513。
    ⑩ [宋]吴彦夔《传信适用方》卷下。
    11 《太平圣惠方》卷77。
    12 《太平圣惠方》卷77。
    13 《太平圣惠方》卷77。
    14 [宋]苏颂《图经本草》卷13。
    15 [宋]刘昉《幼幼新书》卷3。
    16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22。
    ① [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19。
    ②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20。
    ③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20。
    ④ [宋]苏颂《图经本草》卷3。
    ⑤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17。
    ⑥ [宋]《圣济总录》卷159。
    ⑦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21。
    ⑧ [宋]朱辅《溪蛮丛笑》,《说郛》卷8,涵芬楼本。
    ⑨ [魏]吴普等《神农本草经》卷3。
    ⑩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18。
    ① “防葵一两 滑石三分 朱砂一分细研 冬葵子三分 木通三分锉 蘧麦三分 榆白皮三分锉飞 生毛一分 烧灰 右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太平圣惠方》卷77)
    ② “令产安稳,沉香汤,从心上洗,即平安方。沉香一两 水马一两 飞生鸟毛一分 零陵香一分 粗(詹)唐香一分 龙骨(脑)一两 蘧麦二两 苏合香一分 苜蓿香一分 右件药,以水一斗五升,煎取一斗,去滓,待至临欲平安时,用汤如人体。即从心上洗三五遍,其汤冷,即平安。亦无有痛苦处,无忌。”(《太平圣惠方》卷77)
    ③ [宋]贾似道《悦生随抄》,《说郛》(?)20,宛委山堂本。
    ④ [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4。
    ⑤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4。
    ⑥ [宋]《太平圣惠方》卷77。
    ⑦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5。
    ⑧ [宋]《太平圣惠方》卷77。
    ⑨ 《太平圣惠方》卷77。
    ⑩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5。
    11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5。
    12 [德]恩斯特·卡西尔《神话思维》,黄龙保等译,第261页。
    ① [宋]朱端章《卫生家宝产科各要》卷6。
    ② [宋]《圣济总录》卷159。
    ③ 《圣济总录》卷159。
    ④ 《圣济总录》卷159。
    ⑤ 《圣济总录》卷159。
    ⑥ 郑振铎《释讳篇》,《郑振铎全集》,第528页。
    ⑦ 《圣济总录》卷159。
    ① 元妙宗《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卷3,《道藏》32册。
    ② [宋]朱端章《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6。
    ③ [宋]《太平圣惠方》卷77。
    ④ [宋]吴彦夔《传信适用方》卷下
    ⑤ 《卫生家宝产科各要》卷1。
    ⑥ [英]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费孝通译,68页。
    ⑦ 《太上三洞神咒》卷5,《道藏》第2册。
    ① [宋]《圣济总录》卷197,清乾隆汪氏燕远堂刻本。
    ② 转自马伯英《中国医学文化史》,第646页。
    ③ [宋]朱端章《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6。
    ④ [宋]《圣济总录》卷159。
    ⑤ [宋]《太平圣惠方》卷77。
    ① [宋]《太平圣惠方》卷77。
    ②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17。
    ③ 《妇人大全良方》卷17。
    ④ [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15。
    ⑤ [宋]《圣济总录》卷159。
    ⑥ 《太平圣惠方》卷77。
    ⑦ 《太平圣惠方》卷77。
    ⑧ 《太平经》:“三气共一,为神根也。一为精,一为神,一为气。此三者,共一位也。”(王明《太平经合校》,第728页。)
    ⑨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4。
    ⑩ 《圣济总录》卷159。
    11 《太平圣惠方》卷77。
    ① [宋]《圣济总录》卷159。
    ② 宋徽宗敕撰,[清]程林删定《圣济总录纂要》卷24。
    ③ 胡新生《中国古代巫术》,第187页。
    ④ [宋]《太平圣惠方》卷77。
    ⑤ 《太平圣惠方》卷77。
    ⑥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17。
    ⑦ 《太平圣惠方》卷77。
    ⑧ [宋]朱佐《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卷10。
    ⑨ [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389。
    ⑩ [宋]苏颂《图经本草》卷14。
    11 [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第266页。
    12 李奇《魔法般的头发》,[美]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第160页。
    ① [宋]《太平圣惠方》卷77。
    ② [宋]张杲《医说》卷2。
    ③ 《夷坚志》丁志卷19。
    ④ 《夷坚志》支庚卷9。
    ⑤ 《夷坚志》乙志卷15。
    ⑥ 《夷坚志》丁志卷19。
    ⑦ [宋]刘昉《幼幼新书》卷3。
    ① [明]吴昆《医方考·妇人门第七十》,第637页。
    ② 《天津社会科学》1984年6期
    ③ [宋]赵佶撰、吴褆注《圣济经》卷3。
    ④ [美]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⑤ [宋]《圣济总录》卷167。
    ⑥ [英]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第29页。
    ⑦ 《圣济经》卷10。
    ⑧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16。
    ① [宋]佚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1。
    ② [宋]《圣济总录》卷167。
    ③ 《圣济总录》卷167。
    ④ [宋]朱松《韦斋集》卷6。
    ⑤ [宋]《苏轼诗集》卷42。
    ⑥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24。
    ① [宋]佚名《爱日斋丛钞》,《说郛》鹭17,宛委山堂本。
    ② 李济翁《资暇录》,《说郛》(?)14,宛委山堂本。
    ③ [宋]《圣济总录》卷167。
    ④ 何裕民、柴可夫、张玉清《中医性别差异病理学》,第91页,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年版。
    ⑤ E·E·埃文思-普里查德《阿赞德人的巫技》,罗伯特·鲍柯克、肯尼思·汤普森编《宗教与意识形态》,龚方震等译,第148页。
    ⑥ 《圣济总录》卷167。
    ⑦ 《圣济总录》卷167。
    ① [宋]《圣济总录》卷167。
    ② 《圣济总录》卷170。
    ③ [宋]赵佶撰、吴褆注《圣济经》卷3。
    ④ [宋]佚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15。
    ⑤ 《圣济总录》卷170。
    ⑥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15。
    ⑦ [宋]陈言《三因极—病证方论》卷18。
    ⑧ 《圣济经》卷3:“啼声不发,呵脐以温之,甚者炙焫以攻之,皆所以助不足也。”吴注:“啼声不发者由难产少气也。呵脐至百度,所以补乏而召和也。甚者因之以炙焫,所以温中而召阳也,所谓助不足者如此。”
    ⑨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1。
    ⑩ 《圣济总录》卷170。
    11 《圣济总录》卷170。
    12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15。
    ① [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19。
    ② [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15。
    ③ [宋]《圣济总录》卷170。
    ④ [宋]《圣济总录》卷170。
    ⑤ [宋]《太平圣惠方》卷82。
    ⑥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15。
    ⑦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15。
    ⑧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11。
    ⑨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5。
    ⑩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13。
    11 《太平圣惠方》卷82。
    12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5
    13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15
    14 《圣济总录》卷170。
    15 《圣济总录》卷170。
    16 《太平圣惠方》卷82。
    17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15。
    18 《太平圣惠方》卷82。
    19 《圣济总录》卷170。
    ① [宋]陈言《三因极—病证方论》卷18。
    ② [宋]《圣济总录》卷197,清乾隆汪氏燕远堂刻本。
    ③ [宋]《圣济总录》卷170。
    ④ [宋]佚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15。
    ⑤ 《圣济总录》卷170。
    ⑥ [宋]《太平圣惠方》卷82。
    ⑦ [宋]赵佶撰、吴褆注《圣济经》卷3。
    ① [宋]《太平圣惠方》卷82。
    ② 《太平圣惠方》卷82。
    ③ [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15。
    ④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15。
    ⑤ 《太平圣惠方》卷82。
    ⑥ 《太平圣惠方》卷82。
    ⑦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15。
    ⑧ 《太平圣惠方》卷82。
    ① [宋]陈言《三因极—病证方论》卷18。
    ② [宋]佚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1。
    ③ [宋]《太平圣惠方》卷82。
    ④ 《太平圣惠方》卷82。
    ⑤ 《太平圣惠方》卷82。
    ⑥ 《太平圣惠方》卷82。
    ⑦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1。
    ⑧ [宋]《圣济总录》卷180。
    ⑨ 《太平圣惠方》卷90。
    ⑩ 《太平圣惠方》卷90。
    11 《太平圣惠方》卷90。
    ① [宋]佚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1。
    ② [宋]《太平圣惠方》卷89。
    ③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1。
    ④ [宋]《圣济总录》卷180。
    ⑤ [英]勃洛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两性社会学-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之比较》,第20页、21页。
    ⑥ 郑振铎《释讳篇》,《郑振铎全集》,第537页。
    ⑦ [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第252页。
    ① 金泽《宗教禁忌》,第185页。
    ② [日]武田时昌<中世数学術数学——数学宗教習合點,《中国中世社会宗教》>,218页,道气社,2002年。
    ① 沈亦菲《被建构的女性-当代社会性别理论》第五章《阅读身体》,第14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② 参考李贞德《从医疗史到身体文化的研究-从“健与美的历史”研讨会谈起》,Charlotte Furth(费侠莉)著,蒋竹山译《再现与感知-身体史研究的两种取向》,均见《新史学》10卷4期,1999。
    ③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陶铁柱译,第309页。
    ④ 杨莉《宗教与妇女的悖相关系》,《宗教学研究》1991年1期。
    ① 林惠祥《文化人类学》,第192页。
    ② [美]邓尼丝·拉德纳·卡莫迪《妇女与世界宗教》,第80页。
    ③ [宋]佚名《异闻总录》卷2。
    ④ 林惠祥《文化人类学》,第192页。
    ⑤ [宋]李迅《集验背疽方》。
    ⑥ [宋]陈自明《外科精要》卷中《饮食居处戒忌第三十七》。
    ⑦ [英]詹·乔·弗雷泽《金枝》,第31页。
    ⑧ 《妇人大全良方》卷17。
    ① 李贞德《汉唐之间医方中的忌见妇人与女体为药》,第8页,第27页附录,《新史学》13卷4期抽印本,2002年。
    ② [宋]佚名《卫济宝书》卷下。
    ③ [宋]洪遵《洪氏集验方》卷5。
    ④ [宋]苏轼、沈括《苏沈内翰良方》,第434页。
    ⑤ [宋]杨士瀛《仁斋直指》卷25。
    ⑥ [宋]朱端章《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6。
    ⑦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附《指南总论》卷上。
    ⑧ 李贞德《汉唐之间医方中的忌见妇人与女体为药》,第25页。
    ① “凡与女性性器官有关的经血、经布及便溺秽水皆为当作厌胜之物”,蒋竹山《女体与战争-明清厌炮之术‘阴门阵’再探》,第172页,《新史学》10卷3期,1999年。
    ② [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425。
    ③ [宋]刘昉《幼幼新书》卷34。
    ④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389。
    ⑤ [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4。
    ⑥ 汪民安、陈永国《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前言第1页。
    ⑦ M·道格拉斯《纯洁和危险》,罗伯特·鲍柯克、肯尼思·汤普森编《宗教与意识形态》,龚方震等译,第141页。
    ⑧ 欧阳洁《女性与社会权力系统》,第28页。
    ⑨ 割股并不单指割取腿骨之肉,而是泛指割取身体组织的各种行为。见邱仲麟《不孝之孝-唐以来割股疗亲现象的社会史初探》,第51-52页,《新史学》6卷1期,1995年。
    ① 剜目:北宋初年“冀州南宫人王翰,母丧明,翰自抉右目睛补之,母目明如故。”(《宋史》卷456《孝义传》)采髓:“元丰二年,相州安阳县民段化以疾失明,其子简屡求医不验。一夕,或梦神人告之曰:‘与尔七药,可用人髓下之,则汝父之目立见光明。’既晤,手中果得药,简乃卸左腕,槌骨取髓,调药以进,立愈。’”(章炳文《搜神秘览》,《说郛》卷33,涵芬楼本)割乳:“杨庆,鄞人,父病贫不能召医,乃剔股啖之,良已。其后父母每病辄以为常。自绍圣至宣和刲肝割乳以馈者凡五,最后母病不能食,庆取右乳焚之,以灰和药进焉。入口逾差。久之,乳复生如故。”(胡榘修、方万里、罗溶《宝庆四明志》卷9《孝行》)刲心:“溧阳人史忠贤刲心疗母疾。”(张铉《至正金陵新志》卷3中之下《金陵表》)
    ② 其中《龙溪县志》所载陈氏女取肝救父的事迹与《福建通志》所记龙溪陈氏女孝行一致,应为同一个人。
    ① 《孝经·纪孝行章第十》,《孝经注疏》卷6,《十三经注疏》,第2555页。
    ② [宋]司马光《书仪》卷4《婚仪下》。
    ③ [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68,《宋元方志丛刊》第4册,3993页。
    ④ [宋]洪咨夔《平斋文集》卷31《吴氏孺人墓志铭》。
    ⑤ [宋]张杲《医说》卷4。
    ⑥ 《成淳临安志》卷68。
    ⑦ [宋]赵汝腾《庸斋集》卷6《朱夫人墓志铭》。
    ⑧ 《礼记·祭义》,《礼记正义》卷48。
    ① [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70。
    ② 《咸淳临安志》卷70。
    ③ [宋]吴执中《勿滥以八行举士事奏》,《全宋文》卷1759,第40册,753页。
    ④ 《宋会要辑稿》礼61之6。
    ⑤ [宋]洪咨夔《平斋文集》卷31《吴氏孺人墓志铭》。
    ⑥ [宋]李纲《梁溪集》卷170《宋故安人刘氏墓志铭》。
    ① 邱仲麟《不孝之孝-唐以来割股疗亲现象的社会史初探》,第72-81页,《新史学》6卷1期,1995。
    ② [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68。
    ③ 《末史》卷460《列女传》。
    ④ 《宋会要辑稿》礼61之12。
    ⑤ 《宋史》卷460《列女传》。
    ⑥ [宋]刘宰《漫塘集》卷30《故汤氏宜人墓》。
    ⑦ [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闺媛典》卷32《闺孝部》。
    ⑧ 《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闺媛典》卷32《闺孝部》。
    ① 《宋史》卷460《列女传》。
    ② 《宋史》卷456《孝义传·张伯威传》。
    ③ 《宋会要辑稿》礼61之7。
    ④ 邱仲麟《人气与血气-“割股”疗亲现象中的医疗观念》,《新史学》10卷4期(1999年),第112页。
    ⑤ [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68。
    ⑥ [宋]洪咨夔《平斋文集》卷31《吴氏孺人墓志铭》。
    ⑦ 《宋史》卷460《列女传》。
    ⑧ 《夷坚志》三志辛卷1《祁酥儿》。
    ① 漆浩《医、巫与气功—神秘的中国养生治病术》,第57页。
    ② [美]R·M·基辛《文化·社会·个人》,第425页。
    ③ [英]菲奥纳·鲍伊《宗教人类学导论》,第95页。
    ④ [宋]黄震《黄氏日抄》卷19。
    ⑤ [宋]郑刚中《北山文集》卷6《祭傩文》。
    ①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10“除夕”条。
    ② [宋]相国道《云庄四六余语》,《说郛》卷21,涵芬楼本。
    ③ [宋]吴自牧《梦梁录》卷6“除夜”条。
    ④ [宋]周密《武林旧事》卷3。
    ⑤ 江绍原《中国礼俗迷信》,第216页。
    ⑥ 《三辅黄图》卷5引《汉武故事》。
    ⑦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526。
    ⑧ [宋]庞元英《谈薮》,《说郛》(?)31。
    ① [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10。
    ② [宋]项安世《项氏家说》卷7。
    ③ [英]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第65—66页。
    ④ [宋]司马光《司马温公文集》卷3《论上元令妇人相扑状》。
    ① 葛兆光《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中国思想史》第2卷,第369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② 富育光《满族萨满教研究》,第156页。
    ③ [法]马塞尔·毛斯《社会学与人类学》,第32页。
    ④ 洪迈《夷坚志》支癸卷3。
    ⑤ 李亦园《宗教与神话》,52页。
    ① [宋]陈言《三因极—病证方论》卷18。
    ② [宋]张杲《医说》卷9。
    ③ 何裕民、柴可夫、张玉清《中医性别差异病理学》,第60页。
    ④ [美]珍尼特·希伯雷·海登、B·G·罗森伯格《妇女心理学》,第314页,范志强、周晓虹等译。
    ⑤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10。
    ⑥ 《妇人大全良方》卷17。
    ①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18。
    ② 《妇人大全良方》卷18。
    ③ [宋]《圣济总录》卷197“禁产乳诸疾法”,清乾隆汪氏燕远堂刻本。
    ④ 宋徽宗敕撰,[清]程林删定《圣济总录纂要》卷24。
    ① [宋]叶适《水心文集》卷22《王太孺人唐氏墓志铭》。
    ② 詹鄞鑫《心智的误区-巫术与中国巫术文化》,第475页。
    ③ [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389。
    ④ [明]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卷15。
    ① [宋]朱端章《卫生家宝产科各要》卷6。
    ② [宋]《太平圣惠方》卷77。
    ③ [宋]《圣济总录》卷159。
    ④ 李贞德《汉唐之间医书中的生产之道》,《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7,3(1996)。
    ⑤ 《圣济总录》卷159。
    ⑥ 宋徽宗敕撰,[清]程林删定《圣济总录纂要》卷24。
    ⑦ 《太平圣惠方》卷77。
    ① [宋]朱端章《卫生家宝产科各要》卷5。
    ②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3。
    ③ 《太平圣惠方》卷80。
    ④ 《太平圣惠方》卷71
    ⑤ 《太平圣惠方》卷80。
    ⑥ [清]徐大椿《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徐大椿医书全集》,第78页。
    ⑦ [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3。
    ⑧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徐大椿医书全集》第79页。
    ⑨ 《太平圣惠方》卷80。
    ⑩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5。
    11 [宋]张杲《医说》卷7。
    12 朱端章《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6。
    13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6。
    ① [宋]朱端章《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5。
    ② [宋]陈素庵、[明]陈文昭补解《陈素庵妇科补解·产后众疾门卷之五》。
    ③ 张奇文《胎产病证》,第299页。
    ④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4。
    ⑤ [宋]陈言《三因极—病证方论》卷17。
    ⑥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4。
    ⑦ 《三因极—病证方论》卷4。
    ⑧ [宋]朱肱《类证活人书》卷19。
    ⑨ 宋徽宗敕撰,[清]程林删定《圣济总录纂要》卷4。
    ① [宋]《圣济总录》卷29。
    ② [宋]陈言《三因极—病证方论》卷4。
    ③ [明]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卷15。
    ④ [宋]朱佐《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卷7。
    ⑤ [宋]苏轼、沈括《苏沈内翰良方》卷4。
    ⑥ [宋]王衮《博济方》卷1。
    ① [宋]王洙《王氏谈录》,《说郛》(?)24,宛委山堂本。
    ② [宋]张杲《医说》卷8。
    ③ [宋]《太平圣惠方》卷73。
    ④ 《医说》卷5。
    ⑤ [明]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卷15。
    ⑥ [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22。
    ⑦ [清]徐大椿《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徐大椿医书全集》,第104页。
    ⑧ 《太平圣惠方》卷70。
    ⑨ 《太平圣惠方》卷71。
    ① [宋]《太平圣惠方》卷71。
    ② 《太平圣惠方》卷71。
    ③ 宋徽宗敕撰,[清]程林删定《圣济总录纂要》卷5。
    ④ 关于鬼胎之说,按江绍原的说法,“这想系各种元素构成的:鬼魅乐与妇人交,一也。以之解释梦合野男子,二也;以之解释怪胎,三也。不明痞块膨胀等病之真因而以此解释之,四也。”(《中国礼俗迷信》,第61页)
    ⑤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1。
    ⑥ 《圣济总录纂要》卷5。
    ⑦ [魏]吴普等《神农本草经》卷1。
    ⑧ [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17。
    ⑨ 《太平圣惠方》卷70。
    ① [宋]《太平圣惠方》卷70。
    ② 《太平圣惠方》卷70。
    ③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5。
    ④ 《妇人大全良方》卷5。
    ⑤ [明]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卷15。
    ⑥ 宋徽宗敕撰,[清]程林删定《圣济总录纂要》卷5。
    ⑦ [宋]《圣济总录纂要》卷5。
    ⑧ [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15。
    ① 胡新生《中国古代巫术》,第186页。
    ② [宋]《太平圣惠方》卷72。
    ③ 《太平圣惠方》卷69。
    ④ 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1。
    ⑤ 《太平圣惠方》卷69。
    ⑥ 《太平圣惠方》卷73。
    ⑦ 《太平圣惠方》卷81。
    ⑧ [宋]王衮《博济方》卷5。
    ⑨ [宋]苏颂《图经本草》卷3。
    ⑩ 《妇人大全良方》卷1。
    11 《太平圣惠方》卷69。
    12 《太平圣惠方》卷72。
    ① [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15。
    ②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11。
    ③ [宋]《太平圣惠方》卷72。
    ④ 《太平圣惠方》卷73。
    ⑤ 祟,“谓鬼神作灾祸也”(《说文》段注),祟病是指因鬼神精怪所致的心身障碍,“这类病患自己相信(或被他人认定)是被鬼物所干犯、缠扰、附身,以致在精神或生理上引起种种症状不一的病变。”(李建民《祟病与“场所”:传统医学对崇病的一种解释》,《汉学研究》第12卷1期,1994年)
    ⑥ [英]罗宾·布里吉斯《与巫为邻:欧洲巫术的社会和文化语境》,第127页。
    ⑦ [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第296-297页。
    ① 《礼记·郊特性》,《礼记正义》卷25。
    ② 朱熹《家礼》卷1《通礼》,《朱子全书》第7册。
    ③ [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10。
    ④ 关于祖先灵魂善恶属性的讨论见李亦园《从中国家族与其仪式若干观念的检讨》,《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集刊》59期。
    ⑤ 参考蒋竹山《宋至清代的国家与祠神信仰研究的回顾与讨论》(《新史学》8卷2期,1997年);程民生《论宋代神祠宗教》(《世界宗教研究》1992年2期)。
    ① [汉]王充《论衡》卷22《订鬼》。
    ② [宋]吕希哲《侍讲日记》,《说郛》卷51,涵芬楼本。
    ③ 《宋史》卷66《五行志》。
    ④ 李建民《祟病与“场所”:传统医学对崇病的一种解释》,《汉学研究》第12卷第1期,1994年。
    ① 何裕民、柴可夫、张玉清《中医性别差异病理学》,第162页。
    ① 《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5。
    ② 《宋会要辑稿》礼20之12。
    ③ 《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25。
    ④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5。
    ⑤ 《宋史》卷20《徽宗二》。
    ⑥ 《宋史》卷333《李载传》。
    ⑦ 《宋史》卷448《郭永传》。
    ⑧ [宋]孔畋《泰山行宫记》,《全宋文》卷409,第10册,393页。
    ① [宋]梅尧臣《新息重修孔子庙记》,《全宋文》卷593,第14册,521页。
    ②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143。
    ③ 《宋史》卷257《吴廷祚附吴元康传》。
    ④ [美]卡伦·霍妮《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冯川译。
    ⑤ 何裕民、柴可夫、张玉清《中医性别差异病理学》,第167页。
    ① [美]韩森《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包伟民译,第44页。
    ② 任继学《邪祟病临床之我见》,《江苏中医药》2002年第23卷1期。
    ① [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卷10。
    ② 疰亦作“注”,有转注、留住之意,[汉]刘熙《释名·释疾病》:“注病,一人死,一人复得,气相灌注也。”(四部丛刊初编本)疰病是一种病程迁延的传染性疾病。
    ③ [唐]李延寿《南史》卷32《徐嗣伯传》。
    ① [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15。
    ② 卿希泰《道教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世界宗教研究》第2集,第10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③ 过阴,亦称“出魂”、“走阴差”,是一种让灵魂暂时离开肉体,超越自身存在而到鬼神世界漫游的方法。
    ① [法]马塞尔·毛斯《社会学与人类学》,第9页。
    ② [英]菲奥纳·鲍伊《宗教人类学导论》,第231页。
    ③ 《社会学与人类学》,第61页。
    ① 李亦园《宗教与神话》,第44页,132-133页。
    ② [法]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巫术·宗教·艺术·神话》,陆晓禾、黄锡光等译,第2页。
    ③ 漆浩《医、巫与气功-神秘的中国养生治病术》。
    ④ [宋]江休复《江邻几杂志》。
    ⑤ [日]木村明史<宋代民间医疗巫觋観地方官巫觋取缔侧面>,《东方学》,10页,第101辑(2001年)。
    ① [日]木村明史<宋代民间医疗巫觋観地方官巫觋取缔侧面>,《东方学》,10页,第101辑(2001年)。
    ① [英]马林诺夫斯基《关于文化的科学理论和其他论文》,第200页。。
    ② [法]马塞尔·毛斯《社会学与人类学》,第4页。
    ③ 李亦园《宗教与神话》,84页。
    ④ Jean-Nichel Sallmann《女巫-撒旦的情人》,马振骋译,第41页。
    ⑤ 乌丙安《中国民俗学》,第246页。
    ⑥ [美]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王炜等译,第120页。
    ① [英]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第53页。
    ② 范行准《中华医学史》,《医史杂志》(1):1,48,1947。
    ③ 张劲松《中国鬼信仰》,第173页。
    ④ 李亦园《宗教与神话》,80页。
    ① [英]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第113页。
    ② 史宗编,金泽、宋立道、徐大建等译《20世纪西方宗教人类学文选》上卷,第139页。
    ③ 李良松《甲骨文化与中医学》。
    ④ [宋]陈素庵著、[明]陈文昭补解《陈素庵妇科补解》卷4。
    ⑤ 《汉书》卷97上《外戚传》。
    ⑥ [宋]《太平圣惠方》卷76。
    ⑦ [宋]陈言《三因极—病证方论》卷17。
    ⑧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13。
    ⑨ 《妇人大全良方》卷17。
    ① [宋]严用和《济生方》卷7。
    ② [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卷10。
    ③ 宋徽宗敕撰,[清]程林删定《圣济总录纂要》卷24。
    ④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16。
    ⑤ [英]菲奥纳·鲍伊《宗教人类学导论》,第18页。
    ⑥ [美]威廉·A·哈维兰《当代人类学》,王铭铭等译,514页。
    ⑦ 李亦园《宗教与神话》,第10页。
    ⑧ [英]勃洛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两性社会学-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之比较》,第21页。
    ⑨ [德]埃利希·诺伊曼《大母神-原型分析》,第279页。
    ① [法]马塞尔·毛斯《社会学与人类学》,第39页。
    ② 陈秉璋《实证社会学先锋·涂尔干》,第134-135页。
    ③ 陈勤建《文艺民俗学导论》。
    ④ [美]H·R·海斯《危险的性》,孙爱华、唐文鹏译。
    ⑤ 李贞德《最近中国宗教史研究中的女性问题》,李玉珍、林美玖《妇女与宗教》。
    ① [英]罗宾·布里吉斯《与巫为邻:欧洲巫术的社会和文化语境》,122页。
    ② 《夷坚志》乙志卷19《韩氏放鬼》。
    ③ [宋]刘宰《漫塘集》卷29《潘君墓志铭》。
    ④ [宋]俞文豹《吹剑录全编·四录》。
    ⑤ [宋]吕祖谦《宋文鉴》卷127龚鼎臣《述医》。
    ⑥ [宋]陈郁《藏—话腴》内编卷下。
    ⑦ 《长编》卷101,天圣元年十一月戊戌。
    ① [宋]刘宰《漫塘集》卷18《泰兴县劝农文》。
    ② [宋]苏颂《苏魏公文集》卷52。
    ③ 《长编》卷52,咸平五年八月乙酉。
    ④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5。
    ⑤ [宋]真德秀《西山文集》卷40《劝农文》。
    ⑥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56。
    ⑦ [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孕妇双胎》。
    ①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17。
    ② [宋]朱佐《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卷10。
    ③ [英]詹·乔·弗雷泽《金枝》,徐育新、汪培基等译,第221-222页。
    《周礼注疏》,[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
    《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阮刻本。
    《尚书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阮刻本。
    《春秋公羊传注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阮刻本。
    《孝经注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阮刻本。
    《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阮刻本。
    袁珂《山海经校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胎产书》,鲁兆麟、黄作阵点校《马王堆汉墓帛书》,《中国医学名著珍品全书》,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版。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734册。
    [汉]桓谭《新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汉]王充《论衡》,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
    [魏]吴普等《神农本草经》,陈振相、宋贵美《中医十大经典全录》,学苑出版社1995年版。
    [晋]王嘉《拾遗记》,四库全书本,第1042册。
    [晋]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59年版。
    [梁]沈约《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唐]李延寿《南史》,中华书局1975年版。
    [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陈振相、宋贵美《中医十大经典全录》,学苑出版社1995年版。
    [唐]王焘《外台秘要》,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版。
    [唐]孙思邈《千金方》,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中华书局1981年版。
    [唐]魏征、令德狐棻《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版。
    [唐]李林甫等《唐六典》,中华书局1992年版。
    [唐]长孙无忌等《唐律疏议》,中华书局1983年版。
    [唐]苏鹗《苏氏演义》,丛书集成初编。
    《三辅黄图》,四部丛刊三编,上海书店1985年版。
    [日]丹波康赖《医心方》,华夏出版社1993年版。
    [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年版。
    [宋]王怀隐等《太平圣惠方》,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版。
    [宋]严用和《济生方》,《重订严氏济生方》,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版。
    [宋]赵佶撰、吴褆注《圣济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年版。
    [宋]陈言《三因极—病证方论》,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年版。
    [宋]洪遵《洪氏集验方》,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年版。
    [宋]《太医局诸科程文格》,四库全书本,第743册。
    [宋]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年版。
    [宋]王贶《全生指迷方》,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年版。
    [宋]刘防《幼幼新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年版。
    [宋]陈自明《外科精要》,裴沛然《中国医学大成三编》第8册,岳麓书社。
    [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华夏出版社1993年版。
    宋徽宗敕撰,[清]程林删定《圣济总录纂要》,《新安医籍丛刊》,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
    [宋]愚谷老人《延寿第一绅言》,宋书功《中国古代房室养生集要》,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年版。
    [宋]《圣济总录》,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年版。
    [宋]《圣济总录》,清乾隆汪氏燕远堂刻本。
    [宋]郭稽中纂《产育宝庆集》,丛书集成初编本。
    [宋]朱端章《卫生家宝产科备要》,丛书集成初编本。
    [宋]朱肱《类证活人书》,丛书集成初编本。
    [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年版。
    [宋]苏轼、沈括《苏沈内翰良方》,[清]鲍廷博辑《知不足斋丛书》第17集,中华书局 1999年版。
    [宋]朱佐《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宛委别藏第67,江苏古籍出版社。
    [宋]王衮《博济方》,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1991年版。
    [宋]东轩居士《卫济宝书》,《四库医学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宋]张杲《医说》,《四库医学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宋]李迅《集验背疽方》,《四库医学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宋]吴彦夔《传信适用方》,《四库医学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宋]杨士瀛《仁斋直指》,《四库医学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宋]董汲《旅舍备要方》,《四库医学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宋]陈素庵、[明]陈文昭补解《陈素庵妇科补解》,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年版。
    [宋]佚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曹炳章辑《中国医学大成》第7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年版。
    [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鲁兆麟等点校《中国医学名著珍品全书》中册,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版。
    [宋]苏颂《图经本草》,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
    [宋]储泳《祛疑税》,《说郛》,宛委山堂本,[明]陶宗仪《说郛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宋]费衮《梁溪漫志》,《说郛》,宛委山堂本。
    [宋]周文王己《开颜集》,《说郛》,宛委山堂本。
    [宋]王洙《王氏谈录》,《说郛》,宛委山堂本。
    [宋]佚名《戊辰杂抄》,《说郛》,宛委山堂本。
    [宋]李济翁《资暇录》,《说郛》,宛委山堂本。
    [宋]贾似道《悦生随抄》,《说郛》,宛委山堂本。
    [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说郛》,宛委山堂本。
    [宋]《爱日斋丛钞》,《说郛》,宛委山堂本。
    [宋]庞元英《谈薮》,《说郛》,宛委山堂本。
    [宋]康誉之《昨梦录》,《说郛》涵芬楼本,[明]陶宗仪《说郛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唐]段公路《北户录》,《说郛》,涵芬楼本。
    [宋]相国道《云庄四六余语》,《说郛》,涵芬楼本。
    [宋]吕希哲《侍讲日记》,《说郛》,涵芬楼本。
    [宋]苏轼《物类相感志》,《说郛》,涵芬楼本。
    [宋]佚名《续墨客挥犀》,《说郛》涵芬楼本。
    [宋]储泳《祛疑税》,《说郛》,涵芬楼本。
    [宋]《苏舜钦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宋]祝穆《宋本方舆胜览》,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宋]张师正《倦游杂录》,《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宋]江休复《江邻几杂志》,《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宋]黄休复《茅亭客话》,《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宋]王得臣《麈史》,《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宋]陈师道《后山谈丛》,《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宋]周密《齐东野语》,《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宋]周煇《清波杂志》,《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宋]袁褧《枫窗小牍》,《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宋]彭乘《墨客挥犀》,《笔记小说大观》第7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
    [宋]李元纲《厚德录》,《笔记小说大观》第7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
    [宋]洪遵《泉志》,[清]张海鹏辑《学津讨原》第8集,江苏广陵出版刻印社1991年影印线装本。
    [宋]范成大《吴郡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宋]司码光《书仪》,四库全书本,第142册。
    [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四库全书本,第864册。
    [宋]黄震《黄氏日抄》,四库全书本,第707册。
    [宋]陈均《九朝编年备要》,四库全书本,328册。
    [宋]舒岳祥《阆风集》,四库全书,第1187册。
    [宋]刘宰《漫塘集》,四库全书本,第1170册。
    [宋]周必大《文忠集》,四库全书本,第1147册。
    [宋]郑刚中《北山文集》,四库全书本,第1138册。
    [宋]真德秀《西山文集》,四库全书本,第1174册。
    [宋]姚勉《雪坡集》,四库全书本,第1184册。
    [宋]文天祥《文山集》,四库全书本,第1184册。
    [宋]杨万里《诚斋集》,四库全书本,第1161册。
    [宋]方中《蛟峰外集》,四库全书本,第1087册。
    [宋]王禹偁《小畜集》,四库全书本,第1086册。
    [宋]王洋《东牟集》,四库全书本,第1132册。
    [宋]廖刚《高峰文集》,四库全书本,第1142册。
    [宋]孙觌《鸿庆居士集》,四库全书本,第1135册。
    [宋]赵鼎臣《竹隐畸士集》,四库全书本,第1124册。
    [宋]黄庭坚《山谷集》外集,四库全书本,第1113册。
    [宋]欧阳修《文忠集》,四库全书本,第1102册。
    [宋]谢逸《溪堂集》,四库全书本,第1122册。
    [宋]刘敞《公是集》,四库全书本,第1900册。
    [宋]胡寅《斐然集》,四库全书本,第1137册。
    [宋]黄公度《稼翁文集》,四库全书,第1139册。
    [宋]陈渊《默堂集》,四库全书本,第1139册。
    [宋]李纲《梁溪集》,四库全书本,第1126册。
    [宋]苏颂《苏魏公文集》,四库全书本,第1170册。
    [宋]吕祖谦《东莱集》,四库全书本,第1150册。
    [宋]赵汝腾《庸斋集》,四库全书本,第1181册。
    [宋]陈郁《藏—话腴》,四库全书本,第865册。
    [宋]吕袒谦《宋文鉴》,四库全书本,第1351册。
    [宋]应俊《琴堂谕俗编》,四库全书本,第865册。
    [宋]项安世《项世家说》,四库全书本,第706册。
    [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宋]窦仪等《宋刑统》,中华书局1984年版。
    [宋]朱熹《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
    [宋]范成大《石湖诗集》,中华书局1962年版。
    [宋]叶廷硅《海录碎事》,中华书局2002年版。
    [宋]周密《癸辛杂识》,中华书局1988年版。
    [宋]周去非《岭外代答》,中华书局1985年版。
    [宋]周密《武林旧事》,中华书局1991年版。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中华书局1979年版。
    [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中华书局1983年版。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中华书局1985年版。
    [宋]庄绰《鸡肋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
    [宋]范镇《东斋记事》,中华书局1980年版。
    [宋]洪迈《夷坚志》,中华书局1981年版。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1992年版。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中华书局2000年版。
    [宋]李防等《太平御览》,中华书局1960年版。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华书局1988年版。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华书局1982年版。
    [宋]《李觏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宋]苏轼《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宋]苏轼著、[清]王文诰辑注《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
    [宋]《陆游集》,中华书局1976年版。
    [宋]张耒《柯山集》,中华书局1985年版。
    [宋]高承《事物纪原》,中华书局1989年版。
    [宋]沈作宾、施宿等《嘉泰会稽志》,《宋元方志丛刊》第7册,中华书局1990年版。
    [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宋元方志丛刊》第4册,中华书局1990年版。
    [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宋元方志丛刊》第8册,中华书局1990年版。
    [宋]赵与泌、黄岩孙《仙溪志》,《宋元方志丛刊》第8册,中华书局1990年版。
    [宋]佚名《异闻总录》,丛书集成初编。
    [宋]陈元靓《岁时广记》,丛书集成初编。
    [宋]司马光《司马温公文集》,丛书集成初编本。
    [宋]汪藻《浮溪集》,丛书集成初编本。
    [宋]沈括《梦溪笔谈》,丛书集成初编本。
    [宋]庞元英《文昌杂录》,丛书集成初编本。
    [宋]叶适《水心文集》,丛书集成续编本。
    [宋]韩元吉《南涧甲乙稿》,丛书集成初编本。
    [宋]马廷鸾《碧梧玩芳集》,丛书集成续编本。
    [宋]许景衡《横塘集》,丛书集成续编本。
    [宋]袁燮《洁斋集》,丛书集成初编本。
    [宋]梅尧臣《宛陵先生集》,四部丛刊初编。
    [宋]楼钥《攻媿集》,四部丛刊初编。
    [宋]晁补之《济北晁先生鸡肋集》,四部丛刊初编。
    [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四部丛刊初编。
    [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四部丛刊初编。
    [宋]朱松《韦斋集》,四部丛刊续编。
    [宋]洪咨夔《平斋文集》,四部丛刊续编。
    [宋]俞文豹《吹剑录全编》,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宋]王称《东都事略》,赵铁寒《宋史资料萃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79年版。
    [宋]《两朝纲目备要》,赵铁寒《宋史资料萃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79年版。
    [宋]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齐鲁书社1988年版。
    [宋]吴自牧《梦梁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宋]金盈之《新编醉翁谈录》,[清]张石铭《适园丛书》,民国乙卯吴兴张氏刻本。
    [宋]朱熹《家礼》,朱杰人、严佐之等《朱子全书》第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宋]欧阳修《欧阳修全集》,中国书店1986年版。
    [宋]张云房《云笈七签》,齐鲁书社1988年版。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
    [宋]李俊甫《莆阳比事》宛委别藏本,台湾商务印书馆印行。
    [宋]愚谷老人《延寿第一绅言》,宋书功《中国古代房室养生集要》,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社1991年版。
    元妙宗《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道藏》第32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太上三洞神咒》,《道藏》第2册。
    《上清灵宝大法》,《道藏》第31册。
    《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道藏》第2册。
    [金]元好问《续夷坚志》,中华书局1986年版。
    无名氏《湖海新闻夷坚续志》,中华书局1986年版。
    [元]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版。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明]吴昆《医方考》,曹炳章《中国医学大成》第2分册,岳麓书社1990年版。
    [明]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四库医学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
    [明]丘浚《丘文庄公集》,《丘海二公文集合编》,清同治十年邱氏可继堂刊本。
    [清]徐大椿《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徐大椿医书全集》,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年版。
    [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版。
    [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
    [清]沈家本《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1985年版。
    [清]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中华书局1983年版。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中华书局影印本1987年版。
    [清]潘永因《宋稗类钞》,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年版。
    [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中华书局、巴蜀书社1985年版。
    《天妃显圣录》,《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第9辑,176册,台湾大通书局1987年印行。
    王明《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年版。
    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59年版。
    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黄锦君《两宋后妃事迹编年》,巴蜀书社1997年版。
    《宋大诏令集》,中华书局1962年版。
    曾枣庄、刘琳《全宋文》,巴蜀书社1994年版。
    唐圭璋《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年版。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
    《宋代石刻文献全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
    严世芸《宋代医家学术思想研究》,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赵健伟等《女性的禁忌:中国古代妇女礼仪的文化审视》,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6年
    版。
    吴光正《女性与宗教信仰》,辽宁画报出版社2000年版。
    欧阳洁《女性与社会权力系统》,辽宁画报出版社2000年版。
    王庆宪《中医思维学》,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肖群忠《中国孝文化研究》,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版。
    张紫晨《中国巫术》,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0年版。
    胡新生《中国古代巫术》,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梁钊韬《中国古代巫术-宗教的起源和发展》,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李零《中国方术考》,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
    李零《中国方术续考》,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
    [韩]文镛盛《中国古代社会的巫觋》,华文出版社1999年版。
    林富士《汉代的巫者》,台北稻乡出版社1988年初版。
    詹鄞鑫《心智的误区-巫术与中国巫术文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刘黎明《宋代民间巫术研究》,巴蜀书社2004年版。
    王章伟《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宋代巫觋信仰研究》,香港中华书局2005年9月版。
    邓启耀《中国巫蛊考察》,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王贵元《女巫与巫术》,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韦兴儒《女巫-扁担山社区奇特文化探索》,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俄]格里戈连科《形形色色的巫术》,吴兴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高福进《太阳崇拜与太阳神话》,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牙含章、王友兰《中国无神论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李安宅著译《巫术的分析》,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万晴川《巫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古代小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钱茀《傩俗史》,广西民族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林河《中国巫傩史》,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
    庹修明《傩戏·傩文化》,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0年版。
    刘稚、秦榕《宗教与民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任聘《中国民间禁忌》,作家出版社1990年版。
    张铭远《生殖祟拜与死亡抗拒》,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1年版。
    何星亮《中国自然神与自然崇拜》,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版。
    马书田《华夏诸神》,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年版。
    候杰、范丽珠《中国民众宗教意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李露露《妈祖神韵》,学苑出版社2003年版。
    徐晓望《妈祖的子民-闽台海洋文化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林拓《文化的地理过程分析-福建文化的地域性考察》,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
    余木《中国历代媚酒补药》,哈尔滨出版社1994年版。
    骆崇骐《中国鞋文化史》,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年版。
    张寅成《中国古代禁忌》,台北县:稻乡出版社2000年版。
    王晓丽《中国民间的生育信仰》,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沈亦菲《被建构的女性.当代社会性别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汪民安、陈永国《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居阅时、瞿明安《中国象征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杨学政主编《中国原始宗教百科全书》,四川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
    杨学政《原始宗教论》,云南宗教文化研究1991年版。
    郭淑云《原始活态文化-萨满教透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葛兆光《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中国思想史》第2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富育光《满族萨满教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富育光《萨满论》,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陈来《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三联书店2002年版。
    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赵春晨《岭南宗教历史文化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罗马尼亚]米尔恰·伊利亚德《神圣与世俗》,王建光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罗马尼亚]米尔恰·伊利亚德《宗教思想史》,晏可佳、吴晓群、姚蓓琴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美]米尔奇·伊利亚德《萨满教—总论》,史昆译,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芬兰]E·A·韦斯特马克《人类的婚姻》,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年版。
    [美]珍尼特·希伯雷·海登、B·G·罗森伯格《妇女心理学》,范志强、周晓虹等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苏格兰]克里斯蒂纳·拉娜《巫术与宗教》,刘靖华、周晓慧译,今日中国出版社1991年版。
    [美]M·艾瑟·哈婷《月亮神话-女性的神话》,蒙子、龙天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德]埃利希·诺伊曼《大母神-原型分析》,李以洪译,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德]恩斯特·卡西尔《神话思维》,黄龙保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法]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北京京华出版社2000年版。
    [法]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巫术·宗教·艺术·神话》,陆晓禾、黄锡光等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版。
    [美]韩森《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包伟民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英]勃洛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两性社会学-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之比较》,李安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法]安德烈·比尔基埃、玛尔蒂娜·雪伽兰等《家庭史》,袁树仁、姚静、肖桂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
    [英]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李安宅编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英]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费孝通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英]马林诺夫斯基《野蛮人的性生活》,团结出版社1989年版。
    [美]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陈兼、刘昶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法]伏尔泰《风俗论》,梁守锵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美]谢德尔博士《生男生女有秘诀》,厦门市:鹭江出版社1989年版。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陶铁柱译,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
    [美]邓尼丝·拉德纳·卡莫迪《妇女与世界宗教》,徐钧尧、宋立道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连树声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美]克里斯蒂安·乔基姆《中国的宗教精神》,王平、张广保等译,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1年版。
    [法]雅克·洛维希《巫术奇观》,谢军瑞、夏平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英]詹·乔·弗雷泽《金枝》,徐育新、汪培基等译,大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英]弗雷泽《交感巫术的心理学》,李安宅注译《巫术的分析》,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法]马塞尔·毛斯《社会学与人类学》,余碧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英]哈夫洛克·埃利斯《性心理学》,陈维政、王作虹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英]霭理士《性心理学》,潘光旦译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美]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王炜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
    [美]托马斯·芒罗《艺术的发展及其它文化史的理论》,纽约1963年版。
    [日]池田大作、[英]B·威尔逊《社会与宗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美]伊沛霞《内闱-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胡志宏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英]菲奥纳·鲍伊《宗教人类学导论》,金泽、何其敏译,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英]罗宾·布里吉斯《与巫为邻:欧洲巫术的社会和文化语境》,雷鹏、高永宏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英]玛格丽特·穆礼《女巫与巫术》,黄建人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2年版。
    [波]雅各布·布朗诺斯基《巫术、科学与文明》,邵家严译,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1年版。
    [俄]沙利·安什林《宗教的起源》,三联书店1964年版。
    [美]卡拉·亨德森、苏珊·萧等著《女性休闲-女性主义的视角》,刘耳、季斌等译,云南 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法]雅克·洛维希《巫术奇观》,谢军瑞等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俄]谢·亚·托卡列《世界各民族历史上的宗教》,魏庆征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法]米歇尔·福柯《性史》,张廷琛、林莉等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
    罗伯特·鲍柯克、肯尼思·汤普森编《宗教与意识形态》,龚方震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秦家懿、孔汉思《中国宗教与基督教》,三联书店1994年3月版。
    [美]S·南达《文化人类学》,刘燕鸣、韩养民译,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美]O·A·魏勒《性崇拜》,史频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
    Jean-Michel Sallmann《女巫.撒旦的情人》,马振骋译,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
    [美]R·M·基辛《文化·社会·个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美]卡伦·霍妮《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冯川译,台北市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版。
    [美]威廉·A·哈维兰《当代人类学》,王铭铭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美]H·R·海斯《危险的性》,孙爱华、唐文鹏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英]大卫·休谟《宗教的自然史》,徐晓宏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刘文英《漫长的历史源头-原始思维与原始文化新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陈秉璋《实证社会学先锋-涂尔干》,台湾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版。
    傅飞岚、林富士《遗迹崇拜与圣者崇拜》,台湾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华民国2001年版。
    高士瑜《唐代妇女》,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
    邓小南主编《唐宋女性与社会》,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
    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
    徐桂兰《中国育俗的文化叠合》,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10月影印。
    陈勤建《文艺民俗学导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李亦园《宗教与神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李小江《主流与边缘》,《性别与中国》第3辑,三联书店1999年版。
    李玉珍、林美玖《妇女与宗教》,台北里仁书局2004年版。
    李远国《神霄雷法:道教神霄派沿革与思想》,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牙含章、王友兰《中国无神论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钟敬文《中国礼仪全书》,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常金仓《周代礼俗研究》,台湾文津出版社1993年初版。
    郭英德《世俗的祭礼》,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
    马之骗《中国的婚俗》,台湾经世书局1987年印行。
    许地山《扶箕迷信底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陈顾远《中国婚姻史》,上海书店1984年5月影印。
    闵家胤《阳刚与阴柔的变奏-两性关系和社会模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高国藩《敦煌古俗与民俗流变》,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高国藩《敦煌民俗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高国藩《敦煌巫术与巫术流变-中国民俗探微》,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高国藩《中国巫术史》,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郭淑云《原始活态文化-萨满教透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漆浩《医、巫与气功-神秘的中国养生治病术》,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年版。
    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乌丙安《中国民俗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江绍原《中国礼俗迷信》,天津:渤海湾出版公司1989年版。
    白庚胜《色彩与纳西族民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王娟《民俗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徐文明《轮回的流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张劲松《中国鬼信仰》,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1年版。
    邓红蕾《道教与土家族文化》,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朱青生《将军门神起源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何星亮《中国自然神与自然崇拜》,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版。
    徐杰舜、周耀明《汉族风俗文化史纲》,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徐杰舜《汉族民间风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王景海、陈劳志等主编《中华礼仪全书》,长春出版社1992年版。
    程民生《神人同居的世界.中国人与中国祠神文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田兆元《神国漫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马书田《华夏诸神》,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年版。
    章海荣《西南石崇拜-生命本原的追思》,云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侯杰、范丽珠《中国民众宗教意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余晓望《妈祖的子民-闽台海洋文化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陆群《民间思想的村落-苗族巫文化的宗教透视》,贵州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金泽《宗教禁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李亦园《宗教与神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万建中《解读禁忌-中国神话传说和故事中的禁忌主题》,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万建中《禁忌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姚周辉《神秘的幻术-降神附体风俗探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姚周辉《神秘的符箓咒语-民间自疗法及避凶趋吉法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朱狄《信仰时代的文明-中西文化的趋同与差异》,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朱狄《原始文化研究》,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版。
    朱狄《艺术的起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费孝通《生育制度》,《费孝通文集》第4卷,群言出版社1999年版。
    宋兆麟.《中国生育信仰》,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宋兆麟《生育神与性巫术研究》,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宋兆麟《民间性巫术》,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年版。
    宋兆麟《巫与巫术》,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
    宋兆麟《巫觋-人与鬼神之间》,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年版。
    郭立诚《中国生育礼俗考》,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1年版。
    张铭远《生殖崇拜与死亡抗拒》,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1年版。
    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姜彬《吴越民间信仰民俗-吴越地区民间信仰与民间文艺关系的考察和研究》,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万晴川《巫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古代小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钱钟书《管锥编》第1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
    张荣华《中国古代民间方术》,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
    詹石窗《道教与女性》,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何裕民、柴可夫、张玉清《中医性别差异病理学》,上海科技普及出版社1997年版。
    何裕民《走出巫术丛林的中医》,上海:文汇出版社1994年版。
    张奇文主编《妇科杂病》,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版。
    马宝璋《中医妇科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崔光成、邱鸿钟《心理治疗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翟书涛《妇女精神卫生》,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版。
    张志斌《古代中医妇产科疾病史》,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何时希《妊娠识要》,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年版。
    邵福华、税素华《中西医妇科临证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年版。
    贝润浦《中医生育知识》,上海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
    张奇文《月经病证》,《妇科医籍辑要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版。
    张奇文《胎产病证》,《妇科医籍辑要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版。
    傅维康《中国医学史》,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陈邦贤《中国医学史》,《民国丛书》第79册,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
    马伯英《中国医学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谢松龄《阴阳五行与中医学》,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
    李良松《甲骨文化与中医学》,福建科技出版社1994年版。
    廖育群、傅芳、郑金生《中国科学技术史·医学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盖建民《道教医学》,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
    邱仁宗《生命伦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邢铁《宋代家庭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高洪兴、徐锦钧、张强《妇女风俗考》,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徐吉军、方建新、方健、吕凤棠《中国风俗通史·宋代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林惠祥《文化人类学》,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范家伟《六朝隋唐医学之传承与整合》,香港中文大学2004年版。
    《闻一多全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版。
    《郑振铎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杨学政主编《中国原始宗教百科全书》,四川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
    葛兆光《屈服史及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
    夏晓虹《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王景海、陈劳志等主编《中华礼仪全书》,长春出版社1992年版。
    姜彬《吴越民间信仰民俗一吴越地区民间信仰与民间文艺关系的考察和研究》,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汪民安、陈永国《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史宗编,金泽、宋立道、徐大建等译《20世纪西方宗教人类学文选》,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黄杰《宋词与民俗》,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瞿兑之《释巫》,《燕京学报》1930年第7期。
    陈梦家《商代的神话与巫术》,《燕京学报》1936年20期。
    陈梦家《高襟郊社祖庙通考》,《清华学报》1936年12卷第3期。
    张光直《商代的巫与巫术》,《中国青铜时代》第2集,北京:三联书店1990年版。
    季羡林《原始社会风俗残余-关于妓女祷雨的问题》,《世界历史》1985年10期。
    胡厚宣《殷代婚姻宗法生育制度考》,《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台湾大通书局1972年版。
    卿希泰《道教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世界宗教研究》第2集,第10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赵国华《生殖崇拜略论》,《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1期。
    童恩正《中国古代的巫》,《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5期。
    吕静《春秋战国时期的巫与巫术研究》,《史林》1992年1期。
    王子今《战国秦汉时期的女巫》,《古史性别研究丛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胡新生《论汉代巫蛊术的历史渊源》,《中国史研究》1997年3期。
    孙家洲《汉代巫术巫风探幽》,《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5期。
    马新《论两汉民间的巫与巫术》,《文史哲》2001年3期。
    金霞《魏晋时期的尚巫之风》,《许昌学院学报》2003年6期。
    赵宏勃《唐代巫觋社会职能的历史考察》,张国刚主编《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3卷,中华书局2001年版。
    刘礼堂《唐代长江流域“信巫鬼、重淫祀”习俗考》,《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5期。
    杨倩描《宋朝禁巫述论》,《中国史研究》1993年1期。
    史继刚《宋代的惩“巫”扬“医”》,《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3期。
    李小红《宋代民间“信巫不信医”现象探析》,《学术研究》2003年7期。
    赵章超《宋代巫术妖教犯罪与法律惩禁考述》,《宗教学研究》2002年4期。
    范荧《宋代的民间巫术》,张其凡、陆勇强《宋代历史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刘黎明《宋代民间“人祭”之风与密宗的尸身法术》,《四川大学学报》2005年3期。
    陈高华《元代的巫觋与巫术》,《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2期。
    吴成国《中国古代催生巫术的历史考察》,《江汉论坛》1999年9期。
    饶宗赜《历史家对萨满主义应重新作反思与检讨:“巫”的新认识》,《中华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华书局1992年版。
    萧兵《神妓、女巫和破戒引诱》,《民族艺术》2002年1期。
    宋全成《试论原始巫术的积极意义》,《民俗研究》1989年3期。
    刘宁波《生死转换与角色认证-中国传统婚礼的民俗意象》,《民间文学论坛》1994年第1期。
    宋锦秀《妇人胎产厌胜纵论》,《历史月刊》1999年132期“驱邪避煞的巫术与信仰”专辑
    宋锦秀《古典妊娠医书中的“安胎”、“养胎”与“胎杀”》,《思与言》第35卷第2期,1997年。
    卢建荣《从在室女墓志看唐宋性别意识的演变》,《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第25期
    林富士《试论汉代巫术医疗法及其观念基础-“汉代疾病研究”之一》,《史原》16(1987年),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
    林富士《清代台湾的巫觋与巫俗-以<台湾文献丛刊>为主要材料的初步探讨》,《新史学》第16卷,第3期(2005年)。
    刘静贞《从损子坏胎的报应传说看宋代妇女的生育问题》,《大陆杂志》第90卷第1期 (1995年)。
    李玉珍《佛教的女性,女性的佛教:近二十年来中英文的佛教妇女研究》,《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第10期(2002年)。
    黄宽重《宋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以大陆地区出土宋人墓志资料为例》,《新史学》9卷2期(1998)。
    陈元朋《民国以来宋代医学史研究概况简介-以台湾与大陆地区的研究成果为例》,《大陆杂志》第90卷第5期。
    张殉《几种道经中对女人身体之描述初探》,《妇女与宗教:跨领域的视野》。
    沈宗宪《宋代民间祠祀与政府政策》,《大陆杂志》第91卷第6期(1995年)。
    安春平《文本开放时代的医学嬗变:宋代医学与社会研究》(博士论文)。
    范正声《古代恋鞋观念及心理学阐释》,《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1期。
    王政《腿·脚·鞋:生殖民俗的典型符号》,《民间文学论坛》1998年3期。
    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略论》,《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1期。
    徐桂兰:《中国生育习俗的民族学解读》,《民俗研究》1998年第2期。
    臧健《南宋农村“生子不举”现象之分析》,《中国史研究》1995年4期。
    武乾《中国古代对巫术邪教的法律惩禁》,《法学》1999年9期。
    张国洪《吴地传统生育观概述——吴地传统人口思想的民俗学考察》,《学术月刊》1997年8期。
    傅才武《古代情爱巫术及其影响》,《江汉大学学报》2004年4期。
    张琪亚《论民间巫术信仰的符号象征》,《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3期。
    吾敬东《巫术与古代中国宗教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3期。
    袁钟《从医学看巫术、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医学与哲学》2000年7期。
    马福元《神圣 世俗 社会-兼谈马林诺夫斯基的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观》,《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3期。
    王炽文译《莲花的民俗和象征》,《民间文学论坛》1992年第6期。
    杨莉《宗教与妇女的悖相关系》,《宗教学研究》1991年1期。
    邓小南《“内外”之际与“秩序”格局:兼谈宋代士大夫对于<周易家人>的阐发,《唐宋女性与社会》,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
    胡厚宣《殷代婚姻宗法生育制度考》,《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上册,台湾大通书局1972 年版。
    李贞德《唐代的性别与医疗》,邓小南主编《唐宋女性与社会》,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
    李贞德《汉唐之间医书中的生产之道》,《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7本3分(1996)。
    李贞德《汉唐之间医方中的忌见妇人与女体为药》,《新史学》13卷4期抽印本(2002年)。
    李贞德《最近中国宗教史研究中的女性问题》,李玉珍、林美玖《妇女与宗教》,台北:里仁书局2004年版。
    李贞德《唐代的性别与医疗》,邓小南主编《唐宋女性与社会》,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
    李建民《马王堆汉墓帛书“禹藏埋胞图”笺证》,《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研究集刊》65本第4分(1994年)。
    李建民《“妇人媚道”考-传统家庭的冲突与化解方术》,《新史学》7卷4期(1996年)。
    李建民《祟病与“场所”:传统医学对崇病的一种解释》,《汉学研究》12卷1期(1994年)。
    王明珂《女人、不洁与村寨认同:岷江上游的毒药猫故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70本3分(1999年。)。
    林富士《六朝时期民间社会所祀‘女性人鬼’初探》,《新史学》7卷4期(1996年)。
    林富士《中国六朝时期的巫觋与医疗》,《礼俗与宗教》,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
    林富士《试论中国早期道教对于医药的态度》,李建民主编《生命与医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
    朱天顺《妈祖信仰的起源及其在宋代的传播》,《厦门大学学报》1986年2期
    李玉昆《妈祖信仰的形成和发展》,《世界宗教研究》1988年3期。
    张殉《台湾的妈祖信仰.研究回顾》,《新史学》6卷4期(1995年)。
    蒋竹山《宋至清代的国家与祠神信仰研究的回顾与讨论》,《新史学》8卷2期(1997年)。
    蒋竹山《女体与战争-明清厌炮之术‘阴门阵’再探》,《新史学》10卷3期(1999年)。
    李丰徘《从成人之道到成神之道-一个台湾民间信仰的结构性思考》,《东方宗教研究》,1994年,新4期(1994年)。
    陈元朋《两宋的“尚医士人”与“儒医”-兼论其在金元的流变》,《国立台湾大学文史丛刊》,1997年4月初版。
    金仕起《古代医者的角色-兼论其身分与地位》,李建民主编《生命与医疗》,中国大百科全 书出版社2005年版。
    卢建荣《从在室女墓志看唐宋性别意识的演变》,《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第25期,(1998年)。
    李零《绝地天通.研究中国早期宗教的三个视角》,《法国汉学》第6辑,中华书局2002年版。
    王曾瑜《宋代人口浅谈》,《天津社会科学》1984年6期。
    王政《女衣——女身的象征》,《东南文化》1997年4期。
    参木拉《关于白朗县“甲村”生育习俗的调查报告》,《西藏研究》2004年1期。
    陶思炎《中国求子习俗类型》,《民间文学论坛》1988年3期。
    邱仲麟《人气与血气-“割股”疗亲现象中的医疗观念》,《新史学》10卷4期,1999年12月。
    邱仲麟《不孝之孝-唐以来割股疗亲现象的社会史初探》,《新史学》6卷1期(1995年)。
    朱天顺《妈祖信仰的起源及其在宋代的传播》,《厦门大学学报》1986年2期。
    刘树友《从<夷坚志>看宋代城市下层居民》,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宋辽金元史》1991年2期。
    李飞《中国古代妇女孝行史考论》,《中国史研究》1994年3期。
    方建新《宋人生育观念与生育情况析论》,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宋辽金元史》,2001年4期。
    李霞《民间信仰的社会凝聚机制:性别角度的初步探讨》,《天府新论》2005年5期。
    苏远鸣(Michel Soymie)《<血盆经>资料研究》,刘长东译,《法国汉学》第7辑,中华书局2002年版。
    柏清韵(Bettine Birge)《朱熹与女子教育》,[美]田浩《宋代思想史论》,杨立华、吴艳红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荷兰]德格鲁特著,庞政樑译《汉代以后巫术信仰考述》,选白德格鲁特《中国的宗教体系》第6卷第5篇第2章,载《阜阳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2期。
    詹鄞鑫《巫医治疗术“有效性”析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6期。
    晁天义《巫术研究的一个误区-弗雷泽“巫术时代论”与中国的巫术研究》,《山西大学学报》2002年1期。
    陈荣富《巫术及其文化功能》,《江西社会科学》1992年4期。
    户晓辉《动物图象与生殖巫术-岩画和甲骨文、金文中的例证》,《西域研究》1993年1期。
    龙耀宏《爱药与恋爱巫术》,《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4期。
    李安宅《巫术问题的解析》,苑利主编《二十世纪民俗学经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龚维玲《试析巫术信仰中的文化心理》,《社会科学家》1992年6期。
    袁玮《中国古代祝由疗法初探》,《自然科学史研究》1992年1期。
    万方《古代疰病及禳解治疗考述》,《敦煌研究》1992年4期。
    任继学《邪祟病临床之我见》,《江苏中医药》2002年第23卷1期。
    王曾瑜《宋代人口浅谈》,《天津社会科学》1984年6期。
    陈华文《生育禁忌研究.生育文化研究之一》,《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3期。
    金少萍《从社会性别的视角看云南少数民族女性禁忌》,《云南社会科学》2002年2期。
    廖育群《关于传统医学的一个传统观念.医者意也》,《法国汉学》第5辑,中华书局2000年版。
    蔡景峰《中国医学妇产科学奠基者陈自明》,《自然科学史研究》1987年2期。
    中村治兵卫<宋代巫特徵——入巫过程究明含>,《中国研究》东京:刀水書房,1992年。
    武田畴昌<中世数学衍数学数学宗教習合點>,《中国中世社会宗教》道気社,2002年。
    木村明史<宋代民间医疗巫觋観地方官巫觋取缔侧面>,《东方学》,第101辑(2001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