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中国经济社会迅速持续发展,人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明显提升;但与此同时,当代中国发展中的贫富差距迅速扩大,城镇失业人口不断增加,社会利益冲突时有发生,导致了经济发展与国民幸福增长的失衡。如何在推动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按照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不断增进国民幸福,从而保持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政府的优先社会目标。因此,以现代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生活指数的提高为价值诉求,研究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及其与国民幸福之间的内在关联,探索不断提高国民福利与国民幸福的制度路径,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而言,既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着极其迫切的现实意义。
     论文以城乡收入差距、社会不平等、社会与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为研究的切入点,以如何实现公共福利和国民幸福的最大化为研究主线,立足马克思主义平等理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通过批判地分析、借鉴以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最大化幸福理论、以庇古为代表的福利经济学的经济福利理论、以诺斯为代表的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以约翰·罗尔斯为代表的社会正义理论,系统、集中地研究了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的思想流变及在社会实践中理性不及的根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制度理性和福利公正的比较研究,以经济迅速增长与国民幸福增进缓慢的矛盾为核心梳理和分析了当代中国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从相对合理、公正的制度安排(经济制度、法律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层面,试图构建一个关于社会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有效均衡的理论分析框架。
     论文除了导论和结论外,分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的理论基础。这一部分通过对马克思、罗尔斯的正义与平等理论、马歇尔的社会权利理论和阿马蒂亚·森的自由发展观等相关学派的梳理和分析,提出“理性集体决策”和“制度公益人”假定是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研究的基本前提。
     第二部分:制度、福利与幸福思想的历史考察及其关系。这一部分通过历史考察,认为制度结构不仅影响福利状态,而且也影响人们的幸福感受,人们是否幸福主要取决于经济、制度这两个因素。
     第三部分:制度理性不及与福利实践的理性欠缺及其根由。这一部分通过对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文化教育制度、医疗卫生制度、福利和就业制度中理性不及现象的分析,认为当代中国福利公正性的欠缺主要是由于单一经济效率目标的导向所导致的,也是制度设计时的“公平、公正”价值理念的欠缺所导致的。
     第四部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制度理性的比较。这一部分通过与发达国家福利模式的比较,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基础。“普惠型的社会福利制度”应被确立为中国社会福利发展的战略目标。构建“普惠型的社会福利制度”必须要建立在“福利资源公平分配理论”和“公民资格理论”之上。
     第五部分:制度公正与政府责任。这一部分主要研究政府在制度理性构建中的责任。政府是制度供给的主体和制度变迁的推动主体,政府必须承担制度理性构建的主体责任。
     第六部分: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的实现路径。制度理性和福利公正的实现过程也是国民幸福的增进过程,制度理性和福利公正的实现路径为:改进经济政策与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制度;重视文化教育、慈善、法律制度的帕累托改进;加强政府与公民社会在公共治理中的协商合作,化解“国民日益增长的公共产品需求与政府供给不足的矛盾”这一当代中国社会公共领域的主要矛盾。
     第七部分:优良社会制度建构的价值诉求与理性预期。这一部分通过对优良社会制度的界定及理性预期与社会现实矛盾的分析,提出以“公平、正义、自由、幸福、民主”为基本价值诉求,推动优良社会制度的构建,为国民幸福的不断增进提供制度性保障。
     追求幸福是人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诉求。在社会主义的制度框架内,只有通过制度理性的力量和公正性福利的保障,才能不断增进国民的幸福,化解经济与幸福之间的悖论,进一步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良性。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ese economy and society have obtained rapi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people’s income and life level has been greatly raised, and the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of China has been obviously promoted. However, at the same time,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n contemporary China become large more and more, the urban population of unemployment increases unceasingly, and the social benefit conflicts occurs from time to time, which result in the unbalance betwee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advancement of the citizen’s happiness. It has become social consensus and the government aim claiming precedence over all others of advancing unceasingly the citizen’s happiness according to the idea of putting the people at the key while promoting soun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keeping the harmony and stability of Chinese society.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both in theory and in practice of studying system rationality and welfare fairness and their relation with the citizen’s happiness and exploring the systematic path of advancing unceasingly the citizen welfare and happi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dvancement of modern society's citizen's life quality and index of life happiness.
     The dissertation's breakthrough point is the analysis of the gap of income in the urban and the rural, social inequality, unbalance of society and economy. Its main line is the realization of public welfare and maximize of citizen happiness. Based on Marxism theory of equality and full and free development of people, it analyses with critique and refers to the utilitarianism theory of maximize of happiness with Bentham as its representative, the theory of economic welfare of welfare economics with Pigou as its representative, the theory of system vicissitude of system economics with North as its representative, and the theory of social justice with John Rawls as its representative. By studying the thought change of system rationality and welfare fairness and their rational insufficiency in social practice and comparatively analyzing the system rationality and welfare fairness of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dissertation, around the contradiction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low advancement of citizen happiness, combs and analyses issu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a's system rationality and welfare fairness and tries to establish a theoretical frame to study the efficient balance of social public benefits and individual benef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atively reasonable and fair system allocation.
     Besides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the dissertation is composed of 7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theoretical base of the system rationality and welfare fairness. Through combing and analysis of the justice theory of Marx and Rawls, social rights theory of Marshall and liberal development theory of Marty Sen, it put forward that the'rational collective decision’and 'system public person’is the basic assumptions of system rationality and welfare fairness.
     The second party is the historical study of the thought of system, welfare and happiness. It supposes that system structure influences not only the welfare state but also the people's feelings of happiness, which is decided by such two factors as economy and system.
     The third part is the analysis of the insufficiency of system rationality and welfare practice and it origins. It supposes that, by studying the phenomenon of rationality insufficiency in the system of income and distribution, culture and education, health, welfare and employment, the insufficiency of contemporary China's welfare fairness is resulted from the sole aim of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lack of the value idea of'fairness and justice'.
     The forth part is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system rationality betwee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It proposes that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e to establish the generalized welfare patter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generalized welfare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as the strategic aim of Chinese welfare development, which must b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fair distribution of welfare resources and citizen qualification.
     The fifth part is about the system justice and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It mainly studies the government oblig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ystem rationality. As the main body of system supply and vicissitude, the government must under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construction of system rationality.
     The sixth part is about the path to realize the system rationality and welfare fairness. The process of realization of system rationality and welfare fairness is that of the advancement of citizen happiness. The path to realize the system rationality and welfare fairness is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policies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to imperfect social policies and social welfare system, to stress the Pareto increase of cultural education, philanthropy and legal system, to strengthen cooperation of government and civil society in public governance, to resolve the main contradic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s social public field which is the people's unceasingly increasing need of public products and the insufficiency of budget supply for the public products.
     The seventh part is about the value appeal and rational expectation of sound social system. By definition of sound system and analysis of the contradiction of value appeal and social realities, it tries to establish the sound social system on the base of the basic value appeal for‘fairness, justice, liberty, happiness, democracy’, which may provide safeguard in system for the citizen’s happiness.
     Pursuit for happiness is the basic aim for ma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t is also the essential appeal of socialism system. In the frame of socialism system, only through the power of system rationality and safeguard of fair welfare can the citizen’s happiness be advanced, the paradox of economy and happiness be resolved and the superiorit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e further highlighted.
引文
①王绍光,安邦之道-国家转型的目标与途径[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第534页。
    ①弗朗西斯·福山,贫困、不平等与民主:拉丁美洲的经验[J],张远航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04:12。
    ②周春生,全国贫富差距指数分析[N],经济观察报2005-7-3。
    ①联合国开发计划暑,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M],联合国开发计划暑(UNDP)2005,第22页。
    ②联合国开发计划暑,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M],联合国开发计划暑(UNDP)2005,第22页。
    ③联合国开发计划暑,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M],联合国开发计划暑(UNDP)2005,第22页。
    ①胡锦涛,十七大政府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人民出版社2007,第39页。
    ②中国统计年鉴2009[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第170页。
    ①(美)D.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革[M],商务印书馆1993,第61页。
    ②(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第3页。
    ①(美)道格拉斯·诺斯,杭行译,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第64页。
    ②(美)道格拉斯·诺斯,杭行译,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第162页。
    ③(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4,第27页。
    ①(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4,第28页。
    ②(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第9页。
    ③(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第4页。
    ④(印)阿马蒂亚·森,理性与自由[M],李凤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27页。
    ①(印)阿马蒂亚·森,理性与自由[M],李凤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25页。
    ②(印)阿马蒂亚·森,理性与自由[M],李凤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60页。
    ③(日)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M],周黎安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第28页。
    ④(日)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M],周黎安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第4页。
    ⑤(日)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M],周黎安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第14页。
    ⑥顾忠华,韦伯学说[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107页。
    ①(德)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第11页。
    ②(德)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第11页。
    ③(德)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第15页。
    ④(美)约翰·康芒斯,制度经济学[M],于树生译,商务印书馆1962,第356页。
    ⑤(美)约翰·康芒斯,制度经济学[M],于树生译,商务印书馆1962,第92页。
    ①(印)阿马蒂亚·森,理性与自由[M],李风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第6页。
    ②(印)阿马蒂亚·森,理性与自由[M],李风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第14页。
    ③(印)阿马蒂亚·森,理性与自由[M],李风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第27页。
    ④(印)阿马蒂亚·森,理性与自由[M],李风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第29页。
    ①张宇燕,个人理性与“制度悖论”,转引自盛洪,现代制度经济学下册[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第284页。
    ②张宇燕,个人理性与“制度悖论”,转引自盛洪,现代制度经济学下册[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第284页。
    ③盛洪,现代制度经济学下册[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32页。
    ④盛洪,现代制度经济学下册[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第238页。
    ⑤(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第374页。
    ⑥杜杰,制度理性与社会公平的实现[J],理论界2008/06:44-46。
    ①张曙光,论制度均衡和制度变革[J],经济研究1992/06:31。
    ②袁祖社,社会秩序·制度理性·公正理想[J],伦理学2008/02:14。
    ③高兆名,制度伦理与制度“善”[J],伦理学2008/02:6。
    ④高兆名,制度伦理与制度“善”[J],伦理学2008/02:12。
    ⑤孙国峰,互利与制度的起源及变迁[J],经济学家2002/05:68-71。
    ①(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韩魏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第84页。
    ①(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韩魏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第276页。
    ②(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第54页。
    ③(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第58页。
    ④(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第275页。
    ⑤(印)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赜,于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271页。
    ①(印)阿马蒂亚·森,贫困与饥荒[M],王宇,王文玉译,商务印书馆2001,第13页。
    ②(印)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赜,于真译,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第261页。
    ③(美)肯尼斯·阿罗,社会选择和个人价值[M],陈志武,崔之元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第30页。
    ④(印)阿马蒂亚·森,集体选择与社会福利[M],胡的的,胡毓达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第5页。
    ⑤(澳)黄有光,福祉经济学[M],张清津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第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选第二卷[M],外国文书籍出版局1955,第20页。
    ②景天魁,社会保障:公平社会的基础[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06:16-22。
    ③景天魁,社会公正与理论政策[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第3页。
    ④景天魁,社会保障:公平社会的基础[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06:16-22。
    ①郑功成,人类安全与社会保障[J],群言2007/02:31-32。
    ②洪银兴,让少数人先富转向大多数人富[J],理论视野2010/06:26-27。
    ③王思斌,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2009/03:59-65。
    ④王思斌,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2009/03:59-65。
    ⑤代恒猛,从补缺型到适度普惠型——社会转型与我国社会福利的目标定位[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02:166-169。
    ①转引自陈惠雄,经济社会发展与国民幸福[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第6页。
    ②(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M],时殷宏译,商务印书馆2000,第216页。
    ③(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韩魏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第220页。
    ④(英)阿弗里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廉运杰译,华夏出版社2005,第4、16页。
    ⑤(英)庇古,福利经济学(上卷)[M],朱泱,张胜纪,吴良健译,商务印书馆2006,第101页。
    ①(英)庇古,福利经济学(下卷)[M],朱泱,张胜纪,吴良健译,商务印书馆2006,第737页。
    ②转引自[意]路易吉诺·布鲁尼,皮尔·路易吉·波尔塔,经济学与幸福[M],傅红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321页。
    ③(瑞)布伦诺·S.弗雷,阿洛伊斯·斯塔特勒,幸福与经济学[M],静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193页。
    ④(瑞)布伦诺·S·弗雷,阿洛伊斯·斯塔特勒,幸福与经济学[M],静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193页。
    ①转引自陈慧雄,经济社会发展与国民幸福[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第72页。
    ①(英)约翰·穆勒,功利主义[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第17页。
    ②(英)约翰·穆勒,功利主义[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第15页。
    ③《尚书·洪范春秋中叶》。
    ④陈惠雄,经济社会发展与国民幸福[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第9页。
    ⑤陈惠雄,经济社会发展与国民幸福[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第12页。
    ⑥左学金,幸福和幸福经济学[J],江西社会科学2007/03:7-12。
    ①田国强,杨立岩,对“幸福-收入之谜”的一个解答[J],经济研究2006/11:4-15。
    ①赵冉,校正幸福与财富的天平[J],中华文摘,2004/11:36。
    ②转引自:陈民,和谐社会的经济学解析[J],世纪桥,2008/02:74。
    ③(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第455页。
    ①(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第456页。
    ②(印)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赜,于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7页。
    ③(印)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赜,于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10页。
    ④(印)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赜,于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10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94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104页。
    ①(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刘守英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第376页。
    ①转引自:盛洪,现代制度经济学(下册)[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第283页。
    ②(印)阿马蒂亚·森,理性与自由[M],李凤华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32页。
    ③(印)阿马蒂亚·森,理性与自由[M],李凤华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21页。
    ①(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刘守英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第377页。
    ②陶传进,社会公益供给-NPO、公共部门与市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第90页。
    ③陶传进,社会公益供给-NPO、公共部门与市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第9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7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8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30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20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9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17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17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9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69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708页。
    ①转引自钱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190页。
    ②钱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185页。
    ③钱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184页。
    ④钱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185页。
    ①(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第61页。
    ①转引自钱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265页。
    ①转引自钱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267页。
    ②转引自钱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268页。
    ③转引自钱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268页。
    ①(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第4页。
    ①姚明霞,福利经济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第34页。
    ②(英)庇古,福利经济学[M],朱泱,张胜纪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第96,101页。
    ③(英)庇古,福利经济学[M],朱泱,张胜纪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第98页。
    ④(英)庇古,福利经济学[M],朱泱,张胜纪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第8页。
    ①(美)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1991,第226页。
    ②(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商务印书馆1997,第345页。
    ③(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第50页。
    ④(美)R·克斯,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刘守英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第373页。
    ①(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蔡受百译,商务印书馆1964,第149页。
    ②(美)约翰·康芒斯,制度经济学[M],于树生译,商务印书馆1962,第87、144页。
    ③汪丁丁,经济思想史讲义[M],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第49页。
    ④(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第12页。
    ⑤(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第13页。
    ⑥转引自,(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M],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1963,第225页。
    ⑦转引自,(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M],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1963,第325页。
    ①转引自,(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M],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1963,第322页。
    ②(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严复翻译,上海三联书店2009,第1页。
    ③(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杨东柱,易建军,王哲译,北京出版社2007,第113页。
    ④《左传·昭公十八年》,转引自,冯契,哲学大词典·中国哲学史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第650页。
    ⑤《论语·阳货》,转引自,冯契,哲学大词典·中国哲学史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第650页。
    ⑥译文: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自然。
    ①《老子·第六十二章》,转引自,冯契,哲学大词典·中国哲学史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第653页。
    ②《老子·第二十五章》,转引自,冯契,哲学大词典·中国哲学史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第658页。
    ③《老子·第二十五章》,转引自,冯契,哲学大词典·中国哲学史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第657页。
    ④《老子·第八十章》,转引自,侯外庐,赵纪彬,杜国庠,中国思想史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第280页。
    ⑤《老子·第八十章》,转引自,侯外庐,赵纪彬,杜国庠,中国思想史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第288页。
    ⑥《老子·第八十一章》,转引自,侯外庐,赵纪彬,杜国库,中国思想史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第301页。
    ⑦侯外庐,赵纪彬,杜国庠,中国思想史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第293页。
    ⑧《韩非子·解老》,转引自,侯外庐,赵纪彬,杜国庠,中国思想史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第613页。
    ①转引自:盛洪,现代制度经济学(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第284页。
    ②袁祖社,社会秩序·制度理性·公正理想[J],唐都学刊2007/6:49。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第7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12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34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32-33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第453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第28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70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第72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第90页。
    ①(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蔡受百译,商务印书馆1964,第149页。
    ②(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蔡受百译,商务印书馆1964,第148页。
    ③(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蔡受百译,商务印书馆1964,第88页。
    ①(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册[M],于树生译,商务印书馆1962,第149页。
    ②(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册[M],于树生译,商务印书馆1962,第7页。
    ③(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册[M],于树生译,商务印书馆1962,第9页。
    ④(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册[M],于树生译,商务印书馆1962,第89页。
    ①(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册[M],于树生译,商务印书馆1962,第90页。
    ②(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册[M],于树生译,商务印书馆1962,第92页。
    ③(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册[M],于树生译,商务印书馆1962,第107页。
    ④(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册[M],于树生译,商务印书馆1962,第16页。
    ①(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册[M],于树生译,商务印书馆1962,第90页。
    ②(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杭行译,上海三联书店2008,第4页。
    ③(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杭行译,上海三联书店2008,第7、34页。
    ④(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杭行译,上海三联书店2008,第67页。
    ①(美)科斯,阿尔钦,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杭行译,上海三联书店2008,第273页。
    ②(美)科斯,阿尔钦,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杭行译,上海三联书店2008,第274页。
    ③(美)科斯,阿尔钦,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杭行译,上海三联书店2008,第276页。
    ④(美)科斯,阿尔钦,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杭行译,上海三联书店2008,第296页。
    ①(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陈郁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第13页。
    ②(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陈郁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第25页。
    ③(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陈郁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第2页。
    ④(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陈郁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第2页。
    ⑤(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陈郁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第213页。
    ①(美)丹尼尔·W.布罗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M],陈郁,郭宇峰,汪春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第1页。
    ②(美)丹尼尔·W.布罗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M],陈郁,郭宇峰,汪春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第7页。
    ③(美)丹尼尔·W.布罗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M],陈郁,郭宇峰,汪春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第40页。
    ④(美)丹尼尔·W.布罗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M],陈郁,郭宇峰,汪春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第49页。
    ⑤(美)丹尼尔·W.布罗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M],陈郁,郭宇峰,汪春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第49页。
    ⑥(美)丹尼尔·W.布罗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M],陈郁,郭宇峰,汪春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第49页。
    ①(美)丹尼尔·W·布罗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M],陈郁,郭宇峰,汪春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第287页。
    ②《孟子·滕文公上》,转引自杨伯峻,孟子译注[M],中华书局1960,第119页
    ③《孟子·告子上》,转引自杨伯峻,孟子译注[M],中华书局1960,第259页。
    ①林毅夫,解决农村贫困问题需要新的战略思路[J],北京大学学报2002/05:6-8。
    ②樊纲,“论改革过程”,转引自,盛洪,中国的过渡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第38页。
    ①樊纲,公共选择与改革过程,转引自盛洪,现代制度经济学(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第177页。
    ①辞海(下册)[M],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第3976页。
    ②辞海[M],中华书局出版社1965,第3340页。
    ③辞海[M],中华书局出版社1965,第3340页。
    ①(英)诺曼·巴里,福利[M],储建国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第6页。
    ②(英)诺曼·巴里,福利[M],储建国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第15页。
    ③《礼记·礼运篇》,十三经上[M],广东教育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第99页。
    ①《礼记·礼运篇》,十三经上[M],广东教育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第99页。
    ②郭奇勇,先秦儒学关于社会正义的诉求[N],解放日报2009-1-11(理论版)
    ③《孟子·梁惠王》,十三经下[M],广东教育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第103页。
    ④《梁惠王章句上》,转引自杨伯峻,孟子译注[M],中华书局1960,第17页。
    ⑤《梁惠王章句上》,转引自杨伯峻,孟子译注[M],中华书局1960,第17页。
    ①《孟子·尽心下》,转引自杨伯峻,孟子译注[M],中华书局1960,第328页。
    ②《孟子·尽心下》,转引自杨伯峻,孟子译注[M],中华书局1960,第328页。
    ③《孟子·梁惠王》,十三经下册[M],广东教育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第120页。
    ④儒家经典四书·孟子[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第282页。
    ⑤《孟子·尽心上》,转引自杨伯峻,孟子译注[M],中华书局1960,第306页。
    ⑥《孟子·尽心上》,转引自杨伯峻,孟子译注[M],中华书局1960,第311页。
    ①(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译,商务印书馆1972,第67页。
    ②(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译,商务印书馆1972,第72页。
    ①(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译,商务印书馆1972,第75页。
    ②(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译,商务印书馆1972,第112页。
    ③(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郭大力译,商务印书馆1972,第253页。
    ①(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郭大力译,商务印书馆1972,第333页。
    ②(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郭大力译,商务印书馆1972,第361页。
    ③(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郭大力译,商务印书馆1972,第345页。
    ④(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译,商务印书馆1972,第316页。
    ⑤(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M],时殷弘译,商务印书馆2000,第58页。
    ①(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M],时殷弘译,商务印书馆2000,第58页。
    ①(英)庇古,福利经济学上卷[M],朱渶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第17页。
    ②(英)庇古,福利经济学上卷[M],朱渶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第18页。
    ③(英)庇古,福利经济学上卷[M],朱渶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第19页。
    ①(英)庇古,福利经济学上卷[M],朱渶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第36页。
    ②(英)庇古,福利经济学上卷[M],朱渶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第98页。
    ③(英)庇古,福利经济学上卷[M],朱渶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第34页。
    ①(美)肯尼思·阿罗,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M],陈志武,崔之元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第43页。
    ②(美)肯尼思·阿罗,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M],陈志武,崔之元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第44页。
    ③(美)肯尼思·阿罗,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M],陈志武,崔之元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第48页。
    ④(美)肯尼思·阿罗,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M],陈志武,崔之元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第49页。
    ⑤(美)肯尼思·阿罗,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M],陈志武,崔之元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第48-56页。
    ⑥(美)肯尼思·阿罗,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M],陈志武,崔之元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第69页。
    ①(美)肯尼思·阿罗,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M],陈志武,崔之元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第65页。
    ②(印)阿马蒂亚·森,理性与自由[M],李凤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第31页。
    ①(印)阿马蒂亚·森,理性与自由[M],李凤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第33页。
    ②(印)阿马蒂亚·森,理性与自由[M],李凤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第32页。
    ③(印)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赜,于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63页。
    ④(印)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赜,于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65页。
    ①(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第14页。
    ②(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第15页。
    ③(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第23页。
    ①(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第277页。
    ②(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第303页。
    ③(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第292页。
    ①(英)T.H.马歇尔,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第68页。
    ②(英)T.H.马歇尔,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第70页。
    ①张映芹,民生本位时代财政的公共性[J],北京大学学报,2009/01:108-115。
    ②(英)T.H.马歇尔,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第221页。
    ①(英)T.H.马歇尔,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第200页。
    ②(英)蒂特马斯,江绍康译,社会政策十讲[M],香港:商务印书馆1991,第3页。
    ③(英)蒂特马斯,江绍康译,社会政策十讲[M],香港:商务印书馆1991,第12页。
    ④(英)蒂特马斯,江绍康译,社会政策十讲[M],香港:商务印书馆1991,第17、12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4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73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8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444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4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4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64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30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644页。
    ①辞海[M],中华书局1965,第974页。
    ②《孟子·尽心上》,转引自杨伯峻,孟子译注[M],中华书局1960,第309页。
    ①《孟子·梁惠王下》,转引自杨伯峻,孟子译注[M],中华书局1960,第27页。
    ②《孟子·尽心上》,转引自杨伯峻,孟子译注[M],中华书局1960,第302页。
    ③《孟子·告子上》,转引自杨伯峻,孟子译注[M],中华书局1960,第265页。
    ①冯俊科,西方幸福论[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6页。
    ②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M],谢德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第135页。
    ③冯俊科,西方幸福论[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52页。
    ④北京大学哲学系,古希腊罗马哲学[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第113页。
    ⑤北京大学哲学系,古希腊罗马哲学[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第108页。
    ⑥转引自北京大学哲学系,古希腊罗马哲学[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第113页。
    ⑦转引自北京大学哲学系,古希腊罗马哲学[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第118页。
    ⑧转引自北京大学哲学系,古希腊罗马哲学[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第119页。
    ①(古希腊)亚里斯多德,亚里斯多德全集第8卷[M],苗力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第8页。
    ②(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第6,10,11页。
    ③(古希腊)伊壁鸠鲁,自然与快乐-伊壁鸠鲁的哲学[M],包利民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第33页。
    ④(古希腊)伊壁鸠鲁,自然与快乐-伊壁鸠鲁的哲学[M],包利民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第32页。
    ⑤(古希腊)伊壁鸠鲁,自然与快乐-伊壁鸠鲁的哲学[M],包利民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第42页。
    ①张容,奥古斯丁的基督教幸福观辨证[J],哲学研究,2003/05:76。
    ②(古罗马)奥古斯丁,论信望爱[M],许一新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第10页。
    ③(古罗马)奥古斯丁,论信望爱[M],许一新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第213页。
    ④(古罗马)奥古斯丁,论信望爱[M],许一新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第27页。
    ⑤(古罗马)奥古斯丁,论信望爱[M],许一新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第32页。
    ⑥(古罗马)奥古斯丁,论信望爱[M],许一新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第37页。
    ①(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王秀丽译,上海三联书店2008,第284页。
    ②(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4,第75页。
    ③(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M],时殷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第87、88页。
    ①(英)约翰·穆勒,功利主义[M],徐大建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第17页。
    ②(英)约翰·穆勒,功利主义[M],徐大建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第12页。
    ③(英)杰文斯,政治经济学理论[M],郭大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第134、10页。
    ④(英)阿弗里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廉运杰译,华夏出版社2005,第38页。
    ①(英)A.C.庇古,福利经济学(上)[M],朱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第29页。
    ②邢占军,主观幸福感研究:对幸福的实证探索[J],理论学刊,2002/05:57-60。
    ①转引自(意)路易吉诺·布鲁尼,皮尔·路易吉·波尔塔,经济学与幸福[M],傅红春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320页。
    ②(匈牙利)西托夫斯基,无快乐的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第121,122页。
    ③(印)阿马蒂亚·森,伦理学与经济学[M],王宇,王文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第79页。
    ④奚凯元,张国华,张岩,从经济学到幸福学[J],上海管理科学,2003/03:4-5。
    ①(澳)黄有光,经济与快乐[M],吉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第87,88页。
    ②(澳)黄有光,快乐经济学的进展及公共政策内涵[N],光明日报,2006-10-11。
    ③(澳)黄有光,福祉经济学[M],张清津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第189页。
    ④陈惠雄,“快乐经济学”的质疑与释疑[J],学术月刊2010/03:6775。
    ⑤陈惠雄,陈惠雄解读快乐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第14页。
    ⑥田国强,杨立岩,对“幸福-收入之谜”的一个解答:理论与实证[J],经济研究,2006/11:4-15。
    ⑦田国强,杨立岩,对“幸福-收入之谜”的一个解答:理论与实证[J],经济研究,2006/11:4-15。
    ⑧傅红春,科学发展观与国民幸福度[J],生产力研究,2008/01:15。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第45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第45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第45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第45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第29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第438页。
    ④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第1467页。
    ⑤(印)阿马蒂亚·森,理性与自由[M],李凤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27页。
    ①(印)阿马蒂亚·森,理性与自由[M],李凤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27页。
    ①(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第62页。
    ②(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第195页。
    ①汪丁丁,经济学思想史讲义[M],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第61页。
    ②汪丁丁,经济学思想史讲义[M],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第60页。
    ①钱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4页。
    ①(美)德尼·古莱,残酷的选择-发展理念与伦理价值[M],高铦,高戈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第2页。
    ①2009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第345页。
    ①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9[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第274页。
    ①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8[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第163-166页。
    ②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9[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第177页。
    ③韦森,减税富民:大规模产能过剩条件下启动内需之本[J],理论学刊2010/01:59。
    ①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9[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第265页。
    ②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8[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第3-8页。
    ③中国统计年鉴2009[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第18页。
    ①中国统计年鉴2009[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第18、19页。
    ②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8[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第3页。
    ③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8[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第3-8页。
    ④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8[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第3-8页。
    ⑤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年鉴2008[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第115页。
    ①林毅夫,以共享式增长促进社会和谐[J],中国投资2009/01:3。
    ①邓大松,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第22页。
    ①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年鉴2008[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第391、395页。
    ①中国统计年鉴2009[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第268页。
    ②中国统计年鉴2009[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第268页。
    ③中国统计年鉴2009[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第264页。
    ①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9[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第29页。
    ②张力,直面追问,政府岂可无动于衷[N],人民日报,2009-12-2。
    ①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2005人类发展报告[M],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出版2005,第300页。
    ①江平,一窝“名校”校长毁于“捐资助学款”[J],法制与社会,2009/08:44-46。
    ①中国统计年鉴2009[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第909页。
    ②中国统计年鉴2009[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第897页。
    ①2005中国人类发展报告[M],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出版2005,第63页。
    ②2005中国人类发展报告[M],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出版2005,第63页。
    ③2005中国人类发展报告[M],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出版2005,第63页。
    ④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9[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第16页。
    ⑤中国统计年鉴2009[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第17页。
    ①应松年,拆迁不能‘以暴抗暴’[N],人民日报,2009-12-2。
    ①姜守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概论[M],科学出版社2002,第136页。
    ②姜守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概论[M],科学出版社2002,第136页。
    ①(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杨冬柱译,北京出版社2007,第115页。
    ①陈建东,廖常勇,皱高禄,对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主要问题的思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04:78。
    ①拉维·坎步尔,收入分配和发展:文献回顾与研究展望[J],魏名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04:25。
    ②弗朗西斯·福山,张远航,贫困、不平等与民主:拉丁美洲的经验[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04:10-16。
    ①2009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第264页。
    ①韦森,减税富民:大规模产能过剩条件下启动内需之本[J],理论学刊2010/01:59。
    ①国际统计年鉴2006/2007[M],中国财政出版社2007,第183页。
    ②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M],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出版2005,第284页。
    ①周天勇,中美财政支出结构和公共服务程度比较[J],社会学2007/01:55。
    ①2009国际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第379页。
    ②2009国际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第380页。
    ③(美)杰拉尔德·M.梅尔,詹姆斯·E.劳赫,经济发展的前沿问题[M],黄仁伟,吴雪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第288页。
    ④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M],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出版2005,第214页。
    ①国际统计年鉴2009[M],中国财政出版社2009年,第30页。
    ①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M],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出版2005,第273页。
    ②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M],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出版2005,第273页。
    ③陈建东,廖常勇,皱高禄,对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主要问题的思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04:75-81。
    ①郑秉文,社会权利:现代福利国家模式的起源与诠释[J],山东大学学报2005/02:1-11。
    ①胡锦涛,十七大政府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人民出版社2007,第15页。
    ①(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严复译,上海三联书店2009,第148页。
    ②(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杭行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页。
    ③(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杭行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1页。
    ①(美)肯尼思·阿罗,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M],陈志武,崔之元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3页。
    ①(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杭行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7页。
    ②(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杭行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80页。
    ③(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严复译,上海三联书店2009,第498页。
    ①(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第50页。
    ②(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严复译,上海三联书店2009,第148页。
    ①(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第52页。
    ②(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第66页。
    ③(英)威廉·葛德文,政治正义论第二、三卷[M],何慕李译,商务印书馆2007,第679页。
    ④(英)威廉·葛德文,政治正义论第二、三卷[M],何慕李译,商务印书馆2007,第670页。
    ⑤(英)威廉·葛德文,政治正义论第二、三卷[M],何慕李译,商务印书馆2007,第68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选第二卷[M],外国文书籍出版局出版1955,第316页。
    ②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第1页。
    ③(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第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第90页。
    ①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第174页。
    ②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第152页。
    ③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第152页。
    ①(印)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赜,于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261页。
    ①(印)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赜,于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275页。
    ②(印)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赜,于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271页。
    ③(印)阿马蒂亚·森,伦理学与经济学[M].王宇,王文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第9页。
    ④(印)阿马蒂亚·森,伦理学与经济学[M].王宇,王文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第9页。
    ⑤姚明霞,福利经济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第34页。
    ⑥(英)庇古,福利经济学[M],朱泱,张胜纪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第8页。
    ⑦(英)庇古,福利经济学[M],朱泱,张胜纪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第96,101页。
    ①(英)庇古,福利经济学[M],朱泱,张胜纪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98。
    ①国际统计年鉴2009[M],中国财政出版社2009,第36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第12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l,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第135页。
    ③世界银行数据库。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61页。
    ①胡锦涛,十七大政府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人民出版社2007,第26页。
    ②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8[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第3页。
    ①国际统计年鉴2006/2007[M],中国财政出版社2007,第211页。
    ①景天魁,毕云天,从小福利迈向大福利:中国特色福利制度的新阶段[J],理论前沿,2009/11:5-9。
    ②景天魁,毕云天,从小福利迈向大福利:中国特色福利制度的新阶段[J],理论前沿,2009/11:5-9。
    ③景天魁,毕云天,从小福利迈向大福利:中国特色福利制度的新阶段[J],理论前沿,2009/11:5-9。
    ④景天魁,毕云天,从小福利迈向大福利:中国特色福利制度的新阶段[J],理论前沿,2009/11:5-9。
    ⑤景天魁,毕云天,从小福利迈向大福利:中国特色福利制度的新阶段[J],理论前沿,2009/11:5-9。
    ⑥景天魁,毕云天,从小福利迈向大福利:中国特色福利制度的新阶段[J],理论前沿,2009/11:5-9。
    ①转引自毕云天,社会福利的文化透视:观点与简评[J],社会学研究2004/04:50-61。
    ②转引自毕云天,社会福利的文化透视:观点与简评[J],社会学研究2004/04:50-61。
    ①转引自陈宪,谋求公平的增长和发展,解放日报2010-9-30。
    ①郑秉文,社会保险法草案—未定型、未定性、未定局[J],中国报道2009/03:38-42。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3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37页。
    ①俞可平,社会公平和善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两大基石[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01:12-15。
    ②俞可平,社会公平和善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两大基石[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01:12-15。
    ①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第455页。
    ②俞可平,社会公平和善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两大基石[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01:12-15。
    ③俞可平,社会公平和善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两大基石[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01:12-15。
    ①韦华琴,公共治理模式与福利国家发展:国际经验与启示[J],改革2006/06:85-89。
    ②欧阳海燕,迟福临:提高公共服务不是财力问题[J],新世纪周刊2008/34:58-60。
    ③张映芹,民生本位时代的财政公共性[J],北京大学学报2009/01:108-115。
    ①华盛顿共识:1989年由美国政府及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所制定,是一种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针对拉美国家和东欧转轨国家经济改革方案和对策的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理论。由美国学者诺姆·乔姆斯基在他的《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一书中明确指出。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37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302页。
    ②(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韩魏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第84页。
    ①(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第60页。
    ②(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第62页。
    ③转引自(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第60页。
    ④(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第66页。
    ⑤(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第70页。
    ①(印)阿马蒂亚·森,理性与自由[M],李风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第9页。
    ②张宇燕,过渡政治经济学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第120页。
    ③(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第54页。
    ①郑功成,人类安全与社会保障[J],社会保障制度2007/06:3-5。
    ①景天魁,社会保障:公平社会的基础[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06:16-22。
    ②(印)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颐,于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7页。
    ③(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第203页。
    ①(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杨冬柱译,北京出版社2007,第117页。
    ②(印)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颐于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1页。
    ③(印)阿马蒂亚·森,理性与自由[M],李风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第6页。
    ④(印)阿马蒂亚·森,理性与自由[M],李风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第7页。
    ⑤转引自阿马蒂亚·森,理性与自由[M],李风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第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94页。
    ②(美)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第201页。
    ①(印)阿马蒂亚·森,理性与自由[M],李风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第11页。
    ②(意)路易吉诺.布鲁尼,皮尔.路易吉.波尔塔,经济学与幸福[M],傅红春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第321页。
    ①(澳)黄有光,经济与社会——黄有光看世界[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②欧阳海燕,迟福临:提高公共服务不是财力问题[J],新世纪周刊2008/34:58-60。
    ①汪丁丁,经济学思想讲义[M],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第93页。
    ②(英)蒂特马斯,社会政策十讲[M],江绍康译,香港:商务印书馆1991,第38页。
    ①袁祖社,制度精神:基于现代人文理性之优良政治伦理价值诉求[J],思想战线,2009/04。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选第二卷[M],外国文书籍出版局1955,第32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选第二卷[M],外国文书籍出版局1955,第32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选第二卷[M],外国文书籍出版局1955,第324页。
    ①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M],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5,第292页。
    ②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M],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5,第289-290页。
    ③陈振明,走向规范化的中国公共管理学研究[J],国际学术动态2009/06:28-30。
    ①林卡,福利社会:社会理念还是政策模式[J],学术月刊2010/04:5-9。
    ②韦森,减税富民:大规模产能过剩条件下启动内需之本[J],理论学刊2010/01:57-61。
    ③林毅夫,以共享式增长促进社会和谐[J],中国投资2009/01:3。
    ④林毅夫,以共享式增长促进社会和谐[J],中国投资2009/01:3。
    ①林毅夫,中国改革的成功关键和成本[J],上海经济2010/03:8。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
    [8]马克思恩格斯文选第二卷[M],外国文书籍出版局1955年。
    [9]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10]联合国开发计划暑,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M],联合国开发计划暑2005年。
    [11]国际统计年鉴2009[M],中国财政出版社2009年。
    [12]国际统计年鉴2006/2007[M],中国财政出版社2007年
    [13]中国统计年鉴2007[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
    [14]中国统计年鉴2008[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
    [15]中国统计年鉴2009[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
    [16]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年鉴2008[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
    [17]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9[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
    [18]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8[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
    [19]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9[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
    [20]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8[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
    [21]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年鉴2008[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
    [22](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4年
    [23](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韩魏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
    [24](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王秀丽译,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
    [25](英)庇古,福利经济学[M],朱泱,张胜纪,吴良健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
    [26](英)约翰·穆勒,功利主义[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
    [27](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M],时殷宏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
    [28](英)诺曼·巴里,福利[M],储建国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29](英)阿弗里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廉运杰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
    [30](英)洛克,人类理解论(上)[M],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
    [31](英)洛克,政府论[M],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
    [32](英)威廉·葛德文,政治正义论(二、三卷)[M],何慕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33](英)T.H.马歇尔,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
    [34](英)蒂特马斯,江绍康译,社会政策十讲[M],香港:商务印书馆1991年。
    [35](英)杰文斯,政治经济学理论[M],郭大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
    [36](英)安东尼·哈尔,詹姆斯·梅志里,发展型社会政策[M],顾昕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37](英)伯特兰·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M],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
    [38](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杭行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39](美)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革[M],商务印书馆1993年。
    [40](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刘守英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41](美)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
    [42](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43](美)杰克·奈特,制度与社会冲突[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44](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蔡受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
    [45](美)约翰·康芒斯,制度经济学[M],于树生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
    [46](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陈郁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47](美)丹尼尔·W.布罗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M],陈郁,郭宇峰,汪春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48](美)肯尼思·阿罗,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M],陈志武,崔之元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
    [49](美)德尼·古莱,残酷的选择-发展理念与伦理价值[M],高铦,高戈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50](美)杰拉尔德·M.梅尔,詹姆斯·E.劳赫,经济发展的前沿问题[M],黄仁伟,吴雪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51](’印)阿马蒂亚·森,伦理学与经济学[M],王宇,王文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
    [52](印)阿马蒂亚·森,理性与自由[M],李凤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53](印)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赜,于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54](印)阿马蒂亚·森,贫困与饥荒[M],王宇,王文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
    [55](印)阿马蒂亚·森,集体选择与社会福利[M],胡的的,胡毓达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
    [56](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杨冬柱译,北京出版社2007年。
    [57](德)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58](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商务印书馆1997年。
    [59](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严复译,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
    [60](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
    [61](瑞士)布伦诺·S.弗雷,阿洛伊斯·斯塔特勒,幸福与经济学[M],静也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62](日)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M],周黎安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
    [63](澳)黄有光,经济与快乐[M],吉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
    [64](澳)黄有光,福祉经济学[M],张清津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65](意)路易吉诺·布鲁尼,皮尔·路易吉·波尔塔,经济学与幸福[M],傅红春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66]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M],谢德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
    [67](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商务印书馆1986年。
    [68](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
    [69](古希腊)亚里斯多德,亚里斯多德全集第8卷[M],苗力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70](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71](古希腊)伊壁鸠鲁,自然与快乐-伊壁鸠鲁的哲学[M],包利民译,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72](古罗马)奥古斯丁,论信望爱[M],许一新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
    [73](匈牙利)西托夫斯基,无快乐的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74]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
    [75]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
    [76]辞海[M],中华书局出版社1965年。
    [77]辞源[M],商务印书馆1989年。
    [78]侯外庐,赵纪彬,杜国库,中国思想史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
    [79]冯契,哲学大词典·中国哲学史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
    [80]十三经上、下册[M],广东教育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
    [81]杨伯峻,孟子译注[M],中华书局1960年。
    [82]侯外庐,赵纪彬,杜国庠,中国思想史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
    [83]粟劲,白话四书五经(上)[M],长春出版社1992年。
    [84]冯俊科,西方幸福论[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
    [85]北京大学哲学系,古希腊罗马哲学[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
    [86]盛洪,中国的过渡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87]盛洪,现代制度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88]苗里田,古希腊哲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89]陈惠雄,陈惠雄解读快乐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90]陈惠雄,经济社会发展与国民幸福[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
    [91]汪丁丁,经济学思想史讲义[M],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92]钱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93]王绍光,安邦之道-国家转型的目标与途径[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
    [94]张宇燕,过渡政治经济学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95]邓大松,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96]姚明霞,福利经济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年。
    [97]顾忠华,韦伯学说[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98]姜守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概论[M],科学出版社2002年。
    [1]陈惠雄,“快乐经济学”的质疑与释疑[J],学术月刊2010/03。
    [2]弗朗西斯·福山,贫困、不平等与民主:拉丁美洲的经验[J],张远航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04。
    [3]拉维·坎步尔,收入分配和发展:文献回顾与研究展望[J],魏名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04。
    [4]田国强,杨立岩,对“幸福-收入之谜”的一个解答:理论与实证[J],经济研究2006/11。
    [5]张曙光,论制度均衡和制度变革[J],经济研究1992/06。
    [6]王思斌,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2009/03。
    [7]代恒猛,从补缺型到适度普惠型——社会转型与我国社会福利的目标定位[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02。
    [8]毕云天,福利的文化透视[J],社会学研究2008/04。
    [9]张容,奥古斯丁的基督教幸福观辨证[J],哲学研究,2003/05。
    [10]袁祖社,制度精神:基于现代人文理性之优良政治伦理价值诉求[J],思想战线,2009/04。
    [11]袁祖社,社会秩序·制度理性·公正理想[J],唐都学刊2007/6。
    [12]郑秉文,社会权利:现代福利国家模式的起源与诠释[J],山东大学学报,2005/02。
    [13]孙国峰,互利与制度的起源及变迁[J],经济学家2002/05。
    [14]杜杰,制度理性与社会公平的实现[J],理论界2008/06。
    [15]洪银兴,让少数人先富转向大多数人富[J],理论视野2010/06。
    [16]左学金,幸福和幸福经济学[J],江西社会科学2007/03。
    [17]陈民,和谐社会的经济学解析[J],世纪桥,2008/02。
    [18]顾自安,制度发生学探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J],当代经济管理,2006/04。
    [19]邢占军,主观幸福感研究:对幸福的实证探索[J],理论学刊,2002/05。
    [20]奚凯元,张国华,张岩,从经济学到幸福学[J],上海管理科学,2003/03。
    [21]傅红春,科学发展观与国民幸福度[J],生产力研究,2008/01。
    [22]韦森,减税富民:大规模产能过剩条件下启动内需之本[J],理论学刊2010/01。
    [23]江平,一窝“名校”校长毁于“捐资助学款”[J],法制与社会,2009/08。
    [24]陈建东,廖常勇,皱高禄,对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主要问题的思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04。
    [25]景天魁,毕云天,从小福利迈向大福利:中国特色福利制度的新阶段[J],理论前沿,2009/11。
    [26]景天魁,社会保障:公平社会的基础[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06。
    [27]郑功成,人类安全与社会保障[J],群言2007/02。
    [28]欧阳海燕,迟福临:提高公共服务不是财力问题[J],新世纪周刊2008/34:58-60。
    [29]何平,李实,王延中,中国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的公共财政支持研究[J],中国社会保障制度,2009/11。
    [30]林毅夫,以共享式增长促进社会和谐[J],中国投资2009/01。
    [31]林毅夫,中国改革的成功关键和成本[J],上海经济2010/03。
    [32]林毅夫,解决农村贫困问题需要新的战略思路[J],北京大学学报2002/05。
    [33]林卡,福利社会:社会理念还是政策模式[J],学术月刊2010/04。
    [34]陈振明,走向规范化的中国公共管理学研究[J],国际学术动态2009/06。
    [35]俞可平,社会公平和善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两大基石[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01。
    [36]赵冉,校正幸福与财富的天平[J],中华文摘,2004/11。
    [1](澳)黄有光,快乐经济学的进展及公共政策内涵[N],光明日报,2006-10-11。
    [2]郭奇勇,先秦儒学关于社会正义的诉求[N],解放日报,2009-1-11。
    [3]胡锦涛,坚定合作信心,振兴世界经济[N],人民日报,2009-11-14。
    [4]人民日报编辑,政策春风吹,三农添希望[N],人民日报,2009-12-27。
    [5]张力,直面追问,政府岂可无动于衷[N],人民日报,2009-12-2。
    [6]周春生,全国贫富差距指数分析[N],经济观察报,2005-7-3。
    [7]应松年,拆迁不能‘以暴抗暴’[N],人民日报,2009-12-2。
    [8]陈惠雄,快乐与幸福理论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义[N],光明日报,2007-5-29。
    [9]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发展报告2008/09:构建全民共享的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N],烟台日报,2009-2-27。
    [1]Easterlin, R,1974, "Does economic growth improve the human lot?” published in Nations and Households in Economic Growth, ed. P. David and M.Reder. New York:Academic Press.
    [2]Graham, C.2005, “The Economics of Happiness”, Forthcoming in Steven Durlauf and Larry Blume,eds.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Economics,2nd Edition.
    [3]Layard, R.2005. Happiness:Lessons from a New Science.New York:Penguin Press.
    [4]Heinz Welsch Implications of happiness research for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