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合作的组织与体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旅游业也朝着区域合作的方向发展,从单个产品的合作到行业管理的合作进而发展到旅游业的全面合作。我国旅游合作从九十年初就开始了,但是由于旅游业内部体制等因素的限制和旅游业外部环境的影响,区域旅游合作始终没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2003年,我国加入WTO后,面对国外大型旅游集团竞争的威胁,加上2003年“非典”对于旅游业的重大打击,国内区域开始重新审视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性,加快了合作步伐,并开始着手攻克旅游合作组织与体制这个难关。
     文章从组织与体制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区域旅游组织构成的要素,体制建构的过程。在组织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一些区域旅游合作组织的现状和特点以及不足,包括组织管理主体的不明确,管理客体的缺失等等。在体制上,从分析我国宏观旅游管理体制的构建、发展,得出了旅游管理体制的构建是一个规范——调整——规范的不断向上发展的过程。把这个规律运用到区域旅游合作体制的构建上,可以看出区域旅游合作体制的构建同样在发展中完善,完善后再调整。根据体制建构的深度和广度不同,我们把区域体制建构的过程分为了四个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深化阶段和创新阶段。环渤海区域、长三角区域、珠三角区域分别处在区域旅游合作体制构建的发展、深化和创新阶段,并且具体分析了外部环境要素对于体制构建现状的影响,表明经济因素、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将作用于区域旅游合作组织与体制建设。
     文章以云南参与泛珠三角为例,从宏观的研究转入了微观的研究,具体分析了云南旅游组织情况的现状和不足。把从上文研究结果运用到云南实际研究中,发现经济体制和政治行政因素是云南参与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阻碍因素,而云南作为一个旅游大省,文化因素成为其参与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推动因素。
     文章的最后提出了区域旅游合作组织组成的关键要素与体制的建构流程。针对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组织与体制建设正处于发展阶段,建议云南省目前在旅游投融资政策、旅游环境保护政策、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快发展步伐。
When the whole world become to be incoporated ,some district in tourism began to cooperate. Begin with the collaboration of the tourism products ,Cooperation of districts in tourism develops to tourism administration cooperation, would to the whole industry cooperate. Cooperation of districts in tourism started in 20 century 90s in China. Because of administration organise and system, cooperation of districts in tourism couldnot gone further. While China took part in WTO and tourism furstrated in SARS in 2003, cooperation of districts in tourism become activate renewely.
    People thoughly work with the difficult problem--adimistration organise and
    system.
    First,the article shows the conception of the administration organise in cooperation of districts in tourismande establishing of system. In one hand, article analyses characteristic and insufficiency, includes: ambiguity principal parts in adminisration ,shortage of supervision objects. In the other hand, from country's magnificent administration sustem formed, we can conclude that administration system in tourism is a up and up process. Base on the depth and scope in system establishing, we can seperate the process into four parts: get up time , seedtime, deepentime and innovate time. The article takes HuanBOHai Area, ChangSanJiao Area,ZhuSanJiao Area for examples,make know that economic system, politic ande culture system effect the establish of areas' cooperation in tourism.
    Article analyse Yunnan's taking part in FanZhuSanJiao Area 's cooperation in tourism, shows shortage of tourism administration, finds that economic system, polictics would blocked the tide of cooperation, culture rennovation would promoted the tide.
    At end, the article put forward the key factor in organizing adminisration system.And advises that Yunnan province should steped on the juice in currency politics, enviroment protection rule , industry developing aids and education upgradeing in tourism.
引文
[1] 陈文立等.CEPA架构下大珠三角合作机制的景观态生态学视角[J].咸宁学院学报.2004,10
    [2] 齐峰等.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构建——关于构建的障碍及对策的系统论说[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9
    [3] 庄红韬冲国建立环渤海地区合作机制[J].台声.2004,7
    [4] 赵颖新.建立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问题研究[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4,5
    [5] 阮永活.关于现代经济合作机制的思考[J].南方经济.2002,10
    [6] 苏浩.东亚区域合作机制的酝酿和启动[J].和平与发展.2001,2
    [7] 项保华.虚拟多角化的合作机制与运作模式探析[J].科研管理.2003,7
    [8] 韩彩珍.东北亚合作机制的微观解释——从博弈论角度[J].东北亚论坛.2004,1
    [9] 王维平.改进和完善我国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04,1
    [10] 尹贻梅.对旅游空间竞争与合作的思考[J].旅游科学.2003,2
    [11] 张稷锋等.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初探[J].区域经济.2004,11
    [12] 郁洁等.“泛珠三角”:中国区域合作新突破[J].今日中国.2004,7
    [13] 林有能.社科界的9+2:联动与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几省区社科联负责人联系会议纪要[J].学术研究.2004,9
    [14] 李海华.“泛珠三角经济区”背景介绍[J].现代城市研究.2004,7
    [15] 陈广汉.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探索[J].现代城市研究.2004,7
    [16]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今日中国.2004,8
    [17] 杨永清.竞争与合作机制[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4,6
    [18] 王雷亭等.国内外区域旅游合作研究进展综述[J].泰山学院学报.2003,9
    [19]王国平.探索中国西南面向东南亚开放的足迹——评我所对大西南面对东南亚[J].东南亚.1995,3
    [20] 温艳玲.中、韩、朝旅游作现状及其对图们见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J].旅游学刊.2002,5
    [21] 金美子.对中韩旅游合作的分析与思考[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4
    [22] 朱振明.依托亚洲西南大陆桥,发展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的旅游合作[J].东南亚.1994,1
    [23] 温艳玲.中韩旅游合作现状与前景[J].当代韩国.2002春季号
    [24] 石瑛.缅甸旅游业现状与中缅合作前景[J].东南.2002,3
    [25] 宋魁.中俄旅游合作的回顾与展望[J].西伯利亚研究.2001,10
    [26] 赵和曼冲越旅游合作的现状及前景[J].东南亚.2002,2
    [27] 李冬.东盟国际旅游贸易发展及其政策措施[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28] 蔡晨瑞.“重头戏”如果开锣?[J].两岸关系.2003,9
    [29] 黄伟生.21世纪的桂越旅游合作:现状与展望[J].东南业纵横.2004,4
    [30] 薛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综述[J].人文地理.2003,2[31] 张慧霞.对山西与环渤海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9,10
    [32] 宋家增.发展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J].环渤海经济嘹望.1999.5
    [33] 罗清德.广西——东盟区域旅游合作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2
    [34] 林耿.广州与桂、湘、赣、闽四省区旅游合作战略研究.人文地理增刊.1999,7
    [35] 王兴斌.发展浙港旅游合作,促进旅游大省建设[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4
    [36] 罗文斌.试论跨行政区域旅游经济合作[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3
    [37] 雷强等.粤港澳合建大珠三角洲旅游区[J].学术研究.2002,6
    [38] 王作鼎.浅议我国东西部旅游合作开发[J].福州师专学报.2002,4
    [39] 王滔等.从竞争与合作看洛阳旅游业发展[J].人文地理.2002,12
    [40] 刘稚等.“中国云南——越南”经贸合作国际研讨会综述[J].东南亚.2002,4
    [41] 杨念.新时期粤港澳旅游合作探讨[J].港澳台视窗.2003,9
    [42] 周中坚.珍金惜玉,合璧连珠——保护北海旅游资源与发展北海东南亚旅游琐议[J].东南亚纵横.1994,1
    [43] 吴富增.辩证看待竞争与合作[J].经济论坛.2003,6
    [44] 张广瑞,魏小安,刘德谦.2003~2005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
    [45] 寿多涓小组合作机制的组建与运作[J]内蒙古教育.2004,7
    [46] 明庆忠等.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设想[J].旅游学刊.1997,6
    [47] 沈彦蓉.拓展区域合作,发展东北亚旅游区[J].旅游学刊.1992,4
    [48]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49] 张慰冰.合作开发环太湖旅游圈探求区域旅游发展的新思路[J].旅游学刊.1997,4
    [50] 张薇.从合作博弈看企业战略中的竞争与合作[J].经济论坛.2003,7
    [51] 杨振发.澜沧江—媚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合作机制[J].云南环境科学.2003,3
    [52] 陈广汉等.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探索[J].现代城市研究.2204,7
    [53] 郑耀星.福建滨海城市与内陆城市旅游合作发展战略研究—以闽西南五市旅游合作发展规划为例[J].福建地理.2000,6
    [54] 罗明义.实施旅游倍增计划,加快云南旅游发展[J].桂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
    [55] 郑耀星.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新路——制定《闽西南五市旅游合作发展规划纲要》的深层思考[J].1999,2
    [56] 梁艺桦.区域旅游合作演化与动因的系统学分析——兼论“西安咸阳旅游合作”[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5
    [57] 张荐华等.中国与越南加强经贸合作的政策协调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3,3
    [58] 欣然.越南与柬埔寨加强旅游合作[J].旅游天地.2000,1
    [59] 王路平.论贵州阳明心学文化旅游圈的开发建设[J].贵州社会科学.1996,3
    [60] 卢茹彩等.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国政府大力支持泛珠三角合??作[J].今日中国.2004,8
    [61] 王路平.论西南文化旅游圈的开发建设[J].广西民族研究.2000,1
    [62] 合作发展 共创未来—张德江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上的讲话.今日日中国.2004,6
    [63] 黄震方等.环太湖旅游带旅游业联合发展战略初探[J].经济地理.1999,6
    [64] 唐德鹏.市场机制—旅游区域合作的动力源[J].旅游学刊.1994,5
    [65] 陈荣等.旅游业协调应该走向制度化[J].旅游学刊.1995.4
    [66] 郑荣富.促进区域旅游合作,加速发展福建旅游业[J].旅游学刊.1997,5
    [67] 佟玉权.区域旅游系统结构优化的理论研究[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8,2
    [68] 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0
    [69] 黎鹏.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70] 张敦富.区域经济开发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71] 李小健.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2] 王一鸣.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
    [73] 刘玉,刘毅.区域政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2(2)
    [74] 贾若祥,刘毅.企业合作在我国区域发展中的作用[J].人文地理.2004(3)
    [75] 王长征等.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2(1)
    [76] 刘玉.区域政策的调控效应分析—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为例[J].地理研究.2003(2)
    [77] 贾若祥等.企业合作模式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江苏省通州市企业为例[J].地理研究.3005(4)
    [78] 云南省旅游局.2004云南旅游年鉴
    [79] 杨福泉等.2004-2005云南旅游发展报告[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11-25
    [80] 2004中国旅游年鉴
    [81] 马聪.政府主导型战略与建立有效的旅游管理体制[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2
    [82] 徐秉文等.旅游经济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
    [83] 张俐俐.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J].社会科学家.2003,3
    [84] 贾生华灯.制度变迁与中国旅游产业的成长阶段和发展对策[J].旅游学刊.2002(4)
    [85] 丁任重等.中国旅游业发展中的矛盾及调整思路[J].财经科学.2004(2)
    [86] 池雄标.政府在城市旅游发展中的角色定位[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5,5
    [87] 聂蒲生.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管理体制的构建[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0(2)
    [88] 费宝仓.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管理体制研究[J].经济经纬.2003(4)
    [89] 孙艳红等.我国现行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J].洛阳师专学报.1999,10
    [90] 阙丽萍等.政府及行业协会与我国旅游行业管理[J].商业研究.2002,6
    [91] 钟新民等.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及其实践[J].旅游学刊.2002(2)
    [92] 郝索.外国旅游管理体制比较研究及对我国旅游业改制的启示[J].人文杂志.2001(3)[93] 梁桂全.差异·互补·共赢—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基础与趋势[J].广东社会科学.2005(1)
    [94] 李慧武.CEPA与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经济协作区[J].南方经济.2003,12
    [95] 常智峰等.CEPA对大珠三角及内地经济的影响[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4)
    [96] 程玉鸿.“泛珠三角”经济圈区域差异分析[J].学术研究.2005(3)
    [97] 范海英等.“泛珠三角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初探.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10
    [98] 曹小曙等.泛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地理格局与区域发展展望[J].中国发展.2004(3)
    [99] 马春辉.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5(1)
    [100] 左连村.发展泛珠三角洲经济区的思考[J].广东社会科学.2004(4)
    [101] 谈璐等.长三角发展的思考——泛珠三角模式所感[J].现代管理科学.2004(11)
    [102] 陈广汉等.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探索[J].现代城市研究.2004,7
    [103] 江水法等.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J].经济师.2004(12)
    [104] 刘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各方利益的差异与协调[J].现代城市研究.2004,7
    [105] 张稷锋等.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初探[J].区域经济.2004,3
    [106] 成建三.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从战略构想到战略实施——兼论区域合作中的政府作用[J].南方经济.2004,11
    [107] 学术连线留言簿网站:www.xslx.com.
    [108] 许激.效率管理——现代管理理论的统一[M].北京:经济出版社出版.
    [109] 管理学理论研究网
    [110] 企业机制创新研究网:web.cenet.org.cn
    [111] 学习时报网站:ww.studytimes.com.cn
    [112] Alberto Sessa. The science of systems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V01. 15.pp219-235,1988
    [113] TazimB · Jamal, DonaldGetz. Collaboration theory and community tourism planning.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Vol.22, No. 1. pp 186.204. 1995
    [114] Duncan Tyler, Yvonne Guerrier, Martin Robertson. Managing Tourism in cities: Policy, Process and Practice. 1999
    [115] Douglas Pearce, Tourism Today: a geographical analysis. Hong Kong. 1986
    [116] Alister Mathieson, Geoffrey Wall. Tourism economic, physical and social impacts. Longman Scientific & Technical. New York
    [117] Philip · E · Long, Researching tourism partnership porganizations: From practice to Theory to methodology, Quality management in urban touris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